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历史学专业的办专业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建设方案

(2008——2010)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教务处《关于申报2007年度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政治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历史学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之一,2001年实现专升本,已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523人,现有在校生274人。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已奠定了本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师资队伍优良

历史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总的来看,师资队伍数量足,质量优,其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这既是本专业最重要的资源和宝贵财富,也是本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

(二)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我系历史学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掌握中学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其它史学工作和文化事业工作等,以适应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本专业积极探索高等师范教育教学规律,强化课程改革,推进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已形成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中国近现代史》已成为我院

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课程正准备下一步申报院级重点课程。

本专业教研成果丰硕。已完成院级立项课题----《改革与创新:历史教学的出路》,在研课题4项,发表教改论文18篇,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另外,在学科研究方面注重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研究。目前已出版《山西乡村生活研究》专著一部,发表论文20余篇,《五台山地区风俗研究》一书也已基本撰写完毕。

(三)教学特色与优势鲜明

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1、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梯队结构合理,全体教师求真务实、团结创新,整体素质较高。

2、突出师范性、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改革。在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设置中加大了教育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反映教改内容。

3、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积极有效整合本专业教师力量开展历史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效果明显。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掌握了中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献身党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和适应地方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我院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历史学人才的基本需求,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本专业实际,我们将专业建设目标确定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为重点,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中心,构建符合高等师范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目标。具体体现在:

通过课程模块的合理设置,改进、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档次和水平;通过团队建设、“导师制”、“传帮带”等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改善专业建设条件;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学科前沿性;通过依托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总之,通过三年的专业建设,要使本专业成为省内同类院校历史学专业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二、专业建设的重点

(一)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按照“立足培养,大力引进,多种形式聘任”的原则,进一步

优化师资队伍。在本专业20人的专任教师中,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助教2人,分别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20%、30%、40%、10%;学历结构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在读硕士2人,四项合计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65%;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也比较合理。

根据实际,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除适当引进高水平教师外,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应由过去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1、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到2010年,45岁以下教师中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者再增加2人,博士至少增加1人。

2、师资队伍职称:到2010年,争取1-2人取得教授资格, 2-3人取得副教授资格。

3、教师梯队: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为主体的教师梯队,其中学科带头人2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骨干教师5人,教学新秀4人。并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能承担学科建设的学者型知名教师。

4、继续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使之快速成为历史学专业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实行“导师制”、外出进修、校内培训等方式提高本专业师资整体水平。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计划

树立精品意识,扎扎实实搞好课程建设。力争使全部学科类课程和部分专业必修课达到合格标准。在此基础上,到2010年建成4

门左右院级重点课程、三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其中至少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开足、开好各种序列的选修课。要积极启动双语课教学,在2010年争取有1-2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

1、教学基本文件: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修订《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缩减繁复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反映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的新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要注重基础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师范性、体现创新性、发展综合性。要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师范教育特征的较为合理、完备的课程体系。

3、教材建设:加大教材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到2010年,学科类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全部使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或者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教学手段和方法:继续鼓励教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争取到2010年前,本专业90%的任课教师和90%以上课程都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5、实践教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力争三年内使本专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