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问答

合集下载

方剂学重点(填空、名解、大题)

方剂学重点(填空、名解、大题)

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4、《黄帝内经》载方13首。

5、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共收载方剂314首。

“方书之祖”6、晋唐时期,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前者载方5300余首,后者载方2000余首。

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7、宋代,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

其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方范本,初载方297首,后增补到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要典。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严用和《济生方》。

9、明清时期,明·朱橚《普济方》,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10、方论方面,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其后又有明吴昆的《医方考》,清汪昂的《医方集解》。

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不仅能发汗,尚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畅通其血,调和营卫。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法。

“其高者,因而越之”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

“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简答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简答

1.各章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桂枝汤),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扶正解表(败毒散,参苏饮)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小建中汤)回阳救逆(四逆汤)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安神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开窍剂——凉开(安宫牛黄丸)温开(苏合香丸)理气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止血(十灰散)治风剂——疏散外寒(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治燥剂——清宣外燥(杏苏散)滋阴润燥(增液汤)消食剂——消食化滞(保和丸)健脾消食(健脾丸)驱虫剂:乌梅丸、化虫丸涌吐剂:瓜蒂散、参卢饮2.常用小方的组成、功效及主治1)六一散①组成:滑石、甘草②功效:清暑利湿③主治:暑湿证。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2)左金丸①组成:黄连、吴茱萸(6:1)②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③主治:肝火犯胃证。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金铃子散①组成:金铃子、玄胡索②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③主治: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腕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4)血府逐瘀汤①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②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③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3.配伍特点:1)肾气丸:①与熟地、薯蓣、山萸相伍,补中有泻,补而不滞。

②诸药相合,非峻补元阳,乃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少火生气”之意。

2)黄土汤: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

“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3)乌梅丸: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而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寒热并用,邪正兼顾4)九味羌活汤:①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使用;②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方剂问答题

方剂问答题

一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越婢汤;败毒散、加减葳蕤汤。

熟悉:加味香苏散、止嗽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1.解表剂常配宣肺药的道理.因肺主皮毛,解在剂所治表证为外邪袭表所致,常引起肺气不宣伴见咳喘一症,所以此类方剂常配伍杏仁、枯梗—类宣肺之品,既缓解症状,又因肺气宣发正常,亦有助于散表邪。

2.麻黄汤、桂枝汤组成、功效、主治的异同点。

两方均有桂枝、甘草,皆可发汗解表共治风寒表证。

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

不同的是麻黄汤中另有麻黄、杏仁,且以麻黄为君,故不仅发汗力强,兼能平喘止咳,主治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偏重,无汗而喘,脉浮紧等;桂枝汤中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生姜、大枣,因此发汗之力次之,尚可调和营卫,用于风寒表虚证,症见汗出恶风,脉浮缓等,同时还治疗营卫不和之杂病。

3.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

该方能调和营卫,方中君以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重在调卫;芍药益营敛阴,缓里和中,以和营,两药一散一收,发汗寓敛汗之意,致使发表不伤阴,敛阴不留邪,相反相成,调和营卫。

4.小青龙汤的方义及用干姜的道理。

该方由麻黄汤、桂枝汤相合加减而成,寓两方之义。

其中麻黄、桂枝、细辛皆可发汗散寒解表,而麻黄并能宣肺平喘。

桂枝尚可温阳化钦,细辛合干姜共温肺化饮,干姜配半夏又温中和胃,燥湿化痰,以上五药合用,既解表又化饮,为该方主要组成部分,但均具辛散之性,配伍酸收之芍药、五味子,则散中有收,祛邪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达汗出表解,饮去喘平的目的.本方选干姜不用生姜,是因为干姜辛热温化之力显然大于微温的生姜,故寒饮咳喘选干姜更为合适。

5.小青龙汤配伍芍药、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小青龙汤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剂。

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方中君臣药均是辛温发散,温化痰饮之品,为防止其发散太过,耗气伤津,故配芍药和营养血敛阴,缓急止痛,防止辛散温燥伤津;配伍五味子敛肺止咳,防止辛散温燥耗气伤津。

方剂学

方剂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不挂科党重点篇目之《方剂学》发新帖子回帖加入人人网,加入小组,参与更多话题讨论加入小组重点篇目之《方剂学》名词解释:共2题x3分=6分各章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我只打一个代表方)经典小方的组成、功效及主治:某些药物在方中的配伍意义: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比较:问答题:共3题,前二题各7分,最后一题8分,共22分一、写出大方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及附方的方名、组成及主治。

