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42题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历史思辨能力——2019年全国卷Ⅱ42题教学启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历史思辨能力——2019年全国卷Ⅱ42题教学启示
如题所述,此题和往年同类试题相较进一步淡 化了带有主观色彩的历史结论,21 个时空定位明确 的历史事件,让该题的破题角度更加多元化。在解 题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先对 21 个历史事件进行
分析、推理和判断,同时还要对事件的状况、类别 和事理进行辨别和分析。这一过程中,前者是一种 思维活动,后者是一种辨析活动,合起来就是我们 所说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要想处理好这道试题应 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核心素养要求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生能够认识材料中“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两条主线的辨证关系,自觉采用“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念解读相关历史事件,比如从“1800 年蒸汽动力的使用”对 应工业革命的开展,从而理解“19 世纪 40—60 年代的鸦片战争”的发生;也可以对应 世界市场的形成,从而理解在世界市场形成影响下“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移民”。 材料提供大量的时间及相关历史事件,考生能对其进行解释和解读,并能对其之间的联 系进行合理分析。比如“自 1905 年、1918、1930 年相对论—量子物理学”与“1914—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事件,学生能够认识到正是因为西欧科技的进步极大提高 了欧洲一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比如德国。而由此导致的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依据材料提供的双进程线索,首先能够对进程轴上的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描述和解释,其 次能够依托材料中的已有史料挖掘出两条线索,多种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关系。例如, 材料中的自然进程看似是孤立的事件回顾,实则暗含两条信息:一方面是生产力及科学 技术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人文进程与自然进程也是相互影响, 密不可分的。伴随西方的产业革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国际格局和人文进程也随之发生 改变。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形成某种判断或认识,能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 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比如在试题解析中,应该形成科学革命推动了 产业革命的发展,由此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口的流动,资源的过渡开 采以及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的发生等认识。 通过对材料人文进程和自然进程的分析,得出相关历史结论和认识,最终应充满人文情 怀地关注历史现实,以服务国家、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比如材料中提到 了中外的重大战争,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饥饿问题、疾病问题、殖民主义、环境危 机以及科技发展的忧虑,这些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学生如何看待这一系列问题其实就 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考量。

高考文综答题思路

高考文综答题思路

高考文综答题思路一、理清考纲要求高考文综的考察范围涉及到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四科的知识,但考查的重点在于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解题思路需要紧密围绕考纲要求展开。

二、了解知识点在进行综合阅读、文史地政综合解答题时,要首先对相关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查看文本前后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脉络,并提前预测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三、抓住问题的关键词在阅读题目的同时,要注意关键词的把握。

通过对问题进行关键词的筛选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确定回答该问题所需的知识点。

四、举一反三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结合其他知识点进行类比,通过对类似问题的分析解答,进而推导出对答题问题的解决思路。

五、注意材料与知识的结合高考文综的题目设置都会提供相应的材料,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并在回答问题时恰当地运用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内容进行答题。

六、理性思考与全面回答在回答综合阅读、文史地政综合解答题时,考生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在回答中全面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多种观点的考虑。

七、提炼核心观点与主旨对于短文阅读题和文史地政综合解答题来说,抓住短文的核心观点和主旨是解答题目时的关键。

理清短文的思路和逻辑结构,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立场。

八、划重点和总结归纳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论证思路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划重点,以便于对解答过程和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

九、学会灵活运用在解答综合题时,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解答,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解题思路。

十、多做题、多练习高考前,考生需要多做题、多练习,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答题的技巧和答题速度。

在练习中找出自己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问题类型,加以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总之,高考文综答题思路的关键在于理清考纲要求、了解知识点、抓住问题关键词、举一反三、注重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理性思考与全面回答、提炼核心观点与主旨、划重点和总结归纳、学会灵活运用和多做题、多练习。

