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课程设计——李业帆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书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课程设计为:×××地区1:500或1:1000数字测图控制网技术设计,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绪论1.1控制网技术设计的目的与任务1.2×××地区的地理条件1.3原有资料及利用方案,应说明原有测绘资料的具体内容,施测单位及及时间,坐标系统,依据规范,成果质量,觇标及标石保存情况和刊用方案等,在这一节中包括平面原有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2.1坐标系统选择确定投影面,考虑投影变形的大小,选择合理投影面。
2.2对测区内的原有点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已知数据。
3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及对比论证3.1首级网等级、网形及加密层次与布设形式3.2图上设计3.3预算精度估算3.4布网方案确定后进行精度统计3.5方案的对比论证:要求有不同方案供选择优化录用。
4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及对比论证4.1方案的基本内容:几何水准的起算点、高程系统等级、布网形式、仪器、标准、仪器的检定等要求4.2图上设计4.3精度估算4.4精度统计4.5方案对比论证5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5.1技术依据:采用的规范标准、出版时间、单位等5.2标石埋设:中心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及规格5.3仪器选择及检验要求5.4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5.5概算内容及平差方法6工作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7仪器、设备、材料及其它各项经费预算。
8附图:(1)×××地区1:10000地形图;(2)×××地区高程网设计图;(3)×××地区平面控制网。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控制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3)掌握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2)激发学生对控制测量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介绍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测量数据处理: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方法,包括误差理论和数据平差。
4.控制测量技术应用:介绍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施工、道路工程、地形测绘等。
5.实践操作:安排实地测量实习,使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实际测量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实践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实地测量实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控制测量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名为“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仪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传感器技术概述•信号调理电路设计•数据采集方法及流程•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2. 仪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PID控制器、PLC、DCS、HMI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调节方法•PLC控制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DCS控制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监视与操作界面的设计及其评价方法3. 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优化、调试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仪表控制系统的测试与调试•仪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4. 项目实践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搭建实际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学生将跟随教师实际搭建一套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和测试,以便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案例分析 + 项目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五、参考书目•王利平.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黄春江. 自动化仪表测量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杨治国, 赵吉胜, 高素贞. 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技术[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以上参考书目仅供参考,教师还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推荐相关参考资料。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一、任务概况1.1、任务目的邯郸市紫山位于河北省西南部。
根据建设规划,应对该该区施测40km21:10000地形图。
1.2、任务要求为了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需要在这三个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各个工业场地施工测量的需要,应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和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1)、范围:在所提供资料(1:50000地形图)范围内,进行水准及高程网的布设。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四等水准网和高程网的布设。
3)、时间要求:要求在接到该通知后三个月内完成技术设计和准备工作,一年内完成建网任务。
1.3任务范围在所提供的1:50000地形图上,在已知两个二等点的基础上,全面布设四等三角网,同时进行水准联测。
二.测区整体概况2.1、地理条件本测区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东径114°17′—114°22′、北纬36°40′—36°44′之间,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
总人口1053人左右,耕地面积达1360亩。
2.2、气候概述邯郸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温度在1月,极限约为摄氏20度,最高温度在7月,可达摄氏38度。
年降雨量62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为235天。
春季多干旱春季多干旱夏天很热,冬天很不冷。
气温全市多年平均气温为12.5~14.2℃,1~2月份或12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3.8~-1.5℃,东部大名县1971年12月27日最低气温观测值为-23.6℃。
6~7月份气温最高,各地月平均气温皆在25℃以上。
邱县1974年6月25日最高气温高达42.7℃。
日照年日照时数为2300~2780h,日照率为52.0~60.0%,其中5月份日照时数较多,12月份、1月份较少。
辐射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量为137.48千卡/厘米2,其中5月、6月、7月3个月接受辐射量47.77千卡/厘米2。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测绘工程专业适用)华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2009年12月4日一、执行的规范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测量课程设计大纲(含任务书)、工程测量规范或城市测量规范。
有关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二、已有成果及资料的收集(一)测区已有成果资料根据大纲中提供的任务情况,在测区内已有如下成果:1.三河市灵山测区1:1万地形图2幅,已有坐标见表2-1。
