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压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压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压强是初中科学中力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它是建立在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是初中科学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其次,液体、气体压强也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伸、应用和深化.此外,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科学学习,又从科学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复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在本专题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复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及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至于本专题复习内容中所涉及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对液体压强中的深度的理解,大气压有方向,气压和流速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概念,能较熟练地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区别压力和重力的关系.(4)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利用特点解释一些现象.(5)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和生活现象,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6)能说出气压和流速的关系,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并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计算和应用.难点:压力的正确理解、液体压强公式的计算与应用、.【教法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展示法【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路首先,将全班学生3大组,围绕“你对压强知多少?”展开说明比赛,看看那个组的学生对基础考点过关,在这个过程,教师板书。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节幼儿园主题活动时,我力求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压强的概念。
在设计活动中,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将压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压强的含义。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压强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玻璃板、水、铅笔、直尺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将一张纸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用手指按住纸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抽出纸片,孩子们会发现手指下面的纸片凹陷,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用纸和笔设计一个能够展示压强大小的小装置,并用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物品进行测试。
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压强的含义。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展示小组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压强的含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孩子仍需加强。
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压强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讨论和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解释为什么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行时脚不会陷进雪里,引出压强的概念。
2. 学生回顾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受力面积等。
2. 学生通过课本和笔记,总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如:为什么蚊子能轻易刺破皮肤?为什么大骆驼不会陷进沙地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压强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四、问题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五、练习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专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知识梳理、实例分析、问题讨论、练习题和总结反思等环节,系统地复习了压强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复习课,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主要采用知识再现法。
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还原学习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让学生重新体会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演示、启发引导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实验、观察、讨论、控制变量等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件PPT 、希沃授课助手
演示实验器材:水球压强计、飞机模型
分组实验器材:海绵、彩带、细绳、钩码、矿泉水瓶、注射器、水槽、乒乓球、锥形瓶、纸片、毛巾、真空吸盘。
压强复习教案
压 强 复 习(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压强概念,理解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2)能用公式SFp =、gh p ρ=进行基本计算。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对本章内容的小结。
(2)通过展示学生《压强》小结,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练习和应用掌握压强知识。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我小结《压强》,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2)用压强知识分析具体实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复习课也有收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压强概念的应用。
2、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小结一章内容。
(2)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
三、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起点:基本掌握压强知识,知道固体、液体、大气压强的特点和一些应用实例。
(2)学习支架:运用压强知识分析实例,会用公式定性(定量)解决基本问题。
(3)教学媒体:教具、自制教具、多媒体、网络信息等。
四、教学模式:归纳-应用-分析-讨论 五、教学流程展示学生作业压 强 复 习拓展 练 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实例分 析六、教学过程首先展示学生的几份小结,点明优缺点。
如何疏理知识点,掌握基本概 念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引入课题:压强复习 (一)压强的复习 固体压强压力(ppt )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压力的作用效果(flash )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练习:习题1(突出压强概念的引入过程) 压强 (概念、公式、单位) 压强的应用 (阅读材料3\习题2)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器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ppt)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学生练习:习题6、7(理解深度、液体密度) 大气压: 大气压的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ppt )。
《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压强》复习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能熟练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说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能说出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及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复习能说出由于大气压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能说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能说出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复习,理顺知识结构,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课堂探究、训练,通过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及与压强有关的计算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学习法【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说出压力的概念及压力的作用效果;能记住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说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复习能举例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说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方法及其特点,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复习能举例说明由于大气压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能说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会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学习重点:对压强的理解及与压强有关的计算学习难点:压强的计算;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一、构建知识网络阅读教材P75-90页,总结本部分主要内容,详细构建知识网络,并找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问题)1:压力的概念任务一:阅读教材P76-77页的内容,画出压力的示意图,总结压力的有关概念及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压强复习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能说出压强的物理意义。
(2)会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会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重难点:1、能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展示等教学流程:(一)复习:把整章知识分成“压强”和“液体压强、气体压强”两部分,学生分组对期中一部分的知识进行组内的交流、整理和归纳,并在学案上形成知识网络图;两部分知识各抽一组到电子白板上展示。
(二)交流:各个负责相同内容的小组与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对照和质疑,并交流、讨论、完善出最终的知识脉络。
