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自叙

合集下载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原文和翻译译文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原文和翻译译文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原文和翻译译文1、刘鹗《老残游记》自叙·原文和翻译译文刘鹗《老残游记》自叙·原文和翻译原文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①;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

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

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

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

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

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

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其感情为何如矣!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

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

痴儿呆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②,竹染湘妃之泪③,此为有力类之哭泣也。

而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④。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⑤,《庄子》为蒙叟之哭泣⑥,《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⑦,《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⑧;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⑨;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⑩。

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⑾。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⑾,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作品解释①呱呱(gu):小儿哭声。

与形容鹅、鸭叫声的“呱呱(gua)”读音不同。

②城崩杞(qi)妇之哭:杞妇,指杞梁之妻。

传说齐大夫杞梁随齐侯伐莒国,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前往寻夫,枕尸痛哭,十日城崩。

《老残游记》自叙 教案设计

《老残游记》自叙 教案设计

《老残游记》自叙【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点评文章的方法。

3.了解《老残游记》的相关内容,领会古人写作文章的技巧。

【教学分析】1.选取优美语段(如:第十四段、第十七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观点。

3.运用对比的手法评析《琵琶行(节选)》与本文中所举王小玉例运用“比喻”“通感”、“想象”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见解作者及刘鹗、《老残游记》的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

认读生字:溜()虐()政嵯()峨澎湃()孑()熨()斗千仞()周匝()譬()喻三、自主学习。

(一)读课文,初探作者观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作者评论性的语言(指出有关段落)。

相关段落:第1.2.7.11.15.18段。

2.作者在这些段落中对《老残游记》的写作技巧做了怎样的评价?作者首先提出观点: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词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

然后又从场景的描写、声音的描写、白描手法这三方面来具体论述。

在论述的过程中又指出要写出个性差别。

(二)读课文,把握论证过程1.默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请分别举例说明。

作者在第二至十二段中评论《老残游记》景物描写的优劣,指出景物也有个性差异,应作实地观察;在十三至十五段中,评论《老残游记》的声音描写技巧。

在十六至十八段中赞扬了《老残游记》高超的白描写作技巧。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作者主要运用了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的。

(三)读课文,体会《老残游记》的艺术魅力作者选取了《老残游记》里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王小玉唱书——加以评价。

刘鹗的这段描写好在那里?胡适在课文中的评价你同意吗?选段的好处的分析,可集中在两点。

一是刘鹗运用了“七、八中不同的比喻;二是运用通感的修辞。

这样就把只能听的音乐变成具体可感的心里效果和可见的形象的具体形象来表现。

胡适的分析不太到位,具体说,就是对这七八个比喻缺乏详细地分析。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摘要:一、老残游记简介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解析三、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解读四、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五、总结正文:老残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作者刘鹗。

该书通过讲述主人公老残的游历,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同时传达了作者的社会关怀和人生哲理。

老残游记续集是作者在原书基础上创作的,延续了原书的风格和主题。

本文将对老残游记续集自序的原文和译文进行解析,分析其中的精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老残游记简介老残游记讲述了一个名叫老残的江湖医生,因为一次意外而开始游历江湖,历经磨难,见证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

在这个过程中,老残逐渐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并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则是对原书的延续和拓展,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民生关怀。

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解析原文:“天下事有可为,有不可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

吾丧我马,亦可为;吾丧我国,亦可为。

吾丧我身而国家存,吾何为而不为?”这句话表达了老残在面对国家兴亡、民生多艰的背景下,愿意为国家、民族和百姓付出一切的决心。

作者通过老残之口,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三、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解读译文:“There are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and things that cannot be done.There are things to be done, and things not to be done.I lost my horse, it does not matter; I lost my country, it does not matter.If my country survives while I perish, why should I not do everything I can?”这段译文传达了原文中的决心和担当精神,表达了老残愿意为国家、民族和百姓付出一切的情感。

