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安全运行指引
直升机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直升机安全使用管理,保障飞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直升机及其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直升机飞行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直升机安全使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直升机安全使用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决策。
第五条设立直升机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直升机安全使用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和完善直升机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开展直升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三)监督、检查直升机及其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四)处理直升机安全事件,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五)负责直升机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三章飞行准备第六条飞行前,机组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确保直升机及其相关设施、设备符合飞行要求。
第七条机组人员应按照飞行计划和任务要求,进行飞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一)检查直升机外观、液压、电气、通讯、导航等系统;(二)检查救生设备、应急物品等;(三)检查机载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四)检查气象条件,确保符合飞行要求。
第八条机组人员应提前了解飞行区域内的地形、气象、空域等状况,做好飞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四章飞行实施第九条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应严格按照飞行计划和任务要求,确保飞行安全。
第十条机组人员应密切注意飞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一条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第五章飞行结束第十二条飞行结束后,机组人员应进行飞行后的检查,确保直升机及其相关设施、设备安全。
第十三条机组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飞行记录,并将飞行记录上报安全管理办公室。
第六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四条定期组织机组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对新入职的机组人员,应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飞行安全知识和技能。
直升机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直升机飞行安全,预防和减少飞行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直升机飞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飞行、维护、修理、运输、培训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1.成立直升机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直升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决策。
2.设立直升机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直升机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3.各直升机运营单位、维护单位、修理单位、培训单位等,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直升机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制度1.人员管理(1)直升机飞行员、维修人员、机务人员、地面服务人员等,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飞行员应熟悉飞行规程,严格遵守飞行纪律,确保飞行安全。
2.飞行管理(1)飞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气象、航路、机场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确保飞行条件满足要求。
(2)飞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飞行规程,确保飞行安全。
(3)飞行结束后,必须进行详细的飞行记录和总结,分析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维护管理(1)直升机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维护工作必须按照维护规程进行,确保直升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4.修理管理(1)直升机修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修理工作必须按照修理规程进行,确保直升机修复质量。
(3)修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5.培训管理(1)直升机培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培训工作必须按照培训规程进行,确保学员掌握飞行技能和安全知识。
(3)培训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五、监督检查1.直升机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直升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直升机飞行手册
直升机飞行手册第一章:导言直升机飞行手册是为了提供直升机驾驶员关于直升机操作和飞行规范的详细指导,以确保飞行安全。
本手册将介绍直升机的结构、操作要点、紧急情况处理和其他重要事项,帮助驾驶员更好地理解直升机的原理和运行。
第二章:直升机结构直升机是一种通过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飞行器。
本章将介绍直升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机身、旋翼系统、发动机和操纵系统。
驾驶员应熟悉直升机的各部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1 机身直升机的机身是整个飞行器的骨架,负责支撑各种载荷和承受飞行中的各种力。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直升机机身的结构和特点,并强调机身的重要性和维护要求。
2.2 旋翼系统直升机的旋翼系统是直升机最核心的部分,它能够产生升力和推进力,控制直升机在空中的稳定和机动性。
本节将介绍旋翼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旋翼的调整和保养。
2.3 发动机直升机的发动机提供推进力和动力给旋翼系统,是直升机飞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直升机所使用的各类发动机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重点强调发动机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2.4 操纵系统直升机的操纵系统通过传动装置将驾驶员的指令传递给旋翼系统和尾桨,从而控制直升机的运动。
本节将介绍直升机操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介绍操纵系统的操作和检查要点。
第三章:飞行操作飞行操作是直升机驾驶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驾驶员需要掌握正确的飞行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保证飞行的平稳和安全。
本章将介绍直升机起飞、飞行中的基本要点和特殊操作注意事项。
3.1 起飞和降落直升机起飞和降落是飞行任务的关键部分,它们对驾驶员的技巧和判断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节将介绍直升机起飞和降落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驾驶员提高起降技巧。
3.2 空中飞行在空中飞行时,驾驶员需要控制直升机的姿态和速度,同时注意飞行高度和安全距离。
本节将介绍直升机的空中操纵技巧和飞行计划,以及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处理。
3.3 特殊操作直升机在执行特殊任务时需要进行特殊操作,如飞越障碍物、低空飞行、救援任务等。
直升机飞行安全操作规程
直升机飞行安全操作规程直升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航空工具,其灵活性和机动性使得其在军事、救援和民用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直升机的特殊性质使得飞行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保护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直升机飞行安全操作规程。
1. 飞行准备直升机飞行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首要条件。
在开始飞行之前,必须进行检查直升机的机械状况以及各种设备的可靠性。
如发动机、旋翼、控制系统、燃料以及通信等必须经过严格检查。
2. 乘客和机组员的准备工作在乘坐直升机前,乘客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遵循机组人员的指示。
他们需要正确佩戴安全带,并了解逃生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流程。
机组人员也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掌握直升机的操作技能和应对不同情况的能力。
3. 飞行操作流程直升机飞行操作规程包括起飞、飞行、降落和停机几个环节。
在起飞前,必须进行详细的预飞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和系统运转正常。
在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必须根据飞行计划和导航要求进行操作。
在降落前,需要提前做好适当的通信和减速准备工作,确保安全降落。
停机时,务必确保机舱内没有人员和障碍物,并落实好机身稳定。
4. 飞行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尽管在飞行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飞行安全事故仍然会发生。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机组人员必须娴熟掌握各种应对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在遭遇技术故障或气象突变时,飞行员需要迅速调整飞行计划,采取合理的紧急处理方法。
同时,必须配备完备的紧急救援设备和通信工具,以便及时联系地面救援队伍。
5. 飞行员的素质要求直升机飞行员是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关键。
高素质的飞行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承受飞行过程中的高强度和高压力。
