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采矿生产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采矿实习报告(11篇)

采矿实习报告(11篇)

采矿实习报告(11篇)采矿实习报告 1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是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矿山机械、露天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地质等有关专业基础课和露天矿认识实习后,进行的一次露天矿生产实习与现场教学,其目的在于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对露天矿开采建立感性认识和获得露天矿生产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具体任务如下。

2、实习的任务:(1 )掌握露天矿开采的生产工艺流程,建立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矿床开拓系统与开拓方法。

(3 )熟悉露天矿的掘沟方法及其发展程序。

(4 )了解矿山的采掘机械和矿山机电设备概况。

(5 )使学生总结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时间等:1 、地点:石门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 、实习时间(待协调):1)整体预计时间十二月份下旬2)实习动员及准备工作(0.5 天)3)实习路程往返(共1 天)4)爆破技术、工艺流程(1天)5)地质等其他相关报告(1 天)6)采矿工业场地、机械参观(0.5 天)7)露天矿爆破参观(0.5 天)8)编写实习报告(回校)3 、参加人员:曹湘林等相关专业教师及采矿1001 班所有学生。

三、实习内容:通过全矿参观,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及生产岗位实习。

要求学生学习、了解及掌握如下内容:1 、地质部分:矿床贮存地区概况: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气候条件。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矿区所属的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层系统及其分布,矿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各主要岩层在区内的出露情况,矿区的地形特征,矿产的贮存位置。

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主要地质构造、矿床的成因与围岩的关系、矿床的数量、规模、形态及其产状、矿床的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及工业储量、矿岩性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的类型及品级、平均品位及开采品位、水文地质情况。

2 、采矿部分:(1 )台阶的组成,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及其尺寸。

大红山实习报告

大红山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况 (3)一、企业简介 (3)二、大红山铜矿近五年来的发展战略(2006至2010年) (3)(一)、战略目标: (3)(二)、工作思路 (3)(三)、企业五色文化 (4)第二章企业主要生产工艺 (4)第一节矿山沿革及地质概况 (4)一、大红山沿革 (4)二、矿山地质概况 (4)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和系统工程简介 (5)一、开采技术条件 (5)二、开拓系统 (5)三、主要系统工程简介 (6)第三节采矿方法简介 (7)一、大红山铜矿的采矿方法 (7)二、爆破工艺 (7)第四节井下生产工艺流程 (7)一、井下生产工艺流程图 (7)二、盘区采矿工艺综述 (8)第三章辅助车间生产 (10)第一节大红山铜矿选矿厂简介 (10)第二节选矿工艺 (10)一、原矿性质、碎磨工艺流程及设备 (10)二、优化碎矿工艺参数、降低碎矿粒度 (11)三、铜矿浮选工艺流程 (11)四、磁选工艺流程 (11)五、脱水工序 (11)第四章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 (12)第一节生产组织 (12)一、安全生产方针 (12)二、大红山行政机构 (12)第二节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13)一、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任务 (13)二、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内容 (13)第五章生产岗位“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设备“操作规程” (14)第一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4)第二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16)第三节设备“操作规程” (17)一、井下使用的电动葫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7)第六章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 (18)第一节爆破事故预防 (18)第二节爆破事故控制的对策 (20)一、3E基本对策 (20)二、一些常见爆破事故的处理对策: (20)第七章生产系统安全评价 (21)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工作程序 (21)第二节安全评价制度 (21)第八章职业安全管理健康体系 (21)第一节职业安全管理健康体系 (21)第二节职业安全管理健康体系作用和意义 (22)第九章安全法规及事故救援预案 (22)第一节矿山安全法规 (22)第二节事故应急救援预按 (23)第十章实习体会和建议 (23)一、实习体会 (23)二、实习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文章通过对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第一线生产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公司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了一座现代矿山企业。

不仅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云南乃至整个中国成为了矿产行业的楷模。

关键词:公司;矿业;发展我们利用假期对云南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矿业第一线生产情况,获得了大量的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发展的第一手实践资料,亲眼目睹了大红山矿业公司人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由昔日的荒山“脱胎换骨”,经济实力由弱到强,造就了一座现代矿山企业的崛起。

一、公司概况公司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

公司隶属云南省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钢),是集采矿、选矿、精矿管道输送为一体的联合企业。

1.矿产资源。

大红山铁矿现探明铁矿资源5亿吨,是国内特大型地下矿山。

全矿段探明有五个主要含矿带,共计71个矿体。

公司年产铁原矿400万吨,原矿品位39.41%,相配套的400万吨选矿厂选矿获得铁精矿205万吨,品位64%以上。

2.资产组成。

公司是由昆钢集团和红塔集团于2004年在原昆钢大红山铁矿的基础上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注册资本金5.55亿元,其中昆钢出资51000万元,占股份的91.89%。

400万吨采、选、管道工程总投资23亿元。

3.经营状况。

第一批铁精矿浆于2007年顺利输送到昆钢。

公司是昆钢重要铁矿石原料基地,完全按照现代公司制度模式运作。

4.人员组成:公司现有在岗职工1626人,实施生活后勤社会化。

生活设施及机修等设施充分依托戛洒镇及昆钢基地。

各类工程、辅助工种等采用外包。

二、新型的采,选、输体系公司在采矿、选矿、输送三大重要环节的工艺、设备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1.采矿。

井下采矿是国内首创的高分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实现了高分段、大间距、高端壁放矿。

矿石运输采用盲竖井、胶带斜井、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的方式,将凿岩爆破出来的矿石通过溜井下放至380运输水平,通过电机车运输到卸载站后经过旋回破碎机破碎至250毫米的块度,再通过1#、2#胶带转运至3#胶带运至选厂的地面矿仓,胶带机全长1847米。

实习报告采矿范文(三篇)

实习报告采矿范文(三篇)

实习报告采矿范文实习报告——采矿实习总结一、实习单位介绍我所实习的单位是某大型矿山集团公司,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采矿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

拥有多个煤矿、金矿和铁矿,并拥有先进的采矿设备和技术团队。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主要负责参与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基础工作。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1.熟悉矿山采矿流程,了解不同类型矿石的开采方法;2.学习和掌握矿山安全生产常识和操作规程;3.参与实际生产工作,了解采矿现场的环境和操作要求;4.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1.熟悉采矿流程在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主要通过学习公司的资料和参观采矿现场,了解了采矿的整个流程。

从矿山的勘探、选矿、爆破到运输和加工,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设备和操作流程。

我学习了矿石的分类和性质,不同类型矿石的开采方法以及采矿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这些知识为后续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安全知识采矿作为高风险行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证实践能顺利进行,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并学习了相关的安全生产政策、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在实际操作中,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警惕周围的安全风险,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3.参与实际生产工作在熟悉了采矿流程和安全知识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生产工作。

我被分配到一个炭矿进行实习,主要工作是协助矿工进行露天开采。

工作内容包括巡视矿场,检查设备状况,清理矿渣和煤层顶板,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和操作指导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对设备和工艺的要求较高等。