1. 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重在补肾;补不碍邪,泻不伤正附方:(1) 知柏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2) 杞菊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主治:肝肾阴虚证(3) 麦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主治:肺肾陰虚证2. 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配伍特點:動靜相宜;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溫而不燥,滋而不膩附方:(1) 桃红四物汤:组成: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主治:血虚兼血瘀证(2) 胶艾汤: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3) 圣愈汤:组成: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3. 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烏梅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配伍特點:標本兼顧;散收相合附方:(1) 导痰汤: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主治:痰厥证(2) 涤痰汤:组成: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3) 金水六君煎:组成: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4.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病案分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病案分析

要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含剂量),并分析方义1)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病证解析:┏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咳喘痰多而稀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水停心下,阻滞气机——胸痞┣水留胃中,胃气上逆——干呕┗水溢肌肤——浮肿身重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方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

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

“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

本方用麻黄、桂枝相须为君药,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

干姜温肺化饮的同时其温性亦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五味子味酸而收敛酸敛护肺,芍药味酸而敛阴酸敛合营,方中用此二药是为防诸药温燥之性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1、痰饮的区别:“质稠者为痰,质稀者为饮。

”2、白芍配麻桂,酸敛合营,防止麻桂发散太过,保护营阴。

3、五味子配干姜、细辛,酸敛护肺肺为娇脏,因凡有水饮者,其正常之津液必定减少,故用白芍敛营。

4、本方可用于素有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复感风寒之邪。

)配伍意义:麻黄、桂枝——发汗散寒,平喘,化饮君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臣五味子、白芍——酸收敛气,和营养血佐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1)散中有收。

以麻黄、桂枝辛散在表之邪,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

方剂学简答题汇总

方剂学简答题汇总

1.方剂与方剂学有何异同?2.理解辨证用方与用方辨证。

3.简述《伤寒杂病论》方药组成特点。

4.历代各个时期对方剂学有何贡献?一、1.熟悉解表剂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2.分析麻黄在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有何不同。

3.麻黄汤是不是发汗峻剂?分析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之间的用量配伍关系。

4.桂枝汤是发汗剂还是止汗剂?分析桂枝汤功用与卫强营弱之间的关系。

5.小青龙汤组成中为何配伍五味子、芍药?没有表证能否用麻黄、桂枝、细辛?6.银翘散中为何配伍辛温解表药?如何理解方中主药?7.怎样理解败毒散中人参的作用?8.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有何作用特点。

二、1.熟悉泻下剂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2.分析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龙汤有何作用特点。

3.比较分析三承气汤组成、功用、治疗证型及煎服方法。

4.大黄附子汤与温脾汤组成、功用、证型及用药配伍有何异同?为何两方中均用大黄?5.分析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简述十枣汤的服用方法。

6.麻子仁丸与济川煎用药配伍有何异同?麻子仁丸为何用杏仁?济川煎为何用泽泻?7.分析阳明热结旁流和阳明热厥的病变证机。

8.十枣汤与舟车丸有何异同。

三、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组成、功用、证型及方证分析有何异同?2.分析柴胡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中有何异同。

3.逍遥散与痛泻要方的组成、功用、证型及方证分析有何异同?4.熟悉达原饮、痛泻要方的组成、功用、证型及方证分析。

5.怎样理解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四、1.熟悉清热剂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2.分析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之异同。

3.青蒿鳖甲汤配伍有何特点。

4.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配伍有何异同?5.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有何异同?6.麻杏石甘汤与泻白散有何异同?7.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有何异同?8.理解青蒿鳖甲汤中青蒿与鳖甲的配伍意义。

9.分析龙胆泻肝汤中柴胡、生地黄、当归配伍意义。

最新方剂学课后答案和重点-类方比较(打印版)

最新方剂学课后答案和重点-类方比较(打印版)

总论1、何为方剂、方剂学?方剂学与中药学有何区别?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依照组方基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剂型及用法,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与中药学的区别在于中药学研究的是单味药物的功效,而方剂学研究的是多味药物组方之后的功效,不是简单的药物相加,其中还蕴含着很多的中医药物的基本理论。

