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简史浅谈
2中国金银发展史
1982年,国内恢复销售黄金饰品 (邓小平)
2019年,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 (江泽民)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管理体制 (戴相龙)
从此中国金银史开放,进入世纪浪潮……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成立。黄金行业整体进入 市场化运行体制。
2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三个转变
2019年9月6日,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19年贵金属 年会(上海)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 中国黄金市场要实现三个转变:
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 从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的转变; 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随即国家也发出“藏金于民”的发展战略,推广“藏 富于民”的发展理念。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 发展与成熟,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黄金市 场。
感谢聆听
22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黄金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 正处在从黄金大国到黄金强国的历史性时刻。
1993年
取消国内外黄金价格差政策,中国黄金行业 进入市场化时代。
2019年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中国黄金现货市场开放。 10月
2019年 12月
2019年 12月
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中国黄金 期货市场开放。
银两银元并行,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 很大的不便。
通货紧缩—银两变银元—100%88%
废两改元
1933年,宋子文“废两改元”令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含 法租界)。美国的白银收购计划令中国第二次大量白银外 流,白银外流导致中国严重通货紧缩,大量企业倒闭。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控制世界白银产量66%和白银冶 炼77%,“白银集团”向美国总统施压实行“金银复本位 制”,1934年6月,国会通过《白银收购法案》,授权美 国财政部到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占美国货币储 备金的比重鸦片贸易(1790-1838)流出1.2万吨白 银,鸦片442676箱,每箱约750银元,1银元=72%两白 银,2.3904亿两=1.2万吨白银
金银器发展历史
金银器发展历史金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本文将以金银器发展历史为主题,探讨其起源、演变和影响。
一、起源金银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古苏美尔和古印度等地的文明就开始使用金银来制作各种器物。
古埃及的法老王墓中出土的金银器物,如黄金面具和金饰品等,展示了古埃及人对金银器的热爱和崇敬。
古苏美尔和古印度的金银器则更多地体现了当地文化和宗教信仰。
二、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改进和完善。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金银器成为贵族和富人展示财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精美的浮雕、雕塑和纹饰装饰成为金银器的特色。
在中国,金银器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金银来制作器物,并且在汉代达到了巅峰。
汉代的金银器以镶嵌、雕刻和铸造等工艺为主,如出土的汉代金银器中的“汉鼎”、“汉镜”等,都表现了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中世纪欧洲,金银器成为了教堂和宫廷的重要艺术品,如教堂的金色圣餐器和欧洲贵族的金银餐具等,展示了当时的艺术和工艺水平。
三、影响金银器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金银器作为一种奢华和珍贵的物品,常常被用于展示个人和社会的财富和地位。
它成为了社会阶层和身份的象征,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金银的追求和崇拜。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也对后世的工艺美术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银器的精美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作欲望。
许多金银器的设计和工艺传统也被后世的艺术家和工匠所借鉴和发展,影响了后世的艺术作品。
金银器还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金银器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贸易,金银器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影响了当地的工艺美术和文化发展。
关于唐代金银器的论文,跨专业考古学的啊,帮帮忙哦。。。谢谢,,
关于唐代金银器的论文,跨专业考古学的啊,帮帮忙哦。
谢谢,,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摘要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繁荣,唐代金银器呈现出气势恢弘、雍容华贵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存,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它们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金银器;造型艺术;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同时唐代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金银器种类繁多,很多器物造型独特,而且是中国传统器型中没有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扬弃、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全过程。
