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发育的规律
0-6岁婴幼儿大运动发展规律
老话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并不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运动能让孩子大脑得到更好发展,一句话,四肢发达才能促进大脑更好的发育。
孩子天生喜爱运动,他们在运动中发育身体和协调机能,使自己的体质、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平衡的发展。
什么是粗大运动粗大运动是指涉及大肌肉群发育的大幅度动作,例如坐、翻身、爬、站、走、蹲、跑、跳等。
WHO儿童运动成长标准工具包括坐直、站立(有支撑)、爬行(用手和膝盖)、行走(有支撑)、站立、行走等六个粗大运动成长里程碑。
运动技能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各种动作的发育水平,可以检查出大脑的成熟程度。
0-6岁婴幼儿大运动发展的顺序如下0-1岁:1个月宝宝仰卧时,头转向一侧,脸侧贴在床上。
手臂两膝关节均屈曲。
2个月仰卧时能无意识磴踢悬掉在上方的大彩球。
3个月仰卧时双手在胸前,将玩具放入口中探索或用嘴啃。
4个月俯卧时头可抬高90度,并用手撑胸。
5个月仰卧时会伸起双腿,双手可抓住两脚。
6个月用玩具逗引时,可自行熟练翻滚。
7个月拉孩子的双手或手臂,能站立片刻。
8个月可扶物站起,并由卧位转成坐位。
9个月可自由改变体位,由坐至卧,由卧到坐。
10个月扶物可行走二至三步。
11个月可独自站立10秒钟。
12个月拉一只手能走,放手可独走二三步。
1-2岁:13—15个月可独自走稳,示范后会抛球。
16—18个月可独自站立踢球,可以倒退走路2~3步。
19—21个月会用脚尖走3~4步。
22—24个月单脚独站片刻。
2-3岁:25—27个月可跟着成人做类似的动作,如做广播体操。
28—30个月会骑三轮车,会双足用力蹬,使车前行。
31—33个月成人拉一只手可平稳走马路沿达3米。
34—36个月单脚原地跳2~4次。
3-4岁:37—42个月会拍球3下左右。
43—48个月可接住从2米外抛来的球,三试一成。
4-5岁:49—54个月能跳过30厘米宽的距离。
55—60个月连续跳绳达5次以上。
5-6岁:61—66个月用单脚连续跳跃1米以上。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细运动是指由小肌肉(如腕关节和手指的运动)来完成,要求具有精巧的协调动作的运动,通常是指手的细巧技能,一般需要视觉感觉知觉的参与。
手的操作能力与智力发育水平密切相关,正常婴幼儿手的动作发育很少出现延缓的情况。
若手的操作能力发育很早很完善,预示着其将来的智力水平可能较高。
在手的功能发育过程中,1岁左右的婴幼儿尚未形成左利或右利。
到2岁左右才逐渐可以看出,如一个1岁左右的小儿经常只用一只手取物或持物,要注意是否为偏瘫。
一、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顺序3个月会看着及玩自己的手指。
视线可以集中于双手,两手的手指可以互相触摸,为判断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动作6个月后会消失。
4个月经常将两手放于自己眼前注视。
开始用手或口接触物体的动作。
手可以握环,将圆环放到离婴儿双手5cm处,并引起他注意,会伸手抓取并紧握,可将其送到口边,是手口眼协调的出现。
5个月双手能各拿着一块积木至少3秒。
当婴儿拿着一块积木时,再递给精细运动是指由小肌肉(如腕关节和手指的运动)来完成,要求具有精巧的协调动作的运动,通常是指手的细巧技能,一般需要视觉感觉知觉的参与。
手的操作能力与智力发育水平密切相关,正常婴幼儿手的动作发育很少出现延缓的情况。
若手的操作能力发育很早很完善,预示着其将来的智力水平可能较高。
在手的功能发育过程中,1岁左右的婴幼儿尚未形成左利或右利。
到2岁左右才逐渐可以看出,如一个1岁左右的小儿经常只用一只手取物或持物,要注意是否为偏瘫。
二、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顺序3个月会看着及玩自己的手指。
视线可以集中于双手,两手的手指可以互相触摸,为判断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动作6个月后会消失。
4个月经常将两手放于自己眼前注视。
开始用手或口接触物体的动作。
手可以握环,将圆环放到离婴儿双手5cm处,并引起他注意,会伸手抓取并紧握,可将其送到口边,是手口眼协调的出现。
5个月双手能各拿着一块积木至少3秒。
当婴儿拿着一块积木时,再递给他另一块积木,他会接过来而不丢下手上的积木,并且每只手都拿着一只积木。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
一、定义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是指婴儿从出生至6岁之间发育过程中,各个发育阶段的运动发育规律。
二、运动发育规律
1、婴儿期(0-1岁)
(1)随着先天的运动感觉不断加强,发育的运动技能以及能力不断增强。
(2)运动技能重心在于可以从躺至坐、从坐至初步站立,以及进行初步的左右活动等。
2、幼儿期(1-3岁)
(1)在这个阶段,运动发育表现为站立、摇摆,坐位转移,安全走行,以及简单的跳跃等。
(2)这个阶段的发育表现以及运动发育的目的,主要在于为了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双足运动技能,以及更加灵活的身体活动。
3、学前期(3-6岁)
(1)在这个阶段会出现跑跳等综合性运动技能,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较大的提高,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技巧性动作。
(2)身体技能的重点在于建立在简单动作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动作。
三、总结
小儿的运动发育规律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前期,每个阶段的发育重点不同,可以根据年龄来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帮助小儿进行有效运动训练,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
