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新时期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新时期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新时期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开放,离婚率也在迅速上升。

对于感情确已严重破裂的夫妻来说,离婚也许是双方得到精神解脱,寻求新的幸福的一种选择。

但是,家庭解体对孩子造成的内心创伤,又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十分严重的,同时也是难以弥补的。

标签:离异;子女;心理健康离异家庭学生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目前我国正在不断的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性格等发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

虽然这些成长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发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我国也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否则会导致为数不少的一批学生走向生活的滑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和制约。

所以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展开了研究。

一、家庭-学校-社会心理干预模式的建构1.家庭的深情干预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种现象,无视家庭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撇开、绕过家庭单独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很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落实。

因此,十分重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为了确知每个家庭状况,我们选用HMT 量表,对每位离异家庭进行调查。

认真完成问卷,基本掌握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

在此基础上,应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宣传,让家长积极、有意识地参与学校心理工作,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系统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很重要,并协同学校一起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

2.学校的倾情干预学生在学校中,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不同的系统,就其性质,主要分为师生系统和生生系统,学生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的不协调,都会引发心理问题。

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如果无视学生所在的师生系统或生生系统,可能会事倍功半。

3.社会的友情干预学生还是一个社会人,他在社会中处于不同角色,参与不同活动。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异家庭子女是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来源之一。

夫妻离异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子女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

据从xx 区民政局调查的数据显示,20xx年到区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有224对,20xx年341对,20xx年462对,20xx年426对,20xx年464对,离婚人数居高不下,逐年上升。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队伍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了解我区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调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的可塑性都很大,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并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1、产生自卑、焦虑、怨恨等消极情绪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会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忧伤、胆怯等。

而且离异家庭子女一般情绪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男孩子大多明显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倔强的特征,女孩子较多地表现出情感上的焦虑。

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数对父母或其中一方存在着怨恨情绪。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的子女常常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恐惧感、抑郁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社交以及家
庭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 孤独感:离异家庭子女可能感到与其他家庭不同,甚至被孤立。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对策:父母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多陪伴孩子,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自己的安慰与照顾。

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和
同龄人一起玩耍,帮助他们融入社交圈子。

2. 自卑感:由于离异带来的不稳定家庭环境,孩子可能会感到
自卑或者缺乏安全感。

对策: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

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心的行动,如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
意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的。

3. 恐惧感:离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生活质量受到威胁,不安全
或者不稳定。

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担心未来。

对策:父母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可靠的环境。

他们应该告诉孩子,即使家庭形态发生改变,他们依然是被爱的。

4. 抑郁:离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情感上的压力,孩子们可能会
失去对生命的信心。

对策:父母应该积极探讨孩子心理问题,并支持他们积极面对问题。

同时,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同时向专业的医学人员求助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建议。

总之,离异家庭需要更多且更深入的关注。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温暖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行为和心理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心理问题分析
1、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深受创伤,导致过度的人际过敏,自尊心敏感脆弱,表现为自满而又自卑,心理又戒备,敏感又多疑;
2、由于家庭变故,导致性格孤僻,有强烈的被遗弃感。

沉默寡言,行为独来独往,不合群;
3、突如其来的家庭变化使学生内心充满愤怒,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或反社会行为。

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在行为上放荡不羁,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容易激怒、闯祸。

4、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课堂上,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很被动,作业、练习经常不完成甚至不做。

二、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角色的缺失,使学生缺失安全感,给成长带来了巨大困难,父母在身边,不仅给子女安全感,智慧和好奇心,而且使子女在竞争中能与人合作,充满信心,有战胜困难的意志与能力,而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深受创伤,残缺的爱使孩子面对危机时缺乏支持,甚至丧失战胜危机的勇气;
2、家庭教育失误,亲自沟通困难,使孩子情绪波动大,适应困难,孩子的负性情绪无法排遣和释放,经常感到孤独,缺乏支持,因冲动而陷入危机,一旦爆发出来就难以收拾。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离异是社会现象,在农村地区同样普遍存在。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