2、如何理解“以法统方”?一般说,在临诊时运用中医理论,确定主证完成「辨证」以后,就要进行「论治」。

论治首先是「立法」(确定用何种治法),把治「法」确定以后,就要根据「法」去选方、用药。

前人把这种方法称做「以法统方」,意思是说要根据治「法」的要求去选用方剂及加减药物。

3、从总体而言,配伍的目的是什么?①增强药力;②扩大治疗范围;③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④控制多功效单味药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4、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君臣佐使原则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辅佐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5、剂量变化对方剂功效与主治有何影响?①剂量增减,药力也之增减;②剂量改变,剂量比例变化改变方中的配伍关系,影响改变该方功效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

6、内服散剂有几类?各有何特点?内服散剂有两类:一种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如七厘散;另一种是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的,称为煮散,如银翘散。

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

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

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
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
问答题
1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答案]
2方剂组成原则中佐药有何涵义?
[答案]
3小青龙汤中配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4试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答案]
5试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

[答案]
6新加黄龙汤由何方衍变?方内配伍姜汁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7为什么说凉膈散用药体现了“以下代清”之说?
[答案]
8温脾汤在配伍上有何特点?
[答案]
9败毒散、小柴胡汤、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四方均用柴胡,其作用是否相同?
[答案]
10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二方主治及功效有何区别?
[答案]
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 相关内容:。

方剂学课程习题集及答案上海中医药大学李晓红

方剂学课程习题集及答案上海中医药大学李晓红

方剂学课程习题集及答案上海中医药大学李晓红一、单选题1. 方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论述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b. 论述方剂的制备方法c. 论述方剂的药理作用d. 论述方剂的临床应用答案:a2. 方剂学研究主要的目的是()。

a. 了解方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b. 开发新的方剂供临床应用c. 分析方剂的药理成分d. 讨论方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答案:b3. 方剂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a. 中医学中的所有药物b. 方剂中的主要药物c. 方剂中的辅助药物d. 方剂中的一切成分答案:d4. 方剂的组成是指()。

a. 各种药物的配伍规律b. 各种药物的最佳比例c. 方剂中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d. 各种药物的相互关系答案:c5. 临床上,方剂使用最广泛的剂型是()。

a. 汤剂b. 散剂c. 丸剂d. 煎剂答案:a二、判断题1. 方剂是指由中药制成的藏有药物的器皿。

对 / 错答案:错2. 具有同种适应症的中药方剂可以互相替代使用。

对 / 错答案:对3. 方剂的药效除了与用药成分有关外,还与药材的产地有关。

对 / 错答案:对4. 方剂是中药的种类之一。

对 / 错答案:对5. 方剂中的各种药物按一定的比例配伍,可以增强疗效。

对 / 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方剂的作用原理。

答案:方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多种药物的配伍,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方剂中的各种药物相互配伍,能够相互促进药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请简述提高方剂疗效的方法。

答案:提高方剂疗效的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和比例、调整方剂的制备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方剂的个体化调整等。

3. 方剂学对于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方剂学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它通过研究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了治疗方案,促进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四、应用题1. 请结合具体临床病例,选择适当的方剂并说明理由。

假设患者年龄4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虚细弱。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问答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问答

一、写出基础方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及附方的方名、组成及主治。

1.写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熟地黄24g 茯苓9g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配伍特点:①三补三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②肝脾肾三阴并补,熟地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附方(选三首)①知柏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主治: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等证。

②杞菊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主治:肝肾阴虚证。

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③都气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主治: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④麦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2.写出四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头昏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配伍特点:四味相合,则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此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附方:①桃红四物汤:组成: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主治:血虚兼血瘀证②胶艾汤: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③圣愈汤:组成: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3.写出二陈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半夏、橘红、茯苓、乌梅、生姜、炙甘草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不欲饮食,恶心呕吐,或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滑,脉滑附方:①导痰汤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赤茯苓、橘红、甘草、生姜主治:痰厥证。

西学中培训班方剂学试题(上海中医药大学)

西学中培训班方剂学试题(上海中医药大学)

