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的反应和疼痛的区别
经络不通的表现、原因、以及疏通的方法
经络不通的表现、原因、以及疏通的方法一、身体内管道不通畅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一、身体内管道不通畅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一、身体内管道不通畅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8、身体内反复不愈的各类炎症,如胃炎、肠炎、妇科疾病等,除了与身体内气血不足有关以外,经络不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二、身体出现管道不通畅的原因。
1、“热胀冷缩”,所有管道遇冷都会收缩。
2、管道内污物太多,有废物、有身体没有利用的能源。
3、血管内血流太少,造成血管因缺血而变窄、变瘪。
4、周围组织的挤压、压迫。
三、纠正这些原因,身体内管道自然通畅。
1、“热胀冷缩”,所有管道遇冷都会收缩。
大自然中的所有管道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体内的通道也不例外,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下,不注意保暖,会被冻死的。
因为寒冷让身体内的管道冻住,血液不再流动,人只能面临死亡,所以随时注意对身体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的保暖不只局限在外部,内部同样重要,也就是不吃冰镇、寒凉的食物。
以前的医学不太关注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以前只有冬天才有冰,人人都知道大冷天不能吃冰。
而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冰镇的食物了,人们以为市面上卖什么就该吃什么,也就一年四季跟着吃起了“冰”,导致现代人的身体内部一场接着一场的寒流,结果就是身体内各种管道遇冷而收缩。
各经络堵塞的症状
各经络堵塞的症状展开全文一、胃经堵塞常见症状:?咽喉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易堵点:“髀关穴”或“梁丘穴”。
通了——足三里才会有反应。
胃有隐患时,“髀关穴”痛感明显,多数人“梁丘穴”痛感小于“髀关穴”。
丰隆穴——形体偏胖者,体内痰湿较重二、脾经堵塞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肥;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易堵点: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或者“公孙穴”,三、肝经堵塞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易堵点:“阴包穴”。
通了—“太冲穴”才会有反应。
四、胆经堵塞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原因:胆经易堵是长期肝郁气滞,肝经没有完全的通道,只能依靠胆经道排毒释放,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汁瘀滞渐渐形成的通道堵塞现象。
易堵点:“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
疏通胆经可以治疗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胆囊疾病,偏头痛等。
每晚21-23点,一次3-5分钟,坚持一周。
现在人压力大,焦虑多,肝火旺,肝毒排泄比古人多多,但通道堵塞,身体的状况是:1、油性头发——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2、早生白发——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
3、面部眼角位置长斑——毒素堆积。
4、胆经沿线问题,偏头、肋下、腿、脚踝、脚疼或冷等。
5、胆囊问题——结石,炎症等。
6、肝脏问题——毒素无法顺利排泄,堆积形成,脂肪肝等。
足少阳胆经易堵点穴位按摩法1、立正姿态,双手自然并拢置于大腿外侧,中指尖处必有一个堵点。
正坐位,用同侧的拳头轻敲此处会产生强烈痛感,胆经容易郁气,受寒,所以疏理此处能理气、排寒。
一般情况下3—5天痛感可消失。
经络堵塞的症状有哪些 这6个现象都说明你的“经络”堵了
经络堵塞的症状有哪些这6个现象都说明你的“经络”堵了中医上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其实是讲,在经络不通时,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正所谓经络不通百病生,那么经络堵塞的症状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经络堵塞的症状有哪些1. 冷——四肢寒冷、手脚冰凉如果经络不通第一个表现就是“冷”,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手脚冰凉、四肢寒冷”。
这是因为中医上讲人体的体温是靠气血输送决定,只有我们气血充足,体温才会正常,而如果我们出现发冷的情况,则说明我们可能经络不通。
2.热——干燥燥热、出汗异常除了冷,不正常的发热也有可能是经络不通的表现,如果我们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低热,干燥或者出汗异常,那么很有可能是经络不通导致,因为热气不能输送,积聚在一起所导致。
3.酸——发酸无力,浑身酸痛有些时候人们在剧烈运动之后我们身体会出现发酸无力,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多气血供应,超过正常供应限度,导致气血供应不足所导致。
4.疼痛——疼和痛概念不同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
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5.麻木——麻为气虚,木为血虚麻木和疼痛差不多,经常在一起出现,但是却有一定的差别,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盘腿坐一段时间,经络不通,气血不通,就会出现麻木的感觉,只要适当的改变坐姿,气血通畅了,才会恢复。
6.肿胀——气滞肿胀、血瘀难消有些时候经络不通我们也能够看到,那就是肿,一般肿都是由于血瘀所引起,如果想要消肿,就需要活血化瘀,可以选择刮痧拔罐或者穴位按摩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二、经络堵了怎么通1.梳头——促进血循环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一篇关于人体经络和反射区的科普文章,多图易懂
建议打印出来,以备经常查考之用。
人体的十四经脉,经常受到各种风、寒、暑、湿、燥、火的影响,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每条经脉都有它容易脆弱受阻的地方,比如督脉的腰阳关,就是督脉阳气上输最容易堵塞的关口。
为什么总是容易腰酸背痛、腰酸膝软,无不与经脉的“交通黑点”有关。
经过长期实践,这些“交通黑点”最易发生酸痛结节、异常反应等。
平时不觉,一旦该经脉脏腑有异常,一定会有反应。
不妨针对症状先检查一下你的“交通黑点”!例如,糖尿病地机痛,妇科病三阴交痛等。