儿童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动作是指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它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捏、握、扭、拧、撕、推、抓、挖、弹、夹、穿、系、拍、摇等一切需要手指、手掌和手腕完成的动作。
人类的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由于有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手的这种灵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且遵循一定的发育规律。
一、精细动作的发育
精细运动多为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全身大肌发育后迅速发育。
上肢运动功能的精细化使得手具备了操作能力。
0-3岁是精细动作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是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基本依据。
二、手的基本动作及抓握发育过程
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三、家庭中家长可同孩子一起做以下精细训练:
1、穿水果珠子
2、拧瓶盖
3、切面团
4、杯子传水
5、插数字棍
6、剥水果皮
7、卷卫生纸
8、往水杯上套皮筋
9、数字填色
10、筷子夹豆子花生。
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1 概述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协调能力和粗大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粗大运动是指儿童进行身体活动时所涉及的大肌肉群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爬行、投掷等。
这些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童的早期发育阶段,粗大运动发育规律是由生物学发展、环境刺激和个体差异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肌肉都需要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确保儿童能够进行各种粗大运动活动。
其次,环境刺激对儿童的粗大运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促进儿童的粗大运动能力的提高。
最后,每个儿童的发育速度和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部分儿童可能会比同龄儿童更早或更晚发展出一定的粗大运动技能。
了解和研究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健康专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引导,可以帮助儿童在粗大运动方面发展得更好。
此外,对于有一定发育延迟或异常的儿童,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和探讨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的要点,以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构思和组织。
本篇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文章主题,并对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进行概述。
通过简要介绍粗大运动的定义、重要性和相关背景知识,引言部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要点来阐述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
在每个要点中,将详细介绍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并提供相关的例证和证据来支持这些发育规律的存在和有效性。
每个要点下可以进一步划分小节,以确保逻辑清晰和文章条理性。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课件
(六)学龄期
❖ 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要特 征:
❖ 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系统外 形均已接近成人;
❖ 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 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 ❖ 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
❖ 约4个月反射消失 ❖ 缺失: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智力低下 ❖ 持续:感觉运动功能发育不良-脑瘫
.
自动站立和行走反射
❖ 下肢伸直并与接触面垂直,当双足牢固的触 及接触面时,下肢能支撑体重的反射为自动 站立反射阳性;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婴儿身 体向前倾,出现自动向前迈步,是为行走反 射
❖ 2个月后消失
.
反射存在的意义
❖ 原始反射是胎儿最早出现的运动形式,并在 婴儿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扔持续存在(持续到6 个月被整合),是一种避开有害刺激或保持 生存状态的本能反应。
❖ 反射的出现标志着运动发育的开始,提示着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运动的发育过程,也 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
.