一、唐代金银器突然兴盛种类繁多的几个因素我国金银器皿的制作虽可上溯到战国时代,但直到魏晋时期,都只在极小范围内使用,南北朝时则多为西方输入制品。
到了唐代,在外来文化和传统长生之术中“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之类仙道思想的多重影响下,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兴盛起来。
同时,国家的强盛和财富的聚集使社会上兴起奢靡享乐之风,对金银器皿的需求激增。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唐代金银矿的开采盛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采金场地11处,采银场地56处。
白居易诗云:“银生楚山曲,金生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
披砂复凿石,乞乞无冬春。
”可以看出当时采金银的热潮。
而且唐代金银采矿经营有两大系统,即官府开采和私人开采,政府有时强调其中一种,从税收中获益。
在发展金银矿上具有灵活性,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
2、唐代金银工艺技术的提高。
金银器制作工艺复杂是唐代难度最高的手工业技术之一,明代人引用《唐六典》时,提到唐代金银工艺有14种。
西方的捶揲技术使唐人既可以制作器物的形体,也可以制造浮雕式的装饰花纹,鎏金与镀金技术在唐代得到广泛使用,鎏金银器兴盛在唐代,占银器的大部分。
錾刻、平脱、浇铸、焊接、切削、抛光等等独特的工艺特征,使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之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金银工艺
传统工艺概论第六讲金银工艺黄金和白银是稀少、珍贵的金属,分布较广,常以自然形态出现,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泽,比其它金属更容易发现。
世界上众多的地区和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已使用这两种贵重的金属制作各种物品。
黄金白银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后,逐渐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本次课将为大家讲述的就是中国古代的金银工艺。
一、金、银与金、银矿黄金,元素符号为Au,原子序数79,熔点1063℃,沸点2966℃。
金的特点是纯金色黄,极细金粉为黑色;延展性极好,可制成0.00001毫米厚的金箔或拉成只有0.5毫克/米的细丝;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不与水和氧反应,也不与酸、碱作用,但溶于王水;导电性良好。
银,元素符号Ag,原子序数47,熔点960.8℃,沸点2212℃。
银色泽白亮,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且耐大气的氧化腐蚀,在所有金属中导电性、导热性最好,对可见光的反射性最强,化学性质最活泼。
中国出现文字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就有了“金”字,但当时的“金”字并非专指黄金,更主要是指铜。
黄金与铜的区别在春秋中期逐渐明确,战国时期文献中的金字多半指黄金。
银在早期文献中称“白金”。
故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乃至战国文字中都没有“银”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银”字,为形声字,出现很晚。
我国古代认识的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即生金,又叫原金,也有人称之为天然金或荒金。
另外,对不同形状大小的生金则有不同的称呼。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瓜子金”,“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豆粒金”。
凡开采出来并熔化提炼后的生金和已加工成各种金制品的金统称为熟金。
我国古代对自然银即生银也有深刻的认识。
金矿床分原生脉金矿床和次生砂金矿床。
脉矿中的金叫山金(脉金),砂矿中的金叫砂金。
银矿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呈单质状态的较少,多以硫化物状态伴生于其它有色金属矿石中。
黄金知识科普
金银金贵的奥秘实际上,黄金白银在人类历史上之所以成为财富象征、货币之王,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而且和我们人类的爱美天性有最大的关联。
第一个因素是历史原因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第二个因素是金银的特殊理化性质。
我们知道,黄金是古埃及王室的最爱,比如埃及帝王谷发现的第18王朝图坦哈蒙法老的木乃伊上就覆着纯金的面具。
古埃及的国王或法老们派出商团或军队闯入南方努比亚的黑人地盘,或者派遣船队渡越地中海、红海从事远洋贸易,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搜寻黄金。
古埃及文书中,经常提到“科普托斯沙漠的黄金”、“瓦瓦特的黄金”、“库施的黄金”。
科普托斯沙漠是指今埃及的东部沙漠,黄金集中出产于基纳一带;而三大金矿区中的后两个都在古埃及本土以南的大努比亚地区,相对集中于阿斯旺到哈拉发干河之间。
努比亚是个古代地域名词,指的是今埃及阿斯旺以南到苏丹科斯提以北的尼罗河地区,即北纬12~24度之间的尼罗河盆地。
瓦瓦特和库施都位于靠近古埃及本土的努比亚北部,当年古埃及人和古努比亚人的分界线是尼罗河第一瀑布,努比亚人是地道的尼格罗种的黑人。
希腊人和罗马人习惯称呼努比亚人为“埃塞俄比亚人”,意思是“深褐色皮肤的人”,与现代的埃塞俄比亚国不是一回事情。
希罗多德在著作中就说:埃塞俄比亚有大量的黄金。
古埃及军队从第4王朝(约BC2613~BC2498年)创始就挥师向南闯入了努比亚,大概在这时就发现了此间盛产黄金,由此更是屡屡南下远征劫掠努比亚。
古埃及的疆界不断南扩,在吸血努比亚黑人财富的同时也变得益发强大。
第11王朝(约BC2133~BC1991年)的孟图赫特普二世和孟图赫特普三世相继派遣埃及大军入侵努比亚。
第12王朝(约BC1991~BC1786年)的创始人阿美涅姆赫特一世则亲自领军南征,其铭文纪功云:“我捕捉了瓦瓦特的人,我俘虏了马佐伊的人!”其子塞努塞尔特一世远征努比亚到尼罗河第二瀑布附近,征服土著城邑十余座,战后多处开采当地的金、铜、紫晶等矿和埃及缺乏的石材。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打开文本图片集金银细金工艺简称为金细工,是金银工艺中的精细工艺,在近代,业内人士大多称它为花丝镶嵌。
依据历史沿革及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来看,称为金银细金工艺比较合理、科学。
金银细金工艺的成品是以黄金、白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及各种天然的名贵宝石为原材料,经造型、纹样设计和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首饰及装饰品。