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肺经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大肠经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胃经常见症状:咽喉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脾经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容易倦怠虚肥;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心经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小肠经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督脉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膀胱经常见症状: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肾经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胆经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肝经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十二经络规律起始时间走向主要穴位及不通症状
⼗⼆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 ⼈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严重影响了⽓⾎的运⾏和营养的输布。
《黄帝内经》⾥⾯有这么⼀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路中风”,“经络不通,浑⾝不舒象⿁上⾝” 。
⼗⼆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躯⼲和四肢,纵贯全⾝。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躯⼲。
⼗⼆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三阴经上肢分别为⼿太阴肺经在前、⼿厥阴⼼包经在中、⼗⼆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少阴⼼经在后,下肢分别为⾜太阴脾经在前、⾜厥阴肝经在中、⾜少阴肾经在后,其中⾜三阴经在⾜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8⼨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阳明⼤肠经在前、⼿少阳三焦经在中、⼿太阳⼩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阳明胃经在前、⾜少阳胆经在中、⾜太阳膀胱经在后。
⼗⼆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定规律的。
具体从以下三⽅⾯叙述。
头⾯部:⼿三阳经⽌于头⾯,⾜三阳经起于头⾯,⼿三阳经与⾜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所以头⾯部说:“头为诸阳之会”。
⼗⼆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颊部;⼿⾜少阳经分布于⽿颞部;⾜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厥阴经也循⾏⾄顶部。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腹中线旁开0.5⼨处;⾜太⼗⼆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少阴肾经⼗⼆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阴脾经⾏于胸中线旁开6⼨,腹中线旁开4⼨处;⾜厥阴经循⾏规律性不强。
⾜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腹中线旁开2⼨;⾜太阳经⾏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和3⼨;⾜少胆经分布于⾝之侧⾯。
⼗⼆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三阴⼗⼆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经;⼿三阳经、⾜三阴经、⾜三阳经四组。
通经络时出现的各种感觉的好转反应:
通经络时出现的各种感觉的好转反应:1.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
在顶的过程中,由于风邪重或血燥热,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需要拍打,加速排风邪,一般2一天就会消失。
2.酸——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
说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虚,加量用,一般一天会消失。
3.胀——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气很足,其实大都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疏通经络,就解决淤堵。
4.疼——代表患处过寒了,要用热的方式来解决。
5.痛——说明这部位经络严重淤堵,气滞血瘀,经血下行不畅,喷精油后会有更痛感觉,这是精油在打通经络的过程,用拍打,按摩,热敷,贴保鲜膜,加大喷的量和次数,一般一天可消失。
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6.疲乏——本身缺少气血。
疲是外在表现,乏是内在感受,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
7.麻——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汇聚引起的,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比较严重长期淤堵,说明细小的经络通,但大经络不通,等通的面积大了,麻就会消失。
8.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就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9.出淤青——说明身体结节太多,疏通了就好。
10.喷上没感觉、不热、好凉——表层有风寒湿邪可以按摩,拍打贴保鲜膜。
11.出水气,出现小疞瘩——说明湿气很重,体内湿毒太重。
12.一块一块红——说明体表有些部位通,有些不通,慢慢会消失。
13.整片红——排除酒精过敏,说明体表通畅。
14.用到中途不热——是在排深层的风寒湿到体表,所以表层感觉不到热,需加量,加速运行。
细胞修复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关节部位,伤筋动骨需100天。
中医学中的疼痛常见的原因
中医学中的疼痛常见的原因中医学中疼痛的常见原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生理、病理和心理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理原因:1. 气血不调: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若气血运行受阻或不足,就会引起疼痛。
比如,血液循环不良、气血运化失调等。
2. 痰湿内阻:中医理论认为,痰湿是一种致病因素,在体内停滞、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疼痛的发生。
这包括体内湿气过重、痰液积聚等情况。
3. 寒湿侵袭:中医强调寒湿会阻滞气血流通之道,导致疼痛。
比如,关节疼痛、胃痛等都可能是寒湿侵袭引起的。
4.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因之一,当人体气机不畅,或者气血运行受阻时,容易造成局部疼痛。
