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数学家教案——步测和目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苏教版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苏教版第九册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用步长度量长度的方法,能够运用步长直接测量环境中的长度,完成度量物体长度的题目;•掌握用目测的方法对环境中的长度进行估测,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掌握用步长直接测量环境中的长度教学难点用目测的方法进行估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教案•学生用品: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1 引出话题教师分组挑选5名同学,让他们分别选择一个字符,然后选择同样长度的物品,比较物品的长度,从而引出“长度”的概念。
1.2 自动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尺子上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分析、抽象2.1 步测首先讲解什么是步测以及步测的步骤,然后让学生在校内操场上进行步测练习。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练习,例如对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测量、对房间长和宽的测量、对走廊长度的测量等。
2.2 目测讲解什么是目测以及怎样进行目测。
然后进行课堂练习,例如目测桌子、门、窗户的长度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外部环境中进行目测,例如对校内一些有意义的景点的长度进行目测。
3. 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明白了步测和目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懂得通过目测可以直观地估算长度,使得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4.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确保他们理解了步测和目测。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综述,并强调步测和目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第9单元第六至第十题•思考如何运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测量生活中更多的长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营造出了具有现实感和实验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积极地思考和练习。
学生非常认真地参与了本节课的学习,其中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数据偏差过大而出现了测量误差。
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我们需要更多的练习,并利用一些辅助教具,使学生更好的运用步测和目测方法进行长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测量和估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步测和目测。
难点:1. 学生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2. 学生如何准确地进行步测和目测。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场景图或图片。
3. 测量工具(如尺子、米尺等)。
学生准备:1. 笔记本、文具。
2. 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场景,如花园里的步测问题,引起学生对步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步测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步测的定义。
环节二:步测方法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步测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步测的技巧。
环节三:目测方法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目测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目测的技巧。
环节四: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测量和估算,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学生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步测和目测的定义及方法。
2. 步测和目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步测和目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道具(如长度、重量等)。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步测和目测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步测和目测的定义及方法。
3. 实例演示:用实物道具进行步测和目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步测和目测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步测和目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估算一本课本的重量等。
3. 活动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测量目的,分配任务。
b. 学生运用步测和目测方法进行测量。
c.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讨论。
七、课堂讨论:1.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步测和目测的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2. 讨论话题: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步测和目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讨论话题。
b.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d. 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八、拓展延伸:1.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运用步测和目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项目,如测量家庭用品的长度、重量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3. 拓展步骤:a. 教师布置拓展任务,明确要求。
b.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记录测量结果。
步测和目测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应用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2.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2.步测和目测的比较。
教学难点:1.步测和目测的应用。
2.步测和目测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尺子,实物(例如书、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使用尺子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长度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步测的概念。
解释步测是指通过走的步数来估算长度。
2.将一根长木棒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通过步测来估算木棒的长度。
3.引导学生发现:步测只是一个估算的方法,并不精确。
三、步测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步测练习。
2.每组选择一个队员,其他队员站在一端,队员利用步测的方法走过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3.其他队员通过观察估算出队员走过的距离。
4.每组依次进行练习,比较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目测讲解(10分钟)1.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目测的概念。
解释目测是指通过直接观察物体的长度来估算。
2.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书、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用目测的方法估算物体的长度。
3.引导学生发现:目测也只是一个估算的方法,并不精确。