表2-1点名X坐标Y坐标高程H 备注三河4427064.74 20506606.99 17.82 一等三角点刘辛庄4431758.67 20498901.97 23.50 一等三角点中央子午线经度117°,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2.燕郊测区有1:1万燕郊开发区规划图1幅,已有坐标成果如表2-2。
表2-2点名X坐标Y坐标高程H 备注点将台4421650.600 20483995.600 一等三角点有色院4422665.054 20485530.457 四等三角点核工部4424282.087 20484072.213 四等三角点设计院4423271.536 20484072.213 四等三角点交干院4423596.223 20482518.181 四等三角点煤干院(华科)4424528.396 20482681.173 四等三角点京哈大桥4423045.500 20481620.261 四等三角点中央子午线经度117°,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3.门头沟测区1:1万地形图1幅,没有当地国家坐标数据。
(二)需要收集的资料除了教师提供的已知资料以外,同学们还应该收集如下资料:1.测区的人文地质资料及地理资料,冻土线深度,测区的气候状况等等。
2.测区其他的控制点资料、投影带投影面选择及椭球参数等资料。
(三)已有成果的分析利用同学们对已有的成果进行分析,实地踏勘并利用全站仪进行试测距离,然后与已有成果进行比对,分析成果的可用性,判断控制点位置的正确性。
控制测量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控制测量课程编码课程类型专业课授课层次三年高职计划总学时72学期计划学时98理论讲授学时42考核形式考试周学时4实验实训学时56周数18机动学时4考试学时2任课教师李超授课班级编码测量高职1101教材及参考书《控制测量》,林玉祥主编,全国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通用教材,测绘出版社。
参考资料:《测量学基础》,赵雪云,李峰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控制测量实训指导书》,林玉祥主编,测绘出版社;《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控制测量学》。
授课计划编写人(签字):年月日教研室意见系(部)审批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系主任(签字):年月日备注1.第16周集中见习2.学期计划学时,增加实训周30学时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授课计划表(首页)授课计划表(续页)周次课次学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教学重点作业备注112实训控制测量基本技能实训控制测量基本技能练习;测回法测角度。
观测记录纸22实训测量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测量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操作速度的练习。
232讲授1 绪论1.1控制测量的任务及作用1.2控制网的建立方法控制网的建立基本方法。
42讲授1.3国家控制网的布设1.4工程控制网的布设1.5控制测量的工作流程控制测量工作的基本流程。
2道简答题352讲授2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2.1概述2.2控制网布设的基本形式2.3技术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流程2道简答题62讲授坐标系的转换工程坐标系的建立各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工程坐标系建立的主要问题2道简答题72讲授2.4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实技术设计书的4例分析主要内容82讲授 3 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3.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简介3.2GPS 的组成3.3GPS 测量技术的特点GPS 系统的组成,及其测量技术的特点2道问答题授课计划表(续页)周次课次学时教学形式教 学 内 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教学重点作 业备注592实训GPS 接收机的认知及使用实习GPS 接收机的结构,和它的操作方法102讲授3.4GPS 卫星信号及导航电文3.5GPS 卫星定位基本原理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以及三种定位方法2道简答题6112 国庆机动122机动7132讲授3.6GPS 测量的误差来源影响GPS 定位的主要误差,及改进措施2道简答题142讲授 3.7GPS 测量的实施GPS 测量的各种设计,GPS 网的图形设计2道问答题8152实训GPS 控制网测量的选点、组网、埋石、绘制点之记GPS 网的组网、埋石、绘制点之记实训162实训GPS 数据采集掌握GPS 接收机测量的详细操作授课计划表(续页)周次课次学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教学重点作业备注9172实训GPS基线解算与平差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处理报告182讲授4 导线测量4.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2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4.3精密角度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精密角度测量方法2道简答题10192讲授4.4精密距离测量4.5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精密距离各种技术要求,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技术要求2道简答题202讲授 4.6导线测量业计算导线测量的概算导线测量的验算2道简答题11212实训精密光学经纬仪认知,操作实训精密光学经纬仪的结构认知,仪器的测角基本操作222实训水平角观测(方向观测法)方向观测法的程序,方向观测法的记录,和测站的限差的检核观测记录纸12232讲授4.7.4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4.7.5垂直角观测与三角高程测量测角的误差来源,三角高程测量2道简答题242实训全站仪认知实训全站仪基本操作界面的认知,其基本设置内容和方法掌握2授课计划表(续页)周次课次学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教学重点作业备注13252实训全站仪的基础测量实训利用全站仪进行斜距,平距,高差,水平角,竖直角测量262讲授5 高程控制测量5.1概述5.2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高程基准面,高程系统,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内容2道简答题14272讲授5.3外业观测5.4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水准外业观测一般规定,精密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2道简答题282讲授5.5高程控制测量知识基础常用精密水准仪的认知,精密水准测量主2道简答题要误差来源,及影响作用15292实训精密水准仪的认知与操作实训掌握精密水准仪的使用302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实训掌握一测站上的观测读数与记录,计算观测记录纸1630实训集中实训周量,GPS控制测量实训,四等水准测量告,及观测记录纸32授课计划表(续页)周次课次学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教学重点作业备注17332讲授4.7.8单导线的精度分析几种常用导线的误差计算2道简答题342讲授4.7.9将地面的测量元素归算值高斯平面椭球的基本概念,三差改正,2道简答题18352讲授高斯投影坐标系统的转换高斯投影的概念,高斯投影的正反算2道简答题明确各坐标系统间的内在转362实训测量坐标系统的转换换关系,学习使用Coord4.0坐标转换软件提交实训报告20周考试。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
测量控制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控制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理解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测量控制方法和技巧;3.了解测量控制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测量控制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5.能够正确使用测量控制设备和工具;6.能够进行测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对测量控制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测量控制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测量控制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应用;3.测量控制设备的结构和原理;4.测量控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测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测量控制学的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和理解;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控制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效果;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控制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测量控制学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测量控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测量控制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控制测课程设计
