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B复习提纲
常见的植物病害的病征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锈状物)、脓状物。
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主要功能是吸收、输送和贮存营养,为繁殖生长做准备。
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菌属于(黄单胞菌)(学名)属细菌,从细胞形态上,该菌是具有(一)条鞭毛的(短杆状)状细菌,主要从水稻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侵入,引起叶片病害,湿度大时,叶片病部可见(蜜黄色)色的(菌脓)流出。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流行病害,其病原为(禾谷镰孢),可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
大孢子形态为(刀形),具隔膜。
小型分生孢子形态为(单细胞无色)但聚集时呈现(粉红色)颜色。
小麦锈病病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黄色到铁锈色的(夏孢子堆),生长后期,病斑上可见黑色的(冬孢子堆);前者球状单胞,而后者是(棍棒形双胞),且有一长柄。
黑穗型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时,整个果穗外面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这是该菌的越冬形态,也是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大豆菌核病是由(核盘菌)侵染导致的,从侵染循环和对病害贡献而言,该菌的(有性)阶段产生的(子囊孢子)作用最大,而(菌核)是最主要的越冬形态。
(棉花黄萎病)和(棉花枯萎病)是棉花两大病害,其病原属名分别为(轮枝孢属)和(无性菌类镰孢属),叶部症状分别为(黄斑型、枯斑型、落叶型)和(青枯型、半边黄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紫红型、黄化型)。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
植物病毒的核酸按复制过程中功能的不同,大体可分为5种类型:(正单链RNA)、负单链RNA、( 双链RNA)、单链DNA和双链DNA。
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即对于每一个寄主的(抗病基因),病原菌都存在一个特异的与之对应的(无毒基因)。
常见的植物病害的病状有坏死、变色、(畸形)、萎蔫、腐烂。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时,最初抽出的病穗外面包有一层薄膜,不久自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园艺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园艺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园艺植物常见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及技术,了解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保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解决园艺植物病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考试方法:闭卷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重要性(2)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1)掌握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2)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2)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2)理解植物病害三角关系,了解植物病害分类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物(2)学习植物病原真菌,植物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植物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的危害性真菌的营养体,菌丝的变态真菌的繁殖体: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有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多型性,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真菌的分类与命名园艺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园艺植物重要病害的属真菌病害的特点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危害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理特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第三节、植物病毒植物病毒的定义、危害性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信息的表达和增殖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以及病毒的移动植物病毒的分类和命名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烟草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属和黄瓜花叶病毒属的典型种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植物病原线虫的分布与危害性病原线虫的一般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方式有外寄生、半内寄生和内寄生;致病性机制植物线虫的分类和主要类群:垫忍目、滑忍目和三矛目的主要类群第五节、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全寄生和半寄生以及寄生性植物的致病作用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主要讲授菟丝子科、列当科和桑寄生科等寄生性植物的防除第六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基本要求:(1)掌握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基本特性(2)掌握各类病原物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3)理解病原物主要类群的致病特点(4)了解病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第四章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4个时期(3)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传播以及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4)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和植物流行性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5)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基本要求:(1)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的侵染循环(2)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3)了解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和植物流行性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第五章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
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座子囊着生与子座部分组织消解形成的空腔内,子囊周围不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此子座组织称为子囊座子囊盘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子囊平行排列在盘上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分化产生的一种分支或不分支的梗状物,其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孢结构,上面成排的短生分生孢子梗,或直接在内壁生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由菌丝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单主寄生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的现象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革兰氏染色鉴定细菌细胞壁性状的一种染色方法,一般分为结晶紫染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稀释终点病株组织榨取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限度称为稀释终点失活温度病株组织榨取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十分钟,十分钟内病毒全部失去传染力的温度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己所需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菟丝子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养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致病性病原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毒性寄主植物对病原表现垂直抗性时,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用毒性表示,强弱程度称为毒力的不同生理小种病原物种、变种或专型内对寄主植物种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专化型同一种寄生物种内,根据其对寄生物种内的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区分的专化类型变种病原物种内对不同科、属植物致病性各异,且形态上差别小的群体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亦然。
(完整版)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
