中考现代文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专题ppt课件
![现代文阅读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44d8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d.png)
” ,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2分) 16
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
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 一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 为什么?(4分)(辽宁卷<杨柳>)作者觉得一般花木向上”可恶”的 原因是什么?【答案】: 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 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
答案: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 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 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 的状态。
6
《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 “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 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 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 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 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 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 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 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 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 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 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 一瞬间, 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06广东卷) 7
解这句话的内涵? (2分)
8
把⑴变成为什么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原因是、 、、(5分)(做本题必须对苏格拉 底有一定的了解,)
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
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 一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 为什么?(4分)(辽宁卷<杨柳>)作者觉得一般花木向上”可恶”的 原因是什么?【答案】: 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 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
答案: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 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 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 的状态。
6
《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 “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 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 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 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 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 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 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 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 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 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 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 一瞬间, 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06广东卷) 7
解这句话的内涵? (2分)
8
把⑴变成为什么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原因是、 、、(5分)(做本题必须对苏格拉 底有一定的了解,)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ppt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16d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9.png)
开头
引出文章主题,交代背景,为 下文做铺垫。
主体
详细叙述事件或故事情节,包 括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留 下深刻印象。
记叙文主题思想把握
抓住文章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是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句子
。
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往往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通 过分析标题可以推测出文章的中心 思想。
科学常识
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有助于理解文章中涉及的 科学原理和概念。
06
模拟题解析与实战演练
典型题目解析与讨论
阅读理解题
0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理解题目,详细解析答题思路和方法,
强调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等关键能力。
语言表达题
02
针对语言表达类题目,分析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注重词汇积
累、语法运用和表达逻辑。
阅读理解重要性
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对 于提高语文成绩和未来的学习、 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阅读理解基本原则
01
02
03
忠于原文原则
阅读理解应以文本为依据 ,忠实于原文,不偏离主 题。
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把 握文章主旨和结构,不局 限于个别词句。
推理原则
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 理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 结论。
说明文结构特点分析
标题
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开头
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常用引用、描 写等方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主体
结尾
详细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 作用等,常采用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发出号召或提出希 望等。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课件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5b41bb7e21af45b307a8f5.png)
2.了解记叙文出题的类型
记叙文考试出题的类型大致为:1.概括 (文章)某一段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2. 这一段(句)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3.加点 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品味这句话在好 在什么地方?(赏析)5.读了本文之后给你
的启示或道理。假如你是主人公你认为该怎 样去做?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能起到突出 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 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例3:我们的时代需 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例1:有的人 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例1:“盼 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中考现代文阅读课件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记叙文阅读
❖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 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 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
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 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怎样找线 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 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 见闻感受。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 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E.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要解决这类主观性试题
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条理分明。有个人的特殊见解。思想 要健康,格调要积极乐观。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写的可适当结 合,但不可过长。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3篇现代文阅读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第3篇现代文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96bc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8.png)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 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 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我们 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 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 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 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 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1.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2.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 (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二、2012·安顺阅读《轻放》一文,完成题目。 轻放 安宁
第16讲┃ 考点聚焦整合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 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 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 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第16讲┃ 中考真题体验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 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 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 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 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 心情欢呼起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讲解 课件(21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讲解 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4960d5b4daa58da1114a61.png)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 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 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 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 别恨。
•4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 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 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 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 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 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 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7
8、抑扬,人物描写的技巧
抑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 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 反来做。欲扬先抑(先贬低外在,后赞扬内在)欲抑先扬(先赞 扬外在,后贬低内在)。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 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 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如《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 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 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抑扬的手法可以 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 形成起伏之势,突出喜欢、赞扬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突出事物 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 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 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 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 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 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 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7
8、抑扬,人物描写的技巧
抑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 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 反来做。欲扬先抑(先贬低外在,后赞扬内在)欲抑先扬(先赞 扬外在,后贬低内在)。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 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 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法如《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 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 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抑扬的手法可以 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 形成起伏之势,突出喜欢、赞扬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突出事物 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52页)ppt课件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52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3ca6d6f12d2af90342e69e.png)
可编辑ppt
50
(六)题目的作用
❖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 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 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 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 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可编辑ppt
51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 格式:举……(概括事例)有力的论 证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 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可编辑ppt
31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 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 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观点, 从而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 更有说服力。
34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或哪两 方面)论述××观点的?