控制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控制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控制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控制测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控制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1.第一章:控制测的基本概念2.第二章:控制测的原理3.第三章:控制测的方法4.第四章:控制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内容要与课本有关联性,要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控制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控制测的实际应用问题。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控制测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测的方法和原理。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控制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控制测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控制测技术手册》。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控制测的概念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对本章节内容的详细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控制测的知识。
k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k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术语和测量原理;2. 学会使用控制测量工具,如电子尺、测距仪等,并了解其工作原理;3. 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4. 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控制测量操作,包括测站设立、数据记录和计算;2. 学会运用控制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3. 培养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应对突发事件和调整测量方案;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复杂的控制测量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追求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 引导学生关注测量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控制测量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基本概念:测量学概述、控制测量的定义与作用、控制测量的分类及特点;2. 测量工具与设备:电子尺、测距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控制测量步骤:测站设立、目标点选取、观测方法、数据记录与计算;4. 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测量数据误差分析、数据整理与平差计算、成果整理与提交;5. 控制测量应用案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6. 测量软件操作:介绍常用的控制测量软件,如测量平差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并进行实操演练;7. 团队协作与实际问题解决:分组进行实际测量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并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控制与检测综合课程设计
控制与检测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与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控制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掌握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判断方法;熟悉常见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实现。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控制与检测理论分析实际系统;具备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的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控制与检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控制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控制系统导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2.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等,讲解这些策略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
3.检测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和种类,讲解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降噪和特征提取等。
4.控制系统仿真: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让学生熟悉仿真过程和技巧。
5.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如电机控制、机器人控制等,让学生了解控制与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讲解控制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控制与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熟悉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控制工程基础》等国内外优秀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网输电设备故障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第29卷Vol.29第2期No.22021年1月Jan.2021收稿日期:2020-03-09稿件编号:202003063作者简介:王业凡(1990—),女,浙江湖州人,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等。
输电设备肩负着输送电能和供给电能的重任,是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输电设备出现故障,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多个部门的生产运作,还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1]。
因此对电网输电设备进行智能监测,是防止危险发生的必要手段[2]。
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对电网输电设备的智能监测做出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文献[3]提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网输电设备故障智能监测系统设计王业凡1,吴星昂1,高建东1,沈捷1,吴晶莹2(1.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2;2.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2)摘要:传统的电网输电设备故障智能监测系统中存在健全能能量高于故障能能量的情况,造成监测数据不完全,为解决该问题,设计基于小波分析电网输电设备故障智能监测系统。
