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分)(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阅读答案:10.(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
(1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1分)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1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1分)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1分)[或:李诗叙事抒情(1分),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
(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7—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阅读理解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阅读理解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它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深入探讨和广度兼具的方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史郎中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他在黄鹤楼上听到了一位吹笛的人。
吹笛的人是谁?他在吹什么曲子?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
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对史郎中的了解,我们可以逐步揭开这些谜团,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背景和历史文化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黄鹤楼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听到吹笛的情节,也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黄鹤楼和史郎中这两个元素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你能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个主题。
我也会共享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这篇文章将会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个主题。
在文章中,我会多次提及这个主题文字,以确保你能够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让你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这篇文章将采用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并且会使用序号标注来清晰地展现各个观点和论述。
文章总字数将会大于3000字,以确保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探讨这个主题。
不必担心字数统计的问题,我的目标是为你提供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让你对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个主题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字面意思出发,来深入了解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首诗。
诗中描述了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听到了一位吹笛的人,这位吹笛的人是谁?他在吹什么曲子?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史郎中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史郎中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他在黄鹤楼上听到了吹笛的情景。
期中复习《春夜洛城闻笛》相关对比阅读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春夜洛城闻笛》相关对比阅读练习一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黄鹤楼闻笛》,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黄鹤楼闻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②迁客:被贬谪之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③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
贾谊因受权臣的馋毁,无辜受害,贬官长沙。
④落梅花:指《梅花落》,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描绘凌寒傲雪的梅花。
1.根据你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字写出不知何人深夜吹笛,这笛声低咽、幽微,给人一种时断时续、听不真切的感觉。
B.“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洛城”三字带有夸张之意,同时也含加有春风所不至,则笛声也满城可闻之感。
C.“一为迁客去长沙”一句,诗人用贾谊的不幸遭遇来自比,暗含了自己也是无辜被贬,有自我辩白之意。
D.“西望长安不见家”一句,诗人辞亲远游,多年未归,愈发思念远在长安的家人。
2.两首诗歌均巧借笛声来渲染愁绪,但具体的情感却同中有别,请分别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注释】【注释】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指蜀国,今四川。
3.“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抒发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4.《春夜洛城闻笛》是借助什么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③五月落梅花④。
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的悲愁情绪。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关键字”望”,结合前后诗句,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
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
综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
作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5.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古诗阅读5.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6.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塞上听吹笛的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的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 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分)答参考答案 7.( 1) 2 分 C ( 2)( 1 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 0.5 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3 分)答 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分答参考答案 12. 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古诗阅读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掇身②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写于开元年间,是一首题画诗。
②掇(sǒng)身:收缩身子,作搏击状。
③绦,指系鹰的绳子;镟,绳上的金属圆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使用惊讶语气极力地渲染画作的不凡,产生了夺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B.尾联为虚写,想象苍鹰在广阔的天地中翱翔、搏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在言外。
C.本诗以赞画为主,兼写怀抱,既抒发诗人嫉恶如仇的情怀,也表达诗人的凌云壮志。
D.本诗虽为杜甫早期作品,却感情激昂,章法谨严,较好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6.明代文学家王嗣奭评价本诗说:“中两联,皆是画作殊。
”请予以分析。
(6分)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山行唐·杜牧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山行宋·罗与之烟草凄迷露未晞,一筇①伴我立晴晖。
丹枫虽老犹多态,散作漫山野蝶飞。
【注】①筇:竹杖。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前两句空间跨度大,适度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人陶醉之情溢于言表。
B.罗诗次句,诗人倚杖观望,在晴天丽日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兴致勃勃,神采奕奕。
C.杜诗以“迷”字,折射出山景之美:罗诗以“迷”字,直接描绘出山景迷蒙之态。
D.两首诗都突出移步换景,强调以视角变化来切换所见风景,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16.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山行者的情志的?请分别结合诗的三、四句赏析说明。
(6分)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第一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第二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第一句化用了西汉的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无辜受害的愤懑。
B.李诗第二句“西望长安”,表达李白虽被流放,但依然关切国运和眷恋朝廷。
C.高诗开篇描写了冰雪消融的边塞景象,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
D.高诗尾句与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法相似,余味悠长。