五、目测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目测练习。
2.每组选择一个队员,其他队员观察一些实物,队员通过目测的方法估算出物体的长度。
3.其他队员通过使用尺子来测量实物的长度,对比目测和实际值的差距。
4.每组依次进行练习,比较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请几位学生分享步测和目测的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步测和目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优缺点,并让他们思考何时应该使用步测,何时应该使用目测。
七、拓展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找一些长短不一的实物,使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估算出它们的长度。
2.学生可以互相测量,比较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苏教版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苏教版第九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九册,主要讲解关于步测和目测的内容。
步测是指利用尺子和铅笔逐步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而目测则是利用眼睛,凭借直觉和经验给出被测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了解常见的度量单位,如厘米和米,并能够灵活地转换它们之间的换算;熟练地在放置图形时使用尺子。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能够合理地选择测量工具,并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具备统计数据的基本能力,能够用数据表和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和探索科学新知;培养学生自信、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1. 教学内容(1)步测与目测步测和目测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测量长度的方法之一。
相对于目测,步测更为科学准确。
(2)度量单位介绍常见的度量单位,如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转换。
(3)测量尺子的使用方法介绍尺子的结构、种类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使用尺子的技巧和正确性。
(4)简单的统计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总数等,并能够灵活地使用数据表和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 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探究和实验为主,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示范法老师通过演示尺子的使用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老师将学生分组,并引导他们分享测量尺子的使用方法和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3)实验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小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如何使用尺子进行具体的测量。
(4)归纳法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验数据,将步测和目测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张比较长的图片,让学生分别通过步测和目测给出图片的长度,并让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为准确。
呈现效果:优化步测和目测的数学教案展示
随着现代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呈现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数学教案的展示,分为两种方式:优化步测和目测。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优化步测和目测的数学教案展示的效果。
一、优化步测的数学教案展示步测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优化步测的数学教案展示是非常重要的。
1. 设计清晰明了的步骤在编写数学教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教学步骤。
要求教学步骤尽量详尽,并且要清晰明了,容易读懂和理解。
2. 特别注意数学公式的展示在数学教案中,数学公式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使数学公式的展示更加清晰明了,应注重以下几点:(1)使用正确的符号和格式;(2)使用等式符号对齐每个组成部分;(3)对于相似的公式应统一展示。
3. 使用图片和图表在数学教案中,如有可能,可以使用一些图片和图表来刻画数学的运算原理和过程,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优化目测的数学教案展示目测是一种通过观察和理解来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优化目测的数学教案展示是非常重要的。
1. 设计精美的数据图表在数学教案中,数据图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展示方式。
通过设计精美的数据图表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书写清晰明了的文字说明在数学教案中,文字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方式之一。
要求书写清晰明了、表述简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使用过多的缩写和简写。
3. 突出重点在数学教案展示中,有时需要用一些粗体、加粗、变色、下划线等方式来突出重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
数学教案展示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在编写数学教案时,需要注意展示方式的优化,使用一些必要的技巧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步测和目测教案,提高孩子数学成绩
数学是一个需要理解和掌握才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数学天赋和技能的学生来说。
因此,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数学成绩,步测和目测教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步测教学法?步测教学法是一种有条理地组织和安排学习过程的方法。
它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教育的基本规律,采用逐步推进和提高难度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步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分步教学、渐进提高”,它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进行有序分步教学,并在每一步结束后进行测验,以便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通过步测教学法,孩子们可以在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复杂的数学题目,并且能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
另一种提高数学成绩的教学方法是目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视觉和空间想象力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图形和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视觉和空间想象力来教授数学概念可以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并记忆数学公式和方程式,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挑战。
此外,目测教学法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快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综合使用步测教学法和目测教学法,通过逐步推进并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心和成就感。
另外,还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数学成绩:1.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数学之前,让孩子们完成必要的预习和预备工作,以便更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2.充分利用教师的帮助。