在硬件设计上,选择AT89C51型号的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引脚功能,保证数据传输,在原有的信号调整模块中,选择LM324作为运算放大器,控制故障信号的放大;在软件设计上,根据采集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计算对应的有效值,将其作为输入、输出故障信号,选取Haar 小波函数,提取故障信号特征向量,实现故障监测。
结合硬件和软件设计完成整个系统设计。
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故障监测系统相比,设计的基于小波分析电网输电设备故障智能监测系统中故障能能量高于健全能能量。
关键词:小波分析;电网;输电设备;故障监测中图分类号:TN7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36(2021)02-0137-05DOI:10.14022/j.issn1674-6236.2021.02.030Design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failure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WANG Yefan 1,WU Xing ’ang 1,GAO Jiandong 1,SHEN Jie 1,WU Jingying 2(1.Zhejiang Huayun Clean Energy Co.,Ltd.,Hangzhou 310002,China ;2.Zhejiang Power ExchangeCenter Co.,Ltd.,Hangzhou 310002,China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faults in power grid transmissionequipment ,there is a situation where sound energy is higher than fault energy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monitoring data.To solve this question ,a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faults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 is designed.In the hardware design ,the AT89C51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s selected as the core processor ,and the pin function is designed to ensure data transmission.In the original signal adjustment module ,the LM324is selected as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to control the amplification of the fault signal.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ive value of the collected current and voltage data ,use it as an input ,output the fault signal ,select the Haar wavelet function ,extract the feature vector of the fault signal ,and implement fault bin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to complete the entire system design.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ault monitoring system ,the designed fault⁃base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on wavelet analysis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faults has higher fault energy than sound energy.Keywords:wavelet analysis ;grid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fault monitoring --137《电子设计工程》2021年第2期出基于安全防护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系统,在监测终端将嵌入加密芯片连接至安全网关,并接入监控运维中心,通过单向通信安全通道,保障监控系统安全运行。
检测控制仪表学习指导课程设计
检测控制仪表学习指导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授课和实践,使学生了解检测控制仪表基础知识和常用检测方法,掌握检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了解检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检测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检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使学生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1.检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介绍检测控制仪表的概念、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2.检测控制仪表的检测方法:介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检测、电气量的检测等。
3.检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介绍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等。
4.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介绍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常见的故障排查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1.第一原理课程讲解:详细介绍检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检测方法等内容。
2.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检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作业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和实验,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推荐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1.检测仪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2.检测仪表技术基础。
七、教学计划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如下:教学内容学时检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 4检测控制仪表的检测方法 4检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4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排除 4实验操作8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检测方法,掌握检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测控制仪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检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检测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2. 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类别、特性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3. 学会分析检测控制仪表的电路原理图,并识别主要部件;4. 掌握检测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检测控制仪表,并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2. 具备运用检测控制仪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3. 能够对检测控制仪表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4. 学会使用检测控制仪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检测控制仪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检测控制仪表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执行器、变送器等仪表的工作原理;2. 检测控制仪表分类与特性:分析各类仪表的特点、性能参数及应用场景;3. 检测控制仪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讲解仪表在生产线、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案例;4. 检测控制仪表电路原理及主要部件:剖析典型仪表电路原理图,识别关键部件及其功能;5. 检测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学习仪表的安装方法、调试步骤及日常维护技巧;6. 检测控制仪表数据采集与处理:探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方法,了解相关软件的使用;7. 检测控制仪表故障诊断与排除:分析仪表常见故障,学习诊断和排除故障的方法;8. 检测控制仪表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仪表选型、系统设计和实施。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摘要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包括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
