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地震勘探罗经鸟数据分析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提供了无数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应用在海洋环境保护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管理。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通过向海底发送震荡波并记录反射波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的技术。
这种系统通常包括船只、声能源发生器、水听器阵列和数据处理设备。
通过分析反射波的信息,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提供关于海底地质构造、矿产资源、海洋油气田和其他地下地质现象的详细信息。
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海洋生态环境评估: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用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通过分析地震勘探数据,可以了解海底地形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此外,地震勘探系统也可以发现潜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以便在开发海洋资源时进行保护。
2. 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用于定位和评估潜在的海洋资源,如矿物、油气和水合物。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可以判断地下结构中是否存在富集的资源,并为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然而,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勘探活动需要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相协调。
3. 海域环境影响评估:在进行海洋工程项目(如开采油气、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场等)之前,需要进行海域环境影响评估(EIA)。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提供关于环境影响的客观数据。
通过分析地震勘探数据,可以准确评估改变海底地形和生物栖息地的潜在风险,以及其他可能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的因素。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制定环保措施和合理规划。
4. 应急响应和灾害管理: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洋环境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海上发生地震或海啸后,地震勘探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海底地形和地质信息,帮助应急人员更好地了解灾情,制定适当的救援和恢复计划。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海底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表现,对于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用于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规律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讨论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进行海底地震活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对地球科学的意义。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利用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特性,可以获得海底地壳和地球内部的地震活动信息。
系统通常由声纳、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组成,可在海洋中用于检测地震发生的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关键参数。
通过大量的海上地震观测数据,科学家可以对海底地震活动进行全面的时空分布研究。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提供海底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图。
这是因为当地震事件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会在海洋中传播,并通过声纳系统被捕捉到。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传感器的位置,可以准确测定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深度。
通过分析大量的记录数据,科学家可以绘制出地震事件的分布图,从而了解海底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特征。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确定海底地震活动的规模和性质。
地震事件的震级是评估地震强度的指标,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科学家可以准确确定地震的震级。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帮助确定地震的震源深度,这对于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了解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能够用于监测海底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
通过持续的观测和记录,可以建立海底地震活动的数据库,进而分析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这对于预测地震活动的可能性和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对不同区域和时间段的地震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探索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震活动与地球构造之间的关系。
最后,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可对地球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海底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研究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地震的触发机制是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预测地震活动和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关键。
近年来,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指利用海洋平台或船舶装备的仪器设备进行海底地壳构造、海底地震活动及沉积物的采集与研究的技术系统。
其应用于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和分析海底地壳构造的变化和活动情况,揭示地震的发生机理和触发过程,为地震灾害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地震活动监测与定位。
通过部署在海洋平台上的地震仪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海底地震活动的变化情况,并精确测定地震的发生位置、深度和震级。