但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熟悉了操作流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实习收获1.了解采矿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要求;2.掌握了矿石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接触了先进的采矿设备和技术;4.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采矿行业的艰辛与复杂。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习,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采矿工程生产实习中的报告,分为实习单位介绍、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心得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实习单位介绍我在实习中进入了某大型采矿企业,该企业是一家集矿山勘探、选矿设计、矿山开采为一体的企业。

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采矿工程部门,参与了真实的矿山生产实践工作,与工程师们一起进行了各种采矿作业。

二、实习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的主要目标是:1. 熟悉和了解采矿工程生产流程和作业流程;2. 学习和掌握矿山生产中常见的工具、设备和技术;3. 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不同专业人员协同工作。

三、实习内容1. 生产现场观察:我参观了矿山的生产现场,了解了矿石的开采、运输、堆放等环节。

通过亲眼目睹和体验这些过程,我对矿山生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设备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矿石破碎机、筛分机、输送机等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保养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技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设备维修和故障排除。

3. 生产管理: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生产管理工作,如编制生产计划、进行现场协调和指导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了解了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难点,掌握了一些管理技巧和方法。

4. 与团队合作:在实习期间,我与采矿工程部门的其他成员一起工作,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与团队的合作,我学会了沟通和协调,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采矿工程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我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和困难,但是通过与同事们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都顺利解决了。

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红山矿业公司实习报告

大红山矿业公司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采、选、管道输送为一体的现代化矿山。

公司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国内地下特大型铁矿山。

公司注册资本为10.55亿元,员工规模1000-5000人,是地方国企的典型代表。

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深入了解矿山开采、选矿、管道输送等环节的生产过程,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矿山开采在矿山开采实习期间,我了解了矿山开采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确定矿床,然后采用爆破、钻探等手段进行开采。

在井下采掘中,公司主要采用30米20米的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凿岩台车、铲装设备和旋回破碎系统,运用的井下有轨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胶带运输系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选矿生产在选矿生产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选矿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公司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预先抛废再磨再选工艺,应用了磁选、重选、浮选等多种选矿方法。

配置有大型半自磨机、塔磨机、高梯度磁选机、离心机和浮选机等大型高效节能设备,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3. 管道输送在管道输送实习期间,我了解了管道输送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

大红山铁精矿管道输送系统全长171公里,采用了五级(座)泵站加压,将铁精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昆钢。

其敷设复杂程度、长度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实习体会1. 技术创新是矿山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对矿山企业的重要性。

大红山矿业公司在矿山开采、选矿、管道输送等方面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 绿色环保是矿山企业发展的趋势大红山矿业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矿山建设,注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大红山铁矿实习报告

大红山铁矿实习报告

大红山铁矿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利用暑假期间来到了大红山铁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铁矿的采矿、选矿到炼铁的整个工艺流程,并对铁矿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单位简介大红山铁矿位于我国云南省,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之一。

该铁矿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开采规模大,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

大红山铁矿的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矿石选矿采用高效浮选工艺,炼铁采用现代化炼铁技术。

三、实习内容1. 采矿工艺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大红山铁矿的采矿工艺。

大红山铁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采矿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钻探、爆破和装载技术,提高矿石的开采效率。

同时,铁矿还注重环境保护,对开采过程中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严格监管。

2. 选矿工艺大红山铁矿的选矿工艺采用高效浮选技术,对矿石进行细碎、球磨、浮选等环节,将矿石中的铁元素提取出来。

在浮选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浮选药剂和设备,提高了选矿效率和铁元素的回收率。

3. 炼铁工艺大红山铁矿的炼铁工艺采用现代化炼铁技术,主要包括高炉炼铁和直接还原铁两种工艺。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高炉炼铁工艺是铁矿的核心工艺,通过对矿石的高温还原反应,将铁元素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同时,我还了解到直接还原铁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炼铁方法,减少了炼铁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四、实习收获通过在大红山铁矿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铁矿的采矿、选矿和炼铁整个工艺流程,对铁矿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我掌握了铁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知识,为我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在实习过程中与矿工们同吃同住,体验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生活,培养了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五、总结通过在大红山铁矿的一个月实习,我对铁矿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采矿学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学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学生产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在2021年暑假期间,我担任某矿业公司采矿部门的生产实习生。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煤炭采矿和加工的企业,拥有先进的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和设备。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熟悉采矿生产流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二、实习内容与收获1. 实习前的培训在实习开始前,我接受了一周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矿山安全生产法规、采矿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培训,我对采矿岗位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生产现场的实践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煤炭采掘、运输、筛分等不同环节的实践操作。

在熟悉安全规定的前提下,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和维护矿山设备,掌握了煤炭爆破、掘进、运输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技能。

3. 问题处理与解决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比如,在矿山进风巷中遇到了煤尘爆炸的风险,我们需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我积极参与灭火、疏散等应急处理,提高了危机管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 与团队协作在矿山生产中,团队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我与同事们合作完成了各项任务,共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合作,我提高了沟通与协调能力,学会了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和配合,使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5. 学以致用的理论运用实习期间,我将所学的采矿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解决了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例如,经过我对采矿机械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显著提高了采矿效率和运输效果。

这一切都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三、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采矿工作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了采矿行业的严谨和具有挑战性的特点。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团队协作中更加注重沟通和配合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矿山安全的重要性。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只有严守安全规程,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才能顺利完成生产任务。

矿生产实习报告8篇

矿生产实习报告8篇

矿生产实习报告8篇矿生产实习报告篇11.生产实习的目的生产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在完成部分专业学习之后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概况、主要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地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及技术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要求同学们了解和熟悉当前安全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不同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与技术,为今后的毕业实习和从事安全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产实习的基本要求2.1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的水平,对安全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有关岗位、职能及运行管理职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专业课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知识重点,从而尾有目的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3通过生产实习,了解安全科学的有关环节,掌握安全工程与技术工作的内容及燃烧与爆炸、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设计、安全隐患的排查与处理程序和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3.实习的主要内容3.1生产实习动员,由老师重点介绍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介绍去不同地点应掌握的知识和重点;介绍实习纪律和成绩考核的方法。

3.2平顶山市博物馆消防设施参观实习。

3.3平煤集图天宏焦化公司化工安全实习。

3.4参观平煤一矿,了解煤矿企业概况,听有关人员讲解煤矿易发事故的原因等。

4.实习内容4.2平煤集团天宏焦化公司4.2.1天宏焦化公司简介天宏焦化公司是由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郑铁华南置业有限公司、武汉武铁多元经营投资管理中心、平顶山市经济技术综合开发公司合资组建。

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集原料、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国有股份制大型二类冶金工业企业集团,是我国目前有焦炭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之一,规模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公司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66.58公顷,总资产8.3亿元;现有职工5000人。

年产冶金焦炭120万吨,焦油5.5万吨,粗苯1.4万吨,城市煤气5000万立方米,入洗原煤180万吨,同时还生产炭黑、工业萘、煤沥青和多种炭素制品。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三篇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三篇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三篇采矿生产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实习性质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地下开采方向高年级学生在学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课程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2、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3、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汪家寨煤矿由水城设计院进行矿井设计,矿井分为平峒和斜井两种开拓方式。

矿井设计能力150万t/a。

其中:平峒井设计能力为60万t/a,斜井设计能力为__0万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平峒51.3年,斜井__3.5年。

