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阄语文教学设计
幼儿园语文启蒙抓阄教案
幼儿园语文启蒙抓阄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抓阄的方法和规则。
2.能够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阄2.小贴纸3.黑板、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向幼儿解释抓阄的方法和规则,并要求幼儿模仿自己的动作。
2.老师示范抓阄并引导幼儿工具抓阄。
3.老师将抓阄的方法和规则写在黑板/白板上,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二、授课(15分钟)1.老师将阄全部抽出,并写上不同的任务、情感。
2.让幼儿指定一个领导,轮流抽取阄并完成任务。
3.完成任务后,由领导指定下一个领导并交替抽阄,直至所有阄全部抽完。
4.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多与团队成员交流。
三、反馈(5分钟)1.让领导和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总结整个游戏的过程及意义。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延伸(10分钟)1.老师讲述有关情感表达的故事或歌曲,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老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父母交流。
教学总结:1.通过本次活动的教学,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抓阄的方法和规则。
2.让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希望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要害羞,要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
附:语文启蒙相关知识阄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游戏,是一种随机选择人员、任务的游戏。
从古至今,抓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人们的诸多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生活中,抓阄依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团体活动、抽奖、抽签等场合。
通过抓阄,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合作、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抓阄》课件1-优质公开课-语文A版四下精品
什么?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他讲了
什么内容?
(一个充满真情,让人流泪的故事)
寄语
学会感恩, 懂得感恩!
再见!
准,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 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合作: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同桌听。
你觉得这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特点?
第一次,父亲说“明天学校开 学”,姐弟俩本来以为都可以上学了, 没想到“你俩只能去一个”。 第二次,弟弟明白了父亲的暗 示,却停住了手,说:“姐,你先
父与子、姐与弟之间的亲情。 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把“亲情”书写得淋漓尽 致,能让人深感此文的语言美。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
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
更加努力地学习?
品析词句:画记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你体会到了父 亲怎样的内心? 1、“蹲……一声不吭……抽……” 为难,在考虑如何向姐弟俩开口。 2、“迟疑了一下……” 还有些犹豫。 3、“沉吟了半天……”
决定很艰难。
4、“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 不忍心,难过。
看省略号,体会人物内心。 “不过,你俩……只能去一个。”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有哪个父亲愿意用这
种方式来决定孩子的命运啊。这可真是一次难
以抉择的时刻呀!
评议故事
1、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2、最后一段写夜空中的星星,有什么意味呢?
(人物内心安静又明亮)
3、学了这则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
法?
评价人物
1、快速地重温课文,看看,在抓阄过程中, 父亲对两个孩子有没有偏向?找出语句读一 读。 2、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在抓阄时,父亲 对弟弟的“偏心”?以及,最初他为什么决 定用“抓阄”的方法只让一个孩子去上学? 3、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抓阄》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顺序,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顺序,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的绕口令比赛时,选手们从我手中各拿一个纸团,由纸团上写着的数字决定自己的pk对手,大家还记得吗?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什么?——抓阄。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7课,题为《抓阄》,是谁抓阄?抓阄决定什么?我们快来翻开书看看。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初读课文,理清顺序,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入情地读。
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
释疑:是谁抓阄?为何事抓阄?结果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谁来分?识字与写字。
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它们的样子?指导书写。
注意“缓”字的右边不是“爱”,“截”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3、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4、懂得珍惜今天的读书机会,用功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2、体味课文中人物间的亲情。
3、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词。
复述课文内容。
学习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齐读1、5自然段。
问:读后你有什么感想?师:这是一幅多么恬静、和谐的乡村风景图啊!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但是,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有一些波折。