从2020年文综42题看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性

从2020年文综42题看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性

从2020年文综42题看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性作者:刘道梁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第9期刘道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行,竖起了人之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目标大旗,这极大地拓展了中学历史教学论域。

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情景、历史教学过程等等都有着全新的内涵。

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程设定的学生发展目标,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1]因此,阐述清楚历史教学的过程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内涵: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及其内部逻辑结构现代性教学其主要贡献在于强调技术理性,使现代性知识和文化很快速地得到应用和传播,以公序良俗为特征的现代性文明遽速地统治了全世界。

但现代性教学的弊端极其明显,教学内容实体化,教学方法重分析,教学过程去情景,教学价值求规律。

实体,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性,它可以不受时空转换而变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属性。

但世界是不确定的、是动态的。

这正是过程性的哲学基础。

在现代性教学中,人被异化成为机器。

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被异化成为灌输的机器。

科学成为主宰世界的新的上帝。

今天,人类世界的市场化追求使人人都成为社会主体;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是每个人都获得了追求知识的基础条件。

于是,重新发现学校教育中的人,恢复教学的德性,使教学具有人与人的交往,使教学活动成为人类创造文明的特殊实践,这便是当下教育赋予课改的历史重任。

中学历史教学是以历史作为认知对象,在获得历史认识的活动中使受教育对象成为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人。

因此,从其内部逻辑结构整体把握过程性是非常必要的。

为便于读者理解过程性及其教学运用,本文结合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之42题来阐述。

历史教学的过程性,表现在教学目标上是指自主性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与合作形式认知历史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学生体悟的过程。

教学的过程性是要实现教学与考试融合的,那么本题的解题过程便实现了教学的教育性。

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命题思路分析

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命题思路分析
2.热点、时代、历史的有机契合。 高考从来不回避对热点问题的切入,每年的高 考试题都会在回应主要社会热点的时代关切方面大 做文章,培养考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中 共会议题”正好契合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和 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这个重大 热点问题。从“中共会议题”来看,命题者关注的 是与当代国内外大事密切相关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现
学业评价
2021 年全国乙卷第 42 题命题思路分析
◎◎ 林桂平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2021 年全国高考(乙卷)文综历史试题第 42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 议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 四大、五大、八七会议、中共六大、遵义会议、七 大和七届二中全会等十次会议的信息,设计的问题 是“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 原因”。此题对考生的解答要求是“明确列出两次 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体现了以 SOLO 分类评价法作为理论依据制定评分 细则。此类试题在近十多年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地 方卷中持续出现,其共性是把学生的解答效果和呈 现的学科素养的高低运用 SOLO 分类评价理论由低 到高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估。这类试题的神奇魅力在
于一定的空间,并且彼此发生影响……因此,地理 的主要概念,空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成为历史学习的 重要部分。[7] 本文对原有试题的再次开发和分析, 旨在帮助学生揭示历史空间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 建立历史空间的系统性结构,以动态发展的意识观 察与思考时空关联,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去把握历史 问题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同时,掌握历史空间内涵, 养成空间观念,运用空间分析法解读历史,也是作 为历史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2021年第07期 67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思路大全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思路大全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思路大全高考文综答题技巧1.地理答题技巧高考地理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很重要。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突出主要要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技巧: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结合问题的设问,估测答案要点数目。

2.政治答题技巧高考政治选择题技巧:①抓住立意。

②找关键词。

③排查误项。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技巧:①认真读高考文综题 , 弄清题意 , 明确中心及论点 , 确定论据。

②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③规范化答高考文综题,答题时一定要使用高考文综教材书面用语, 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

3.历史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技巧:审题①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的高考文综基础知识。

②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关键。

③正确解读“命题用语”(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

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2)注意高考文综题干中的关键词(3)注意高考文综题干中叙述的转义(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技巧:(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2)分析问题、细读高考文综材料(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4)审查高考文综提纲、流畅表达高考文综做题步骤及思路高考文综题量大,要求审题速度快,所以在快速浏览题干时要抓住提示性(关键词语)信息,尤其是选择题要特别注意暗示性信息,做题时须着重审题、找关键词,转化题目信息,即在审、找、转化上下功夫,把长题读短、精准定位。