(五)精讲:1、教师讲学生仍然存在的疑点,如压力的方向、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及计算等。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介绍本章的考点。
(六)精练: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附:学案压强复习知识网络一:压强知识网络二:液体压强、大气压练习:1、一个重量为450kg 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50cm 2 ,这个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帕斯卡,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帕斯卡。
2、上题中要想较快地使人对地面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可用的方法有哪些?3、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刀刃做得很薄B 、书包带做得较宽C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D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 、B ,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 、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 8 : 1B . 4 : 3C . 1 : 2D . 4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压的值是恒定不变的B 、大雨来临之前,燕子低飞是因为大气压变高的缘故C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大D 、高压锅原理 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6、一艘轮船船底距水面5m ,则船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Pa。
公开课复习压强教案
公开课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压强的概念;(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运用生活实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2)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中的应用;(3)生活实例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相关知识;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3. 采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4. 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2. 实例图片: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图片;3. 实验器材:海绵、尺子、水杯等;4. 练习题:有关压强的计算和应用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例分析:(1)展示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2)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 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生活实例:(1)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七年级下压强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下压强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
(2)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概念。
3.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压力的概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受到的压力与什么有关吗?2. 探究压强概念:(1)讲解压强的定义。
(2)演示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作用在相同面积上的效果。
3. 学习压强计算公式:(1)讲解压强计算公式p=F/S。
(2)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压强。
4. 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实验一:保持受力面积不变,观察压力变化对压强的影响。
(2)实验二:保持压力不变,观察受力面积变化对压强的影响。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5. 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强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压强概念、计算公式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试着用所学知识解释。
初中数学压强专题训练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压强专题训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2)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压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强的意义,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压力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如何计算压强;(3)通过实例讲解压强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压强的意义。
3.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合作交流:(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2)每组选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让学生互相学习。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印象;(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巩固所学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3. 寻找生活中的压强实例,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合作交流: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压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压强》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压力与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解决有关问题和计算。
2、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能用p=ρgh解决有关问题和计算。
3、知道连通器原理、帕斯卡原理及应用。
4、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及变化规律,能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
1.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回顾改变压强
(即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完成变式训练巩固并拓展相应知识
例题1:(压强的增减)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措施是()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书包背带做得宽一些
C.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
D.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2.通过例题2让学生回顾压强的计算。
然后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巩固相应技能。
例题2:(压强公式的应用)在水平方向用80牛的力,将一个重50牛的木块压在竖直的黑板上,木块与黑板间的接触面积为0.01米2,则黑板受到的压力为______N,压强是______帕。
相应的变式训练。
相应的变式训练。
1.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回顾影响液体
例题1:(实验题:我们在探究问题时,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变量法”、。
公开课复习压强教案
公开课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2)掌握压强的大小比较方法。
(3)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利用实例分析,提高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计算公式:压强p = F/S,其中F 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为力作用的面积。
3. 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²。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
5. 压强的应用:举例子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轮胎、书包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大小比较方法。
2. 难点: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复习提问: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压强知识。
2. 实例分析: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压强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大小比较方法。
2. 实例分析:分析吸管喝饮料、轮胎、书包带等生活中的压强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5.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压强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观察学生在分析压强应用实例时的表现,评估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维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问答、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七年级下压强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下压强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压强的基础知识。
(2)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身边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 教学难点:(1)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压强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引出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复习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巩固压强的基础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含义。
(2)详细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分析压强公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4. 实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如大气压、水压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5.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总结压强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实例分析是否生动有趣,学生是否能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压强的定义,理解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合作。
《压强》复习教案
《压强》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教学理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体验,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的机会与平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知道压力的概念的基础上,亲自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采用“类比法”和“比值法”构建压强的概念。
