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大纲
中国电影史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早期文艺电影阶段、政治宣传电影阶段、建国初期电影阶段、改革开放电影阶段和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
1. 早期文艺电影阶段(1896年-1949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的起步阶段,最早的电影在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先后由外国人拍摄和展示。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逐渐有了本土的发展和创作。在这个阶段,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如《劫后余生》、《神女》等出现,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基础。
2. 政治宣传电影阶段(1949年-197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受到政治影响比较严重的时期,由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电影被用来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许多电影作品都以宣传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如《武训传》、《智取威虎山》等。
3. 建国初期电影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开始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与政治宣传电影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电影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在这个阶段,电影工作者试图探索和表现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如《黄土地》、《小兵张嘎》等。
4. 改革开放电影阶段(1976年-2000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电
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电影开始接触到外国电影,并受到了西方电影的影响。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这个阶段的一些重要电影作品有《黄金时
代》、《霸王别姬》等。
5. 现代多样化电影阶段(2000年至今):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的时期,中国电影开始追求多样化和国际化。一些新兴的导演和制片人涌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话题。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一些成绩,一些电影作品如《卧虎藏龙》、《芳华》等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世界电影史发展历程
卢米埃尔兄弟
Auguste Lumiere Louis Lumiere
Your •Your subtopic goes here Topic Goes Here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 改编,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 主演。《活着》是一个中国老百姓大悲大 喜的故事,影片透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遭 遇,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通俗剧风格,涵 盖着人在历史中,命运无法自我掌控的生 命之痛,部分反映了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 的命运观。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自 己的内心写作。余华在原著《活着》中, 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 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 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三、评音乐
• 音乐是一部影片调动气氛、渲染情感的主要道具。本片也不例外,影 片始终贯穿着一段安静的旋律。无论是喜的高潮还是悲的高潮,背景音乐 都是这段曲子。导演将曲子精心编排进不同的环境中,赋予曲子不同含义, 给观众不同的感觉。如在福贵从部队回到小镇上时,一年没有见到爹的凤 霞开心的拉着爹在石子路上奔跑,乐声缓缓响起。 •通常,在影片中表现欢乐的场景,背景音乐往往节奏明快,而在这里,导 演大胆采用安静的旋律,反而更能显示出人物内心的安详、幸福,这样的 快乐只当是苦中作乐吧。此外,演员的出色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男 主角葛优也是倾尽全力学秦腔,把一个历尽磨难的福贵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巩俐虽默默在葛优的男一号光环下,但是却极好地诠释了一个典型由封 建向现代的转变,历经艰辛的苦命女人的挣扎形象,惟妙惟肖的、传神地 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电影历史与历史电影
《角斗士》描写公元180年,罗马帝国的老皇帝奥里略 有意传位给罗马军队里最有威望的爱将马斯穆士,不过 马斯穆士婉言谢绝这番美意,因为他想在战事结束后, 立刻回家乡与妻儿团聚。他受奥里略的儿子卡默多斯的 猜忌和排挤。权欲熏心的卡默多斯竟然轼父篡位,并下 令杀死马斯穆士,他的妻儿因此被杀死。 马斯穆士潜逃埋名,被迫成为竞技场里用性命的搏 杀来娱乐观众的角斗士。专事比武决斗,娱乐罗马中上 层社会人士。马斯穆士由于武艺出众,在罗马竞技场声 名大噪。卡默多斯和他的姐姐都特意前来观赏决斗。他 们发现这位角斗士就是昔日的马斯穆士。 影片最后一幕,马斯穆士和卡默多斯在一场惊心动 魄的比武中,双双死亡。奥里略的女儿在悲喜交加之下, 将儿子拥立在皇位上。
七、历史电影的类型
1、剧情片feature film
透过真实或虚构的人物,场景与情节,与时代相应的服装、编 织成一部有开端、中场、与结局的故事,以呈现出特殊的历史氛 围。
2、纪录片 documentary film
透过历史事件发生当时的影片或照片,文书档案纪录,配合亲 临事件本身的当事人的回忆或专家的解说,意图“真实地”呈现 历史事件。
举例: A、《马丁盖赫还乡记》 B、《谁杀了肯尼迪》
1991年奥利弗· 斯东导 演 的《谁刺杀了肯尼迪》 已发生异乎寻常的公众 意识效益。
四、作为特定时代文本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
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
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史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本文将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1. 早期电影阶段(1896年-1919年)
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史的起步阶段,电影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以短片为主。这个阶段的电影内容多是生活片和戏剧片。