1.学会审题①带着问题读材料,关键信息精读、无答题要点的材料信息浏览。

②一审中心语,二审限定词,三审采分点(分值),中心语在最重要的答题关键点,时空等限定语会排除一些选项或缩小答题范围,分值能够大致确定要回答几个要点。

高考文综大题解题的思路技巧

高考文综大题解题的思路技巧

高考文综大题解题的思路技巧高考是考生之间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也是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

大题(非选择题)占据文综试题的“半壁江山”,这一部分最容易拉分,即大题(非选择题)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总分,因此很多考生将非选择题视为“拦路虎”。

怎样才能做到答题要点清晰明了,避免少失分、争取多得分呢?下面从政史地三科谈一下大题冲关的技巧。

一、政治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大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政治大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政治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大题冲关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

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2.原因类大题冲关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

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3.措施类大题冲关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高考文综卷历史42考情分析及示例

高考文综卷历史42考情分析及示例

高考文综试卷历史42考情分析一、42题命题特点分析题材内容已使用过的有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等几大类,文字类材料则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纷繁多样。

试题特点42题被称为高考的试验田,其开放性已获得各界好评和认可。

特点:切入: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

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设问方式:从答案生成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是,自拟论题类解题要领:1、观点要明确,最好是一句完整的话。

所谓观点明确,不同于观点正确,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即使不正确,也能获得“观点”这一项分数。

(阅卷一般论点满分是2-3分)2、论证过程是最能体现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能力考察要求的。

行文结构上按照论点、史实、总结的步骤答题,包括分阶段阐释,分层表述,注重结构完整性。

具体论述过程要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

具体论证过程中,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一般建议学生写2个以上的史实,并且最好做到史论结合;所选取的史实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又能紧紧围绕材料;也可以尝试从正反两面举例来印证论点,增强说服力和论述的辩证性,体现出历史价值取向;行文时,注意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背景与历史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现象与历史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人物与历史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文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42题为例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42题为例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
===对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考查===
题目中“评析观点,得出结论” 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核心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能够客观论述历史 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提炼出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即观点 么?),然后运用史实作为证据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分析(即 会有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对这一观点有什么看法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
答案示例
钱穆先生认为凡是中国的知识份子应该对中国历史抱有温 《国史大纲》写作的大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部分学者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在这种思想氛围下,历史学的研究 影响;具体成书时间是1940年,这一时期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提高全民 气,这种精神基础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此可知,钱穆先生敬告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抱有温 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态度,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针对核心素养考查的 高三复习备考对策
针对核心素养考查的高三复习备考对策
(一)专题复习中的落实 1.强化时空观念。每次复习时,先强调专题所属的时期 然后再阐明主题。有必要时展示地图,或者是要求学生“脑 调出地图,并用语言描述。
2.夯实盖棺定论的基本史实,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重 制度,重要历史现象。告诉学生“不迷信教材权威,但要尊 威”。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 ===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考查===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全攻略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全攻略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全攻略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全攻略政治1、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是政治得分的基础。

正确选择要“三看一排除”。

一看设问,明确出题人故意设置的相关限定。

归纳近些年的高考及模拟试题,我们发现设问的限定主要类型有:限定主体,如政府、企业、人大代表、政协等;限定知识范围:如“从经济学角度”,“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等;限定因果联系: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等;限定正误:如“关于金属纪念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

在进行下一步选择的时候一定在出题人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二看材料,通过对出题人设置的关键词,标点符号的把握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

