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合集下载

农业知识书籍名称

农业知识书籍名称

农业知识书籍名称农业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农业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知识书籍在农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农业知识书籍,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一、《现代农业科学手册》《现代农业科学手册》是一本涵盖广泛的农业知识百科全书。

该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包括土壤学、植物学、作物种植、农业机械、农业化学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经验。

该手册的特点是细致全面,语言简明易懂,内容丰富翔实。

它是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必备参考书。

二、《农业经济学导论》《农业经济学导论》是一本系统介绍农业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著作。

该书主要分为概述、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农业市场与农业价格、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等部分。

通过对农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三、《现代农艺学》《现代农艺学》是一本针对不同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系统介绍的专业教材。

该书主要分为作物种子与播种、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章节。

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相应作物的生长习性、育种选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了解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农田水利学》《农田水利学》是一本专门介绍农业灌溉和土壤水分管理的教材。

该书内容包括农田水分平衡、灌溉制度与方法、泵站与渠道工程等方面。

通过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进行深入剖析,该书帮助读者了解农业灌溉的原理和技术,促进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一本关于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专业书籍。

该书主要介绍了气候与农业、农作物生长气象学、农业环境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气候因素、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适应性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掌握利用气象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农业生产、灾害防范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其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大气的各种现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规律。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天气分析预报、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气象学使用很多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

其中包括:1.气象观测:通过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对不同地区的大气条件进行观测和记录。

常见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气象方程和物理理论,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模拟,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3.卫星和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对大气中的云、降水等进行监测和观测。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4.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根据回波信号的属性,获取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气象卫星:使用卫星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图、海温、水汽含量等。

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电视、手机应用程序等。

2.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灾害防范,以优化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

3.航空气象: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飞行问题。

通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航班的安全性。

4.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性:气象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气候,优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第九章 农业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第九章   农业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中常用的方法。
2015-6-15 4
(三)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是中国农业区划的一个部门区划,也是中国气候区划的一个专业区划。 1.区划系统 此区划系统由三级组成,依次称为农业气候大区、农业气候带和 农业气候区。 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一级区的划分以光热水组合的显著差异导致大农业 类型的不同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3个农业气候大区,即东部季风农业气候 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和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 二级区——农业气候带。二级区的划分根据农林结构及种植制度对热量的要求 而划分为15个带,其中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有10个农业气候带,分别为 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藏南亚热带、 北热带、中热带、南热带;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含有两个农业气候带,分 别为干旱中温带和干旱南温带;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含有3个农业气候带, 分别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 三级区——农业气候区。三级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农业气候特征,尤其是影响农 业生产稳定性的水分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划分出55个农业气候区。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以气候条件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光、热、水等 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群体结构、土壤和栽培技术等都处于最 适状态时,单位面积可能达到最高产量。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高低依光、温、水组合状况而不同,估算时可分别计算光 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光温水)生产潜力。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 地面对总辐射的反射 地面有效辐射
2015-6-15
在上式各分量中,受活动面影响最大的是反射率, 因为不同性质的活动面,可以有极不相同反射率, 在太阳辐射相同条件下,反射辐射可以相差很大。 各种活动面的反射率:如潮湿黑钙土反射率为5 %~8%,水稻田12%,棉田20%一Z2%,森林 15%,新雪80%一95%。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气候有别于天气,天气是短时间尺度(一天或数天)高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气候则是长时间尺度(数年,30年)低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是多年天气的综合。

联系:气候是天气变化的背景,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是气候观测的基础,气候是天气观测的概括总结。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永久的)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km的气层内。

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

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臭氧作用1、使得在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高;2、对在地面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在大气中的自然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变,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长波辐射的能量,参与温室效应。

固态和液态微粒集中在低层大气中。

1、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3、产生霞光的光学现象。

气象学

气象学

绪论一、气象学1.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辐射、热传导、水分)、物理现象(风雨雷电)及其演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表示2.天气学的定义:研究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一定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的学科。

3.气候学的定义:研究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某一地区多年综合天气状况的学科。

气象与气候气象要素:包括表征大气状态(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

各种气象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出现不同组合,构成了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农业气象学1.定义:研究农业生产于气象条件相互联系的交叉学科。

2.学科性质:学科交叉(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应用气象学)3.为什么学习农业气象学?①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

②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③摸清天气、气候的变化规律,趋利避害。

4.研究方法①联合观测法(平行观测法)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同时进行观测。

②地理播种法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按同一方案播种同一作物品种,在短时间内获得生长状况及产量数据。

