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强度范围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X 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X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1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X 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例数X 100%。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x 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x 100 。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X 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X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1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X 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例数X 100%。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x 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x 100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术前0.5-1h给药
时机 1、一般: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 2、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输注时间长,可于术前1-2小时给药
若手术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预防用药,建议在开具医嘱时 备注“术前30min给药”
2.2 控制日使剂量
• 头孢呋辛 2.25g或4.5g/次 • 头孢地嗪 2g bid • 头孢曲松 2g bid • 抗菌药物局部应用 • 长期医嘱中用药在临时医嘱中整盒开具 • 出院带药在临时医嘱中开具
胸外科手术(食管、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心血管手术(腹主动 脉重建、下肢手术 切口涉及腹股沟、 任何血管手术植入 人工假体或异物, 心脏手术、安装永 久性心脏起搏器)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 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 霉素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部手术(恶性 Ⅰ 肿瘤,不经口咽部
黏膜)
乳腺手术(乳腺癌、 Ⅰ 乳房成形术,有植 入物如乳房重建术)
肝、胆系统及胰腺 Ⅱ
手术
Ⅲ
胃、十二指肠、小 Ⅱ
肠手术
Ⅲ
结肠、直肠、阑尾 Ⅱ
手术
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链球菌属
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脑外科手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
(清洁,无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入物)
菌
脑外科手术 (经鼻窦、鼻 腔、口咽部手 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1、成立“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二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争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够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3、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确定院内三线药物(见表1),实行分线分级使用。
4、每月统计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用量,停用有异动情况的药,争取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在10%以下。
5、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每季度公布全院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6、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淘汰疗效差和不良反应大的药。
7、不定期检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和药师须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9、实行奖罚制度,与科室、个人挂钩。
院感科、医务科、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10、结合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对抗菌药物处方做到100%点评,将点评结果院内网公示,对不合格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处理。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1、抗菌药物用于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3、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前应先正确采样作病原学检查,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力争有样可采送检率达到60%以上,使用三线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80⅜o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先进行经验治疗。
4、掌握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用法,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如青霉素等B-内酰胺类应每日数次按时按量给予,对浓度依赖性药物如阿米卡星等氨基糖甘类宜每日一次全剂量给予。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衡量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解读:
1. 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较高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过度,或者患者存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
较大的抗菌药物消耗量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频繁,需要进一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3.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种类分布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是否合理。
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应该基于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选择地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而非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
过长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可能增加耐药菌株的出现风险,应该及时评估并适当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5. 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临床诊断情况。
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
者应该严格遵守指南和规范,基于适当的临床诊断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可以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目标
关于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管理目标的通告
依据卫生部第84号令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开展监测并量化管理,旨在全面、综合、科学的评价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根据我院抗菌药物目前使用状况和监测情况,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研究决定调整部分科室管理目标,各临床科室参照执行,具体如下:全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管理目标
备注:
(1)卫生部要求: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使用强度(DDD)≤40%(强制要求)。
(2)使用率、使用强度的计算:
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
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③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限定日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为药物主要适应症以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
抗菌药物累计DDD数 = 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相加总和。
黄陂区人民医院
2013年9月22日。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DD值一般固定不变: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制定并定期公布,每3年更新一 次,但基本内容保持稳定。
对于未给出明确DDD值的药品,参考说明书。
注: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AUD是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惠民泽世 仁德济滇
统计范围
只统计住院期间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的抗菌药物 只统计住院期间的抗菌药物消耗(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不统计出院
带药中的抗菌药物。 外用制剂(滴眼液、滴耳液、乳膏等不纳入统计)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惠民泽世 仁德济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积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
数×100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积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 DDDs )=该药抗菌药物消耗量(g)/DDD值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DDDs)(18DDDs/百人)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惠民泽世 仁德济滇
定义及作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定义:是指住 院患者每100人每天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s/100人/天) 表示,其值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使用的普遍 性)、强度(使用剂量的大小)。
DDDs=7 4.AUD=6+4+7/29×100=58.62DDDs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
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附件整理出18个指标:
1、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
3、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40%
4、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
5、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
6、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30%(腹股沟疝修补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关节镜检查、颅骨肿物切除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等手术为0)
7、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100%
9、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0、住院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1、门诊静脉输液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2、急诊静脉输液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3、住院静脉输液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4、住院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根据医院现况制定
PDCA指标)
15、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30%
16、住院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
17、住院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18、处方/医嘱合格率(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每位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不少于50份)(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2g
0.75 1.0 1.5 2.0
每日消耗量不包括酶抑制剂的含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检查办法
• 卫生部抽查100份出院病历,50份运行病历。 • 出院病历100份,其中应至少包括10个规定专业(呼吸、 消化、血液、心内、心外、骨科、神外、普外、妇科、 ICU)中5个以上专业不少于60份病历(专科医院按专业 数量情况酌情抽取)。 • 运行病历50份,以上10个专业中5个以上专业不少于50份 运行病历。外科专业应为手术后病例,住院时间3-21天。
Surgical Infections 2008,9(3):367-376