16.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涉及到了《梅花落》曲目,且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错误。
第一二句写胡天北地冰雪融化,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忽听洒满明月清晖的戍楼里传来阵阵悠扬委婉的羌笛声。
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大地解冻、牧马晚归的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展现了边塞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开朗壮阔的基调,没有为开展大战做准备的意思。
故选C。
16.①情感:思乡之情。
(1分)李白在流放途中听闻此曲,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愁(1分);高诗中将士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情调(1分)。
②手法:通感(1分)。
李诗写自己听到凄凉笛声,就像是冬季飘落的梅花,化听觉为视觉(1分);高诗写边关将士听着《梅花落》的家乡小曲,仿佛是风吹落家乡的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
(1分)虚写(想象):李诗将“梅花落”拆用,写江城五月听到凄凉笛声,想象自己置身梅花飘落的冬季(构成一种风洒落梅的虚景),以此表达冷落的心情。
高诗写边关将士由听梅花曲想象到风吹落家乡梅花的图景,以虚景表达将士思乡之情。
情感3分,艺术手法3分。
【对比阅读】高适《塞上听吹笛》和...
【对比阅读】高适《塞上听吹笛》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
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画面透着生机和希望;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
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16.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但相比而言,李诗抒情直而白,高诗抒情曲而妙。
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
(6分)【答案】15.C16.①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
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
②高诗巧借曲名传情(或借景传情等)。
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三、四句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夜之间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故乡的落梅花片,一夜之中,将香和色洒满关山。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错误,李诗形容沙似白雪,月如秋霜,气氛是凄寒的。
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特点的能力。
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赏析: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塞上听吹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塞上听吹笛》含答案阅读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诗人故乡有梅花,亦指汉乐府横吹曲《梅花落》。
28.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雪净胡天牧马还”的景象。
29.请对“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做简要赏析。
【答案】28.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有和平宁谧的感觉。
29.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用典),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通感)。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解析】28.本题考查描述诗句景象的能力。
描绘景象,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还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示例:西北边塞,在冰雪消融的广袤胡天里,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远处战士们牧马归来。
2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运用了通感的写作手法;同时“风吹一夜满关山”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一二句雪净月明的实景,虚实交错绘制了一幅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画面;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又想到梅花之落,句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思念家乡的情感。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因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优质文档】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词阅读答案-word范文 (1页)
【优质文档】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词阅读答案-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词阅读答案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9.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0.《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通感。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黄鹤楼闻笛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黄鹤楼闻笛|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黄鹤楼闻笛(1)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2)。
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贬后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2)王琦注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8、填空(4分)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之感和去国之情。
首句作者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暗示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9、鉴赏全诗最后一句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6分)试题答案8、迁谪(贬谪)用典9、使用双关,《梅花落》既是指乐曲的名字,同时也是幻化景物描写之意,(2分)《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
(4分)(或者答: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分)赏析“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
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高适在塞上听吹笛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2分) 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阅读练习二: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古诗文阅读】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1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接防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接防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高诗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通过“似雪沙”“如霜月”,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低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下》笛曲的感官转变为梅花飞舞的视觉,边地并无梅引起故乡梅M18x。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二: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5分)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相同?恳请详细分析。
(6分后)参考答案1、①两首诗都抒发征人思乡的感情。
(1分后)②低诗写下冰雪消融,天空飞舞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八十关山,意境深邃壮丽,感情哀而不伤(悲观开朗)(2分后)。
③李诗写下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2分)2、①低诗寓情于景(1分后),由听见的《梅花落下》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倾倒,一夜之中洒落关山的情景,从而使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2分后)②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2分后)或:李诗故事情节抒情,通过著成征人望乡,整体表现思乡之情。
(2分后)。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2分 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
此诗写于1129年,迁客:被贬谪之人。
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注】
19.两首诗都选用了意象,描绘出对一事的感受。
(2分)
20.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19.梅听笛
20.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寒冬时的梅花。
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