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在古代广泛用于金银首饰及一些精致的陈设摆件的加工制作,形成了中国历代首饰中独具特色的面貌,在明清两代被尊为宫廷艺术,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工艺形式。
金银细金工艺的发展初期,是从商代到汉代初年。
西汉已见金细工的成品,较多的则出现在东汉时期。
金银细金工艺划时代发展的时期为唐代。
唐代金银匠人对外来的金银制品,主要是萨珊波斯和栗特金银制品的有益成分加以吸收消化,并融入本土原有工艺和风格,从而创造了崭新的唐代金银细金工艺风貌。
宋代是较为务实的,与雍容大气的唐代不同。
宋代金银细金工艺的整体风格,是清秀细腻。
元代统治阶级俘虏了全国的工匠变为工奴,工艺上颁发很多禁令:不许民间用金,甚至金线也不准用。
元朝特定的历史条件,成为“宫廷艺术”的摇篮。
为满足上层统治阶级的豪华宫廷装饰,将各地工匠集中于一处,成立“造办局”“银局”官办的手工业作坊。
南北、蒙、满、汉的工匠共同生产劳动,给各地艺匠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再加上宫廷不惜原料和工本,有条件精工细作制造御用品,使工匠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使金银细金工艺由此进入到了“宫廷艺术”时期。
明代的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兴盛,同时也承袭了元代工艺美术的风格,金银细金工艺的方法齐全,技艺纯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面貌。
明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22岁兴建陵墓,花费白银800万两兴建了十三陵之“定陵”地下宫殿。
其中就有在细金工艺史中,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及“后妃凤冠和首饰”。
清代在明代宫廷工艺的基础上,成立了“造办局”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满足御用需要。
关于金银财宝典故
关于金银财宝典故金银财宝:从神话到现实一、金银神话自古以来,金银就以其稀有性、持久性和闪耀的光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各种神话传说中,金银也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金子象征着神圣与纯洁,而银子则代表着智慧与力量。
在中国神话中,金银也被视为吉祥之物,常被用来制作供奉神灵的器物。
二、金银的起源和早期使用金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人类最早的文明中,金银被用于制作装饰品、器皿和工具。
古埃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中,金银被大量用于制作珠宝、艺术品和建筑装饰。
在中国,商周时期开始出现金制品,而银制品则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三、金银作为货币的历史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金银因其稀有性、持久性和易于分割等特性,逐渐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
从古罗马的银币到中国的铜钱,再到现代的纸币,金银作为货币的历史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
即使在现代社会,金银依然是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金银作为财富象征的文化在许多文化中,金银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银分别象征着富贵和权威。
人们常说“金玉满堂”,意味着财富充裕;而“银鞍玉勒”则象征着高贵身份。
在西方文化中,金银也常被用来比喻富饶和繁荣,如“金门敞开”意味着财富滚滚而来。
五、金银在艺术和工艺中的应用金银在艺术和工艺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
古代的艺术家们常使用金银来制作雕塑、绘画和建筑装饰。
在中国,金银制品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
例如,传统手工艺中的景泰蓝、花丝镶嵌等技艺,都是以金银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而成。
这些艺术品和工艺品不仅是金银的体现,更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六、金银在投资和金融领域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金银在投资和金融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贵金属,金银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价值,尤其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时期,投资者往往将目光投向金银等贵金属市场以求保值增值。
此外,金银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往往受到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金银错————细金装饰的工艺启迪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历史回廊金银错———细金装饰的工艺启迪王紫(北京朝阳100020)摘要:金银错是始于我国春秋盛于前汉的一项重要的金属装饰工艺,其不单是一个时期金属装饰工艺的代表,更是这段历史时期内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历史显现。
不论是装饰语言的审美取向、工艺的细微精湛还是其背后包含着的文化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都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对此后的细金装饰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工艺;生活方式;文化显现;艺术审美价值;影响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6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35一、金银错之“错”金银错是我国传统手工艺长河中一项不可忽略的金工细作金属装饰工艺,是春秋中期随着青铜时代青铜器工艺的日渐完善与铁质工具的普遍应用而发展出一种特殊的装饰方式,由于其工艺的复杂与材料的贵重稀少,所用之处大多都是王室及王朝陈属的身份权贵象征。
“金银错”从字面上来看并不难理解,“金”、“银”二字指的是金银两种材料或是金银色彩。
而对于“错”的字面意思后人却有着不同的释义与理解,我国的文字含义丰富,单就一个错字就有着许多不同的意义:“错”字通常会被解释为“不正确,与实际不符,例如差错、过错;或是交叉着,例如交错以及叉开”①等含义。
这里所说的金银错,则是取其磨错之意。
错为动词,字从金,通措。
三国时期成书的一部百科词典式的著作《广雅》中提到“错,磨也”②。
其意为我国古人用一种名为厝(错)石的石头来打磨金属,使之变得光滑平整,这种工艺技法称之为“错”。