下面我们来品析一下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学习第2—4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释词:“一声不吭”“迟疑”“尴尬”“沉吟”分别是什么意思?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内心。
看省略号,体会人物内心。
讨论交流:父亲做出了什么决定?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可看出父亲做出这个决定容易吗?为什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姐弟俩的心情有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小结学习方法。
抓阄教学设计
《抓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性散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作者以看似平凡的时间为线索,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场景,将父与子、姐与弟那至真、至美、至善的情感世界渲染得淋漓尽致。
它所触动的是人的灵魂深处最真挚、最柔弱的情感。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5个字,会写5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3.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研读法、体会法、交流法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看图,听老师叙述进入文章情境(第一自然段)“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几头黄牛在微风中悠闲地吃着嫩绿的青草……” (这么长的文段你能背下来吗?尽量简洁一点)2.图上有几个人?(姐姐、弟弟、父亲)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则故事……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㈡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汇报交流㈠检查生字词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读③评价再读④齐读㈡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充满亲情,让人流泪﹚(这里要把主要故事写下来)三、品读课文1、父亲为什么选择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姐弟俩谁去读书呢?此时你体会到了父亲是怎样的心情?请大家默读第2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㈠自读课文㈡同桌交流㈢全班交流父亲为什么选择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姐弟俩谁去读书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的心情呢?(出示句子)()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感受到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把下面品析的内容从这三个方面去写,整理一下)①“蹲……一声不吭……抽……”为难,在考虑如何向姐弟俩开口。
抓阄的教学设计
抓阄的教学设计抓阄的教学设计抓阄,是指每人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摸取一个,以决定谁该得什么或做什么。
篇一:抓阄的教学设计《抓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锦州市古塔区石油小学王文杰《抓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课文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课文;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1、认读词语;一声不吭迟疑沉吟尴尬意味深长毫不犹豫抓阄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3、师简介课文主要内容,述:这个故事感动着我们,那么它的感人之处在哪?这节课我们共同走入父子三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感悟: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的几个句子。
画后反复读句子,体会父亲的内心。
(1)汇报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父亲的矛盾,为难、无可奈何的内心?(学生汇报)(3)师适时引导读句子,充分体会此时父亲的内心世界。
(学生练习读句子,师示范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师:无论是一声不吭还是沉吟、迟疑、尴尬无一不表现出父亲做这个决定的艰难和无可奈何。
(板书:无可奈何)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有哪个父亲愿意用这种方式来决定孩子的命运啊。
这可真是一次难以抉择的时刻呀!再分角色读此段,感受父亲的无可奈何。
2、师:父亲在矛盾与无奈中做出抓阄的决定,在接下来的抓阄过程中,父子三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1)默读3、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父子三人的句子。
画后反复练习读句子,体会三个人的内心。
(2)汇报读文所得抓阄开始了,父亲是怎么做的?(指名读句子)问: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偏心)从哪个词看出了父亲的偏心?练习读句子。
父亲为什么偏心?(自由发言,师小结)(3)师:弟弟就在这一瞬间明白了这意味深长的一瞥,于是伸手去抓父亲左手里的草茎,可是忽然,手又停住了。
7, 抓阄
嗓
cāo
吭
jiū
咳
shùn
缓
piē
截
yóu
猛yù糙源自bāi阄rǎng瞬
jiāng
暼
犹
豫
掰
嚷
僵
悠闲 沉吟 神秘 掰开
追逐 尴尬 瞬间 僵住
嗓音 蜿蜒 草茎 紧攥 一瞥 沉默 疑惑 粗糙
一声不吭 意味深长 突如其来 毫不犹豫 不由分说 星星点点
沉吟——低沉 悠闲——清闲 迟疑——犹豫 疑惑——困惑
非常坚决
A.惊险如瀑布
B.平缓如溪水 C.曲折如波浪
再读:找找情节发展中让你出乎意料 的地方
汇报:先读读这些出乎意料的环节,再用“我本 来以为……没想到……我觉得……说说自己的感 受。
第一次,父亲说”明天学校开学“,姐弟俩本来以 为都可以上学了,没想到”你俩只能去一个“。 第二次,弟弟明白了父亲的暗示,却停住了手, 说:”姐,你先抓吧!“ 第三次,发现姐姐不会抓到”能去上学“的长草茎 了,弟弟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抢先抓住了”要当 牛倌“的短草茎。 第四次,明明姐姐抓的是长草茎,没想到姐姐把 自己的草茎折去了一截。 第五次,父亲改变初衷,决定让两个孩子都去上 学。
7 . 抓阄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 读准,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 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合作: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同桌听。
质疑:1:谁在抓阄? 2:为什么抓阄?
3:结果怎样?
nèn sǎng
kēng
ké
huǎn
jié
嫩
品析词句:画记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 说说你体会到了父亲怎样的内心?