离异对农村孩子的影响较大,他们的心理行为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分析。

一、焦虑情绪较重由于家庭环境剧变,离异家庭子女容易感到不安全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经常出现情感上的困扰和烦恼。

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离异子女的焦虑情绪普遍高于非离异子女,特别是在家庭分裂后6个月到1年之间。

焦虑情绪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睡眠问题,儿童多梦、易醒等。

二、自我价值感低下离异家庭的子女通常比稳定完整家庭的子女更易于失去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与稳定家庭相比,他们缺少家庭情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发展自我形象不确定,因此自我价值感低下。

许多离异家庭子女感到自己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漫无目的地度过人生。

三、沟通障碍在农村家庭,家长通常致力于农业生产,花费在家庭教育上的时间有限。

离异家庭中,子女更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即使父母有时间与子女交流,由于心理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障碍也可能更大。

四、学业成绩下降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与非离异子女相比,学习和生活技能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家庭对学习的注意力和支持也会受到分裂。

由于父母分房,分别向不同的城市工作,离异所造成的适应困难也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课程和交际技能。

五、缺乏情感支持从大多数研究可以看出,在离异家庭中,子女往往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替代性关系并不能完全弥补离异家庭子女的亲情需求。

他们更容易感到内心的空虚,缺乏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父母支持的离异家庭子女容易在社交生活中表现出难以融入群体的特征。

总之,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家庭关系,提高父母参与度、重视心理咨询和治疗、扩大儿童社交网络、加工有益的学习体验等。

只有将这些措施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帮助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度过艰难的成长历程。

父母离异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

父母离异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

父母离异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我校心理课题组用了一年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写信、走访居委会、谈心、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家长会等形式,对我校高一到高三年级93位父母离异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果。

一、父母离异学生的现状1.离婚后,孩子随其中一方生活,周末或假期父母去另一方看孩子。

父母文化素质较高,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没有被抛弃的感觉,和父母感情都很好。

这样的孩子学习较好,性格开朗。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8人。

2.离异后孩子随父亲生活。

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至今未娶,苦心孤诣地抚养孩子。

孩子学习大多刻苦,成绩较好,但是少话多沉思,不喜欢与异性同学在一起。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7人。

3.父母是个体户,经商多年,颇有积蓄。

因各自有外遇而离异,孩子交祖辈看管。

孩子讲究穿着打扮,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学习习惯不好,喜欢用钱请同学帮自己做事。

这样的学生有9人。

4.父母是普通职员,离异后各自再婚,孩子随其中一方生活。

继父(母)对孩子较为冷淡,极少与孩子谈话,当孩子与继父(母)所生孩子发生争吵时,受到呵斥的几乎都是自己。

这样的孩子,讨厌学习,缺交作业,不愿意回家;喜欢独处,整天沉默寡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一般。

属于这种状况的学生有37人,其中与异性同学交往密切的有8人。

5.孩子随母亲生活,父亲给抚养费。

母亲将孩子的发展当作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支柱,要求孩子成绩拔尖,体育、文艺样样出人头地,希望通过孩子的功成名就来为自己不幸的婚姻“争一口气”。

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好,但是性格内向,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愿意帮助别人。

这种学生有8人。

6.离异父母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但总是极力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这样的孩子任性,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有早恋的倾向。

这种学生有6人。

其他情况的学生有17人。

二、父母离异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这93位同学中,有91位同学希望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占97.7%;经测试,存在心量障碍的有68人,占73.12%,主要表现为孤独、抑郁、焦虑、易怒、冷漠、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厌学心理调查报告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厌学心理调查报告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厌学心理调查报告篇一:离婚单亲家庭调查报告[定稿]从离婚到单亲家庭——静安区离婚单亲家庭调查报告静安区妇联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离婚单亲家庭增多不仅降低家庭生活的质量,而且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离婚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昔日曾共同生活、亲密接触乃至有过甜蜜时光的夫妻,如今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