平峒井曾于1__58年由水城建井处开始建设,后于1__61年停建。

1__65年11月矿井重新开发,由煤炭部七十二工程处与四十二处分别对平峒井和斜井进行建井施工。

平峒井于1__67年7月1日建成移交生产,斜井于1__72年2月建成移交生产。

移交生产后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

后来水城矿务局建井处又对斜井南二采进行了补套工程,该采区移交生产后,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50万t/a。

1____1年12月经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仍为150万t/a。

4、实习要求采矿工程专业地下开采专业方向生产实习要求如下: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

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3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技术消化实习内容。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3篇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3篇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任务概述本次实习是在某采矿公司进行的矿山工程实习。

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对矿山的生产管理、矿山设备的运维以及矿山安全管理的实践。

通过实习,加深对矿山工程的了解,掌握相关工作技能。

二、实习过程及成果1. 生产管理在实习期间,我向导师学习了矿山的生产管理知识,并积极参与了日常生产任务的安排和组织。

我了解了不同矿石的特性和选矿工艺,学会了制定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生产计划编制的能力,熟悉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

2. 设备运维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矿山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我学会了检修设备、更换零部件并进行故障排除。

通过实践,我了解了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维护设备的技能。

并且,我还学会了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设备运行效率的建议。

3. 安全管理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

我学习了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并参与了矿山的安全巡查和事故处理。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学会了预防和应对矿山安全事故。

三、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我对矿山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实践技能。

我提高了生产管理、设备运维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实践经验。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矿山工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认识到在实践中补充和提升自己的必要性。

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矿山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我所实习的矿山是一家大型煤矿,主要生产烟煤。

我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矿山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加深对矿山生产流程和工艺的理解,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进展: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和活动:1. 熟悉矿山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包括煤矿开采、运输、洗选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采矿实习报告3篇

采矿实习报告3篇

采矿实习报告3篇采矿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这次生产实习是我们在学过采煤方法理论部分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是一次较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在巩固、提高和培养和树立劳动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点,从而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业务工作进一步打下基础。

本次学习,我们应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指导下,认真完成下列任务:1、通过实习,使我们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学习现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使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告,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初步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4、为课程设计收集部分资料。

我们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实习期间安排的一切教学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

(二)仔细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报告,做好笔记,认真阅读有关文件资料,记录和绘制必要的资料、插图,努力做到及时消化实习内容,及时整理资料,及时编写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1)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期间必须学好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目的与要求。

(2)实习时应携带必要的参考书及所需文具。

(3)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4)实习队的组织安排。

本次实习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以工人身份直接参加劳动,技术操作是“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必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适当的参加回采工作面一、二个主要工种的劳动,熟悉其操作方法:着重分析研究整个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的安排;进行观察、了解研究采取的生产条件(地质条件、技术条件等),重点研究采煤要素,采区巷道布置与巷道维护、通风、运输系统、顶板管理、采煤机械化等问题。

采矿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三篇)

采矿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三篇)

采矿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时间流逝,本次实习就要结束了。

此次毕业实习是我真正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学完专业知识后的一次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

在实习期间受到了矿山各部室、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即将圆满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

现在,我就把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归和感想纳总结如下:一、在xxx井技术组实习期间,在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巩固了矿山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全站仪在井下的使用;全面复习和亲自实践了测量成果(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熟悉和实践了把测量成果(数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上;知道在井下是如何放中线、腰线、定方位;检查巷道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阅读熟悉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阅读收集到矿井地质、生产技术等相关资料。

二、在安全通风管理部期间,大量阅读了煤矿五大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煤矿特种作业工种的培训、考试与发证;了解阅读了一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阅读《xxx煤矿xxxx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矿山各部室的工作职责;了解矿井的通风情况、反风计划与措施等。

三、在跟领导技术员下井的期间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灰尘大、噪音大;由于矿山开采年限长,矿山水平多巷道长,走到最低开采水平的工作面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比较累;迎头的狭窄施工条件恶劣。

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掘工作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在xx煤矿各部室领导的在大力支持与帮助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即将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

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一在这段时间里您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艰难和坚定。

在这段时间里,在老师和同学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础。

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各老师交办的工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1、安全教育的形式要不断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着力构建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教育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安全教育不仅要保证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切忌搞一刀切、一个模式。

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富有针对性、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把对职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为的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过程中,达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一切为安全让路的状态的环境2、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贯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要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办,仅靠一两次的教育就让职工始终按章作业正规操作是不太现实的。

必须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不要等出了事故紧一阵,开展活动忙一阵”的做法,更不能心血来潮,忽冷忽热。

要树立长期抓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用任务,制定长远规划,持续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真正在思想上认清:“煤矿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所造成的,但安全事故都是由违章造成的”,“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犯罪”,从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自觉地抵制“三违”,远离“三违”。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篇一】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煤矿地质学课程的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

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二、时间安排实习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三、组织状况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12届煤矿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四、工作量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继续,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有所用。

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立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大脑里已经有了地层的画面,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片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

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工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在煤矿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在这里,我要感谢殷明光老师,感谢他在实习过程中的耐心讲解与辛勤付出。

希望今后的还能有这种形式的实习,这对我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非常有利和必须的。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2篇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2篇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您指导下的矿业工程生产实习学生。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某矿业公司的采矿工程生产工作,并有幸得到了公司的工程师们的亲自指导和训练。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采矿工程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1. 实习背景介绍本次实习在某矿业公司的一个开采井项目中进行。

该项目位于一座较大规模的矿山中,目标是开采其中的铜矿石。

我被分配到了采矿工程生产部门,主要负责协助工程师们进行现场生产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

2. 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内容:(1)现场生产管理:根据工程师们的指导,我协助进行了现场生产管理工作,包括巡视矿山现场、检查设备和工具、收集生产数据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了解了矿山生产的日常管理流程,并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来监控生产情况。

(2)技术支持:我还协助工程师们进行了技术支持工作,主要是解决现场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

例如,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个采矿机故障,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经过分析和排查,我发现是机器的传动带出现了故障。

我与工程师们共同修复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的故障再次发生。

(3)矿石质量检测:矿石质量对于生产和销售至关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矿石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并亲自参与了矿石质量检测工作。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了解了如何评估矿石的品质,并与工程师们一起进行了生产调整,以提高矿石品质。

3. 实习心得和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首先,我了解了采矿工程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并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与工程师们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生产实习报告采矿生产实习报告一、实习前的准备作为一名大三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采矿生产实践技能和了解矿山生产现状,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采矿生产实习。

在实习前,我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查阅矿山生产管理方案等方式,对实习地矿山的地理位置、矿石类型、采矿方法、安全生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践培训课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了齐全矿山的地下采矿作业部门进行实习。

通过和矿山工人的交流和观察,我学习了地下巷道的布置、支护和掌子面的采矿方法,还了解了斜坡开采和垂直井口采矿的相关知识。

在实践中,我不仅参与了地下采矿作业,还学习了相关设备的操作和维修。

1. 地下巷道布置和支护地下巷道的布置对于矿山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在实习中观察了巷道的不同布置方式,如主巷道、副巷道和工作面巷道等。