原始反射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 ⑤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
上发生变化。
.
(八)成人期
❖ 18岁以后为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 (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是人生过程中最为 漫长的时期。主要特征是:
❖ ①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 ❖ ②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
.
❖ 这一时期的移动方式是四肢位爬行 ❖ 单手支撑 ❖ 上肢伸向前方或侧方的保护性伸展反应 ❖ 俯卧位的侧方转移与四肢爬行的平衡反应 ❖ 骨盆和大腿的支撑 ❖ 下肢的交替运动和上下肢的协调性 ❖ 头和躯干的分离运动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2.臀头同高,TLR姿势,瞬间抬头(2个月)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6.腹爬(8个月)7.四爬(10个月)8.高爬(11个月)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15-16:倒爬楼梯3台阶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坐位姿势发育规律1.全前倾(1个月)2.半前倾(2~3个月)3.扶腰坐(4~5个月)4.拱背坐(6个月)5.直腰坐(7个月)6.扭身坐(8个月)7.坐位自由玩(9个月)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2.不支持(2个月)3.短暂支持(3个月)4.尖足支持(4个月)5.立位跳跃(5~6个月)6.扶站(7~8个月)7.独站(10个月)8.牵手走(11个月)9.独走(12个月)具体每月表现: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35-36月:独上楼梯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43-44月:单脚跳15厘米;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1.2米,脚跟不碰脚趾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57-58月:踮脚跳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61-62月:交替单脚跳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表格)年龄头与躯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新生儿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臀高头低,瞬间抬头短暂抬头,臀、头同高肘支撑抬头45度抬头45~90度,头高于臀部、玩两手双手或前臀支撑,抬头90度,手、口、眼协调随意运动增多,抬头>90度双手或单手支撑,支撑向后成坐位胸部离床手或肘支撑,腰部离床仰卧位翻身至侧位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俯卧位至仰卧位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独坐手支撑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交换体位阳性支持反射不支持短暂支持足尖支持跳跃肘爬,扶站腹爬后退移动、抓站四爬、独站高爬.牵手走跪立位前移、独走独走稳、蹲着玩拉玩具车走、爬台阶跑步、跳踮着足尖走或以足跟走,双足交替下桂。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姿势运动是生物学家们研究如何完成精准的动作的主要学科,这种运动的发育符合一定的规律,即从简单的静态动作到复杂的动态动作的发展。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有三个基本步骤:一是从简单的静态动作发展成复杂的动态动作;二是从宏观的、大范围的、狭义的运动发展成微观的、细节的、高精度的运动,这种发展是运动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三是从技术要素到组合,综合有机体组织发展成技术要素的有机运动。
第一步,从静态动作发展成复杂的动态动作。
一般来说,从静态的介质视角看,任何动作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从结构上来说,从不细分的部分到分组合的部分,从技术表现上来说,从粗糙的动作到精细的动作,从客观结果上来说,从完成动作的终点和路径的主观意图来定义动作。
因此,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就是把简单的静态动作发展成复杂的动态动作,从而动态动作也可看做是静态动作的延伸,它们都构成了一套动作系统。
第二步,从宏观的、大范围的、狭义的运动发展成微观的、细节的、高精度的运动。
随着动作发育的深入,有些运动的细节很难完全掌握,甚至通过反复练习仍然无法达到足够好的水平,这就需要加强其细节技术。
因此,发展高精度的运动,就必须从运动的细节上下功夫,从宏观上进行细化,从微观上进行把握,从技术上增强训练,进而达到高精度的运动发展。
第三步,从技术要素到组合,综合有机体组织发展成技术要素的有机运动。
发展有机的姿势运动,就是要在运动技术要素的基础上,将多种要素各自进行和谐结合,构成更复杂的有机体结构,再加上有机组织能力,发展成有机运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技术表现。
以上就是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从简单的静态动作发展成复杂的动态动作,从宏观的、大范围的、狭义的运动发展成微观的、细节的、高精度的运动,从技术要素到组合,综合有机体组织发展成有机运动,一步步发展出更完美、更有效的姿势运动。
发展更完美有效的姿势运动,不仅要掌握运动发育的规律,还要熟悉各种运动技术要素,并做到有机组织,以达到最佳的技术表现。
简述儿童运动的发育的规律
简述儿童运动的发育的规律儿童运动的发育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运动和锻炼,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能力的逐渐发展:从出生开始,儿童的运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运动能力会不断发展。