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揭示地震活动规律,寻找地震与构造运动、岩石变形、地热活动等因素的关联,进而研究地震的触发机制。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还包括海底地貌和构造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利用声纳、测深仪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海底地貌和构造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进而揭示地质断裂、海底火山、冲沟等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为研究地震活动的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如地震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地震动力学过程中应力释放的方式等。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还包括海底沉积物的采集和分析。
通过在海洋平台上装备气枪、声纳等设备,可以对海底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获取,并进行包括颗粒粒度分析、元素含量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等在内的多种分析。
这些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地震时的触发动力学和构造环境,如地震时地壳的加速作用、构造变形导致的地壳应力改变等。
最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底地震触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还包括研究地震波传播的特征。
地震波是地震活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其传播特征与地下介质的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演化规律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演化规律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构造变动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活动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活动的演化规律,科学家们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演化规律的方法、意义以及研究成果。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通过在海底布放地震仪器,获取地震数据的技术手段。
通过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底地震活动的详细监测和观测,从而揭示地震活动的演化规律。
利用该系统,科学家们可以收集大量的地震数据,包括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地震活动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底地震活动的演化规律是指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模式。
通过分析大量的地震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发现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地震的发生往往呈现出爆发-平静的周期性变化,而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这些规律,并揭示地震活动背后的物理机制。
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演化规律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地震,并提供可靠的地震风险评估。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通过了解地震的演化规律,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此外,研究地震活动演化规律还有助于改进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近年来,在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进行海底地震活动演化规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发现,地震活动在特定的断层带上表现出明显的滑动和积累现象。
这对于解释地震断层带的物理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对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进行研究。
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科学家们可以推测板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深入理解地球构造演化的过程。
尽管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演化规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方法
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方法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也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海底地震的监测数据越来越丰富,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地震、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以及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方法,旨在利用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地震活动以及地球的动态变化。
一、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来源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地震仪器,包括地震仪、地震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安装在海底地壳上,并能够记录和传输地震事件发生时的地震波信号。
另外,还有一些远程遥测站点可以接收到这些海底地震数据,并进行实时传输和存储。
这些数据被广泛使用以研究地震活动、构建地震模型以及改进地震预警系统等应用。
二、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方法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地震活动的过程和特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视化方法:1.地震波形图:通过绘制地震波信号的振幅和时间变化关系,可以直观地展示地震波的传播过程。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和震源位置等信息。
2.地震热点图:将地震事件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以热点的形式表示出来,颜色的深浅代表地震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地震活动的热点区域,进一步研究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3.地震活动周期图: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地震事件的数量和强度,可以绘制出地震活动的周期图。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探究地震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规律。
4.地震断层图:将地震事件和断层的空间位置信息综合起来,可以绘制出地震断层图。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震活动与断层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三、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海底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1.频谱分析:通过将地震波信号转换到频域上,可以得到地震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震波的频谱特征,进一步研究地震的震源机制和能量释放过程。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了预测和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地震监测系统。