通过与工人交流和现场观察,我了解到巷道布置要考虑矿石分布、地质条件、通风要求等因素,并且需要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和通行性。

此外,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巷道的支护方法,如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等。

2. 掌子面采矿方法在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地下掌子面的采矿作业。

掌子面是地下矿山生产的关键环节,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实践,我学习了不同的掌子面采矿方法,如割煤机开采和液压支架支持等。

在观察和操作中,我了解到掌子面的采矿工艺需要综合考虑矿体的勾缝结构、煤矿厚度和地质条件等因素,以保证矿石的高效开采和安全运输。

3. 设备操作和维修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一些地下采矿设备的操作和维修知识。

这些设备包括割煤机、装载机、推土机等。

通过与工人合作和向他们请教,我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

这对于我以后从事采矿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实习期间的收获和体会通过一个月的采矿生产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实践操作经验和安全意识。

大红山铜矿生产实习报告

大红山铜矿生产实习报告

大红山铜矿实习报告目录第1章前言 (1)1.1 实习目的意义 (1)1.2 实习情况简介 (1)1.3 实习矿区位置及交通 (2)1.4 实习矿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2)1.5 实习矿区以往地质工作 (4)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 (6)2.1 区域地层概况 (7)2.2 区域构造基本特征 (8)2.2.1 区域构造格局 (8)2.2.2 区域构造 (10)2.3 区域岩浆活动特征 (11)2.4 区域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特征 (13)第3章矿区地质 (13)3.1 地层 (14)3.2 构造 (18)3.2.1 褶皱 (18)3.2.2 断层 (18)3.2.3 断层对矿体的破坏作用 (20)3.3 岩浆岩 (20)3.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21)第4章矿体地质 (22)4.1 矿体特征 (22)4.2 矿石质量 (22)4.3 矿体围岩和夹石 (25)4.4 共(伴)生矿产 (25)4.5 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25)4.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6)第5章勘查手段及采样 (27)5.1 探矿网度选择及工程布置 (27)5.2 钻孔岩芯及坑道编录(实习内容) (28)5.2.1 钻孔岩芯编录 (28)5.2.2 坑道编录 (28)5.3 采样方法 (30)第6章概略经济评价 (31)第7章结束语及体会 (31)第1 章前言1.1 实习目的意义通过一学期的矿产勘查学的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的课内实验教学,认识到矿产勘查学就是找矿勘探地质学。它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经济性、数量性和政策性都比较强的应用地质学。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矿床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果,更好地指挥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实践。此次实习的目的便是通过深入矿山了解与实地观察,亲身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的掌握、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以及更好、更深刻的学会钻孔岩芯鉴定及编录、巷道编录等相关矿山生产应用较多的技能。同时,再次学习与熟练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为日后学习以及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1.2 实习情况简介实习为期近一个月,野外实地钻孔岩芯鉴定编录以及巷道编录等实习历时一个星期,自2010 年08 月10 日至17 日。野外实习完成后至09 月13 日为室内相关资料的整理,图件的编制以及实习报告的编写。期间由洪托、邓明国、留意三位老师指导与监督。野外实习具体工作量以及室内完成的具体成果如表1-1、1-2。1.3 实习矿区位置及交通大红山铜铁矿区位于云南省新平县戛洒、老厂、新化三个乡的交界部位,地理坐标:东经101°39′、北纬24°06′。矿区距新平县戛洒镇6Km,从戛洒经326 省道(新平-戛洒-墨江)至新平,再由大新二级公路进入玉元高速至玉溪共182 Km;至昆明264 Km。此外,矿区尚有戛洒-新化-新平县的县乡级公路从矿山经过,从矿山由此路至新平,再从新平经大新二级公路可与玉元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捷(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4 实习矿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云南地形以红河~洱海~金沙江一线为界,以东称为云南高原,以西称横断山纵谷。矿区地处云南高原南部,居红河河谷之东,其西侧紧邻北西走向的哀牢山脉。矿区属山岭地形,海拔标高500~1850m,本报告范围海拔700~1400m。山脉总体走向南北,地形起伏大,切割激烈,属红河水系流域区,发育有幼年~青年期的礼社江、石羊江、俄德河、老厂河、曼岗河、底巴都河等,均汇入戛洒江(红河上游)。矿床范围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肥味河与曼岗河交汇处,标高670m。流经矿区的曼岗河,是大红山矿铜矿首采区范围的东南天然边界,河谷狭窄,河床坡度大(6%),流量受季节限制,一般流量0.1~0.25m3/t,雨季流量可达430m3/t,旱季流量0.05 m3/t。图1区内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具垂直分带的特点,夏秋较为炎热,冬春温和,年降雨量700~1200mm,主要集中在6~9 月,平均930.8mm。气温最低1℃,最高45℃,平均23℃。矿区内本地居民较少,有汉族、傣族和彝族,民风纯朴,集中居住于米底莫、丫么登和哈母白祖几个村落。近年来,随着大红山铜矿和大红山铁矿的生产建设,在矿区内的大红山和小红山两地,分别形成了两个较为繁荣的工业人员生活区,并配套建设有餐饮、商店、市场、银行等生活和商贸设施。矿区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沿戛洒江一带的河谷区为云南省的水稻生产基地,此外,还种植甘蔗、芒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工业主要为矿产开发和与农业相配套的制糖业。近年来,随着大红山矿区铜、铁资源的开发利用,拉动了地方经济迅猛发展。矿区南侧的戛洒镇,从最初的一个居民点,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经济繁荣的工业重镇,与之相邻的腰街、水塘等乡镇,也在大红山矿区的幅射下,发展迅速。大红山矿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矿区电力来源于滇中电力集团的楚雄谢家河变电站,电网等基础电力设施已建设完成,基本满足矿山生产发展的需要。矿区生活用水来源于南恩河,南恩河水量丰富,旱季流量达0.222m3/t,水质优良,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标准;生产用水来源于戛洒江和矿区西部的老厂河。目前,配套的生活、生产水利设施已建设完成,满足矿区的生产、生活需要。与大红山铜矿比邻的大红山铁矿,位于大红山铜矿之东、处于大红山铜矿东矿段东段之上,目前由昆明钢铁公司进行开采;矿区西侧为大红山铜矿西矿段,赋存有米底莫铜矿和鲁格铁矿,已进行过详查,尚未作进一步工作;矿区之北有底巴都铜矿,现由新平县乡镇企业局进行开采;矿区南东侧的三叠系干海子组地层中,产出有鲁祖莫小型无烟煤矿,目前尚未开发利用。1.5 实习矿区以往地质工作1959 年地质部902 队进行航测时,在大红山矿区发现了M-24 磁异常,由此展开了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1965 年省地质局物探队、二区测队、地质十队,先后在矿区开展了地磁测量和少量地表地质工作;1966~1979 年,省地质局第九地质队开始对矿区进行系统的地质普查找矿和矿床勘探工作,并以F3为界,将矿区划分为东、西两个矿段,大红山铜矿处于东矿段内。1983 年11 月,第九地质队编制了《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矿区东段铁矿详细勘探及铜矿初步勘探地质报告》,报告范围为矿区东矿段,即:F3断层~A49 线,走向长4 Km。在10Km2的勘探区范围内完成钻孔308892m/535 孔,提交了详勘铁矿资源矿石量41108.84 万t 和初勘铜矿资源金属量129.67 万t。1988 年3 月,该报告正式提交省储委审查,1986 年6 月1 日,云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储决字(1988)第6 号决议书批准:铁矿作为矿山建设的地质依据,铜矿可作为建设规划和详勘设计的依据。为尽快的勘查和开发大红山矿区的铜矿资源,1984 年11 月30 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公司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报送了《关于请求将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增列入“六五”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计划的报告》。