例如,痛经、瘢痕疙瘩等都与气滞血瘀相关。
二、病理原因:1. 感受外邪:中医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时,可以导致疼痛。
例如,感冒、风寒感染时引起的头痛、咳嗽等。
2. 脏腑功能障碍:脏腑功能障碍可以导致不同部位的疼痛,比如,胃病引起的脘腹疼痛、心脏病引起的胸痛等。
3. 气血虚弱:中医认为,气血虚弱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从而出现各种疼痛。
例如,月经不调、腰腿酸软等。
4. 功血不足: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受阻或气血不足时,就会导致疼痛。
例如,久坐不动、长时间使用电脑等都可能造成脖子、肩膀疼痛。
三、心理原因:1. 情绪不畅:中医认为,情绪的不畅会导致气机不舒畅,从而引发疼痛。
例如,悲伤、愤怒、焦虑等都可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引起各种疼痛。
2. 陈旧创伤:中医认为,陈旧的创伤、伤疤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疼痛。
例如,手术后的疤痕、创伤后留下的疤痛等。
3. 化学反应:中医深信情志活动会对体内生化反应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当人体无法应对精神压力时,可能引发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中的疼痛发病机制与西医学有所不同,中医强调整体观察,辨证施治。
因此,在治疗疼痛时,中医将根据病人的体质、诊断情况等,选择适合的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舒缓疼痛的目的。
中医七大不通症状,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痛...
中医七大不通症状,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痛...
中医七大不通症状,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痛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七、痹,即痹阻不通。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痹症有瘀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中医疼痛程度分类以及原因分析
中医疼痛程度分类以及原因分析疼痛是人身体的一个反应,引起疼痛的因素有很多,在中医上有胀痛,刺痛,冷痛,其实在中医上身体痛疼也是有和很多种分类的,那么究竟会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医疼痛分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疼痛分类胀痛,既疼痛而且发涨。
胀痛发生于头目者,多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胀痛见于胸肋脘腹等处者,多属气机郁滞。
刺痛,疼痛犹如针刺之状。
多属于血瘀内停所致。
冷痛,疼痛且有冷感,得温痛减。
多由于寒邪阻络或阳虚失温所致。
灼痛,疼痛且有热感,喜凉恶热。
多由于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所致。
隐痛,疼痛轻微,时发时止。
多因阴血不足,机体失养,或阳气亏虚,机体失温所致。
绞痛,疼痛剧烈,犹如刀绞。
多由有形实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
(实邪闭阻气机)重痛,疼痛且有沉重感。
多因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所致。
空痛,疼痛且有空虚感。
多因气血不足,精髓亏少,机体失其充养所致。
(气血精髓不足)酸痛,疼痛而有酸软感。
若周身酸痛,可见于表证或湿证;若腰膝酸痛,多属于肾虚。
挚痛,抽挚牵引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者,又称引痛。
因邪气阻滞,经脉不利,或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固定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移。
其痛在胸腹腔者,多见于血瘀证;其痛在四肢关节者,多见于寒湿痹证。
临证时还要结合其他疼痛性质及兼症综合分析,方可定论。
走窜痛,疼痛的部位不固定,或游走性疼痛,或攻窜性疼痛。
前者见于四肢关节,属风痹;后者见于胸肋腹部,属气滞。
中医疼痛程度的等级1.0度:不痛;2.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3.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4.Ⅲ度:重度痛,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5.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身体这些部位疼痛要重视1、胸口疼痛症状:你会觉得胸部不时的绞痛,喘不上气,好像胸口被人勒住。
如果你觉得有心脏问题的危险,一定认真对待。
大约有1万名45岁以下的妇女每年都会有这种症状。
具体表现为觉得内心有压力、疲劳、喉咙疼痛,气息短促。
后背经络不通有什么症状【医学养生常识】
后背经络不通有什么症状
文章导读
如果后背经络不通,常常会表现出多种症状表现,比较常见的有腰膝酸痛,后背疼痛等症状表现,引起后背经络不通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肾脏功能下降,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这时候患者容易出现尿频尿急,身体盗汗。
男性还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对于女性来说,有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
后背经络不通症状
中医学认为,经络就如同人体内的交通网络,它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四肢、官窍等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经络起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等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古方中医养生专业人士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因此,“睡不够的冬三月”就教您用捏肉法来判断您的经络是否通畅。
方法:用手捏自己身上的肉,尤其是腿上胃经、胆经、肝经、肾经及上臂的三焦经、心经、小肠经等经脉循行的部位,如果捏着非常痛,那么说明可能是经络不通了,而且疼的越厉害说明经络堵塞的越厉害。
后背经络不通治疗
1、捶背治疗。
《黄帝内经》:滞则不通,不通则痛
《黄帝内经》:滞则不通,不通则痛
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的经络组成的,如果经络不通的话,那么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的哦。
那么经络不通怎么办呢?经络不通的表现有哪些呢?如果知道自己的经络是否畅通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吧。
中医总说,经络不通,疾病找上身,其实这也是有根据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经络养生的知识吧。
对号入座,你哪里堵了?