《诗经·小雅·鹤鸣篇》中的“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前汉·食货志》中“错刀,以黄金错其文,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行”③说的便是金银错这种工艺了。
另一方面,汉代学者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则提到的对“错”字的解释为:“错,金涂也,从金声”;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辞海》,对“错”字的第一解释便是:“错,用金涂饰”,饰则是纹饰。
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0级国贸三班黄泳嫦、李贝茜、岑卓健、钟啟明、钟声涛内容摘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金银最初也只是一般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天然是货币。
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才成为货币。
金银之所以能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自然属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他的价值大,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容易保存等等。
由于金银的这些特性,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即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关键词:金银、货币、天然、理论摘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正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出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这句话大家应该见过不少次,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句话深层的含义呢?一提起货币,首先想到的是钱,再往深一层,自然就会想起金银。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压根儿就会想到金银和货币挂钩,这不仅仅是以前初中高中学政治课本的时候政治老师会提起“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而且是我们觉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合情合理呢?我们分几部分分别来论述。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这是肯定的。
金银最初只是普通的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物物交换中充当过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最后凭借其特点取得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
我们都知道,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的出现是自然形成的,最初也是在市场上当做一般商品交换,金银自然形成的这个自然属性决定了它不是货币,因为它不能随意就能生产出来,世界各地金银分布不均衡,有的国家开采得多,有的国家开采的比较少,甚至没有,使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而且金银的出现肯定是在商品交换时期之前的。
我们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
金银科技—人类对金银的利用
金银科技—人类对金银的利用1 金银早期的应用自古至今,伴随着金银生产的发展,金银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在人类的文明史的发展中其着重要的作用。
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早在6000年前,古埃及第一王朝时,就有关于“一份黄金和两份半白银相等”的记载,说明黄金和白银在埃及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古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发展多仰仗于尼罗河流域的黑色沃土和黄金。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最早的银器则出现在公元前4 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此后,希腊、罗马、波斯、萨珊朝等均广泛使用金银制品。
其中值得一提的有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坦哈蒙陵墓中出土重达1100kg的黄金棺椁。
此外在古巴比伦时代淑巴德王后的陵寝中发现的一件堪称绝世之宝的金牛头竖琴(见图1)再现了4600多年前苏美尔人的文明。
考古学家认为,第一枚铸造金币是在公元前7世纪在吕底亚诞生的,吕底亚是西方最早的铸造金币和银币的国家。
距今3000余年前,中国出现了金制品。
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夏、商、周代的黄金器物,如夏代玉门火烧的金鼻饮(金环)和金耳环:河北省藁城县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金箔[1],据此可以认为,在夏、商、周时代中国已进入了黄金的应用时代。
在春秋中期中国出现了迄今所知最早的错金铜器栾囊缶,此外中国还是最早使用鎏金工艺的国家[2],战国时期已有鎏金的青铜器物,如辉县固围村出土的车饰[3](见图2)等。
银器在中国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到唐宋时期,金、银器的加工制作工艺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出现了咸阳出土的唐代缠枝花飞禽执壶等的精美制作。
据古文献记载,在中国人们很早就认识并懂得利用黄金的重量计算,来作为衡量其他东西价值的标准,即把黄金作为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物。
春秋末期楚墓中出土的“郢爰”(见图3),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黄金货币,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式,并钤有货币的名称。
图1 金牛头竖琴图2 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金银辕饰图3 郢爰在秦代黄金计量名称得以统一,改周代的斤为镒,尊黄金为上币。
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从此,贵金属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主要支柱之一,不仅成为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而且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利。