在婴幼儿期,儿童开始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等基础动作;在幼儿期,他们逐渐学会爬行、站立、走路等更复杂的动作;到了学龄期,他们开始学习跳跃、奔跑、投掷等更高级的运动。
2. 各项运动能力的相互促进:儿童的各项运动能力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
例如,婴幼儿期的爬行训练可以促进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发育,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学龄期的跳绳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协调性和耐力,有助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
3. 运动技能的阶段性发展:儿童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阶段性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儿童会先迈出几步后摔倒,然后逐渐稳定地走动;在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儿童会先学会保持平衡,然后逐渐学会踩踏和转弯。
4. 运动发展的个体差异:虽然儿童运动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每个儿童在运动发展上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儿童可能在某些运动项目上较为突出,而在其他项目上相对滞后。
这取决于儿童的生理条件、遗传基因等因素。
为了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适合儿童年龄的运动环境和器材,如婴儿活动毯、儿童游乐场等,以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
2. 鼓励儿童参与各种类型的运动活动,如户外活动、球类运动、舞蹈等,以促进他们全面的身体发展。
3. 给予儿童适量的自主选择和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4.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动作。
总之,儿童运动的发育规律是一个渐进、相互促进且存在个体差异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运动训练和引导,可以促进儿童全面的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
儿童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
儿童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哎呀,孩子们的运动发育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呀!想当年我家小宝贝刚学会翻身的时候,那画面简直太可爱了。
你知道吗?宝宝从一开始的趴着,到后来的翻身、爬行,最后才会走路,这个过程可真是像看一部慢动作的大片。
翻身的时候,他的小手一挥,那劲头就像是在打仗一样,摔得“咕咚”一声,我还以为他要飞起来了呢!首先啊,得说说这翻身的事儿。
一般来说,宝宝在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开始尝试翻身了。
你别看他们小小的,动起来可真不含糊!翻一圈就像个小陀螺,有时还会不小心把自己翻到床边,吓得我赶紧过去,生怕他掉下去。
可是孩子们就是这么好奇,这个姿势不行就换个姿势,左翻右翻,真的是百变小天才。
接下来就是爬行了。
大概在七八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学会爬了。
那可真是一段“疯狂的日子”啊!我家小家伙一开始爬得可慢了,像小乌龟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前移,心里想:“这速度真是让人着急!”不过没多久,他突然像吃了兴奋剂,爬得飞快,连我都跟不上了。
你看他那小腿,真是比马达还快!家里一片狼藉,玩具、书本,统统被他扫荡了一遍,连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有超能力。
然后嘛,就是站起来啦。
大约一岁左右,宝宝们就开始试着站立了。
那一刻,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像看到了奇迹。
他们小小的身体摇摇晃晃,像小树苗在风中摇曳,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
刚开始站不稳,还得靠着沙发扶着,我都忍不住想给他们喝杯“勇气饮料”。
但是没关系,他们总是能顽强地站起来,哪怕摔了十次,也依旧不服输,真是“摔倒了再爬起来”的小英雄!最后就是走路啦!这一阶段可让人兴奋了,家长们都像等着一场盛大的庆典。
通常在一岁半左右,孩子们就能蹒跚而行,哎呀,那姿势,简直太萌了!他们一只手晃着,一只手抓着大人的手,嘴里还不停地咿咿呀呀,像是在给自己加油。
可你知道吗?走路的第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有时候还得经过几次“精彩摔倒”才行。
每次摔倒,我都忍不住笑,但心里却又特别心疼,赶紧去抱住他,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看着孩子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心里满是骄傲。
简述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顺序遵循的规律
简述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顺序遵循的规律
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被称为“一般规律”,也是儿童发育研究的基础之一。
一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肌肉控制逐渐转向小肌肉控制。
新生儿时期,婴儿主要依靠大肌肉群来控制身体,但随着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的成熟,婴儿逐渐能够运用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脚趾,进行更细致的运动。