• 先在文中找出具体观点
• 再在文中找与此相关的中 心句或关键句。
可编辑ppt
35
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引出论题(或论点) (2)做为论据,证明论点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可编辑ppt
36
5、中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 下)
▪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概括性
可编辑ppt
27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可编辑ppt
28
答题原则: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 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 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 答
原则:议论文阅读一般要用原文答题。强 调:原文意识!
可编辑ppt
23
8、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 中间段的作用。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1b5468c77da26924c5b0b6.png)
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描写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件/人物的…… 性格(或心情或
感情),表达了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12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二:描写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汤汁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 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 把嗓子齁得生疼;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
的含义
16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答案:“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1分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1分)。
17
方法大本营:
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含义+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意+词语 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挑逗”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示“嘻戏”之意。形象的写出了 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
方法大本营:
示例5、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
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 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 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 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 露出羡慕之情。
题目: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4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苦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 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1分)
本句用了……描写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件/人物的…… 性格(或心情或
感情),表达了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12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二:描写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汤汁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 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 把嗓子齁得生疼;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
的含义
16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答案:“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1分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1分)。
17
方法大本营:
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含义+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意+词语 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挑逗”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示“嘻戏”之意。形象的写出了 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
方法大本营:
示例5、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
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 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 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 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 露出羡慕之情。
题目: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4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苦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 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1分)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课件PPT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22296850e2524de5187eea.png)
十、中间段: ①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 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②埋下伏笔; ③为下文铺垫;
十一、结尾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升华文章的主旨,点明中心;
3.呼应标题;
4.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5.言已尽,意无穷,留给作者深深 的思考。
十二、倒叙插叙 倒叙的作用:采用倒叙的方法,能集中突出事件 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 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 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的作用: ①补充交代了……情节,使结构曲折有致,叙事 更完整。 ②多侧面表现人物,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 物……性格特征) ③突出文章的中心。 ④结构上有没有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或者 对文章背景的补充交代之类。 ⑤照应前文。
地点或时代背景 (一般在开头)
(社会环境) ⑤引出下文,推动情节的发 展;
⑤突出文章的主旨(中心)
⑥两总(总启下文、总结全
文。
八、标题的作用:
1.往往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即文章围绕它 组织材料);
2.概括文章内容的主要事件;
3.揭示文章中心。它与文章的人物(主人 公)产生关联,一定承载着作者或文中人 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揭示全文中心起到 相当程度的作用。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 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 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 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 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 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 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中考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6页PPT
![中考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1a50bae45c3b3566ec8b63.png)
Biblioteka 中考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理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考现代文阅读课件
![中考现代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0165b312b3169a451a47f.png)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
A.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 压缩语段 提炼关键句子信息概 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 概括文章内容 括公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地方+ 括公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人+地方+ 时间+ 时间+事件 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开篇点题,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 为:1.开篇点题,总结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设置悬念, 开篇点题 总结全文。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为下文作铺垫 为下文作铺垫(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4.为下文作铺垫(埋 下伏笔)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 承上启下 下伏笔)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承上启下 或开启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 为下文作铺垫。 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 或开启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 照应开头或题目与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照应开头或题目与 开头呼应。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开头呼应。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升华主题)特殊的题 型是题目的作用 题目的作用: 是文章的线索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是文 是文章的线索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型是题目的作用:1.是文章的线索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文 眼揭示文章主旨4.题目新颖 吸引读者5.有象征意义是作者感情的凝 眼揭示文章主旨 题目新颖 吸引读者 有象征意义是作者感情的凝 聚 C.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 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 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 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题公式:××××等词用得好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 等词用得好, 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动作或形态 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的感情。 (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 的感情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0ecb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3.png)