1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古代方书是《五十二病方》。

2中医八法出自《医学心悟》为清代程国彭撰著。

程国彭,字钟龄。

3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其微微汗出。

功效:外感风寒表虚证。

4麻黄汤: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功效:外感风寒表实证。

5分经论治代表方九味羌活汤。

6当归补血汤,黄芪补血,黄芪:当归=5:1,黄芪活血,黄芪:当归=20:1。

7治疗湿痰症最基本的方子:二陈汤。

8泻下剂中不用泻下药达到泻下目的方剂:济川煎,君药为肉苁蓉,温肾补肾,便秘因为肾虚。

9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竹叶石膏汤。

10以泻代清,用泻下的方法来代替清解上部胸膈郁热的方子:凉膈散。

11五色配五脏,清心火:导赤散,清心利尿通小便;清肺火:泻白散;清脾火:泻黄散。

12和解剂,和解少阳之功效的代表方:小柴胡汤。

13四逆散药物组成:柴胡(君药)、芍药、枳实、甘草。

舒肝理气。

14逍遥散药物组成:柴胡(君药)、当归、芍药、薄荷、茯苓、生姜、大枣。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15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区别:里中丸: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理中丸:温中祛寒,健脾化湿,主治:脾胃阳虚证:脾胃阳虚,阴寒内盛,运化失职。

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里中汤和小建中汤同可疗脾胃有虚脘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病机重在气血虚,脘腹脉络失荣而致,病理变化以气血虚为主,里中汤主治病机重在阳虚有寒,二方同可疗心疾,小建中所主是气血失荣所致,症以心悸而烦为主,而里中汤所主是阳虚寒凝所致,以胸痛,胸闷为主。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

200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剂学考题一、填空题1、归脾汤如载于宋代严用和著的《____》。