《抓阄》教学设计方案(一)
《抓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3、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板书课题:抓阄)2、玩抓阄游戏。
(具体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3、教师小结:抓阄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可当老师读了这篇课文《抓阄》以后,心中有的更多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喜悦、一份不平静。
二、出示提纲,小组合作探究。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说一说。
这是一个的家庭,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这是一个的父亲,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这是一对的姐弟,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3、画出令你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三、检查生字,读通课文。
1、教师出示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进行正音。
字音:“糙”是平舌音;“拴”“瞬”是卷舌音,而且都是前鼻音;“吭”“僵”是后鼻音。
字形:注意“缓”字的右边不是“爱”。
3、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的情况,熟读词语并积累。
蜿蜒老槐树一声不吭尴尬牛倌意味深长毫不犹豫掰开疑惑4、小组分段比赛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四、体会这个家庭的和谐。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其他杨像画面。
2、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4、教师出示句子:“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1)、想一想:这里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景色的柔和衬托出了人物关系的和谐和融洽)(2)、指导学生柔美地朗读这段话。
5、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姐弟每逢放假,都要帮助家里放牛,这是他们假期的最大快乐。
(通过学生的说和读,让学生感受那种和谐的氛围,初步体会这种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亲情)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
教学设计1:抓阄
第7课《抓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生字,练习写6个字,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语境,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人物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2.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评价人物1.快速地重温课文,看看,在抓阄过程中,父亲对两个孩子有没有偏向?找出语句读一读。
2.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在抓阄时,父亲对弟弟的“偏心”?以及,最初他为什么决定用“抓阄”的方法只让一个孩子去上学?3.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二、评议故事1.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2.最后一段写夜空中的星星,有什么意味呢?(人物内心安静又明亮)3.学了这则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三、识字与写字1.认读:师: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已经跟它们反复见了很多次面,现在,老师把它们单独请出来,大家是否还认识它们呢?指名认,开火车认,齐读。
一声不吭、拴牛、咳了一声、瞬间、一瞥、犹豫、僵住2.识记:师: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一定的难度,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3.书写:师:先照着课本,把要写的字写两遍,再说说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四、质疑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五、作业向大家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小学语文第八册《抓阄》教学知识结构分析
小学语文第八册《抓阄》教学知识结构分析《抓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12个生字,练习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3.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人物评价。
4.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2.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准备:词语卡,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人物肖像。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说说情节的曲折。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的无可奈何”。
1.小组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父亲肖像图,说说是根据哪些词句画的?2.品析词句,体会人物内心。
师: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父亲怎样的内心?①“蹲……一声不吭……抽……”为难,在考虑如何向姐弟俩开口。
②“迟疑了一下……”还有些犹豫。
③“沉吟了半天……”决定很艰难。
④“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不忍心,难过。
3.看省略号,体会人物内心。
师:除了这些入木三分的词句外,还有文中的省略号,它也蕴涵着丰富的感情。
①“明天……学校就要开学了……”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②“不过,你俩……只能去一个。
”不忍说出这个痛苦的决定,决定很艰难。
4.人物形象再现:从此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5.自主选读:把本段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6.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体会父亲内心的?(品词句、看省略号)过渡: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用此法继续学习第3、4、5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姐弟俩互相谦让,父亲为儿女不辞辛劳”。
1.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你要给文中三个人物选画一幅图,你准备从三、四、五自然段中选出哪个场面呢?为什么?2.交流讨论:要求运用“品词句、看省略号”的学习方法,感悟人物内心。
2018年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抓阄》教案-文档资料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抓阄》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生字,练习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3.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人物评价。
4.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2.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准备:词语卡,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人物肖像。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入境。
1.看图,听老师叙述进入文章情境(第一自然段)“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几头黄牛在微风中悠闲地吃着嫩绿的青草……”2.图上有几个人?(姐姐、弟弟、父亲)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则故事……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入情地读。
2.检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充满亲情,让人流泪)3.合作: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4.复述:要求说的同学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不一定要按课文原话说。
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待会儿说出评价意见。
5.评价:从语言、仪表、内容(完整、准确)、感情(是否投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理清顺序,感知情节的一波三折。
1.做练习,整体感知:出示练习题:你觉得这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特点?A惊险如瀑布B平缓如溪水C曲折如波浪2.再读:小组合作,找找情节发展中让你出乎意料的地方。
3.汇报:先读读这些出乎意料的环节,再用“我本来以为……没想到……我觉得……”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次,父亲说“明天学校开学”,姐弟俩本来以为都可以上学了,没想到“你俩只能去一个”。
