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内容、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够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
2.学生的思维特点: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对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论结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2.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3.通过学习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理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社会矛盾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具体史实、历史背景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必然性、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改革开放的成就与不足。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2)运用问题导向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两个重要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思考,概括改革开放后社会的主要变化,并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由此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已经讲到,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发展受到阻碍,在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决策的,它的内容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1. 讲述背景:材料一:党和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材料二:在中央领导人的努力下,逐渐摆脱了过去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材料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复出。

通过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命运的思考和中国道路的探索的?2. 作出决策: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作出怎样的决策?(2)会议内容有哪些?(3)这次会议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转折?(4)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 拨乱反正: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什么作用?4. 改革开放: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次会议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它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它标志着什么?(2)如何认识这一理论的伟大意义?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概括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和影响,从而树立起改革开放的意识,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

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教案1

中考历史复习 第29课时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教案1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课题复习课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6.10使用者主备课时序数第29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改革开放的内容。

2、理解十一届叁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法指导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准备电脑学习过程旁注与补充(一)记住1.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2月。

2.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1978年,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3.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5.记住企业改革成果的代表——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6.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邓小平,1979年4月。

7.记住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设立时间;记住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80年建立了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的厦门市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8.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20世纪90年代扩大开放的窗口城市--上海浦东。

9.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不断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3)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熟记本单元知识点观看书中重要插图这部分不太重要,可以作一般理解10.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的时间和会议名称:注意区别这几次大会的内容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改革开放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改革开放的成就(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如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际地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如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

2. 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和生活发生变化的情况,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参观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播放,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进而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培养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进行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猜测这位历史人物是谁。

语言描述如下:他曾三起三落,在困境中从不放弃理想信念;他曾在国家民族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他曾这样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被人们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学生猜出是邓小平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今天,我们将起走进那段历史,去了解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起点所在。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背景教师介绍: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党和人民的抉择,他一出来工作,立刻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

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教师展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报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及辅栏读读,思考这一报告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这一报告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义,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内容1.教师介绍: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教师播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讲话的录音,并展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这体现了会议的哪方面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展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方面的内容,其要点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3. 能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

2.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当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记,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历史的思考。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主要内容。

三、讨论与分组(20分钟)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并汇报成果。

2. 学生讨论改革开放的优点和不足。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选取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拓展讨论中国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撰写关于改革开放的思考或者观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可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复习教案: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历史复习教案: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第21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考纲明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错误!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1)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2)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3.意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对内改革的开展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农村经济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2)内容: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作用: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标志: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会议要求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内容:按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1979年,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2)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3)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沿海14座城市。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讨论—发现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

【提问】你眼中的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新课教学学生归纳分析全会的决策及意义。

【总结】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江泽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可见全会具有重大意义。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访谈和调查后的感受吧。

【演示】感受不平凡的变化。

【活动】小组限时汇报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实物、图片展示或播放《深圳纪实》的剪辑短片等形式汇报。

【总结】从同学们的精彩汇报中,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各地,农村和城市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感到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

【承转】同学们,我们再来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提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取得哪些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略谈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

教师举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所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核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它的内容和意义上去分析理解。

1.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基本史实,了解这次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容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

2、分析: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基本路线的理解。

了解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产生这个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理解与实践的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介绍大讨论的背景、实质及意义,其中关键是要学生理解“两个凡是”的提出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实际上仍然是在坚持“左”倾错误。

四教学条件支持本节课教学使用多媒体,通过一些材料和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历史导入新课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资派”。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所以,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适用年级: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措施。

2. 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2. 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班级参与互动问答。

3. 课堂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感受。

2. 讲授: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举措,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3. 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展示答案并加以解释。

4.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快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主题的思考。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改革开放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思考并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辨。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3.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重难点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2.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要点回顾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3.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以及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是中考知识点的重中之重。

引导学生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顺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这一思路进行整理。

构筑知识结构,并请学生自主完成填充任务,任务见学案。

三、小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1)对内改革2.改革开放(2)对外开放(1)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四、巩固练习(基础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2.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3.材料一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4.材料二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第一章:改革开放的背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听讲解,了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措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实施过程。