2. 电影工业化阶段(1920年-1949年)
20世纪20年代,电影制作开始工业化,成立了第一家电影公司。这个阶段,中国电影界开始了自主创作,成立了很多电影公司,电影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故事片,还有宣传片、新闻片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了宣传和教育的工具。电影工业逐渐国有化,政府开始大力支持电影创作。这个阶段的电影有很多反映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作品。
4.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工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电影制片厂被关闭,电影创作停滞不前。这个时期的电影内容大多是政治宣传片。
5.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今)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电影制作逐渐商业化,电影市场逐渐形成。这个阶段的电影内容多样,有现实题材的故事片,也有商业大片、动画片等。
总之,中国电影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从电影产业的起步到现在的
商业化和国际化,一直在发展壮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
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
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
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世界电影发展史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中外电影史整理
电影是一种影像艺术,以电影摄影技术为手段,将故事、人物、事件或思想等内容表现在银幕上,以达到艺术创作和传播的目的。在电影历史中,有许多经典影片和杰出电影人。
下面将介绍中外电影史的发展和重要人物。
一、中国电影史
1.早期阶段(1896年-1949年)
1896年,电影诞生于法国。中国的电影史也从此开始。1905年,上海传入第一台摄影机。不久后,电影院开始于中
国大陆各地兴起。不过, 最初的电影大多为欧洲或美国的电影。
1913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是中国电影
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其后出现了众多的默片、文艺片、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等。1921年,上海“大光影剧院”成立,它也
是中国第一个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这个成立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开始了电影资本集资的形式。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黄金时期。那时候有很
多优秀电影诞生,如《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地道战》等等。其中,陈省身是当时一流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乌鸦与麻雀》创造了新规矩,形成中国电影的“民族共生主题”,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上海也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然而,到了1937年,中国面临侵略战争
和国民党时期的摧残,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又一次地停顿了下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了电影产业的改造和建
设,体制化改革也让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阶段。
2.新中国时期(1949年-1976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了国家的宣传工具之一。中国
的电影领域在政治、宣传和文化层面开始着手改革。 50年代初,中国电影人开始拍摄反映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的影片,如《渡江战役》、《英雄儿女》。这些影片不仅为社会树立起了理念标杆,同时也为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电影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70年代末,第五代导演潜力崛起,中国电影开始具有艺术性,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田壮士的《黄土地》等作品让世界再次惊讶,中国电影的资深电影风格和制作技巧成功晋级到世界级影坛。
电影史
欧洲的两种倾向
• 布莱顿学派: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 的生活片断,“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 柯林斯等
• 艺术电影运动:由著名剧作家编剧,知名 戏剧导演为导演,雇佣著名演员扮演角色 ,从法国开始影响到意大利、丹麦、英国 和美国等国家
二、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
主要创作特征
• 主题:偏爱回忆、想象、潜意识活动,试 图将人的精神心理过程搬上屏幕,呈现一 种双重现实 • 音响:强调所创作的音乐是有感知的,强 调音响的设计和台词的作用 • 表演:多采用舞台剧演员,有意识的拉开 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间离效果的产生 • 摄影:强调构图和布光,画面的流动感
十、新好莱坞电影
电影的诞生
•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 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第一次售票 公映电影——电影的诞生日 • 《工厂大门》(世界第一部电影)、《火 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 》、《拆墙》等
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
•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拆墙》
•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 实验电影的概念的确立,使得电影理论得 到空前发展,电影重心重回欧洲,同时产 生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批重要的电影理论 家和著作 • 1917-1928年间在欧洲形成的电影美学运动 ,电影史上第一次电影美学运动,主要是 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 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电影发展史完整版
电影发展史完整版
电影是一种集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和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媒介,它通过影像与声音的结合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思想。自从诞生以来,电影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本文将
