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6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一、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负责,副院长、医疗组、护理部、医技、药剂科室负责人组成。
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二、健全规章制度:1、强调执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⑴首诊负责制度;⑵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⑶危急重症抢救制度;⑷三级医师负责制;⑸查房制度;⑹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⑺医嘱制度;⑻会诊制度;⑼值班及交班制度;⑽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⑾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⑿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⒀业务学习制度;⒁查对制度等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
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为了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一)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二)促进医疗质量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三)促进医疗安全工作,加强医疗安全目标管理,筑牢医疗安全防线,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由院长和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药剂科、设备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催促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负责健全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指导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等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
3.负责制定医院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服务流程。
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督查、研究,根据医院情况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
5.定期检查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6.负责建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监测和评价体系,对医疗、药品、病案、医院感染、设备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7.对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加强控制管理。
8.负责制定与修改医院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事故防范的培训。
9.定期组织质量管理方面的学术讨论活动,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促进医疗质量健康发展。
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深度解析
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深度解析一、前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设定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本文档将深度解析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以期为医疗机构和从业者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
二、改进目标2.1 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并有效运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的认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2.2 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指标- 降低住院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 降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
2.3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 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提高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性,降低医疗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急诊急救能力。
2.5 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与选拔,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三、实施策略3.1 政策支持与监管- 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为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提供支持。
-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改进目标的落实。
3.2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改进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3.3 医学研究与教育培训- 加强医学研究,为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
3.4 社会参与与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监督,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
-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宣传,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四、总结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旨在提高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演讲稿
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演讲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这个重要课题。
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是医疗机构的核心任务。
医疗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放在首位,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为核心,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果。
同时,要注重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素质。
医疗服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
我们要加强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四、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医患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要加强医患关系建设,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五、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疗安全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依据。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诊疗规范制定2.在诊疗规范制定方面,医院要明确诊疗目标、范围和流程。
根据疾病种类和科室设置,制定各专业、各领域的标准化诊疗流程,明确医生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诊疗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建立诊疗规范文档并定期更新,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3.质量监测与评估4.建立专门的质量监测机构,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确定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法,实施质量评估并做出反馈。
通过对医疗过程、治疗效果、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5.人员培训和教育6.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7.医疗技术管理8.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及时更新换代。
9.医疗设备管理10.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并严格执行,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11.病历管理12.规范病历书写格式和内容,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病历档案并定期查阅,实现病历信息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通过病历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服务质量。
13.药品管理14.建立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及时供应和安全使用。
同时,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防止过期药品和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
建立药品库存档案并严格按计划采购,实现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2024年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2024年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试行)一、背景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成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必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本方案旨在对2024年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进行系统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目标设定1.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率。
2.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事故。
4.增强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1)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2)设立医疗安全小组,负责医疗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整改。
2.加强医疗质量监控与评价(1)完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2)开展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加强医疗质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3.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4.改善患者就医体验(1)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诊效率。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3)开展志愿者服务,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就医环境。
5.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2)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3)开展医疗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6.落实医疗质量改进项目(1)针对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2)设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四、实施步骤1.制定方案: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2.宣传培训: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XX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发展之本,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保证医院能够向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为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患者十项安全目标,特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平安控制部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举行特地调- 1 -/26研,并制定周全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及其职责管理体系分为两级: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委员会及下设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小组。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与平安工作。
2.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价标准及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操作程序,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3.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每月对医疗制度、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举行检查、评价、考核,并与经济奖罚、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
4.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平安培训会,共同进步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水平。