2、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肌和____等作用。

3、四神丸由《本事方》的____二方组合而成。

4、独活寄生汤中养血活血的药物是当归、川芎、____。

5、天台乌药散与暖肝煎两方在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____。

6、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和____的功用。

7、大定风珠的功用是____。

8、青蒿鳖甲汤的功用是____。

9、玉女煎的功用是____。

10、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具有辛凉宣泄和____的功用。

11、橘核丸主治____。

12、泻白散的主治证是____。

13、黄土汤主治证的病机是____。

14、补中益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____。

15、止嗽散主治证的病机是____。

16、葛根黄芩黄连汤属表里同治、解表清热之剂,但以____为主。

17、清暑益气汤的君药是____。

18、温经汤的君药是____。

19、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意义是____。

20、藿香正气散中配伍厚朴、大腹皮的意义是____,畅中除满。

二、单项选择题1、《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的整理是:A、成无己B、张景岳C、张仲景D、徐洄溪2、加减葳蕤汤中配用玉竹的意义是:A、甘平滋阴,益阴润燥B、甘温滋阴,益阴润燥C、甘寒益液,滋阴清热D、苦寒清热,滋阴润燥3、对于方剂的分类,最先提出综合分类法的医家是:A、陈自明B、汪昂C、孙思邈D、王清任4、九味羌活汤中清泄里热的药是:A、生地黄B、黄芩C、生地黄黄芩D、黄芩甘草5、加味香苏散中的“香”是指:A、沉香B、木香C、香附D、丁香6、十枣汤中三味逐水药的每次服用量是:A、0.1-0.5gB、0.5-1gC、1-1.5gD、1.5-2g7、下列哪方是“逆流挽舟”法的体现:A、芍药汤B、参苏饮C、再造散D、败毒散8、下列何方中不含大黄:A、十灰散B、木香槟榔丸C、茵陈蒿汤D、半夏厚朴汤9、半夏泻心汤中具有辛开散结作用的药物是:A、人参B、半夏C、干姜D、半夏干姜10、白虎汤中清肺胃之热的药物是:A、生石膏B、生石膏知母C、煅石膏知母D、生石膏知母炙甘草11、凉膈散中重用:A、大黄B、山栀C、连翘D、薄荷12、导赤散的组成药物是:A、生地黄木通甘草竹叶B、鲜地黄淡竹叶木通甘草C、熟地黄竹叶木通草梢D、生地通草竹叶草梢13、患者牙痛,头痛,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宜:A、泻黄散B、清胃散C、玉女煎D、左金丸14、胸痹因中焦虚寒见胸满而胁下有逆气上抢心者,治宜:A、理中丸B、半夏厚朴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D、厚朴温中汤15、小建中汤的主治病证是:A、中阳衰弱,阴寒内盛所致的腹中痛B、阴寒直中三阴之腹痛C、虚劳里急而致的腹中痛D、中焦虚寒而致的腹中痛16、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A、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B、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C、桂枝汤倍芍药加当归、细辛、木通D、桂枝汤倍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17、大柴胡汤中用治阳明热结的药物是:A、大黄枳实B、大黄芒硝C、大黄枳实厚朴D、大黄芍药枳实1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A、干地黄吴茱萸山药B、熟地黄吴茱萸山药C、熟地黄山茱萸山药D、干地黄山茱萸山药19、朱砂安神丸的主治病机是:A、阴血不足,肝阳偏亢B、水火不济C、阴亏血少,心肾不足D、心火偏亢,阴血不足20、苏合香丸中配用白术、诃子的意义是:A、收敛正气B、补气敛气C、补气健脾,燥湿化痰D、敛气止咳21、牡蛎散的组成药物是:A、牡蛎黄芪麻黄根B、牡蛎黄芪小麦C、牡蛎黄芪、防风D、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22、脾肾虚寒,久泻久痢,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或便脓血,里急后重,倦怠食少,治宜:A、真人养脏汤B、四神丸C、桃花汤D、四君子汤23、金锁固精丸中的君药是:A、芡实B、煅牡蛎C、莲须D、沙苑蒺藜24、旋覆代赭汤的组成中,除旋覆花、代赭石外,尚有:A、人参生姜大枣B、人参半夏大枣炙甘草生姜C、半夏生姜大枣D、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25、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A、活血祛瘀,疏肝通络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C、活血祛瘀,散结止痛D、活血祛瘀,止痛止血三、多项选择题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A、不宜久煎B、药后啜热稀粥C、宜避风寒D、增加衣被E、取遍身微汗2、清瘟败毒饮是由下列哪几方加减而成:A、清营汤B、白虎汤C、犀角地黄汤D、黄连解毒汤E、败毒散3、龙胆泻肝汤的组成药物是:A、龙胆草山栀黄芩B、泽泻木通车前子生甘草C、生地黄当归D、熟地黄E、茯苓4、左金丸的功用是:A、泻肺清热B、清肝泻火C、止咳平喘D、疏肝清热E、降逆止呕5、回阳救急汤的组成药物是: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B、干姜肉桂五味子C、陈皮半夏D、熟附子麝香E、生附子麝香6、防风通圣散为以下哪几法并用之方:A、解表B、和解C、清热D、攻下E、温里7、参苓白术散中既可健脾,又能渗湿止泻药是指:A、砂仁B、扁豆C、薏苡仁D、山药E、莲子8、固经丸的功用是:A、清热B、滋阴C、固经D、化瘀E、止血9、越鞠丸的组成药物是:A、香附川芎B、山栀神曲C、苍术D、白术E、半夏10、温里剂的分类有:A、温阳利水B、温经散寒C、回阳救逆D、温里化痰E、温中祛寒11、四妙勇安汤的组成是:A、甘草B、玄参C、银花D、连翘E、当归12、胶艾汤中应用阿胶和艾叶的意义是:A、补血B、止血C、温经D、调经E、安胎13、左归丸的功用是:A、滋阴B、降火C、熄风D、补肾E、明目14、失笑散适用于:A、瘀血停滞之心腹剧痛B、跌打损伤之瘀血肿痛C、产后恶露不行D、冲任虚寒之月经不调E、瘀血停滞之痛经15、桑杏汤的主治症状是:A、咽干口渴B、身不甚热C、壮热无汗D、干咳无痰E、右脉数大四、默写方歌1、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________________,祛寒除湿功效宏。

方剂学复习提要_上海中医药大学_方剂学大题整理

方剂学复习提要_上海中医药大学_方剂学大题整理

1.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到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透热转气: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份,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份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3.逆流挽舟:逆流挽舟法是挽船逆水流而上之意。

以此比喻凡邪气由表入里,采用使邪由里出表的一种治法。

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

清代喻嘉言认为痢疾初起有表证,乃邪从表而陷里也,胃肠受损,清浊不分,症见赤白下利,腹痛里急,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等。

用本方疏散表邪,使表气疏通,陷里之邪,从表而解,则里滞亦除,痢疾自愈。

邪从外入者,仍从外出,使由里而出表,即称为“逆流挽舟”法。

4.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例如右归丸,补阳药如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放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以达到更好的补阳作用。

