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制造工艺基础1。

合集下载

飞机研制过程与制造技术

飞机研制过程与制造技术

对用新材料(如复合材料)制作的结构性能进行某些专题研究和试验;
胶接结构
制造技术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新一代联合战斗机JSF研制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使飞机总装一次完成,制造成本降低50%,研制周期从原来的42个月缩短至24个月。
第三代飞机和大型飞机气动外形要求严、寿命要求长,钣金件不许敲击成形,大都采用精密成形技术。
二 航空器制造技术特点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SPF/DB)
• 超塑成形的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IBM用Zn22Al合 金材料以两种方式(钣金成形和体积成形)来成 形计算机部件,并在1965年4月申请了有关超塑成 形的专利。
• SPF,SPF/DB构件研制中的结构形式从单层SPF构 件到SPF/DB双层板、三层板、四层板等,层数越 来越多,构件尺寸越来越大,形状越来越复杂。
由飞机设计单位和订货单位协商后共同拟订出新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或使用技术要求
二 航空器制造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确定结构型式和主要受力构件布置,并给出飞机各部件的重量控制指标。
SPF,SPF/DB构件研制中的结构形式从单层SPF构件到SPF/DB双层板、三层板、四层板等,层数越来越多,构件尺寸越来越大,形状越来越复杂。
明、材料公差等非几何信息以及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表示清楚。
向材料制备与构件成形同时制造发展;
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技术
技术要求确定了飞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使用条件和机载设备等
二 航空器制造技术特点
精密钣金成形技术
• 先进飞机钣金壁板的明显特点是蒙皮厚、筋条高、结构网 格化、整体集成度大、结构刚度大和难以成形。第三代飞 机和大型飞机气动外形要求严、寿命要求长,钣金件不许 敲击成形,大都采用精密成形技术。