学生应能够理解并应用测量的基本公式,掌握测量的基本工具和设备,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良好的工程测量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工程测量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4.熟悉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操作,如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2.能够读取和理解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工程测量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对测量结果的负责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1.工程测量的定义和作用;2.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3.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4.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全站仪和水准仪;5.实际测量操作练习,如进行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1.讲授法:讲解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测量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练习,让学生亲手操作测量工具,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2.参考书:提供更深入的测量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测量操作和实际工程应用;4.实验设备:提供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工具,供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姓名:李业帆
学号: 20106114
年级: 2010级
专业班级:测绘01班
指导老师:张伟富
日期:2013年1月13日-15日
一. 作业目的及任务范围
作业目的:南坪市位于河北省南部。
要求在2013年2月之前,完成建网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测量课程设计大纲(含任务书)、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有足够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网,平面控制网设计精度为城市四等,高程网以国家二等水准确定控制点的水准高程。
按相关要求,在已有1:25000的南坪市地图上进行图上设计,并进行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作为最后设计成果,用于施测。
工期6个月。
任务范围:北边靠近邢台市,南边靠近邯郸市,西边与山西省接壤,总面积约127 km²。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河北省南部,面积约127 km²,测区属丘陵地带。
测区内主要城镇有何龙庄,刘家村,周际村,闵家村,大吕李,高家边,五和庄,吴苏村,许宗村等二十多个散落的镇子。
在测区东南面有水域——仙人湖,西面有柴浦河。
测区地势复杂,山区交通不便,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所以在建网时应远离公路,高压线,选择土质坚硬的地面。
2.气候条件
测区位于北纬36°50′—37°47′,东经113°52′—115°49′之间,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夏天有较大降雨,易受洪涝灾害,对于山区地带施测很不利,且测量精度有所下降。
冬季空气受污染严重,对于光学观测影响较大。
因此应选择春季和秋季开展施测。
3.交通情况
测区属丘陵地带,但是主要交通干道建设情况良好,该区有铁路贯穿南北,有多条道路穿过境内,但部分山区较为偏远,只有盘山公路,且道路狭窄。
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
1.平面控制部分
测区内有国家二等网中的控制点三个:桥来余,金孟点,茶场。
采用的是1980西安坐标系。
造标情况良好,经过勘测标石的质量保存得很好,可以应用。
平差后网的精度:测角
本测区内有12个二等水准点。
采用的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
其质量保存完好,且其精度也符合现行测量规范的要求。
根据任务需要,高程高程控制网引用桥来余,金孟点,茶场三个高程已知点作为水准测量的起始点。
四.布网依据的规范
1.技术依据
考虑到该测区的测量需求,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控制网以《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2.觇标、中心标石、水准标石的类型和规格
根据本测区地形及地质情况,四等三角控制点选用寻常标,部分控制点由于不通视建立双锥标,具体规格见《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三。
四等三角点的标石采用上面为柱石下面为盘石的结构,两者均用钢筋混泥土预制再进行掩埋,具体规格和要求见《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二十三。
3.仪器选择及检验要求
三角网测量需要全站仪及配套装置若干,水准测量需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及配套装置若干。
各仪器的检验项目均按“规范”要求进行。
4.观测方法及限差
四等平面控制网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等水准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测段间的往返侧或采用闭合水准施测。
操作要求及各项限差均按相关规范进行。
5.概算内容与平差方法
将地面点的观测值经过归心改正、方向改正、化算致高斯平面上,并作几何条件闭合差的检查。
按方向坐标平差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平差计算,独立进行两次以作检核。
五.布设方案及论证
根据测量的相关规范,拟设两种方案:
方案一
以A桥来余,B金孟点,C茶场等国家二等控制点为起算点,在全区布设城市四等三角网,设平均边长为3 km。
通过观测各控制点(全区供选用2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3个已知二等点)照准其他控制点的方向角,和平距,经过推算得到平面控制网。
通过已知3个二等高程已知点的情况下,通过水准测量的高差推算出控制点的水准高程作为该点的高程,从而得到高程控制网。
方案一各项精度指标和费用估算:
网形及精度统计表
优化设计模拟数据精度表
优化设计模拟控制点成果表
点位误差
点间误差
方案一误差椭圆图
方案一经费预算表
方案二
以桥来余,金孟点,茶场等城市二等控制点为起算点,在全区布设四等三角网,设平均边长为3 km。
通过观测各控制点(全区供选用20个平面控制点,包括3个已知二等点)照准其他控制点的方向角,和平距,经过推算得到平面控制网。
通过已知3个二等高程已知点的情况下,通过水准测量的高差推算出控制点的水准高程作为该点的高程,从而得到高程控制网。
但是两个方案所选的控制点不一样,因此两种方案的进度不同,精度也不同,还有费用也不相同。
方案二各项精度指标和费用估算:
网形及精度统计表
优化设计模拟数据精度表
优化设计模拟控制点成果表
点位误差
点间误差
经费预算表
对方案一以及方案二的成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都小于方案二,方案一最大边长误差小于方案二,方案一最大边长比例误差大于方案二,方案一最大高程相邻点间误差小于方案二。
从精度上考虑考虑,应选择方案一。
其次从网型上看,方案一只利用了3个有水准基石的点,需要建6座觇标;方案二利用了4个有水准基石的点,需要建7座觇标。
方案二的路线较短,边长分布较方案一均匀,但覆盖区域小于方案一。
最后,从经济角度看,方案一收费43.7万元,方案二收费42.1万元。
综上所述,认为方案一虽然精度略高,但是综合来看方案二为最优。
六.现场踏勘报告
通过图上设计,选择出最佳方案后,对测区进行了现场踏勘。
包括对原有测量成果的检查和现在所选控制点间通视情况进行了检查。
通过现场的踏勘,发现所选用的已知点标石保存完好,可以用于施测。
且部分控制点之间由于通视不够或其它原因,需要进行架觇标。
同时由于考虑到点的保存问题,对控制点的标石建设的情况予以记载。
对费用的需求再次进行估算,工作量和人员的需求也做一定的估算。
七. 各种设计图表
经费预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