5.阳中求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例如左归丸,补阴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放入补阳药如鹿角胶,补阳益阴,以达到更好的补阴作用。

6.辛甘化阳:以辛温药和甘温药合用,辛甘调配能化生身体阳气驱邪外出。

例如小建中汤,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7.酸甘化阴:(桂枝汤、小建中汤)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

如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益气温中缓急,合益营敛阴之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8.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参苓白术散)是通过健脾的手段,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方剂学简答题重点

方剂学简答题重点

方剂学简答题重点第一篇:方剂学简答题重点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

但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治少阳病,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

而大柴胡汤则治少阳阳明合病,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解,故不用人参、甘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2、简述白虎汤组成、功用、主治证、方义。

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炙甘草和粳米,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气分热盛证。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3、简述清营汤中配伍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的意义。

清营汤中用银花、连翘、竹叶心因温邪初入营分,故用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运用;而黄连苦寒,有清心解毒之功。

4、清胃散和玉女煎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两方同治胃热牙痛。

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玉女煎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故用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母、麦冬等滋阴之品,属清润之剂,功能清胃火、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症。

5、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在组成上只一味药之差,其功用、主治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益气补中。

但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散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方剂学简答题

方剂学简答题

自己整理的方剂学简答复习题前面为问题答案在后面有对应题号简答题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2.佐药的含义有几种,各是什么3.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是什么桔梗在方中起什么作用4.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

5.真武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6.简述麻黄汤的配伍意义。

@7.完带汤中是否以白术、山药为君药为什么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意义是什么9.简述柴胡在败毒散、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

10.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11.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12.四神丸中何药为君为什么13.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伍行气药的意义。

14.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配伍特点是什么15.肾气丸中补阳药仅桂枝、附子二味,且用量又小,是何道理16.运用固涩剂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7.小柴胡汤为什么用人参18.简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茵陈蒿汤中的配伍作用。

19.简述柴胡在普济消毒饮、完带汤中的配伍意义。

20.小青龙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五味子、白芍药21.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为君22.镇肝熄风汤中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作用是什么23.麦门冬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半夏的意义是什么24.藿香正气散是否以藿香为君为什么25.使用解表剂应注意哪些问题26.越鞠丸可治六郁,方中何以不用祛痰药)27.简述柴胡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中的配伍意义。

28.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如何29.简述定喘汤及阳和汤的主治病证及麻黄在两方中的配伍意义。

30.银翘散主治何病证方中荆芥穗、淡豆豉的配伍作用是什么31.龙胆泻肝汤中的当归、生地黄是否为肝阴血亏虚而设为什么32.举例说明何谓“透热转气”33.川芎茶调散、九味羌活汤均可治疗头痛,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34.方剂的组方意义是什么35.清燥救肺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人参、杏仁的配伍意义是什么36.补阳还五汤中为什么以黄芪为君且重用;37.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病证方中当归的配伍意义是什么38.清热剂的使用注意是什么39.麻杏甘石汤主治何病证简述麻黄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出基础方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及附方的方名、组成及主治。

1.写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熟地黄24g 茯苓9g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配伍特点:①三补三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②肝脾肾三阴并补,熟地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附方(选三首)①知柏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主治: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等证。

②杞菊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主治:肝肾阴虚证。

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③都气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主治: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④麦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2.写出四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头昏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配伍特点:四味相合,则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此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附方:①桃红四物汤:组成: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主治:血虚兼血瘀证②胶艾汤: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③圣愈汤:组成: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3.写出二陈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半夏、橘红、茯苓、乌梅、生姜、炙甘草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不欲饮食,恶心呕吐,或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滑,脉滑附方:①导痰汤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赤茯苓、橘红、甘草、生姜主治:痰厥证。

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喘急痰嗽,头痛呕逆,涕唾稠黏,坐卧不安,舌苔厚腻,脉滑者。

②涤痰汤组成:半夏、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③金水六君煎组成:当归、半夏、茯苓、熟地、陈皮、炙甘草、生姜主治:肺肾不足,或年迈阴血不足,湿痰内阻,咳嗽喘逆,呕恶多痰,舌苔花剥者。