现代飞行器制造工艺学复习题简答及答案贾玉红何景武

现代飞行器制造工艺学复习题简答及答案贾玉红何景武

现代飞行器制造工艺学复习题简答及答案贾玉红何景武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1. 飞机产品的特点及其制造工艺的特点. 飞机产品的特点:1、零件数量大、品种多 2、外形复杂、精度要高 3、零件尺寸大、刚度小 4、材料品种多,新材料应用比例大 5、 结构不断改进,产量变化范围大制造工艺的特点:1、需采用新的保证互换性的方法-模线样板工作法; 2、 生产准备工作量大,需采用大量模具、夹具、型架等工艺装备,数字化制造技术;3、批量变化范围大,手工劳动量大,现在用柔性制造技术; 4、零件加工方法多种多样,装配劳动量比重大; 5、 生产协作能力强,推行并行工程.2. 弯曲、拉伸、拉形、拉弯、落锤成形、液压成形、喷丸成形、旋压成形及胀形等典型成形工艺的成形原理、成形极限、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弯曲:成型原理:弯曲是将平直板材或管材等型材的毛坯或半成品、用磨具或其他的工具弯成具有一定曲率和一定角度的零件的加工成型方法.材料外层纤维受拉,内层纤维受压,中性层不变.成形极限:当万区间相对弯曲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会是万区间外表面纤维的拉伸应变超过材料所允许的极限而出现裂纹或折断,此时的变形记先成为成形极限.相对弯曲半径r/t 达到材料即将破裂的极限是的min r问题:主要问题是回弹.解决办法:补偿法、加压法,加热校形法及拉弯法.拉伸原理:拉伸是在凸模作用下将平板毛坯变成开口空心零件的过程.凸缘切向收缩为筒壁,筒壁为传力区成形极限:当壁筒要拉断时的拉伸系数为极限拉伸系数.在筒壁将要拉断时的最小拉伸系数0/m d D容易出现的问题:凸缘起皱和筒壁拉裂.解决办法:用压边圈防止外皱.用带拉伸筋的凹模、反向拉伸法和正反向联合拉伸法防止内皱.拉形原理:拉形时板料两端在拉形机夹钳夹紧的情况下,随着拉形模的上升,板材与拉形模接触产生不均匀的双向拉伸变形,是板料与拉形模逐渐贴合的成型方法.成形极限:在拉形时,挡板料濒于出现不允许的缺陷时的拉形系数max 0/l l . 容易出现的问题:拉裂、起皱.解决办法:防止拉裂的主要方法是控制一次拉形变量;防止起皱可使夹头钳口取现金量符合模具两端对应曲面的剖面形状,在操作中正确配合夹头拉伸和台面上顶的动作.拉弯原理:拉弯是将毛料在弯曲的同时加以轴向拉力,改变毛料剖面内的应力分布情况,使之趋于均匀一致,以达到减少回弹,提高零件成形准确度的目的.成形极限:拉断常见问题:回弹量较大解决办法:先拉后弯,先弯后拉,先拉后弯再补拉.落压成型原理:利用质量很大的锤头或上模从高处落下时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是,使毛料沿着成型模成形.成形极限:易出现的问题:材料起皱或破裂 解决方法:预成形;采用展开料成形;分区依次成形;采用储料过渡液压成形原理:采用液态的水或油作为传力介质,用软凸模或凹模代替刚性的凸模或凹模,使坯料在传力介质的压力作用下与凹模或凸模贴合的过程成形极限:相对弯曲半径R/t 以及成型压力P易出现的问题:材料的起皱开裂和不贴模解决方法:尽量采用新淬火料进行成形,同时尽可能采用展开料成形,以免除修边工作.喷丸成形:利用高速弹丸流撞击金属板的表面,使喷丸表面及其下层金属材料受挤压产生塑性变形而向四周延伸,表面面积扩大,从而逐步使板材发生向喷丸面凸起的弯曲变形,从而达到所需变形成形极限:对一定的喷丸设备的弹丸,采用最大覆盖率喷完成形特定材料和厚度的零件时,所获的变形量时一定的,即相应条件下的喷丸成形极限 易出现的问题:受壁板外形和结构特点限制,部分壁板难以成形 解决办法:采用预应力喷丸成形技术以提高喷丸变性能力旋压成型:借助旋压棒或旋轮、压头对随旋压模转动的板料或空心毛坯做进给运动并旋压,使其直径尺寸改变,逐渐成形为薄壁空心回转零件成形极限: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厚度问题:表面出现沟槽 解决:在不同的胎膜上进行连续旋压胀形:在外力作用下使板料的局部材料厚度减薄而表面积增大,或将直径较小的筒形或锥形毛坯,利用由内向外膨胀的方法,使之成为直径较大或曲母线的旋转体零件 极限:胀形系数max 0D D ,max D 其中为零件变形最大处的直径;0D 为零件变形最大处的原始直径问题:毛坯拉伸破裂解决:在胀形是施加轴向推力是管坯压缩3. 什么是结构复合材料,什么是功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性能上有哪些特点. 结构复合材料:主要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材料,由能够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与能联结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传力例作用的基体组元构成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指除力学性能意外还能够提供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上的特点:1、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2、比强度高及比刚度大 3、抗疲劳性能好 4、 高温性能好5、制造工艺简单6、结构可实现功能智能化4.试说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预成形件/树脂转移成形工艺方法RTM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RTM特点:整体性好,减少机械连接,近无余量加工,与手工铺放比工时少,可采用低成本的纤维/树脂体系;有效的改善了劳动强度和环境条件;可提高复合材料的设计需用应变.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铺放形式与毛坯构型的复杂构件.5.什么是设计分离面和工艺分离面6.设计分离面:飞机的零件根据使用功能、维护修理、方便运输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人员对整架飞机的结构要划分为许多部件,这些部件之间所形成的可拆卸的分离面称为设计分离面.工艺分离面:在装配过程中,为了生产需要,将飞机结构进一步划分称为组合件和板件,这些板件、段件或组件之间一般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这种为了满足工艺过程要求而划分的称为工艺分离面.7.提高装配准确度的补偿方法有哪些.1、装配时相互修配2、装配后精加工3、垫片补偿4、连接补偿件5、可调补偿件8.飞机装配基准的选择方法及误差积累特点.1、以骨架外形为基准:将骨架在型架上装配好,然后再蒙皮上施加外力,使蒙皮贴紧在骨架上并连接在一起.误差累计特点:骨架零件制造的外形误差骨架的装配误差蒙皮的厚度误差蒙皮与骨架由于贴合不紧而产生的误差装配连接的变形误差2、以蒙皮为基准:是将部分骨架零件分别装在蒙皮上,然后在型架上施加外力,使蒙皮外形贴紧在卡板上,最后将骨架连接起来.误差:装配型架卡板的外形误差蒙皮和卡板外形之间由于贴合不紧而产生误差装配连接的变形误差9.互换与协调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三种协调原则及其特点.