《植树的牧羊人》中“他的那条 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写) 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 不张扬”,通过对牧羊人大狗的
物。
(续表)
描写类别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根据 侧面
描写 描写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 描写,从侧面表现牧羊人的
角度 (间接 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性格特点。
分类 描写)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小路
2.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顺叙 倒叙
特点:按时间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或以空间、地点的转换顺
序进行叙述。
《散步》依次写了事情的起因、
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条
理清晰。
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道:
动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通过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现主题;② 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烘托了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③明示、暗 安塞腰鼓的精彩。
点主题。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 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4. 记叙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线索类型
特点
教材示例
物线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灯笼》:以“灯笼”为线索。
人线 事线 感情线
以人物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
发展、所见所闻为线索
所闻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或事件发展)为线索 《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 故乡”为线索。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PPT优秀课件(3份)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PPT优秀课件(3份)](https://img.taocdn.com/s3/m/a7622aec05087632311212f2.png)
③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标题的作用
①从文章结构、情感线索、设置悬念上分析。
②从文章主旨、人物形象上分析。 ③从吸引读者兴趣上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
【答题要点】交代了文章内容;点明了文章主旨;交代 了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
1.题型
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 如 2015· 昆明第 18 题)
2013·昆明第19题)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如2013·曲靖第23题) 2.答题思路 (1)句子理解 ①根据句子所处的具体语境理解。
②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意。
③结合文章背景与作者情感理解句意。 ④结合其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具体位置及地位理解。
(2)句子赏析 对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出发,如比 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 等。
【答题模式】修辞作用+句子内容
考点四
1.题型
句段的作用
(1)分析某段的作用。(如2015·云南第21题)
(2)分析句子的作用。(如2015·昆明第19题)
2.答题思路 (1)段落作用 ①开头段:环境描写大多点明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
文;其他内容大多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埋伏笔,设置悬念。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考点五
1.题型
内容理解与概括
(1) 第 × 段 写 ××× , 文 中 具体 表 现 在哪 些 方 面 , 请 概 括。(如2015·云南第22题;2013·昆明第21题) (2)根据文章情节发展,请在第×段模式处补写内容。 ( 如 2014·云南第20题) (3) 作者对××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 如 2015· 昆明第 18 题)
(2)分析标题的作用
①从文章结构、情感线索、设置悬念上分析。
②从文章主旨、人物形象上分析。 ③从吸引读者兴趣上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
【答题要点】交代了文章内容;点明了文章主旨;交代 了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
1.题型
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 如 2015· 昆明第 18 题)
2013·昆明第19题)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如2013·曲靖第23题) 2.答题思路 (1)句子理解 ①根据句子所处的具体语境理解。
②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意。
③结合文章背景与作者情感理解句意。 ④结合其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具体位置及地位理解。
(2)句子赏析 对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出发,如比 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 等。
【答题模式】修辞作用+句子内容
考点四
1.题型
句段的作用
(1)分析某段的作用。(如2015·云南第21题)
(2)分析句子的作用。(如2015·昆明第19题)
2.答题思路 (1)段落作用 ①开头段:环境描写大多点明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
文;其他内容大多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埋伏笔,设置悬念。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考点五
1.题型
内容理解与概括
(1) 第 × 段 写 ××× , 文 中 具体 表 现 在哪 些 方 面 , 请 概 括。(如2015·云南第22题;2013·昆明第21题) (2)根据文章情节发展,请在第×段模式处补写内容。 ( 如 2014·云南第20题) (3) 作者对××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 如 2015· 昆明第 18 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d47a61852458fb770b5635.png)
阅读步骤:
1、速读语段,整体感知。
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3、再读语段,逐一解题。
• •
第一步: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 没有着眼于全篇,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只能是 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 首先要看文章的题目、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 注释。其次要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分析作品的 形象特征,故事情节及景与物的本质意义,联系 背景,看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注意把握 作品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把握文章的观点态 度。然后分析材料的要点,或者说,了解作者想 通过文段告诉考生什么主要内容。应该说,被称 为要点的东西,一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 有概括性,二是行文必定有支撑它、说明它的内 容。把这些内容找出来,作上标记。
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 言表的壮丽和博大, 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感
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 言表的壮丽和博大 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感
答题:
饱满和圆润,壮丽和博大 肃穆,崇高庄严
再例:阅读《橡树之谜》
文中说,“同伴听了我的奇特经历 万分惊讶。”请概括“我”的奇特经 历。(不超过60个字)
整合:
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 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 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 息重组。
答题思路:
1、明确筛选整合的目的,确定展开 筛选整 合的范围。(审题) 2、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 其隐含信息。 (读文)
3、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 合的信息一一辨别。(答题)
从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信息:阅读范围是3、4段, “感受”提示我们要找的内容是情感方面的。 “摘录”提示我们可以从文中寻找到相关的内容。 “词语”提示我们只要用词语来回答就行, 而不必用句子,否则就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复习备考攻略
.