心经不通一一记仇。
肝经不通一一发怒。
脾经不通一一抱怨。
肺经不通一一悲伤。
肾经不通一一压力。
心包经不通一一压抑。
胆经不通一一焦虑。
胃经不通一一急躁。
小肠经不通一一哀愁。
大肠经不通一一懊恼。
膀胱经不通一一消沉。
三焦经不通一一紧张。
痛,则不通
▼
“滞则不通,不通则痛”。
中医上说的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十二经络在人体面部所反映病状
十二经络在人体面部所反映病状在面部发生改变时,其实都因为人体经络受阻,堵塞的部位,就会反射到面部,依其疾病的久暂,以及疾病种类不同而有许多差别。
就会在面部形成严重程度不同的痤疮、色斑、皱纹、以及面色的改变,青筋的形成。
面色: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有光泽。
(经络良好)面色苍白,无光泽,精神不足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经络运行缓慢,心经堵塞严重)面色黑暗,有光泽油亮是尘邪过多的表现。
(经络阻塞严重,体内毒素过多)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
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颜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长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阻塞的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五行属火-五色属红-相克水(黑)-相生木(青)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
若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说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或血液粘稠。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阻塞的经络:手少阳心经手少阳心经-五行属火-五色属红-相克水(黑)-相生木(青)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
阻塞的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五行属火-五色属红-相克水(黑)-相生木(青)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 反射区域在两眉l/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明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若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阻塞的经络: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五行属金-五色属白-相克火(青红)-相生土(黄)5、胸(乳):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与鼻梁之间。
若女性眼角部位有小包,说明女性乳腺增生。
阻塞的经络: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五行属木—五色属青—相克金(白)-相生水(黑)6、肝:反射区在两眉1/2处至太阳穴以上,额头1/3以下的部位,及鼻梁中段(即鼻梁最高处)若这两个部位或其中一个部位,有青春痘(疙瘩)的话,证明此人肝火旺。
经络不通的6种反应和疼痛的区别您知道吗?