其中,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地震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可在海洋中进行地震监测的系统。
其核心是一组海上布设的传感器,能够通过监测海底地震活动情况来获取地震数据。
此外,该系统还包括数据接收和处理中心,负责接收、分析和解释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地震监测数据。
由于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海底,传统的地震监测系统无法获得海底地震的准确数据。
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利用海底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海底地震的数据,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地震监测信息。
这对于地震预测、地震灾害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测。
传统的地震监测系统需要人员实时驻守在监测点上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不仅人力成本高,而且操作复杂。
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实现远程监测。
数据传输和处理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还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用于海啸预警。
地震往往会引发海底地壳的位移,进而激发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威胁。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监测到地震发生并及时预警,通过预警系统可以向沿海居民发送警报信息,提前采取逃生和防护措施,从而减少海啸带来的风险。
另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用于地震研究和地震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地震是地球构造和地球内部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形等现象,进一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地震数据,为地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海上地震勘探主要采集参数的选取与验证_以南海北部某调查区为例_罗文造
LUO Wen-zao, WEI Cheng-long, WANG Li-ming, YANG Shu-ji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510760 )
Abstract: The authors have summarized a set of rules for choosing and verifying the main acquisition parameters in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s of long-term practice. Firstly, a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the selected area to establish a representative seismogeological model using various seismic and geologic in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devices ’ performances and options, they use a professional simulation software, Nucleus 6.2, to compute source parameters and to compare the response to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in order to choose a combination that is best adaptive to certain task. An actual exploration test is also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parameters ’ combination chosen from the simulation test. Finally, the authors select the optimum Parameters’ combination and obtain quality data for production. Key words: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 acquisition parameters; physica simulation; field parameters test; validation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洋地震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海洋地震活动研究中的应用引言:海洋地震是指在海底发生的地震活动。
由于海洋地震的发生大多发生在海底,地震观测受限,因此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成为了研究海洋地震活动的重要工具。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海上实时监测、记录和分析海洋地震活动,为我们研究海洋地震活动的原因、机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一、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组成海上地震勘探系统主要由地震传感器、海洋观测站和数据分析中心组成。
地震传感器是部署在海底的设备,可以感知地震产生的地面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传感器通常通过电缆与海洋观测站相连,实时传输地震数据。
海洋观测站是地震勘探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记录地震传感器传输的数据。
观测站通常安装在浮标或平台上,以便在海洋中固定位置。
数据分析中心是收集和处理海洋地震数据的地方。
它通过将接收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海洋地震活动的研究提供支持。
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工作原理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采集、传输和分析。
首先,地震传感器感知到地面的振动信号后,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缆传输到海洋观测站。
海洋观测站接收到地震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后,将其记录下来,并通过卫星通信或其他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中心。
数据分析中心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地震的大小、深度、震源和传播等信息。
三、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应用1. 地震活动监测和预警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地震活动,提供地震数据以及地震波形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地震活动的规律、特征和趋势,从而实现对地震的监测和预警。
在海洋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地震活动机制研究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数据,揭示地震的发生机制。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论文提要海上多波勘探是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方法。