互换:指的是独立制造的零件组合件、部件,装配时无需补充加工,就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亦指一般互换的零件组合件、部件能与另一同样的零件组合件、部件互相代替,装配时不经任何修配,即可保证产品性能.协调:指两个相互配合的零件组合件、部件之间,其配合部位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相符合程度.互换是指同一种工件之间的一致性,它通过控制制造误差来达到.协调是指相配合工件之间配合尺寸、形状的一致性,它可以通过控制制造误差来达到,也可以通过修配来达到.互换的一定是协调的,协调的不一定是互换的.独立制造原则:为保证互换性所需的协调准确度,就必须对零件制造的准确度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与飞机制造的具体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在飞机制造总,对协调准确度比制造准确度要求更高;尤其是表明情况复杂的零件,技术上难度大,经济效果差.因此,独立制造原则比较适用于那些形状简单的零件,例如起落架、操纵系统等机械加工类零件.有利一面:生产过程中能够平行地制造飞机零件、组合件和部件,以及各种工艺装备.不受工艺装备制造次序的约束,可以扩大制造工作面,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开展广泛的协作相互联系制造原则:在尺寸专递过程中,共同环数量越多,协调准确度就越高,所以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技术难度大的、制造准确度不高的环节作为尺寸传递的共同环,这样就能大大提高零件之间的协调准确度,对于结构复杂的飞机产品,采用这种原则就行协调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为了保证零件互换性所需的工艺装备必须依次制造,工作面受限制,使生产周期拖长,对保证厂际协作不力.相互修配原则:可以保证很高的协调准确度,但难以满足零件互换的要求,而且修配劳动量大,装配周期长,只有当其他协调原则在经济上、技术上都不合理,又不要求零件互换性时,才选用这种原则,一般在飞机的试制中应用较多,而成批生产中应用较少.10.铆接、螺接、胶接、焊接、胶焊等各种连接方法的特点.铆接:连接强度比较稳定可靠,铆接方法与工艺参数容易掌握和控制,铆接质量检验方便,故障比较容易排除,使用工具比较简单、价廉,适用于较复杂结构的连接.虽然存在一些缺点,增加了结构质量,降低了结构强度,容易引起变形,仍是飞机装配中主要的连接方式螺接:螺栓的受力形式有拉、剪、拉剪三种,应根据受力形式选用不同形式的螺栓.在飞机装配中数量不断增加.除标准螺栓,还有高锁螺栓和锥型螺栓,质量轻,体积小,耐振动,夹紧力大,耐疲劳性高,密封性好,安装简单,但结构复杂,成本高.胶接:不削弱基体材料,形成的连接缝是连续的,受力均匀,能改善板材支持情况,提高临界应力,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的疲劳强度和破损安全性;胶接结构表面平滑,有良好的气动力性能;胶缝本身有良好的密封性,适用于气密舱和整体油箱等要求密封的结构;劳动量显着低于铆接,成批生产时成本也低于铆接;胶层对金属有防腐保护作用,可以绝缘,防止电化学腐蚀;使用材料范围广,金属材料之间、非金属材料之间、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之间;对材料、工艺条件的环境应力极为敏感,剥离强度低,不易检查,无损检测方法不完善,环境温度有限制.焊接: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比铆接结构质量轻,表面光滑,改善了劳动条件,疲劳强度比铆接低20%.胶焊:焊接头质量轻,静强度高,可靠性好,胶接头良好的疲劳特性和密封性,力学性能十分优良11.铆接、胶接的工艺过程.铆接:确定钉孔位置,制铆钉孔及制埋头窝,放铆钉,铆接胶接:预装配,胶接表面制备,涂胶和晾置或烘干,装配,固化,胶缝清理和密封,试验和检验12.飞机总装包括哪些内容.飞机机体各部件的对接及水平测量;安装调整发动机、燃油和滑油系统,安装和调整发动机操纵系统;液压和冷气系统的设备、附件和导管的安装、敷设和实验;起落架极其收放机构、信号系统的安装、调整和实验;飞机操纵系统的安装和调整;电器、无线电、仪表设备与电缆的安装、敷设和实验;高空救生设备的安装和实验;特种设备的安装和实验.13.什么是CAD/CAE/CAPP/CAM/PDM,并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CAD/CAE/CAPP/CAM分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缩写.他们是制造业信息化中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是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开发的主要工具.PDM是产品数据管理的缩写,是某一类软件的总称.PDM技术集成并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过程及人与组织,实现分布环境中的数据共享,为异构计算机环境提供了集成应用平台,从而支持CAD/CAE/CAPP/CAM系统过程的实现.14.试说明数字化预装配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级数字样机,建立了零部件的基本形状、包容空间,并协调各工程设计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安排.第二阶段:二级数字样机,已经进行了飞机结构设计和不同设计组之间界面的协调,零部件外形已经确定下来,但还未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进展主要体现在飞机的可达性,可维护性,可靠性,人机工程以及支持装备的兼容性等进行详细设计,但尚未进行详细的装配原装设计.第三阶段:三级数字样机,是对详细设计的零部件进行完整的数字化与装配,如飞机的管道系统,空气管路,燃油管线,液压管路,角片支架,紧固件,连接孔等的制造和安装等都在三级数字样机上完成,它是数字预装配的最后阶段.15.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涉及到哪些技术.以数字化装配技术为支撑,体现了数字化装配工艺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光学检测与补偿系统,数字化钻铆技术及数字化集成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16.试说明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含义及其优点.含义:飞机柔性装配技术是考虑装配对象变化较快的航空产品本身特征,基于飞机产品数字化定义,通过对飞机柔性装配流程、数字化装配技术、装配工装设计、装配工艺优化、自动定位与控制技术、测量、精密钻孔、伺服控制、夹持等的综合,以实现飞机零部件快速准确的定位与装配,减少装配工装种类与数量的装配技术.优点:1、提高装配效率与装配准确度.2、提高装配工作的快速响应能力,缩短飞机装配周期.3、提高飞机装配质量、提高装配速度.4、降低飞机装配成本.5、适应多品种产品生产装配要求.。

