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开展
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是对劳动者达到具有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的认定。
面对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横向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职业资格双证书人才培养一、绪论职业资格,是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是对劳动者达到具有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的认定。
一般来说,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凭证,而职业技能的认定必须是按照国家法定的职业标准、统一的考核内容和鉴定规范、统一的考务管理,并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组织实施的。
二、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面对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职业院校所极力倡导,并予以实施的一项教学改革与创新之举措。
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的文件,要求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主体专业,在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做好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工作。
教育部高教司[2004]1号文件也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并强调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半年,及时为学生调整专业方向,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中职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当前国家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考试内容和提高了考试难度,为了使“双证书”制度向更深层次推进,该校设想适当提高会计专业招生门槛,实行分层次教学和争取成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站。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双证书”实践“双证书”制度是指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取一份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落实国家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
“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对确保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一)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推行“双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需要早在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又于2002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二十三款规定:“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国务院督促推进“双证书”制度培养高技能人才
的 学 生 的职 业 技 能 将 进 ~步 提 高, 短 学 校 与 企 业 之 问 的 缩
衔 接 时 间。 ” 业 内 人 士 分析 ,“ 时也 能 控 制 在 校 生 盲 目 同 考 证 的现 象 , 校 生 将 更 有 针对 性 的选 择 职 业 资 格 培 训 , 在 学 校也 能 实现 培 养高 技能 ‘ 证 ’人 才 的 目的 ,真 正实 现 双
蕊 行 信 业 息_
C 『 I 毫 l蓑 PC 1 4 l 路与 ; !
国 务 院 督 促 推 进¨ 证 书¨ 度 双 制
培 养 高 技 能 人 才
近 日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 教 育 部 、 财政 部 、 训 和 全 国 统 一 考 试 。 培 训 过 程 以理 财 实 务 为 主 。 作 为 人 力
高 就 业 率 ,从 而 使 高 校 向 企 业 输 送 更 多 专 业 技 能 人 才 。 ”
由于 基本 面较往 年来 得好 , 目前外 资看好 的P 股包 CB
以 国家 理 财 规 划 师认 证 培 训 为 例 ,认 证 并 不 是 一 个
简单 的 “ 拿证 ”过 程 ,所 有 的理财 师都必 须 经过 专 业的 培
3 统计 , 连续 1 个月 订单 出货 比超过 1 月 的订 单 出货 月 已 1 ,3 比 为10 ,高 于2 的 0 ;3 北 美 软 式 印 刷 电 路 板 制 .9 月 7 月 造 商 B 值 由前 月 的09 上 升 至0 9 ,其 中,月 的 全球 订 B .2 .8 3
单3 月 移 动 平 均 金额 较0 年 同期 上 扬 1 , %, 个 9 8 9 并较 2 大 月 增9 .% ;2 1 年年 增率达 7 1 88 00 ,%。
推行“双证书”制度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 教育 的 目标 是培养 高素质 、 技 能人才 。 高 高 技能 人才 的特点 应该 是具有 较高 的职业 技术 能 力 和 实践 能力 , 中一个重 要标 志就是 毕业 生具 有 “ 其 双证 书” 至 “ 证 书” 甚 多 。近 年来 , 国在许多 法 规和政 策 我 性 文 件 中提 出 了实行 ‘ ‘ 书 ” 度 的要 求 . 明确 双证 制 并
把 学历 证书 、培训 证 书和职业 资格 证 书作为 职业 学
业 市 场时 ,同时拥 有学 历证 书和一 个至几 个 中高级 职业 资格证 书 , 这样 既 满足学 生个体 的要求 , 体现 也 就业形 势 的需 要 。高 职 院校 大力 推行 “ 证 书 ” 双 制
度 , 提 高毕 业 生 就业 竞 争 力 的重 要途 径 。 是
考证 引导等有 力措施 , 积极推进“ 双证 书” 制度 的实施 , 升高职 院校 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 提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双证 书” “ 制度 ; 职业资格证书 ; 就业竞争 力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0 G 1.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 3 4 2 (090— 0 1 0 17 — 8 3 0 )10 6 — 5 2
推 行 “ 证 书 "制 度 提 升 高职 学 生就 业 竞 争 力 双
吴 国章 , 李 琴
( 闽西职 业技 术 学 院 经济 系, 建 龙 岩 34 2 ) 福 60 1
摘要 : 高职院校应 当适应社 会需求 , 积极推行 “ 双证 书”制度 , 通过课程设置 、 资队伍 的培养、 师 实训基地建设及
西职业技 术 学 院学报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
