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精选16篇)《雪地里的小画家》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学会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生词卡片、雪景录像、雪景图及小动物的脚印图、电脑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
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大地就变白了。
看看吧!(播放雪景录象)2.师:你们看到什么了?生:我看到树啊,房子啊都变白了。
生:我看到一朵朵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多美的雪景图啊!(贴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
3.复习生词。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的这些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大家来读读吧!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读词(下雪啦)你再大声读读(下雪啦!),你发现什么了?生:多了一个叹号。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吧。
(学生自己读)师:男生读。
(男生齐读)师:女生读。
(女生齐读)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听出了你们盼望下雪时高兴的心情,就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自己读读课文吧!生:自己读课文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鸡会画竹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鸭会画枫叶,小马会画月牙。
生:我知道了,冬天青蛙要在洞里睡觉。
生:我知道了,这些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在雪地上画画。
3.师:谁都是小画家呀?再读读课文自己找一找。
生:自己读课文。
师:(点击课件1)请看这,看书自己再找一找吧!、都是小画家。
师:(点击课件,出现小鸡、小狗、小鸭、青蛙的图)问:是它们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呢。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通用,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雪)如果这时你来到这么一个白色的世界你最想做什么?说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当我看到下雪,我会欢呼——(下雪啦!下雪啦!)点击课件:下雪图片师:快看,下雪啦!下雪啦!你会像我一样欢呼吗?请一学生试,谁能比老师更高兴?(2生读)师:男孩子高兴的喊出来吧。
(男生:下雪啦!下雪啦!)师:女孩子们高兴的叫出来吧。
(女生:下雪啦!下雪啦!)师:太美了,下雪了。
让我们一起欢呼吧!(生齐读:下雪啦!下雪啦!)师: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走来了一群小画家。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生书空)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声音很洪亮。
但是还不够美,再美美的读一读。
(生再齐读)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1、小画家指谁?2、他画了什么?3、他是怎样画画的?)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你们的小手,边听边用手指,老师读到哪里小手指到哪里,眼睛看到那里,看老师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师:你们想读一读吗?(想)师: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用铅笔圈出生字,看拼音、问老师、问同学)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下雪啦!下雪啦!词语宝宝来到了雪地上,你认识他们吗?自己读一读吧?课件出示:(1)学生自读。
(2)指生读。
(师:读的字正腔圆。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一起读呀。
小老师带读。
师:生字宝宝一会儿就玩得满头大汉,他们脱掉了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去音读)(1)指生读。
(2生)(3)齐读。
师:下雪啦!下雪啦!生字宝宝高兴的与他的词语朋友捉起了迷藏。
你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师: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读。
(2组)这些生字朋友那个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他的?认识“虫”字旁,“目”字旁。
师:这些生字你都记住了吗?这些生字朋友想考考你。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2019年2月12日是学校第三节语文课,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为《雪地里的小画家》。
接下来,将为您呈现此次课堂的实录:上课铃响起,同学们循着老师的招手就座,课堂开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做《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吗?学生A:是一个小女孩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
老师:很好!小女孩在雪地里画画,那么雪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B:雪地白皑皑的,很冷。
老师:对,雪地是很冷的,那么小女孩在雪地里画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用词语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小画家”,并请同学们分别给出“小”“画”“家”三个字的解释。
同学们依次给出自己的解释,老师会对其进行提示和补充。
老师:很好,小朋友们对“小画家”这个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接下来,老师朗读全文,同学们跟随读。
读完之后,老师提问:“在这篇文章中,小女孩经历了什么?”同学们依次回答,老师做出概括和总结:“小女孩在雪地里画画,受到了风雪、冻伤的考验,最终得到了母亲的赞赏。
”接下来,老师宣布了一个活动:让同学们模仿小女孩在雪地中画画的场景,并编写一句话描述。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展开了他们的想象和创作,有的小朋友用脚在大玩偶的画板上蘸了雪凑出图案,有的小朋友模仿小女孩把自己的手套淋湿,在雪地中形成足迹后再用手绘画;有的小朋友成功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美丽图案,并用句子描述了这个过程。
老师收集了小朋友们的作品和句子,并且点评大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肯定了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课堂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同学们从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也获得了快乐与自信。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精选16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精选16篇)《雪地里的小画家》篇1《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一| by: xsxxjyz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师:小朋友,现在是冬天,你看到过下雪吗?下雪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生1:白呼呼的。
师:把话说完整。
生1:下雪时,我看见天上有一些白呼呼的东西。
师:那时什么呀?生:雪花。
生2:下雪时,我看见地上有一层霜。
师:那是霜吗?生:那时雪。
师:下雪时,地上有一层厚厚的雪,你高兴吗?为什么?生1:因为可以堆雪人。
生2:可以滑冰。
师:可以滑——生接滑雪。
生3:可以打雪仗。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下雪,小红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下雪。
她甜甜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好大的雪(出示:雪地图)(学生“哇”地叫了起来),她高兴地叫了起来“下雪啦,下雪啦!”(出示句子)你能学着小红的样子说一说吗?一生读得比较平淡。
师:你读得很准。
还有谁能读得更高兴?生2读。
师:看你的感觉很想把自己的高兴读出来,但是有点困难,是吗?谁还能来读读?生3读得比较高兴。
师:多么高兴啊!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不仅仅我们很喜欢下雪,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很喜欢下雪,你看,(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谁来啦?生:雪地上有小狗、小鸡、小鸭、小马。
师板书:小狗、小鸡、小鸭、小马(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师指着板书:我们一齐来说一说。
生齐说。
师:它们来干什么呀?生答:它们到雪地来画画。
师板书:画师:它们画什么画呢?(出示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它们都画了什么?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板书: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师:这里有两个字我们以前没有学过,(指着“梅”、“枫”)这个字读——生拼读梅、枫。
师:这些是它们画的画吗?真的画吗?那是什么?生:那是它们的脚印。
师:它们的脚印为什么说是它们的画呢?我们来看一看。
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雪地画的基 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色彩 运用、线条表现等。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在雪地上创作出具有个性 和创意的小画家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雪地画创作,培养学 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的 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与结构