飞机装配工艺复习题1

飞机装配工艺复习题1

1、飞机装置和通用机械产品装置的差别?2、飞机装置的特色外形复杂、尺寸大、要求高;零零件多,连结面多、工艺刚性小;所用资料多;薄壁零件多;空间布局有限;3、简述集中装置原则和分别装置原则的观点、差别和应用。

集中装置原则:飞机主要零件、组件、锻件等相对集中在一个厂房进行装置。

(针对小型飞机、试制阶段的飞机)分别装置原则:各个零件平分别在不一样地方装置(对批量生产、定型产品、大型飞机)。

4、简述飞机装置的两种基准。

以骨架为基准:偏差累积由内向外:骨架零件外形制造偏差,骨架的装置偏差,蒙皮的厚度偏差,蒙皮和骨架贴合偏差,装置后变形。

以蒙皮外形为基准:偏差累积由外向内:装置型架卡板外形偏差,蒙皮和骨架贴合偏差,装置后变形5、设计分别面和工艺分别面的定义和差别。

依据使用、运输、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将整架飞机在构造长进行区分多个零件、段件和组件,这些零件、段件和组件之间一般采纳可拆卸的连结,这样所形成的可拆卸的分别面就是设计分别面。

在零件装置的时候还需要将零件进一步区分进而形成更小的板件、段件、组合件等等这些组合件在装置时一般采纳不行拆卸的连结,他们之间的分别面称为工艺分别面。

6、飞机装置正确度的主要技术要求。

a)飞机空气动力外形的正确度b)各零件之间相对地点的正确度c)零件内各零件和组合件的地点正确度7、下边的装置件需要设计赔偿环节吗?如需要,请说明原由,并设计之并在图中标示出来。

8、制造正确度和协调正确度的定义及其差别。

制造正确度、协调正确度和交换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制造正确度: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零件的实质尺寸与图纸上所规定的名义尺寸相切合的程度。

协调正确度:两个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零件之间相当合部位的实质几何形状和尺寸相切合的程度。

差别:通用机械制造中保证协调性是经过独立控制各零件和组合件的制造正确度实现;飞体制造中的协调正确度是依赖模线 -样板技术保证的。

关系:达到交换性的原件必定拥有协调性,达到协调性的不必定能交换,协调正确度是以制造正确度为基础的。

航空工程知识点

航空工程知识点

航空工程知识点航空工程是一门涉及航空器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航空工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1. 飞行器结构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是航空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飞行器的结构主要由机身、机翼、动力装置等组成。

