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课件(3)

合集下载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正式版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正式版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
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
解 200
度 190
( 克
180 170 160
) 150
140
130
(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
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_小__于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 的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Hale Waihona Puke 0酸铵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
/
200 190
(1)列表法:
g 180
17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60
温 度0
/ ℃
10 20 3 0
40
150
50 60 70 80 90 100 140
130

120
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40 30 20
10
硝 酸 钠
A.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 度时的溶解度;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 什么意义?

6.3物质的溶解性(03)

6.3物质的溶解性(03)

沪教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3 物质的溶解性(03)一、选择题(共22小题)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2.(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3.(2014•镇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2014•黔东南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 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KCl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6.(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7.(2014•汕尾)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8.(2013•深圳)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克9.(2014•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10.(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12.(2015•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13.(2014•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14.(2013•陕西)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量的图象,其中对应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nO4制取O215.(2013•湛江)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16.(2013•本溪)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恒温蒸发溶剂B.降低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7.(2013•达州)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量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18.(2013•保山)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2013•青岛)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B.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20.(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31.6g B.110g C.131.6g D.210g21.(2013•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2.(2013•镇江)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二、填空题(共6小题)(1)60℃时,KCl的溶解度是g;(2)40℃时,将30g K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3)将20℃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KCl(填写“>”、“<”或“=”).KCl g(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100g.(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5.(2013•贵港)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2)溶液④的质量为;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6.(2013•上海)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1)甲烧杯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t2(填“>”、“<”或“=”).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溶液温度;(2)现有8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g,要使其析出晶体70g,应降温至℃;(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至t2℃,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填字母).A.仅0≤t2<t1≤tB.仅t≤t2<t1≤100C.0≤t2<t1≤100.28.(2013•重庆)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2)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A.溶液的浓度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三、解答题(共2小题)(1)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KN03的烧杯中,各加100g水,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2)如果欲将KN0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出一种措施即可).30.(2013•嘉兴)如图是某同学在厨房里看到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包装袋信息,他带了一包食用纯碱到学校实验室.(1)为测定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在编号为A、B、C、D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100g,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是.(2)为确定食用纯碱的纯度,称取自带的食用纯碱5.4g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液质量为28.2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沪教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3 物质的溶解性(0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解答.【解答】解:A、常温下,KCl的溶解度是34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A错误;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有34g溶质,B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C正确;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若是都在同一温度下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和溶解性的关系进行.2.(2013•菏泽)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014•镇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铁的冶炼.【专题】物质的鉴别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后溶液发生的变化分析;B、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分析;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分析;D、根据炼铁的原理分析.【解答】解:A、若采用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无此性质,故B正确;C、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去除,故C正确;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可解决此题,不过B选项需要注意一下.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对比①②即可得出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而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C、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分析即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解答】解:A、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故说法正确;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利用溶解度的有关知识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2014•黔东南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KCl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根据溶液的“均一、稳定”特点进行分析;C、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D、该题中的溶液的质量是95克,不是100克.【解答】解: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饱和Ca(OH)2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降温,而不是升温,故A说法错误;B、因为H2SO4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故B说法正确;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此时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不一定为36克,故C说法错误;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100%≈5.26%,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方法,溶液的特点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2014•日照)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从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去分析解答;B、从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C、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通过降温可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去分析解答;D、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降低而变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定义、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考试的热点之一.7.(2014•汕尾)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浓溶液和饱和溶液的定义判断;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判断,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在空气中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现象;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需要考虑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由“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利用O2和O3均由氧元素组成,二者混合属于混合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对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8.(2013•深圳)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m克【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g分析.B、根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分析.C、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分析.D、根据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析.【解答】解:A、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g,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即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是稀溶液不是浓溶液,A说法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说法不正确.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C说法不正确.D、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不是100g溶液中含有该物质的质量,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从多角度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要注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有的溶液有颜色;溶解度的概念把握要准确,一定要注意四大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四个要素一定要准确.9.(2014•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说法错误;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10.(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初中科学)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初中科学)

