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证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

初中平行线判定定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楼梯、铁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二、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尝试用尺子和三角板画出两条直线,并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几组直线,要求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练习环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平行线的判定 优秀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 优秀教学设计

平行线及其判定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规定方法进行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回忆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平行线的,其中直尺和三角尺的作用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学习了平行线后,大家还
能想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吗?
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动手试一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小组交流,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每种画法的方法步骤。

学生能讨论出以下作法:
(1)用尺规画过点P的与∠1相等的内错角∠3,达到作c∥a;
(2)再尺规画有别于李强的其他对同位角,达到作c∥a;
(3)用直尺、三角尺画出与王玲一样的线条,达到作c∥A.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并能进行正确性的说理,并对一题多解的问题有所尝试,个别同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个别的指导与鼓励。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性质的应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利用平行线性质求解角度或线段长度。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强调平行线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3.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尝试证明以下几何问题:在三角形中,若两边平行,则这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4.完成一份关于平行线性质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行线性质,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平行线性质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条跑道和两条平行的跳远沙坑,如果已知跑道的宽度为w米,求跳远沙坑的宽度。
6.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疑惑,不断提升自己的几何素养。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3. 能够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二、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判断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3. 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复学生之前学过的相
关知识,如直线、角等,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回忆。

步骤二:呈现
通过简洁明了的图片或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两条平行线的样例,并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步骤三: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结合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详细讲解如何判断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如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同位角等。

同时,教师重点讲解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法,如使用直尺和铅笔。

步骤四:示范与练
教师进行示范,以一些简单直线的情况为例,演示如何判断直线是否平行和如何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然后,让学生进行练,在纸上画出一些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步骤五:巩固
通过小组讨论或作业形式,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巩固练,检查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程度。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工具
1. 平行线的图片或示意图;
2. 直尺和纸。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
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平行线的掌握程度;
3. 分析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平行线教案5篇

平行线教案5篇

平行线教案5篇平行线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学生活动:同分内角.师: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互补.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平行线教案篇2平行线的判定(1)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二、练一练1、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2)(3)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fg;b.由∠1+∠2=∠6+∠7,得ce∠eic.由∠1+∠2+∠3+∠5=180°,得ce∠fi;d.由∠5=∠4,得ab∠fg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5.2.2平行线的判定(2)课型:新课:备课人:韩贺敏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学习过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二.巩固练习: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第1题) (第2题)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二、选择题.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因为∠1=∠4,所以de∠abb.因为∠2=∠3,所以ab∠ecc.因为∠5=∠a,所以ab∠de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三、解答题.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平行线教案篇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2、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平行线、运用平行线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总结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判定方法、性质应用等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演绎推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程度,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高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
c.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性质求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平行线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2.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教室墙壁等,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探究的兴趣。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关于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够准确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定义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行线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

2. 学习: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并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如如何判定三条线是否平行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平行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范
2. 学生合作学习
3. 练习题训练
4. 提问引导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题成绩
3. 课堂小测验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初中数学_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的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2、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3课时《平行线的判定》内容分析:本节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基础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体会证明的一般步骤,了解证明的规范格式,并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能简单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定理解决问题。

4、在证明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命题证明中根据命题画图,写出已知、求证。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明确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掌握证明的规范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右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图中的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错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判定1》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判定1》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的平行线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互动探究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尝试用图形或实例验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平行线的关键性质。
3.实践操作巩固:
-安排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画图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画图,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题:
-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给出多个角度或线段,让学生判断是否存在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安排一些几何图形的作图题,让学生运用直尺和圆规,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画出特定条件的图形。
3.探究题:
-鼓励学生思考并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证明过程,例如,如何证明同位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必定平行。
5.反思总结:
-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平行线判定方法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行线》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行线》教案、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含有平行线的图片,如铁轨、电梯扶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平行线呢?”
2.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平行线例子,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平行线。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准确识别和应用平行线。
2.学会使用工具画出平行线,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行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识别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平行线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准确画出平行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3.教师强调平行线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的问题,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选择题: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3 平行线的判定》 优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3 平行线的判定》 优课教学设计_0