机身负责承受飞行过程中的各种载荷,保证乘客的安全;机翼则产生升力,支撑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动力装置提供推进力,推动飞行器前进。

不同类型的飞行器有着不同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飞行原理飞行原理是航空工程中的基础知识。

飞行器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飞行,主要包括升力、阻力、推力等概念。

升力是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产生的支撑力,通过机翼的产生来实现;阻力是飞行器在飞行中受到的阻碍力,需要通过推力来克服;推力是飞行器前进的动力来源,通常由发动机提供。

了解这些原理对于飞行器设计和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航空制导与控制航空制导与控制是保证飞行器正常飞行的重要手段。

飞行器通过舵面的调整,实现姿态的控制;通过发动机的调节,实现速度和高度的控制;通过导航系统的应用,实现航向和航线的控制。

这些手段需要飞行员和自动控制系统共同作用,确保飞行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安全飞行。

4. 航空材料与制造技术航空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制造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航空器需要具备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通常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制造;制造技术方面,包括铆接、焊接、复合材料成型等技术。

良好的材料和制造技术能够保证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

5. 航空法规与标准航空工程涉及到航空器设计、运行等多个环节,需要遵守一系列航空法规和标准。

这些法规包括飞行规章、交通管理规定、飞行员资质要求等;标准包括飞行器设计标准、维护规范等。

遵守航空法规和标准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保证,是航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以上几个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航空工程这门学科,帮助读者对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有更全面的认识。

航模基础知识要点

航模基础知识要点

航模基础知识要点航模是指模仿真实飞机原理和结构,通过模型制作的飞行器。

它可以飞行、模拟飞行和进行相关实验,并在飞行过程中采集数据。

航模制作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涉及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是航模基础知识的要点介绍。

一、飞行原理:1.升力的产生:航模的飞行依靠翅膀产生的升力。

升力的产生与机翼的气动特性有关,如充气方式、翼型、机翼横断面、机翼悬挂方式等。

2.推力的产生:推力的产生与发动机和螺旋桨有关。

常见的推力方式有喷气推力和螺旋桨推力。

3.驱动方式:航模的驱动方式有遥控和自动驾驶两种。

遥控驱动需要通过遥控设备来控制航模的运动,而自动驾驶是指通过预设的程序或传感器来控制航模的运动。

二、材料科学:1.结构材料:航模的结构通常采用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以实现轻量化和强度要求。

2.制造工艺:航模的制造工艺包括模具制作、材料选择、剪裁、分层和成型等。

模具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以保证航模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光洁度。

3.节能材料:航模中还广泛应用了一些具有节能特性的材料,如空气动力学中的流线型设计、减阻材料等,以增加航模的飞行效率。

三、控制系统:1.操纵系统:航模的操纵系统包括遥控器、舵机、控制杆等。

通过操纵杆控制舵机的运动,进而控制航模的姿态。

2.自动控制系统:航模的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航向控制、高度控制和速度控制等。

通过预设的程序或传感器来实现航模的自动控制。

四、空气动力学:1.升力与阻力:航模在飞行时会受到气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升力和阻力。