同年12 月1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84)中色字第167 号文”向地质矿产部递送了《请对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的铜矿床部分进行详勘的函》。1986 年地质矿产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请求,安排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对大红山矿区东矿段的铜矿首采区进行详勘,省地矿局将该任务交由第一地质大队实施。1986 年4 月7 日,第一地质大队与易门铜矿(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前身)签定了《关于大红山铜矿首采矿段详勘合作协议书》,双方商定了详勘工作的分工:坑道由易门铜矿设计和施工,钻探由地质一大队施工。1986 年4 月,地质一大队编制了《铜矿首采区详细勘探设计书》,最终确定的详勘范围为:矿区东矿段铜矿资源较为集中的曼岗河(A192)~A210 线。1989 年1 月,地质一大队提交的《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铁铜矿区铜矿首采区勘探地质报告》,在首采区范围内提交了工业铜金属量792301t,其中富矿501260t,贫矿291041t。另有低品位铜35915t。并求得铁矿石量1482.85 万t,低品位矿781.09 万t。此外,还获得工业铜矿中伴生铁金属量1040.73 万t;贫铁矿中伴生铜金属量26470t;Ⅰ3、Ⅰ2含铜铁矿体中伴生金11837.60Kg、银133181.88Kg、钯1329.18 Kg、钴12663.39 Kg、硫83.30 万t。1988 年12 月,昆明冶金设计研究院以《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铁铜矿区铜矿首采区勘探地质报告》的初审稿作为依据,对首采区范围内的铜、铁矿体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交了《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铜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好的结论。第2 章区域地质概况大红山铜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端、扬子准地台西缘,介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滇中中台拗内(见大红山矿区构造位置示意图图2),系云南山字型前弧西翼与哀牢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居于红河断裂的北东侧。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以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分属两大不同的构造单元和两套完全不同的地层建造。断裂南西侧为变质程度深、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北东侧为大片的中生界上三叠系、侏罗系及古生界昆阳群地层。其中的中生界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并以陆源碎屑岩相砂、页岩建造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昆阳群地层以含微古生物化石和叠层石为特征。大红山群地层呈“构造窗”形式出露于红河断裂北东侧的中生代盖层中。图 22.1 区域地层概况大红山矿区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的第四系、第三系,中生界的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元古界的昆阳群和大红山群,以及太古界的哀牢山群。现将矿区区域内出露的地层,自上而下简述如下:一、新生界(Kz):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坝区和低凹的山岭地区,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所形成的黄土、红土、浮土及砂砾石层等。厚10~50m。第三系:分布于红河断裂附近,为砂砾岩、泥岩、页岩,偶见鸡窝状烟煤及不规则状石膏。厚约300m。二、中生界(M2)1、侏罗系(J)见有妥甸组(J3t)紫红色泥质岩夹灰岩、泥灰岩和砂岩,含介形虫。厚2241.8m。蛇甸组(J2s):灰白色、浅紫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厚1016.9~1189.1m。张河组(J2z):为紫红色泥质岩夹砂岩和泥灰岩,厚741~901m。)2、上三叠统(T3(1)、舍资组(T3s):上段(T3s2)为灰绿色泥岩夹砂岩,局部夹泥灰岩,厚109.5~334.1m;下段(T3s1)为灰白色石英长石砂岩夹泥质岩。厚444.8~758.5m。(2)、干海子组(T3g):灰绿灰黑色泥页岩夹砂岩、细砾岩和薄层煤线。厚2350m 。(3)、祥云组(T3x):灰黑灰绿色泥岩、页岩、砂岩夹砾岩、煤线或薄煤层。厚1850mm。三、中生界昆阳群(Pt2Ky)大红山矿区以东的“昆阳海槽”中,出露下昆阳群地层,为一套浅变质岩,自上而下为绿汁江组、鹅头厂组、落雪组和因民组。该套地层为冒地槽建造,有丰富的铜铁矿床产出,著名的“东川式”铜矿产于其中。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矿区所处的滇中中台拗,从下元古界开始至中生界为隆起的古陆核,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直至中生界回返,才有地层沉积。昆阳群地层仅在区域内出露,矿区范围内未出露。绿汁断裂以西的滇中中台拗,在下元古代,其中的基~中酸性富含铁铜的岩浆活动强烈;断裂以东的“昆阳裂谷”则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沉积了厚愈万米的碳酸盐建造。四、下元古界大红山群(Pt1d)大红山群由坡头、肥味河、红山、曼岗河、老厂河五个地层组构成,是“大红山式”式铜铁矿的含矿地层。主要分布于大红山地区及其外围的河口、漠沙、南甘及红光农场一带,分布面积约120Km2。大红山群构成了滇中中台拗中生界之下的结晶基底,由一套浅~中等变质,富含细碧——角斑岩、绿色片岩及不纯大理岩等所构成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组成,以产变质火山—沉积作用成因的铜、铁矿为特征。根据大红山群火山岩的组分和产出特征,可分为红山和曼岗河两个火山旋回。五、太古界矿区内见于底巴都Zk1312 钻孔,命名为底巴都组,与上伏的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假整合接触,已知厚度684m。可分为二个岩性段:1、第二岩性段(Ard2):厚394m。为二云英眼球状混合岩夹片岩六层。2、第一岩性段(Ard1):厚290m。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眼球状及石英条纹条带状钾钠质二云混合岩,混合岩化片麻岩,夹片岩十层。2.2 区域构造基本特征2.2.1区域构造格局矿区位于南岭纬向构造体系、藏滇“歹”字型构造体系及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系云南山字型前弧西翼与北西向哀牢山构造的交接处。铁铜矿赋存于纬向构造带中。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从太古代末期开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在矿区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形成的构造形迹和与之相伴的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相互继承、叠加,使得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对“大红山式”铜铁矿的形成和变质改造具有重要作用。矿区在早元古代为优地槽环境,此时期的红山运动(?),伴随着大规模的基性~碱中性岩浆活动,形成了富含钠质火山岩建造的大红山群地层。随后的龙川运动,使得早元古代地槽回返,大红山群被褶皱抬升形成陆块(元谋-新平古陆),构成了现今近东西轴向的褶皱基底,在其东侧的中元古代昆阳地槽中,形成厚逾万米的复理石沉积。晋宁运动又使得昆阳地槽回返,形成南北向构造的康滇古陆。到了古生代末期,印支-燕山早期的振荡运动,在矿区内基底大红山地层之上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砂页岩建造的中生代盖层。燕山运动末期使整个中生代盖层全面褶皱,产生较多的断裂,从而形成了矿区现今的构造格局(见区域构造纲要图图3 )。根据矿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及地史演化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矿区的区域建造划分为四个构造层和三个构造区。四个构造层为:第一构造层:太古界哀牢山深变质构造层;第二构造层:早元古界大红山群浅~中等变质构造层(矿区基底构造层), “大红山式” 铜铁矿产于其中;第三构造层: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构造层;第四构造层: 中生界未变质盖层。图32.2.2区域构造一、褶皱矿区内的皱构造均为东西向,已知有底巴都背斜、红山向斜和肥味河向斜。一、底巴都背斜轴向近东西,控制长约9Km,西端向南偏转成S55°~60°W。背斜核部为老厂河组,两翼依次为曼岗河组、红山组和肥味河组,两翼地层平缓、对称、开阔,北翼倾角15°~20°,产有底巴都铜铁矿;南翼倾角20°~35°。大红山铜矿(大红山铜铁矿Ⅰ号矿带)产于背斜南翼,呈单斜展布。二、大红山向斜位于A20~A45 线F1、F2断裂之间。由红山组含矿岩系和铁矿体组成。