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数学家教案——步测和目测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和位置》教学分析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和位置》教学分析
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
向和位置》教学分析稿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55页:信息窗1,两个红点问题,“自主练习”第1-8题。
二、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二是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根据《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安排一次《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测量角度、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线路图。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单元要通过方向和距
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联系转化,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在体验中探究知识,解决问题。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线路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和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军营生活为素材,让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体会到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计划及教案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教材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启动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自主探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中逐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加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3课时实际测量………………………………………………………………1课时
11
数学阶段性实验总结
五年级数学阶段性实验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学完新课后,我们经常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了数学的实践性。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练习中我们经常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一种享受。
数学问题生活化呈现方式的探索
2集 体 合 作 游戏 .
结果 , 有利 于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 和应用能力 , 学生在 活学 使
的基 础 上 学 会 活 用 。
例 如 , 生学 了分数 乘法知识后 , 学生运用 所学 的知识 学 让
设计一个 “ 门票方案” 买 。生 态 公 园 只售 两 种 门 票 : 人 票 每 张 个
集体合作游戏可 以使学 生在游戏 当中互相帮助 , 充分发挥 集体智慧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比如在上“ 统计” 活动课时 , 结合
5元 ,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 3 1 0元 , 购买 5张 以上 团体票者可 优惠 1 %。我们班有 3 0 7人去公 园游玩 , 以上规定买票 , 按 你认 为怎样买最合算 ? 后让 学生分组讨论 “ 门票方案” 然 买 。这样 的
月 1日起开始 打鱼 , 并且每个人都给 自己订 了一 条规矩 。妻子
的平 均步长 , 然后利用学 校与杭州 生态园较近 的优势 , 学生 将 带到 生态园 的人 口, 从入 口用均匀 的步子走到校 园 门 口, 下 记
生乐学 、 爱学的最佳途径 。在数学活动课上笔者 经常组织学生
进行下列几种形式 的游戏 。
1 体 活 动 游戏 . 个
步数 , 最后算 出生态园人 口到校门 口的路程 。通过这个 小小的 步测 演示 , 不但 让学生理 解步测 的方便和实用 , 让学生体 会 也 到如何将书上学到 的知识应用到生活领域 , 不但增加 了学生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案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体会,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进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依照《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把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安排一次《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
1.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方法。
例1要用北偏东30方向6千米处表示灯塔1相关于轮船的位置。其中北偏东30描述了灯塔1所在的方向,北偏东是新的方向概念,6千米讲的是灯塔1离轮船的距离。例题教学的确定位置是方向与距离的复合概念,可分成四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出现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出图中的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西北方向,激活已有的方向体会。第二步教学北偏东北偏西两个方向知识。生活中经常使用东、南、西、北四个要紧方向,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辅助方向。航海时除了使用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以外还使用北偏东、北偏西或者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式表示方向。例题结合轮船航行的情境图,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关心学生联系已有的方向知识,初步建立两个新方向词的概念。第三步依照情境图上灯塔1和轮船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30方向,把灯塔1所在方向说成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偏东的含义,体会北偏东30比较清晰地描述了物体所在的方向。第四步利用情境图上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算出轮船到灯塔1的实际距离,从而明白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6千米处。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到例题的教学线索,在原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先建立北偏东的概念,再连续添上偏东的度数和相应的距离,突出明白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这一思想方法。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案例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活动一:猜测
师:同学们,你对人民广场有所了解吗?