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空中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飞行员还必须接受定期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6. 飞行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积极的飞行安全文化也是保障直升机飞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升机吊挂操作及安全性指南
Helicopter Safety External LoadGuidelinesTABLE OF CONTENTSINTRODUCTION:HELICOPTER EXTERNAL LOAD GUIDELINES:I. General Helicopter Safety for External Load OperationsII. Integration of Ground and Flight Activities1. Capabilities of external load helicopter and any support aircraft2. Flight crews3.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4. Rigging5. Establish location of work areas for ground crew and operating groundequipment6. Establish locations for Landing7. Firefighting preparedness8. Area weather to include direction of prevailing wind and any stormwarningsIII. Helicopter Specific Planning1. Helicopter safety briefing for both passenger and external load helicopters2. Pilot training3. Maintenance4. Post flight (at day's end)IV. Personal Safety Equipment Checklist1. Protective Body Gear2. Clothing3. Personal ItemsV. Work Site Safety Equipment ChecklistVI. Site Emergency PlanVII. Emergency Rescue InformationVIII. Pre-Accident PlanIX. Company Pre-Accident GuidelineX. Suggested Topics for Safety Meetings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o offer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contractors and helicopter operators.This document reflects procedures generally accepted as fundamental to the helicopter external load industry. Precision Lift Inc. encourages the use, modifica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is document as necessary by each individual operator, as an addendum to an existing manual, or as additional information.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advisory in nature and shall in no way supersede any applicable regulations, safe practices, or limitations. Additional copies of this manual or further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by contacting Precision Lift Inc.HELICOPTER EXTERNAL LOAD GUIDELINES:I. General Helicopter Safety for External Load Operations:Every operator must ensure adequate employee supervision and instruction in the safe performance of all duties. Before operations begin, supervisors must plan the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e the following routine practices to all employees.safe work procedures to be used around helicoptersall employees should recognize how their actions can endanger the safety ofothers both on the ground and in the airlocation of first aid services and equipmentmeans for emergency transportation and evacuationmethod and equipment to be used to communicate between crews andbetween pilots and crewswritten procedures to be implemented for eliminating or controlling load hangup or snags and other work site hazardssafe means for getting into and leaving work sites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ous operations and activitiesprocedures to be followed or the actions to be taken under adverse weather,wind and terrain conditionsman-check procedures to periodically check worker well-beingprocedure for reporting unsafe conditions, personnel injuries, or accidentsII. Integration of Ground and Flight ActivitiesFor each day's activities, site supervisors should ensure that crews are familiar with the following items:1. Capabilities of external load helicopter and any support aircrafta. All employees should recognize how rotor wash will affect the workenvironmentb. Ground crews should be constantly alert for changes in the movement,sound and exhaust from the helicopter, which could signal an in-flightemergencyc. No employee is permitted on any load supported or suspended from thehelicopterd. Ground crew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following:The helicopter lifting capability; loads must be within the lifting capacity ofthe helicopterHelicopter fuel duration and length of cyclesUse of support aircraft: prop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people andequipment (if applicable)Aircraft flight paths and load pick up rotationMonitoring the helicopter radio frequency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of the load to the pilot when appropriate (using the"clocking" method)The operation of the remote helicopter hook and what to do if hook failsto operate properlyAlways keep eyes on the hook or load when the helicopter is approachingand departingEnsuring that loads are properly riggedClearly identifying drop points for the pilot and coordinate them withground activityAllow the hook to contact the ground to dissipate any static chargeAvoid hang-ups in rigging and notifying the pilot when hang-ups or otherproblems are anticipated or occur during the liftWhen sending out a load, alert the pilot immediately of any slack rigging,or if loose material appears that may fall from the load during the trip tothe drop off site.In the event of an abort, have a back-up load readye. Ground crew should also be familiar with:The hazards of working around lift site and drop off site loadersThe importance of being in a safe zone when the helicopter approacheswith a load until the load has been released from the remote hookAllowing the load to settle (stabilize) before removing rigging and beingwatchful of load movement while removing the riggingMonitoring the helicopter radio frequencyThe operation of the remote helicopter hookIn the event the remote hook will not release, waiting for the pilot'sinstructions to manually release the rigging form the hookWhen rigging will not release from the hook manually, notify the pilot ofyour intention to disconnect the rigging from the load or other actionPreparing rigging for return to lift site; watching for steel splinters whenhandling steel rigging lines and removing damaged rigging from serviceas necessaryCoordinating rigging removal with the loader operator2. Flight crewsa. Flight paths or corridors must be arranged so that load is not flown overground crews.b. Flight paths must be laid ou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evailing winds.Alternative routes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ready for use should windschange direction.c. The flight paths should not cross active roadways unless flaggers or roadguards control traffic.d. Flight paths should be planned to avoid noise-sensitive areas (flyneighborly).e. Flight hazards in the area such as traveled roadways; power lines, towers ortall trees should be identified.3.