适 合 自身发 展的 高 职 课 程 体 系 ,如 新 开 设 《 店 公 共 关 系 学 》 《 店 人 力资 源 管 理 酒 酒 等 课 程 ,通 过 调 整 不 同 专 业 课 程 模 块 的 组 合, 使学 生根 据就 业 需要 和 个 人兴趣 , 时 及 调 整就 业 方 向 , 增加 学 习 的灵 活性 , 发 学 激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加 大 英 语 课 时 量 ,通过 加大 外语课 时 量 ,并 与 外语 取证 相 结 合 , 高学 生 对 外语 的 重视 , 实提 高 学 提 切 生 的 外 语 水 平 。 ③ 基 础 课 按 专 业 学 习要 求, “ 以 必须 够 用 ”为 度 , 并兼 顾未 来 发 展 的需 要 。④ 专 业 教 学 内容 是 成 熟 技 术 与 管 理 规范 , 出实 用性 、针 对性 。⑤加 强实 践 突 教 学环 节 , 实践 教学 应 占 4 % ~5 % 。⑥ 0 0 加 强职 业能 力培 养 ,技 能 训 练 课 程 列 入 教 学计划, 如将 模拟 实 习 改为 校 外实 训 , 第 在 五 学期 进行 , 计划 周课时 1 节 , 8 实训 时 间为 l 8周 , 学时 3 总 24节 。 ⑦改 革 教学 方法 和 考 试 方 法 , 理 安排 , 心组 织 , 合 精 认真 进 行 双 证 考 核 。 在教 学 方 法 上 ,任 课 教 师 突 破 以 往 以 传统 讲 授 法 为 主 的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教 学 方 法 ,, 运 用 双 语 教 学 、 多 媒 体 教 泛 学; 在考 试方 法 上 , 课程 的 考试 采 用实 操考 试( 40%) 十笔试 ( 40%) 的形式 , 占期评 成 各 绩 的 40% ; 平时 练 习和 实践 报 告 的成 绩 占 期l 平成绩 的 l 0%。 ⑧加 强基础 技 能与 专 业 技 能 学 习和 培 训相 结 合 , 将 应 用文 写 作 》 与 专 业课 程 相 结 合 , 成 《 游 应 用 文 》 变 旅 ; 将 形体与 礼 仪 与专 业课 程相 结 合 , 成 变 《 代 旅 游 礼 仪 。 同 时 ,还 开 设 了 艺 术 类 现 选 修课 , 心理 健 康教 育 、普 通 话训 练 、演 与 口才 等 素 质教 育课 程 。 ⑨课 堂 教学 将 职 业 证 书 考 试 融 入 教 学 计 划 中 ,如 《 吧 服 酒 务 与 管理 》课 程 与中级调 酒 师 、《 餐厅 服 务 与 管理 与 客 房 服 务 员 、《餐 厅 服 务 与 管 理 与 中级 餐 厅 服 务 师等 相 结 合 。
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规定
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规定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中,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80%以上有职业资格证书领域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取得双证书,2006年这一比例要达到90%以上”。
按照教育部要求,对我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特作出以下规定:一、实行“双证书”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做法。
使学生毕业时能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我校决定把“双证书”获取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标志之一。
二、要求各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一种以上有效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责任制并列入各学院业绩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总体获证率达到9096以上。
四、为保证“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务处以及相关部门须协同工作,推动“课证融合”和“以证代考”教学改革计划的落实。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纳入课程构成板块和学分制度。
要明确有效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专业课程门类的关系以及获取证书的条件、方法,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证考试辅导工作。
五、有效职业资格证书包括性质和获取途径有效性两个方面:凡按照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获取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是有效的;凡参加校内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部门考试、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等途径获得的有合法颁证资格的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有效的。
有效职业资格证书都是取得毕业资格的条件。
六、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课证融合”教学与培训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计算学分。
七、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负责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的部门。
各学院要积极配合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登记备案、考前培训、证书颁发等工作。
学生“双证书”管理规定
学生“双证书”管理规定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双证书”制度的含义1.l“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1.2“双证书”是指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2.组织管理2.1教务科是学籍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进行审核,未获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学生不予发放毕业证书,将双证书获取情况与学籍管理挂钩。
2.2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站)负责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审核、组织报名、鉴定考试、检查评估双证书获取率等。
2.3教务科在组织申报专业、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贯彻执行“双证书”原则,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实施全过程。
2.4教务科在组织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课程指导书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之中。
2.5学生毕业前未获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允许其在毕业后半年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达到要求后补发毕业证书。
2.6各专业的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专业资格证书更改,需报教务科审核,经教务副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2.7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站)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对各专业职业资格证获取情况进行统计、审查,报教务科登记备案。
在此以后,获得资格证书的及时到教务科登记备案,否则,按未获得处理。
2.8学校应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投入,建设一支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职业资格和专业理论,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2.9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科负责解释。