2. 从头至尾、从中心到外周的方向性发展。
婴幼儿的运动发育具有明显的头部至躯干、手臂和腿部的发展顺序,并且从中心到外周的方向性逐渐加强。
3. 发展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随着婴儿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的成熟,他们的各项运动能力逐渐整合和协调,形成一个越来越完善的运动系统。
总之,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对于儿童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顺序的规律
简述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顺序的规律婴幼儿粗大运动指的是身体发育期间,能够活动的粗大动作,是身体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粗大运动,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将不能完全地达到期待的效果。
正确的粗大运动发育量更容易得到,可以帮助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得更快。
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过程的发育规律。
首先,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依照出生时间段而有所不同,最初的粗大运动发育顺序主要是先从头开始,表现为婴儿睁眼时,可以进行跟踪活动;随后,婴儿将继续发展,形成前向屈曲及转身活动;随后,婴儿将发展出动作如蹒跚步行、跑步、跳跃等动作;最后,婴儿发展出抓握、爬行等活动。
另外,粗大运动发育还可以按照肢体部位的发育顺序来进行分类。
在颈部,婴儿在出生后就能够把头抬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进行扭转、侧转及酝酿头部活动;肩部,婴儿在出生后就能够把肩膀抬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把双臂高举起来;手臂及胳膊,婴儿可以逐渐学会把手伸进去取放物品;腰部及腿部,婴儿一出生就可以把腰部抬起,待到一定年龄后,可以学会爬行和蹒跚步行;四肢活动,婴儿可以学会在四肢上进行一些抓握、敲击等动作。
进一步,粗大运动的发育还可以按照空间的发育顺序来进行分类,即,婴儿在发育活动的过程中,最初是从室内进行活动,接着从室内到室外,最后是在外界环境中进行活动。
室内,婴儿可以学会先用肩膀抬起头来看,接着可以学会抬起手腕,最后可以学会把整只手抬起来;室内到室外,婴儿可以逐步学会蹒跚步行;最后,在外界环境中,婴儿可以学会跳跃、跑步、在高处行走等动作。
总结起来,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过程有一定的发育规律。
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可以根据出生时间段的不同,按部位的发育顺序和空间的发育顺序来分析,这样可以使婴幼儿更容易掌握粗大运动,加快身体发育的进程。
婴儿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规律
婴儿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规律
1. 胎儿期,在母体内,胎儿会进行一系列基本的运动发育,如
吞咽、踢腿、握拳等。
这些动作有助于促进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 新生儿期,出生后的婴儿通常会表现出一系列原始反射动作,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步行反射等。
这些反射动作是婴儿神经系
统发育的表现,有助于保护和帮助婴儿适应外界环境。
3. 仰卧期,在这个阶段,婴儿通常会先学会抬头,然后逐渐能
够扶起上半身,最终能够坐起来。
这一过程有助于加强婴儿的颈部
和背部肌肉,为后续的爬行和站立做准备。
4. 爬行期,婴儿通常在6个月左右会学会爬行,这一阶段有助
于加强婴儿的四肢肌肉,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 站立期,在学会爬行后,婴儿会逐渐尝试站立,并通过扶物
站立来锻炼腿部肌肉和平衡能力。
6. 行走期,最终,婴儿会学会自主行走,通常在1岁左右。
这
标志着婴儿运动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神经系
统都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育。
总的来说,婴儿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规律是从基本的原始反射动作开始,逐渐发展到能够自主行走的阶段。
这一过程是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每个婴儿的发育速度和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家长和照顾者在婴儿成长过程中应该关注婴儿的运动发育情况,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刺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各个发育阶段。
儿童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运动发育规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生长发育期(0-2岁):这个阶段的宝宝都是无法自行运动的,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照顾者帮助进行移动和活动,通过爬、翻滚、拉、扶等方式使宝宝积累能量,同时也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和运动开发。
2. 儿童早期运动发育期(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体能渐渐
增强,可以逐渐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例如跑、跳、爬、滚等。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制定科学而具体的运动计划,引导儿童逐步学习不同的运动技能。