为您详细介绍电影发展史的完整版。
一、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发明家们对动态影像的探索。1888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可以连续拍摄和放映
的电影摄影机,开启了电影发展的序幕。随后,电影技术在全球范围
内逐渐传播开来。
二、无声电影时代
20世纪初,无声电影成为主流形式。无声电影通过影像和音乐的结合,表达了当时的故事和情感。著名的无声电影包括《大都市》(1927)和《黄金百年》(1919),它们开创了无声电影的黄金时代。
三、有声电影时代
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首次成功推出了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这
一时刻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有声电影使观众可以听到人物对话和
背景音效,给电影增添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感觉。此后,有声电影逐
渐成为主流,各种电影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彩色电影的崛起
20世纪30年代,彩色电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彩色电影通过不同
的技术手段,使电影画面呈现出多样的色彩,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
视觉享受。著名的彩色电影包括《绿野仙踪》(1939)和《泰坦尼克号》(1997)。
五、3D电影技术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3D电影技术开始渐渐应用于电影领域。3D电影
通过特殊的眼镜,使观众可以在电影中体验到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感觉。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3D电影技术在21世纪逐渐得到普及。
电影史读后感
电影史读后感
电影,这个充满魔力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吸引着观众,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不同的故事和情感世界。阅读《电影史》这
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电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对电影史产生
了新的认识。
在《电影史》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电影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
包括早期的无声电影时代、音乐伴奏时期、技术革新、时代变革等。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电影的初始形式非常简陋,只能以黑白银幕的方
式呈现,但它却能传达情感和故事。无声电影时代,表演者通过身体
语言和眼神传递情绪,激发观众的共鸣。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逐
渐引入了音效和对白,呈现出更加真实和生动的画面。这种技术的革
新为电影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影选择。
此外,《电影史》还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电影发展差异。
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到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
特的电影风格和创作理念。这些风格的碰撞和交流不仅丰富了电影史
的内涵,也使电影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艺术语言。通过电影,我们能
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观念,增进对全球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阅读《电影史》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启发和思考的过程。电影不
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影响人心的力量。通过电影,导演能
够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经典电影如《乱
世佳人》和《肖申克的救赎》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真实的情感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电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个可以激发观众情感、激励思考的媒介。
阅读完《电影史》,我对电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我更加珍惜每一部电影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从中汲取启发和思考。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能够承载和传递人类的价值观和情感。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完整版)
生平立志 1895年,卢米埃尔的电影首映时,梅里爱也花了1法郎走进了“印度厅”,他马上
就被这些“活动的画面”深深吸引,忍不住要拿出两万法郎购买“电影机”,但遭到 了婉言回绝。
34岁的梅里爱年轻气盛,立志经营电影,就从伦敦的光学家那儿买来一台由罗勃 特·W·保尔制造的摄影机并开始拍摄电影(这台摄影机能装用爱迪“KINETOSCOPE” 规格的胶片,接着他和两位工程师一起,在他剧院的工场里几经改进,终于造出了一 台自己的摄影机,并于1896年申请了专利)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公布了法国画家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完整版)
马勒的“摄影枪”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完整版)
三、放映术
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早期电影
爱迪生 “电影视镜”所放映 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 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 出来的。而事上,他的创造本身 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 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 “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 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 师的“窥视”。
爱迪生的“电影视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完整版)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第三章 电影史
第二节 “影戏”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