数学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3.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让孩子们参加数学小组讨论和辩论,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并且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和想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简单的实际测量和估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
难点:1. 学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2. 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2. 估算物品(如小球、积木等)。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有趣的故事引入步测和目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物品,让学生尝试用步测和目测进行估算。
环节二:探究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步测和目测,并记录结果。
环节三: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和目测结果,分享经验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环节四:拓展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解决。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物品进行步测和目测,并记录结果。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可以将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技巧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
目测数学游戏教案
目测数学游戏教案教案标题:目测数学游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提高学生的目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目测数学游戏规则和要求。
2. 目测数学游戏中使用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游戏材料:数学卡片、计时器、游戏板等。
2. 教师准备:熟悉游戏规则、准备相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目测数学游戏的概念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解释游戏规则和要求,确保学生理解游戏的进行方式。
主体:1. 分组让学生进行游戏,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
2. 游戏开始前,教师发放游戏材料并解释使用方法。
3. 学生轮流翻开数学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测计算。
4.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白板上。
5. 教师逐一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并给予反馈和解释。
6. 学生交流讨论,纠正错误答案并解释正确的解题方法。
7. 游戏进行若干轮,每轮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难点和解题技巧。
2. 回顾游戏的目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目测数学游戏,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2. 提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挑战学生的目测和计算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检查学生在游戏中的答案和解题过程的准确性。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目测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步测和目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的测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简单的实际测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培养责任心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步测和目测进行实际测量。
难点:1. 学生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2. 学生精确地进行实际测量。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实际测量场景。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并提出实际测量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教授:教师讲解步测和目测的具体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运用步测和目测测量家中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6.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测量作业,评价学生对步测和目测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的准确性。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步测和目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邀请测绘工程师或建筑工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步测和目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步测和目测的实际操作。
丰富课堂教学,采用步测和目测教案
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现代教育中,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步测和目测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规划,分步推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视野。
一、步测教案步测教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步骤逐步进行的教学方案。
步测教案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教学过程合理地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
此外,步测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
例如,在教授一门语文课程的时候,我曾经采用了一份步测教案,让学生逐步理解语文文章中的语块、段落、结构和意义。
我首先让学生以单词、短语和句子为单位,逐一解析文章的含义。
我再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表达方式。
我又让学生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层面上,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这种分步推进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在时间和空间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好的把握,同时,也在认知、情感和行动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二、目测教案目测教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事实、数据和实践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技能。
目测教案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目测教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一门物理课程的时候,我曾经采用了一种目测教案,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的观察和研究,理解物理的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
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力量变化,然后再让他们通过量化和分析方法,得出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
我又让学生在应用和实践层面上,进一步深入探索物理领域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在知识点和技能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在思维、创新和实践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深化和升华。