(B)小芳的糖水更甜
(C)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 (D)两杯水一样甜
3.能溶于水的物质( D ) (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只有液体 (D)可能是固体、液体和蔼体 4. 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食盐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B)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强 (C)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D)油污不易溶于水中
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课外收集有关溶解的知识。 3、探究影响物质的溶解的因素。
谢 谢 指 导!
在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有一个湖,每 年湖上的降水与蒸发掉的水相差不大,整个湖的 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由于四周的岩石是由大量可 溶性的矿物盐组成, 很久以前,湖边的人们发 现有时有很多的岩石都被湖水溶解了,于是开始 担心长此以往湖水会将生存的陆地全部溶解。
人们的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每当夏季湖水温度升高或暴风雨来临降水骤 多的日子,人们就更加担心了,便自发地组织起 来祈求上天的宽恕。
• 改变被溶解的物质
• 改变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食盐与蔗糖的较量
• 实验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控制相同的条件,。 注意操作动作的正确。
• 两种物质是否都能溶解? 否

• 实验说明: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
酒精
油、水、碘、酒精的亲和
水 油不能溶解在
中,能溶解在
碘不能溶解在
中,能溶解在
中。 中。
实验说明: 不同的液体对物质的 溶解能力也不同
猜想:物质溶解时还可能产生哪些现象?
• 猜想一: • 猜想二: •: •: • 猜想n:
实验表明: 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生高,是放出 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是吸取热量。

6.3.1物质的溶解性(一)1

6.3.1物质的溶解性(一)1
►问题二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典例2】(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A
【详解】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B错误;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的状态会从饱和变成不饱和,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虽然溶液质量不变,但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C错误;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质量减小,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正确。
C、气压对固体的溶解性几乎无影响,压力的大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故选项正确。
D、溶剂的性质,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内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措施,一定能把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 降低温度B. 增加溶剂C. 充分搅拌D. 增加溶质
6.3.1 物质的溶解性(一)
1.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3.能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的含义。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影响因素:
1. 内部因素:
B.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此选项错误;

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4张)

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4张)

巩固练习
对“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下列解释
正确的是( D )
A.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5 ╳ 为1:4
B.100克水中含有20克氯化钠
╳ 应为80克水中含有20克氯化钠。
C.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
D.50克该溶液中含有10克氯化钠

为1:5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解: p%= m质 0%
40克+100克
=28.57%
以上计算正确吗?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分析错因: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即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克硝酸钾,所以40克硝酸钾投入水中不能得到140克溶液。
含溶质24g,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p%=
m质 m液
×100% = 24g
×100% = 20%
100ml×1.2g/cm3
类型二:计算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m质=m液×p% 计算2
m剂=m液-m质 =m液-m液×p% =m液-(1-p%)
在农业生产时,有时要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果要 配置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m质+m剂
=
10克 10克+90克
×100%
=10%
答: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思考2 10克氯化钠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到另一烧杯中,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科学课件物质的溶解-课件-PPT

科学课件物质的溶解-课件-PPT

④饱和溶液 →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溶剂、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5、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 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 ,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 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7、溶解度曲线 (1)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通常用易溶、可 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来表示。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6、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
知识点一:物质的溶解能力
1、定义: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有限。
2.物质溶解的过程
扩散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水溶液 中即指水分了)的作用下,克服了相互的作用力,向水里扩散的过 程,这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另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 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是化学变化的过程。放出热量。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名校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名校课件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硝酸钾 固体不能再溶解。
实验结论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 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
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在A试管中再加 入适量水,观察未溶解 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2: 实验3:
试管中的硝酸钾 固体能继续溶解。
在酒精灯上加热B试管, 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 继续溶解。
检验饱和溶液方法: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问题三:
物质溶解性能力的大小 如何定量来表示呢?
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符号S表示。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100克溶剂中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实验4:
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 能继续溶解。
在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中, 还能继续 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称为 这种溶质的不 饱和溶液。
在C试管中再加入适 量氯化钠固体,观察氯化 钠固体是否能溶解。
试管中的氯化钠 固体能溶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增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例如熟石灰。
温度/℃
实验步骤
[实验1] 用玻璃棒 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 溶液,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将盛有30ML的 水的试管进行加热至 沸腾,并不断加入硝 酸钾,配制成硝酸钾溶 液.将试管放在冷水中 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将盛有30ML的水的 试管进行加热,不断加入 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溶液. 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 察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1)课件