三、喜剧电影的新收获 战后,在反映社会生活矛盾的现实主义电影中,还有一类 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表现的影片创作,这就是对喜剧 电影的新开拓。
张骏样编导的《还乡日记》和《乘龙快婿》都是以带有闹 剧色彩的讽刺喜剧形式,辛辣地嘲讽了“惨胜”和“劫收” 的腐败现象。 陈白尘和陈鲤庭合作创作的《幸福狂想曲》以喜剧的形式 描写了都市下层社会普通市民在艰苦生活中的挣扎。 根据著名连环画改编,由赵明导演的《三毛流浪记》以恢 谐的手段再现了流浪儿的不幸命运,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
14
第二节 “影戏”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情节剧史诗电影的高度思想艺术成就 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沈浮编导的《希望在人间》 田汉编剧、陈鲤庭导演的《丽人行》 金山编导的《松花江上》
15
第二节 “影戏”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
二、现实主义的深化 战后电影中还有另一类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它 们在遵守戏剧式电影的基本创作原则的前提下,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电影叙事和造型的艺术表 达的写实主义风格的追求上。这些影片大都把视 点对准了普通人,努力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琐 事中挖掘出反映时代潮流的新意来。 代表性的影片是1948年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 阳翰笙编剧、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
这些影片没有讽刺喜剧那样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是以喜剧 的风格反映当时的日常生活,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想, 歌颂善良、正直、互助、友爱等美德,同时也讽刺和揭露 了一些社会上的恶风恶俗。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
电影史知识点总结
1. 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发现了摄影和动画的原理,并开始进行相关
的实验和研究。1895年,法国发明家兄弟卢米埃尔成功地在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公
开放映电影的活动,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在此之后,电影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娱乐形式。
2. 默片时代
在电影史上,默片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电影技术还不够发达,人们无法
在电影中听到声音,所以电影都是无声的。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默片电影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电影作品,比如《大白鲨》、
《新大陆》和《威士忌鬼》等经典作品,成为了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3. 有声片时代
有声片的出现标志着电影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1927年,好莱坞传奇电影《摇滚时代》
上映,成为了有声片时代的开山之作。有声片的问世使电影更加生动和真实,吸引了更多
的观众,也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一时期,电影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经典之作,比如《乱世佳人》、《城市之光》和《巴黎圣母院》等。同时,好莱坞逐渐成为了全
球电影工业的中心,带动了全球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张。
4. 黑白和彩色电影
在电影史上,黑白和彩色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值得关注的。起初,电影都是黑白的,因为
技术限制导致无法呈现彩色影像。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彩色电影也逐渐问世。1939年,美国电影《乐旋》上映,成为了全球首部商业上的彩色电影,彩色电影进入了
大众视野。彩色电影的出现使电影更加生动和美观,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也开拓了电影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要问题
1.结合影片分析古典好莱坞(经典好莱坞)风格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古典好莱坞风格——
“古典好莱坞电影”又称“经典好莱坞电影”,它首先指一套形式原则,包括以交叉剪辑、分析性剪辑、邻接性剪辑为基本方式的连贯性剪辑系统,包括确保观众顺利理解故事的场面调度技术和摄影技术。它形成一种兼具唯美性与现实感的影像风格。它以引导观众注意力、完成清晰叙事为基本任务。古典好莱坞电影的故事情节由一些清晰的因果链组成,它们大多数都包含着人物的心理动因。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被赋予了一套复杂的、一致的特征。典型的好莱坞主人公都是主动型人物,有追求的目标。而主角的目标会与其他人物的欲望发生冲突,冲突逐渐升级,斗争持续到结尾时方得解决。结局通常是大团圆式的。古典好莱坞风格形成并成熟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片时代后,在大制片厂制度的维护下,稳定发展近二十年。虽具体形式风格有演进,但以主人公为中心的因果链叙事,趋于封闭的线性叙事以及确保观众理解的清晰叙事始终是它的大前提。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艺术特色及影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942年《沉沦》等片的出现作为先声,提示了一种美的美学观念的出现。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确立了新现实主义“纪实美学”“人道关怀”的规范,被看作这一电影潮流的开始。随后《大地在波动》,《偷自行车的人》等重要影片的诞生和许多相似追求影片的出产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进入1945—1948年的全盛时期。1951年到1953年是这一电影潮流最后的时期。《温别尔托·D》差不多是最后的力作。
新现实主义不仅有政治态度和道德维度,它在电影形式上的创新使观众感知到平凡生活的美。它们包括实景拍摄、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结合、基于偶然遭遇的情节、开放式结局、对细微动作的关注、审美调子的极度混杂等。
新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和美学观念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电影的发展方向。它激发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发生,也影响到西班牙、希腊、印度、伊朗等国的电影发展,乃至中国大陆和台湾80年代的电影改革也深受其影响。它侧重偶然性为事物发生发展逻辑的表述方式根本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电影的认识,影响了国际现代电影的兴起。