老残游记真实与幻觉

老残游记真实与幻觉

老残游记真实与幻觉【老残游记】真实与幻觉齐白石先生的《老残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白石先生亲身经历为基础,记录了他半放浪的旅程和其中所见所闻。

故事一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个背负沉重行囊的老人,在旅途中艰难跋涉。

这个老人就是白石先生,他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艺术的热爱。

他旅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作画,而是为了寻找灵感和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的背包里装满了他的画笔、颜料和纸。

在整个旅途中,白石先生经历了许多真实与幻觉之间的交错。

他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家,他的眼睛能够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事物,他的灵魂能够与自然相融合。

他能够感知到大自然中微妙的变化,似乎他的身体和心灵一直在和自然共鸣。

在他的旅行中,白石先生遇到了许多的人。

这些人有的是真实的存在,有的则是他脑海中的幻象。

无论是真实还是幻觉,他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

他将每一个相遇看做是生命中的一次相遇,每一个离别看做是生命中的一次离别。

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影响了他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使他的旅程充满了诗意和冒险。

在《老残游记》中,白石先生描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自然的奇观。

这些描写充满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能够通过绘画将自然界的浩渺和独特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的画作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然而,正是在这个自然和美的背后,幻觉也开始渐渐出现。

白石先生说,他经常在画桥上或行走的路上看到“桃花源”的景象。

这个“桃花源”并非真实存在的地方,而是他心中的理想乡。

它象征着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白石先生通过幻觉将这个理想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们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在这些幻觉中,白石先生也常常遭遇许多困境和挑战。

有时他会迷路,有时他会遇到恶势力的骚扰,但他总是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一切。

这也是他对人生最真实的表达,他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和快乐。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译文《老残游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游记佳作之一,以其生动而真实的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老残游记》的续集,本书旨在延续原作的精神,通过详实的叙述,再现作者的游历经历,同时提供一些有关旅行的指导和启示。

本书以自序的形式开篇,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旅行的热爱和渴望,他希望通过旅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开拓眼界。

作者还提到,他曾为一些身体上的障碍而感到困惑和不解,但他并没有放弃旅行的梦想,相反,他选择了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和挑战。

接下来,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

他先从家乡出发,一路向西游历了许多城市和名胜古迹。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每个地方的美景和人文特色,比如那些壮丽的山川、古老的寺庙、繁华的街市等等。

他还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在旅行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如交通问题、住宿条件、和与陌生人交流的困难等。

通过这些真实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同情作者在旅行中的付出和坚持。

除了叙述旅行经历,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旅行不仅仅是为了寻求娱乐和放松的方式,更是一种拓展知识和开阔眼界的途径。

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旅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自己。

他还强调了旅行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旅行中,我们能够释放压力、培养乐观态度,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最后,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

他鼓励读者不要因为年龄、身体或其他不利因素而放弃旅行的机会,相反,他希望读者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旅行梦想。

作者还提醒读者在旅行中要保持谦逊和尊重,尽可能地融入当地文化,并享受体验和交流的乐趣。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的译文通过生动的叙述、详实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旅行经历和对旅行的理解。

这篇文章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旅行的魅力,也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启示,帮助读者在自己的旅行中更好地探索世界和生活。

《老残游记》初集中的故事

《老残游记》初集中的故事

《老残游记》初集中的故事
《老残游记》初集中的故事主要讲述了老残在山东的见闻和经历。

他见识了玉贤的恶行和齐河县的救风尘、破案的故事,也体现了刘鹗“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的关心。

在故事中,老残首先在济南旅游时遇到了一个文案高绍殷的小妾得了喉蛾,便用自己的医术将她治好了。

之后,老残在一次酒席上因为高绍殷的推荐被山东巡抚张曜邀请做幕僚,但他婉言谢绝了。

然后,他开始了在山东的考察之旅,考察的路线是:雒口—齐河—平阴—寿张—曹州董家口—马村集—曹州府城—东昌—齐河。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刚候补成功的县令申东造,和他讨论了如何开展工作,并建议申东造聘请江湖上有名的武人刘仁甫来帮助维护治安。