经络不通的6种反应和疼痛的区别您知道吗?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我们的经络不通,就会出现⼀系列的病痛表现。
经络不通有什么表现呢?肺经不通:容易出汗、怕风、咽⼲咳嗽,很容易过敏,⽐如过敏性⿐炎,⽪肤⼲燥没有光泽,动不动就⽓短;胃经不通:怕热、喉咙痛、⼝⼲⾆燥、胃痛、消化不良、便秘、膝关节酸痛、形体消瘦;脾经不通:脘腹胀⽓、吸收不良、头昏脑涨,容易怠倦,湿⽓重、虚胖;肾经不通:⼿脚怕冷、⼝⼲⾆燥、咽喉炎、腰膝酸痛、⽉经不调、性欲减退、尿频尿少尿黄;⼼经不通:容易失眠和早醒、多梦、⼼烦健忘、神经衰弱;胆经不通:⼝⼲⼝苦、容易惊悸、偏头痛、便溏便秘、⽪肤萎黄、消化不良、痰湿结节;肝经不通:冲动易怒、⼝⼲⼝苦、情志抑郁、⾎压不稳定、脸⾊萎黄、容易感到疲劳、⽉经不调、⼩便发黄,容易出现乳房疾病。
除了对照症状来知道⾃⼰是否经络不通外,还有什么⽅法可以判断经络是否畅通呢?三个⽅法教你判断经络是否通畅捏⾁感觉痛随⼿捏起⾝上的⾁,如果明显感到⾮常痛,那可能就是经络不通,这是由于⽓⾎流通不畅,降低了肌⾁的柔韧性,从⽽增加了肌⾁的敏感性。
过⾎不明显该⽅法可以通过上肢和下肢两个部位来检查:上肢检查⽅法:⽤⼀只⼿紧握另外⼀只⼿的⼿腕约⼀分钟,然后快速松开,如果能感觉到⼀股热流直冲指尖,那证明经络通畅,否则就是经络不通。
下肢检查⽅法:平躺,⽤⼿按压腹股沟处的动脉⼀分钟,突然松⼿,如果能感觉到⾎直冲脚趾尖,那证明经络通畅,否则就是经络⽓⾎流通不畅。
平躺时腹部凸出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经络,⾜三阴经、任脉和胃经等经络都经过腹部,因此腹部影响着经络⽓⾎的运⾏。
健康⼈在平躺时腹部应该是凹陷的,如果发现平躺时腹部凸出,可能是⽓⾎经络不通的表现,通常是肥胖的⼈⽐较常见。
经络不通,如何疏通经络呢?早敲胆经、晚推肝经早敲胆经⽣阳⽓位置:胆经在下肢外侧中线⼀直下⾏⾄⼩趾和次趾之间,也就是沿着⼤腿外侧的裤缝线⼀直到膝盖处。
⽅法:采取坐位,使⽤握拳或者⽤保健捶,从⼤腿外侧的根部开始⾃上⽽下轻轻敲打⾄膝关节,然后再反⽅向敲回⼤腿根部。
闲谈中医疼痛之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闲谈中医疼痛之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现在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很多人都成为了低头族。
有些人看小视频一刷就是半天,等到脖子酸了,才去找膏药贴或吃三七粉。
还有些人经常坐办公室,平常室外活动少,腰背经常酸痛。
在中医上来说,痛主要分为二种。
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的意思是气血经络阻滞,引发的各种疼痛,是实证的痛。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有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寒气进入人体的经脉,使原来畅通的经脉受寒而凝滞。
打个比方,有些人夏天贪凉,空调风对着脖子吹,等过段时间就会就感觉脖子很酸痛,这就是寒凝引起的疼痛。
不荣则痛的意思是由于气血不足或阴精消耗过度而引起经络失去濡养,引发的各种疼痛,这种痛是虚痛。
“荣”的意思就是滋养的意思。
现代的人精力消耗太多,晚上到了12点还不睡,自认为白天要忙工作和家事,只有晚上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
可是长期熬夜的结果就是精力透支,白天没有精神,各种慢性疼痛都显现出来。
不管是实证的疼痛,还是虚证的疼痛,都跟正常的作息关系巨大。
每天最好抬头望望天,不要只盯着数码产品。
要多到外面走走,按中医来说,人是两条腿的动物,走路是最好的锻炼。
少说多做,才是真的养生。
管住嘴,迈开腿。
经络通畅了,疼痛自然也就好了。
不痛则痛,不荣则痛
痛了就是不通,你知道人体还有一种痛是不荣则痛吗?很多对健康养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有一种“不通则痛”的理论。
只要见痛就活血化瘀,甚至现在病人自己只要一痛了就自行买些活血化瘀药物。
可见不通则痛、活血化瘀的理念多么深得人心。
尤其近年来网络、电视报道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广告,让很多健康养生的人,甚至一些理论不扎实的医生都认为“通则不痛,痛就要活血化瘀”是治疗疼痛的唯一方法。
但是,很多疼痛病症活血化瘀后,疼痛症状不见好转,有的甚至反而加重,这就令不少人困惑不解了,吃了活血化瘀药为什么不好转,不好转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加重,是不是活血化瘀药选错了。
这些人在痛就要活血化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疼痛最简单的划分——实性疼痛和虚性疼痛实性疼痛——不通则痛虚性疼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原因: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脉。
不荣则痛,原因:气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简单的说就是虚了。
人体不会说话,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症状表现出来,疼痛往往病变最先出现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信息,所以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几个方面,从而可以确定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辨证论治。
这也是为什么你疼的打滚,医生还在那里不厌其烦的问你那里疼、疼疼多久了、怎么个疼法,让你想打他的冲动都有。
亲,一定要说清楚,不是医生不管你疼,非要问你,是医生必须要问清楚才好判断你的病情。
肚子疼、后背痛、咽喉痛、手臂痛这些都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疼痛的性质。
实性疼痛——胀痛、刺痛、绞痛、重痛、灼痛、跳痛胀痛:疼痛再伴有疼痛部位胀胀的感觉,多属气滞,与情志有关。
比如:生气后胸胁、腹部痛,还可伴胸闷、嗳气等症状,严重的还可可出现头部胀痛。
刺痛:像针刺样疼痛。
多属淤血导致。
女性月经痛或者外伤后某一部位疼痛与此有关。
绞痛:疼痛如绞,或如刀割,痛势较剧烈,多是有形之邪,脏腑气机闭阻。
如心肌梗死,还有撕裂样疼痛,有频死感;结石所致的腹痛、腰背痛等等。
中医不通则痛的名词解释
中医不通则痛的名词解释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种传统学派,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格言:“中医不通则痛”。