正因如此,当今世界各国都将货币体系称为“金本位”或者“银本位”。
其实这种叫法并非始于现代。
早在15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文艺复兴思想家彼得拉克就曾在《论黄金》一书中指出:“用金子、银子等某些重量的金属来定值一个标准价格”。
但他没有明确提到,哪一种金属可作为标准单位进行交易。
他所说的“金属”也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金、银、铜等天然产物,而只是代表金银的符号。
直到后来,一些与银有关的概念才逐渐渗透进金属概念,比如银两、银元。
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各国普遍采取金、银复本位制度。
近代史上有三次货币改革:第一次是在欧洲启动的纸币流通政策;第二次是英国于1717年推行的金本位货币制度,目前仍占统治地位;第三次是美国于1792年开始试行金币本位制,1816年起完全放弃金本位制。
然而,无论哪种情况,都把贵金属作为货币的主导材料。
众所周知,“黄金是公认的国际储备资产”(《维也纳条约集》)。
由此可见,金银本位制已成为各国基本的货币形式。
那么,什么样的金银才能够构成货币呢?根据上述规定,它必须具备下列四项基本要素:1.同质性(即硬度相同)2.耐磨性3.化学稳定性4.黄金的市场价格。
由此看来,只有纯金、纯银才能充任货币。
从工业用途角度讲,只有铂、铱、钯等少数几种稀有金属才具有广泛的用途。
这些稀有金属原本是分散在自然界里的,由于矿藏资源有限,所以在它们未被冶炼之前,就成为首选的货币材料,直至18世纪末期,才陆续被淘汰出局。
所以,当前流通领域内的贵金属均为含金银合金或饰金。
虽然货币单位仍旧使用“克”为计量单位,但对金银的计算却采用“盎司”,由此引申出“盎司金”、“盎司银”之说。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既是人类发展的结果,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常见制作工艺(上)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常见制作工艺(上)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的普遍施用,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是很晚的。
制作工艺的发达自然也远在其后。
把金材加工成细丝,盘绕、焊接为各种图案,继而将细丝制为粟粒,然后组成纹样,这是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三千年以来即已掌握的技艺。
金镶玛瑙项链(公元前三千年晚期至公元前二千年中叶)高加索南部出土金珠(乌尔早期王朝)打赢博物馆藏金摇叶耳环(公元前二五〇〇至二三〇〇)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藏金耳环(巴比伦青铜时代中晚期)大英博物馆金银饰品的佩戴和制作,也是古埃及艺术史华美的一章,古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六八六之二一八一)墓冢壁画和浮雕常见的主题便是珠宝制造,且表现出金饰品的制作过程。
西亚的细金工艺影响及于希腊、伊特鲁利亚、罗马,至于中亚而成继续向东传播的中转站。
浮雕中的金饰品制作采自《古埃及》金鱼(公元前十五世纪)柏林博物馆藏金簪(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后期)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藏金耳环(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六世纪初)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藏一九七八年在阿富汗迪丽雅特配(Tillia-tepe'或称黄金之丘)发现时代约当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宝藏,正所谓「展现出一个崭新的视角,直通向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辽远世界」,「揭示了以往想象不到的文化交流」。
分别出自大月氏贵族六座墓葬的巨量金银饰品,集中了多种元素的造型与纹饰,诚为金银首饰史中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一批遗存。
金镶绿松石摇叶耳环迪丽雅特佩二号墓出土金镶绿松石手镯迪丽雅特佩二号墓出土金珠项链迪丽雅特佩二号墓出土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发展史的早期阶段中,制作工艺、也包括若干样式的来源。
中土金银首饰的使用和制作,广泛流传是在两汉。
域外早已成熟的工艺,诸如镞镂、打作、累丝、粟粒焊接、宝石镶嵌,此际自不妨「拿来」,而在发展进程中融入既有的文化传统和技术传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首饰制作,与金银器皿的情况相同,即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工艺是打造,便是今人之所谓「锤鍱」。
中国各朝代金银器的概况
中国各朝代金银器的概况纵观中国历代金银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是那个时代审美意识的反映。
亦能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发展看,金银器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
而在同一时代中,金银器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横向渗透和影响。
金银器是在中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并发展的,它从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枝奇葩。
商周金银器概况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上发展起来的。
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
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
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皇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
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
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所未见的。
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42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张宇燕高程内容提要/西方世界的兴起依赖于有效率的制度安排0这一结论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可这种有效的制度如何在西欧形成的呢?本文试图从外生货币变量的角度,对制度学派所讲述的故事进行一些补充。