在整个故事中,老残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2021年整理〗《老残游记》点评鉴赏

〖2021年整理〗《老残游记》点评鉴赏

《老残游记》点评鉴赏作品主题小说《自叙》中云:“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刘鹗是在事业屡挫、饱尝忧患之馀而撰此说部,是他的崩城染竹之哭。

首回那在洪波巨浪之中行将沉没的大船,便是中国的象征。

横亘在作家心头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困惑。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刘鹗对中国封建主义的官僚政治及其文化心态,作了相当深刻的透视和反思。

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叙他在北中国大地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书中触及的社会生活面并不甚广,但开掘甚深。

《老残游记》的一大特色,是首揭“清官”之恶。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清廉得格登登的”酷吏典型——玉贤、刚弼。

他们的“清官”、“能吏”之誉,是以残酷虐政换来的。

玉贤做曹州知府,号称“路不拾遗”,揭开这一“美誉”的背面,则是滥杀无辜,冤案累累。

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贾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真是所谓“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作家深刻地揭示出这些酷吏的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冷酷残忍与比贪黩更大的贪欲。

玉贤点数站笼簿册,如数家珍;刚弼刑讯魏家父女,如猫戏鼠。

他们已然沦为嗜血的肆虐狂。

他们刚愎自用、任性妄为,愚顽而又专横。

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放手做去,其实灵魂深处是无限膨胀的野心和权欲。

老残一语道破:“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

”(第六回)他们的飞黄腾达,说明中国封建政体不只卵育贪官,也是孳生酷吏的土壤。

庄宫保是又一种类型的官吏,他是所谓宽仁温厚的“好官”,然而颟顸昏谬、平庸无能而坏事。

作家以洞察中国历史的慧眼卓识指出:“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

”(第十四回)作品构思从小说的总体构思来看,对官僚政治的批判与对文化心态的反思形成互补结构。

酷吏的立身根柢便是宋儒理学。

书中写了两个带有反理学、反禁欲色彩的女性,即《初集》中的玙姑和《二集》中的逸云。

老残游记残疾人的奇妙人生

老残游记残疾人的奇妙人生

老残游记残疾人的奇妙人生老残游记残疾人的奇妙人生残疾并不意味着心灵的残疾,它只是我们身体上的一种缺憾。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残疾人可能需要面对额外的挑战和困境。

然而,这并未阻挡他们追求一生中的奇妙旅程。

本文将介绍一位残疾人的游记,讲述他不同寻常的经历以及他的奇妙人生。

第一站:挑战并迎接改变他出生时就面临残疾的挑战。

他没有双腿,而且手臂也有轻微的缺损。

然而,他的父母没有让这些困难打击他们的信心。

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超越自己的局限。

所以,他们给了他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环境,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在他眼中,缺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他的能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二站:积极面对自身这位残疾人通过积极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学会了克服困难和挑战。

他勇敢地接受了手术,安装了一对假肢。

这些假肢成为了他的新的“腿”,帮助他重新获得了行走的能力。

他不再被身体上的限制困扰,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恢复训练,慢慢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第三站:旅行的奇妙之处他的爱好之一就是旅行。

他认为,旅行是一种探索世界和拓宽眼界的方式。

尽管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样轻松地旅行,但他学会了适应和克服困难。

他利用辅助工具,如轮椅和手杖,来帮助自己在旅行中保持独立。

每一次旅行都是他挑战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他追寻奇妙人生的方式。

第四站:鼓励他人这位残疾人通过他的经历和积极的心态,鼓励和激励着他人。

他参加了残疾人的康复活动,分享他的故事和经验。

他希望能够帮助其他残疾人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勇气。

他的音乐才华使他成为残疾人中的明星,他用音乐传递着希望和梦想。

结语:老残游记展现了一个残疾人的奇妙人生。

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毫不退缩,用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他通过旅行和鼓励他人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以此为动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自己的奇妙人生,无论我们的身体状况如何。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原创版】目录一、老残游记续集自序的背景和意义二、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三、对原文和译文的评价和反思正文《老残游记》是清代作家刘鹗所著的一部小说,以其独特的描绘手法和深刻的社会讽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