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a. All ground crews involved with the operation must know how to use the radiob. Exact voice command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andall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pertinent and briefd. Pilots and ground crews should continually monitor the same frequencyd. Helicopter identification must be included in any command given to directflight movemente. A worker who is in two-way radio contact with the pilot must wear high-visibility clothing, hard hat and eye protection (everyone working under thehelicopter must wear high-visibility clothing)f. In addition to two-way radio communication, ground crew and pilot, in caseof radio failure must know an effective system of hand signalsg. If the statement "This is a First Aid Emergency" or "Aircraft Emergency"is heard, stop all talking on the radio and listen for further instructions.Those not involved with the emergency should remain off the radio unlessthey are requested to relay messages or give other assistance.4. Rigginga. The ultimate breaking strength of rigging must be 5 times the safe workingload of that riggingb. Rigging must be inspected immediately before use. If any rigging showsigns of abnormal wear or broken strands, the rigging should be removedfrom servicec. Long-lines and hooks must be inspected dailyd. Shackle pins must be lock-wired, or otherwise secured, to prevent accidentalload release5. Establish location of work areas for ground crew and operating ground equipment6. Establish locations for Landing:a. Emergency landing areas should be designated for:Ground employee injury evacuation with the support helicopterIn-flight emergenciesb. Helipads, near the pick up sites and drop off sites:Should provide a means for showing wind directionBe reasonably level, have sufficient main and tail rotor clearance, and beeffectively secured to the ground or other surfaceIf constructed, have all parts securely fastened, e.g., spiked togetherBe free of all loose debris which could be picked up by rotor washHave suitable approach and takeoff paths into prevailing windsc. Service and fueling areasShould be separate form camp and ground crew work areasShould be sized to accommodate the largest helicopter utilized, supporthelicopter (if applicable), fuel truck, fuel tanks, service truck and anyother necessary equipment7. Firefighting preparednessa. All employees should be alert for firesb. Site supervisors should establish fire-reporting proceduresc. Helicopter firefighting equipment, such as Bambi bucket, should be ready forimmediate used. Pilots should know the location of water sources8. Area weather to include direction of prevailing wind and any storm warningsIII. Helicopter Specific Planning1. Helicopter safety briefing for both passenger and external load helicoptersa. Pilots or their representatives should provide the following safetyinformation for ground crews.b. Wear high-visibility clothing, hard hat, boots, gloves, eye and earprotection as necessaryc. Limitations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helicopterd. Procedure for manually opening the remote hooke. Ground to helicopter communication (radio and hand signals)f. Passenger briefing to include proper entrance and exit from helicopter,emergency exits, and location of survival and emergency equipmentg. Approach and depart the helicopter from the front in full view of the pilotand hold onto hard hat (even when chin straps are used)h. Caution everyone about the danger area around tail rotorsi. Walk in a crouched position when approaching or leaving the helicopterj. Never approach or depart uphill from the helicopter as the blade tips may come close to the ground on inclined surfacesk. Carry tools and equipment horizontally at or below waist level (never upright or over shoulder height)l. W hen deplaning men and equipment, crouch down at the side of thehelipad and give all-clear signal to the pilot and wait until the helicopterhas lifted off and cleared the pad before moving equipment to work area m. During flight or whenever rotors are turning, never throw anything out of the helicopter as it may strike the rotors.2. Pilot Traininga. Helicopter model specific training should be provided for all flight crewson a periodic basis in accordance with FAA regulations and flightoperating manualsb. Actual flight training should include emphasis on smoothness andprecisionc. External load training to include vertical reference slung operations, bothbelly and remote hook operations and load cell recordingd.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lifting loads that are within thehelicopter's capabilitye. Training should include “Fly Neighborly" information.3. Maintenancea. Helicopter maintenance personnel and fuelers should be informed ofthe day's flying activities so they can plan maintenance during downtimes.b. Due to the heavy workload placed on the external load helicopter,preflight and maintenance inspections should be thorough and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ufacturer and FAA’srecommendations.c. Specific maintenance programs should be establishedd. Only approved parts should be usede. Good housekeeping must be maintained in all helicopter landing areasin an effort to keep loose debris from becoming flying missiles whenblown around by rotor wash4. Fuelinga. No unauthorized employees are allowed within fifty feet of the refuelingoperationb. An adequate fire extinguisher should be within one hundred feet on theupwind side of the refueling operation.c. All fuelers should be thoroughly trained in the refueling operationincluding bulk fuel handling and the correct procedures for