③分期播种法将实验作物在不同时间播种在同一田块上,可获得丰富的实验数据。

④自然条件与人工控制条件下对比实验⑤分析法利用气象要素与产量的逐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章大气一、大气的组成第一阶段:原生大气:氢、氦、氖等第二阶段:次生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水汽、硫化氢和氨等第三阶段:现代大气:干洁大气(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水汽、气溶胶粒子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

是80~100Km的低层空气;平均分子量28.966;主要成分:N2占78%,O2占21%⑴N2:根瘤菌的固氮作用⑵O2⑶O3::O2+O→O3选择性吸收太阳短波紫外线,对紫外线的短波区(0.20~0.28μm)全部吸收,中波区(0.28~0.32μm)绝大部分吸收,长波区(0.32~0.40μm)完全不吸收。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总称。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和环境条件。

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现象、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大气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

地球表层有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组成。

地球大气是经过原生大气(地球凝聚诞生的早期)、次生大气(地球刚形成时)、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其他气体(二氧化碳)占0.1。

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温室气体有(CO2、CH4、CO、O3、水汽)2:大气中的水汽(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气溶胶粒子(大气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的小颗粒,以及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和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和冰晶)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总质量约为5.3×1015t)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1:含有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大气质量数:标况下,太阳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气象要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分布不均匀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臭氧集中的地方)2: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高,空气没有受热膨胀上升的动力)3: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2: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3:几乎不含臭氧。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辐射都被该层大气(原子氧)吸收。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3
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对农作物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前景
科学研究
农业气象学研究能够为农业生产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提高农业 气象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将促进农业向更加可 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 候与农业气候
欢迎来到农业气象学的精彩世界!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气候与 农业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定义
1 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
2 农业气候
农业气候是指对农业生产有明显影响的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
准确的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 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 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业资源管理
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 地管理农业资源,确保可持 续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1
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导致旱灾和病虫害增加,但一和分布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寒冷气候
寒冷气候下,农作物的选择和耐 寒性至关重要。
农业气候的遗传与可变性
农作物遗传 气候变化
不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长 特点。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和农业气候模式产生重要 影响。
气候预测在农业中的应用
减少农作物损失
通过气候预测,农民可以采 取相应措施,减少农作物受 灾的可能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
农业气候中的温度直接影响作 物生长的速度和品质。
湿度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水分的吸收。

应用气象技术专业岗位类别

应用气象技术专业岗位类别

应用气象技术专业岗位类别应用气象技术专业是一个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宽泛专业,因此,其岗位类别也相当丰富。

以下是一些与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类别:1.天气预报员:天气预报员是应用气象技术专业毕业生最常见的就业岗位之一。

他们使用各种气象仪器和观测数据来预测天气情况,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

2.气候分析师:气候分析师主要负责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气候变异和气候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通过对历史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3.农业气象学家:农业气象学家是应用气象学专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岗位类别。

他们主要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提供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的决策服务。

通过对农业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农业气象学家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4.大气环境工程师:大气环境工程师主要负责研究和监测大气环境质量,评估和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影响。

他们通过对大气环境进行建模和分析,提出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和方案,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环保咨询和技术支持。

5.气象仪器工程师:气象仪器工程师主要负责研发、设计、制造和维护各种气象仪器和设备。

他们通过对气象仪器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6.航空航天气象学家:航空航天气象学家是应用气象学专业中比较高端的一个岗位类别。

他们主要负责研究航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气象问题和风险,为航空航天器的安全和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航空航天器所在区域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航空航天气象学家可以预测和预警恶劣天气和其他危险情况,确保航空航天器的安全和顺利运行。

总之,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的岗位类别相当丰富,涵盖了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农业气象、大气环境、气象仪器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这些岗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地理初中二年级地理气候与气象

地理初中二年级地理气候与气象

地理初中二年级地理气候与气象地理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们涉及到地球上的天气、气候、气象仪器和观测,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气候和气象的概念入手,逐步展开对二年级地理气候与气象知识的详细讲解。

一、气候的概念与特征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条件的统计情况,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多个方面的元素。

气候分为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每个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比如,热带气候地区多为常年高温多雨,适宜生长各类热带植被;而温带气候地区则呈现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适宜农牧业发展。

二、气象的概念与观测方法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短期内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趋势。