本文从海上多波多分量的概念入手,论述较成熟的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采集系统——四分量海底电缆(简称4C OBC)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记录子系统、震源子系统、电缆子系统、声学子系统、综合导航子系统和质控子系统。
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实际地震勘探中。
同时针对海上多波资料处理问题,还有一套海上多波资料处理方法和软件。
经海上多波资料处理应用,证明了方法和软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正文理论上,多波勘探肯定优于单纯的纵波勘探。
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多波勘探几起几伏,终于初步进入实用。
地震波从本质上而言是弹性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因此,利用地震波了解地下介质状况的地震勘探应该是联合纵波和横波的多波勘探。
尽管早在1828年左右泊松等人就已经从理论上证明了横波的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地震勘探一直只利用纵波进行。
然而,对多波勘探的研究从未中断。
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勘探难度的加大和技术水平及装备的发展,多波地震勘探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初步开始了实际应用。
与三维勘探取代二维勘探一样,多波多分量勘探也将会逐渐取代单纯的纵波勘探。
未来的地震勘探必将是多维多分量的勘探。
一、多波多分量地震的概念及优势多波多分量地震,有人称全波地震,是指用纵波(P波)或横波(S波)震源激发,利用多分量检波器记录地震纵波、横波(包括快、慢横波)或转换波,从而使野外记录的地震数据信息更为丰富,为地质构造的成像、裂隙和孔道的确定、储层岩性的解释等提供特定的信息。
横波勘探具有野外作业成本高、需要专门的横波震源、勘探深度浅和信噪比低等弱点。
因此,人们把研究的思路转向了PS波(转换横波),PS波的振幅依赖于界面的物理参数、入射角及转换的波型。
Garaotta和Michon在1982年最先报道了PS 波勘探的成果。
PS波的好处在于震源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横波震源、采集费用低、信噪比高、勘探深度大、频带宽。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海上地震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底地质情况、探测油气资源、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等。
在海上地震勘探过程中,数据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规范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制定了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规程明确了数据处理流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矫正、数据解释和成像等环节。
规程要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规程规定了数据处理的工具和方法。
现代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方法,而是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数据处理软件。
规程要求使用专业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结合数学和地球物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规程还明确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其中包括项目框架的确定、数据质量的评估、数据矫正的方法选择、解释和成像结果的可视化等。
规程要求处理人员在处理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修改数据或结果。
此外,规程还重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规程要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记录下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
同时,规程要求在处理完成后要对处理结果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处理结果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最后,规程强调了数据处理结果的存储和管理。
规程要求对处理后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存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规程要求对处理结果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总之,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是指导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工作的重要文件,它明确了数据处理的流程、方法和关键问题,强调了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遵循这一规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海洋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是现代能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则成为这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由于深水区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巨大水深带来的挑战,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和反射的原理,通过地震仪器和数据处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系统。
它主要由船舶、发声源、水下地震接收系统和数据处理中心等部分组成。
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中,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提供有关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详细信息,为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信息,获取深水沉积层和岩石体的地质特征。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密度和速度的岩石层,从而导致波的传播速度、方向和振幅的变化。
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地震信号,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推断出地下沉积层和岩石体的类型、厚度、构造及可能存在的油气储集层等信息。
这为深水油气资源的准确定位和有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通过地震图像重建技术,提供深水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转化为可视化的地质模型。
与传统的二维地震剖面相比,三维地震图像能够更精确地刻画地下沉积层和岩石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这样的地震图像不仅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油气目标位置信息,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深水区域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通过反演技术,获取深水区域的地下流体信息。