轴向大致为N80°E,北翼较缓,南翼较陡,长约2650m,宽约400~750m。三、肥味河向斜位于大红山向斜之南,轴向SEE 或近EW,两翼岩层倾角30°~45°,东部向W 倾伏,向斜轴部地层由肥味河组块状白云石大理岩夹炭质板岩构成,两翼为薄层白云石大理岩及角闪黑云白云石大理岩。二、断裂矿区内区域断裂主要为EW 向和NW 向,现将几条主要断裂特征叙述如下: 断裂一、F1位于大红山向斜南侧,在矿区内长约10Km。走向NWW 或近EW,倾向S或SW,倾角60°~85°,早期为压扭性,晚期为张扭性,断距大于500m,是深部铁矿和二道河铁矿的南界。断裂上下盘岩层产状不一致,下盘平缓,倾角25°左右;上盘岩层产状较陡,倾角60°~85°左右。沿断裂带有大量辉长辉绿岩呈岩墙贯入,相互平行的张扭性断层成群出现,角砾岩发育。该断裂可能是矿区最古老的断裂带,它可能控制着早元古代大红山群红山组火山岩的喷发,使含矿钠质火山岩及其间的铁矿体沿断裂带呈EW 向展布。断裂二、F2位于大红山向斜北侧,走向近EW,倾向S,倾角80°左右,早期为压扭性,晚期为张扭性,倾斜断距50~600m。沿断裂带有辉长辉绿岩墙贯入,并发育有白云石钠长石脉岩。断裂破碎带宽50~100m,为浅部铁矿与深部铁矿的天然边界。三、F断裂3走向NW45°~20°,倾向SW,倾角75°。断裂带宽约10m,显正平移特征,水平断距500~800m,垂直断距>280m。该断裂是矿区东矿段与西矿段的天然分界。2.3 区域岩浆活动特征大红山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多旋回的特点。伴随各期构造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岩浆活动。岩浆岩主要见于前震旦纪地层出露区,分布上受区域断裂控制,从深成岩~喷出岩、超基性~酸性岩均有出露。目前,各地质和科研单位根据岩浆岩的产出层位特征,将其划分为五个岩浆活动期(见表2-1)。表2-1□大红山矿区岩浆活动时期简表一、红山期(?)主要指分布于哀牢山深变质带中的中基性岩体,经受变质后与围岩界线难予区分,多为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角闪片岩等。大红山矿区底巴都组中的角闪片岩等火山物质,属此期岩浆产物,由于变质程度达中—高级,其原岩面貌及产出状态难予恢复等原因,对该期岩浆活动尚有争议。二、龙川期该期火山活动及岩浆侵入均较剧烈、频繁。在矿区的大红山群地层中,以一套钠质火山岩为主,伴随着一定规模的岩浆侵入(石英钠长斑岩),火山岩类属细碧~角斑岩类。该期火山活动是形成“大红山式”铜矿和“大红山式”铁矿的物质来源基础。大红山矿区的I 号矿带,经大量的工程揭露证实:含矿的主体岩性为角斑质凝灰岩(已遭受变质,显片理化),黑云斜长片岩,以火山喷气活动为主,并伴有岩浆溢出形成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和同生沉积的凝灰质大理岩,该套岩性的产出,直接控制了矿体形成的空间位置和展布范围。该期岩浆活动显示多旋回、多韵律特征。云南省有色地质313 队的蔡从定研究认为:I 矿带的形成以火山喷气沉积为主,喷溢相的熔岩在含矿层中呈透镜状产出,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而中酸性的石英钠长斑岩则以浅成~超浅成岩的形式呈线状侵入,破坏了矿体。三、晋宁期本期岩浆活动显示于矿区东部的昆阳群地层中,以基性角砾岩和熔岩为主,活动较弱。四、加里东期大红山地层中分布较广,主要为辉长辉绿岩侵入体,同位素年龄测定450Ma,次为石英白云石钠长石岩。大红山本区及其外围的底巴都矿区、曼蚌等矿区均有该期大量的辉绿岩体侵入,破坏了矿体。五、燕山期见于矿区西侧的哀牢山构造带中,从超基性岩~酸性花岗岩均有分布,此外还有煌斑岩、云煌岩等脉岩,与该构造带中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矿区岩浆活动总的特征是:龙川期在优地槽下降阶段,火山活动及岩浆侵入均较剧烈而频繁,以钠质火山岩浆喷发、溢流为主,伴随有小规模的岩浆侵入。下部以浅灰色变钠质熔岩(曼岗河火山旋回)为主,上部以深绿色角闪变钠质熔岩(红山组火山旋回)为主。从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和岩浆作用方式来看,以基性偏碱性火山喷发作用为主(基性火山碎屑岩变质成的钠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及变钠质熔岩),中偏碱性火山侵入岩(角闪钠长片岩、斜长角闪岩、变钠质熔岩及变钠长岩)次之,其次是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钠长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岩浆岩呈现基性~中性~中酸性演化趋势。矿区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特别是其中的变钠质熔岩,与“大红山式”铁矿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基性偏碱性火山岩,其中角闪变钠质熔岩,主要与铁矿有关;与基性凝灰质有关的角闪片岩、绿泥黑云角闪片岩,与“大红山式”铜矿的形成有关。2.4 区域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特征除中生界盖层外,矿区的昆阳群、大红山群和哀牢山构造层,均经历了多期次的区域变质作用。矿区区域内的哀牢山构造层,经历了多期次区域动力变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达角闪岩—混合岩相变质程度,显深变质特征;昆阳群地层变质程度为绿片岩,具浅变质特征。矿区基底的大红山群各类岩石经受了浅~中等程度的区域变质,属中度变质的绿帘石~角闪岩相与长英浅粒岩变质相。变质凝灰岩及块状白云石大理岩相当于变粒岩相;基性钠长黑云(角闪)片岩相当于钠长—绿帘—角闪岩相。火山变质岩类的火山碎屑型原岩有:变钠质凝灰岩、钠长角闪片岩等。属细碧~角斑质火山碎屑岩。沉积变质岩类的正常碎屑—化学沉积型原岩有:白云石大理岩、炭质板岩、石榴二云片岩等。火山石沉积变质岩类的过渡型原岩有:石榴黑云片岩、石榴角闪黑云片岩等。显示火山—沉积过渡性岩石特征。第3 章矿区地质大红山铁铜矿区共有七个成矿带,大红山铜矿床系指大红山矿区之Ⅰ号矿带,该矿带产于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Pt1m3)中,由三个含铁铜矿层和四个含铜铁矿层组成一个厚大、稳定的铁铜矿带。3.1 地层大红山铜矿床范围内,出露有基底和盖层两套地层。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由一套富含铁、铜的浅~中等变质程度的钠质火山岩系组成,属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主要出露于曼岗河、老厂河、肥昧河等河谷两岸及山坡地带;盖层为一套晚三叠系干海子组及舍资组的陆源碎屑岩,广泛分布于矿区四周的山岭地区。曼岗河河西至F3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大红山层肥味河组、红山组、曼岗河组以及三叠系上统干海子组、舍资组和第四系残坡积层(见综合地层柱状图图4 )。图4现将矿床范围内的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一、第四系残坡积层(Q)分布于矿床范围内的河谷及平台地区。厚0~70m。多由上三叠系舍资组下段的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英砂岩坍塌堆积而成的残坡积物组成的岩块夹碎砂层构成。二、三叠系上统(T3)S)1、舍资组(T3矿床范围内仅出露下段地层(T3S1),分布于山岭地带。总厚大于150m。为浅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g)2、干海子组(T3分布于矿床的东南地区。总厚120 m。不整合覆盖于大红山群地层之上。自上而下分为3 个分层;⑴、深灰色炭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厚70 m。⑵、深灰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炭泥质粉砂岩。厚20 m。⑶、杂色厚层状含砾泥质粉砂岩,上部为深灰色炭泥质粉砂岩和炭质泥岩夹煤线,局部达可采厚度。本层厚30 m。三、早元古代大红山群(Pt1d)1、坡头组(Ptp)1只在区域内出露,为砂板岩组成的复理石建造。由一套炭质板岩、炭质白云石大理岩、石榴二云片岩组成。厚626m。2、肥味河组(Ptf)1分布于矿床东南部,出露于哈母白祖、大红山向斜及肥味河两侧。厚375 m。由两个岩性段组成:⑴、第二岩性段(Pt1f2)厚215 m。为一套块状白云石大理岩、炭质白云石大理岩夹炭质板岩,自上而下分六个细分层:①灰白色块状白云石大理岩。厚大于20 m。②灰黑色炭质板岩,含黄铁矿(S3~4%)、黄铜矿(Cu0.1~0.2%)。厚5 m。③灰白色块状白云石大理岩。厚45 m。④灰黑色炭质板岩夹炭质白云石大理岩,含黄铁矿(S2~5%)、黄铜矿(Cu0.1~0.2%)。厚65 m。⑤灰白色块状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厚60 m。⑥灰黑色硅质炭质板岩。厚20 m。⑵、第一岩性段(Pt1f1):厚160 m。自上而下分为3 个细分层:①灰白色块状白云石大理岩。厚50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红山生产实习报告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班级:采矿工程姓名:学号:实习地点:大红山铜矿、大红山铁矿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资开系目录1、实习目的和任务2、矿山概况3、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4 、矿床开拓5、采矿方法6、选厂7、实习体悟1、实习目的和任务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本专业主干课程——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为更多地接触矿山生产,理论结合实际,而进行的一项基本实践训练,是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进行的一个实践环节,内容以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为主。