②第二次,弟弟明白了父亲的暗示,却停住手,说:“姐,你先抓吧!”③第三次,发现姐姐不会抓到“能去上学”的长草茎了,弟弟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抢先抓住了“要当牛倌”的短草茎。
《抓阄》说课稿
《抓阄》说课稿一、说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中年级的语文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品内涵。
《抓阄》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文中用看似平凡的事件作为线索,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将父亲与孩子,姐姐与弟弟间至真,至美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文中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位父亲迫于生活的压力,艰难地以抓阄的形式确定让姐弟俩中的一个人去上学,可抓阄的过程中姐弟俩的谦让让父亲感动不已,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苦点。
累点也让两个孩子都去上学。
作为本单元中记人的文章,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中,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父亲的形象在作品对父亲的语言神态的描写中,在姐弟俩的相互谦让的映衬中逐步完美起来,省略号的使用也对人物起到了突出和渲染的作用。
写出了父亲迟疑,犹豫,出于责任及对两个孩子的爱让他做出决定的艰难。
更加突出了父亲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优良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兄弟睦孝在中的传统礼仪文化也熏陶感染着孩子们,更加突出了家庭教育在学生道德情操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
所以我选择《抓阄》这一课作为感悟人物形象地突破点,通过体会父亲这一形象理解亲情的伟大。
在学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感悟父亲形象的伟大,在自主创新中受到亲情的感染熏陶。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父子姐弟间的亲情。
最新抓阄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抓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生字,练习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3、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人物评价。
4、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2、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入境。
1、看图,听老师叙述进入文章情境(第一自然段)“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几头黄牛在微风中悠闲地吃着嫩绿的青草……”2、图上有几个人?(姐姐、弟弟、父亲)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则故事……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入情地读。
2、检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充满亲情,让人流泪)3、合作: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4、复述:要求说的同学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不一定要按课文原话说。
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待会儿说出评价意见。
5、评价:从语言、仪表、内容(完整、准确)、感情(是否投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理清顺序,感知情节的一波三折。
1、做练习,整体感知:出示练习题:你觉得这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特点?A惊险如瀑布B平缓如溪水C曲折如波浪2、再读:小组合作,找找情节发展中让你出乎意料的地方。
3、汇报:先读读这些出乎意料的环节,再用“我本来以为……没想到……我觉得……”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次,父亲说“明天学校开学”,姐弟俩本来以为都可以上学了,没想到“你俩只能去一个”。
②第二次,弟弟明白了父亲的暗示,却停住手,说:“姐,你先抓吧!”③第三次,发现姐姐不会抓到“能去上学”的长草茎了,弟弟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抢先抓住了“要当牛倌”的短草茎。
④第四次,明明姐姐抓的是长草茎,没想到姐姐把自己的草茎折去了一截。
语文A版《抓阄》教案下载
语文A版《抓阄》教案下载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抓阄》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生字,练习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3.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人物评价。
4.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2.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准备:词语卡,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人物肖像。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入境。
1.看图,听老师表达进入文章情境〔第一自然段〕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几头黄牛在微风中悠闲地吃着嫩绿的青草2.图上有几个人?〔姐姐、弟弟、父亲〕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那么故事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入情地读。
2.检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充满亲情,让人流泪〕3.合作: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4.复述:要求说的同学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不一定要按课文原话说。
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待会儿说出评价意见。
5.评价:从语言、仪表、内容〔完整、准确〕、感情〔是否投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理清顺序,感知情节的一波三折。
1.做练习,整体感知:出示练习题:你觉得这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特点?A惊险如瀑布B平缓如溪水C曲折如波浪2.再读:小组合作,找找情节开展中让你出乎意料的地方。
3.汇报:先读读这些出乎意料的环节,再用我本来以为没想到我觉得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次,父亲说明天学校开学,姐弟俩本来以为都可以上学了,没想到你俩只能去一个。
②第二次,弟弟明白了父亲的暗示,却停住手,说:姐,你先抓吧!③第三次,发现姐姐不会抓到能去上学的长草茎了,弟弟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抢先抓住了要当牛倌的短草茎。
④第四次,明明姐姐抓的是长草茎,没想到姐姐把自己的草茎折去了一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阄语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抓阄语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生字,练习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受到情感熏陶。
3、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进行人物评价。
4、联系上下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2、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语境,了解文中省略号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表情功能。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入境。
1、看图,听老师叙述进入文章情境(第一自然段)“夕阳西下,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几头黄牛在微风中悠闲地吃着嫩绿的青草……”
2、图上有几个人?(姐姐、弟弟、父亲)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则故事……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入情地读。
2、检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充满亲情,让人流泪)
3、合作: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4、复述:要求说的同学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不一定要按课文原话说。
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待会儿说出评价意见。
5、评价:从语言、仪表、内容(完整、准确)、感情(是否投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理清顺序,感知情节的一波三折。
1、做练习,整体感知:出示练习题:
你觉得这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特点?
