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文字题_2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详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能用关系式去表达它们。
2.地位与作用:
教材在编排上优化了知识结构,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而且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迁移类推等能力的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P47例1,完成教材P47“做一做”,P49“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及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是新授课。
本课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扩展和提升。是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口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简算的方法和算理,能正确的进行笔算,并进一步认识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提高计算能力;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成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教学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迁移、猜想、推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学能力,具有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
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第七册《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重点:
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这几天,我发现,一路从家来到学校,一摸,满脸灰尘,石家庄的空气质量太差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怎么能改善一下状况呢?下面就是某小学植树绿化情况的统计表。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1:同学们植树绿化校园,下面是三年级和四年级各班植树棵数统计表(单位:棵)
问:上面的统计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1中的两个问题: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
植树多少棵?三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要求学生喜欢哪个问题就做哪个。
找学生出示自己所列的算式并说出自己的根据。
问:谁还有不同的解法?
板书:(12+15)×2+12=66(棵)
(12+15)×3-15=66(棵)
12×(2+3)+(15-12)×2=66(棵)
15×(2+3)-(15-12)×3=66(棵)
(2)出示课件2
我能行
①菜店卖出4筐西红柿,每筐重25千克,卖出7筐黄瓜,每筐重30千克,卖出的西红柿和黄瓜一共重多少千克?
②菜店卖出4筐西红柿,7筐黄瓜,每筐都重30千克,卖出的西红柿和黄瓜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笔答。展示算式。要求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①题提示学生可以用多种解法
(3)出示课件3
③学校买来6张桌子,花了438元;还买来9把椅子,花了225元,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第【1】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 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64页)
最新审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年级 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9篇)
四年级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具有标题醒目,让人一目了然的特点。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四年级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小学四年级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2、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3、欣赏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虎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2、通过朗读,体会渴望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黄河边上,欣赏虎口瀑布那壮观的景象,感受伟大母亲河的壮观。(板书课题)
二、直观感受虎口瀑布的壮美。
1、出示50元的人民币,指导学生观看,说说你的感觉。
2、观看虎口瀑布的图片。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拼读。
2、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
四、再读课文,做到比较正确的朗读。
分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正音、评价。
五、赏析课文。
1、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2、师结合学生的划句读句,指导朗读。
(1)第三自然段,将瀑布比作千万条张牙舞爪的巨龙,从形状上写出瀑布的雄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水流的急。朗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要雄壮。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教材第48页例2、“做一做”、练习八3、4、5、6、7、8、10、11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重点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2.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演示特快列车、普通列车,出示如教材第53页的例2图,提出: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尝试解答。
〖新课讲授〗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2)怎样计算?
(3)怎样算简便?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思考: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请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如果是用笔算得出结果,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竖式。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简便写法。
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2)怎样算简便?
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
106×30=(自己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
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
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一三5°和壹五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一三5 和壹五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30+90=120,45+90=一三5,60+90=壹五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
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
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
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
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
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2 购买越冬食物——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2 购买越冬食物——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36、37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学生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进行
解决。学生有上节课学习口算的基础,能自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发展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
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学具
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生活课题)
2、观察情境图,找出信息
为帮助大天鹅顺利过冬,大家准备为大天鹅准备充足的饲料。
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元,玉米每袋21元,大米每袋29元
如果各买3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生口头列式并口算
如果各买15袋呢?你准备怎样计算?用口算还可以吗?自己选择一种,试一试。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二)三步计算应用题_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例2、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l行杉树的棵树+1行杨树的棵数=( )
2.每行杉树的棵数x3=( )
3.每行杨树的棵数x3=(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线段图怎样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出线段图。
(2)用第一种方法解答。
提问:按照例1的解题思路,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rsquo;
学生回答后,自己在书上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教师出示板书:
3行杉树的棵树+3行杨树的棵数=杉树和杨树一共有的棵数
(3)讨论第二种解法。
教师在线段图上表示杉树棵数和杨树棵数的第一段画上红色。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提问:线段图中上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这两段红色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树和一行杨树的棵数后,再怎样求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势表示一共的棵数是这样的3部分)
按照这样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样求呢(板书算式和结果。)
接下去怎样算呢请大家在书上把题目做完。
指名说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一题的分析过程。可以从条件开始说,也可以从问题开始说。(先由老师带着说,再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
篇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