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座子囊着生与子座部分组织消解形成的空腔内,子囊周围不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此子座组织称为子囊座子囊盘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子囊平行排列在盘上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分化产生的一种分支或不分支的梗状物,其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孢结构,上面成排的短生分生孢子梗,或直接在内壁生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由菌丝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单主寄生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的现象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革兰氏染色鉴定细菌细胞壁性状的一种染色方法,一般分为结晶紫染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稀释终点病株组织榨取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限度称为稀释终点失活温度病株组织榨取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十分钟,十分钟内病毒全部失去传染力的温度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己所需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菟丝子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养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致病性病原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毒性寄主植物对病原表现垂直抗性时,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用毒性表示,强弱程度称为毒力的不同生理小种病原物种、变种或专型内对寄主植物种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专化型同一种寄生物种内,根据其对寄生物种内的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区分的专化类型变种病原物种内对不同科、属植物致病性各异,且形态上差别小的群体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亦然。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需要掌握得名词概念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得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与细胞上发生得一系列病理变化, 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得病害,可以传染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就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得恶化引起得病害,不具有传染性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得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得某种异常状态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得不正常状态病征病部上出现得肉眼可见得病原物个体或群体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得寄主组织与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得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死体营养型以死亡得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得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得寄主组织与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得特性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得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得特性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就是侵染性病害得病原物时必须遵循得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得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得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得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真菌狭义得真菌就是具有真正得细胞核,典型得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得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得方式进行繁殖得生物。
广义得真菌就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与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得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得菌丝变态结构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得一种较为坚硬得结构,具有较强得抗逆性子座由疏丝组织与拟薄壁组织形成得或就是由菌组织与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得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得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与抵抗不良环境厚垣孢子由菌丝中得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得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游动孢子鞭毛菌得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孢囊孢子接合菌得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得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与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得有性孢子,由雄器与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得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接合孢子接合菌得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子囊孢子子囊菌得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担孢子担子菌得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得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得真菌得产孢结构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得子囊果称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与子囊孢子子囊座子囊着生与子座部分组织消解形成得空腔内,子囊周围不形成真正得子囊果壁,此子座组织称为子囊座子囊盘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子囊平行排列在盘上分生孢子梗由菌丝分化产生得一种分支或不分支得梗状物,其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由菌丝体组成得一种垫状或浅盘状得产孢结构,上面成排得短生分生孢子梗,或直接在内壁生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由菌丝组成得一种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得结构,有孔口与拟薄壁组织单主寄生有得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其整个生活史得现象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以上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革兰氏染色鉴定细菌细胞壁性状得一种染色方法,一般分为结晶紫染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稀释终点病株组织榨取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限度称为稀释终点失活温度病株组织榨取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十分钟,十分钟内病毒全部失去传染力得温度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自己所需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菟丝子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养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与繁殖得特性致病性病原所具有得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得特性毒性寄主植物对病原表现垂直抗性时,病原物致病力得强弱用毒性表示,强弱程度称为毒力得不同生理小种病原物种、变种或专型内对寄主植物种与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得专化类型专化型同一种寄生物种内,根据其对寄生物种内得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区分得专化类型变种病原物种内对不同科、属植物致病性各异,且形态上差别小得群体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每一个决定抗病性得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得基因,反之亦然。
园艺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园艺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园艺植物常见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及技术,了解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保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解决园艺植物病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考试方法:闭卷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重要性(2)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1)掌握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2)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2)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2)理解植物病害三角关系,了解植物病害分类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物(2)学习植物病原真菌,植物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植物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的危害性真菌的营养体,菌丝的变态真菌的繁殖体: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有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多型性,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真菌的分类与命名园艺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园艺植物重要病害的属真菌病害的特点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危害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理特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第三节、植物病毒植物病毒的定义、危害性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信息的表达和增殖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以及病毒的移动植物病毒的分类和命名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烟草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属和黄瓜花叶病毒属的典型种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植物病原线虫的分布与危害性病