(2) 正确认识联合用药
如果单药治疗有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 既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也有利于减少DDD数。
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如耐药菌株感染,或者考虑单药治疗不 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应该首先考虑控制感染,而不是DDD数的 限制。在不动杆菌指南中,我们发觉对MDR的不动杆菌感染需要考 虑联合足量和长程治疗。如指南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3克q6hq8h)+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日药物DDD可以达到2.5到3。
DDD值(克/DDD值)wwwwwwwww 该抗菌药物每日DDD数×用药天数×用药人数
就某个抗菌药物而言,它的DDD值是固定不变的, 但每日DDD数会因为日剂量不同而变化。 计算抗菌药物消耗量时,仅计算主要成分的含量,
不包括酶抑制剂的含量。
抗菌药物名称 头孢哌酮/舒巴坦
给药方案 1:1 2g q8h 1:1 2g q6h 2:1 3g q8h 2:1 3g q6h
是显示群体的在一定计量单位内的消耗量
它只反映药品消耗情况,不能真实反映治
疗质量
关于DDD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DDD·100人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最新
P P
O P/O O P/O P/O p P P
*
Azithromycin
Moxifloxacin Linezolid Vancomycin Fluconazole Voriconazole Cefotaxime Ceftazidime cefepime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计算DDD时,只考虑主要药物的含量,而不包括酶抑制剂
Surgical Infections 2008,9(3):367-376
(2) 正确认识联合用药
如果单药治疗有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 既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也有利于减少DDD数。
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如耐药菌株感染,或者考虑单药治疗不 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应该首先考虑控制感染,而不是DDD数的 限制。在不动杆菌指南中,我们发觉对MDR的不动杆菌感染需要考 虑联合足量和长程治疗。如指南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3克q6hq8h)+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日药物DDD可以达到2.5到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难点和重点)
2011年开始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抗感染药物的 临床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卫生部设定了一系列指标,考核医
院的医疗质量。
卫生部对约定每日剂量(DDD)数作出了限制,抗菌药物使用 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 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 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DDD概念及其它
DDD
Defined Daily Dose :约定每日剂量
是指当一种药物用于它的主要适应症时, 假定的成人每天平 均维持治疗剂量。
DDD 通常不考虑起始剂量和预防剂量,实际上是不同使用剂量的折 中。 同一通用名的药物虽不同剂型,或不同的盐但只有同一的 DDD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析
g
片 ml g ml g g 袋 万U
6.08g
2.0g 1.5g 1.0g 1.0g 1.8g 1.8g 1.2g 1.5MU
伊曲康唑片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剂 呋喃妥因片 培氟沙星注射剂 培氟沙星注射剂 莫昔沙星注射剂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 左氧氟沙星片 万古霉素注射剂(稳可信)
0.2g g 100ml:0.2g ml 50mg*100 片 0.4g g 0.2g*5 g 0.4g g 100ml:0.2g ml 0.2g*12 片 0.5g 支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 头孢他啶注射剂 头孢西丁钠注射剂 拉氧头孢注射剂 美罗培南注射剂 依托红霉素混悬剂 依托红霉素片 红霉素片(肠溶)
1.0g 1.5g 0.75g 1.0g 1.0g 0.25g 10ml:0.125g*支 0.125g*100 0.125g
g g g g g g g ml 片 g
链霉素注射剂 100万u 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 0.48g 片 甲硝唑片 0.2g*100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剂 100ml:0.5g 注射用奥硝唑 0.25g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100ml:0.25g 克林霉素注射剂 0.3g 克林霉素注射剂 0.6g 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 375mg*12袋 制霉菌素片 50万u
>50%
85.2 24.4 环丙沙星 • 以HAP为例,教学医院前三位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 19.7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米诺环素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
HAP病原菌分离率
76.1 0.7
11.0 0.0
常用抗菌药物对HAP常见G-病原菌耐药率(%)
4. DDD值:协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 DDD)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202005
剂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 DDDs:用药频度。DDDs=该药 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 DDDs可反映不同 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rug utilization index)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 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 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 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数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
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 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 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DDD:限定日剂量。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 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标准 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并 结合临床用药的习惯确定。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 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人天)表示, 其值=(DDDs/用药总人天数)x10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
黄海龙.2020.05
•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40 •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 • 4.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40% • 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 6.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30% • 7.门诊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指标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指标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全院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释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住院患者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医疗机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增加患者风险,并对公共卫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定义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该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和数量。
通常以抗菌药物使用率和DDD/1000住院患者天数为评估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比例,DDD/1000住院患者天数是指每1000住院患者在一天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剂量。
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因素1.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某些感染性疾病需要高强度抗菌药物治疗,而轻微感染可能不需要抗菌药物。
2.医疗机构指南和政策:不同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政策不同,会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
3.医生知识水平: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了解程度和经验会影响其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决策。
4.患者病情的变化:患者病情的进展和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会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和剂量。
监测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重要性1.预防耐药性的发展: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耐药性问题。
2.提高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降低医疗费用:通过监测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疗机构可以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频率,节约医疗费用。
如何有效监测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建立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评估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并汇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减少不当使用的可能性。
3.加强患者教育:积极开展患者用药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结语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患者治疗效果、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范围为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范围抗菌药物是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治疗感染疾病。
然而,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还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控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制定和遵守相应的控制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1.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开具抗菌药物的条件和范围,规范抗菌药物的开立和使用流程。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引导医务人员在治疗感染病例时根据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2.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监测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的监测与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耐药菌感染率、不良反应率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3.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和优化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明确各种常见感染病例的处理流程和规范化用药方案。
通过推广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4.持续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有关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避免不合理开药。
5.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感染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各个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感染病例的治疗效果,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以上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医疗机构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有效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