地下岩石中可能存在油气等流体,这些流体会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地震信号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推断出地下流体的存在和特性。
这个信息对于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具有极大的价值,可以指导钻探和开发工作,实现高效率的油气勘探和生产。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1. 引言海上地震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海洋石油勘探、海底管道敷设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解释,以获取地下结构和油气资源信息。
本文将介绍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技术规程。
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2.1 数据采集海上地震勘探通过在海洋中布设一定数量的浮标或船只,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采集设备正常工作,包括声源发射器、接收器等; - 确保浮标或船只的位置准确,以便后续数据处理; - 控制声波信号的频率和能量,以适应不同深度和岩层类型。
2.2 数据预处理海上地震勘探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步骤包括: - 时域滤波: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 - 频域滤波:利用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 - 去除多次反射:海上地震勘探中会出现多次反射信号,需要通过合理的算法将其去除。
3. 数据分析与解释3.1 数据分析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分析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 叠加迁移:将多道地震剖面叠加起来,并进行偏移校正,以提高图像质量; - 构造解释:根据地震剖面上的反射信号特征,推断地下构造类型和变化情况; - 反演成像:利用反演算法,将地震数据转换为地下速度或密度模型。
3.2 数据解释海上地震勘探数据解释是指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判断,并提取有关油气资源信息的相关参数。
常见的数据解释方法包括: - 岩性判别:根据地震剖面上反射信号的幅度、频率等特征,推断岩石类型和性质; - 油气识别:通过分析地下结构和反射信号的特征,判断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 资源评价:根据地震数据解释结果,对勘探区域的油气资源进行评估和预测。
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大数据分析技术
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大数据分析技术概述:地质构造演化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历史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质构造演化,科学家们开发了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地质构造演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原理1.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概述: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通过在海底布放地震仪器,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信息,以获取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手段。
地震勘探系统可以记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方向以及反射、折射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特征。
2.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地质构造演化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
通过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获取的大量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解读,从而揭示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地震活动等信息。
二、地质构造演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1. 地壳运动的研究: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获取的数据可以揭示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过程。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地壳运动的情况,并推测未来的地壳运动趋势。
2. 板块构造的研究:地球的表面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构造对地球地质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获取的数据可以分析板块的边界、形状以及相对运动速度。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揭示板块构造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地震活动的研究: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提供地震波的传播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震的位置、发生时间以及震级大小。
这对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构造演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数据处理与解读难题: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获取的数据庞大复杂,需要运用高效的数据处理与解读算法来准确提取有价值的地质构造信息。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近年来,海上地震活动频繁,给海洋工程、油气勘探等海上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有效监测海上地震活动,保障海上工程的安全运行,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应运而生。
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海上地震活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评估地震的风险性,并为海上工程提供可行的安全预警和应对策略。
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需要构建一个可靠的数据集。
该数据集应包含多样性的地震活动数据,如地震震级、震源深度、震源距离等信息。
同时,还应包括海洋环境条件(如海底地形、海底沉积物等)和海上工程结构参数(如桩长、抗震设计等)等信息,以建立与海上工程相关的地震风险模型。
其次,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算法。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利用数据集中的地震活动信息进行训练和学习,从而建立地震风险评估模型。
例如,通过监测数据集中的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信息,可以构建一个地震风险分类模型,判断地震的严重程度,并提供相应的预警等级。
此外,在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时,还应考虑特征工程的问题。
特征工程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机器学习算法处理的特征表示。