试题的材料是出题人经过精心组织,才会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

在试题材料中,出题人总是通过关键词句、标点符号等信息对考生予以必要的提示,考生应通过反复阅读把握题意。

三看题肢,找出表述错的题肢以及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或设问无关项。

此处尤其注意后者,出题人往往通过这一类题肢提升试题难度,考察同学们的审题能力。

四用排除,有效提高答题效率。

近几年,政治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比重大幅增加,而且难度逐渐加大,解答这一类选择题,用好排除法,不仅能提高正确率,还可以有效缩短答题时间,保证得分。

2、通过规范的答题步骤提升主观题分值。

一看设问。

明确设问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人大、政协……;设问的知识限定:用联系的观点,用消费相关知识……二看材料或图表。

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标点符号等对材料进行分层,把握材料中心意思。

三写答案。

组织答案的过程注意“三化”:答案组织层次化,有效分层,标清答题序号;答案表述术语化,使用学科术语,准确命中答案;答案编写完整化,答案的组织基本的结构应该是“理论+联系材料”,哲学题应该是“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

历史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是多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特色。

通俗易懂的答题模板_新课标高考文综试卷第42题

通俗易懂的答题模板_新课标高考文综试卷第42题

通俗易懂的答题模板新课标高考文综试卷第42题一、以2017年高考试题为例(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7年全国高考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 钟表的演变——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二、解题技巧归纳1、怎样拟论题:⑴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拟定论题:如Ⅰ卷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你从表外提炼就离题了。

又如Ⅱ卷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你从材料外提炼就离题了。

⑵一般来说,提炼论题就是概括或提炼材料的中心观点,如Ⅱ卷的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Ⅲ卷的论题: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巨大的变故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或: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炼论题,如Ⅰ卷,我们抓住“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1. 题目理解与分析: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要点。

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命题的角度、要求的具体内容,以及题目中所给出的背景信息等。

只有对题目有准确的理解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答题。

2. 采用思维导图:在解答复杂的综合题目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整理。

将题目的要点和关键词用不同的线条和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思维脉络。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分析问题,从而有利于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3. 梳理知识点:文综考试的答案通常需要涉及多个相关的知识点。

在答题过程中,可以先将题目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以确保自己对相关知识有充分的掌握。

同时,还要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联系进行有机地组合,形成全面且合理的回答。

4. 多角度思考:在回答文综题目时,不要固定在单一的角度上思考。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回答问题,兼顾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提出多个角度的观点和分析,以展现自己全面且深入的思考能力。

5. 注意答题要求:不同的题目可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比如对比分析、解释说明、提出建议等。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准确和全面的答题。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特定的文献、数据或案例材料等,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回答。

6. 答题结构清晰: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清晰和条理。

可以使用分段落、标题、字号等方式,将不同的部分和内容进行分隔和标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答案的可读性,还能够使阅卷老师更容易看清和理解你的回答。

7. 细节和例证:回答问题时要注重细节和例证的使用。

可以通过给出具体的例子、数据或实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答案的可信度,还能够展现出你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8. 时间管理:文综考试时间紧张,合理的时间安排和管理对于顺利完成答题任务非常重要。

在答题前可以预先规划好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并且在答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时间的把握和调整,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得到充分的答题时间。

2019年全国Ⅱ卷第42题开放性试题解法、示例与阅卷反馈

2019年全国Ⅱ卷第42题开放性试题解法、示例与阅卷反馈

示例二 见解:人文进程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合理性 理由:19世纪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与原料,列强对中国发动鸦 片战争;法德列强为争夺欧洲霸权引发普法战争;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 界的狂潮,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但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引发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了货币大战、关税大战、 贸易大战,进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苏冷战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 总之,近现代西方主宰下的世界,缺乏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性,不利世界的 整体发展。
三、参考示例
示例一 见解:自然进程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以无节制的开发煤炭为能源,促 使全球人口剧增,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无 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1870---1900年间世界范围的饥 荒和干旱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生物、原子时代,工业化的进一 步发展,大肆毁林,恶化了生态环境,致使全球变暖威胁人类健康。 总之,人与自然的互动,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
示例一 见解:横向发展体现人类由孤立封闭向全球化发展的过程 说明: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欧亚大陆实现了局部联 系;1500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现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的孤立,世界开始 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西欧殖民扩张,1763年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1840年世界市 场基本形成;1900年列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二战后由关贸总协 定到WTO组建,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 发展。
【答案要点·示例1】 在人文进程中,应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1949年10