这句话指的是,如果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没有掌握好,那么治疗疾病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一种通过辨证论治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中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因此,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平衡和和谐。
中医学中的“不通”一词指的是对中医理论不理解或不熟悉。
中医的理论体系相对较为复杂,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如果一个医生对中医理论和方法不熟悉,那么他很可能无法正确地辨识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这就会导致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
在中医学中,疾病被视为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不畅的结果。
中医治疗通常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清理经络来恢复健康。
但如果医生不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药性、毒性等特点,就无法准确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样地,如果医生不熟悉针灸和推拿的穴位和手法,那么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不通中医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过分依赖中药方子。
中医学中有许多经典的方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方子只是经验总结,不同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往往也有所差异。
因此,医生在使用方子时应该灵活运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疗效不佳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的诊断方法也是关键的一环。
中医主张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获取病情信息,从而进行诊断。
但是如果医生对于这些诊断方法没有熟练的掌握,就无法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这将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中医不通则痛也可以理解为中医学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不足。
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
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石志超很多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医有一种“不通则痛”的理论。
其实质就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使人体气血不流畅,产生瘀滞、郁结,以致脏腑经络等局部发生疼痛。
如中医典籍《证治要诀》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更不用说近年来频见电视报道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广告,让很多人甚至很多医生都认为“活血化瘀,通则不痛”是治疗诸般疼痛病症的唯一方法。
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疼痛病症在医生应用活血化瘀、行气导滞等等所谓“通则不痛”的治法时,患者的疼痛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反而加重,令人困惑不解。
其实,中医对各种疼痛症状的论治,应该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
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时,认为任何疼痛类病症都有虚实的不同。
除了治疗实性疼痛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外,还有治疗虚性疼痛“不荣则痛,荣则不痛”的理论方法。
此处所指的“荣”,就是指荣润滋养之意,很多老中医曾形象的比喻,我们将一条新鲜的猪肉挂在房外,风吹日晒后,其中的水(血)分耗干后,猪肉就会变得短缩拘挛硬。
同理如果我们人身的经络、筋脉、肌肤、脏器如果因疾病而致精血亏耗,不能荣润滋养,也会发生疼痛,而这类疼痛的大多呈隐隐作痛,拘挛疼痛,绵痛不休等特性。
而且这一类虚痛还呈现愈活动愈劳累愈加重的特点。
且很多疼痛病症在应用活血化瘀,行气导滞等等所谓“通则不痛”的治疗方法时,患者疼痛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反而加重,令人不解。
其实,临床取效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认为任何疾病、任何疼痛类病症都有虚实两方面,实者可通可泻,而虚者只能补虚荣养。
疼痛属虚者,若一味应用攻散通泻之法,只能使病情愈治愈重,误犯屡犯“虚虚之戒”。
常理,这类虚痛,其本在虚,只能应用补虚荣养之法以缓急止痛,而这种理论常被我们许多中医临床医生所忽视,治疗痛症只拘泥于“活通”一法,怎么可能取得疗效呢?中医将冠心病心绞痛称作“胸痹”、“心痛”,其中既有不通则痛如血瘀、气滞等实证疼痛,亦有不荣则痛如阴虚血虚所致的虚性疼痛。
中医对各种疼痛的解释
中医对各种疼痛的解释经脉中的⾎⽓流⾏不⽌,往复周流不息。
如果寒邪侵⼊经脉,经脉中⾎⽓运⾏迟缓,甚⾄凝滞不⾏,所以寒邪停留于经脉外时,运⾏于经脉中的⾎就减少;如果寒邪侵⼊到经脉中,由于寒性凝滞,会使⽓⾎阻滞不通,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体疼痛。
有疼痛突然停⽌的,有疼痛剧烈⽽持续的,有疼痛很厉害不能按摩的,有疼痛触按后就会停⽌的,有疼痛按摩没有作⽤的,有疼痛触按时跳动应⼿的,有⼼与背相牵引⽽痛的,有胁肋与⼩腹部相牵引⽽痛的,有腹痛牵引⼤腿内侧的,有疼痛⽇久⽽成积聚的,有突然发⽣疼痛⽽昏迷不醒,过⼀会⼉⼜苏醒过来的,有疼痛时伴有呕吐的,有腹痛⽽随之腹泻的,有疼痛⽽⼤便不通的。