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8年级上册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第3节。

课程内容是7年级下册已学过的《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继续,也是后继学习、探究平移及几何推理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区分哪些结论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哪些结论不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据此准确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命题的证明,教师要借助规范的板书进行示范,让学生初步掌握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格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平行线,并初步探究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具备了初步的作图能力,对平行线的理解也比较充分,能较顺利的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对问题的分析还处于简单的说理层面。

同时,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并了解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公理、定理等相关概念,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但对于命题的证明,不论是问题形式还是解决方法,学生都还非常陌生,更缺乏通过合情推理来判断结论正确与否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摩和亲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用平行公理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2.使学生经历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和书写格式的训练过程,感受推理的严谨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经历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2.难点: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准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教学方法】示范讲解与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环节1:复习引入教师活动:同学们,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平行线,并对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做了初步的探究。

请问,什么是平行线(定义)?学生活动:举手口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评价,并继续追问:那么,除了平行线的定义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并互相补充)。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平行线的判定》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9
教学目标
学会如何判定连两直线平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的公里和推论难点:如何用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判断两直线平行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让学生知道平行性的判定是有什么的来的,让知识得到系统的链接在一起
板书设计
1.预习案4、当堂检测
2.探究案5、课堂小结
3.训练案6、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反思教师:教学重难点是否讲清
2、反思学生:学生的当堂检测是否达标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部时,他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还有什么是平行线、已经平行线的推论,所以学习这一部分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准备好课前需要的教学用品,告知学生这节课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如何得到线线平行
先用平行线的公理,过直线外一点做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有一条,让学生探讨这种有一些什么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登出同位角氙灯,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 教学设计(精选8篇)

《平行线》 教学设计(精选8篇)

《平行线》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平行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线》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和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培养学生关于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直尺和三角尺,一张纸和两根铁丝,长方体;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白纸和两根铁丝。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下面哪几组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投影显示)指出:在这里的相交直线里,有两组直线相交成直角,所以是互相垂直的。

2.引入新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像上面这样有相交的关系之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况。

我们今天就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线。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平行线。

(1)在投影仪上出示画的长方形。

老师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分别向相反方向延长,成为两条直线。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指出:长方形两条长边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老师出示练习本说明)如果延长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得到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指出:练习本上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也不会相交。

追问:长方形两条对边、练习本两条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都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看一看第120页上的三组直线,哪个图中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呢?(注意以“直线”的概念说明第二组是相交的)指出:第三组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

(2)提问:我们刚才看到的,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书上第三组图中的两条直线,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出:它们都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追问:再来看一看,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用手势在黑板上表示)练习本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和书上第三组中的两条直线呢?(用手势表示)指出:这里都是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判定证明教学设计

平行线判定证明教学设计

平行线判定证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相关定义、定理及证明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运用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直线是否平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判定中的相关定义、定理及证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平行线判定的证明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平行线判定的相关材料、实物模型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思考和兴趣,例如讲述两条铁轨在远处看起来是平行的,两条平行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不会相撞等。

Step 2 介绍平行线判定的基本概念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板书,介绍平行线的基本定义,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2. 引导学生根据定义,总结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推理和证明。

Step 3 示范与实践1. 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具体的平行线判定方法和证明过程,例如:利用角的性质进行判定、利用等角定义进行判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定等。

2. 学生结合具体的例题,跟随教师演示推导证明的过程,做好笔记,确保理解和掌握。

Step 4 学生独立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互相交流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和证明方法,并解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分析解题过程中的难点。

Step 5 拓展延伸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教学。

例如可以引入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关系,通过证明平行线对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平行线定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教学要点1. 讲述平行线判定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演示并实践各种平行线判定的证明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巩固练习。