3. 儿童中期运动发育期(8-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体力和
协调性都在逐渐成熟,可以开始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技巧,例如篮球、足球、网球等,可以开始参与一些高强度和长时间的体育活动。
4. 儿童晚期运动发育期(13-1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基本已
经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已经逐渐成熟,有了更好的协调性和更强的技术,可以参与更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例如游泳、举重、田径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儿童运动发育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不断提升的过程,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他们进行各种适当的运动,帮助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规律
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规律运动发育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发展各种运动技能的过程。
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规律可以分为大运动发育和小运动发育两个方面。
一、大运动发育大运动发育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发展各种基本大运动技能的过程,如爬行、翻滚、坐立、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
正常儿童的大运动发育规律如下:1.爬行阶段(6个月左右):婴儿可以用手臂和腿蹬地的力量来爬行,这是大运动发育的最初阶段。
2.翻滚阶段(8个月左右):婴儿可以从俯卧位翻滚到仰卧位,也可以从仰卧位翻滚到俯卧位。
3.坐立阶段(8个月至10个月):婴儿可以自己坐起来并保持平衡,可以用手支撑身体。
4.站立阶段(10个月至12个月):婴儿可以扶着东西站立一段时间,并尝试用手不扶东西站立。
5.行走阶段(12个月至15个月):婴儿可以扶着东西或者牵着大人的手行走,逐渐学会自己行走。
6.奔跑阶段(18个月至24个月):婴儿可以快速奔跑,开始掌握跑步的技巧。
7.跳跃阶段(2岁至3岁):儿童可以跳跃,起跳高度和距离逐渐增加。
二、小运动发育小运动发育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掌握和发展各种精细运动技能的过程,如抓握、放置、穿线、剪纸、书写等。
正常儿童的小运动发育规律如下:1.抓握阶段(3个月左右):婴儿可以用手抓住物体,但握力较弱,不稳定。
2.放置阶段(6个月左右):婴儿可以将手中的物体放置到指定位置,如将积木放入盒子。
3.穿线阶段(2岁至3岁):儿童可以使用线穿过纸板或穿过穿孔的物体,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4.剪纸阶段(3岁至4岁):儿童可以使用剪刀剪纸,逐渐掌握剪纸的技巧。
5.书写阶段(4岁至6岁):儿童可以开始书写,从简单的画线、画圈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书写字母和汉字。
总结起来,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规律是有一定的顺序和时期性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技能要求。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引导和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身体的各项能力。
运动发育的规律
运动发育的规律
运动发育是指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的过程。
以下是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
1. 从上到下:婴幼儿的运动发育通常是从上半身开始,逐渐向下半身发展。
例如,他们先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等上半身动作,然后才学会爬行、站立、行走等下半身动作。
2. 从中心到周围:婴幼儿的运动发育也是从身体中心部位开始,逐渐向周围发展。
例如,他们先学会控制头部和躯干的运动,然后才学会控制四肢的运动。
3. 从简单到复杂:婴幼儿的运动发育是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发展到复杂的动作。
例如,他们先学会抓握、伸手等简单动作,然后才学会投掷、跳跃等复杂动作。
4. 从粗糙到精细:婴幼儿的运动发育也是从粗糙的动作开始,逐渐发展到精细的动作。
例如,他们先学会抓握大物件,然后才学会使用手指抓握小物件。
5. 从无意到有意:婴幼儿的运动发育是从无意识的动作开始,逐渐发展到有意识的动作。
例如,他们先学会无意识地挥手、踢腿等动作,然后才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婴幼儿的运动发育速度和方式都可能不同,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的运动发育。
同时,如果孩子的运动发育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儿童的粗大运动发育是指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发展过程,涉及到儿童步行、奔跑、跳跃、爬行、投掷等各种动作。
这个过程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儿童的粗大运动发育从出生开始就有着明显的规律。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的运动主要是通过肌肉的伸展和收缩来实现。
他们会开始伸展四肢,尝试抬头和翻身。
到了4个月左右,婴儿可以自主地翻身并试图爬行。
之后,他们会逐渐学会坐起来,并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
通常在1岁左右,婴儿可以自己站立并尝试迈出第一步。
到了2岁左右,他们可以熟练地奔跑和跳跃。