所有这些疼痛,症状表现不同,应该怎样区别呢?寒邪停留于脉外,则经脉受寒,经脉受寒则引起经脉收缩⽽不伸展,如此则经脉拘急,经脉拘急便牵引外部的⼩络脉,所以突然出现疼痛。
但只要得到温暖,经脉就会舒张开,⽓⾎运⾏通畅,疼痛就⽴即停⽌。
若反复受了寒邪,则会经久不愈。
寒邪停留于经脉之中,与⼈体热⽓相搏,于是经脉盛满,脉中邪⽓充实,所以疼痛剧烈,不可触按。
寒邪停留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凝聚⽽不散,⼩的络脉拘急牵引,因⽽出现疼痛,⽤⼿按压时⾎⽓得以散开,所以按压时疼痛可以停⽌。
如果寒邪处于督脉,那就按压不到。
如果寒邪侵⼊冲脉,冲脉是从关元⽳起,随腹直上,如果寒邪侵⼊,使冲脉中的⽓⾎运⾏不能畅通,由于冲脉多⽓⾎,热⽓郁结⽇久向上逆⾏,所以病⼈腹痛,按压时能感觉到跳动应⼿。
寒邪停留于背腧经脉,⾎⽓凝塞⽽不畅流,⾎⽓凝塞则⾎虚,⾎虚于是感觉疼痛,背腧与⼼相连,所以⼼与背牵引⽽痛,⽤⼿按压时热⽓可以到达病所,热⽓到达病处,因⽽疼痛停⽌。
如果寒邪侵⼊厥阴经脉,此脉下连阴器上连于肝,寒邪进⼊其中,于是⾎脉凝涩,经脉拘急,致使胁肋与⼩腹部牵引疼痛。
如果寒邪停留于⼤腿内侧,⾎⽓上逆于⼩腹,⾎脉凝塞,上下牵引,所以腹痛向下牵引⼤腿内侧。
如果寒邪停留于⼩肠膜原之间,络脉之中的⾎液凝塞,不能注⼊⼤的经脉,⾎⽓停留⽽不能畅⾏,时间久了就会成为积聚。
修炼打坐要了解:“酸、麻、胀、痛”所代表的生理状况
修炼打坐要了解:“酸、麻、胀、痛”所代表的生理状况1、在中医里酸麻胀痛等各代表什么?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背部毛孔与肤色: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区诊断(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4、肝区诊断(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5、脾区诊断(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肾区诊断(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谈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一、疼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
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我们先来看看结构。
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
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
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
中医对酸麻胀痛的理解
中医对酸麻胀痛的理解
中医是一门传统医学,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等。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史等因素,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手段来调节身体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酸麻胀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反映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气血状况。
酸:是指身体某部位的肌肉或韧带感到酸痛。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身体的气血不通,导致肌肉或韧带的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引起肌肉酸痛。
常见于感冒、中暑、湿气重等情况。
麻:是指身体某部位的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身体的气血不足,导致神经组织的营养供应不足,引起感觉异常。
常见于颈椎病、中风等疾病。
胀:是指身体某部位的膨胀感,如腹胀、胸闷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身体的气滞血瘀,导致气血流通不畅,引起身体膨胀感。
常见于消化不良、胃炎等疾病。
痛:是指身体某部位疼痛不适。
中医认为,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示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常见于头痛、胃痛、腰痛等疾病。
中医医生会根据这些症状的不同特点,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病因,并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酸痛症状,中医医生可能会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节气血流通;对于麻木症状,中医医生可
能会采用中药治疗,以滋养神经组织;对于胀痛症状,中医医生可能
会采用拔罐、刮痧等手段来疏散气滞血瘀。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酸麻胀痛等症状的理解,是基于其对身体的深刻认识和对身体协调的认识,通过调节身体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不通的反应和疼痛的区别
身体的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艾灸养生人体是非常敏
感的,如果经络不通,就会发出很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
在这里我们就具体看看,如果经络不通,人体会发出哪些不舒服的求救信号!各种不通的信号代表着不同的情况,各位灸友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和穴位来调理,这也就是我们说常的辨证艾灸
疼痛
一经络不通的首要感觉:疼痛
还是那句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经络不通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疼痛,比如有时候我们会有莫名的疼痛,那说明的是此处经络不通。
1、疼和痛有区别!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虽然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还是有些差异的。
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1)什么是疼?