三、结语丰富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采用步测和目测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组织、有规律的拓展和延伸,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深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苏教版第九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步测和目测苏教版第九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和区别;2.能够辨认和把握实物之间长度、重量、容量的大小关系;3.能够用适当的计量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重量、容量等;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和区别,运用相应单位进行测量;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并用步测和目测方法进行测量。
三、教学内容1. 步测(1)概念步测,又称尺测,是用长度为一定数量的东西,如尺子、卷尺、尺码、人步等,以确定长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2)运用方法使用尺子等工具,量出物品长度。
例如,可以用尺子测量书本的长度、宽度等等。
2. 目测(1)概念目测是通过肉眼直接看出物品的长度、重量、容量等大小关系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食材、水果等物品的测量,常用的单位有斤、千克、升、毫升等。
(2)运用方法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重量、体积等指标来确定其量,如“一斤多”、“两斤半”、“半升”、“一升多点”等。
3. 相关概念1.同一单位换算: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升=1000毫升,1斤=500克等;2.长度的比较:将两个物体放在一起,通过比较长度的大小,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3.重量的比较:将两个物体放在天平上,通过天平的示数比较物品的重量;4.容量的比较:通过两个容器的大小比较,确定里面物质的多少。
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法:通过图解、实物形容等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2.实例演练法:老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得到例子,缓解学生对这个概念的陌生感并且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3.互动分组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认知能力,将同桌划分为不同小组,然后交换自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互相讨论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此教案是在课堂实践中反复推敲调整而成的,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步测和目测
步测和目测方海恩知识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学会测量较长直线的长度;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主观察、记录、计算,并成功地发现,感受到了学习主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步测和目测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卷尺、标杆5根。
教学场地:学校大操场。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从二院门诊部到西门红绿灯之间大约有多少米?2、哪一组的数值比较精确?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测量象这样的较长距离的长度应该有哪些测量方法?(用尺子、步测、目测等)二、教学目测导入。
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对敌射击或投弹时,要确定两地的距离,能不能用卷尺去测量?能不能去步测?这时就要用目测估量距离。
因此,目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用途。
1、怎样进行目测?(自学课本P79)2、目测前应该注意什么?准备什么?(标尺)3、直线段的正确记忆确定一段距离为10米、20米、30米、50米和100米的长度。
分组分开观察具体的长度,采用正面观察与侧面观察相结合,辅以闭上眼睛呈现,使学生形成再现记忆。
三、教学步测1、什么叫步测?(1)理解:步测的定义,测量一步的平均长度。
要求学生边回答边请同组的同学示范;2、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1)小组内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2)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
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
板书:(1)量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
提问: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
步测和目测_小学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通过步测和目测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通过磁带尺或直尺进行步测。
3.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估算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学生对步测和目测概念的理解。
2.步测中数值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1.磁带尺或直尺。
2.各种不同长度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导入小学生对长度测量的理解,引出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2.通过举例说明步测和目测的意义,比如步测可以用来测量道路的长度、墙壁的长度等;目测可以用来估算物体的长度。
Step 2 讲解步测(20分钟)1.使用磁带尺或直尺,向学生展示步测的方法。
2.让学生分别用磁带尺和直尺进行步测,体验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在教室内选择一个直线距离较长的地方,让学生用步测法测量教室的长度。
4.让学生总结出步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3 练习步测(20分钟)1.在操场上设置不同长度的跑道,让学生通过步测法测量每个跑道的长度。
2.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让学生交流并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找出差异的原因,讨论如何提高步测的准确性。
Step 4 讲解目测(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目测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通过目测估算物体的长度。
3.让学生总结出目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5 练习目测(20分钟)1.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桌上,让学生通过目测估算出每个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分别测量每个物体的真实长度,并与目测结果进行比较。
3.让学生交流并比较各组的目测结果,找出差异的原因,讨论如何提高目测的准确性。
Step 6 拓展(15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进行测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方法估算物体的长度。
Step 7 小结与反思(10分钟)1.复习步测和目测的概念和方法。
实用方法:如何编写步测和目测的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是指教师根据教育部规定,选取教材、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经过分析和设计,编制出的一种具有指导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案。
其中,步测和目测是编写数学教案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将具体介绍如何编写步测和目测的数学教案。
一、步测和目测的概念步测是指对于某一数学问题,经过逐步分析和推导,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逐步思考、逐步深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技巧。
步测教学强调的是分布式学习,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通过分步解题,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不断强化实战演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目测是指对于某一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图形特点和数值规律,分析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和解决的思路。