5.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一次会议,分析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对存的问题和医疗缺陷商讨对策,并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持续改进。
6.加强基础质量建设和环节质量控制,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低耗的医疗服务,并对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分析,促进改进。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如何修复家用电器教程家用电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使用体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修复家用电器的教程,帮助读者解决常见问题。
一、安全须知在修复家用电器之前,保障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请务必遵循以下安全须知:1. 断开电源:在修复电器之前,确保将电源断开,并拔掉插头。
避免触电风险。
2. 穿戴防护装备:使用绝缘手套、眼镜、鞋子等防护装备,避免受伤。
3. 了解电器结构:在拆卸电器之前,阅读电器的说明书,了解内部结构,避免错误操作。
二、故障排除步骤当出现电器故障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排查和修复:1. 观察故障现象:首先,仔细观察电器的故障现象,例如发出奇怪的声音、无法开机或者温度异常等。
2. 查找故障原因:根据故障现象,有针对性地查找可能的问题。
例如检查电源线是否插紧、开关是否正常、滤网是否堵塞等。
3. 拆解电器:如果无法确定故障原因,需要将电器进行拆解。
使用合适的工具,按照电器说明书或者网络资料进行正确的拆卸。
4. 检查电路板:拆解电器后,仔细检查电路板上是否存在破损、熔断的元件等。
如发现问题,可以寻找合适的替换元件进行更换。
5. 清洁和维护:在拆解电器的过程中,还可以顺便清洁电器内部,特别是滤网和风扇。
此外,定期维护也是保持电器良好状态的关键。
三、常见家用电器修复方法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常见家用电器的修复方法:1. 冰箱不制冷:如果冰箱无法制冷,可以先检查温度设置是否正确,然后清理冰箱背面的散热器,确保散热良好。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建议寻求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
2. 洗衣机漏水:如果洗衣机漏水,首先检查排水管是否堵塞,然后检查洗衣机门是否密闭。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洗衣机密封圈破损,需要更换新的密封圈。
3. 电视无显示:如果电视无显示,可以检查电视与电源的连接是否牢固,调整频道和输入源。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电视主板损坏,建议寻求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
最新改善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的方案
改善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的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严格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狠抓各项规范措施的建立、完善和贯彻落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为我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顺利达标,特制订20xx年度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计划:一、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1、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网络体系,以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各种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2、医疗质量监督控制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预防为主,重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控制管理,防患予未然。
3、以国家及省级有关医疗质量标准为主要目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4、继续完善质量控制会计、质量分析讲评、质量检查评价、质量信息通报反馈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健康运行。
5、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
6、协助医务科建立健全规范化诊疗标准和示范性临床路径。
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目标:1、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2、甲级病历达到95%,消灭不合格病历。
3、自控科控病历率达100%,院控病历率达75%。
4、入出院疾病诊断符合率达到95%,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95%,入院三日确诊率达到90%,治愈好转率达到9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80%,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达到95%,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达到9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率达到75%,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达到90%。
三、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手段:1、医疗质量与奖金、晋升、晋级挂钩。
2、医务科、质控办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并做好记录,每月刊出一期《质控简报》。
3、医院对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并进行全院通报。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中
质 量
期蛹 疗 医
潘智 明 周继刚
( 北 省 宜 昌市 中 医 院 宜 昌 4 3 0 ) 湖 4 0 3
关t词
医疗质 量 医院管理
同 时 在 全 院 职 工 进 行 动 员 , 强 化 全 院 职 工 的 安 全 意
主治 医师 ,寿光 市中 医院业务 副院长 ,
医 疾 病 诊 断 标 准 , 必 须 有 扎 实 的 中 医 理 论 基 础 和 查 体 基 本 功 ; 达 到 治 愈 标 准 ,必 须 有 准 确 、规 范 的 中 医 病 案 ,有 效 地 辨 证 施 治 。 因 此 , 基 础 质 量 是 实 现 标 准 化 管
.
21.
维普资讯
中
医
药
j薯 杂
意
一 彝囊 篓赣酲冒 童鹭瞳矗■—■—■一
医 疗 质 l
2 .制 订完善 了各 项规 章制 度 ,并严 格执 行 医 院 各 项规 章 制 度 是保 证 医 院工 作秩 序 、提 高 医
疗 质 量 、防 止 医疗 差 错 事 故 的重 要 法 规 , 医 院在 理顺 原有 的各 项 规 章 制度 、各 级各 类 人 员 岗位 职 责 、技 术
操 作 规 程 和 各 项技 术 标 准 并汇 编 成 册 的基 础 之 上 , 还 制 定 了 《 错 事故 防 范措 施 医 务 公开 制 度 》 医 差 、《 、《 医 、 医患 双 签 字 制度 》 首 问 负责 制 等一 些 针 对 当 、《
加 强 医 德 医 风 建 设 , 落 实 各 项规 章 制度 :加 强 医德 医风 建 设 ,有 利 于 抓 好 基 础 质 量 , 因 为
医 院 的 基 础 质 量 ,关 系 到 医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十大安全改进目标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十大安全改进目标为了提升国家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制定了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十大安全改进目标。
这些目标旨在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一、提升医疗质量意识医疗质量意识是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升医疗质量意识是医疗安全改进的前提。
因此,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培训,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患者至上的医疗服务理念,强化责任心、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前提。
因此,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二就是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事故的处理效率和公正性,保障患者权益。
三、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基础。
因此,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三就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是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
因此,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四就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监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医疗安全的基础。
因此,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五就是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
六、强化医疗质量考核医疗质量考核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因此,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六就是强化医疗质量考核,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安全考核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改善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的方案范文
改善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的方案范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的基础,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为了改善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医疗制度1.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2. 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生劳动价值,鼓励医疗服务创新。
3.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 推进医疗技术进步。
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监管,确保患者安全。
三、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 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进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四、加强医疗卫生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1. 加大医疗卫生政策宣传力度。
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医疗政策的了解和认同。
2.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五、强化医疗卫生领域监管1. 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2. 完善医疗卫生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3.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监管。
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六、深化医改国际合作与交流1.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医疗经验。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措施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措施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措施在当今社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建设之一,医疗服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我们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服务涉及很多领域,包括临床医学、医院管理、药品配送等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第一步。
通过建立规范的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和有效的监控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质量。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就需要医疗机构不断学习和引进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另外,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服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如手术风险、药物反应等。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患者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我个人认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医疗质量;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患者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健康和医疗知识的了解,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
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我们可以保障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医疗需求。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基础。
本质量控制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质量控制目标1. 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3. 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 降低医疗成本,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三、质量控制措施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提升专业水平。
(3)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优秀人才。