在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中,特征工程可包括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频域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提取特征,可以更好地描述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特征,提高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还需要考虑与现有监测系统的集成。
海上地震监测系统通常包括地震仪、声纳、浮标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采集地震活动数据并传输到地面站。
因此,在设计基于机器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时,要考虑如何与现有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以实现地震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海上地震勘探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收集海底地震数据来获取地下沉积物及其性质的信息。
为了有效处理这些数据,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要求在实施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探测设备、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特征、确定数据处理的目标和方法等。
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为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要求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使用能量均衡校正方法可以准确地校正地震数据中的能量损失问题。
此外,还应采用频率域滤波、速度模型校正和时间深度转换等方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这些高级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地震勘探人员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和沉积物的分布。
第三,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还需要重视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数据质量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有问题的数据,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和修复措施,确保最终得到可靠的勘探结果。
最后,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鼓励数据共享和交流。
地震勘探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积极推动数据共享,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
综上所述,海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在海底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重视数据质量评估,并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
遵循规程的指导,可以提高海上地震勘探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定量分析技术
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定量分析技术地质构造演化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的变化,进而探索地球演化的规律。
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则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用于获取海洋地质数据,对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就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定量分析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利用海底地震仪器进行地震勘探的技术手段。
通过在海洋上布设地震仪器,可以记录到由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而产生的地震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地质构造的重要信息,为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进行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定量分析技术,以实现对海洋地质数据的深度解读和准确解释。
其次,地质构造演化定量分析技术是利用海上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质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数据解释和模型构建等方面。
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需要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去除噪声、剔除异常数据等。
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滤波、叠加、反演等处理,以提取出有效信息。
在数据解释方面,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如层析成像、偏移成像等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解译,获取地壳中的地质构造信息。
最后,在模型构建方面,可以利用地震模型和地球物理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拟合和匹配,建立起准确的地质构造演化模型。
此外,还可以运用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知识,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
例如,可以利用立体视觉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分析,以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同时,可以运用地质力学原理,对地震数据进行伸展剖面和剪切面分析,进一步揭示地质构造的运动特征和变形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基于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的地质构造演化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在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油气勘探中,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数据,精确定位油气藏的位置和性质,为勘探井的选址和探井过程提供指导。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研究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是海洋地质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海上地震监测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并分析其对海上地震监测的重要意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多层的神经网络来学习和构建模型。
它以其强大的特征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海上地震监测。
传统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特征提取和手动规则设计,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可以自动学习和提取特征,从而更加准确地分析地震数据。
首先,基于深度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能够提高地震数据的质量。