浅谈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
浅谈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摘要】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是指在学生完成学业时,除了学历证书外还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制度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实施“双证书”制度,可以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对社会来说,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帮助提高人才质量。
该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证书真伪难以审查以及培训质量不够等。
为了改进“双证书”制度,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监督,提高教育质量。
未来,“双证书”制度有望进一步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多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影响、社会意义、问题、改进、未来发展、价值、启示。
1. 引言1.1 高职院校的定义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院校,是指专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者的高等教育机构。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更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更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3年或4年,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升学深造。
高职院校多以技能型、实用型专业为主,涵盖了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1.2 “双证书”制度的介绍"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特殊学习模式,即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
这种制度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教育培养,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理论知识的学历证书,还可以通过实践获得职业技能的证书,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双证书”制度也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通过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重认证,学生可以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规定
关于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规定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并根据校党委关于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有关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校实行“双证书”制度。
现将有关问题规定如下:一、“双证书”制度从2001年开始实行。
按照国家对招用技术工种(职业)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规定,我校今后所有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级)。
毕业前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允许其在毕业后半年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颁发毕业证书。
同时,职业技能考证将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并逐步实行专业实训课程与职业鉴定考试培训课程的结合,实行技能鉴定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实训教学考核制度。
二、为保证我校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考试工作(含各种过级考试,下同)的健康发展,今后所有技能鉴定资格考试工作统一归实验实训部管理,符合“双证书”制度规定的资格证书必须是经实验实训处备案的证书。
各班未经学校实验实训部同意不得与校外职业鉴定培训机构合作。
三、学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各班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和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试,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要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教学计划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突出专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切实改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对于在职业技能考证中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予以表彰。
四、实验实训处所属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必须严格考务管理,做好发布鉴定公告、资格审查、鉴定实施、考场监督、证书核发、资料存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各班应积极主动配合。
五、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的收费标准必须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不得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不得增加学生的费用负担。
六、本通知自即日起实施。
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 职 业资格 双证书 人才培养
一
、
绪论
职业资格, 是对 劳动 者从事某一职 业所必备 的学识、 技术和 能力的基本 要求。职业资格证 书, 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 定位 , 是对 劳 动者达到具有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 能标准的认定。 一般来说, 职业资 格证书足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考核 、 鉴定 的凭证, 而职业技 能的认定必须是 按照 国家法定的职业标准 、 统一 的考核 内容和鉴定规 范、 统 一的考务管理 , 并由 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组织实施 的。 二、 大 力推行“双证 书” 制度 面对激烈 、 残酷 的就业竞 争压力 , 拓 宽学生就业 渠道 , 大力推 行“ 双证
一