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则是刘鹗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一篇序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这篇序文中,刘鹗首先回顾了自己创作《老残游记》的初衷和过程。

他表示,自己写作这部小说,是出于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希望通过作品,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的不公,唤起人们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种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使得《老残游记》成为了一部具有鲜明现实主义特色的小说。

然而,刘鹗并没有在《老残游记》中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他决定写作《老残游记续集》,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创作主题。

在这篇序文中,刘鹗明确表示,续集将会延续第一部的风格和主题,继续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的不公,呼唤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在翻译《老残游记续集自序》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刘鹗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准确传达其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这方面,译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于刘鹗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对于这篇序文的原文和译文,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价和反思译文的质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成功传达了刘鹗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但是,译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一些文化背景的解释不够清晰,对于一些语言表达的理解有所偏差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老残游记续集自序》的原文,还是其译文,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文学作品。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

老残游记续集自序原文和译文摘要:一、老残游记续集自序概述二、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老残游记续集自序概述】《老残游记》是我国著名作家刘鹗所著的一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这部小说以一位行走江湖的老残人为主角,讲述了他在晚清时期所经历的种种遭遇。

如今,《老残游记》续集的自序已经面世,使得这部经典作品更加完整,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老残人的故事以及晚清社会的风貌。

【二、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在《老残游记》续集自序中,刘鹗通过自己的笔触,展示了老残人在江湖中的种种经历。

原文中,刘鹗运用了大量的描绘、叙述和抒情,使得老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译文中,虽然尽量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和情感,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首先,在语言表达上,原文运用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词语和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

而译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英文读者更容易理解,往往采用了较为通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部分原文中的独特韵味无法完全呈现。

其次,在文化背景方面,原文中涉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典故等。

这些元素在原文中不仅增添了文学韵味,还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然而,在译文中,由于文化差异,部分文化元素无法直接转换为英文,因此译者只能采取解释或简化的方式,使得部分文化内涵无法得到充分传达。

【三、总结与展望】《老残游记》续集自序的发布,使得这部经典作品更加丰满,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老残人的故事以及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

通过对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我们既能够看到译者在跨文化传播中所付出的努力,也能够发现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老残游记(集锦5篇)

老残游记(集锦5篇)

老残游记(集锦5篇)1.老残游记第1篇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

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

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

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

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

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

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2.老残游记第2篇《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

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

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

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

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

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老残游记自叙》ppt课件1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老残游记自叙》ppt课件1
版影碟和网络链接中的尴尬。
鲍山鹏河山是赞“扬满庄目子山河:空当念我远们”大的都山在河,黑故夜人里是昧“昧西昏睡 时出,阳月关亮无为故什人么”的没故有人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
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 世界因为有这么一批有着童真之心的人而显 得更加精彩,比如
• 深夜看花未眠的 • 川端康成 • 要在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夜的眼睛
•杨绛就其像实一人株跟树树,是因一为向样往的高,处越的是阳向光往,高将处自的己阳的光根, 伸它向的黑暗根的就地越底要,伸在向静黑默暗的的努地力底中。,让自己获得阳光 •的尼拥采抱。(德国) • 人和树一样,如果你向往高处的阳光,你必
须将自己的根伸向黑暗的地底。所以不要抱怨 “生无所息”,只有不停的努力,你才能获得 阳光的拥抱。