众生:(齐)了解,够熟悉的。
师:那好哇!请大家估计一下人民公园广场的占地面积,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
生1:从上节活动课测量中知道我们的教室长大约8米多,宽约6米多,面积大约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1公顷,我个人认为人民公园广场有800个教室那么大,大约有4公顷。
生2:通过我们小组上节课在操场上画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米,有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才是1公顷,我估计广场大约有7公顷。
生3:像我们学校两个操场的面积大约1公顷。我估测整个广场可容纳6个像我校的操场,大约3公顷吧。
生4:将整个广场分成相等的若干块,只要估测一块地面积,再将所有的块数相加,我估计广场大约有5公顷。
生5:我是根据平时散步的经验,可估计到市府广场长大约300米左右,宽200米左右,我看它的面积大约6公顷。
生6:……
师:你们太棒了,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估测方法,了不起。
活动二: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平时的印象来估测人民公园广场的占地面积,但结果都不一样,怎样才能知道人民公园广场的占地面积究竟有多大呢?(学生思考后二生抢答)
生:我看可以将人民公园广场看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计算,就可以算出人民公园广场的占地面积。
师:(赞许点头微笑)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众生:(肯定的语气)同意。
师:那么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广场的长和宽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
(要求:先各自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再组内交流,相互评价。五分钟后,每组推荐一生汇报)
测量停车场有多大科学教案反思
测量停车场有多大科学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量”中的第二章“土地的测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测量轮等)进行土地面积的测量,掌握估算和精确测量停车场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
2. 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估算方法,测量并计算停车场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和平方千米的换算,以及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停车场面积测量。
难点:如何将测量数据准确换算成面积,并运用估算方法进行快速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皮尺、测量轮、停车场平面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个皮尺、测量轮、记录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停车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停车场有多大?
2. 新课导入
介绍面积的概念和平方米、平方千米两个面积单位。让学生了解测量面积的重要性。
3. 估算方法
讲解如何使用目测和步测进行停车场面积的估算。
4. 测量方法
讲解皮尺和测量轮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例题讲解
以停车场平面图为例,讲解如何测量并计算停车场的面积。
6. 随堂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停车场面积的测量,并计算结果。
六、板书设计
1. 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停车场面积测量步骤
4. 估算与精确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得出。
2. 作业题目:估算你家所在小区的面积。
确定位置教案汇总10篇
确定位置教案汇总10篇
确定位置教案篇1
设计说明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本节课所学习的“用坐标图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提升,是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描述位置,旨在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2.引导探究,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进行理解、发现、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动物园转了一圈,大家都准确地找到了各个场馆的位置。请说说你们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们首先要确定好要参观的场馆,然后利用场馆分布图以现在的位置为观测点,确定方向(或角度),再根据距离就能准确找到要去的场馆了。
师:回答得真好。乐乐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了方向,他想找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帮他找到大本营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作铺垫。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大鸣山风景区的平面图。
(1)认真观察平面图,找一找,标出乐乐现在的位置(大鸣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问题:要救出乐乐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摘要: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应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生活化的实施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紊养的目的。
关健词:新课程标准生活化小学数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当代社会数学已不再单独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已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认识,更多的是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1、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1.1课前关注生活实践,促使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案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有关“利率”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实例。在办公室里,偶尔听到同事抱怨:“利率”教学实在难以实施,学生根本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情景引入时,学生显得很茫然,只是对“钱”这个字眼有点反应,对其有关概念或专业俗语一无所知。我反思:如果能在“利率”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银行亲自体验一下存款活动,了解相关的生活信息,课堂上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生活中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转入正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于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根本就不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情境引入只会增加学生的疑惑。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接触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在以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老师就能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作为起点,设计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产生强列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这将大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年级数学上册 步测和目测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步测和目测教案人教版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2、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3、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二、新授。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量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
2、学习步测的方法。
(1)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
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
三、四次,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3、讲解例1。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步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了80步。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解法一: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79+82+81)3=80(步)(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5080≈0、63(米)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解法二: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503(79+80+81)=1502400、63(米)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实际测量》教案_2
《实际测量》教案
《实际测量》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0-61页
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画出相关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方法。实际测量是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实际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
在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内容中,先学习在地面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再用卷尺或测绳分段测量出相应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内容中,介绍了得到步长的方法以及用步测的方法测定一段距离;目测重在介绍目测的方法。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会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⑵在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卷尺、标杆、50米跑道。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⑴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实际测量。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⑵了解测量工具。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测量工具;预设:卷尺、测量仪、标杆等。
⑶明确学习内容。
测量地面上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
二、了解测量知识,为实践活动作准备。
⑴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
确定位置教案5篇
What gives people confidence and confidence is never appearance and decoration, but the ability of a person to
solve problem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确定位置教案5篇
确定位置教案篇1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21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五的有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同学在班级的位置,引出列、行的概念。
2、通过谈话交流,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一般规则,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能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4、通过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在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将用列、行来表示提升为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周的“每周一星”是谁吗?能说出她的位置吗?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第几列第几行。
(1)课件演示列和行。
(2)说说某个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
(3)游戏:请一位同学报第几列第几行的同学起立,答对的接着报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一直接力下去。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有锻炼的机会。(答错的请说出自己的正确位置。)
2、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比赛:老师报位置,如:第2列第3行??,你们把老师报的位置记录下来,看谁能把老师报的位置全写下来。(老师报的速度可不慢哦)
四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 Mathematics Lesson Plans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四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方法.