要求 , 学校缺少“ 一证 择 的客观依据和标准 。 特别是那些尚无明确对应的 职业 资格证书的专业, 往往采用“ 拉 郎配 ” 的形式组织考证 , 更让广大 同学无 所适 从。另外 ,目前大 多数职业院校 都对各专业的必修资格证书作统一限 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妨碍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就业 需求 , 不符合因材施 教的原则。 3 、 关于多证考试 问题 。 时下, 校园里较为流行 的一句话是, 多~个证书, 多一 种选择, 多一个 机遇 。 很多大学生为使 自己求职 的选择机会更 多或是增 加简历 的份量和魅力 , 纷纷加入考证大军, 报考各种证书 , 如经济法 专业的 学生 却报考 了导游资格证书和 电子商务师 资格证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销专业报考会计证
书制度 尚不完善, 市场上能够主持考证工作、 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机 构和 组 织, 可 以说是不在 少数 , 有部委授权组织的, 有 厅局授权组织的, 另外还有其 他各类形形色色的机构和组织。简言之 , 涉及职 业资格证书、 技术等级证书 的主管部 门和单位 比较多, 加之缺乏 有效联 系, 存在证 出多门、 多头管理 的 现象, 导致职业 资格证书、 技术等级证书考 取程序相 当混乱和繁杂 。目前有 些职业资格证 书培训和发证管理, 似乎 已经到了无序管理的状态 。 职 业资格 证书的权威性和标准性令人质疑 。职业资格 培训机构 良莠不齐 , 鱼目 混珠 。 少数培训或主考单位没有必要的师资和教学条件 , 疏于管理, 纯粹 为钱而办 学, 为钱而发证 。 作 为学院主管考证工作的部 门和人员, 应本着对社会 、 对学 生高度 负责的态度, 加强调查研究 , 认真核 查办证单位的资质 , 货 比多家 , 择 优选择 。
推行“双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重要途径
推行“双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摘要高职院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推行“双证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章以机制专业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证书”就业学生一、统一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推行“双证书”教育在职业技术院校中实施“双证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学院到系都安排专人负责机制专业的“双证书”教育工作的展开,从而构建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来保证职业技能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该专业开设了中高级制图员、中高级电工、数控工艺员、焊工等多种考核认证项目。
2001年,我系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全国制图员远程职业资格培训点”,主要承担制图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
这些机构的设立,为我们学生开展技能鉴定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进一步实施“双证书”教育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完善培养方案,构建适宜“双证书”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注重将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知识体系的构建、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双证书”教育紧密结合,使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我们从职业分析入手,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职业资格认定,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职业资格认证渗透到正常的专业教学之中,使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课程体系更趋合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效率。
三、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保证“双证书”教育的顺利实施1.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为改善机制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
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作者:杨晓燕,郭呜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9期杨晓燕,郭鸣锵(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本文对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意义、现状及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介绍,最后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双证书;高校;职业资格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42-03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根据《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许多高校已逐步开始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育体系,目前培养兼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已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特色。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理想培养模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应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高校“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双证书”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是培养有科学知识,而且有动手能力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一、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意义1.高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
在本科高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能够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的高等人才。
2. 实行双证书制度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自身的特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双证书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
技工院校“双证书”制度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技工院校“双证书”制度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高等教育学论文技工院校“双证书”制度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文/吴立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长期以来,广东省技工院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