4. 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为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老师准备往墙上挂装饰画,如图所示,老师正在向墙上钉木条,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木条b与墙壁的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的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 平行?一、新知建构(板块)问题一:归纳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活动1: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怎样的两条直线平行?活动2:观察用直尺跟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思考:(1)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2)直线a,b位置关系如何?活动3: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问题二:归纳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二、三活动1:内错角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1分)通过题意抽象出几何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2分)能够运用推理出的结论,结合条件得出新的结论。

(3分)能够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但书写不够严谨。

(4分)能够准确的得出结论并且理由充分,书写的规范。

(5分)能够准确的运用结论,并帮助没有解决问题的组员理清思路。

活动2:同旁内角互补,证明两直线平行二、迁移运用(板块)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成果集成:(这是课堂小结的策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作业设计: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C.若∠3=∠2,则b∥c D.若∠3+∠4=180°,则a∥c 2.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⑤∠B=∠D.其中,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3.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右拐150º,第二次向左拐30ºB.第一次向左拐30º,第二次向右拐30ºC.第一次向右拐130º,第二次向右拐50ºD.第一次向左拐150º,第二次向左拐30º4.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若∠1=120°,∠2=__,则AB//CD.()若∠1=120°,∠3=__,则AB//CD.()5.如图,已知BC平分∠ACD,且∠1=∠2,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链接中考1.(2021滨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DC于点E.若60∠=︒,则∠DEB的大小为()AA.130°B.125° C.120° D.115°2.(2022滨州)如图,在弯形管道ABCD中,若AB CD∥,拐角122∠=︒,则BCDABC∠的大小为()A.58︒ B.68︒ C.78︒ D.122︒。

初中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能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平行线与截线所成的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展示,如黑板、书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定义,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 性质讲解:(1)利用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展示平行线与截线所成的角相等。

4. 判定讲解:(1)利用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明白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展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图形的一个重要内容个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有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

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的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的研究与发现过程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合作交流探究。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3.1 平行线的性质已知结论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导学案1、为什么要证明一、读一读学习目标:1、对由观察、归纳等过程所得的结论进行思考、质疑,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推理意识;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

二、试一试自学指导:1、大胆猜想: 如教材P162提出的问题2、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 2-n+11的值都是质数。

你认为呢?由此可知: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

三、练一练A1、请在教材上完成P163随堂练习1、2;P164数学理解1A2、当n 为正整数时,132++n n 的值一定是质数吗?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n 2-n+11是否是质数A3、八(1)班有39位同学,他们每人将自己的学号作为n 的取值(n=1,2,3,…39)代入式子412++n n ,结果发现式子412++n n 的值都是质数,于是他们猜想:“对于所有的自然数,式子412++n n 的值都是质数。

”你认为这个猜想正确吗?验证一下n=40的情形。

B1、给出教材P164数学理解3问题的结论,你能用理由肯定自己的结论吗?B2、阅读P163“读一读”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2 定义与命题(1)一、读一读学习目标: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二、试一试自学指导:1、研读教材P165-166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定义?定义: 。

(2)如右图某地的一个灌溉系统如果B 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 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C 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 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D 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 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那么……”都是对事情进行判断的句子。

叫做命题。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A 、你吃过午饭了吗? B、过点A作直线MNC、同角的余角相等D、红扑扑的脸蛋三、练一练1、在教材上完成P166-167的随堂练习及习题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直线AB和CD垂直吗(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连结A、B两点3、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角就是平角;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个C、2个D、3个4、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C)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D)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①定义的含义:对和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就是它们的定义;②命题的含义: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2、命题的判断只有两种形式,要么肯定,要么否定。

作判断时,必须泾渭分明,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命题的句子只能是完整的句子,对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应叙述完整。

从语法上讲,它应是陈述句,不能是祈使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定义与命题(2)一、读一读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2.了解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