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
但是“不通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
(2)什么是痛?
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
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
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压、触摸才会感到,疼是可以反复发作的,面积比疼要大一些。
2、“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人体上,穴位是“点”,经是“线”是,络则是“面”。
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
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
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艾灸,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
腰背疼痛认准阿是穴
一般来说,腰背部痛疼更注重的是对疼痛部位的局部艾灸,即我们常说的艾灸阿是穴。
阿是穴的取穴原则本就哪里疼痛就以哪里为穴。
比如椎间盘突出,着重艾灸阿是穴的话,效
果往往是不错的,也可以加上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
如果你艾灸时不知道如何取穴,不妨就以阿是穴为重点(哪痛灸哪),同时还可以艾灸阿是穴所在的经络,循经艾灸!这对一些刚接触艾灸的朋友往往是比较简单、有效的。
冷
二气血不通:冷除了头凉之外,身体其他某些部位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手脚发凉,常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
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
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到达。
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
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除了冷热感觉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
所以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对照经络图查找所处的经络,进行艾灸调理,将它们疏通以后,很多问题也就消除了。
热
三热气不通:热
经络不通引起的热主要表现为身体某些地方低热、干燥,或者局部异常出汗。
这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引起的。
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热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
一般低热可能来自相连的经络。
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临近的经络那里寻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响的就是具有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系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
比如头部低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而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肾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
麻和木
四经络彻底堵塞:麻和木
经络不通进一步的发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改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
麻和木的症状经常一起出现,但在中医里,它们的病因不同,“麻为气虚,木为血虚”,如果麻得重,说明气不足,木得重则说明血虚。
肢体出现麻木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疏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酸
五气血供应减慢:酸
身体发酸说明的是经络气血供应过慢,不能满足身体需求。
人在剧烈运动以后,比如短跑比赛,事后机体会发酸或者无力,这是因为短跑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超过了正常机体气血供应的限度,导致气血供不上来而发酸。
正常状态下,消耗和补充是一个平衡,所以养生运动从来不是剧烈运动,而是气血供求平衡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导引术等,西方医学也非常推崇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柔韧性运动等。
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
这个时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经络,就可能发现潜在的痛、肿、胀等经络不通的症状。
肿和胀六经络不通的两种形态:肿和胀
1、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血瘀引起。
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来调理。
很多人刮出来、拔出来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实就是经络里的瘀血。
同时还可以配合艾灸,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
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气血能量博大如海。
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能,经常艾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对消除淤肿有辅助治疗作用。
2、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由气滞引起。
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形成的“涡气”。
身体某部位发胀,首先可以对该部位经络上循经艾灸,找到疼痛点再进行艾灸。
其次还可以在三焦经查找有关痛点,《难经》言:“三焦主气”,
凡是“气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来治疗,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疗小腿抽筋,支沟穴可以治疗胁痛。
三焦气不顺主要集中在颈部与上臂之间。
灸友们无事时可以把手当作耙子,从颈部、肩部往手臂后方细细地耙下来,直到无名指。
然后哪里痛就重点揉片刻,这样就能理顺三焦之气了。
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时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
但其本质在于艾灸从内部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和防御的自愈力。
大量的临床实践也佐证了这一点。
简而言之,艾灸的实质功用在于其激活人体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药物和疗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快乐黄帝养生诚心祈愿每个家庭都幸福,人人喜乐安康!黄帝养生微信号:huangdiys_2013新朋友点上方蓝字黄帝养生免费关注。
黄帝养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医养生知识,“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免费订阅黄帝养生知识,学习中医、中药知识、膳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