2.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改革开放的实施过程。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听讲解,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的实施过程。

第三章: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听讲解,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听讲解,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改革开放的启示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使学生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听讲解,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实际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知道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2. 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文革结束,中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困境,需要进行改革。

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1) 经济方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

(2) 政治方面: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

(3) 文化方面:科技教育的发展,文艺的繁荣,体育的崛起等。

3. 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3. 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的原因和背景。

2. 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原因、内容和成就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具体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观看视频法:播放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改革开放》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改革开放历史事件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向学生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和成就。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开放事件,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设立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3.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

重点内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奠基;
2.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3. 经济体制改革;
4. 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5.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
6. 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讲解
1. 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奠基;
2. 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3. 分析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4. 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内容。

第三步:讨论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四步:总结
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步:作业
要求学生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海报,展示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和思考。

扩展延伸:
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施展,加深对改革开放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改革开放的年代复习课导学稿

改革开放的年代复习课导学稿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复习课导学稿
改革开放的年代
班级姓名
一、复习提醒:
1、复习目标: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
理解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决策(b)
2、复习要求:增强理解记忆,落实基础知识点;
掌握知识迁移,提高灵活运用性;
加强阅读能力,提高分析答题力。

二、复习导航:
三、复习习题:
(一)、重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召开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此次会议的工作中心是: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由此揭开了的序幕。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二)、感受改革开放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祥地是在安徽凤阳村;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被称为“”。

2、中国对外开放开始事件是:;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激荡台州湾
1、据当年“秘密分田到户”的亲历者李宏响回忆,1977年,临海黄坦公社皂树村第三小队偷偷分了田;1980年以后,他们已经正大光明的种自己的田了。

请问:是什么完成了如此大的转变?
2、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玉环大麦屿港区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

在此之前,该港已经先后开辟了至印尼、日本、韩国、越南、挪威的航线。

请问:这一成果得益于国家是什么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开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进行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

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农村和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和“为东方巨龙”腾飞而奋斗的伟大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2、以深圳为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难点1、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突破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尤其是我们接触较少的陌生领域的制度,更有一些难度。

例如:政企关系,乡镇企业、公司制、股份制等概念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补充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要注意,内容不能过于复杂,把理论性很强的概念尽量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

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可以结合我们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举例说明理解。

对于农村孩子来讲通过这种方式会取得很好成效的。

关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可用电教方式展现《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图和记忆,加深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比改革开放30年前后的巨大变化。

深化对改革开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讲、论、引、练相结合。

先学后教,积极引导,巩固练习相结合,提升目标达标率。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1.通过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是非颠倒,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必须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但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长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

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使学生全面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实行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4.例证法。

通过例子来协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2019年我国展开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这年展开这个系列活动?因为,2019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40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4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40周年。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课讲授:伟大的转折[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总汇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具体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改革开放的案例分析资料。

3. 分组安排学生,准备小组讨论。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展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成为历史的必然?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改革开放。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讲解】1. 讲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2. 分析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影响。

【案例分析】1. 展示改革开放的具体事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2. 选择一个改革开放的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分析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上接《》下启《改革开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

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课题复习课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6.10
使用者主备课时序数第29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改革开放的内容。

2、理解十一届叁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法指导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
法结合教具准备
电脑
学习过程旁注与补充(一)记住
1.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2月。

2.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
户”的典型:1978年,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3.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

4.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5.记住企业改革成果的代表——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6.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邓小平,1979年4月。

7.记住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设立时间;记住熟记本单元知识点观看书中重要插图
8.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20世纪90年代扩大开放的窗口城市--上海浦东。

9.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不断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3)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10.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的时间和会议名称: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11.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

12.记住谁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
13.记住谁在中共十四大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并将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江泽民
14.记住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和大会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15.记住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

这部分不太重要,可以作一般理解
注意区别这几次大会的内容
随堂练习:
见学习与评价(略)
教学追记(体现得、失、改):
本节课知识点特别多,学生记忆起来特别容易混淆,我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中考考得也比较多,结合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比较起来比较好。

备课组长签字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