广东省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前必须参加本专业对应或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10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来广东省技校毕业生总量稳步提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每年为社会输送14万名毕业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东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为提供劳动力素质贡献了力量。
一、广东省技工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1.历史背景1989年,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关于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等问题的意见,原广东省劳动局对技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分配”。
199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培养内容,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院)要落实‘双证书’制度。
”2000年,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广东技工学校毕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种岗位就业。
截至2000年,广东省技工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5万人,75%毕业生取得了中级技术等级证。
2002年,原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技工学校毕业证书统一验印办法》,要求技工学校在填报毕业证书验印发放登记名册时须提供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应会成绩,其成绩应在合格以上。
2003年,原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广东省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明确本专业技能鉴定包含在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中,并规定学生各科成绩及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经省劳动保障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
2001年至2015年,广东技工院校为社会培养了147.4万名毕业生,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第三级教育 中 “ 更加定 向于 实际 并 更加体现 职业特 殊性 ” moe patay oi t n ( r rccl r ne ad i l e d pt nl pc c的一种特定类型 , ao ay sei ) i l i f 与普通 高等教育相对 培 养 目 是使求学 者获得某一特 定职业 或职业群所 需白 标 能 力( 包括技 能和 知识 等 )提供 通向某一职业 的道路 。E , 等职业 教育的课程 计划属介于普 通学科 型和直接 就业 的 中间型 , 其培养 目标 也就 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 差 型之 间的 中间技术型 。如今 , 高等职业教育 占据我 国高 的半壁江 山, 高职毕业 生是 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 , 目 国经济发展模式 已由原来的粗放型转 变为集约型 , 对于 需求 由原来的 简单 的机械操作 工转向了 需要高级 实用健 人才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高等职业院校必 职业院校 的办学模式 ,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 双证书 的适时推 出 , 高等职业 教 育指 明了 方向 , 养有 知识 为 培 能 、 质的高职毕业 生不仅是市场 的需求 , 高等耳 高素 也是 育的终极 目标 ,更是高等职业教 育生 存和 发展的需要 。 书 ” 实用型人才 的知识 、 能 、 质和能 力的体现和证 是 技 素 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 养目标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法规的重要举措。
二、 实施 “ 双证 书” 度 。 快 我 国经 济 的 再 次 飞跃 制 加
通 , 面提 升 高职 毕 业 生 的 职 业 素 养 和 竞 争 力 。 本 文 分析 讨 论 全
了在 高职 院 校 推 行 “ 证 书 ” 度 对 提 高 职 业 教 育 水 平 的 重要 双 制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
范婵 娟 . 宇苓 王
1 . 津 现代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津 .天 2 天 3 0 5 0 30
【 摘要】 随着世界 军事变革 的迅猛发展和我 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日益深入 , 的历 史使命和职能任务对我 军士官 新 队伍的能力素质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 求。 因此 , 不断创新士官人才培养模式 , 面开展双证书制度教 育 , 全 是培养 以较强 职 业技 能 和 职 业 素 质 为特 征 的 高技 能 士 官人 才 的 重要 保 证 。
a d telc n h o a l
进入 2 世 纪 , 技术迅猛 发展 , 更新 频率 1 科学 知识
一
加 快 ,人类 社 会正 在从 传 统 的工业 时代 走 向信 息时
代 。科学技 术是第一 生产力 . 既是社 会经 济文化 发展 的重要 推 动力 量 ,也是 世界 军 事发 展 的重要 推 动力
此, 大力培 养复合 型高技 能士官人 才是我 军建设 信息 化部队, 打赢 信息化 战争 的迫 切需要 。 随着对 高素质 、 高技能 士官人才需 求 的 日益增加 。 队与地方 职业 院 军 校 合作 培养 高 技能 士 官人才 的实践 运行 将显 得更 为 迫切。 培养 高技能 士官人才 就是培养 士官具备 较强 的
低 直接决 定着部 队现代化 建设 进程 和战斗力 水平 。 因
体, 是军事 人 才 的重 要 组成部 分 , 是指 从 服现役 期满 的义 务兵 中选 取 .或者 直接 从非 军事 部 门具有 专业 技能 的公 民中招 收 ,并 被授 予相 应军 衔 的志愿 兵役 制 士兵 。按 照工作 性质 可分 为专 业技 术 士官 和非专 业技 术士 官 。
推行“双证书”并举制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 教学 日标转变到 素质教 育为棱心 、 以能 培养和技能训练
为 目标 的方 向 卜 . 米 切实 抓 好 学 生 职 业 能 力和 创 新 精 神 的培 养
重视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 在教材选用和教学 内容安排上逐 步 与高 等教育接轨 , 为学生 发腥拓展空同 加强 蹙键能 力的培养 . 让学 生学会做人 , 学会学习 , 学会做 事 , 学会生存 , 学会共处 ,J 碍 0 2 】
推行“ 正 并举制度 双i书" 至面推进素质教青
王 德 福 / 建 福
福建省泉卅I 市安溪技术学棱刨办于 18 年一 9 1 学饺创办 2 0多 年来 .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 方向. 秘极探索办学特色 . 终把培 始 茸台格学生作为首要任务 ,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全面攫 高学 L 合 能 力 , 力 推 彳 双 证 持制度 . 出 r一 条 培 养既 有 中 等教 综 大 亍 走 育文凭 , 叉有 职业资格证 {的积证 书人才 一 5 悻化之路 . 毕业生持 投证 t . 岗 就业率达 9 % 上 . 0 为我 】 教事业 发展和城乡经济 职 的繁 荣 作 出 r 极 贡 献 一 积