静安区妇联针对本区离婚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成立了课题组,分别对近三年静安区法院诉讼离婚案件、民政局协议离婚登记以及对本区随机抽样148名男女离婚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研究分析离婚的原因、生活的贫困、社会的援助,以及应对离婚单亲的压力情境和情感困惑等提出建议,为构建一个和谐社区、和谐的家庭提供智力支撑。

一、离婚的比例总体趋于上升在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婚姻一旦出现危机,选择离婚是时下最多人采用的方法。

从静安区法院看,20XX年有88对离婚、20XX年有106对离婚、20XX年有100对离婚;从静安区民政局协议离婚看,20XX年有696对协议离婚,20XX 年有787对协议离婚,20XX年890对离婚。

从上述诉讼、协议离婚数据看,静安区离婚率趋于上升趋势,而到民政局协议离婚要比通过法院诉讼离婚增加七倍以上。

由此说明,一是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质量的提高成为追求的目标,夫妻双方更强调感情融洽、生活幸福,家庭人际关系的平等,逐步走出视婚姻为“传种接代”的束缚,对死亡的婚姻不愿意继续凑合下去。

二是20XX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保护了婚姻自由,简化了离婚登记手续,当婚姻矛盾不可调解时,便很容易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这期间缺乏调解程序,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一个因素。

二、“闪婚”现象上升,冲动轻率离婚增多从区民政局调查数据反映,冲动型、轻率型离婚行为逐年增多。

20XX年协议离婚登记中30岁以下266对,20XX年协议登记离婚中30岁以下为279对,20XX年协议离婚登记中30岁以下的有319人,20XX年比20XX年增加13对,20XX 年比20XX年增加40对。

班主任工作范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班主任工作范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咨询题的特征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 如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 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 家庭生活中的严重不幸事件等。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 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要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裂, 在这种“残缺型”的家庭中生活, 不可防止的会在心理上造成严峻的消极妨碍。

1.自卑自卑是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主要咨询题之一。

有自卑感的小孩看不到本人的价值, 总觉得本人低人一等, 别人都比本人聪明、能干, 因此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 如不安、内疚、害怕、忧伤等。

往常带的班中有一位学生小明, 父母离异后他判给了妈妈。

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发言, 当点名叫他发言时, 他的声音也小的犹如蚊叫。

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完毕后, 家长们都过来接小朋友们回家, 当有一位小朋友无意中咨询他:“你爸爸如何还没来?”时, 小明脸一下子涨的通红, 显出惶恐不安的表情, 一下子不知该如何答复。

让他完成一些班级的任务时, 哪怕是一个小任务, 像帮教师拿一下作业本或帮同学拿一拿书包等, 他也总是说:“我不行, 我不行。

”2.怯懦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构成怯懦性格。

表现为胆怯怕事, 容易屈服别人, 无对抗精神, 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 感情脆弱, 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

在今年接手的班里就有如此一个男孩荣荣, 在父母离异后, 母亲怕他走上歪路, 因此严加管教, 他出了校门确实是家门, 除了学习依然学习, 平日尽管乖巧、听话, 但却表现得相当怯懦, 当遭到别的同学欺负时, 他也不敢向教师汇报, 以致于同学都叫他“胆怯鬼”。

3.孤僻离异家庭的小孩自我评价较低, 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构成扭曲的自我形象, 既不能正确评价本人, 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 以致于不能接受本人。

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不能自如地与别人交往, 唯恐被人轻视或排挤, 当恐惧感超过亲近别人的欲望时, 就会压抑本人的欲望, 对别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造成性格孤僻。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离异家庭在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亲离异而面临着诸多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对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关心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一、社会适应问题离异家庭子女在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社会适应问题。

父母离异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子女需要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在农村地区,由于亲戚邻里之间的熟悉程度较高,离异家庭子女可能会面临着亲朋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受到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

这样的环境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影响较大,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自卑和不安全,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自闭、逃避等行为问题。