• 优美语言积累:
• 1. 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桠,而是静默 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 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马德
• 你想到什么?
• 小水弄波,喧哗不止;大水却凝滞无声,譬 如大海——丰沛到了极致,沉重到了无以舒 缓,便只有沉默。
• 一如大地上的物事:沉实的谷穗,谦卑低垂; 干瘪的稗草,反而昂首挺胸。
• 他早年即与罗振玉结识于淮安,延罗为西席,之后更 是结为儿女亲家。其《铁云藏龟》一书,最早将甲骨 卜辞公之于世,甲骨文专家罗振玉和王国维都直接或 间接地受到刘鹗的影响。
• 他写小说……
• 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
•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 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以“私售 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
• 负重前行 • 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安妮宝贝)

从《老残游记》自叙看其“以文为哭”

从《老残游记》自叙看其“以文为哭”

从《老残游记》自叙看其“以文为哭”摘要:刘鹗从他人的作品之中,得出作品皆是作者的哭泣之作,从自身的身世感慨之深沉而完成哭泣之作《老残游记》。

在此刘鹗完成了从鉴赏者到理论者再到实践者的过程。

尽管从他的理论上来看,还是停留在粗浅的感性认识层面上,本文着重研究刘鹗以及其作品《老残游记》的”以文为哭”。

关键词:以文为哭发愤著书刘鹗在《老残游记》之前,有一个小篇幅自叙署名为洪都百炼生,是刘鹗的笔名。

他在《自叙》提到:”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指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

其感情逾深者,其哭泣逾痛:此洪都百炼生之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刘鹗是一位”以文为哭”的作家。

“以文为哭”并非起于刘鹗,他在自叙里提到”《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

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在这段话里刘鹗首先列举了《离骚》、《庄子》、《史记》、《草堂诗集》等作品实则为作家的哭泣之作,其次列举了各个作家所擅长的文体寄托哀情,最后一作家自我表白的方式告诉世人实为哭泣之文。

总之,这些都表明了作家的悲情与作品的生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鹗是将这种感情总结出来,并以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关注千古的哭泣之作,并以自己的作品《老残游记》为范例老说明这种以文为哭的审美方式和创作体验,这是我们在小说理论上值得探讨的。

一、何为”以文为哭”“以文为哭是主张以小说创作作为宣泄作家情感的渠道,他们所要抒发的情感,主要是个人的怀才不遇和社会的贫富不均而产生的抑郁、愤慨的情绪。

”因此”哭”是一种作家以文为媒介向读者所传递的一个信息。

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范文

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范文

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范文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范文1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棒的书——《老残游记》,这本书是取原著里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节也更紧凑明快,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老残游记》,一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名叫老残的人旅游时所写的东西。

本书作者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先生,清末江苏丹徒人。

他很喜欢科学,一心希望国家富强,但他那些谋求革新的主张,并不能被当时顽固的守旧派接受,最后受诬陷,流放新疆而死,书里的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化身。

其实,《老残游记》并不全算游记,他是通过描写酷吏的主要政绩,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与残暴,表现出民间生活的惨痛。

在这本书里,老残是以医生的身份出现的,总是摇着一串铜铃满街逛,遇见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平、为民申冤。

老残的第一站就是山东的蓬莱山,老残也是在此地出的名。

他走到一处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溃疡,每年都要犯几次病,谁也治不好,那日,老残正好摇着铜铃经过此地,说自己能治,说这是大禹传下来的方子,别的都不管用,黄家半信半疑,就勉强答应试试,结果,还真的药到病除,一直都没再溃疡,老残的医术就此传开。

他接着开始云游四海,遇到了玉贤和刚圣慕两位“清官”,办案从来雷厉风行,但生性残忍,采用严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刚圣慕还危害两条人命,有的当地老百姓胆大,就给老残说说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祸上身,就什么也不敢说,老残也是心里着急却什么也不能做,只得干着急。

后来老残还帮助了一位妇女翠环,因为黄河闹水灾,她的家园被淹没了,被沦为妓女,后经老残相助,逃出了火坑,随老残回江南。

我很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实况,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敛财害命的所作所为,这些“清官”描边以清廉为名,实际上却用血腥手段统治和欺压人民。