加 大 宣 传 力度 。 造 浓厚 氟 围 营 职 业资 格证 书 是 劳 动 者 具 备某 种 职 业所 需 要 的 々门 知 识 和 技能 的 证 明 一与学 历 文 凭 证 不 同 , 业 资 } 证 书 与职 业 劳 动 的 职 { } 的教 学 指 导 思 想 , 注重 培 养 一 专 多 能 、 人 多技 的 复台 删 人 才 。 一 把
主线 . 以促进 学生 素质垒面提高为 目的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 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 , 培养“ 双师型” 教师 培养学生…专 多能 , 教师 自己首先 要一 专多能 . 提高技能素 质. 才能适应学牛渴求新知 兴趣广泛的需 要 《 中等职业教 育教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第 2 期 1
大力推行收 期0 2 稿 :—0 日05 20 9
( 山西 林业 职 业 技 术学 院 , 山西 太 原 ,3 O9 0O O )
摘
要: 阐述 了高等职业教育 实行 “ 双证 书” 制度的必要性 和基 本条件 , 探讨 了实施双
职业培训机构的毕( ) 结 业生 。 要按照 国家制定 的职业 分类和职 业等级 、 职业技能标准 , 开展职业 技能考核鉴定 , 考核合格 的, 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 , 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 书、 培训证书和职 业资格证书作 为从事相应职业的凭证。”
一
岗位工作 的职业能力。“ 双证书” 制度正是为此 目的而探索的教 育模 式 ,职业 资格证 书是高等 职业院校 毕业生职 业能力 的证
20 06年教育部 《 关于全 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 中指 出,使有条件 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 能鉴 “ 定机构 , 开展职业 技能鉴定工作 , 推行 ‘ 双证 书 ’ 制度 , 强化学生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 ‘ 双证
书’ 的人数 达 到 8 %以 上 。 ” 0
业教育应 当根据实际需要 , 同国家制定 的职业分类 和职业等级
标 准 相 适应 , 行 学 历 证 书 、 训 证 书 和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制 度 。 ” 实 培
1 实行“ . 2 双证书” 制度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 社会人才市 场对 从业人员
19 98年原国家教委、 国家经贸委 、 劳动部《 关于实施( 职业教 育法>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指 出,要逐步推行学历 “
… … … 一 … 一 … 一 … … 一 … ● :_ ~ 一 ’ 一 … ● ●
《关于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推行“双证书”制
度的实施意见》
入选理由对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和主要任务做出具体要求,有利于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联动机制更加健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衔接更加紧密,交通运输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更好的满足行业发展需要,是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制度的重要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建立健全职业标准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为契机,以交通运输行业不同职业的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加大交通运输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力度;完善和创新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工作要求,结合行业职业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鉴定机构和职业院校、考评人员和专业教师、职业考评和教学考试相结合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以职业
资格为引领,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以质量评价为核心,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组织实施。
制订专业质量评价标准和流程;实施以质量评价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制度;实施职业技能人才免试招生和教学管理制度;推进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衔接。
武警士官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双证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既是衡量士官服役期间专业技能水平的标志,也是士官退役就业参与职业竞争的凭证,推进“双证书”制度对于促进士官学校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一、武警士官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一)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法的要求我国对职业教育实行学历文凭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
士官教育为岗位任职教育,虽有其军事技术教育的特殊性,但仍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因而士官教育属于国家职业教育法规的范畴。
(二)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促进武警现代士官教育的发展实行“双证书”制度能强化士官学员专业技能培养,有利于提高士官综合保障、完成多样化保障任务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士官教育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军事职业技能教育与国家职业技能教育的接轨。
(三)实现两种认证制度的结合促进士官院校和基层部队的联系基层部队应用持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人才,将有效节约上岗培训费用,减少用人风险,从而提高综合效益;同时也使士官院校从基层部队获得更多的科研课题,从而缓解了科研经费不足,促进院校科研能力提高。
二、武警士官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职业资格种类和职业资格培训发证体系有待完善武警部队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时间较短,与地方专业相比,所能鉴定发证的职业种类还不够,一些部队的特有专业尚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范围。
基层单位对职业资格没有严格要求,无证上岗的现象比较普遍。
就武警后勤士官来说,专业分类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难度大,包括车辆维修、船艇技术、军械、军需烹饪、财务会计、军需仓储、工程机械、油料专业等几十个工种。