3. 强化医疗过程管理(1)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2)加强药品、器械、试剂等物资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3)强化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4. 优化医疗服务环境(1)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供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
(2)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权益。
(3)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和处理患者诉求。
5. 强化信息管理(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
(2)加强医疗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3)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持续改进机制1.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医疗质量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在近年来持续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医疗质量管理改革,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改进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5. 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通过加强医疗安全监管,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降低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
三、改进措施1.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开展医疗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4. 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加强医疗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改善医疗服务态度。
6.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引进先进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7. 加强医疗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监管,降低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改进方案: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明确改进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2. 组织培训: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的培训,提高人员对改进方案的认识和执行力。
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改进目标详解
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改进目标详解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家对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的改进也日益重视。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文详细解析了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改进的目标和措施。
二、总体目标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改进的总体目标是: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医疗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具体目标1.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提高诊疗准确性: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方案的合理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改进预约挂号服务:推广在线预约挂号,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加强医疗服务流程监管: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流程监管机制,确保医疗服务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严格实行十八项核心制度:包括床旁查房、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督和考核。
4.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
-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测: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质量安全隐患。
5. 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 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改善医院硬件设施,提升医疗服务环境,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医疗质量安全的财政投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2. 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
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也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国提出了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
这十大改进目标是指导医疗机构改善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指标,其实施不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所要求,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的第一项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服务的改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关键,医疗机构要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项目标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医院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础,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进行。
第三,第四项目标是“提高医疗机构技术和管理水平”和“建立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评价和监测机制”。
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医疗机构也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医疗需求。
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评价和监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更好地保障患者利益。
第五项目标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和管理”。
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因此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
医院需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服务意识,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第六项目标是“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安全责任”。
医院应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中的职责,加强对责任落实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位。
第七项目标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开放合作”,第八项目标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医疗卫生服务的开放合作和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创建“平安医院”九点要求
创建“平安医院”九点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就医环境,创建“平安医院”成为了医疗行业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创建“平安医院”的九点要求:一、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创建“平安医院”的核心。
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强化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医院要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建立健全治安保卫组织和制度,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和设备。
加强对医院出入口、住院部、贵重药品和设备存放处等重点部位的巡逻和守护,防止发生盗窃、抢劫、破坏等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医院内部人员的管理,做好员工的背景审查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内部人员违法犯罪。
三、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医务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关心患者的疾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要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避免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医疗纠纷。
四、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
要加强对医疗收费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收费自查自纠工作,及时纠正违规收费行为。
同时,要向患者公开医疗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
五、加强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要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六、做好医院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医院食堂要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第一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卫生政务通报》一、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面临挑战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国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在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医政司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各地在管理水平、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上都有提高。
同时,对2009年发生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问题也不能回避,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面临严峻挑战。
(一)近期几起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期发生在陕西、山东、湖南的几起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
有的事件卫生部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有的还在重新处理过程中,处理完毕后将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安全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
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来看,三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最高层次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却不断发生错误低级、性质恶劣的医疗安全事件,有的医院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问题,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理念,其精髓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
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措施一、前言为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改进措施。
二、组织结构1. 成立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改进策略、监督实施进度,并对改进成果进行评估。
2. 设立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工作小组,由临床、医技、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改进措施,持续关注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改进措施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职责和流程。
-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对医疗差错、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优化诊疗流程,简化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环节,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3.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沟通能力,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人性化。
- 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方案的合理性,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4. 加强医患沟通与协作:加强医患沟通与协作:- 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建议,改进医疗服务。