我们注意到,发现美洲新大陆这样一个偶然历史事件,造成大量贵金属涌入西欧,并且相当迅速和剧烈地引发了财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重新分配,从而最终导致制度创新。
正是因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和经济持续增长两者相互促进,西方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
通过把美洲贵金属流入和欧洲制度变迁相联系,并借助/制度)货币0二元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外生货币y财富重组y阶级兴衰y制度变迁y经济增长0的简单模型。
针对传统的/长期货币中性0理论,我们证明了货币(铸币)量变化的速度和强度,通过制度的作用,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中性的;针对那种把制度变迁视为内生结果的解释,我们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偶然的、外生的冲击,往往是导致制度突变的关键;针对作为制度经济学/硬核0的产权理论,我们提出/非中性产权制度的分布高于产权保护本身0的命题;针对导致制度创新的直接推动力问题,我们解释了如果没有新兴阶级的产生,特别是如果他们没有壮大到足以同原有统治集团分庭抗礼,制度变迁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路径众多的制度变迁之中,惟有那些能够在群体或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残酷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制度变异,才具有生命力。
中西方之间/突然0出现的差距,抑或可以从中得到部分解释。
关键词美洲金银财富重组阶级兴衰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引言历史每讲一遍,都会有所改变。
那些长久令人困惑和兴奋的历史谜题似乎永远不甘屈从于惟一的谜底。
本文关注的正是这样一个曾被前人讲过无数遍,想必还要被后人讲更多遍,却依然保持/年轻0的话题: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缓慢爬坡后,是什么原因使西欧国家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据估算,从公元前一百万年至1500年,经过如此漫长的历史岁月,全球人均GDP仅艰难地增长了不到50%,¹且各地区之间的增长速度差异不大。
韦森:为什么古代各国都用金银做货币
韦森:为什么古代各国都用金银做货币文 | 韦森在上一篇专栏中,我们已经知道,记账货币是货币的一种存在形式。
自人类初民社会到当代,记账货币一直存在,乃至到当代电子数字货币时代,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已是互联网电脑中的记账货币了。
然而,回头反观大范围的人类社会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货币的外在形式主要是金属铸币,而记账货币则作为位金属铸币或黄金白银或其他实物货币的记账单位而隐在其后,常常为许多理论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家所忽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皇皇8巨卷《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其中有两卷专门研究欧洲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各国的货币和信用制度,其中都有专节专门讨论了“记账货币”在欧洲历史上存在及其发展情形。
尽管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铸币,但是,稍有一点人类社会铸币史的知识都会发现,西方社会(历史上存在的常常各个变动不居的领土国家)中的铸币从一开始到20世纪初,主要是金铸币或/和银铸币,只是在15世纪末开始,随着中欧铜产量激增,在16世纪尤其是17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出现过一段时期的铜铸币。
但整体而言,即使在这段时期,金币和银币并没有退出欧洲舞台,而仍是基准金属货币,尤其是作为流通记账货币的基础。
反观中国,这个有着自己独立社会发展演变路径的封闭皇权专制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主要采取的是铜铸币,辅有一些铁币、一段时间的纸币和其他金属货币。
尽管从五代时期起在中国白银就被用于支付手段,尤其是到明代中后期银被用于称量货币使用,但直到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廷宝藏局才根据中央户部颁发的钱式铸造了“乾隆宝藏”银币,中国才出现了银币。
其后,依次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但这种银币只限于在西藏发行使用,数量不多。
到了1884(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率先铸造出了我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吉林厂平”。
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为了全面控制银币的铸行,于4月份颁布币制条例,规定以“元”为单位,银元为国币,当年就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造宣统年大清银币。
《今日简史》读后感
《今日简史》读后感《今日简史》读后感(精选16篇)《今日简史》读后感篇1最近被《今日简史》这本书颠覆了世界观。
原来我所生活的人类社会,充满虚构的故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也是靠人类最擅长的,靠说故事支撑起来的。
我原以为”往外跑“就能冲出小盒子,但其实还是会有更大的盒子。
国家、货币、宗教、企业这都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实“,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还生活在这个圈子也离不开它。
科学是用数据说故事,如果追溯起来,科学起源于宗教,因为最初的科学研究就是教会拨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区越来越和平,并非智人变得”善良“了,而是自从有了核武器,战争就成了一种高成本低利润的交易。
相比以前的战争,胜利方能拥有的战败方肥沃的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现在的国家,使经济高增长更多是无形的科技技术,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着的矿产吗?在未来数据的争夺比土地的争夺更具诱惑。
别小看智人擅长说故事的本领,正因为会说故事才能使智人成为目前世界的主宰。
智人在原始时代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和猛兽搏斗取得胜利的,而是靠团结。