教学的思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压强知识的应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2.经历实验信息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对于乡镇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不是很强,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存在许多困难。
但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则对物理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
2.教材分析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又是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的基础,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由“压力”“压强”和“怎样改变压强”三个知识点组成,且彼此关联,相辅相承。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压强的概念。
【教学准备】海绵、砝码盒、小桌、橡皮泥、瓶盖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利用蓝猫过沼泽地的视屏,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学习目标1 认识压力通过下列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1.压力的概念 2.压力的三要素学习目标2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蓝猫陷入沼泽地的视屏情境,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强》复习课教案
《压强》复习课授课设计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便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责问题。
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解析问题和表达见解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学会与伙伴的合作交流复习重点难点重点:(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讲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 1)会灵便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责问题。
复习过程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 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 2)重申重力与压力的差异:2○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收效因素的实验:⑴课本 P73 图 13、1-3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收效越明显。
将图甲图小桌上的砝码去掉,将看到的现象是:泡沫塑料压下深度减小。
该现象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收效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收效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比较法3○ 、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碰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收效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 Pa); F:牛顿( N) S:米22( m)。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重点是找出压力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对桌面的压强p=ρ gh( 4)灵便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5)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经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压水井、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为后续的计算题复习打下基础。
3. 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压强计算题,如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解题的关键。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压强计算题解题方法探讨: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压强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3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6立方米。
2. 题目: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0厘米,求该圆柱体的体积。
答案:785.4立方厘米。
3. 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该圆锥体的体积。
答案:12π/3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七年级下压强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下压强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1)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2)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知识梳理:(1)复习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压力/ 受力面积。
(3)举例说明压强的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压强单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压强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收集生活中的压强现象,下节课分享。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1. 压强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压强与其他物理量(如力、面积、密度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压强的理解。
2. 压强的实际应用:介绍压强在工程、医学、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兴趣。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 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了解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4.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及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 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4. 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球、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或导学案,自主学习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演示实验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压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导学案。
2. 实验器材:如气球、压缩空气等。
3. 动画、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册第九章压强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大小比较方法;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5.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2.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大气压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壶烧水时,水壶底部的压力是多少?引发学生对压强的思考。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压强,并解释影响压强的因素。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并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轮胎充气等,说明大气压强的应用。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 = F/S影响因素:压力、受力面积液体压强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计算方法:P = ρgh大气压强概念: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应用:吸管喝饮料、轮胎充气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2)为什么轮胎充气后变得硬?答案:(1)因为吸管内部的空气被吸走,外界大气压强将饮料推入吸管内部。
(2)因为轮胎内部充气后,气体压强大于外部大气压强,使得轮胎膨胀变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时行评价)
展示图片,请学生回答,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大气压是很大的.
教师提问: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呢?
学生回答:气压计.
教师再问:大气压真实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为多大呢?(1.01×105 Pa)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挂钩会吸在墙上
(2)你能解释吊瓶的原理吗?打点滴时吊瓶放低了,血会回到输液管里,这又是什么原因?
三、气体压强的复习
学生1汇报:利用矿泉水瓶、大头针和水等器材,在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底部和侧壁用大头针各扎几个小孔作成魔瓶,打开瓶盖,水从瓶底和侧壁漏出,旋紧瓶盖,水不漏了,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采用生生互评进行评价)
学生2汇报:利用矿泉水瓶、大头针和热水等器材,在空的矿泉水瓶中装入热水,然后倒掉,发现瓶变扁了,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本专题复习课中将“知识和技能”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或素材,将“过程和方法”作为问题设计的基本内容,整堂复习课凸显科学探究的思想,在探究实验设计中贯穿知识点的复习,在随堂练习中辨析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在整堂课中积极渗透科学方法的应用,也就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科学本质.
压强是力学重要概念,固体压强是这专题主要内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压强的计算为教学重点;液体、气体压强也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伸、应用和深化,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有关大气压的知识都属于了解层次的要求.根据学情认定压力的正确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大气压有方向,气压和流速的关系的认识、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我们学习的压强知识包含哪些方面的压强?学生回答: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我们在学习压强时做了许多实验,今天想请大家选择合适器材:沙堆、空矿泉水瓶、水(包括开水、盐水)、大头针,设计尽可能多的有关压强实验.
学生先自主设计,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展示,教师将学生的汇报分类归纳.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压强的计算.