3.苏联蒙太奇运动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苏联蒙太奇电影运动——
苏联蒙太奇电影运动的持续时间大约在1925到1930年间。它在苏维埃政府完成对电影的国有化控制,以及新经济政策推动以后出现,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国家实行严格的控制,加速它走向结束。
蒙太奇电影运动的核心成员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等人。他们以理论写作、拍片实验的方式全面阐述并充实了由法国人爱浦斯坦提出的“蒙太奇”概念,产生了《战舰波奖金号》、《母亲》、《持摄影机的人》等代表作,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蒙太奇理论和对应的创作技法。它的影响不仅是创作技法上的,且在
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强势的电影观念。
蒙太奇运动在选材上偏好革命历史题材,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形象或者某个阶级的代表。它广泛采用重叠性剪辑、省略性剪辑、富有冲击力的图形对比、剧情以外“非叙境元素”的调用,以及快速剪辑手法等,以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绪冲突,激发情感,而后调动观众对影片传达思想的理解。它对实景、自然光以及群众演员的选取使它趋向现实主义风格。
4.新好莱坞出现的时代背景、艺术贡献及影响
新好莱坞——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这段时间内好莱坞经历的电影题材和风格转化、创作者新老更替、电影制片体制更新等综合变化的一个过程。它受欧洲战后现代电影运动的激发,也是经历了自身的观众流失、产值衰退后,面对新的观众和市场局面的必然选择。好莱坞张开双臂欢迎来自电影学院、电视界等各路新人。他们对传统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作全面反思和翻新,一方面掀起一股美国艺术电影大潮,并使之成为一种传统;另一方面以新的选材和风格元素拯救美国电影工业走出危机。新好莱坞热衷于吸收欧洲艺术电影的开放性叙事、混杂的调子、作者评论、注重人物刻画和暧昧复杂的心理揭示,但它并没有全盘推翻古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更主动继承了类型传统。新好莱坞也诞生于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社会分化严重、学生运动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因此它也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和青年文化的叛逆色彩。《毕业生》《邦尼与克莱德》
新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工业动荡的时候挽救了美国电影
新好莱坞把作者观念带入了美国,并创作了许多具有个人风格的影片。
新好莱坞依然是以经典好莱坞为参照的,新好莱坞是好莱坞的类型传统和欧洲作者观念的结合,它继承、改变或者颠覆类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个人观念。
二、概念问题
1.罗生门:
日本导演黑泽明。影片从几个当事人以及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一个强盗杀
害武士、占有武士妻子的故事。多元的叙事视角带来叙事的不确定性和复调
性,充分揭示了人性的自私、表达了对真相和确定性的怀疑,并最终通过农
夫的形象表达了导演对人道主义的信仰。
2.公民凯恩
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处女作,1941年上映,雷电华出品。影片通过一位
报社记者的采访、由不同人的回忆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复杂的个性与悲剧的
人生。影片对闪回、主观叙事、长镜头、景深空间以及陡峭的摄影角度的实
践在很多方面打破了经典好莱坞电影的规范。但叙事和摄影上的创新并未使
该片真正超越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传统,该片依然是一部人物驱动的、线性时
间的叙事电影。
3.印象派
20世纪20年代主要发生在法国的先锋电影运动,主要特征是对画面美的迷恋和强烈的心理探索,创作者希望通过电影传达感觉和情绪“印象”。代表导演:杜拉克:《微笑的布迪夫人》阿贝尔·冈斯《车轮》路易·德吕克《西班牙节日》让·爱普斯坦《三面镜》莱皮埃《黄金国》。印象派对心理探索具有强烈的兴趣,试图通过影像传递感觉和情绪印象,并围绕这一目的而发掘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电影技巧,如特技摄影、视点镜头和快速剪辑。印象派用“上镜头性”、“视觉韵律”等概念来概括电影的本质特性。
4.超现实主义
1920兴起于法国(1930走向衰落)的一个先锋电影流派。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主要依靠私人赞助,主要在艺术家聚会等小型场合放映。超现实主义的信条是“不需要任何理性的控制,超越任何美学的或道德的框架”,激烈地反抗一切正统的审美传统。超现实主义主张通过对意象不合逻辑的组合,探索人类的无意识心理。代表作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贝壳和僧侣》。
5.塔尔科夫斯基
1950年代苏联青年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苏联导演,代表作《伊万的童年》、《安德烈·鲁布廖夫》、《镜子》、《乡愁》、《潜行者》等。其电影的主要特征有:富于形而上学学思辨色彩的主题内涵,极端的长镜头实验,以及神秘、晦涩然而充满诗意的影像符号。
6.卢米埃尔
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和奥古斯特)是电影的创始人之一,他们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的电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公开放映的电影。(世界电影的生日:1895.12.28)这些电影包括:《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 1905年,卢米埃尔停止电影制作。卢米埃尔兄弟将电影视为“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其电影主要是纪录片、戏剧性不强,是电影纪实传统的开创者。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全球放映使电影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很多国家电影史都肇始于卢米埃尔电影的到来。
7.作者论:
1948年,特吕克在《银幕》杂志发表的《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自来水笔》,提出“用摄影机写作”,这些可以说是“作者论”的先声。1951年,《电影手册》创刊,创刊号的主题是“导演即作者”;1952年《文本》杂志创刊,明确提出“导演中心论”。1954年,特吕弗发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电影作者论”。1957年,安德烈·巴赞发表《论作者策略》,从理论上界定何谓作者论,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它所存在的问题。
1960年代,作者论从法国传到美国,美国作者论的主要倡导者是安德烈·萨瑞斯。与此同时,英国的彼得·沃伦将作者论改写为“结构作者论”。作者论也是一种重写电影史的标准,其核心是以导演为中心叙述电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