二、家庭关系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

由于父母亲离异,子女往往会陷入父母间的矛盾之中,他们可能被父母之间的纷争和争斗所影响,感到疲惫和无助。

在家庭内部,离异家庭子女可能会面临父母的疏远、忽视,甚至面临父母再婚后对自己的忽视和排挤。

这些问题会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在家庭中感到无法融入,缺乏安全感,长期下去可能导致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疏远,甚至对家庭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三、学业和职业发展问题离异家庭子女在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学业和职业发展问题。

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和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离异家庭子女可能面临着学业上的困难,他们可能缺乏家庭的支持和鼓励,缺乏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甚至可能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而被迫辍学。

在职业发展方面,离异家庭子女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不稳定而缺乏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四、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子女在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心理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他们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离异家庭子女的自我价值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分析回浦实验中学郑菊玲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量增加。

而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同于双亲家庭孩子的特点,这与家庭的离异情况息息相关。

离异家庭有三种情况。

一是父母离婚后,孩子跟随父方或母方生活,父方或母方为了抚养孩子成人,下决心长期不重新组建家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这部分孩子由于从小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性格开朗,随和,在事业和学业上获得成功的比较多。

二是父母离婚后,双方都不愿承担管教孩子的义务,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寄养在亲朋好友家里,有的无人教管,长期流落街头,生活无依无靠。

他们由于缺乏严格的家教,存在的问题较多,违法犯罪青少年中这类家庭的孩子较多。

三是父母离婚后,双方都重新组建家庭,绝大部分继父或继母都不可能像对待自己亲生骨肉一样来对待对方的孩子。

由于继父、继母的偏爱或厌恶,这部分孩子失掉了家庭温暖,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这部分孩子,有的失掉了生活的勇气;有的厌恶家庭,憎恨父母;有的小小年纪就失学,离家出走,混迹社会;有的由于长期无人管教走上犯罪道路。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危机,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

在这种“残缺型”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的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从整体上讲,在小学阶段还停留在孕育和萌发期,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调整,到了中学阶段,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开始,就完全可能过渡到明显表现和发展期。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把心理健康问题分为六个方面:(1)是否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包括学习波动大,注意力很不集中,活动多,课堂纪律差;(2)神经机能失调,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口吃),进食障碍(厌食,贪食,反复呕吐),睡眠障碍,经常性头痛头昏;(3)不良情绪和性格,包括自卑、情绪不乐观、不稳定、易激惹、过分忧虑,非常孤僻、任性,非常不听话,易冲动、急躁、脾气大、粗心;(4)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和其他物品,眨眼,耸肩,屏气等;(5)品行障碍,包括经常打架,逃学,说谎,偷窃等;(6)社会适应,包括与父母,兄妹,同学,师生关系。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由市教科所立项的个人课题《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目前,父母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已引起各国专家们的极大忧虑,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国外的研究表明: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父母离异儿童家庭的学生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学生麻烦更多。

他们进步慢,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

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

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

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这都十分令人忧虑,我国一些妇女儿童保护机构和教育机构开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研究网站,组织专家对父母离异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归因分析。

但由此可见国内外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调查和理论研究,而对于具体父母离异儿童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所提出来的具体的教育或训练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进一步联系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开展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因此,我提出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积极探讨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由于身处不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有所欠缺,家庭教育也存在缺憾。

往往形成特殊的个性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情孤僻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等,为了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这些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所以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积极探讨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父母离异儿童在本课题中是指父母离异的儿童,在法律上随父或随母失去与生父母共同生活机会,出现在再婚家庭中面对后父后母的情况,还有随其它亲人生活的子女。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摘要】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影响因素和表现方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焦虑、抑郁、逆反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对策略和心理干预措施也得到了详细探讨。

总结了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未来,需要加强研究,提高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关键词】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心理行为问题,应对策略,心理干预,分析总结,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渐增加,农村地区也不例外。

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对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的变化、亲子关系的破裂、早期经历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这些子女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需要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找出其根源和影响机制,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帮助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表现特点及应对策略,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现状,还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一群体在父母离异后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助于了解他们在家庭变故后的心理状况。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在当今社会,离异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扰,他们的心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1、自卑与孤独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