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矿山生产现状、开拓系统以及所使用的采矿方法,学习矿山生产建设中的经验及劳动操作技能,增长才干,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加深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以及其它后续课程。

2、矿山概况:大红山铜矿位于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境内,地理座标东经101°39′,北纬24°06′,在紧靠哀牢山脉东侧的戛洒江(红河、元江的上游)东岸。

矿区有公路通往新平县城。

矿区距新平县戛洒镇12km,从戛洒经326省道至新平(65km),再由大新(大开门—新平)二级公路进入玉元高速至玉溪共182 km;至昆明264 km;至成昆铁路易门矿务局禄丰转运站(275km)及广通火车站(216km)等地,由广通及禄丰至昆明有成昆铁路相通。

矿区外围交通较方便。

全县面积4270km2,人口25.6万。

多年来新平县一直是以生产木材、烤烟、甘蔗、稻米等为主的农业经济区,粮食自给略有盈余,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比较落后。

全县原有的主要工业企业,为小糖厂、小纸厂等。

此外,还有小炼铁厂、小型有色金属采选厂、露天铁矿等,境内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有待开发。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及有色金属蕴藏量大。

大红山铜矿、大红山铁矿先后建成投产,对云南省、新平县、嘎洒镇的经济,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矿区标高600m~1850m,属侵蚀剥蚀山地地形,切割深,起伏大,沟谷发育,曼岗河、肥味河、二道河、老厂河从矿区流过,汇合为浑龙河,在矿区西南约9km处注入戛洒江(红河和元江的上游)。

矿区内多为灌木和杂草复盖,没有成片森林。

气候夏秋炎热多雨,冬春温和干燥。

年平均气温23.5℃(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1℃),年平均降雨量930mm,大气降雨集中于6~9月,多以阵雨、暴雨形式降落。

3、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大红山矿区是1959年发现的产于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大型铁铜矿床,以F3断层为界分为东部铁铜矿床详细勘探区段及西部地质评价区段。

而F3断层以东的区段又以曼岗河为界,分为东部铁矿与西部铜矿两个井田,东部铁井田由昆钢开采,西部铜井田由有色总公司易门矿务局(现为云铜集团玉溪矿业公司)开采。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两套,分为盖层和基底。

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Pt1d),系富含铁、铜的浅~中等变质程度的钠质火山岩系,属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包括曼岗河组、红山组、肥味河组等,出露于老厂河、曼岗河、肥味河等河谷及两岸山坡地带;盖层为上三叠含煤碎屑岩系,分布于矿区四周山岭地区,包括干海子组及舍资组。

矿床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矿床。

I号矿带赋存在底巴都背斜南翼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Pt1dm3)。

含矿层系一套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的变钠质凝灰岩、石榴黑云角闪片岩、石榴黑云白云石大理岩等含铁铜的岩石组成。

矿区构造较为复杂,近东西向褶皱与断裂,构成矿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底巴都背斜为矿区主干构造,次级构造有红山向斜、肥味河向斜及背斜。

成矿后期小断层较发育。

矿体开采范围内主要的断层有:F3、F27、F48~60。

控制矿体边界。

FI和FⅢ两组断层,是在坑道中揭露的规模相对较小的两组断层,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及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南,倾角多属于陡倾的正断层,断距2.5m~18m,长度20m~400m。

这两组断层对矿体破坏较大,将矿体沿走向和倾斜切错成多个阶梯状块体。

大红山矿区包括铁矿和铜矿两部分。

铁矿主要分布在曼岗河以东(为含铜铁矿,也包括部分铜矿体),目前已建成大红山铁矿(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属昆钢集团)。