原线虫的一般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方式有外寄生、半内寄生和内寄生;致病性机制植物线虫的分类和主要类群:垫忍目、滑忍目和三矛目的主要类群第五节、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全寄生和半寄生以及寄生性植物的致病作用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主要讲授菟丝子科、列当科和桑寄生科等寄生性植物的防除第六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基本要求:(1)掌握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基本特性(2)掌握各类病原物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3)理解病原物主要类群的致病特点(4)了解病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第四章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4个时期(3)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传播以及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4)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和植物流行性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5)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基本要求:(1)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的侵染循环(2)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3)了解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和植物流行性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第五章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基本内容:(1)学习和了解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
植物病理学考试重点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防治等的学科植物病害:由于致病因子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病理变化表现异常状态甚至死亡的现象。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即引致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为病因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即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即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症状:受害植株形态上的异常表现坏死: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如病斑。
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
萎蔫:植物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微垂的现象。
畸形:受害植物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生长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病征:植物病部的病原物或其产物。
霉层、粉层、锈粉、颗粒、菌索、菌脓。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营养体:营养生长阶段的个体称为营养体。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致病性:一种生物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
无性孢子:真菌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孢子。
有性孢子: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配子囊,通过异性配子产生的异性配子结合形成的孢子。
真菌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的产生到再次产生同一种孢子所经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原核生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其染色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细胞质中有一个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核质区或核区。
线虫生活史:一生经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两性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雄虫一般,随后死亡,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到一定时期就蜕皮,每蜕皮一次,线虫就增加一个龄期。
线虫的幼虫一般有四个龄期,二龄幼虫是侵入寄主的虫态。
寄生性种子:植物从寄生植物上获得营养物质。
(全寄生,半寄生)植物病害发生:指病原物与寄生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寄主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称浸染过程。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遭受致病因子的持续影响,从生理上到组织结构上,然后到外部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表现,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
2.病理程序: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外部形态病变3.真菌的生活史: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营养生长、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然后再产生出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4.半持久性病毒:虫媒从病株上取食后不能立即获得传毒能力,且虫媒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较长(10—100小时)5.持久性病毒:虫媒从病株上取食后不能立即获得传毒能力,且虫媒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长(100小时以上)。
6.非持久性病毒:虫媒从病株上取食后立即获得传毒能力,且虫媒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短(小于4小时)。
7.失活温度:病株组织榨取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十分钟,十分钟内病毒全部失去传染力的温度8.体外存活期:病株组织榨取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限度称为稀释终点。
9.稀释终点:病株组织榨取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限度称为稀释终点10.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11.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12.病原物的致死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使寄主死亡的能力。
13.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取养分。
14.活体营养型:病原物和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营养关系。
15.活养(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不能从死亡和腐烂的组织中获得养分。
16.半活养(非专性)寄生物:既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也能从死亡和腐烂的组织中获得养分。
17.植物的抗病性:指寄主植物在遗传上具有抵抗某一种病原物侵入或扩展为害的能力,因而不受侵染或发病较轻、较慢的特性。
18.水平抗病性:寄主对一种病原物的生理小种的抵抗力大体上接近同一水平。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一、症状1、类型(5种)症状症状、症状的多样性不同危害时期不一致(根、茎、叶)病征同一部位的症状不一致潜伏侵染二、病原1、鉴定: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的鉴定程序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2、生物学特性真菌培养生长特性(T、RH、pH等),抗逆性,菌丝融合群,生化型,注意细菌、病毒的特性描述。
3、生理生化⑴专化型、生理小种的划分及鉴定方法传统方法的致病力测定(重要病害)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4、寄主范围三、病害循环1、侵染方式划分:单循环与多循环病害,系统性侵染与局部侵染2、传播方式划分:病害土传、气传、种传(苗木)、介体传播、雨水传播3、内容:越冬越夏场所、病菌存活时间、初侵染源与再侵染源病原物类型及传播途径(病菌的生活史)、病原物侵入过程。
四、病害流行因素寄主、病原、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病四角或病三角)R基因、微效基因(垂直抗性、水平抗性、小种专化抗性、非小种专化抗性)基因对基因的关系1、植物的抗病性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抗病机理诱导抗病性抗病信号传播途径(Effector与Receptor的互作)2、病原:数量,新的小种或致病型3、环境因素:温湿度、光等,田间小气候4、人为因素:肥水管理方式,农作耕作制度,种植模式(轮作、连作、轻简化栽培措施等)五、防治措施1、植物检疫(检疫性病害)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小种专化抗性)3、培养无病种菌(病毒脱毒),建立无病良种繁殖基地(种传病害)4、种子处理、土壤消毒(种传、土传病害)清除田间病残体及传病介体越冬场所5、农业防治轮作水肥管理6、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防治时期(病情调查、防治措施),药剂施用次数。
园林植物病理学-推荐下载
子实体和帮助度过不良环境
o 菌核: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一种外壳坚硬的休眠体,既可以作为营养储存组
织又能作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休眠体
o 无性繁殖:指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填空:
o 潜育期耳朵长短受:温度和抗病性的影响 o 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昆虫 o 适合炭疽病的气候条件是:多雨高温 o 白粉病后期产生的黑色颗粒是闭囊壳 o 杨树腐烂病推荐使用半透风式的林带 o 植物病害的定义: o 植物在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下,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恢复的程度,导
看到的异常状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特征
o 变色:植物中的叶绿素合成受阻,其他色素形成过多,导致叶片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o 坏死:指发病植株局部细胞或组织死亡 o 枯萎或萎蔫:植物组织的茎或者根的维管束组织被破坏,丧失疏导功能,导致地上部分
萎垂
o 畸形:植物的局部受到病原物释放的刺激性物质的刺激导致的异常生长 o 流脂或流胶:病原物释放的霉或者毒素导致植物的果胶质或细胞壁被分解,细胞结构破
现象