儿童的粗大运动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对于运动的控制和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不断发育壮大,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肌肉运动。
从出生到3岁左右,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运动能力会有明显提高的原因。
然而,儿童的运动发育并非一帆风顺,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运动协调不良、肌肉力量不足等问题,这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所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干预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的粗大运动发育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运动发育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
一个刺激性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
例如,给儿童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器材,可以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运动动作;创造积极的家庭氛围,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能力。
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粗大运动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机会来实现。
每个儿童的发育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对他们进行过分的比较和评判。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和尝试各种运动。
同时,及时的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运动发展情况,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儿童的粗大运动发育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
运动发育基本规律先正后反
运动发育基本规律先正后反运动发育是指通过运动训练和活动,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在儿童的运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先正后反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从儿童运动发育的基本规律、先正后反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儿童运动发育等方面进行阐述。
儿童运动发育的基本规律是指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儿童的运动发育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和变化。
这个过程是有规律的,一般可分为婴幼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少年期四个阶段。
在婴幼儿期,儿童的运动主要以原始反射和自主运动为主。
他们通过各种原始反射动作,如吮吸、抓握等,探索和认识自己的身体。
同时,婴幼儿还会逐渐学会自主翻身、爬行和坐立等基本动作,培养了基本的运动能力。
进入幼儿期,儿童的运动范围和复杂性逐渐增加。
他们开始学会走路、奔跑、跳跃等基本动作,并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球类运动技巧。
同时,他们还会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
学龄前期是儿童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各项运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他们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运动活动,如跳绳、骑车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游戏和运动训练,提高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青少年期是儿童运动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进入了成熟期。
他们的肌肉骨骼系统逐渐完善,身高和体重也不断增长。
同时,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儿童运动发育的基本规律,即先正后反的发展过程。
先正后反的意义在于,儿童运动发育的过程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能力,然后再逐渐提高和发展。
这种先正后反的过程,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身体各项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正是基于先正后反的规律,我们在引导儿童运动发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和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训练方法。
其次,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各种运动项目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版
精细运动发育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6月- 不能伸手抓物 9月- 不能物体换手 12月- 不能拇食指取小丸
运动发育的规律
第6版
头 —— 尾
近 —— 远
泛
运动发育的规律
第6版
12 走
10 站
头
8爬
尾
6坐
规 律
4 翻身
2 抬头