第五页,共十四页。
资料(zīliào)
呢绒、毛、丝绸等高级衣料用水洗会引起皱 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洗 的方法。干洗剂(xǐ jì)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 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 的。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常用 的有轻石油烃和氯代烃),表面活性剂能防止 溶于溶剂的污垢微粒再沉积。干洗剂尽管对清 洁油性污渍非常有效,但对水溶性污渍的去污 效果却不明显。
不饱和溶液
3、检验饱和溶液方法: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4、浓溶液和稀溶液: 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⑵相同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6章 溶解现象。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 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的溶质多。
√ (6)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8)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
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
第十页,共十四页。
1、下列因素不会影响(yǐngxiǎng)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第六页,共十四页。
干洗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 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以称之为干洗 。干洗的溶液可以溶解及去除衣物上的油垢,例如羊毛 及丝类的天然纤维,水洗后很可能会缩水、变形及褪色 ,但是干洗就可以处理得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 200
思考 :
/
解 度 190
g 180
1、90℃时,109克的某物质溶
170
在100克水中得到溶液①,
160
150
变溶化过液程①溶质降质温量 溶剂溶质量液②溶液质量 ①→② 不至变60℃ 不变 不变
②→③ 变小
不变
降 温
至4变0℃小
溶质质14量0 分数
130
不变120
110
变小
100
溶解度
变小 变小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课时)
硫酸亚铁晶体
食盐晶体
硝酸钾晶体
硫酸铜晶体 重铬酸钾晶体
被誉为中国神"死奇海的"盐的花山西运城盐 湖,夏产盐,冬产硝。夏天湖中 会出现“盐花”,冬天会形成美丽 的“硝凇”奇观.
美丽壮观“硝凇”
回忆:(如:硝酸钾 )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减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3、结晶的应用
a、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b、提纯某些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你能否解释为什么在盐湖中夏
天湖中会出现“盐花”,冬天会形 成美丽的"硝松"奇观? 芒硝专结家盐晶分花体析,其,这学种名白为色"十针水状硫结酸晶钠体"为.冬
天,湖水遇风遇冷后,水中的硫酸钠便 会结晶而出,从而形成了美丽的"硝松" 奇观.
举例 如:NaCl
如:KNO3
应用:
KNO3(含少量 如何提纯? 纯净的
NaCl)混合物
KNO3
请尝试设计提纯方案。
混合物 加热水 热饱和溶液 降温
溶解
结晶
过滤
KNO3 晶体
应用:
NaCl中(含 少量 KNO3) 的混合物
如何提纯?
纯净的 NaCl
思考又该如何提纯?
步骤: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活动1:
加热蒸发氯化钠饱和溶液。
[实验要求]
加快蒸发速率,同时
1、用滴管吸取4-5滴氯化钠防饱止和液溶体液局于部受热飞
蒸发皿中,

2、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Hale Waihona Puke 友情提示: a、装置(如右图) b、实验结束后让蒸发皿在铁圈上自然冷却。
三、结晶
结晶:一定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蒸发溶剂能将溶质从溶液中析出,这 种方法叫蒸发结晶。
海水“晒盐”
原理:借 助日光和 风力使水 分蒸发, 得到食盐
实验探究: KNO3
NaCl
[ 实验2]
冷却氯化钠、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
注意观察现象。
冷却热饱和溶液也能将某些溶质从溶 液中析出,这种方法叫降温结晶(也叫 冷却热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问题1:
蒸发完皿使成用注蒸意事发项操: 作需要哪 些实验仪器? 1、可以直接加热吗?
2、盛液量不宜超过其容积的-----, 3、加热时要用----------不断搅拌, 4、热的蒸发皿应用----------夹取,放在----------或
蒸发皿 酒精灯 ----------冷却
玻璃棒 铁架台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硝酸钾
.b
氯化钠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比较:
结晶 方法
适用 范围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较 小的物质
降温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较 大的物质
硝凇
拓展延伸
• 某粗盐中含有泥沙,硝酸钾杂质,请设计 除杂方案?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4、
趁热过滤


③→④ 变小 不变 变 小
变小 90
变小
降温
溶液④
溶液③
80 70

至20℃
60
2、用“变大”、“变小”、 “不变”填写上表: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g/100g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