他们可能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产生退缩心理,害怕被嘲笑或歧视,从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2、焦虑与恐惧父母的离异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恐惧,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担心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担心生活的变化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可能会长期困扰着他们。

3、敏感与多疑离异家庭的学生通常比较敏感,对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过分在意。

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和行为,怀疑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4、叛逆与攻击性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叛逆和攻击性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痛苦。

他们可能会违反纪律、与老师和家长对抗,甚至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以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5、学习动力不足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他们可能会因为心情低落、焦虑等原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突变父母的离异意味着家庭环境的重大改变,孩子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和家庭成员关系。

这种突然的变化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2、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有些离异后的父母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情绪问题而对孩子疏于关心和教育,或者在教育方式上过于严厉或溺爱,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

3、社会舆论的压力社会上对离异家庭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孩子可能会因为外界的负面评价而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青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不良。

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限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一)情绪情感障碍由于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婚的不理解和长期郁结在内心的对一方父母的怨恨,使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往往一触即发,主要表现为发脾气、摔玩具、不愿意与人交往、睡眠也不安稳,亲子之间冲突加剧等。

而出现情绪问题的诱因也往往只是一些生活琐事。

(二)适应性差父母离异后,儿童随父亲或母亲过着单亲生活,他们很难适应家庭的这种突变,心理会处在一种严重的失衡状态,表现出极度的愤恨和绝望。

那么他们的子女所遭受的心理折磨比夫妻当事人还要严重几倍。

比如,有的孩子索性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一般来说,夫妻离异后,失去父爱的男孩比女孩的心理创伤严重。

他们失去了男性特有的教育影响,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甚至会延缓性别社会化的进程。

(三)性格缺陷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的性格缺陷主要有:一是自卑;二是孤僻;三;怯懦;四是粗暴。

(四)学习困难离异家庭子女情绪的变化,必然会给学习带来困难。

这是学习困难产生的内在因素。

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督促和帮助,自觉性较差,而父母离异后,儿童多半无人管教,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外在因素。

因此,大部分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成绩上明显不如完整家庭的子女。

(五)社会性发展不良离异家庭子女社会性发展不良,突出表现在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上。

他们行为表现的反应较为被动,包容需求比较倾向于期待他人接近自己,支配需求比较倾向于期待他人引导自己,感情需求比较倾向于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特别是当他们产生自卑、孤独、压抑等消除情绪时,这种倾向就会表现得更为强烈。

当然,当这种被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人际关系需求也会向主动方向转化,但这种转化更多的只是局限在意向上,而不是那么强烈地表现在行动上。

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离异家庭是指父母离婚或分居导致孩子成为单亲家庭或父母重新组建新家庭的家庭类型。

由于离异带来的家庭变化和情感冲突,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他们只有一个父母的陪伴和支持,缺乏亲密关系,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学校中,他们可能面临同伴的歧视和排斥,容易感到自卑和孤立。

对策方面,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重新组建新家庭的高中生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他们可能要适应父母的新婚姻关系,与继父或继母建立亲密关系。

这种转变可能引起情感上的紧张和矛盾。

与父母的新伴侣相处时,他们还可能遭遇家庭地位不平等的问题。

对策方面,父母应提供温暖支持,平等对待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离异家庭的高中生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挑战权威、违反规则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家庭破裂感到愤怒和失望,通过反叛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策方面,学校和家庭应提供适当的行为边界和规则,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引导他们寻找适当的表达方式。

离异家庭的高中生可能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的困扰。

他们可能对婚姻和家庭关系抱有不安全的态度,害怕受到伤害和背叛。

他们可能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和信任他人。

对策方面,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婚姻和亲密关系的模范,并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

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和情感训练课程,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关系能力。

离异家庭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离异带来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农村离异家庭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通常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带来一系列的困扰和挑战。

对于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我们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一、心理问题1.1 孤独感在农村离异家庭中,子女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由于父母的关系破裂,家庭中只剩下一个人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从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导致孤独感更加强烈。