铜矿主要分布在曼岗河以西(为含铁铜矿,也包括部分贫铁矿体),属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原易门矿务局)。

铁矿体分为含铜铁矿和含铁铜矿两种,铜矿为含铁铜矿。

铜、铁矿床规模均属于大型。

大红山铜矿目前开采的地段(首采区),为I号铜矿带中,西起F3断裂,东至曼岗河,包含I期工程和II期工程。

曼岗河以东划归昆钢集团开采。

F3断裂以西为大红山铜矿开采,目前正在建设(西部矿段)。

铜矿物以黄铜为主,次为斑铜矿,微量铜兰和孔雀石,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和黄铁矿,微量褐铁矿。

伴生金、银、铂、钯等稀贵金属,脉石矿物以黑云母、长石、白云母、石英及绿泥石为主,次为方解石、石榴石、高岭石等。

铜矿石属易选矿石,工艺简单,材料消耗量低。

第Ⅰ号矿带为铁铜矿带,是矿区的主要铜矿带,产于曼岗河组中上部的石榴黑云角闪片岩夹变钠质凝灰岩段(Ptdm3)中,自上而下由IC、I3、Ib、I2、Ia、I1、Io七个铁铜共生的矿体群组成。

其中I3、I2、I1三个矿体群为含铁铜矿体群,Ic、Ib、Ia、Io四个矿体群为含铜铁矿体群。

各矿体之间含夹石,矿体和夹石厚度均不等。

铜矿体矿石为原生硫化矿,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斑铜矿次之;铁矿体矿石以磁铁矿为主,菱铁矿次之。

, Cu34.56%)矿石——黄铜矿(CuFeS2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至南西,倾角20°~30°。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相互平行、多层产出。

铜铁矿体间,各矿体之间无明显界限,只是存在铜与铁元素含量变化关系。

I3矿体的走向长1800m,倾斜宽1200m,倾角为21°~38 °,矿体平均厚度10.14m。

I2矿体的走向长1700m,倾斜宽1100m,倾角为20°~35 °,矿体平均厚度11.30m。

I1矿体的走向长1300m,倾斜宽600m,倾角为20°~35 ,矿体平均厚度5.64m。

主要开采对象为I3和I2两个矿层。

矿体赋存标高:约330米—700米。

主要矿体的产状和规模储量:根据地质报告(1989) ,大红山铜矿首采区共探明B+C+D级表内铜矿石近1亿吨,平均品位0.81%,折合铜金属近XX万吨。

4 、矿床开拓矿体为缓倾斜,倾角多在20度到35度。

在初步设计中,根据矿体呈缓倾斜产出的特点,将I3、I2矿体沿倾斜方向划两刀,分上、中、下三个区段进行开采。

即,550m标高以上为上部区段,400m~550m标高之间为中部区段,400m标高以下为下部区段。

I期工程首先开始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开采550m以上,上部区段的矿体,生产中段依次有535、550、575、600、620、640、660等中段。

II期工程于2003年建成,开采550米标高以下中部区段的矿体,生产中段分别为485、435和385中段。

400m标高以下现正探矿,330中段。

一期开拓系统简况:一期工程开采550水平以上的矿体(535、550、575、600、640、660等中段)。

采用双斜井开拓,在矿床西侧分别设胶带斜井(主井)及与之平行相距30m的双轨串车斜井(副井),构成了主、副斜井提升系统。

两斜井的倾角均为14°,井口标高803m,井筒斜长分别为主井1386.881m、副井1251.570m。

在标高500m处的辅助斜井底部设有井下矿石粗碎设施,安装有PXZ900/130型旋回破碎机一台。

粗碎处理能力600~700t/h。

主斜井自井底标高468m处将粗碎后的矿石用胶带机运输机运至地表。

胶带宽 1.0m,胶带机运输能力520t/h。

辅助斜井,井口地表提升机房内配设有两台φ2.5m 单筒卷扬机。

副井铺设双轨,提升人员、设备材料。

在矿床的西侧,还设有管缆、充填、通风综合盲竖井,井口标高841米,用石门与生产中段相连接。

在矿床的东侧有供一期通风的两条回风斜井。

二期工程开拓方式二期工程开采550水平以下的矿体,包含485、535和385中段。

采用盲箕斗斜井提升矿石,双轨双箕斗,卷扬机房置于535m标高,用于提升485、435和385水平的矿石。

矿石卸至矿仓中,破碎后,仍使用I期工程的皮带斜井提升至选厂。

箕斗斜井倾角22°,净断面20.96m2,井筒长度596m。

副井:在箕斗斜井西部与箕斗斜井平行、相距110m设置辅助斜井一条,用于中部区段生产废石及零星材料的提升,井筒倾角18°,斜长553m。

由于II期工程产量较大,采用无轨设备,因此,另外开凿了一条无轨斜坡道,用于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

无轨斜坡道净断面16.13m2,线路平均坡度12.60%,井口标高750m,底部标高480.2m,线路长度2168m。

目前已经延伸到385m 运输水平,全长近3000米。

废石充填提升斜井大红山铜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的方法进行开采。

在矿体走向的中部,设一废石充填提升斜井,服务于485m~640m水平之间,485m、535m、550m、575m、600m、620m6个水平,可将有关生产水平的废石分别提升至其上部的生产水平,倒入采空区进行充填。

该斜井倾角29°,斜长480.5m,单轨4m3箕斗提升,井筒中设有上部及中部2个卸废点,分别用2条分段溜井向上部区段600m、620m、640m充填水平及中部区段535m、550m、575m充填水平转运充填废石。

盲箕斗斜井提升矿石。

II期工程各中段上采出的矿石,经机车运输于溜井车场,卸入设在箕斗斜井井筒上部的中段矿石溜井,定点集中装入箕斗。

经箕斗提升至上部卸矿点,卸入二期中部区段矿石溜井,下放至一期已建成的井下破碎硐室,经粗碎后由已建成的胶带运输机运出地表。

即,II期的矿石,最后也经I期胶带斜井运至地表。

设于500m中段装矿石的溜井,储矿段容积393m3,计入上部溜井后,有效容积710m3,可存矿石1300t。

450m、400m中段矿仓有效容积493m3,可存矿石900t.辅助提升系统,井下采掘废石在中段运输水平由2m3侧卸式矿车运输,卸入辅助斜井废石溜井,经辅助斜井提升至500m水平后,转运到中部区段充填水平充填。

无轨设备经无轨斜坡道入坑后可自行到井下各采掘工作面。

作业人员、采掘材料大部分由无轨人车和材料车送入井下,部分零星材料和人员可从一期副井下到500m水平后,再由二期辅助斜井转运到各运输水平。

中部区段762mm轨距运输设备由充填进风斜井下放。

矿井通风:I期工程采用多风机多级机站压抽结合的分区通风系统。

原设计采用西翼进风,东翼回风。

进风:主斜井;辅助斜井;斜坡道;充填进风斜井;综合管缆井回风:东翼一条回风竖井、两条回风斜井。

一条为原来的探矿井改建,另一条为总回风斜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