难点压力的正确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大气压有方向,气压和流速的关系的认识、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与讨论相结合,开放和设计相结合.
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概念,能较熟练地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
(2)理解压强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区别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4)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利用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教师板书:压强的意义、概念、公式、单位等,然后围绕复习的内容展开练习.
随堂练习:
(1)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请学生回答,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学生回答,压力等于重力.
教师追问:压力就是重力吗?
请学生板演画出压力方向,确定压力并不是重力,再问学生什么情况下,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呢? 学生回答: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两力大小相等F=G.
教师追问:“深度”怎么理解呢?
展示图片请学生回答,C点的深度是多少?
教师归纳:“深度”――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教师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围绕复习的内容展开练习.
随堂练习:
(1)下面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处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教师提问:(1)山下和山上包装袋状况不同是什么原因?(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刮风时,帐篷经常被掀起!为什么? (气压和流速的关系)
(3)在温州水的沸点为100 ℃,拉萨水的沸点约为90 ℃,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约为72 ℃,这是为什么?(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教师板书:大气压的存在、测量,气压与海拔、流速的关系,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然后围绕复习的内容展开练习.
学生4汇报:利用矿泉水瓶、大头针和水等器材,在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同侧不同高度的壁上用大头针扎四小孔,观察比较水喷出的水平距离,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学生5汇报:利用矿泉水瓶、大头针和水、盐水等器材,在盛水和盐水的两个不同的矿泉水瓶同侧等高度的壁上用大头针各扎一小孔,观察比较水喷出的水平距离,说明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5)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和生活现象,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6)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工具.
(7)能说出气压和流速的关系,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并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通过设计开放实验,引领学生运用多向思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启发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4)通过开放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
(5)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归纳: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教师追问: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表示呢?
学生回答:压强反映了压力的效果.
教师再问:那压强概念如何定义呢?公式如何?单位怎样?
学生回答: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了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公式为ρ=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简称帕,1 Pa=1 N/m2.
【学情分析】
在本专题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了解了密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至于本专题复习内容中所涉及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对液体压强中的深度的理解,大气压有方向,气压和流速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科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B.处压强比D处压强小()
C.处压强比D处压强大()
教师追问:保持D点深度不变,如何使D点的压强变小?
(2)装满水的两瓶矿泉水,若从正放到倒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不变)瓶对支撑面的压强如何变化? (变大)
(3)装半瓶水的两瓶矿泉水,若从正放到倒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变大)瓶对支撑面的压强如何变化? (变大)
(2)如图所示,一均匀的砖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一半,此时桌面受到的压强与原来相比.将其放在另一半上边,此时桌面受到的压强与原来相比.
A.不变
B.增大为原来的2倍
C.减小为原来的1/2
D.减小为原来的1/4
教师追问:如何实现桌面受到的压强减小为原来的1/2 ?
一、固体压强的复习
学生汇报:利用沙堆、空矿泉水瓶和水等器材,根据矿泉水瓶中不同的水量对沙堆形变程度的差异,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盛有同一水量的矿泉水瓶正放和倒放对沙堆形变程度的差异,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采用生生互评进行评价)
(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采用生生自评进行评价)
师生归纳:液体压强具有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教师设问:从压强的公式 出发,那我们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大小呢?
学生回答: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两种,即:(1)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利用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2)当压力一定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也有两种,即:(1)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利用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2)当压力一定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探究各种科学现象和过程设计的实验,如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关系,都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完成;压强概念的复习渗透科学方法中的比值定义法;对压力的正确理解,我们通过画三种不同形式压力的方向图进行比较,为突破对液体压强深度的误解,外加练习对比深化理解,为区分固体和液体压强,通过满瓶水或半瓶水正放到倒放,分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和瓶对支撑面的压强变化情况,科学采纳了对比法;通过压强公式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具有的特点,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从生活现象归纳气压和流速的关系、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等,都采用演绎归纳法,通过这些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寻找到科学知识间的异同,能明晰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归纳出科学规律的特点.
(3)在通常情况下你头顶(头顶面积近视200 cm2)受到的压力约
A.几十牛B.几百牛C.几千牛D.几万牛
归纳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我们涉及到那些科学方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