o 水平抗性:一个栽培品种对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相同,要么都抗要么都感的现
象
o 初侵染:越冬之后的病原物,对新生的一代植株造成的初次侵染 o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中经过传播再次
使植株发病
o 病害预测:通过预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害发生的时期和数量进行预判,知道病害防治
称为植物病害
o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性病害不属于 要有病变的,机械损伤不算 要有经济上或者生态上的损害,无损害不算
病原:直接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 o 包括生物性病原 o 和非生物性病原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一、植物病理学的概念
1、植物病理学是什么?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涉及植物结构、功能、发育及其健康状态的科学,
是生物学和农业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
物对植物所造成的病害及其病理的发生机制、防治和控制。
2、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发展和结构
植物病理学起源于美国,1880年,美国农业部组建了植物病理学实
验室,研究植物害虫致病机理。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Alexander W.Bristol和Harvey W. Wiley整理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他们的著作成为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引路人,成为第一本全面的植物病理学
专著,并改良了病菌分类体系。
随着现代植物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及其
它生物学科的发展,植物病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植物病理学的结构主要有:
1)植物病害发生机制:它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物
扰乱植物生长发育并导致植物病害的发生机理。
2)植物病原学:它是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育及其在植物体内外病原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3)植物病理:它是研究病原菌、真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生物所引起
的植物病理病变的科学。
湖北08年自考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湖北08年自考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代码:5136第一部份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必修的一门骨干专业课程。
其要紧任务是教学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薯类、果树、蔬菜等要紧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病症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式,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术训练,使学生能把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并具有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大体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大体要求课程教学教学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样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尽力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爱好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成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重要植物病害的病症识别、病原鉴定、病害发生、进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等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实验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与"栽培学"、"育种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紧密相关,学生应了解和把握这些课程的大体知识。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应先修"一般植物病理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部份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水稻病害一、学习目地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生产进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生种类,分清要紧病害和次要病害。
"水稻三大病害"为本章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应系统把握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纹枯病三大重要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重点)1 病症(识记)2 病原物形态特点、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识记)3 病害循环(明白得)4 病害流行因素(明白得)5 防治方法应用)(二)水稻病毒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恶苗病(次重点)1 病症(识记)2 病原物形态特点、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识记)3 病害循环(明白得)4 防治方法(应用)(三)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褐条病、水稻线虫病(一样)1 病症(识记)2 病原物形态特点、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识记)第二章麦类作物病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麦类作物上病害发生的种类,系统把握小麦"三锈"、赤霉病、白粉病田间诊断鉴定、病原物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病理学考试要点及试卷
各章节习题第一章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2.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3.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那些?4. 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5.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 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7. 爱尔兰饥谨、孟加拉灾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二、思考题解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植物病理学试题和答案
植物病理学试题和答案《植物病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 10 分)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得不正常得状态。
2、致病性:就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得致病与破坏能力、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就是否经过性器与性细胞得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得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得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与子囊孢子得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得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得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得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1、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得特征。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她生物而生存得能力、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得一种较坚硬得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就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得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与雄器)结合而形成得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得粘质层、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得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得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得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10、卫星病毒:有些RAN病毒伴随有低分子量得小粒体病毒,这种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
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得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亡便终止寄生关系。
2、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得单核菌丝。
3、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休眠孢子。
4、准性生殖:菌丝形成异核体,通过核配,有丝分裂、染色体交换,最后形单倍体细胞核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
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植物检疫;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原理。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课所涉及的基本技能。
应具有运用植物病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结构
1. 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5%)
2. 选择填空和判断正误(占总分的15%)
3. 问答题(占总分的7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
六、参考书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200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木病理学》(第3版),叶建仁贺伟主编,2011,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