maintaininggood fuel quality.d. Fuel quality checks should be made and recorded.e. All fuelers should be trained in the use of the available fire extinguishingequipment.f. Before starting refueling operations, the fueling equipment and thehelicopter must be grounded. All grounding and bonding connectionsmust be electrically and mechanically touching clean unpainted metalparts.g. Spill control awareness, fuel should be pumped either by hand or power,avoid the use of fuel cans. Self-closing nozzles or deadman controlsshould be used and must not be blocked open.h. Proced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the disposal of contaminated orspilled fuel.i. Maintenance training programj. Recurrent and/or initial training classes for maintenance personnelk. Classes should be model specific to the aircraft being operated, including all accessories.5. Post flight (at day's end)a. Inspect aircraft and all components for wear or damageb. Flight crews should perform a walk around inspection and identify anydiscrepancies needing attentionc. Identify all pilot complaints and communicate them to the maintenancepersonneld. Inspect belly hook, remote hook and long line for wear or damagee. Perform maintenance and prepare aircraft for the next operationIV. Personal Safety Equipment Checklist1. Protective Body GearHeadwearEyewearHandwearFootwearRaingear2. ClothingFluorescent VestReflective Vest3. Personal ItemsPrescriptionsInoculations (pertinent to region)VitaminsSunscreenSunglassesFoot Care KitInsect RepellantFlashlightShower ShoesFirst Aid KitV. Work Site Safety Equipment ChecklistHandheld RadioFire ExtinguisherFirst Aid KitEye Flush StationLightingEquipment Backup AlarmDust Abatement EquipmentWarning SignsCaution SignsSafety Zone SignsSafety PostersWind Direction IndicatorEmergency Rescue KitExtrication Tool Rescue KitHazardous Substance Response KitMegaphoneFirefighting KitFirefighting ToolsHeli-Basket (standby emergency rescue unit)VI. Site Emergency Plan:Lo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ployee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ployer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rect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t&Lo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II. Emergency Rescue Information:Poli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eri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i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scue Squ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spita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MS Helicop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adio Frequenc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III. Pre-Accident Plan1.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all accidents are different. Some accidents pose adanger not only to those who are involved, but also to would-be rescuers.a. Distribute completed Pre-Accident Guideline to all company officials.b. Site supervisors should inform all employees at each work site whichemployees have first aid training.c. Supervisors or their representatives should complete and distribute a copy ofthe site and/or load operation emergency plan(s) to each employee.d. If you decide to be of assistance in an accident, provide treatment only to thelevel of your own training and only with the victim's permission.Approach the scene with caution, watching for hazards such as traffic,power lines, spilled fuel, sharp glass/metal, falling objects, fire, etc.Notify emergency personnel of accident, providing location, type ofaccident, nature and number of injuries, and any other knowninformation. Call 911, use phone, cell phone, radio or send someone tomake the call.If the accident site is hard to find, send someone as a guide to leademergency personnel to the scene. The bystander with the highest levelof first aid training should remain with the victims.If victims are conscious, tell them your level of training and ask if theywant you to help them. Limit your actions to the level of first aid trainingyou have, unless the victims are in imminent danger. To prevent furtherinjury, do not move victim unless necessary.Keep individuals who are not helping away from the accident site.e. As soon as possible, provide accident details to the site supervisor.f. Supervisors should inform company headquarters of the accident andprovide accur ate information for the company’s public relations officer.IX. Company Pre-Accident Guideline:COMPANY OFFICIALS RESPONSE EFFORTSList of Names (Contact in Order Listed)RESPONSIBILITY NAME PHONE Company Coordinator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Investigators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Government Officials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Local Officials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Legal Council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Victims’ Families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Insurance Adjusters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Media __________ ______ Notification and Working with Private Property Owner __________ ______INFORMATION DISTRIBUTION1. Who, What and Whena. Focus media contact through one company official only ________________b. Refer inquiries to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or appropriate agencyc. Verify that information being released is correctEMERGENCY RESPONSE2. Make Certain that Medical Response or Rescue Units have been notified immediatelya. Notify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b. Notify FAAc. Notify Local Authoritiesd. N otify Victims’ Families (Personal call from Company President)ArrangementsLodgingTransportationAccident InformationDistributionOriginal: Job OfficeCopy: Safety DepartmentREPORT OF SAFETY MEETINGX. SUGGESTED TOPICS FOR SAFETY MEETINGS: CONSTRUCTIONEquipment Operating RulesWork Site SafetyHelicopter SafetyFuel Safety and Fuel Farm OperationsCHEMICAL SAFETYSafety BehaviorProtective ClothingProcess Hazard AnalysisELECTRICALElectrical EquipmentLockout/TagoutMachinery/MaintenanceOverhead Power