④清中汤组成:黄连、山栀、陈皮、茯苓、半夏、草豆蔻仁、甘草、姜主治:痰火郁滞,胸脘疼痛,呕吐恶逆,口苦,舌苔黄腻者。

4.写出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 炙甘草6g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音低微[2],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附方:①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②六君子汤(《医学正传》)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大枣、生姜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③保元汤(《博爱心鉴》)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肉桂、生姜主治:(1)虚损劳怯,元气不足;(2)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5.写出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功效:补肾助阳化气主治:肾阳气不足证。

附方:①加味肾气丸组成:附子、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黄。

主治:肾阳虚水肿。

②十补丸组成:附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鹿茸、熟地黄、肉桂、白茯苓、泽泻。

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

二、比较两方的异同点?(比较内容包括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点)1.分析比较银翘散、桑菊饮之异同点。

4.分析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之异同点。

两方均为降气平喘之剂。

然而定喘汤是用宣肺之麻黄与敛肺之白果相配伍,配清热化痰之品,而成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剂,主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哮喘;而苏子降气汤是以降气消痰之苏子为主,配以下气祛痰药,主治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之咳喘。

5.分析比较五苓散和猪苓汤之异同点。

P351五苓散和猪苓汤均含泽泻、猪苓、茯苓三药,为利水渗湿的常用方剂,皆可用于小便不利、身热口渴之证。

五苓散证由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

猪苓汤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之证,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三.两方均治疗某种病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答题主要是各方的病机、辨证要点为主)1痛泻药方参苓白术散五苓散藿香正气(治疗泄泻,如何区别)均治泄泻,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肾湿盛泄泻,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痛泻药方能补脾泻肝,抑木扶土,主治肝强脾弱之痛泻,以肠鸣腹痛,痛必腹泻,泻后痛缓为主症。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内伤湿滞,上吐下泻。

2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半夏泻心汤均治呕吐,临床如何区别运用?均治呕吐,旋覆代赭汤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

辩证要点是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

麦门冬汤主治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

辩证要点是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半夏泻心汤主治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也是寒热平调、散结除痞的代表方。

辩证要点是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

3白头翁汤芍药汤真人养脏汤(治疗痢疾,如何区别)四方均为治疗痢疾的良方。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点。

芍药汤治痢下赤白,兼气血瘀滞,故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进,以腹痛,大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为辩证要点。

真人养脏汤功在涩肠止泻,温中补虚,主治脾肾虚寒,大便失于固摄之滑脱病。

4槐花散归脾汤黄土汤(治疗便血,如何区别)三方均可治疗便血。

槐花散方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临床表现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至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脾虚失统,血不偱经等。

黄土汤主治脾阳不振,脾不统血。

以灶心土合附子,白术,配伍生地黄,阿胶,黄芩,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

四.某药在系列方中的配伍意义?(先写单味药的作用,再写配伍意义)1.写出桂枝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炙甘草汤中的作用及该方的主治病证。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桂枝汤中桂枝辛甘而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祛在表之风邪,与芍药相伍,调和营卫。

当归四逆汤中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

桃核承气汤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

苓桂术甘汤中桂枝为臣药,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与茯苓相合温阳化气,利水平冲。

炙甘草汤中桂枝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生姜、桂枝滋而不腻。

五苓散中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

2.写出黄芪在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中、归脾汤、防己黄芪汤的作用及配伍意义。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玉屏风散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祛络通,为君药。

补中益气汤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其义有二。

本方证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

归脾汤中黄芪甘温之品,补脾益气生血,气旺则血行。

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与防己相合,祛风除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恋邪,为君药。

3.写出大黄在大承气汤、复元活血汤、茵陈蒿汤、大黄牡丹汤、八正散中的作用及配伍意义。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大承气汤中大黄泄热通便,用大黄配芒硝,苦寒加咸寒,相须为用,峻下热结通大便。

复原活血汤中大黄与桃仁酒炮制,与原方加酒煎服,增强活血通络之意。

茵陈蒿汤中大黄邪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出。

八正散中大黄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出。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与丹皮合用,泻热破瘀。

4.写出柴胡在逍遥散、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复元活血汤、龙胆泻肝汤中的作用及配伍意义。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逍遥散中,柴胡用以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

小柴胡汤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

补中益气汤中,柴胡能升阳举陷。

复元活血汤中,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走两胁。

龙胆泻肝汤中,柴胡能疏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入肝胆之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