目测教学强调的是集中式学习,特别侧重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和计算速度,通过对图形和数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编写步测数学教案的方法(一)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步测数学教案的第一步是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确定所选题目的难易度和适当的分步解题方法。
分析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2、数学应用题的相关性和实践意义。
3、教材中所涵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逐步分解问题编写步测数学教案的第二步是对所选题目进行逐步分解,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题中逐步思考和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逐步分解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确定问题的目标和要求。
2、对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类。
3、根据难度和复杂度,将问题逐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
4、对每个子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最终得出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强化实战演练编写步测数学教案的第三步是使学生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对每个子问题的详细解答和解题思路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提高孩子数学能力,步测和目测多维度教案
在当今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判断一个人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人终身职业发展的关键。
因此,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已成为了现代家长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多维度教案非常必要。
家长需要意识到,数学并非只是应试学科,也不应当只在孩子上学时学习。
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其实也都与数学有关,比如他们玩的小游戏,织毛衣,烘焙饼干等等。
正因为如此,家长们应该注重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孩子们轻松地获得数学思维。
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需要针对孩子的个人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比如,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的数学能力比较强,那么家长需要在教育孩子时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激励孩子爱上数学,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相反,如果孩子的数学能力较差,那么他们需要接受更为频繁和系统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数学认知水平。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家长应该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材。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优先考虑用图像直观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图片、图表等等,以方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收获。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联系潜在的数字未来,引导孩子感受数学的社会价值和现实应用。
在不断深化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的同时,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孩子探究事物的自发性,并最终树立自信。
例如,教授孩子如何判断单元格操作的正确性,介绍如何使用Excel来制作图表,并引导孩子掌握一系列数据分析和数学解决方法,以此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这个多维度教案:家长需要注重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针对孩子的个人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材,引导孩子感受数学的社会价值和现实应用,积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们不断进行思考和整合教育资源,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并在人生道路中顺利迈进。
精选数学小学步测教学设计
步测教学设计陵口中心校景春新教学内容:苏教版第9册教材第109_11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了解步测方法,学会步测的计算,初步学会通过步测计算求两地的距离。
2、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量出一段30米的距离,准备步测。
电教课件。
教学难点重点:计算步长的方法,步测计算距离。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怎样就可以知道:从自己的教室走到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米?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2、如果不用任何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段距离,可以有什么办法来知道?学生说一说,教师提出“步测”3、板书课题:步测。
4、解释“步测”的意义。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步测”,然后教师再解释。
二、探究新知。
1、用步测的方法来测量教室到多媒体教室有多少米,想一想,准备怎样来做,要知道和准备哪些条件?2、引导学生展示讨论:根据情况确定讨论形式。
3、汇总讨论结果(板书):(知道)一步的长度――步长。
(知道)走了多少步――步数。
(计算)距离4、形成计算方法。
5、讨论解决步长、步数。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步长?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
板书:自己走一步,量一量。
(电脑出示一步长)提示:一步是怎样量的?教师提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
教师补问:这一步应怎样走?在走路的时候,你的步长与你量的步长是不是一样?(2)用“例1”介绍测步长的方法。
出示例1。
(电脑投影)你从这道题中学到还可以怎样测自己的步长。
学生说说方法。
学生计算。
汇报计算方法和过程。
(3)测一测自己的步长。
指导室外步测活动:引导学生:让你用例1上介绍的方法测一测自己的步长,你准备怎样做?介绍室外已量好的一段距离,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为一次。
走三次,记录下每次走的步数,填表内。
电脑出示表格和书上的P111练一练第1题表格。
到室外进行步测活动。
室内计算和汇报(选高个子学生和矮个子学生各一人汇报)6、学会步测和计算一段实际距离。
(1)出示例2。
让学生试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步测和目测.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一一步测和目测教学目标1.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2.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教学重点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教学难点步测和目测的准确性.教具学具准备卷尺、标杆5根.教学步骤一、铺垫孕状.1.口算2.计算(1) 142times;5 + 182divide; 13 (2) (300 + 22. 5divide;5) +14.93.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五一班栽了53棵,五二班栽了50棵,五三班栽了47棵.这三个班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二、探究新知.1.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准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板书:步测和目测2.步测.(1)请大家看书11 5页ldquo;步测和目测rdquo;第二段.(2)互相讨论.提问:你知道了什么?(3)汇报.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板书:(1)量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提问: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板书:(2)反复三、四次根据每次走的步数,算出平均每次走多少步.