0 (月龄)0 2 4 6 8 10 12
精细运动发育
第6版
Fine Motor Development
第6版
3~4月 吃/玩手
第6版
5~6月 伸手抓物
第6版
6~8月 物体换手
第6版
8~12月 拇食指钳小丸
第6版
1~1.5岁 自发乱画
第6版
2岁 叠纸
第6版
2~3.5岁 搭桥
精细运动发育(口诀) 第 6 版
三玩手 plays hands 一岁乱画 scribbles 五抓 grasps object 二岁折纸 folds paper 七换手passes object 三岁搭桥 builds bridge 九月对指 picks up with thumb-index finger
二抬 四翻 六坐 八爬
lifts head rolls over sits creeps
十站 stands alone 周岁走 walks alone 二岁跑 runs well 三岁独足跳 hops
大运动发育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第 6 版
4月 不能抬头 8月 不能翻身和独坐 13月 不能独自站 15月 不能独自走
第6版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 生理特点
大脑的发育
第6版
Brain development
1. 大脑形态发育
第6版
1)大脑皮质沟回的形成
2)脑重的发育
脑重 出生350g 6月600~700g
12月 2~3岁 4~5岁 成人1500g
占体重% 10%~12%
2%~3%
第6版
占成人脑重% 25% 50% 60% 75%
儿童行为发育 第6版
Behavioral development
第6版
儿童行为发育的四个能区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运动发育
语言
个人-社会
第6版
运动发育
Motor Development
大 运
第6版
动
发
育
精 细 运 动 发 育
大运动发育
第6版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抬 头(Lift head)
爬(Creep)
8~9月 用上肢拖着身体向前爬 12月 手膝并用
第6版
站(Stand)
6~8月
扶物站
9~12月
独站片刻
22月~2.5岁 独足站
走(Walk)、跑(Run)、跳(Jump第)6 版
6月
扶跳
9~12月 扶物走
1岁
独走几步
1.5~2岁 跑
2岁
双足跳
3~4.5岁 独足跳
第6版
大运动发育(口诀)
言语与语言的发育 第 6 版
Speech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第6版
语言发育的条件
听觉
|
接受
CNS 发音器官
|
|
理解与表达 发音
促进语言发育的条件:充分的语言 环境刺激
语言发育阶段 第6版
新生儿 辨语音和非语音;辨音素、音节 的能力是小儿感受语言的基础;模 仿成人口形运动的能力和自发的 无声唇舌运动是小儿学语音的基础
味觉的发育(taste) 第 6 版
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可对不同味 道产生不同的反应。
4~6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 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婴儿早期的味 觉经历的变化对以后接受食物有特殊作 用。
第6版
嗅觉的发育(Olfaction)
出生时嗅觉中枢与末梢早已发育成熟。 而且婴儿有嗅觉的记忆,在发育中学习分 辨愉快与不愉快气味。
神经纤维髓鞘化不完善
第6版
小结
第6版
1.大脑皮层形态发育先于功能; 2.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3.存在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 4.神经纤维髓鞘发育不完善。
第6版
感知觉的发育
Sensory and Perceptual Development
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丰富的环境 中选择性地取得信息的能力的发育,对 其他能区的发育起重要促进作用。
第6版
视感知的发育
第6版
新生儿
视觉最佳焦距20cm ,视线和头可随 物移动,能辨大小形状和颜色。
第6版
第6版
3~5月 头眼协调好 6~9月 深度视觉发育
6岁 深度视觉充分发育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月~6岁
第6版
听感知的发育
第6版
新生儿 听觉已相当良好,能寻找声源, 辨音量、音调音色、语音和非 语音。
80%~90%
2.大脑功能发育
第6版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
对外界刺激容易疲劳
抑制
睡眠状态为主
第6版
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蠕动动作 肌张力高
第6版
大脑功能发育:3岁时接近成人
8岁时达成人水平
先天性非条件反射 第6版
紧张拥性抱颈反反射射
踏步反射
握持反射
爬行反射
神经纤维髓鞘发育 第 6 版
出生时神经纤维少、轴突与树突少,神经细胞 的连接少
3~4月 头可转向声源,听悦耳声微笑 8月 能确定声源,对语气敏感 3岁 能清楚分辨e和er声
第6版
皮肤感觉的发育
触觉
第6版
新生儿 眼、口周、口腔、舌尖、手掌、足 底的触觉已非常敏感
2~3岁 可辨别物体的属性; 5~6岁 区别体积和重量不同的物体。
第6版
痛觉
新生儿痛觉已存在,但因神经纤维 髓鞘发育不全,故对痛不敏感,2月后 才逐渐敏锐。
达 喉 唇 解 意 身 代 音言
不 音 音 部 识 体 名 不自
同
分 说 部 词 准语
的
成
位
音
人
语
言
5岁第 66版流岁 利 语 法 正 确
┠-----语言前阶段-╂----------------------语言阶段----------┨ ┠理解关键期┨ ┠表达关键期┨
第6版
2月 抬头 3月 抬头较稳 4月 抬头很稳,并转动自由
翻身(Roll over) 第6版
新生儿
1~2月
6~8月
1~2月 侧卧至 仰卧
4~5月 仰卧至 侧卧
6~8月 仰卧至 俯卧
坐(Sit)
第6版
3月 扶坐时腰呈弧形 4~5月 靠物坐 6月 双手向前支撑坐 8月 独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第6版
第6版
1~6月 发单音和单音节 7~11月 发重复音节 10~13月 喊:“妈妈” 1~3岁 说单词、短句和唱短歌谣
4~5岁 说复合句和背儿歌
第6版
7~24月 语言理解的关键期 2~3岁 语言表达的关键期
语言的发育
0 2 3 6 8 9 12月 2岁 3岁 4岁
哭 表 发 发 理 有 指 用 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