“四层”视域下的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0年全国文综Ⅲ卷第42题为例

“四层”视域下的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0年全国文综Ⅲ卷第42题为例

64·学科教育实践·“四层”视域下的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0年全国文综Ⅲ卷第42题为例刘建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100089】摘要:文章围绕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试内容,对2020年全国文综Ⅲ卷第42题做了深入分析,并据此提供了三点教学启示助力历史教学改革。

关键词:四层;试题分析;教学启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操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基于这一评价体系确定的历史学科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方面的“四层”考试内容,突破了以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框架,丰富了对考查目标的认识,为历史试题落实高考核心功能的考查指明了方向。

2020年全国文综Ⅲ卷第42题(以下简称42题)就是一道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将“四层”考试内容有机结合,彰显立德树人育人功能的好题。

因此,从“四层”视角研究此题能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试题分析不出所料,42题仍然是一道观点论证类的开放性试题。

但试题情境选用的素材却求新求变,摒弃了以往文字史料素材的固化模式,以1995年江浙部分地区农民择业观念调查表的形式呈现。

试题情境创设更加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凸显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发挥以史育人的教育功能;同时,它还体现了命题者对新课程改革关注社会实践的考查;更为重要的是调查表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考查考生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精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高考教育功能和测量功能的高度统一提供了便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亲近感。

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提出的,它要求考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

培养考生人文精神、理性思维、探究意识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考生开拓视野和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温情与敬意重要的核心素养——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2题评析

温情与敬意重要的核心素养——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2题评析

使得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更高的情感认知升华,从 而落实核心素养的最高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
2019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I 第 42 题,在传承中 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试题设计突出了历史解释与 时代价值的结合,重视镜鉴性,体现学科性,明确 方向性,对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意义重大。我们要 抓住机遇,构建以历史解释为轴、关注价值引领的 情景体验式课堂,以期在教学、备考中有所斩获。
些方面借鉴美国人的政治智慧 ? 我们从中可以借鉴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包括权
力制衡、法治精神、理性精神、实用主义精神、务实、 创新等。美国在独立后对自己国家政体的选择是由 美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只有适应国情的制度 才是最好的制度。
通过感悟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文明 的渐进性与多元性特点,以此坚定“四个自信”,
原题(括号内容为试题省略的《国史大纲》原文, 本文作者所加。)如下: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 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 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 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 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 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
怎样对历史“略有所知”?钱穆给出的答案是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温情”即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护,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就 是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本国历史。“敬意”就是尊敬 之意,对本国历史心怀敬意,就是要高度认同本国 的历史文化。这是发人深省的。五四运动后,文化 认同问题成了中国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五四新文 化运动中,部分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出的现代化药方, 往往是要剥去民族文化的身份,接受西方普世价值 的洗礼。本国历史既是一部祖先艰苦奋斗、英勇抗 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先民伟大创造、开疆拓土的历 史,唯有热爱和尊敬自己的历史,才能坚决捍卫民 族权益,立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温情” 与“敬意”是我们理解历史最重要的态度。

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42题专项突破

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42题专项突破

【新课标全国I 卷文综42题专项突破】 编写:张培 审核:张杰 时间:2019.03 班级: 姓名:1新课标全国I 卷文综42题专项突破【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综卷第42题的评分细则,明确赋分原则,总结答题要素与答题格式;2、回顾历年高考文综第42题的设问构成,通过精细化审题,区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3、通过高考真题课堂演练与交流小结,提升对42题的破解与增分之道;4、基于课堂学习经验,课后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课堂解题经验,发展解题能力。