- 加强医患双方的信息透明度,为患者提供病情、治疗方案、费用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5. 保障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 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 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环境:- 改善医院基础设施,提升医疗服务环境,如增设休息区、提供免费Wi-Fi等。
-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品质,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体验。
四、实施与监督1. 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卫生政务通报》一、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面临挑战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我国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在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医政司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各地在管理水平、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上都有提高。
同时,对2009年发生的几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问题也不能回避,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面临严峻挑战。
(一)近期几起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近期发生在陕西、山东、湖南的几起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给医疗行业甚至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
有的事件卫生部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有的还在重新处理过程中,处理完毕后将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
(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在发生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多起医疗安全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
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来看,三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最高层次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却不断发生错误低级、性质恶劣的医疗安全事件,有的医院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问题,这些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更多的是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理念,其精髓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
部分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和服务数量的提供,重发展、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许多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在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和病人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人员和精力不够,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没有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发展建设目标,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保障、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只是依赖多年的工作惯性来开展工作。
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个别医院,在全行业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甚至在部分三级医院更加突出。
在工作中,不能订制度、严执行、重监管,出现医疗安全事件也不能深入全面地查找原因、分析问题、改进不足,更不能举一反三、查缺补漏,只是一味地消极推进,走一步算一步,导致医疗安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二是核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工作规范仍需进一步强化落实。
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
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手段也趋于多样化,但是,部分医院只是片面注重高精尖医疗技术,根本不理解核心制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贯彻落实了。
有的医院不重视最根本的“三基三严”训练,医务人员基本功不扎实,基础医疗质量薄弱;有的医院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指南执行不到位,质量管理核心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对患者疾病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交班不全面、沟通不到位;有的医院片面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术前核对、“三查七对”等医疗安全保障措施或执行流于形式。
三是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仍需加强。
长期以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需要足够的懂管理、会管理、肯管理的人才来实施和落实的,而部分医院过分注重扩大规模、扩张床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忽视了医院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了医疗管理水平持续低下,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医疗安全事件频发。
四是医疗服务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患者持续向医院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和大医院流动。
在一些大医院,由于患者多、时间紧、任务重,医务人员仅仅注重技术服务,忽视人文关怀,出现“看病不看人”情况。
有的医院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够或缺乏有效方式,对病患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沟通和告知不到位;个别医院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背离了应有的基本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漠视生命尊严,缺失社会公德。
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
近年来,大量介入治疗、放疗、化疗技术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病原体呈现复杂、多样的演变趋势,医院感染在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
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不强,部分医院新生儿科、产科、血液透析室、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卫生部通报了多起医院感染事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
六是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事件应对、处置力度不够。
这几起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上,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二是事件发生后,医院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抱有侥幸心理;三是事件发生后的调查不够及时准确,甚至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四是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件处理上就事论事,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没有进行全面整改,缺乏应有的严肃认真态度。
有的医院不是从自身找问题,举一反三,而是仓促反驳,急于撇清责任;五是事件报告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有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向卫生部报告;六是对后果估计不足,不能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目标,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服务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医疗质量安全是实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前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能否切身体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能否获得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体会,也是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
一段时间以来,谈到公立医院改革,议论最多的是体制、机制和外部政策的问题。
形成我国公立医院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条件决定的。
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不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不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改善服务、改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入手,不加强对全行业的指导和规范,再好的体制机制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方案已经出台,从根本上讲要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
但是,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定要有行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与之相呼应,不能等到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具备了,才开始深化行业管理的改革。
要看到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善管理必然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而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改善管理取得的成果,要“两手抓,两手硬”。
改革破解的应该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外部体制的建立和机制的转换,一个是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全行业的监管问题。
从改革的近期目标来看,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从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院管理,落实监督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由易到难地推进改革,为体制建立和机制转换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比较现实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实施步骤。
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安全”是根本,没有安全的医疗服务是不可想象的;“有效”是医疗质量,要保证患者能够看得好病;“方便”是服务,医疗服务要便捷,医疗流程要简化;“价廉”是保障,要让患者看得起病。
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百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卫生系统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改善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新医改形势下,卫生部正在研究推广“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改善入、出院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志愿服务在医院”等一系列改进医疗服务的措施。
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改进医院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继续深入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
越是抓改革,就越是要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
2009年以来开展的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需要,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要深刻理解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端正办院宗旨和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紧密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核心工作,着重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医院进入科学发展、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进一步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着重督促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体现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卫生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确定各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原则和程序,制定医疗质量质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质控中心在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的专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