气象观测是通过气象仪器对大气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等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的气象观测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三、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气候和气象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气象是气候的表现形式,气候是天气长期平均和统计的结果。

通过对气候的长期观察和记录,可以分析和预测某一地区的气象变化趋势。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对气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等。

四、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气象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气象仪器,这些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大气中的各种参数。

比如,温度计用来测量气温,湿度计用来测量湿度,风向标和风速仪用来测量风向和风速等。

同时,还有气压计、降水量计等观测仪器。

这些仪器通常被安装在气象站和气象卫星上,以便进行连续的观测和记录。

五、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气候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气候的变化会对农业、工业、交通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能够发展农业和渔业,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海产品;而气候恶劣的地区则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地区经济的困难。

《农业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
• (五)冷温带气候带45°N(S)到极圈 盛行西风带,西岸具有海洋性的特点,夏凉冬暖,全年湿润,各季降水均匀,日照少; 东岸大陆性显著,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六)极地气候带 1)苔原气候: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全年皆冬,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植 被: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2)冻原气候(0℃以下):全年严寒,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降水量<250mm,为干 雪,长年大风,能见度十分恶劣。
• 2高原气候
• 特征:白天或夏季土温和气温比同高度的山地要高。高原辐射强,温度变化 趋于极端,其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 三、气候分类
• 气候分类: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气 候类型,或以全球为对象,根据自然规律将各地 气候归纳为若干类别的方法。
• 1实验分类法: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 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为依据,结 合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 及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照划分气候类型。如柯本、 桑斯威特等分类
• (四)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 1) 冰雪覆盖有致冷作用 • 2) 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率很小,反射率极

• 3) 冰雪面的导热率小,与大气之间热交换微弱, 在冰雪表面常出现逆温
• 4) 冰雪融化消耗热量 • 5) 表面水汽蒸发难
•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随着人类活动规模、范围、强度的日益扩大,人 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其主要影 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 如植树造林、种植草皮、开荒毁林、城市化发展 等;二是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化石燃料燃烧后释 放CO2、战争引起气溶胶浓度增加、汽车排放出 尾气;三是人工释放热量,如制冷采暖设备的大 量使用等。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古人曾说:“农耕之本,必先顾天”。

农业的发展与天气密切相关,因此气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展开探讨。

一、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农业气象学是以现代气象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于农业各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天气、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

各种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植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30℃之间。

当气温超出这个范围时,会对植物的生理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温度变化及其趋势来预测植物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2.日照及光照强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是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充分的日照可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

同时,光照强度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日照及光照强度变化,提供相应的实时数据,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及作物管理策略,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3.降水及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降水和湿度是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气象要素。

降水不仅能够提供作物的水分需求,还能够带来养分物质。

而湿度则是影响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因素。

针对这两个问题,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降水和湿度变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节约水资源。

4.风向与风速对气象要素的影响风向和风速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

因此,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风向和风速变化,对作物生长及防治农业灾害提供重要参考。

二、农业气象技术的应用农业气象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气象数据进行农业生产决策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与预测天气、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及作物管理策略,同时也可以预测农业灾害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损失。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五. 冷温带气候带[cold temperate ~] 四五—六六.五
N[S] 这一气候带位于西风带中.我国蒙新地区属此带. 主要特点有
西岸
• 气温年变化小,夏不热,冬温和,风终年由海洋吹响陆 地.
• 全年降水量多且分布均匀.
东岸
• 气温年变化大,夏酷热、冬严寒,风终年由陆地吹向 海洋.
•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二.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一0-二三.五 N[S]
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一气候带.其特点有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可有 霜;
• 年 雨 量 一000-一五00mm , 有 明 显 的 旱 季 和 雨 季;[如 柬埔寨旱季雨量<五0mm/月,雨季>二 00mm/月]
一.辐射因素
辐射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能源
决定了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
形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影响其它各种气象要素
二.大气环流
一. 大气环流的作用
[一] 不同地区热量的输送 [二] 不同地区水汽的输送
由于大气环流的上述两种作用,各地气候 不仅受本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差额以及地 理条件的作用,而且还受其它地方的影响.
热力作用 即冷热源作用.一般来说,高大的地
形冬季为大气的冷源,夏季为大气的热源.例 如,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就非常明显,夏季 形成强大的热低压,冬季形成冷高压,加强了 季风.
[三] 大地形对气候的分界作用
大地形往往都是气候的分界线.如天山、秦岭等.
秦岭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高度二000-三000米.
一.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一0S - 一0 N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99.97%。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解读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解读