【备考指导】42题题目设置没有固定模式与规律,均为开放性试题(设问开放、答案开放、知识运用选择开放),答案设置注重素养立意(时空观、史料证实、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考查的核心能力一直没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命题思路上注重运用通史视野与史学研究新成果。

考查视角多从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等角度考查。

【自主学习】一、了解全国卷文综第42题评分细则,总结答题要素与答题格式 答题要素:答题格式:二、观察历年高考第42题的设问构成,尤其是提问动词,区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要求:拿出你的笔,记下你的审题心得)【2011年新课程卷41】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2年新课程卷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12分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新课程Ⅰ卷】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41】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从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2题解析看教学创新

从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2题解析看教学创新

图5 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
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
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

(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
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
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该题命题立意较新,设问比较巧妙,题目难易
程度适中,是一道把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与开放性
试题有机结合的典型试题。

但从答题情况来看
本文系2018年度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编号:2018jyxm08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2年全国文综乙卷42题

22年全国文综乙卷42题

2022年全国文综乙卷42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表2——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

(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南郡前太守仅仅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

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崇尚人本(民本)思想,在捕虎的同时,以“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之理训诫老虎,以其正气可渲染到虎,令虎暗通其言,知过伏罪。

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不修德政,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不除吏中之“虎”,仅除“山中之虎”,达不到治理虎患的理想效果。

即虎患的治理效果受到吏治好坏的影响(或虎患惧怕良吏)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解析】【详解】本题可抓住关键词“德政、选进儒良、仁及飞走、黜贪残、唯人为贵”,从儒家的德政(仁政)、“天人感应”、““以人为贵”的民本思想,亦或“反腐”“惩凶除恶”(除吏中之“虎”)等角度切入。

阐述可分别概述刘陵、法雄、刘平、童恢等四人的为官功绩,并结合南郡前太守等失败案例,进行对比,找出现象。

接着结合东汉时期儒学主流价值观对士大夫的影响进行分析,点出“德政”“天人感应”等关键信息,最后得出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即可。

(参考论文东汉“虎患型史事”论析。

虎虎”有深意,儒学伴君行——试析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42题

虎虎”有深意,儒学伴君行——试析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42题

··V||_U}~ ;!!"#2022$%&'()*+,-42.◇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 姚敏侠◇安徽省铜陵中学 屈秀英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

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

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

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

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94(续表)姓名任职地事迹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

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

”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

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

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

(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一、构建全新情境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42题借助有关东汉“虎患”方面的新史料,关注虎患与良吏的关联,设计了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综合问题,从而构建了适合考生去自主研习历史的全新情境。

第42题所用材料是学生甚至老师平时不易关注到的新材料,材料所选取的角度新奇有趣,命题人敏锐地注意到良吏与虎患的关联,材料中对虎患消除的诠释明显具有虚构05··色彩,但使得材料愈显新颖精巧。

好的问题能反映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中使用有限的试题数量去了解与测量应试者更多的学习情况是出题人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文综大题答题思路篇(看完必然明悟)

文综大题答题思路篇(看完必然明悟)

文综大题答题思路篇1,写在前面的一些话。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写自己对文综的理解,高考完了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写一写关于文综大题答题的思路篇。

曾几何时,我一直试图挖掘答案背后所遵循的规律。

有时,觉得答案不可理喻,似乎觉得没有头绪,无迹可寻。

有时,空有一身基本知识,却不知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无从下手。

还有的时候,感觉自己答案点都已经踩到,为什么每点却只给一半分,而不给高分甚至满分。

其实,仔细的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写的东西并不是老师想要的,是不是不是这个社会制度想要的?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疑问,首先还是先思考一下文综这门课目,究竟是什么,是为什么样的人准备的,答案便显而易见了,高考作为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旨在解决优质大学资源的稀缺性与考生人数众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免在形形色色的考生中选出适应高考的人才,尽管这里的人才未必是最聪明的,但是的的确确是学习适应能力最强的。