关于讲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话,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组织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维护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2《今日简史》这本书单看标题就让我感触颇多,“今日”的故事或在进行或未发生,怎么就已经成为“历史”,开始立传了?其实不然,历史一般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历史亦是一种对当下的映射。
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有了整个人类过去的关于文明的传承、积累和进步才得以缔造我们当今的世界。
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透视未来,从历史的经验性中去解读21世纪的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梳理一下该书的结构,五个章节,21个议题,探讨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颠覆性认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带来的生存挑战,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如何寻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应对挑战并更好地生存下去。
浅论“金银铜铁说”
浅论“⾦银铜铁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然正义论”,包括了个⼈正义和国家正义。
⼀个⼈的灵魂有理智、⼼灵和欲望三部分,⼀个正义的⼈是理智控制其他两部分并且每个部分各尽其责的⼈。
⽽国家是由个⼈组成的,它不过是放⼤了的个⼈,与个⼈灵魂的这三个部分相适应,在国家⾥也应该有三个社会阶级,即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以智慧来治理国家,以勇敢来保护国家和遵守节制⽽勤奋⼯作。
这个就是柏拉图提出的著名的“⾦银铜铁说”,他说“⼈们虽然⼀⼟所⽣,彼此都是兄弟,但⽼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上加⼊了黄⾦,这些⼈因⽽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保卫者的⾝上加⼊了⽩银。
在农民以及其它及⼯商上加⼊了铁和铜”。
有次课上⽼师提到了柏拉图的“⾦银铜铁说”,参与课堂讨论的同学基本⼀边倒地驳斥这⼀观点,给出的却是“⼈⼈⽣⽽平等”、“天赋⼈权”等单薄⽆⼒的理由。
将⼈按“⾦银铜铁论”划作三等,各司其职,各得其所,难道就牺牲了所谓的“平等”⽽⼈不为⼈了么?我并不这么认为。
⾸先,我们应该回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柏拉图这⼀观点。
柏拉图⽣活在希腊城邦制度⾛向衰落的时代,战乱频发,民不聊⽣,在柏拉图看来,理想国的成就是使公民免于饥饿与内部争⽃,且在外部⽃争中⽣存下来。
这样看来,柏拉图建⽴理想国的⽬标都是关乎现实⽣活层⾯的,它的理想国模型具有实践性,⽽⾮仅是形⽽上的。
在整个国家民族危亡时期,⼈民的平等权和⽣命权发⽣冲突,我相信普罗⼤众的共识会是选择延续⽣命,⽽暂时放弃形式上的平等。
其次,柏拉图认为,为了⽣活,我们需要各种产品,所以⽣产者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们不可能同时掌握多种技艺,因此⼀个⼈最好固定地⼲⼀种事,⽆论是统治城邦、打仗,抑或是劳作。
有⼈认为这是⼀种⾚裸裸的等级制度,将⼈分为三六九等,忽略了⼈的个性,抑制了⼈的⾃由发展。
然⽽,柏拉图并不否认这样的划分具有⼀定流动性,⽽是认为⾦银的后代也可能混杂在铜铁中,铜铁中同样可能有具有⾦银质素的⼈。
浅谈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
浅谈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2004年4月28日,时隔57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回到了自己的诞生地中国上海,同时引导亚太各国在新世纪迈向繁荣富强的新起点。
在4月22至28日的黄浦江畔,53个成员国的国旗“肩并肩”迎风飘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从此古老的亚洲终于开始了自己繁荣发展的篇章。
时间退回到19世纪中期,随着统治者中华帝国的清王朝出现了衰落的迹象的出现,西方帝国殖民主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将他们的手伸到到一些此前一直不受西方影响的亚洲地区。
1842年香港割让给英国,英国赢得了在中国城市的贸易权。
1853年佩里准将叩关日本。
在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之后的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英国在东南亚还牢牢控制了缅甸以及马来西亚。
而法国则积极地征服印度支那。
1898年在美西战争中,美国成功占领了菲律宾。
后来在1901年和1907年澳大利亚自治领和新西兰联邦相继成立,英国和俄国亦在阿富汗和波斯问题上达成协议。
而到了1910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借助帝国主义的恶手吞并了朝鲜。
这就是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扩张。
有一种观点认为:亚洲的古老社会没有“内在的自我变革力量”,必须靠“外来的破坏力量”来推动它的发展。
殖民主义则以暴力的方式在亚洲落后国家传播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下面我就这个观点浅谈一下我对西方资本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评价。
对于这个观点,不无道理,我个人赞同其大部分,但是其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关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发展问题史学界给出的答案相对一致。
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工业革命,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随着国家机器的调整,资本主义本身潜在的强大的发展力量促使它不得不去利用本身先进的技术和力量去获取更充裕的发展空间。
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展开了一场对海外领地的争夺。
这个阶段就是西方资本帝国主义时期,也有人将之称为“新帝国主义”。
而1870年后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无疑是促使新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银简史浅谈
金,俗称黄金,英文gold,元素符号au。