二、试一试:自学指导:1、学习P168-169思考课本上每一个问题,完成下列填空: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引出的部分是条件,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每个命题都有两部分组成。

2、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条件:;结论:(2)如果a>b,b>c,那么a=c;条件:;结论:3、是真命题;是假命题。

4、带着“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问题,阅读P168-169页了解“公理”、“证明”“定理”的含义。

5、本教材选用的公理有:(1)。

(2)(3)。

(4)。

(5)。

(6)。

三、练一练A1、将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条件和结论(1)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等角的余角相等;(5)对顶角相等。

A2、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2)一个角的补角只有一个;(3) ∠1与∠2是同位角吗?(4)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5)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不可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A3、P阅读169例题,思考证明对顶角相等的过程,并借助这个结论在课本上完成P171数学理解1、2B1、动动脑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中玩球,一不小心击中了李大爷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的玻璃碎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甲说:“是乙不小心造成的。

”乙说:“是丙造成的。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这四个小朋友里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推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呢?五、记一记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2.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可用已有的几何知识及公理进行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假命题则可用举反例的办法。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3 平行线的判定一、读一读学习目标:1、熟练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公理)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并能应用这些结论。

二、试一试自学指导:平行线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自学教材P172-173,学完后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1)已知:如右图所示,∠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和∠2互补。

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证明a∥b由此得,平行线判定定理1:;(2)已知:如右图所示,∠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或上述已证明的判定定理证明a∥b由此得,平行线判定定理2: .三、练一练1、在教材上完成P173随堂练习;P173-174习题7.4的1题2题2、已知:如右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求证:a∥b 你有几种证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来证明3、证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它们的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要求画图,写出已知、求证、证明)五、记一记: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4 平行线的判定一、读一读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条件和结论上的区别,体会互逆的思维过程;2、能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二、试一试自学指导:平行线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思考下列各题,你能利用平行线性质公理解决它们吗?2、充分思考后自学教材P175-176,学完后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注意逻辑和书写。

(1)已知,如图,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

请根据平行线性质公理证明∠1=∠2由此得平行线性质定理1:(2)已知,如图,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请根据平行线性质公理或上题已证的定理证明∠1+∠2=180°由此得平行线性质定理2:三、练一练1、在课本上完成随堂练习和习题7,52、已知:如图,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且a∥b,c∥b(1)求证:a∥c(2)请将(1)题证得的结论用一句话总结出来五、记一记1、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及两个性质定理;2、平行线的性质补充结论(1)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直线(2)夹在两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B组:请在补充结论中选择你感兴趣的进行证明: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读一读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2、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二、试一试自学指导:1、回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方式,想一想,根据前面给出的公里和定理,你能进行论证么?2、已知:如右图所示,△ABC求证:∠A+∠B+∠C=180°思考: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这样就相当于把∠A移到了的位置,把∠B移到的位置。

注意:这里的CD,CE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则:3、你还有其它方式么(可参考课本179页“想一想”小明的想法;180页联系拓广5)?方法越多越好!三、练一练1、完成180页习题7.62、已知:如图,在△ABC中,∠A=60°,∠C=70°,点D和点E分别在AB和AC上,且DE∥BC求证:∠ADE=50°3、如图,在△ABC中,DE∥BC,∠DBE=30°, ∠EBC=25°,求∠BDE的大小。

4、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一、读一读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2、体会几何中简单不等关系的证明;3、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相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的角作更全面的思考。

二、试一试自学指导:1、如图∠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它与图中其它角有什么关系?2、自学教材P181-182,看看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对例1例2进行学习,仿照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证明:三、练一练1、如图,下列哪些说法一定正确A ∠HEC >∠BB ∠B+∠ACB=180°—∠AC ∠B+∠ACB<180°D ∠B>∠ACD2、已知:如图,在△ABC中,∠A=45°,外角∠DCA=100°,求∠B和∠ACB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