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地震的研究和预测至关重要。
传统的数据处理算法对于数据噪声和干扰的抑制效果有限,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可以学习和模拟数据的噪声分布,从而更好地区分噪声和地震信号,减少误报率和漏报率。
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还可以自动地进行数据校正和补偿,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其次,基于深度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能够提高地震事件的检测和分析效率。
海上地震监测数据通常具有大量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结构,传统的算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处理和分析。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可以自动地学习和提取地震事件的关键特征,并进行有效的数据降维和压缩,在大幅减少数据量的同时保留关键信息。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地震事件的检测和分析效率,为地震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另外,基于深度学习的海上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算法还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地震预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传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统计分析和模型拟合。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地震数据样本,自动提取地震事件的相关特征,并建立更加准确的预测模型。
这样,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更好的支持。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特点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特点海底地震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过程,地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指示和记录的作用。
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的特点。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主要包括海洋地震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安装在船只或海洋平台上的地震仪器,我们能够实时地监测海底地震活动的发生情况。
这些地震仪器能够精确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幅度和频率等参数,为我们提供了海底地震活动特征的重要数据来源。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的特点,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地震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能够获得海底地壳稳定性、断层活动程度、地震震级等重要信息。
海洋环境下地震波传播的特殊性需要特别的处理方法,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的特征。
在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的研究中,断层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
断层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活动的产物,研究断层的活动情况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地震演化的规律。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通过测量断层的形态、位移和应力积累等参数,深入了解海底地震活动的特点。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地震风险评估和灾害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能够帮助我们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地球内部运动机制。
通过地震仪器测量地震波在不同类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路径,我们能够获得海底地壳的结构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海洋地质学和板块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散射、衍射等现象也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机制和物质性质。
利用海上地震勘探系统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特点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海底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地震和海啸灾害,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海底地震活动区域的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地震风险,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上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拖缆地震资料采集作业中罗经鸟的检测方法
拖缆地震资料采集作业中罗经鸟的检测方法
邓元军
【期刊名称】《物探装备》
【年(卷),期】2015(025)006
【摘要】在拖缆地震资料采集作业中,电缆在水下的深度主要是由罗经鸟调节控制,罗经乌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受到碰撞、挂网而造成损坏,或随着在水下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了工作精度,从而影响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因此,采集作业中对罗经鸟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I/O公司生产的罗经鸟为例,介绍了罗经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检测罗经鸟深度、翼角误差的方法,并针对罗经鸟在检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4页(P402-405)
【作者】邓元军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塘沽300452【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上地震勘探罗经鸟数据对拖缆空间位置的影响 [J], 易昌华;韩华;方守川;曹国发;张瑞天
2.RMS分析技术在拖缆地震资料采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J], 昌松;全海燕;罗敏学;郭毅
3.RMS分析技术在拖缆地震资料采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J], 昌松;全海燕;罗敏学;郭毅
4.提高浅海OBC地震资料采集作业放缆点位精确度的理论计算方法 [J], 杨志国;陈昌旭;张建峰;高祁;周滨
5.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参数论证和观测系统的设计——以西昌盆地昭觉区块的地震资料采集为例 [J], 邱健;马国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地震勘探罗经鸟数据分析
1引言
在海洋拖缆地震勘探中,因为海浪、海流等的作用,勘探船只每时每
刻都处于运动状态,它拖带的电缆的形状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
为实
现精确的导航定位,在综合导航定位系统计算中,需要处理来自多种