gold一词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geolo(黄色),元素符号则来自拉丁文“aurum”(光辉黎明),其金黄色的光芒可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古今中外,这种迷人的光芒勾起了人类心灵深处强烈的欲望。
黄金的稀有性使黄金十分珍贵,除了在1802年才发现的钽之外,金是世界上最罕有的金属。
而黄金的稳定性使黄金便于保存,所以黄金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故黄金受到人类的格外青睐。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罗马帝国占领,凯撒大帝回到罗马后,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展示了从埃及掠夺的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8公斤,共计22.58吨;还展示了白银1815吨。
金银的积累使罗马帝国的国力大增,使他们有能力建起一批宏伟的建筑。
这些建筑现在虽大多已是残垣断壁,但至今仍在文学、史学、法学、哲学等方面给人类以深刻的影响。
黄金是如此的诱人,以至于人类疯狂的寻找它,但毕竟黄金很少,有人在想:能不能用一些常见、廉价的材料制成迷人的黄金?于是,炼金术便应运而生了。
当时的炼金家们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
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
根据这三
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
于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常见金属中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
直到19世纪之前,炼金术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炼金术尝试。
随着20世纪现代化学的出现,才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从根本上否定了炼金术。
银,俗称白银,英文silver,元素符号ag。
silver一词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siolful(银);元素符号则来自拉丁文“argentium”,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金属,其光泽犹如皎洁的月光。
银比金活泼,虽然它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是金的15倍,但它大部分以化合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
由于最初银的产量很小,使得在早期它的价值比金还贵。
在大约公元前1780-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中规定,银的价值是金的两倍。
甚至到17世纪,在日本银和金的价值还是相等的。
1492年8月3日,伟大的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领3艘大帆船往西向大西洋深处驶去,为了寻找一条通向遥远东方的新航路。
经过70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
由于受当时的地理知识所限,哥伦布及其属下以为他们发现的这块土地是印度,所以就向当地印第安人打听怎么去传说中的黄金之国——日本。
他之所以有这种奇怪的想法,是因为看了他的同胞
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
哥伦布喜欢读这本书的缘故不仅是因为此书像《天方夜谭》一样有趣,更是由于这本书合乎他作为一个拜金狂的理想。
他对书中描写的地方非常仰羡,他羡慕中国和印度的金银珠宝,但使他最羡慕不已的是其中对日本的描述。
对马可·波罗的描述深信不疑的哥伦布认为:只要到了日本,他的梦想就实现了。
他在给远在欧洲的朋友的信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
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尽管哥伦布最后没能到达日本,但他在新大陆的每一次探险,他及其属下除了疯狂掠夺黄金白银之外,就是大肆屠杀当地印第安土著。
从1492年开始的50年中,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即哥伦布首次踏上的新大陆)上的几十万阿拉瓦克族印第安人几乎遭到了灭绝。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更多的欧洲人紧随其脚步,也来到了这块与世隔绝的未知大陆,绝大部分目的都是为了寻找黄金和白银。
1531-1533年,一个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约1475-1541年)的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秘鲁。
秘鲁是印第安人的又一个文明中心,自称为太阳神后代的印加人在这里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印加人擅长建筑,被誉为印第安人的建筑工程师,首都库斯科有金碧辉煌的太阳庙和栩栩如生的“黄金
花园”,他们修建的贯通帝国南北的大道,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1531年1月,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180名士兵,携带2门大炮、50匹战马,分乘3艘船,离开巴拿马,在秘鲁西北沿海登陆。
1532年11月,占领北方重镇卡哈马卡,并巧设伏兵突然袭击,杀死了两千多印加人,活捉了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
皮萨罗向他的臣民勒索能填满关押阿塔瓦尔帕牢房(长6.71米,宽5.19米,高2.75米,约合96立方米)的黄金和大量白银之后,又背信弃义地把他杀掉。
1533年11月15日,皮萨罗带兵攻入印加首都库斯科,秘鲁成为西班牙殖民地。
皮萨罗死后,中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被征服。
西班牙殖民者对金银的疯狂掠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们在土著印第安人和黑奴的白骨上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1521-1544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走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而在1545-1560年,黄金增至5500公斤、白银为246000公斤,到了16世纪末,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贵金属占当时全世界总产量的83%。
在拉丁美洲近300年的殖民地历史中,共被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大量的金银涌入欧洲,为以后近代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第十中学化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