许多工种无对应的技能证书可考,对应的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站也没有建立。
目前职业资格考证多是一些单一工种,缺少综合性职业标准及面向专业核心技能的职业资格标准,个别职业技能标准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较低,士官培养目标在现有职业资格证书中体现不足。
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指的是企业必须同时持有营业执照和各类行业许可证书,才能正常经营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企业经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双证书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质量。
在申请和持有行业许可证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要求,这就迫使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行业许可证书也是企业获得市场信任和口碑的重要凭证,只有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考核,企业才能获得许可证书,进而证明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更加有保障。
其次,双证书制度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通过要求企业持有行业许可证书,可以有效遏制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市场。
在申请和持有行业许可证书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生产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等,只有合格的企业才会被授予行业许可证书。
这样一来,市场上的企业就不容易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也就减少了市场的不良竞争。
再次,双证书制度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可以要求企业出示相应的行业许可证书,以验证企业的合法经营和产品质量。
如果企业没有持有行业许可证书,那么消费者就可以怀疑该企业的经营是否合法,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障。
一旦发现问题,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虽然对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却有助于优胜劣汰、提高产业整体的发展质量。
通过持证经营,可以避免一些无序竞争、偷工减料的现象,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高了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然而,双证书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小微企业可能无法承担申请和持证经营的成本,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经营。
其次,一些企业可能利用行业许可证书来进行垄断和限制竞争,从而影响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持证经营的难题,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打击企业恶意垄断行为,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开展
课程认证
黄冈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15年黄冈市鉴定中心按照省鉴定中心关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紧紧围绕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创新工作方法,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重点做好技能鉴定进校园和开展课程认证工作。
一、工作思路
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各大中专院校的沟通和交流,把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技能鉴定进校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全市大中专院校“双证书”制度全覆盖。
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课程认证,适应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评价模式。
二、重要举措
(一)全面推进技能鉴定进校园工作
一是明确任务,强化考核。
结合黄冈市中职学生主要分布在各县市的中职学校以及县市的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开展
鉴定工作的特点,市鉴定中心决定,技能鉴定进校园工作全面推进,上下联动,县市区鉴定所负责各地的中职学校的鉴定进校园工作,市鉴定中心负责市直中职学校和高校,并且列入市人社局对各县市区人社局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制订方案,统筹安排。
市鉴定中心制订了2015年“双进”活动方案,确定三月份为进校园活动宣传月,五月、十一月份为考试月。
统一印制宣传资料,深入校园张贴发放,通过报纸、网站大力宣传。
三是要求各县市充分利用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政策和鉴定补贴政策,向主管部门争取计划,与鉴定进校园挂勾,调动学校积极性。
四是召开会议,督促落实。
在全市职建工作会上,对该项工作进行动员,下达了任务,提出“三对接”、“三到位”的要求。
即学校专业与职业资格对接、学生需求与提供培训鉴定服务对接、学校经办机构与培训鉴定主管机构对接。
宣传、指导、考核到位。
目前工作推进顺利,全市已有21所学校上报了鉴定计划,已鉴定3500余人,全年预计鉴定18000人。
(二)开展课程认证工作
一是深入高校,开展调研。
三月份,鉴定中心深入黄冈三所高校进行调研,宣传课程认证工作,了解了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条件、双证书制度
落实情况。
通过调研,确定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课认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较好,在2011年对课程认证开展了论证研究工作,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课程与知识要求、实训课程与技能要求、公共课程与素质要求进行对接。
院方对开展课程认证认同度高,希望进一步探索开展课程认证工作,提高质量和证书的认可度。
二是制订方案,成立工作小组。
院方非常重视课程认证工作,迅速启动,着手制订了专业课程认证实施方案,成立了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认证、考核考评小组,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改革考试手段和方法,将结业考试与技能鉴定和学分考核相衔接。
计划从2014级开始,在汽车修理、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三个专业中试行。
三是夯实基础,改革考试手段。
学院计划应用其开发考试系统,结合国家题库开发新题库,实现理论考试智能化。
完善操作考试平台建设,添置实习实训设备,满足教学考试需要。
四是鉴定中心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并对认证实施过程进行督导,要求院方将开展课程认证工作做为课题认真研究,一年后鉴定中心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作为成果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