A惊险如瀑布
B平缓如溪水
C曲折如波浪
2、再读:小组合作,找找情节发展中让你出乎意料的地方。
3、汇报:先读读这些出乎意料的环节,再用“我本来以为……没想到……我觉得……”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次,父亲说“明天学校开学”,姐弟俩本来以为都可以上学了,没想到“你俩只能去一个”。
②第二次,弟弟明白了父亲的暗示,却停住手,说:“姐,你先抓吧!”
③第三次,发现姐姐不会抓到“能去上学”的长草茎了,弟弟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抢先抓住了“要当牛倌”的短草茎。
④第四次,明明姐姐抓的是长草茎,没想到姐姐把自己的草茎折去了一截。
⑤第五次,父亲改变初衷,决定让两个孩子都去上学。
4、小结:是什么促使这个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呢?(父与子、姐与弟之间的亲情)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把“亲情”抒写得淋漓尽致,能让人深感此文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说说情节的曲折。
二、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内心。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的无可奈何”。
1、小组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父亲肖像图,说说是根据哪些词句画的?
2、品析词句,体会人物内心。
师: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父亲怎样的内心?
①“蹲……一声不吭……抽……”为难,在考虑如何向姐弟俩开口。
②“迟疑了一下……”还有些犹豫。
③“沉吟了半天……”决定很艰难。
④“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不忍心,难过。
3、看省略号,体会人物内心。
师:除了这些入木三分的词句外,还有文中的省略号,它也蕴涵着丰富的感情。
①“明天……学校就要开学了……”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②“不过,你俩……只能去一个。
”不忍说出这个痛苦的决定,决定很艰难。
4、人物形象再现:从此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贫穷,饱经沧桑,爱孩子却又无可奈何)
5、自主选读:把本段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6、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体会父亲内心的?(品词句、看省略号)
过渡: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用此法继续学习第3、4、5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姐弟俩互相谦让,父亲为儿女不辞辛劳”。
1、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你要给文中三个人物选画一幅图,你准备从三、
四、五自然段中选出哪个场面呢?为什么?
2、交流讨论:
要求运用“品词句、看省略号”的学习方法,感悟人物内心。
在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进行指导。
弟弟:①“忽然他又停住了……说:‘姐,你先抓吧。
”弟弟很诚实,把抓阄的好机会先让给姐姐。
②“忽然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喊:‘……应该我先来’……毫不犹豫地掰开……拿出……放在……”弟弟的苦心,他是要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姐姐。
③“伸出手嚷道:‘我的短……’……眼角分明含着泪珠。
”弟弟的话怎么说不下去了?他为自己的“诡计”得逞而激动,却又忍不住为自己不能再读书而心酸。
姐姐:“缓缓地伸出手,说:‘看,我的更短……’……父亲……掰开她紧攥着的小手……”姐姐平静而又坚决地谦让。
姐姐在说这句话时,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父亲:“忽然,父亲猛地站起来在老槐树上狠拍一掌……喃喃地说……”父亲没说完的话是什么?父亲被感动了,宁可自己受苦也要让两个孩子都去上学。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人物形象。
你喜欢文中的谁,你准备怎么展现他的形象呢?可以与学习同伴合作。
(或朗读、或绘画、或表演、或描述等)
四、评价人物。
1、快速地重温课文,看看,在抓阄过程中,父亲对两个孩子有没有偏向?找出语句读一读。
2、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在抓阄时,父亲对弟弟的“偏心”?以及,最初他为什么决定用“抓阄”的方法只让一个孩子去上学?
3、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五、评议故事。
1、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2、最后一段写夜空中的星星,有什么意味呢?(人物内心安静又明亮)
3、学了这则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