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很值得一读。

小说《老残游记》的观后感精选范文2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

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

老残游记感想(优秀10篇)

老残游记感想(优秀10篇)

老残游记感想(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残游记感想(优秀10篇)老残游记描写的哪里总结可以促使我们保持学习和工作的持续进步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残游记·自叙》
刘鹗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①;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

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

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

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

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

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

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

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

痴儿呆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②,竹染湘妃之泪③,此为有力类之哭泣也。

而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④。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⑤,《庄子》为蒙叟之哭泣⑥,《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⑦,《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⑧;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⑨;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⑩。

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⑾。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⑿,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作品注释
①呱呱(gu):小儿哭声。

与形容鹅、鸭叫声的“呱呱(gua)”读音不同。

②城崩杞(qi)妇之哭:杞妇,指杞梁之妻。

传说齐大夫杞梁随齐侯伐莒国,死于莒国城下,其妻前往寻夫,枕尸痛哭,十日城崩。

③竹染湘妃之泪:湘妃,即湘夫人,舜的妃子。

相传舜死后,湘妃啼哭,泪洒竹枝,是为斑竹。

④弥:更加
⑤屈大夫:屈原,曾为出国三闾大夫,《离骚》的作者。

⑥蒙叟:庄周,自号蒙叟,著《庄子》。

⑦太史公:司马迁,著有《史记》。

⑧杜工部:杜甫,唐朝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
⑨八大山人:朱耷(da),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自号八大山人。

⑩陶泄:发抒,宣泄。

⑾种教:种族和宗教。

⑿棋局:比喻当时的社会局势。

作品译文
婴儿落地,他会呱呱而哭;等到他年老死去,家里人围绕在他身边,则会号啕大哭。

这样看来,哭泣原来是用来了结一个人诞生和死亡两件大事的。

其间人品的高低,以为他哭泣的人的多少为衡量的标准。

哭泣是灵性的表现,有一分灵性就有一分哭泣,与处境遭遇的好坏没有关系。

马与牛,终年辛勤劳苦,吃的不过是些草料,一直在人的鞭打下生活,称得上是辛苦了,然而不会哭泣,是因为缺少灵性。

猿猴这种动物,整体跳跃于深山老林,一点梨栗类的果子便能吃饱,最为快活,却善于啼叫;啼叫,是猿猴的哭泣。

所以,博物学家说;猿猴是动物中性情与人最为相近的。

就因为它们是具有灵性的。

故事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它们的感情是多么地丰富啊!
灵性产生感情,感情产生哭泣。

哭泣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为有力的哭泣,一类为无力的哭泣。

那些痴儿傻女,丢了果子便哭,掉了簪子也哭,这是无力类的哭泣。

而把城郭哭得崩塌的杞梁之妻的哭,把眼泪染上竹子的湘妃的哭,才是有力类的哭泣。

有力类的哭泣又分成两种:为哭泣而哭泣的,其力量较弱;不为哭泣而哭泣的,它的力量十分强大,它的作用也更为深远。

《离骚》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哭泣,《庄子》是蒙叟庄周的哭泣,《史记》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哭泣,《草堂诗集》是杜工部杜甫的哭泣;李后主李煜以词哭泣,八大山人朱耷以画哭泣;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别恨离愁,充满肺腑难以发泄。

除用纸笔代替发泄。

除用纸笔代替喉舌外,我千种思绪去向谁诉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在小说中,他把茶称作“千方一窟”,把酒叫作“万艳同杯”,其实不正是说:千芳一哭,万艳同悲。

我们生活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有个人身世引发的感情,有对家、国的感情,有对这个社会的感情,有对种族、宗教的感情。

其感情越深,哭泣就越悲痛;这就是我鸿都百炼生写作《老残游记》的原因。

时局已残破不堪了,我们这些人也将要老死,想要不哭泣,能吗?我知道海内的“千芳”,人间的“万艳”之中,一定会有与我一起哭一同悲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