而社会恰恰需要的正是通过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的人。

基于此,每个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免直接与文综成绩,乃至各科成绩息息相关,因果循环。

因此探寻考生背后的行为特征,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改变习惯,提高成绩所必需的准备工作。

2,关于考生。

下面单纯分析下不同考生群体可能拥有的不同特性,根据你的特性大概可以推理出你所在的群体,从而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习惯,掌握规律,战胜高考。

这些特征只是大致划分,也许有些细节不适合你,但是,或多或少每个分数段都有符合自己的一般性特点。

因此,每个分数段都与行为特征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你所要做的,并不是抱怨自己行为,抒发不满,而是找到不足,改之,战胜之。

位于成绩金字塔底端的人,选择文科的初衷,一般是单纯的讨厌理科复杂的计算,看中文综这种文字随便乱写也能得分的特性。

选择文科,对于这种人,高考是无所谓的态度,这种人也许有着很远大很远大的梦想,但是却从来只停留在口头之上,即使开始努力,也仅仅只有三分钟热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辛一山《中西道德差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传统道德”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观点,并 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第一步 看清问题 明确要求
第二步 阅读材料 画出关键
第三步 进行归纳 展开论述
一步:看清问题,明确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传统道德”这一主题,拟定一个 具体观点,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逻辑 清晰、史论结合) 【注意】 1、围绕“中西方传统道德”这一主题 2、拟定一个具体观点并评析 3、中外关联
1. 中西方道德存在差异\具有差异性 2. 中西对道德的认识是不同的 3. 道德在中西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第三步:进行归纳,展开论述
观点:中西方传统道德存在较大差异。 评析: 1、鉴于地理环境、价值趋向、具体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传统道德差异较大。 2、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属于内陆型文化,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社会相对稳定,思想道德比较 保守,进取意识不强,创新性不足;西方文明多起源于大海,西方人乐于冒险,有民主和挑战精神。 从双方价值取向来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倡导的血亲与人伦、修身与养性、孝道与理性、安土重迁 等影响,中国人的性格趋于谦虚、谨慎、忍让等;西方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西 方道德注重个人之“利”,因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成为社会道德的主流。从具体形态 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中国人偏向于重整体、轻个人;西方注重研究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征服自然的科技,在道德上易形成重视个人利益,忽视整体利益。 3、综上所述,中西方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传统道德分歧较大。
观点:中西对道德的认识是不同的 评析: ……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认为道德就是天理,是客观运行规律,因此后期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去 探究道德是什么,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德。只是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了,文 人们总结经验教训,错误地总结出道德礼教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原因,才导致中国道德素 养的大崩渍。西方人崇尚逻辑推理,在道德研究上西方人多从个人的感受和道德评判标 准上进行研究,个人感受上就引申出善恶论、情感论、幸福论、功利论,道德评判标准 又引申出知识论、伦理学、目的论、动机论、理性论、公平论、平等论等。
第二步:阅读材料,画出关键
中国人认为道德就是天理,是客观运行规律,因此后期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 去探究道德是什么,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德。【中国人重视道德,也说 明中西道德不同】只是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了,文人们总结经验教训,错误地 总结出道德礼教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原因,才导致中国道德素养的大崩渍【要求中 外关联,故而此处删去】。西方人崇尚逻辑推理【西人崇尚理性,与中国人不同。 如材料提到“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去探究道德是什么”】,在道德研究上西 方人多从个人的感受和道德评判标准上进行研究,个人感受【由于是从个人出发, 道德就变得相对主观,不具有绝对性。也说明西人不是特别重视道德。这一点与 中国人不同,材料提到“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德”】上就引申出善恶论、 情感论、幸福论、功利论,道德评判标准又引申出知识论、伦理学、目的论、动 机论、理性论、公平论、平等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