传感器的定位数据。
即针对每类数据,需要考虑影响数据质量的多种
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找出相对应对策和解决方案,才能保证拖缆的
最终精确定位。
对于拖缆勘探中电缆的定位研究,国外早于国内,且
已有相对成熟的应用产品。
随着中国石油勘探领域拓展至深海,自主
研发同类产品势在必行,拖缆定位技术的研究为开发综合导航系统提
供理论和方法支持,罗经鸟(安装在拖缆上用于测定电缆方位及控制
电缆位置的设备)数据是确定电缆空间形态的关键数据,其精度直接
影响检波点的定位结果。
本文通过将罗经鸟数据应用于拖缆定位计算,并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探讨了其改正值对拖缆空间位置的影响。
2拖缆空间形态确定方法
拖缆勘探的导航定位是通过多种设备协作完成的。
通过安装在船上的
DGPS(差分GPS),利用星站差分获取船体的参考位置,作为
整个定位网络的起算坐标。
通过电缆尾标上和枪阵上的RGPS(相
对定位GPS),得到相对于船上RGPS参考站之间的基线向量,
以确定枪阵和电缆尾部的位置(图1),这样基于DGPS和RGP
S可得到精确的电缆头尾坐标。
电缆中部坐标则主要由声学定位和罗
经鸟来控制。
通过电缆上的声学定位设备,测得各声学节点间的距离,组成一个声学测边网,然后通过网平差得到声学节点坐标。
但电缆上
声学节点未能覆盖全部检波点,节点间的检波点定位需先通过罗经鸟
方位和电缆理论距离确定电缆形状,再计算得到检波点坐标。
在实际
应用中,一般采用曲线积分法或多项式拟合法确定电缆形状。
2.1曲线积分法曲线积分法是将电缆看作一条光滑曲线,且电缆的
弯曲水准非常小,每两个检波点之间的电缆是一个小弧段,长度定义
为S,两者之间的方位用罗经鸟方位内插得到,则检波点Pi+1
(Xi+1,Yi+1)的坐标可由Pi(Xi,Yi)求出。
电缆
头尾的声学节点为已知点,故第一个检波点可由头部声学节点计算得到,依次迭代,即可得到所有检波点坐标。
2.2多项式拟合法多项式拟合法是将罗经鸟数据及其在电缆上的偏
移量拟合为一条光滑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曲线系数,得到与电
缆形状最接近的曲线模型,利用该模型就可计算电缆上任何检波点的
位置。
3罗经鸟数据改正及影响分析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确定电缆形态,罗经鸟方位数据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单缆的二维地震勘探,因为没有声学网络的约束作用,电
缆的形态和定位更依赖于电缆上的罗经鸟数据。
海上拖缆的长度通常
为数千米,故很小的方位误差就可能导致电缆横向较大偏差,从而影
响到整个电缆的定位,因此必须对罗经鸟数据进行精确改正。
罗经鸟
测得的是每个罗经鸟节点处电缆的切线方位(磁北方位),而在利用
罗经鸟方位计算电缆检波点坐标时使用的是投影平面上的坐标北方位,故应对测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改正,得到基于坐标北的方位(图2)。
校正包含三项:①罗经鸟本身的校正值,是指在罗经鸟安装到电缆上
时的固定校正值;②磁偏角(δ)改正,是指磁北方位到真北方位的
改正值;③子午线收敛角(γ)改正,从真北方位到坐标方位还需进
行子午线收敛角的改正(图3)。
若已知磁偏角δ和子午线收敛角γ,则罗经鸟所在节点的坐标方位角为α=罗经鸟原始观测值+固定校正
值+δ-γ下面分别就磁偏角和子午线收敛角这两项改正值对罗经鸟
数据和定位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3.1磁偏角改正地球的磁北和子午线的真北方位之间有个夹角,即
磁偏角。
磁北在真北以东称东偏,磁偏角取正值;在真北以西称西偏,磁偏角为负值。
地球上各点的磁偏角随地理位置不同而异,一般纬度
越高,偏角越大,同时它还随时间发生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在地球南
北两磁极区域附近年变化幅度高达±1°以上[2]。
因此,不同的
工区和测线,不同的时间,磁偏角的差异可能很大。
磁偏角数据通常
可通过地磁图或海图查得。
国际性组织和世界各国建立了很多固定的
地磁观测站,不间断地获取地球磁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
分析,建立了全球或区域地磁场模型,并定期出版世界(图4)或国
家地磁图,通过这些地磁图可获取当地的磁偏角数据。
3.2子午线收敛角改正海上地震勘探多采用TM(横轴墨卡托)或
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在3°经差以内,TM投影和高斯
投影的子午线收敛角改正差异极小。
本文采用高斯平面的子午线收敛
角计算公式。
由式(6)可知,在一个投影带内,子午线收敛角的变
化有一定规律。
距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收敛角越大,在中央子午线
(l=0)上收敛角等于零;距离赤道越远,则收敛角越大,在赤道
线(B=0)上收敛角等于零。
当待算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时,经差
为正,γ也为正;当待算点在中央子午线以西时,经差为负,γ也为负。
TM和UTM投影一般采用6°分带,最大经差可达3°,因此
据式(6)对该范围内的子午线收敛角进行了计算,以便从具体量值
分析子午线收敛角的大小。
表1展示了不同纬度和经度差下的子午线
收敛角。
拖缆地震勘探测线长度范围是几十千米至上百千米,在中低
纬度区的子午线收敛角最大可达1°。
若测线沿东西方向展布,则在
测线两端的子午线收敛角的差值约为10′~20′。
而且因为不同
位置处的各点对应的子午线收敛角也不同,无法通过电缆旋转来消除,因此需对每个罗经鸟数据进行子午线收敛角改正。
在计算检波点坐标时,若缆长为6km,则累积误差可达数十米,导致非常严重的定位
误差。
4算例分析
算例1磁偏角改正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肯尼亚某二维拖缆项目数据,测线长为25km,测线方位是90.061°,缆长为1.5km。
该测线两端点磁偏角差异约为0.02°,年变化率为0.07°,
属磁偏角较小且变化较平缓区域。
基于WMM磁场模型计算了测线中
间位置的磁偏角值为1.693°,将其视作固定校正值。
然后分别
以加磁偏角改正和不加磁偏角改正方式计算检波点坐标,其他各项参数选择均完全相同。
通过对电缆首尾角度闭合差、单炮整条缆的检波点坐标、多炮多点坐标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验证磁偏角对电缆定位的影响。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直接反映电缆定位的准确性。
对比两次计算的角度闭合差(图5),可看出加上磁偏角改正后,角度闭合差显著减小。
图6为相同炮时刻的两次检波点计算结果的对比。
在电缆中部和尾部各取一点进行多炮的对比统计,表2展示了421炮的坐标偏差统计结果。
从以上对比结果可看出,磁偏角对电缆检波点的定位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在磁偏角较大地区,更应高度重视。
因为整条测线采用的是同一个磁偏角,可认为是整条电缆存有一个系统误差。
若是在磁场变化剧烈地区,仅通过模型得到的磁偏角还不足以校正磁场异常导致的电缆方位误差,此残留的方位误差可通过旋转电缆对方位进行补偿。
作为验证,再以尾标RGPS为电缆控制点,计算电缆的旋转量,将此作为电缆方位误差的补偿,再次分别对同一数据计算检波点坐标;通过精确的电缆头尾坐标,对电缆方位进行整体旋转,以补偿磁偏角的残余误差。
若无尾标RGPS数据,即无法得到精确的电缆尾部坐标,则必须对罗经鸟数据做磁偏角精确改正。
算例2子午线收敛角改正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选用红海某二维拖缆项目数据,测线长为112km,测线方位是57.87°,缆长为10.2km。
分别计算方位数据在有、无子午线收敛角改正时的检波点坐标,再对角度闭合差、单炮全缆数据和多点多炮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首先对整条电缆的子午线收敛角差异做直观展示。
勘探船行至纬度22.418218°、经度38.084827°时,电缆上各点的子午线收敛角如图7所示,其首尾差值约为0.027°。
在此子午线收敛角差异下,对有、无子午线收敛角改正的计算结果做角度闭合差对比(图8),并对比该改正对最终检波点坐标计算结果的影响。
图9为子午线收敛角导致的单炮整条缆的坐标偏差。
表3是在电缆中部和尾部各取一点进行的多炮计算结果统计、对比。
从上述对比结果可看出,因为电缆较长,其各点的子午线收敛角差异也较大,
不宜采用单一值进行改正,整条电缆都应采用实时计算的多点的子午
线收敛角进行方位校正,否则会因累积角度误差导致较大定位偏差。
5结论
经过本文的研讨,得到以下认识。
(1)由磁偏角造成的罗经鸟的1°多的误差,可导致电缆最终定位20多米的偏差,因此必须对罗经鸟
数据进行精确的磁偏角改正,其残余误差可通过电缆旋转进行补偿。
(2)由子午线收敛角引起的罗经鸟方位的误差,随电缆的不同位置
而异,可导致电缆最终定位几十米的偏差。
对于每个罗经鸟方位数据,均须逐一做子午线收敛角改正,从而以精确的罗经鸟方位数据实施对
拖缆空间位置的准确定位。
海上地震勘探罗经鸟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