绪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m辨析题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短期的,气候是长期的。

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

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气具有易变性,气候具有稳定性。

2大气的组成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

对流层特点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

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

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Υ的平均值为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答: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

1382瓦/米2 ,1.35*105 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

昼长: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可照时数:即昼长。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 昼长+ 曙暮光时间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

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

即: Pm =Sm / Sm-1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称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日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

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饱和点: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与呼吸消耗量相等,这时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

农业气象学之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之气候与农业气候
Y1 f(Q) Qa(1- )(1 γ) φ (1 ω)(1 χ) H1
2.光温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375
Li L0
Q f (t)
3.气候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素所决定的产 量上限为气候生产潜力。
(2)气候四季 候平均温度为指标而划分的季节。 候平均温度低于10℃为冬季; 高于22℃为夏季; 介于10-22℃为春季或夏季。
第五节 农业气候资源
一、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二、农业气候区划 三、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一、农业气候潜力分析
1.光合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所决定的产量上限为光合生产潜力。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 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
3.高山气候和高原气候
Δ山地气候:因山地高度和地貌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
山地气温高于同纬度自由大气气温 在一定高度上,山地云雾和降水比平地多,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干燥而炎热
Δ高原气候:因高原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Δ 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大陆东部地区形成的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 干燥的气候类型。
夏季:有来自海洋的海洋气团,海洋性气候特点突出 冬季:有来自大陆的大陆气团,大陆性气候特点突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亚季风最强,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朝鲜、日本
Δ 地中海气候:指纬度30-40º附近大陆西岸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 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明显
(1)风上的反应 冬季:受蒙古高压的影响,盛行以偏北为主。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偏南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N(S)
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一气候带。其特点有: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 可有霜;
• 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 如 : 柬 埔 寨 旱 季 雨 量 < 50mm/ 月 , 雨 季 > 200mm/月)
5. 冷温带气候带(cold temperate ~) 45—66.5 N(S)
这一气候带位于西风带中。我国蒙新地区属此带。 主要特点有:
西岸:
• 气温年变化小,夏不热,冬温和,风终年由海洋吹 响陆地。
• 全年降水量多且分布均匀。
东岸:
• 气温年变化大,夏酷热、冬严寒,风终年由陆地吹 向海洋。
•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1.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10S - 10 N
处于赤道无风带(我国10 N为南海诸岛)。特点: • 终年高温,年均温25-28℃,最冷月>18℃,无四季之分;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降水充沛,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且分配均匀,
变化小; • 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终年生机不断,土壤是红壤。
一次典型的厄尔尼诺过程(1997—1998)
一次典型的拉尼娜过程(1998—2000)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①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 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 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 反。
②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 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 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 为北多南少型。
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 :主要有以下特点: • 夏炎热冬严寒,日较差、年较差大 • 春温高于秋温 • 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 • 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变率大 海洋性气候(marine climate) :主要特点有: • 夏凉爽冬温和,日较差、年较差小 • 春温低于秋温 • 日照少,云雾多,相对湿度大 •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辐射:随海拔增高,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增多,散射辐射减少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平均递减率0.65℃/hm,高山气温比
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高。
降水:水平分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如:长白山,迎风坡
月东,年雨量1006mm,背风坡沈阳,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665mm
垂直分布:一定高度内随高度增加,此高度以上则递减。
喜马拉雅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2500米 阿尔卑斯山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3000米
• 天然植被为疏林草原,植物生长有季节性,雨 季生长,旱季结实。