2.能够进行简单的.
教学重点
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
卷尺、标杆5根.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状.
1.口算
7.2÷0.12
0.38×1000
0.87-0.49
530+270
5.6×1.01
4.2÷3.5
3.9+2.03
26.1-3.5-7.5
2.计算(1)142×5+182÷13 (2)(300+22.5÷5)+14.9
3.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五一班栽了53棵,五二班栽了50棵,五三班栽了47棵.这三个班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准确时,也可以用的方法.板
书:
2.步测.
(1)请大家看书115页“”第二段.
(2)互相讨论.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
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
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
板书:(1)量一段距离
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提问: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一、填空题。(24分,每小题2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 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组织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明确测量方法。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计划及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教材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启动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自主探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中逐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加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3课时
实际测量………………………………………………………………1课时
五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实践活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巩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及小数四则运算、统计、测量等知识。
2.经历观察、调查、测量等活动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调查、测量等学习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提纲。
学具准备:卷尺、笔、记录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大家知道吗?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据此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在什么地方活动吗?出示学生体育锻炼时的照片。
教师引导:大家说一说,在进行各项活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谈话:国家对于规范化学校规定的小学生的人均占地面积是多少?我们学校学生的人均占地面积是否真的达到标准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调查本校学生活动空间,整理数据,填好调查表。
(1)调查步骤:①调查学校学生人数。
②测量各个活动场所的大小。
③整理、计算测量的数据,
(2)分工调查收集资料。
场地名称教室操场活动室花园走廊楼后空地……
面积(平方米)
活动场地总面积(平方米)学校人数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平方米)
3.我们河北小学生均活动场地面积达到农村小学的标准了吗?你想对学校提出哪些建议?(课前完成数据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五年级数学家教案——步测和目测
教学内容:步测和目测。(课本第87~88页)
教学要求:认识步测和目测的作用,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能够用步测和目测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2.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3.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二、新授。
1 / 7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量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
2.学习步测的方法。
(1)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
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
---------------------------------------------------------------范文最新推荐------------------------------------------------------ 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3.讲解例1。(课本第87页)
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步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了80步。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79+82+81)÷3=80(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50÷80≈0.63(米)
3 / 7
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答:(略)
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4.求两地间的距离。
教师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方法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
例2: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这个操场大约多少米长?
---------------------------------------------------------------范文最新推荐------------------------------------------------------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0.64×125=80(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问: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步测的数据不精确)
5.练习。
课本做一做
6.介绍目测的方法。
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5 / 7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7.教师总结。
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
三、巩固练习。
1.一块地长60米,小强从地的一头走到加一头,第一次走100步,第二次走98步,第三次走99步,一步平均长度多少米?
2.小华平均一步长度是0.65米,他家到学校距离是1300米。从学校到家需要走多少步?(得数保留整数)。
四、作业。
课本第89页4~5题。
课后小结:
---------------------------------------------------------------范文最新推荐------------------------------------------------------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