1.2 缺乏安全感离异家庭孩子通常会缺乏安全感,他们不能稳固的依赖父母,且在亲情上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不安的情绪。

1.3 自卑感由于父母的分离,孩子在家庭中往往会成为受害者,常常会感到自卑和无助,缺乏对自身的认知和自信。

长此以往,便会在孩子的心理和个性中留下不可逆转的影响。

1.4 情绪问题农村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暴躁等。

在家庭的矛盾和冲突中成长,孩子们难以得到正确的情感引导和心理调解,因此情绪问题经常会显现出来。

二、行为问题2.1 行为叛逆在农村离异家庭中,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教育,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行为叛逆。

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规则常常表现出抗拒和挑战,成为学校和社区管理的难题。

2.2 自闭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常常会产生自闭的情绪问题。

他们不愿与他人交流,而是选择独自一人度过大部分的时间,缺乏社交和沟通的能力。

2.3 学业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下降、不思进取、缺乏学习动力等。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导致学业问题的出现。

2.4 社交问题在农村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子女,由于缺乏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常常会在社交方面出现问题。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离异家庭在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对于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分析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心理问题分析1. 自卑感在农村地区,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无能和失落。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如其他完整家庭,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自卑感。

2. 孤独感离异家庭的子女很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由于父母的离异,他们可能缺乏被照顾和关爱的机会,导致孤独感的增加。

3. 情感问题离异家庭的子女可能会有情感问题,他们可能对家庭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产生疑惑和困惑。

他们可能会感到被抛弃、被忽视和无人关心。

4. 自我调节能力差离异家庭的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往往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和照料,因此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较差。

他们可能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5. 行为问题离异家庭的子女可能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攻击性、自闭、逆反等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而产生行为问题。

二、解决方案探讨1. 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父母是子女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依靠。

对于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尤为重要。

父母应该尽量多花时间和子女相处,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2. 社会支持除了父母的支持外,社会上的支持也对离异家庭的子女至关重要。

学校、社区、亲戚朋友等社会资源可以给予离异家庭的子女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缓解心理压力。

3.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可以帮助离异家庭的子女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自卑感、孤独感、情感问题等心理问题。

4. 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离异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父母可以通过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来减轻对子女的影响。

父母可以通过和解、沟通、尊重等方式来改善家庭关系,为子女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2018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2018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是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来源之一。

夫妻离异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子女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

据从XX区民政局调查的数据显示,20xx年到区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有224对,20xx年341对,20xx年462对,20xx年426对,20xx年464对,离婚人数居高不下,逐年上升。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队伍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了解我区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调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的可塑性都很大,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并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 1 -。

111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

111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姚本先方双虎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芜湖市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整体综合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明显较差,男生尤为突出,说明父母离异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影响是广泛的、长期的。

离异家庭子女极易出现消极情绪、不良情感及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爱哭、易激动、常有恐惧感,觉得自己生活不愉快、不幸福,睡眠质量差、易做恶梦等。

离异家庭子女的同伴关系差,不易被同学接纳,甚至容易被同伴歧视、嘲弄、欺负。

其亲子关系也较差,且攻击性、敌对性较强,易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

这种状况有随着父母离异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加重的趋势,出现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

在性格发展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性格孤僻、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喜撒谎、欺骗、冷漠、焦虑等。

表明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学业、情绪、性格、智力等都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离异家庭子女,以使他们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离异家庭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及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许多学者的研究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J.Guidubaldi 等进行一项全国性追踪研究,认为父母离异对儿童的学业、社会性及身心健康均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尤其对男孩影响较大。

Wallerstein和Kelly于1980年研究发现,37%青少年患有中、重度抑郁。

我国方晓义、武珍、董奇、纪桂萍等研究认为,离异家庭对儿童的情绪、心理、智力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们于1998年5~7月对芜湖市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调查。