升力使航模能够飞行,在设计航模时需要根据升力和重力平衡关系来确定机翼的形状和大小。

阻力会影响航模的速度和飞行续航能力,因此需要进行降低阻力的设计。

2.气动性能:航模的气动性能取决于机翼的几何形状、气动特性和航模的重量。

要提高航模的气动性能,需要注意机翼和机身的流线型设计,减小飞行阻力。

五、航模制作与调试:1.比例缩小:航模制作时需要考虑飞机模型与真实飞机的比例关系,以保证航模的结构和空气动力学特性与真实飞机相似。

飞机制造技术基础

飞机制造技术基础

第一章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第一节:基本概念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模型结构树表达BOM(Bill of Material)BOM的分类和定义:EBOM(Engineering BOM)PBOM(Process planning BOM)MBOM(Manufacturing BOM)AO(Assembly order,装配大纲):三维AO包括文字描述、三维附图、三维仿真动画、三维标注等FO(Fabrication Outline,制造大纲)CAPP:(1)装配信息三维实体建模(2)装配顺序规划(3)装配路径及工艺规划(4)装配仿真(5)装配工艺输出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作用数字化制造的特点,与传统制造相比,优点第二节:数字化制造工艺传统飞机结构研制过程(模拟量传递):样件,模具数字量传递飞机结构研制过程:三维数模钣金件数字化制造过程:以橡皮囊液压成形为例弯边角度线定义方法:弯边角度线工艺耳片:1、钣金件在成形过程中定位;23、钣金件在装配过程中定位工艺耳片的表示方法:1、用点和轴线(法矢)表示;2,用点、轴线(法矢)、孔轮廓和耳片轮廓表示;3、用实体和轴线表示航空产品数控加工的特点:(1)产品类型复杂,具有小批量、多样化特点(2)结构趋于复杂化和整体化,工艺难度大,过程复杂;(3)薄壁化、大型化特点突出,变形控制极为关键;(4)材料去除量大,切削加工效率问题突出(5)质量控制要求高(6)产品材料多样(7)大型结构件毛料价值高,质量风险大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基础技术;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应用技术;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标准与规范。

容差分配:钣金件宽松,机加件严限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与仿真技术内容(1)装配干涉的仿真(2)装配顺序的仿真(3)人机工程的仿真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应用技术是指支撑飞机数字化装配现场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涉及装配过程中的定位、制孔、连接、测量、控制等环节,支持数字化装配技术的应用实施,主要包括:(1)数控柔性装配定位技术;(2)自动化精密制孔技术;(3)高效长寿命连接技术;(4)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5)多系统集成控制技术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标准与规范:工艺类标准规范;设计类标准规范装配操作类标准规范第三节:数字化制造工装工装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特点:1、设计数字化2、工装设计标准化3、工装设计CAE分析4、工装设计智能化5、工装设计快速化6、工装柔性化7、工装设计标准化检测自动化数字化工装:1.数字化成形工装2.数字化装配工装:包括普通数字化工装、柔性工装和部件对接工装A基准工具球的作用:测量时,可以利用基准工具球将测量坐标系与工装坐标系拟合在一起绝对坐标系:是在工装上建立一个与飞机坐标系相同的坐标系优点:易协调缺点:有时会出现大部分工装零件与绝对坐标产生较大的夹角,使安装公差降低相对坐标系:是在工装上建立工装坐局部标系优点:工装中的大部分零件坐标与工装坐标一致,减少误差环节,装配精度高。

飞机钣金加工工艺

飞机钣金加工工艺

飞机钣⾦加⼯⼯艺飞机钣⾦加⼯⼯艺钣⾦⼯艺就是把板材、型材、管材等⽑料,利⽤材料的塑性,主要⽤冷压的⽅法成形各种零件,另外还包括下料和校修。

飞机钣⾦制造技术是航空航天制造⼯程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飞机结构特性的重要制造技术之⼀。

现代飞机的壳体主要是钣⾦铆接结构,统计资料表明,钣⾦零件约占飞机零件数量的50%,钣⾦⼯艺装备占全机制造⼯艺装备的65%,其制造⼯作量占全机⼯作量的20%。

鉴于飞机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产⽅式决定了飞机钣⾦制造技术不同于⼀般机械制造技术。

⼀.飞机钣⾦零件的基础知识1.1 钣⾦零件分类1.1.1按飞机钣⾦零件结构特征分类飞机钣⾦零件有蒙⽪、隔狂、壁板、翼肋、导管等。

1.1.2 按飞机钣⾦零件材料品种分类飞机钣⾦零件基本上可分为型材零件、板材零件和管材零件三⼤类,每类材料零件⼜可进⼀步细分:(1)型材零件:压下陷型材、压弯型材、滚绕弯型材、拉弯型材、复杂形型材;(2)板材零件:平板零件、板弯型材零件、拉深零件、蒙⽪成形零件、整体壁板、落压零件、橡⽪成形零件、旋压零件、热成形零件、爆炸成形零件、超塑性成形零件、超塑性成形和扩散连接零件、局部成形零件。