1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2
记叙文阅读
❖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 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 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
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 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怎样找线 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 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 见闻感受。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 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
4
描写方法
❖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 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 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 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条理分明。有个人的特殊见解。思想 要健康,格调要积极乐观。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写的可适当结 合,但不可过长。
F.补充一点:根据每道题后面的分值可按步骤答题即:2分答题时
至少答两条。
.
11
修辞(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
点;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 浅显易懂。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 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 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格式是: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状态,使……人格化,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例1:桃树、杏树、梨 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3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 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 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 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 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 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 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D.赏析句子:品味这句话在好在什么地方?
要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 键词进行赏析(如词语的妙用 修辞方法 )2.从整个句子的主要内 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3.答题格式一般为:(字词句) 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 示道理)
E.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要解决这类主观性试题
.
8
2.了解记叙文出题的类型
记叙文考试出题的类型大致为:1.概括 (文章)某一段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2. 这一段(句)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3.加点 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品味这句话在好 在什么地方?(赏析)5.读了本文之后给你 的启示或道理。假如你是主人公你认为该怎 样去做?
.
9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怎样解决中考记叙文阅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解题思路要明晰 ❖2.了解记叙文出题的类型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4.了解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写作手法【强化记忆】
.
7
1.解题思路要明晰
A.面对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 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 子(与题目有联系 位置较特殊 单独成段 与本 文主题相关等) B.看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 题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 C.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原句能概括 用原句,不能概括时也要从原文中找原句进行概括 整理。
❖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 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 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A.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 压缩语段 提炼关键句子信息概 括公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人+地方+ 时间+事件 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 为:1.开篇点题,总结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设置悬念,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4.为下文作铺垫(埋 下伏笔)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承上启下 或开启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照应开头或题目与 开头呼应。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升华主题)特殊的题 型是题目的作用:1.是文章的线索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是文 眼揭示文章主旨4.题目新颖 吸引读者5.有象征意义是作者感情的凝 聚 C.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 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 (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 现了人物……的感情。 10
.
5
表达方式:
1.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 细致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 看法。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用突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性质。
.
1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2
记叙文阅读
❖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 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 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
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 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怎样找线 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 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 见闻感受。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 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
4
描写方法
❖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 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 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 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 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条理分明。有个人的特殊见解。思想 要健康,格调要积极乐观。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写的可适当结 合,但不可过长。
F.补充一点:根据每道题后面的分值可按步骤答题即:2分答题时
至少答两条。
.
11
修辞(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
点;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 浅显易懂。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 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 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格式是: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状态,使……人格化,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例1:桃树、杏树、梨 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3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 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 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 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 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 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 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D.赏析句子:品味这句话在好在什么地方?
要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 键词进行赏析(如词语的妙用 修辞方法 )2.从整个句子的主要内 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3.答题格式一般为:(字词句) 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 示道理)
E.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要解决这类主观性试题
.
8
2.了解记叙文出题的类型
记叙文考试出题的类型大致为:1.概括 (文章)某一段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2. 这一段(句)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3.加点 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品味这句话在好 在什么地方?(赏析)5.读了本文之后给你 的启示或道理。假如你是主人公你认为该怎 样去做?
.
9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怎样解决中考记叙文阅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解题思路要明晰 ❖2.了解记叙文出题的类型 ❖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 ❖4.了解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写作手法【强化记忆】
.
7
1.解题思路要明晰
A.面对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 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 子(与题目有联系 位置较特殊 单独成段 与本 文主题相关等) B.看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 题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 C.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原句能概括 用原句,不能概括时也要从原文中找原句进行概括 整理。
❖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 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 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A.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 压缩语段 提炼关键句子信息概 括公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人+地方+ 时间+事件 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 为:1.开篇点题,总结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设置悬念,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4.为下文作铺垫(埋 下伏笔)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承上启下 或开启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 烘托的作用。 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照应开头或题目与 开头呼应。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升华主题)特殊的题 型是题目的作用:1.是文章的线索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是文 眼揭示文章主旨4.题目新颖 吸引读者5.有象征意义是作者感情的凝 聚 C.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 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 (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 现了人物……的感情。 10
.
5
表达方式:
1.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 细致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 看法。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用突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