1对象和方法对象:随机选取芜湖市中、小学各一所共71名离异家庭子女,小学32人(男14人,女18人);中学39人(男21人,女18人)。

方法:采用自编《离异家庭子女身心发展调查问卷》(共5类26个问题),了解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或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divorced fa milies汇报人:JinTai College浅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离异家庭子女是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来源之一。

夫妻离异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子女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

据从**区民政局调查的数据显示,20xx年到区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有224对,20xx年341对,20xx年462对,20xx年426对,20xx年464对,离婚人数居高不下,逐年上升。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队伍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了解我区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调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的可塑性都很大,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并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1、产生自卑、焦虑、怨恨等消极情绪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会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忧伤、胆怯等。

而且离异家庭子女一般情绪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男孩子大多明显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倔强的特征,女孩子较多地表现出情感上的焦虑。

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数对父母或其中一方存在着怨恨情绪。

2、出现性格上的缺陷离异的家庭,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产生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

表现出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创伤或胆小怕事,容易屈从别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等;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有的则因为父母之间的不合而常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遭到殴打,使孩子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有的孩子由于对家庭、父母感到失望而逐渐产生厌恶、敌视以致形成双重人格。

3、缺乏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父母离异使他们情绪受到挫折,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最终导致他们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在我们接触到的离异家庭青少年中,很多孩子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及离异后学习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从优等生一落成为差生。

而且由于父母离异,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一般都很难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

4、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较高由于父母离异对孩子情绪、性格、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会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发生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据调查,在我区基层关工委组建的“关爱小组”结对帮教的问题青少年中,家庭离异的占到60.5%。

二、原因分析离异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

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

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趋于分崩离析状态下的家庭,已经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双方感情趋于破裂,或吵闹、打斗,或持续冷战、缺乏关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并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2、周围环境的刺激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会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议论,甚至歧视、讥笑,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来。

因为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自己往往缺乏价值评价的标准,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包括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周围人的取笑、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反差,他们会认为父母离婚是他们的奇耻大辱,从而产生自卑、抵触、恐惧、逃避等心理特征。

3、离异后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教养很容易走入误区,家庭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偏差。

误区之一:溺爱娇惯。

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

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犯错误时舍不得批评。

久而久之,妨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使之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误区之二:严厉粗暴。

离异后,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马上走出离婚阴影,而将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孩子犯错误后,家长不是耐心教育,而是粗暴地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逆反心理增强。

在家里找不到和颜悦色,便在外寻找温暖,在此期间极有可能出现不当行为。

误区之三:放任自流。

一些家庭解体后,父或母单独抚养子女,往往经济紧张或工作繁忙,常因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管教子女,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使孩子放任自流。

由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或交友不慎时,极易沾染不良习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讲,的确是一场灾难。

而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则是社会各方和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通过种种措施和方法来维护和保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其行为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一)家庭方面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要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举止言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养成。

特别是离异家庭,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1、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应尽量忘却离婚带来的痛苦,努力控制消极情绪,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不良情绪。

要千方百计和子女共同去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并设法抚平家庭破裂对自己和子女带来的心理创伤。

2、应尽量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多为孩子留出相聚的时间,同时多带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会,多和同龄小伙伴相处,广泛交际,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学校方面离异家庭子女要更好地成长,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1、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根据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进行强化教育;还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取笑离异家庭子女,要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并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

2、学校还可以建立离异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加以记载。

把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任务分配给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学校关工小组老教师,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行为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及时引导,用爱心抚平创伤。

(三)社会方面要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对他们倍加关爱。

1、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相互配合,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纠正家教误区;或深入到离异家庭,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2、街道和社区可以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家庭辅导站”,为离异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建立离异家庭档案,选派优秀的志愿者定期走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出离异的阴影。

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组织离异家庭子女与同龄人一起参与,让离异家庭子女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到生活充满阳光,重新拾起对生活及学习的信心。

3、关工委和团委等单位可以积极发挥“五老”和青年志愿者的优势与作用,组织有教育经验,富有爱心的老同志和青年志愿者与离异家庭子女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加强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及行为的维护与保健必须同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互助网络,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