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力成本核算模型-新税率

合集下载

2018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年.3.15)

2018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年.3.15)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营改增试点行业纳税遵从指引—房地产业.pdf》《房地产行业新收入准则培训材料.pdf》《税务筹划案例大全2017修正.doc》《企业股权转让;合并、分立与资产重组的税务处理》《营改增后最新土地增值税竣工清算实操大全》2018版税法公式大全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对会计人真的是大有帮助公式大全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三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四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五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35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 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应纳税所得额×20%×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50% =应纳税所得额×(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100% =应纳税所得额×(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六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七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八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九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十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十一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6/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人力成本核算表

人力成本核算表
项目
招聘成本
直接劳务费
招聘人员的工资
招聘人员的福利
直接业务费
招聘洽谈会议费
差旅费
代理费
广告费
宣传材料费
办公费
水电费
间接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费
临时场地设施使用费
预付费用
选拔成本
面谈成本
获得 面谈时间
成本 选拔者单位工资
选拔者人数
考试成本
平均成本的材料费用
平均每人的考试和评分时间成本
参加考试的人次数
体检成本
使用总成本
0
原始总成本
0
招聘成本
0
直接劳务费
0
招聘人员的工资
招聘人员的福利
直接业务费
0
招聘洽谈会议费
差旅费
代理费
广告费
宣传材料费
办公费
雅兰投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身为人力资源从业者,你不得不掌握的人力成本计算法,值得收藏

身为人力资源从业者,你不得不掌握的人力成本计算法,值得收藏

身为人力资源从业者,你不得不掌握的人力成本计算法,值得
收藏
对于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计算时,企业应当选择适合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并根据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计算法。

1】经济价值法.
经济价值法认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共同创造企业预期利润。

不清楚。

将人力自然创造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折现率,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

2】商誉评定法.
商誉评价法是将企业收益超过平均收益的部分,作为商誉的价值,然后把商誉的价值,在实物资产经营能力和人力资源之间分配,其中属于人力资源的部分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

3】随机报酬评价法.
随机报酬评价,法运用,概率估计出,某特定时期某人员在企业中个职位,任职的可能性,并估计其在美易职位为组织提供的服务,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给综合这两个原因来确定人力资源的价值。

4】调整未来收益折现法
调整未来收益折现法,认为不同企业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来与人力资源的差异与企业最近说我有资产的投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未来5年预期。

薪金支付额的现值,乘以效率比例。

其结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

5】指数法.
指数法首先确定企业某年的人力资源价值,在预计出一个人力资
源价值发展的指数,根据其积极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出以后年度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6】综合收益价值法.
综合收益在执法把过去收益中的一部分和预计未来收益的一部分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所得,两者分为按照一定的利率来计算出现值,再按一定的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出人力资源的价值。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营改增试点行业纳税遵从指引一房地产业.pdf》〈〈房地产行业新收入准则培训材料.pdf》〈〈税务筹划案例大全2017修正.doc》〈〈企业股权转让;合并、分立与资产重组的税务处理》〈〈营改增后最新土地增值税竣工清算实操大全》2018版税法公式大全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对会计人真的是大有帮助公式大全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 (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 (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崩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 (1 + 成本利润率)+(1 —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 一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津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津位完税价涎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津位完税价格粮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观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X 25吸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四、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用税率X (1 — 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X (1一扣除比例)X 1.2喊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X 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津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一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粮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崩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媚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一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湖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对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对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崩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 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普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崩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三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溥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 +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 (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 (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母位数额四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观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一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一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白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一期末在产品白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一商品销售成本一经营费用一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五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X®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35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 /(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粮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 、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X 12©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 、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 、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挡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 、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X( 1-30%)=应纳税所得额X 20%< 70%4、劳务报酬所得(1) 、一次收入在2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2) 、一次收入200〜5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应纳税所得额X 20%< 50%应纳税所得额X (20%+ 10%)(3) 一次收入超过5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应纳税所得额X 20%< 100%应纳税所得额X (20%+ 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X 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X 2冻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济级距土地增值额粮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粮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x 100%fc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勺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 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40%扣除项目金额X 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勺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 50%扣除项目金额X 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X 60%扣除项目金额X0.3叱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滩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滩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八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麻位税额九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白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粮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X 50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涎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涎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 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粮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毗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 =[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粮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 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崩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昨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昨应纳房产税额/4十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海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 (或)4十一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X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攵取的费用X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X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X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X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 仓储保管费用X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X0. 5/1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X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XI 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X1 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呢输费用XI 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一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 (白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一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白有流动资金总额)]X (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人力成本构成分析(入职成本、在职成本、离职成本)

人力成本构成分析(入职成本、在职成本、离职成本)