LinesUnderfoot Power CablesHOUSEKEEPINGControl of ScrapFire HazardsGeneral HousekeepingProtruding NailsLADDERSCondition of LaddersPlacement of LaddersUse of LaddersMATERIALS HANDLINGBack Injury PreventionCorrect Lifting TechniquesOCCUPATIONAL HEALTHHazard Communication Program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Safety in Confined SpacesWorking Safely with PaintsWorking Safely with SolventsPERSONAL SAFETYEmergency PreparednessErgonomicsFirst AidHeat StressNutritionLifting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afety RulesSlips and FallsThink SafetyPROTECTIVE RAILINGSSCAFFOLDINGBack RailsLadder JacksRolling ScaffoldsSaw HorsesScaffold PlanksTOOLSElectrical EquipmentHammersHand SawsPneumatic ToolsPower ActuatedPower ToolsPower SawsTRENCHING, SHORINGFalling RockSteep SlopesVEHICULAR SAFETYHeavy Equipment SafetyRoll Over ProtectionSafe DrivingSeat BeltsVehicle MaintenanceVehicles on the Job SiteMake your meetings brief. Cover only one subject. Involve employees in the discussion.。
2024年十大飞行安全守则
2024年十大飞行安全守则
1. 提前计划行程: 提前预订机票和酒店,确保行程安排合理。
2. 出行前检查行李: 确保行李中没有禁止携带物品,同时妥善安全包装和锁好行李。
3. 到达机场提前: 提前到达机场,以免因为排队等待而错过航班。
4. 遵守安全检查规定: 遵守安全检查规定,将需要检查的物品和液体按照规定放置。
5. 注意安全指示和紧急出口: 在飞机上注意安全指示标志和紧急出口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6. 稳固座位安全带: 在起飞和降落前,确保座位安全带系好并调整座椅到正常位置。
7. 不要放置大型物品在行李架上: 避免将过大或过重的物品放置在行李架上,以免掉落造成伤害。
8. 遵守机组人员指示: 在飞行过程中,遵守机组人员的指示和舱内规定。
9. 随时保持安静: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干扰机组人员的工作。
10. 定期活动身体: 在长时间飞行中,尽量多活动身体,避免血液循环不畅和肌肉酸痛。
请记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飞行安全建议,请始终遵守航空公司的具体规定和机组人员的指示。
船舶直升机操作指南
船舶直升机操作指南船舶直升机操作指南1、引言船舶直升机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旨在为船舶上的直升机操作人员提供操作准则和安全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在海上船舶上起降直升机的操作,不论是货船、油轮还是其他类型的船舶。
请操作人员在执行各项任务时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
2、安全要求2.1 操纵船舶直升机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执照和资质,并持有适当的船舶直升机驾驶证。
2.2 在起飞和降落时,操作人员必须遵循飞行员手册中的规定,并在事前进行适当的飞行计划和预飞检查。
2.3 为了确保船舶和直升机的安全,禁止在船舶上使用任何影响航行或航空安全的危险物品。
2.4 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与船员密切合作,并遵守所有相关航行和飞行规则。
2.5 操作人员必须随时保持沟通,与船舶上的驾驶舱、船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
3、直升机起降3.1 起降点的选择应在事先进行良好的评估,并确保符合直升机起降的安全要求。
3.2 在起降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注意船舶上的障碍物和限制区域,并确保直升机的旋转桨不会与任何物体或结构相碰撞。
3.3 在起降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注意船舶的运动状况,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
3.4 如果操作人员在起降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或发生故障,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操作措施,并及时向船舶上的船员汇报。
4、燃油管理4.1 燃油管理是确保船舶直升机安全操作的重要环节。
4.2 操作人员必须随时监测直升机的燃油消耗,并确保足够的燃油供应以完成任务。
4.3 在船舶上设立燃油储备区域,并确保燃油的贮存和供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紧急情况处理5.1 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循飞行员手册中的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5.2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直升机和船舶上的人员安全。
6、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直升机飞行员手册- 船舶直升机操作许可证- 船舶直升机起降点评估表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航行规则:航行规则是指规范船舶和航空器在海上和空中行驶时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惯例。
直升机飞行员安全操作规程
直升机飞行员安全操作规程
《直升机飞行员安全操作规程》
作为一名直升机飞行员,安全是飞行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飞行员和乘客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些直升机飞行员必须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 全面的准备工作:在飞行之前,飞行员必须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直升机的机械和电子设备是否正常,燃料是否充足,以及天气预报是否适宜飞行等。
2. 空中交通管制:飞行员需要遵守当地的空中交通管制规定,保持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联系,并在飞行中遵守相关的航空规则。
3. 紧急情况处理: 飞行员必须接受紧急情况处理训练,以便在
飞行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4. 载重限制: 每架直升机都有其最大载重限制,飞行员必须确
保载重不超过该限制,以避免对直升机造成损坏或安全隐患。
5. 定期维护检查: 飞行员必须定期对直升机进行维护检查,并
确保所有机械和电子设备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6. 恶劣天气的避免: 在遇到恶劣天气时,飞行员必须严格遵守
相关规定,避免冒险飞行,以确保飞行安全。
总之,直升机飞行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遵守所有相关飞行规程,确保飞行中的安全。
只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保证所有飞行任务都能顺利完成并安全返回。
直升机空中游览旅客安全须知
直升机空中游览旅客安全须知
为了确保登机旅客的人身安全,凡登机人员必须事先得到同意并确保严格遵守规定,如有违反,则一切后果自行承担,安全须知具体内容如下:一、登机前的安全要求
1
在15
2
乘机。
a.
c.
e.易爆品
f.磁性材料
g.放射线材料 h.氧化性材料
i.有毒物品 j.有毒或刺激性物品
k.打火机、火柴 l.管制刀具
m.易聚合材料(及其自身会发生组合或化学反应而放出危险气体、热量
的物品)
4、旅客需注意自己的衣着,禁止穿戴和使用丝巾,以防吹落,影响飞行安全。
二、登机时的安全要求
1、必须从安全区上下直升机(参照登机安全图)。
2
3
4、并
1
2
3
4
5、遇到紧急情况时,须服从机长指令。
四、离开直升机的安全要求
1、直升机滑回停机坪后,经机长允许后方可离开直升机,且要跟随公司安全人员引导线路离开飞行区域。
2、禁止在直升机旁逗留,禁止接近直升机中后部,禁止接近尾桨。
五、紧急降落的安全要求
1、在紧急降落时,一定要确保系好肩带/安全带,坐在座位上。
否则旅客会被抛向机舱一侧,驾驶员容易失去控制。
2、做好迫降姿势(见图)
3。
民用直升机保障安全措施
民用直升机保障安全措施近年来,随着民用直升机的广泛应用,一些意外事件也层出不穷,使得直升机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确保直升机的安全运行,各国政府和航空公司都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航空器设计和维护航空器的设计和维护是保障直升机安全的重要环节。
直升机的设计要符合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的标准,并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试飞测试。
同时,直升机的日常维护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定期进行各种检查和保养,及时更换机械件和电器设备,确保直升机的运行状态良好,并且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隐患。
飞行人员培训飞行人员是直升机安全操作的关键,他们的技能和经验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为了确保飞行员能够熟练掌握直升机的操作技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各国政府和航空公司都实行比较严格的飞行人员培训制度。
培训范围包括:直升机机械原理、飞行理论、气象知识、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筛选和培训,选拔出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从而保证直升机的安全操作。
安全监控和管理安全监控和管理是确保直升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航空公司必须配备资格齐全的航空安全人员,建立和实施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定期进行安全审核和评估。
同时,各国政府也要通过立法和监管措施,规范和管理直升机的运行和维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直升机业务的发展。
防范措施直升机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往往更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防范措施是保障直升机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直升机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防范措施包括:对天气、机场飞行环境等进行预警和预防,定期检查和更新直升机的机件和设备,制定风险评估和管理计划,提高机组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等等。