(3)管材零件:⽆扩⼝弯曲导管、扩⼝弯曲导管、滚波卷边弯曲导管、异形弯曲导管、焊接管。

因为飞机钣⾦零件形状复杂,数量庞⼤,板材零件相对较多,现做飞机钣⾦零件分类图如图1.1所⽰。

图1.1 飞机钣⾦零件分类1.2 钣⾦零件加⼯路线成千上万的钣⾦零件,制造⽅法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加⼯路线基本相同,⼀般都要经过如图1.2⼏个环节:图1.2 钣⾦件加⼯路线下料:裁剪(剪床)、铣切(铣床)、锯切和熔切。

成形:弯曲、拉深、旋压等。

热处理:粉末喷涂、表⾯氧化等。

1.3 钣⾦零件变形的基本特点钣⾦零件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成形⽅法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变形⽅式不外乎是弯曲、翻边、拉深、局部成形(或膨胀)。

板料成形时,材料的变形区往往是以上⼏种基本变形⽅式的复杂组合。

(完整版)飞机制造工艺基础1

(完整版)飞机制造工艺基础1
一.互换性基本概念
一般互换零(构、部)件的特性是:能与另外一个同样零(构、部) 件互相代替,完成一样准确的特定任务。互换性是产品相互配合部分的结 构属性,它指同名零、组、部件在几何尺寸、形位参数和物理、机械性能 各方面都能相互取代而具有的一致性。
二.互换性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按互换部位
分类
•按互换级别 •按制造分工
无论是采用一般及其制造中的公差配合制度,还是采用模线样板方 法作为飞机制造中保证互换性的方法,产品互换性的基础都是保证制造 准确度与协调准确度。
•保证协调准确度的基本方法
显然,要使两个相互配合的零
件的同名尺寸相互协调,它们的 尺寸传递过程之间就必然存在一 定的联系。
如图所示,零件A和零件B是要 相互协调的。假定LA和LB是协调 尺寸,则它们的形成经过了许多 次尺寸传递,其中有的是两个尺 寸公共的环节,有的尺寸是两个 尺寸各自的环节,后者将产生两 个尺寸的协调误差ΔAB。
•若n1=n2=1,K值最大,相当于修配原则制造,协调性最佳。
原则:
要想提高协调准确度,除了努力提高零件制造准确度之外,减少制
造环节或增加两个零件尺寸传递过程中的公共环节以缩短尺寸的协调过
程都是非常必要的。
有三种不同的原则取得尺寸协调的过程: (a)协调过程称零件按独立制造的原则形成的协调过程; (b)按相互联系制造原则形成的协调过程; (c)按补偿原则制造所形成的协调过程。 3.1按独立制造原则进行协调
•使用互换性 •生产互换性
•外部互换性 •内部互换性
•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
(替换)
•厂内互换 •厂际互换 •国际互换
1.使用互换性: 为了保证飞机的正常使用,对在使用中可能损坏的机体部件、组合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对飞机的零件、装配件、段件和部件在装 配或对接时,不经挑选或修配就能满足装配或对接要求而不影响产品装配 质量的特性。 要求具有生产互换性的范围比使用互换性的范围要广得多。
3.外部互换性:整架飞机结构与其他成品(如发动机、座椅、仪表、 无线电设备等)之间的互换性。
4.内部互换性:飞机结构本身部件、组件或零件(如机翼、副翼、 襟翼、检查口盖)的互换性。
•使用互换性 •生产互换性
•外部互换性 •内部互换性
•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
(替换)
•厂内互换 •厂际互换 •国际互换
1.使用互换性: 为了保证飞机的正常使用,对在使用中可能损坏的机体部件、组合件
(如机翼、尾翼、活动面、各种舱门、口盖)或成品件(如发动机、特种 设备、仪表、油箱等),要求具有不经挑选和补充加工就能更换,并在更 换后不影响飞机使用性能的要求。互换的部件应具有相同(公差范围内) 连接面尺寸和形状、相同的对接螺栓孔和管道孔的位置、一致的气动力特 性、重量和重心位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性。 2.生产互换性:
飞机制造工艺基础
Fundamental of Aircraf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SYIAE Frederick Lincoln
一.教材与参考书
1.程宝蕖,张麟,黄良,佘公藩.飞机制造工艺学.南 京:南京航空学院.1984 2.范玉青.现代飞机制造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社,2001 2.胡世光,陈鹤峥.板料冷压成形的工程解析.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概况: 1.9W×4=36H; 2.学位课、考试课。