3.副热带气候带(subtropical ~), 23.5—33 N(S)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我国此气候带 的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其特点有: • 温度年变化明显,有四季之分; • 气温日年较差都较大,冬温不低,夏温高,最高可
(2)高原气候(plateau-climate) : 与山地气候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白天与夏季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山地多,为热源;冬季相反 • 土温与气温较高,如青藏高原在4000m还能种粮食作物青稞 • 气温日、年较差大 如昌都的日较差可达28~29℃,一日有
米。
例 : 北 部 的 西 安 , 一 月 均 温 - 1.3℃ , 年 雨 量 604.2mm;
南部地区汉中1月均温2.0℃,年雨量889.7mm;
天山:南疆沙漠与北疆半沙漠的分界,海拔5000米。
北 疆 奇 寒 , 多 雨 : 乌 鲁 木 齐 年 雨 量 194.6mm , 气温≥0℃的天数不足220天;
度、盐份、泥沙含量所造成的海水密度差异, (2) 江河入海口的水流, (3)盛行风。最重要的是第三 种原因,所以洋流一般与盛行风向一致。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实现不同地方热量的输送
洋流的分布规律: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
低纬度洋流呈反气旋型,大陆东岸受暖洋流的影响, 西岸受冷洋流的影响;高纬度洋流呈气旋型,大陆 东岸受冷洋流的影响,西岸受暖洋流的影响。
其它凡是能影响地表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 水分平衡的因素,也都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改变下垫面性质 如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 植被破坏导致土壤反射率、粗糙度、水热平衡变 化、沙漠与半沙漠化、气候变干。植树造林,修 建水库又有水土保持的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 使气候温和。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出现在副热带大陆的东 岸,夏季受副高的影响,盛吹偏北风,水汽含量大, 降水多;冬季受高纬度反气旋东缘的影响,盛吹干 冷的偏北风,少雨。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 出现在副热带和暖 温带大陆的西岸,夏季位于副高的东侧,气流由中 纬度吹来,空气下沉增温,阻碍对流发展和云雨的 形成,干燥少雨;冬季副高南移,受西风带的影响, 气流从海洋吹响陆地,气旋频繁,多雨。
② 动力差异:海洋摩擦力小,风速较大,气压系统持续时间
较长;陆上相反。
③ 水分条件差异:沿海空气湿度大,云量和降水多;陆上
相反;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交界的地方,海陆分
布对气候的影响最为典型。
2. 洋流
大规模海水的水平运动就叫洋流。
洋流的成因:形成洋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温
③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 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 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 在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 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 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 改变大气成分 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 等。
•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 成热岛效应。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 气候带 二 气候型
一.气候带(climatic belt)
气候环绕地球的带状分布称为气候带。 分析各气候带的特点,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太阳辐射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南、北半球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气候带:
一.辐射因素
辐射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能源
决定了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
形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影响其它各种气象要素
二.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的作用
(1) 不同地区热量的输送 (2) 不同地区水汽的输送
由于大气环流的上述两种作用,各地气 候不仅受本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差额以及 地理条件的作用,而且还受其它地方的影响。
影响中国的洋流:黑潮:赤道—西经菲律宾—向北至 台湾—向东北到日本;亲潮:沿亚洲东北岸向西南。
世界洋流分布图
注:图中红色线条和箭头表示暖洋流,蓝色和冷洋流。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I Nino)一词起源于秘 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 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 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当地称这种 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 “圣婴” 。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 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 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 公里,其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 方公里。
4.地表性质—土壤、植被和冰雪覆盖等
土壤种类和结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热
容量、导热率,影响地表温度,进而影响到 当地的气候。 植被:植被的有无和种类影响辐射的吸收和反 射,影响大气湿度和降水量。 冰雪覆盖:影响地表的反射率,使地面吸收的 太阳辐射减少。
风:山谷风;焚风;改变风向;狭管效应。
(2) 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动力作用 即对气流的机械阻挡作用。例如,
青藏高原,矗立在29~40°N,海拔在5000米 以上,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冬季阻挡了南 下的西伯利亚寒流,使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 急流,形成北脊南槽,加强了冬季风;夏季 阻挡了印度洋暖湿空气北上。
达50℃; • 年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年变化; • 大陆东岸干燥,西岸湿润; • 地面少植被,多沙漠,世界上的大沙漠都位于副热
带。如: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南非的 卡拉哈里、南美的阿塔卡马。
4.暖温带气候带(warm temperate ~),33—45 N(S)
这一气候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具有副热带 气候的特点;冬季在盛行西风带中,具有冷温带气 候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 • 温度年变化明显,四季最为分明。 •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 • 大陆西岸:夏高温干燥,冬温暖湿润,树木冬季常 绿。以地中海及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 大陆东岸:夏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为季风气候 区。中国东部华北最为典型。
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海洋性),冬季严寒
干燥(大陆性)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大陆性),冬季温和 多雨(海洋性)
3. 山地气候和高原气候
(1)山地气候(mountain climate) : 高度<2000m为山岳气候, ≥2000m为高山气候。主要特点有:
① 太阳辐射强度大,紫外线含量随高度增加 ②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③ 年、日温差小,极值出现时间随高度落后 ④ 一般云雾和降水较多,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第七章 气候和农业气候 §1 气候的形成因素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3 气候变迁 §4 中国气候 §5 农业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