总结民用直升机的保障安全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航空公司和直升机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在紧密配合下,合理规划和实施各种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直升机的安全运行,促进直升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航空机场安全操作手册
航空机场安全操作手册航空机场作为一个高度复杂和繁忙的交通枢纽,其安全操作至关重要。
无论是飞机的起降、旅客的运输,还是货物的装卸,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以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高效和有序。
一、跑道与滑行道安全跑道和滑行道是飞机起降和移动的关键区域。
在这些区域,必须确保道面清洁,无杂物、冰雪、积水等影响飞机运行的障碍物。
定期的道面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检查道面的平整度、强度和摩擦力。
工作人员在跑道和滑行道上工作时,必须穿着反光背心,并严格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则和信号指示。
车辆和设备的行驶速度要受到限制,以避免与飞机发生碰撞。
对于跑道入侵这一严重的安全隐患,要通过有效的监控系统、明确的标识和严格的人员培训来预防。
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车辆或设备进入跑道区域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二、飞机起降操作安全飞机的起降过程是整个飞行中最关键的阶段。
飞行员在执行起降操作前,必须对飞机的各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气象条件对于起降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低能见度、强风、雷雨等,必须遵循严格的起降标准和程序。
机场的气象观测和预报系统要保持准确和及时,为飞行员提供可靠的气象信息。
地勤人员在飞机起降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他们要确保跑道和停机坪的清洁,协助飞机的引导和停靠,以及进行飞机的加油、充电、除冰等工作。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必须与飞行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避免出现任何失误。
三、旅客与行李安检旅客和行李的安检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防线。
安检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种安检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对于旅客,要进行人身检查,包括使用金属探测器、X 光机等设备,检查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同时,要对旅客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实,确保其身份真实有效。
行李安检同样不能马虎。
通过 X 光机对行李进行扫描,发现可疑物品要进行开箱检查。
对于危险物品、易燃物品、爆炸物等严禁携带上飞机的物品,要严格查处。
直升机安全培训教材
直升机安全培训教材1. 介绍直升机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搜索救援、运输、人员疏散等领域。
为了确保直升机的飞行安全,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
本教材将介绍直升机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直升机基本知识2.1 直升机构造直升机由机身、旋翼、动力系统、舱体等部件组成。
学员需要了解直升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以便在飞行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
2.2 直升机飞行原理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固定翼飞机有所不同,主要依靠旋翼产生提升力和驱动力完成飞行任务。
学员需要了解旋翼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飞行动力学知识。
3. 直升机飞行安全3.1 飞行前准备飞行前准备是保证飞行安全的第一步,包括机型选择、机械检查、航行计划、气象状况评估等。
学员需要了解并掌握飞行前准备的要点。
3.2 飞行操作技巧直升机飞行操作技巧包括起飞、盘旋、转弯、下降、着陆等方面。
学员需要进行系统的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掌握各种飞行操作的要领。
3.3 飞行应急处置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突变、机械故障、人员伤亡等应急情况,学员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确保飞行安全。
4. 直升机维护保养直升机的维护保养对于保障其安全飞行至关重要。
学员需要了解直升机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日常检查、定期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内容。
5. 直升机安全管理为了有效管理直升机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
学员需要了解直升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安全管理的技巧。
6. 直升机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对直升机事故案例的分析,学员可以深刻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引以为戒,并在实际飞行中避免类似的失误。
7. 直升机安全文化建设直升机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学员需要了解并积极参与直升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观念。
8. 结语直升机安全培训是保障直升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全面掌握直升机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直升机安全技术与保障措施
直升机安全技术与保障措施直升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救援、运输、勘探等多个领域。
然而,直升机的运行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和保障措施来确保乘客和机组成员的安全。
首先,直升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系列的安全标准。
直升机的结构和零部件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直升机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使飞行员能够精确操纵直升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都能保持稳定。
其次,直升机的安全技术包括飞行员的培训和飞行操作规范。
飞行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熟悉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和操作技术。
同时,飞行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
另外,直升机的保障措施也包括飞行前的检查和维护。
飞行前,机组成员需要对直升机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各个系统和零部件的正常运行。
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或异常,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同时,直升机的维护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和周期进行,以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此外,直升机的安全还包括天气状况和飞行路线的选择。
直升机需要根据天气和飞行条件的不同来进行飞行计划的调整,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飞行。
同时,在飞行路线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地形和障碍物等因素,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直升机的安全还需要社会和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对直升机运营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直升机的运行。
同时,直升机运营公司和机场等相关单位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体系,确保直升机运营的安全。
综上所述,直升机的安全技术和保障措施包括设计和制造的安全标准、飞行员的培训和飞行操作规范、飞行前的检查和维护、天气状况和飞行路线的选择,以及社会和行业的监管和管理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直升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乘客和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
直升机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直升机现场安全管理,保障飞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直升机飞行、维护、维修、地面保障等现场工作。
三、安全责任制1. 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直升机现场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定期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飞行部门负责飞行任务的组织实施,确保飞行安全。
3. 维护部门负责飞机的维护、维修工作,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4. 地面保障部门负责飞行前的准备工作、飞行中的地面保障和飞行后的回收工作。
5.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现场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四、安全管理制度1. 飞行准备(1)飞行前,飞行人员必须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飞行人员必须遵守飞行计划和飞行手册的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飞行。
(3)飞行前,飞行人员必须进行气象预报,确保飞行安全。
2. 飞行实施(1)飞行过程中,飞行人员必须密切注意飞行状态,确保飞行安全。
(2)飞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空中交通规则,遵守飞行指挥。
(3)飞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飞行人员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3. 飞行结束(1)飞行结束后,飞行人员必须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飞机安全着陆。
(2)飞行结束后,飞行人员必须填写飞行记录,并将飞行情况报告上级。
4. 维护与维修(1)维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维护规程对飞机进行维护,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维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维修规程对飞机进行维修,确保飞机安全飞行。