板书:(3)算平均步数根据这段距离的长度和每次的平均步数,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板书:求平均步长3.教学例1.出示例1:沈强走5 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 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1)读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50米与79步、81步、80步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三次走的距离不变,步数却不相同.(2)指名板演.提示:可以分步解答,除不尽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订正.提问:①79 + 80 + 81表示什么?②(79+80 +81) divide;3 表示什么?(3)50 divide;80=0.63 表示什么?4.教学例2.出示例2: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这个操场大约有多少米长?(1 )读题,理解题意.提问:求要测量的这段距离的长度,除了知道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以外,还要知道什么条件?引导学生明白还要知道要测这段距离一共走了多少步.板书:2.所测距离的步数.(2)学生试做.订正.5.练习:你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实际测算一下.。
步测和目测教案
《步测和目测》教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步测和目测》教案《步测和目测》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意义以及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教具学具:标杆教学过程一、谈话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进行步测和目测。
二、在室内教学步测1、步测就是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实际上是以步代替工具进行测量。
2、测定走一步的长度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是多少。
通常先量出几十米的距离,再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在这里走三、四次,记好每一次的步数,然后算出平均走几步,再算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87页例1,先读题,再问:这道题先算什么?求出平均步数后再求什么?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3、平测两地间的距离知道了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以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走的不数,你能算出两地间的距离吗?88页例2步测两点间的距离,首先要测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走两点间的步数就能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三、室内教学目测1、测一段距离,除了用工具测量或步测外,还可以用目测。
目测是用眼睛估量一段距离,在没有测量工具和要求测量结果不很精确时使用,还有些特殊情况,如士兵射击和投弹时也常用。
2、用目测需要经常练习,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进行目测较准确。
(阅读88页中一段话)看88页的图,这是一幅实物参照图,图上给出的是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处人的大小轮廓。
一般讲,距二百米能看清人的脸,距五、六百米能看清轮廓,在距七、八百米只能看出是人但轮廓已不很清楚。
四、室外实地步测课前在30米的两端放两块砖。
学生用步测的方法先测出每一步的长度,再步测出另两个砖块(45米)的距离。
五、室外实地目测练习:师课前准备好练习设备,让几个同样身高的学生站在标杆处,让其余学生观测,再换个方向练习目测,看谁的结果接近实际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五年级数学家教案——步测和目测
教学内容:步测和目测。
(课本第87~88页)
教学要求:认识步测和目测的作用,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能够用步测和目测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试说一说测量的意义?
2.测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3.怎样测定一条直线?
二、新授。
1 / 7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测量距离。
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
(揭示课题:步测和目测)
2.学习步测的方法。
(1)步测时,必须知道自己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首先要测定一步的长度。
让一名学生在教室迈几步,然后讲清一步的长度指左(右)脚尖至右(左)脚尖的距离。
把学生的一步距离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长度。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由于一个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长不均匀,这就需要先测量出一步的平均长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离,再用均匀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
---------------------------------------------------------------范文最新推荐------------------------------------------------------ 好每次的步数,然后用总距离除以步数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长度。
3.讲解例1。
(课本第87页)
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步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了80步。
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先学生试做,后教师讲解:
解法一:
一步平均长度=距离÷平均步数
(1)求一次平均步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厘米。
)
(79+82+81)÷3=80(步)
(2)求平均一步的长度。
50÷80≈0.63(米)
3 / 7
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
解法二:
一步平均长度=总距离÷总步数
50×3÷(79+80+81)
=150÷240
?0.63(米)答:(略)
小结:求一步一平均长度,即用所行的距离除以总步数。
4.求两地间的距离。
教师指出:知道了一步的平均长度就可以用步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方法是: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数一数所走的步数,用一步平均长度乘以步数得两地间距离。
例2: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
这个操场大约多少米长?
---------------------------------------------------------------范文最新推荐------------------------------------------------------ 距离=一步平均长度×步数
0.64×125=80(米)
答:这个操场大约有80米。
问:为什么这里用大约呢?(步测的数据不精确)
5.练习。
课本做一做
6.介绍目测的方法。
目测是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
练习目测时:
(1)先用测量工具量出一段距离,在每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看看10米、20米、30米......的距离各是多远,同时注意不同距离上标杆附近的人和其他物体的大小。
5 / 7
(2)然后去掉标杆,根据确定目标反复练习,目测自己和指定目标之间距离是多少,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逐步提高目测的准确度。
7.教师总结。
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用步测和目测。
学会步测和目测对目学生活很有帮助。
三、巩固练习。
1.一块地长60米,小强从地的一头走到加一头,第一次走100步,第二次走98步,第三次走99步,一步平均长度多少米?
2.小华平均一步长度是0.65米,他家到学校距离是1300米。
从学校到家需要走多少步?(得数保留整数)。
四、作业。
课本第89页4~5题。
课后小结:
---------------------------------------------------------------范文最新推荐------------------------------------------------------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