一系列的(风洞)试验,有时需要全尺寸样机用来协调各 系统与装载的布置,费用较高。
(3)详细设计( Detail Design)
飞机的结构设计,包括部件设计和零构件设计。
内容: -要给出飞机各构件和系统的总图、装配图、零件图,以 及详细的重量和强度计算报告。
特点: 工作量大,要做许多试验(静强度试验、动强度试验、 寿命试验、各系统的地面台架试验等)。
后续工作:
原型机的试制、地面试验。如发现问题→对原型机修改 →试飞→合格后,申请设计定型→型号合格证书,设计 过程完成→批生产。
§1.2 飞机工艺的特点
工艺过程? 是飞机生产过程的主体,是指直接改变所加工零
件的尺寸形状或材料性能,把零件装配成组合件、 部件和整机的过程。
飞机制造工艺过程特点与飞机产品的使用要求、 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一.飞机产品使用要求与结构特点: 飞机-重于空气、靠自身动力维持空中飞行,空运人 员、物资和作战。 1.质量要求高:结构轻,不能有多余重量; 2.飞机结构要绝对性是:能与另外一个同样零(构、部) 件互相代替,完成一样准确的特定任务。互换性是产品相互配合部分的结 构属性,它指同名零、组、部件在几何尺寸、形位参数和物理、机械性能 各方面都能相互取代而具有的一致性。
二.互换性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按互换部位
分类
•按互换级别 •按制造分工
第一章 飞机制造工艺特点与 互换协调基本概念
§1.1 飞机研制工作的一般过程
(1)概念性设计( Conceptual Design)
全面构思,形成飞机设计方案的基本概念,并草拟 一个或几个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初步设计方案。 内容:
-初步选定飞机的形式,进行气动外形布局(常规布局、鸭 式布局、无尾布局、飞翼布局等);
§1.3 飞机制造中的互换与协调基本概念
飞机批量生产要求: 其结构零、组、部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和严格的协调性。 由于飞机结构零件数量多,型面复杂,尺寸大而刚度低,装配阶段容 易变形等特点,除了对一般零、组、部件的几何尺寸和形位参数有互换性 和协调性要求之外,还对部件气动力外形和相对位置、部件对接分离面有 互换协调要求;对零、组、部件的结构强度、重量、重心位置等有互换性 要求。 经验证明,单纯靠采用公差配合制度和各种传统的通用量具很难保证 上述飞机制造的互换协调要求。
3.机体外形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使升力、阻力比最大; 4.结构尺寸大、外形复杂、精度高、零件数量多;
如C-5A银河运输机,翼展68米、机身全长75米,因此 决定了零件、组件和部件的尺寸也较大,波音747的一块 整体壁板长达34米,一些零件在自重下都会引起变形。
结构是由形状复杂、连接面多、刚度小的钣金件(非 金属零件)组成的薄壳结构,加工和装配时易产生变形。
-初选飞机基本参数; -选定发动机、主要的机载设备; -初选主要部件的几何参数; -粗略绘制飞机三面草图; -初步考虑飞机的总体布置方案、性能估算与初步方案 的修改; 特点:概念性设计多限于纸面上,实验少、费用低。
(2)初步设计( Preliminary Design)
对草拟的飞机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和 具体化,最终给出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方案。 内容: -修改、补充和完善飞机的几何外形设计,给出完整的三 面图和理论外形; -全面安排与布置机载设备、系统和有效载荷; -初略布置飞机结构的承力系统和主要的承力构件; -重量计算、重心定位; -比较精确的气动力性能计算和操纵性、稳定性计算; -给出详细的飞机总体布置图; 特点:
L-1011喷气式客机的蒙皮壁板,最大尺寸2.5×12米, 成形误差要求小于0.3mm;
一架飞机仅壳体的零件数量就在1.5~10万,还不包括 几百万个螺钉、铆钉等。
二.飞机工艺特点 1.要采用新的互换与协调方法:
仅用一般机械制造业的公差配合制度,不能保证各零件、 部件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互换的要求,要有飞机工业一套特 殊的互换与协调方法。 2.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由于零件数量多、外形复杂,成形需要模具工装,装配需 要大量夹具和型架,还要有大量的标准工装,因此使生产 准备工作量很大。 3.批量小,手工劳动量大: 飞机型号、构造改动频繁,因此生产方法要具有机动性。 4.零件加工方法多种多样,装配劳动量比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