5. 地面保障(1)地面保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保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飞行安全。
(2)地面保障人员必须密切注意飞行情况,及时处理飞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单位必须定期对飞行人员、维护人员、地面保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2. 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应包括飞行安全、维护安全、地面保障安全等方面。
3. 飞行人员、维护人员、地面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教育与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飞行作业安全操作步骤
飞行作业安全操作步骤飞行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无论是民用航空还是军事飞行,确保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
为了保障飞行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详细的飞行作业安全操作步骤。
一、飞行前的准备1、飞机检查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在飞行前必须对飞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包括但不限于机身外观是否有损伤、机翼和尾翼的连接是否牢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燃油和润滑油的量及质量、各种仪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等。
同时,还要检查飞机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救生筏等是否齐全且处于可用状态。
2、天气状况评估了解飞行路线上的天气情况至关重要。
通过气象预报、卫星云图和机场的气象报告等渠道,获取有关风速、风向、能见度、云层高度和可能的恶劣天气信息。
如果天气条件不符合飞行标准,必须推迟或取消飞行。
3、飞行计划制定根据任务需求、飞机性能和天气状况,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
包括起飞和降落机场、航线、飞行高度、预计飞行时间、备降机场等。
同时,要向空管部门提交飞行计划并获得批准。
4、载重平衡计算确保飞机的载重分布均匀,不超过飞机的最大载重限制。
合理安排乘客、货物和燃油的位置,以保持飞机的重心在安全范围内,这对于飞行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至关重要。
5、飞行员准备飞行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身体状况良好,精神集中。
熟悉飞行计划和应急预案,复习相关的飞行程序和操作手册。
二、起飞阶段1、滑行前检查在飞机开始滑行前,再次检查各种仪表和设备,确认刹车系统正常,与塔台保持良好的通信。
2、滑行按照机场的地面标识和塔台的指示,缓慢、平稳地滑行。
注意观察周围的飞机和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
3、起飞前准备在跑道入口处,飞行员进行最后的起飞前检查,包括发动机功率设定、襟翼和起落架的位置等。
4、起飞当获得塔台的起飞许可后,逐渐增加发动机功率,使飞机加速。
达到起飞速度时,柔和地拉起机头,保持正确的爬升姿态和速度。
三、飞行中1、飞行姿态控制飞行员要时刻关注飞机的姿态、高度、速度和航向,通过操纵杆和脚蹬保持飞机的稳定飞行。
中国新型直升机操作规程
中国新型直升机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中国新型直升机的操作提供准确、安全、高效的指导。
直升机的操作规程对于确保飞行安全和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操作规程的遵守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飞行事故的风险,还可以提高飞行效率,保护直升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所有新型直升机的操作,包括民航、军事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3. 术语和定义•直升机:指通过旋转翼产生升力并直接推进的飞行器。
•机长:直升机飞行任务的指挥者,负责飞行安全和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机务人员:负责直升机机身和引擎的维修和保养的技术人员。
•飞行员:直升机飞行任务的操作者,负责操纵直升机进行飞行任务。
4. 操作规程4.1 飞行前准备4.1.1 装载检查在每次飞行前,机务人员需对直升机进行全面的装载检查。
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燃油、油液、仪表、座椅、紧急出口等。
确保直升机装备完好、无漏油等问题。
4.1.2 材料准备机长和飞行员需要准备飞行所需的所有材料,包括飞行计划、天气状况、航图等。
确保所有的材料准备充分和准确。
4.2 飞行操作4.2.1 起飞•飞行员需要在飞行前进行起飞前准备,包括检查直升机仪表、油液、发动机等。
•飞行员需要对起飞场地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最佳的起飞跑道。
•飞行员需通过通信设备与塔台保持良好的沟通,并遵守所有的起飞指令。
4.2.2 飞行中•飞行员需通过导航设备和航图确保直升机按照预定的航线和高度飞行。
•飞行员需定期检查仪表,并根据气象变化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飞行员需保持与空中交通管制的沟通,遵守空中交通控制指令。
4.2.3 降落•飞行员需要事先确定降落地点,并在适当的高度和速度下进行降落。
•飞行员需与降落场地的地面人员保持有效的沟通,并遵守地面人员的指示。
4.3 飞行后处理4.3.1 检查和维护飞行结束后,机务人员需对直升机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洗、加油、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确保直升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机舱一般作业的安全规定
机舱一般作业的安全规定在飞行中,机舱作为飞机上最紧要的区域之一,是机上人员工作、休息的地方。
为了保障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在机舱内必需遵守一系列严格的安全规定。
本篇文章将针对机舱一般作业的安全规定进行认真介绍。
1. 机舱进入和离开在机组人员进入和离开机舱时,必需关闭安全门,确认门锁扣紧,并防止门从外部被打开。
机组人员进出机舱时,必需通过正确的程序进行,如预先检查门区域、依照规定的次序进入或离开。
2. 机舱内一般的安全规定乘务人员进入机舱后,首先要紧密关注机舱内的安全情况,包括救生设备、照明、音响设备等等。
乘务人员还应注意机舱内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防拦阻操作或拦阻操作安全。
当发觉有不安全或疑似存在不安全时,乘务人员应立刻通过扩音系统通知机组人员,并实行必要的措施,包括在特别情况下实行适当的紧急指令。
在执行任何工作之前,乘务人员必需确保已关闭全部设备,随后把设备保修好并妥当放置。
3. 安全带的使用安全带是在航空安全过程中最紧要、有效的装备之一、乘务人员应认真地向乘客介绍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带。
在飞行时,每个乘客均必需在安全带上確定的时间内佩戴安全带,尤其是在飞行起飞、着陆、碰到气流时肯定要检查好安全带是否打好。
乘务人员也要在任何时候保持安全带佩戴。
4. 货仓库应用规定乘务人员应认真了解货仓库的位置和应用规定。
货仓应妥当管理,货物应正确地存放和固定,以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特别是当飞机碰到气流或急动态时,货物的移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5. 紧急情况的应对在紧急情况下,机组人员必需严格遵守紧急程序和操作规程。
乘务人员要清楚知道所需的逃命和撤离区域以及设备的位置。
在逃命时,乘务人员应依据飞机头部指示的方向逃命并确保乘客撤离到安全区域。
6. 人员损害的应急处理假如机舱内有人员发生重点损害,机组人员应当快速予以必要的医疗救助,并与公司或地面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系。
在医疗救助到来之前,机组人员应当尽快准备好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防止人员伤势的进一步恶化。
民用直升机海上平台运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直升机(以下简称直升机)在海上平台的运行,确保飞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其它有关规定,参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的有关附件要求,并结合我国民用航空直升机海上平台飞行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区域内从事海上平台飞行作业的直升机营运人和驾驶员,必须遵守本规定。
在内陆水域从事水上平台飞行作业的直升机营运人和驾驶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直升机海上平台,是指海上漂浮或固定的建筑物上供直升机降落和起飞的场地,包括海上移动平台、移动钻井平台、移动采油平台、自升式采油平台、柱稳式平台(即半潜式平台和坐底式平台)、水面式平台(即船式平台和驳式平台)等,俗称直升机甲板。
第四条直升机海上平台的规格、设施、标准和运行条件,必须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或其授权的机构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直升机海上平台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章直升机海上平台及障碍物限制第五条供直升机海上平台降落、起飞的直升机甲板及障碍物扇形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直升机甲板只能设在210°抵/离扇区内(见图-1);(二)直升机甲板210°扇区的180°范围内,甲板边缘至水面5∶1的斜坡以外,不允许有固定障碍物,如图-2所示;(三)单旋翼和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甲板不得小于所用直升机旋翼转动时最大全长(D)为直径的圆形区域;高于直升机甲板平面0.25m以上的设施,只能设在主起降方面一侧以图-3圆周A点为圆心的150°扇形区内,对其高度的限制如图-3所示;(四)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甲板不得小于所用直升机0.9D为直径的圆形区域,150°扇形区障碍物限制如图-4所示;(五)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可以在矩形直升机甲板上平行于长边的方向进行双向降落和起飞,但直升机甲板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长边不小于0.9D;2.短边不小于0.75D;3.150°扇形区在矩形直升机甲板长边的一侧。
直升机飞行手册
直升机飞行手册【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直升机的基本原理3.直升机的种类和用途4.直升机的驾驶和操作5.直升机的安全飞行规则6.结语正文【引言】直升机是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其独特的设计和飞行原理使其能够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在军事、救援、运输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手册将为您详细介绍直升机的基本原理、种类和用途、驾驶和操作以及安全飞行规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直升机的飞行技巧。
【直升机的基本原理】直升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使飞行器在空中保持飞行。