(1)入职成本:入职直接发生的直接成本包括招聘成本(招聘分摊费用,推荐费用例如猎头推荐费等)、入职试用期成本(试用期薪酬及五险一金等刚性支出),间接成本则包括公司管理费用(例如房租、办公用品等分摊费用)。

这里特别阐述一下招聘成本,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必须做好精确核算:招聘模式和渠道不同,会造成招聘成本的显著差异,通常而言企业制定《招聘计划》后发布招聘需求,但是通过何种渠道相关费用会不同:例如招聘会则涉及场地租赁费用,内部推荐则涉及推荐奖金,校园招聘则涉及差旅费和招待费;如果通过猎头则涉及猎头佣金(业界通常是入职人员年薪20%左右),对于应届生有的企业还涉及解决食宿、支付交通费或入职一次性奖励津贴等,这些都应纳入具体人员的成本中。

(2)在职成本:员工转正以后正式转为在职成本,主要分为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使用成本。

其中人才培养成本包括培训费用以及人才培养发生的相关费用;使用成本则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各种福利、各种劳动保护费用、各种补贴、奖金等。

●工资:按照《劳动合同法》依法支付员工工资这是企业法定义务,更是刚性支出,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时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支付标准,此外很多企业制定了工资结构标准,例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这是有效控制薪酬成本的关键举措。

●福利:企业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公司特色福利两种:法定福利,主要指的是社保公积金,按照《社会保险法》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这个是员工刚性支出,每个城市都有社保缴纳规定标准,只要雇佣员工这是刚性的直接的成本。

公司特色福利: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设置各种福利,例如带薪休假、员工体检、交通补贴、商业保险、无息贷款等各种丰富的模式,核心是企业为增强员工吸引力。

●劳动保护费用:和员工劳动保护相关的费用,例如高温补贴等等,很多地区都有刚性的制度规定。

●补贴和奖金:从一定意义上,补贴和奖金是员工总薪酬的一部分,企业为了激励好员工,设置的岗位补贴(例如职务补贴)以及各种奖金(例如销售提成奖金、员工年终奖等)。

【工具】人力成本核算表

【工具】人力成本核算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水电费
间接管理费用
0
行政管理费
临时场地设施使用费
预付费用
选拔成本
0
面谈成本
0
获得 面谈时间
成本 选拔者单位工资
选拔者人数
考试成本
0
平均成本的材料费用
平均每人的考试和评分时间成本
参加考试的人次数
体检成本
0
人均体检费用

体检人数

录用和安置成本
使用总成本
0
原始总成本
0
招聘成本
0
直接劳务费
0
招聘人员的工资
招聘人员的福利
直接业务费
0
招聘洽谈会议费
差旅费
代理费
广告费
宣传材料费
办公费
雅兰投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人力成本如何计算

人力成本如何计算

人力成本如何计算1、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招募成本,它是为吸引和确定企业所需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广告宣传费用。

(2)选择成本,是企业为选择合格的职工而发生的费用。

(3)录用成本,是企业为取得已确定聘任职工的合法使用权而产生的费用。

(4)安置成本,是企业将被录用的职工安排在确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所损失的时间费用;为新职工提供工作所需装备的费用;从事特殊工种按人员配备的专用工具或装备费;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企业为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能力,为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发生的费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上岗前教育成本,是企业对上岗前的新职工在思想政治、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方面进行教育所发生的费用。

(2)岗位培训成本,是企业为使职工达到岗位要求对其进行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3)脱产培训成本,是企业根据生产加工作的需要,允许职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的培训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

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职工的过程中而发生的成本。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维持成本,是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费用。

(2)奖励成本,是为激励企业职工,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

(3)调剂成本,是调剂职工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职工必要的需求,稳定职工队伍,并吸引外部人员进入企业工作而发生的费用。

4、人力资源保险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健康事故保障成本,是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健康欠佳不能坚持工作而需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

个税2018新税率表2018年个人所得税调整后生产经营所得如何计税

个税2018新税率表2018年个人所得税调整后生产经营所得如何计税

个税2018新税率表2018年个人所得税调整后生产经营所得
如何计税
10月个税调整最新税率表生产经营所得如何计税?2018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南方财富网小编带您一起了解详情。

问:2018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如何计税?
答:在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纳税人取得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5000元/月的基本减除费用进行扣除,同时适用新的经营所得税率表。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2018年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计算应纳前三季度税额和应纳第四季度税额,其中应纳前三季度税额按照税法修改前规定的税率和前三季度实际经营月份的权重计算,应纳第四季度税额按照税法修改后规定的税率和第四季度实际经营月份的权重计算。

具体如下:
(1)月(季)度预缴税款的计算。

本期应缴税额=累计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税额
累计应纳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前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后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前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规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前规定的速算扣除数)×10月1日以前实际经营月份数÷累计实际经营月份数
应纳10月1日以后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规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后规定的速算扣除数)×10月1日以后实际经营月份数÷累计实际经营月份数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方财富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