旋翼通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向下的气流,使空气流经旋翼的顶部,形成一个向上的气流,从而产生升力。
此外,直升机还配有尾翼,用于保持飞行方向的稳定。
【直升机的种类和用途】直升机按照用途可分为军用直升机和民用直升机。
其中,军用直升机主要用于战场侦查、人员运输、火力支援等任务;民用直升机则主要用于医疗救援、消防救援、旅游观光、商务出行等领域。
【直升机的驾驶和操作】驾驶直升机需要具备专业的飞行技能和丰富的飞行经验。
直升机的驾驶舱通常包括驾驶杆、油门杆、周期变距杆等操作装置。
驾驶员需要通过驾驶杆控制旋翼的倾斜,通过油门杆控制发动机的转速,通过周期变距杆调整旋翼的桨距,从而实现对直升机的精确控制。
【直升机的安全飞行规则】为了确保直升机的安全飞行,驾驶员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在起飞前,必须对直升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
2.在飞行过程中,要保持与地面人员的通讯畅通,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和其他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3.遵守飞行高度和速度限制,避免与其他飞行器发生碰撞。
4.在执行任务时,要确保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5.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结语】直升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飞行器,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手册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直升机的基本原理、种类和用途、驾驶和操作以及安全飞行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编号:AC-91-FS-2014-XX 咨询通告下发日期:2014年 X月X日编制部门:FS批准人:直升机安全运行指南(征求意见稿)目录1. 目的 (2)2. 适用范围 (3)3.参考资料 (3)4直升机运行中的危险性 (4)4.1 直升机旋翼和尾桨的危险性 (4)4.1.1 概述 (4)4.1.2 预防措施 (5)4.2 直升机的地面共振 (7)4.2.1 概述 (7)4.2.2 相关研究 (8)4.2.3 地面共振的改出方法 (10)4.3 直升机的动力侧翻 (10)4.3.1 概述 (10)4.3.2 相关研究 (10)4.3.3 注意事项 (14)4.3.4 动力侧翻的改出方法 (15)4.4 直升机的意外偏转 (16)4.4.1 概述 (16)4.4.2 相关研究 (16)4.4.3 预防措施 (22)4.4.4 意外偏转的改出方法 (23)4.5 直升机的涡环状态 (24)4.5.1 概述 (24)4.5.2 涡环的相关研究 (24)4.5.3 如何预防进入涡环状态 (26)4.5.4 涡环状态的改出 (27)5. 直升机的一般运行 (27)5.1 直升机的启动 (27)5.2 直升机的加油程序 (28)5.2.1 正常加油程序 (28)5.2.2 乘客登机、离机和在机上时加油 (29)5.2.3 不关车加油 (30)5.3 直升机的指挥手势 (31)5.4 直升机乘客登、离机 (34)5.5 直升机的临时任务飞行 (36)5.5.1 飞行前准备 (37)5.5.2飞行作业实施 (38)5.5.3直升机非机场区域停放 (39)5.6 直升机的夜航目视飞行 (39)5.6.1灯光对直升机夜航影响 (40)5.6.2夜视能力 (41)5.6.3直升机夜航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42)5.7 直升机载货飞行 (44)6 . 直升机特殊飞行 (45)6.1 直升机外载荷飞行 (45)6.1.1 概述 (45)6.1.2 飞行作业特点: (46)6.1.3 外载荷飞行注意事项 (47)6.2 山区飞行 (49)6.2.1 影响直升机山区飞行主要因素 (49)6.2.2 山区飞行注意事项 (53)6.3 人口稠密地区及其以外区域飞行 (54)6.4水面上空飞行 (55)6.5 搜救飞行 (56)6.5.1 概述 (56)6.5.2 飞行前准备 (57)6.5.3 搜救方法 (61)6.5.4 搜救时的注意事项 (62)1.目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直升机被广泛用于各行业中,新兴的直升机公司层出不穷,所从事的业务纷繁复杂,不安全事件和飞行事故也在逐年增加,直升机的安全运行面临较大挑战。
本咨询通告旨在提醒运营人和航空人员在运行时注意的安全事项,不作为规章强制要求,不取代特定机型的飞行手册或操作手册中相关的具体程序,本指南和程序仅供参考。
第4章讲述了直升机运行中的危险性,并且为如何预防和改出提供了指南。
第5章的内容是直升机一般运行,从起动、加油、指挥手势、载货以及夜航等给予安全方面的建议。
第6章直升机的特殊运行涵盖了目前国内直升机所执行的一些特殊任务,依据规章以及飞行经验提出了一些安全建议,供运营人和航空人员参考。
2.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运营人和航空人员。
3.参考资料《直升机内和周围的安全》(FAA AC-91-32B)●《直升机动力侧翻》(FAA AC-98-87)●《旋翼桨叶的危险》(FAA AC-91-42D)●《直升机的意外右偏》(FAA AC-90-95)●《Helicopter Flying Handbook》(FAA-H-91-32B)● CCAR-91部和ICAO附件2、附件6、附件12●《山区气象特点及对飞行的影响》●《直升机山区飞行》4.直升机运行中的危险性该部分主要针对逆时针旋转的直升机在运行中的危险性进行描述。
4.1 直升机旋翼和尾桨的危险性4.1.1 概述在直升机的旋翼和尾桨所造成的事故当中,受伤人员包括飞行人员、现场旁观者、乘客和工作人员。
该种事故不同于其他事故,因为它对人们造成的伤害都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这是因为旋翼和尾桨在低功率、甚至慢车转速时都有充足的造成人员伤亡的力量。
另外,旋翼和尾桨在旋转时不易被发现,因此非专业的公众人士经常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危险性,即使熟悉旋转的旋翼和尾桨危险的专业人士也有可能忽略其危险。
所以应谨记:直升机旋转的旋翼和尾桨极其危险,在操作时应保持高度警惕。
4.1.2 预防措施a)地面工作人员最易受到旋翼和尾桨的伤害,这些人在飞机周围工作,在工作时最易受到其伤害。
建议地面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点:1)地面人员应接受周期性的有关旋翼和尾桨安全知识培训,从而使相关人员在直升机周围工作时保持警惕。
2)在直升机周围工作前,若是带起落架的直升机,应先放置轮挡。
3)直升机启动时,所有地面工作人员站位应在旋翼旋转面之外。
4)启动后,挪除外部电源时应谨记保持设备以及人员远离旋翼和尾桨。
5)在挪开轮挡前,应指示飞行员保持刹车。
向飞行员发出滑出或起飞信号前,应确定所有设备和人员都已远离直升机。
b)一些旋翼和尾桨桨叶的制造商使用喷涂方案来增加桨叶的醒目性。
直升机所有方应充分考虑如何使飞机保持出厂时的原始喷涂方案。
如喷涂方案无法使桨叶显得醒目,则直升机所有方应考虑给桨叶重新上漆。
未经具备相关资格的人员评估前,定制的喷涂方案不得投入使用。
具备评估资格的人员评定内容如下:该喷涂方案不会干扰飞行员的视觉,不会导致眩晕,不会产生叶片不平衡的状况。
c)停机坪服务人员以及处理乘客事务的人员应谨记引导乘客登机和离机的程序和方法。
在机场停机坪区域应考虑采取以下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1)考虑到乘客可能在停机坪出口徘徊,应设立屏障。
2)机场管理人员应高度警惕未经授权人员在停放飞机的停机坪内走动的情况。
当参观人员获得参观许可、且可在停机坪飞机间走动时,机场管理人员应警告参观人员避开旋翼和尾桨、不得触摸或挪动旋翼和尾桨。
3)直升机着陆区以及停机坪区都应作出标示,同时应在相关区域设立安全隔离屏障以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4)在停机坪区应明确标出尾旋翼危险区。
直升机停放时应将尾旋翼停放于标示区以内。
5)确保直升机降落场无散乱物体(水袋、防潮布和空罐等被吹起对人或直升机造成伤害)。
d)目前通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乘坐直升机的乘客也越来越多,为避免乘客受到旋翼或尾桨的伤害,直升机上下乘客时应按以下建议运行:1)以蹲伏姿势接近或离开直升机(以便与主旋翼保持特定间距)。
2)自下坡一侧接近或离开直升机(以避开主旋翼)。
3)在飞行员视野内接近或离开直升机(以避开尾桨)。
4)以水平方式持拿工具,工具高度应低于腰部(决不能将工具立起或使其高度过肩)。
5)接近或离开直升机时应手扶安全帽,否则应系好下颌带(避免帽子被吹入旋翼或尾桨造成对直升机的伤害)。
4.2 直升机的地面共振4.2.1 概述直升机地面共振就是直升机在地面工作状态时发生的旋翼——机体耦合自激振动,是针对全铰型直升机的一种潜在的具有破坏性的空气动力学现象。
这种振动一旦发生,振幅在几秒钟内便可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常常造成桨叶折断、轮胎破裂、机身翻倒,甚至人身伤亡等严重事故。
直升机地面共振曾一度成为阻碍直升机发展的技术难关。
参见图1、图2图1 地面共振前图2 地面共振后4.2.2 相关研究当直升机在地面工作时(或滑跑时)受到外界振动后,旋翼桨叶运动偏离平稳位置,如旋翼以后退型摆振运动,这时桨叶重心偏离旋转中心,旋翼重心的离心激振力激起机身在起落架(或滑橇)上的振动;机身振动反馈于旋翼的摆振运动,对旋翼起支持激振的作用,形成一闭环系统,使得旋翼摆振运动越来越大,当旋翼后退型频率与机身在起落架(或滑橇)上的某一模型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系统的阻尼又不足以消耗它们相互激励的能量,这时整个系统的振动就会是不稳定的,振动幅度将越来越大,直到直升机毁坏才告终,即出现了地面共振。
参见图3图3 叶片间的角度发生改变破坏了平衡4.2.3 地面共振的改出方法如果发生地面共振时旋翼的转数较低,正确的方法是关闭油门,总距放到底。
如果发生地面共振时旋翼的转数处于正常飞行范围内,正确的方法是提总距,飞离地面,等旋翼自己调整好相对位置后再正常着陆。
当然,如果未待旋翼调整好相对的位置就直接落地,将导致刚接地便使本不稳定的主旋翼发生惊人的,不可控制振动。
4.3 直升机的动力侧翻4.3.1 概述动力侧翻所导致的直升机事故越来越多,如果驾驶员不进行立即修正,动力侧翻将使直升机损毁,并可能导致(人员的)重大伤亡。
该章节旨在使直升机驾驶员/教员和飞行学校(航校)员工了解直升机动力侧翻带来的危险,了解动力侧翻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4.3.2 相关研究一般来说,无论地面是否平整,直升机驾驶员均应娴熟操作。
如果直升机在正常起飞着陆和坡面起飞着陆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倾斜角(直升机与水平面的夹角),或者滑橇/机轮位于地面时直升机出现漂移,那么该倾斜角或漂移会使直升机绕仍然接地的滑橇/机轮转动。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相比自由悬停的直升机而言,横向操纵驾驶杆的反应速度会更加缓慢,且效果较差。
如果允许滚转速率继续增大,那么倾斜角将达到临界值,此时即使使用全部横向驾驶杆也不能将滚转改出,直升机将发生侧翻,引起重大事故。
随着滚转速率增大,仍有可能改出的角度越来越小。
临界滚转角也相应减小,临界滚转角在下列情况下会进一步减小:右侧滑橇接地;侧风;横向重心偏移;主旋翼推力几乎等于直升机重量;以及左偏操纵。
a)正常起飞和着陆如果在平整且坚硬的地面起飞和着陆,一侧滑橇/机轮位于地面,且推力(升力)约等于直升机总重,驾驶员应谨慎操纵,通过飞行控制保持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驾驶员应该平稳操作并注意驾驶杆配平(利用配平装置),从而保证俯仰或滚转速率不会增加,尤其是滚转率增加。
如果倾斜角开始增加至约5-8°,同时全偏驾驶杆不能对角度进行修正时,驾驶员应减小总距以消除不稳定的滚转状态。
否则倾斜角达到临界值,将造成直升机侧翻。
(参见图4)图4 直升机右滑橇接地时的各种作用力示意图b)斜坡起飞和着陆在斜坡上进行起飞和着陆时,驾驶员应遵循已公布的操作程序,并注意保持较小的滚转速率。
驾驶员应缓慢抬起下坡方向的滑橇/机轮,拉平直升机,然后起飞;着陆时,驾驶员应先使一侧(上坡方向的)滑橇/机轮接地,然后综合使用驾驶杆和总距,缓慢放下下坡方向的滑橇/机轮。
如果直升机向上坡方向倾斜约5-8°,驾驶员应减小总距以修正倾斜角,并使直升机回到水平姿态,然后重新开始着陆程序。
(参见图5)图5 向上坡方向滚转动作示意图另外,如果直升机在斜坡上并向上坡方向滚转,过快放下总距可能引起直升机快速向反方向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