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雪地画的 基本知识和技巧介绍,以及雪地 小画家的创作案例欣赏。
《冬日雪景》
这幅作品运用大面积的白色和灰色 ,表现了雪地的辽阔和壮美,同时 点缀着几棵枯树和远山,增添了画 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感。
画作风格与技巧探讨
写实风格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的色彩表现,真实地再现雪地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抽象风格
运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以抽象的形式表现雪地的美感和意境,引发观者的想象和思考。
活动目的
活动流程
注意事项
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了解更 多关于雪地画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学 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收集一些经典的雪地画作品或者相关 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的特 点和技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和感受。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 雪地画艺术家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 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教材结构
教材按照“知识介绍-技巧讲解案例欣赏-实践创作”的顺序进行 编排,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雪地画 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雪地里的小画家创作背景
自然环境
雪地画创作需要在寒冷的冬季进行, 学生需要了解冬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条件对创作的影响。
文化背景
创意灵感
雪地小画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和 大自然。学生需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 发现美、提炼美,并将其转化为具有 个性和创意的雪地画作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天。
师:是啊,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时天空还会飘起雪花,(点击课件,多媒体展示下雪情景)不一会,树上白了,地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
师:你们喜欢下雪吗?生:喜欢。
师:下雪的时候,你们都玩些什么?生1:堆雪人.生2:打雪仗。
生3:滑冰。
……师:你们在雪地里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有一些小画家,它们也非常喜欢雪,那他们在雪地里都玩了些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17课。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生:会画画的人。
生:画画特别好的人。
师:是啊,只有画画特别好的人才能称为画家,咱们再来齐读课题。
生再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识记生字词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看课文中的生词宝宝跳出来要考考大家了,看看你认识他们吗?(点击出示出示带拼音的生词。
)生自由读、指名读、领读。
师:看这些生词去掉拼音小帽子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点击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生a、同位互相读。
b、开火车读。
师:这么多词语同学们都认识了,可真了不起,这些生词宝宝又悄悄的回到了课文中,请你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边听边思考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学生分段轮读课文。
师:雪地里的笑画家都有谁?学生回答,师板书。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师:小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呢,下面咱们就来细细地读课文。
师:(点击大屏幕出示下雪图动画)你们看,空中飘起了雪花,好久没下这么大的雪了,你们站在这雪地里,雪花在身边飞舞,落在你的身上,手上,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生:我感到很快乐。
生:我感到很兴奋。
生:我很想玩雪。
……师:小画家们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4.课文感悟:通过讨论、分享,使学生感悟到雪地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5.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雪地里的画作,展示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素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句子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描述性句子,如“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在雪地上留下了美丽的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比喻和形象表达是重点。
-课文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语调、停顿和语气,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往往在记忆生字词时没有问题,但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词汇灵活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生字词。课文讲述了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趣味。生字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它们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句子和描述。通过分析课文,了解小动物脚印如画作的比喻,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创作画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互动问答
问题提出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如“课文中哪些细节 描写表现了小画家的特点?”等。
回答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知识拓展
通过问答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其他有关 雪地和绘画的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识。
教师引导
反思教师在课堂中的引 导作用是否恰当,是否 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和发现问题。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效果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目标, 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使教学手 段更加多样化。
优化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023
PART 04
课程总结
REPORTING
回顾重点
重点词汇
0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重点词汇,如“雪地”、“小画家”、“脚
印”等。
故事情节
02
回顾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情节,包括小动物们在雪地里
留下的不同脚印,以及他们绘画的场景。
语言表达
03
回顾故事中使用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
景,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简单,主要讲述了小动 物们来到雪地里,用自己的脚印
作画,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角色特点
课文中的小动物形象生动,各具 特色。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等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 脚印,展现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重点词汇解析
重点词汇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与动物、雪地 相关的重点词汇,如“小鸡”、 “小狗”、“小鸭”、“小马” 、“雪地”、“脚印”等。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
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学习方式的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课前准备课件、竹叶、梅花、枫叶、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图片。
教学设计1、孩子们,冬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大家的身边,很多地方雪花飘舞,你们想不想看雪呢?好,老师现在大家去看雪景。
展示图片2、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3、如果这时你来到了这么一个白色的世界,最想做什么?说什么呢?4、当我看下雪,会欢呼“下雪啦!下雪啦!”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你会像我一样欢呼吗?一学生试试,谁能比老师更高兴?全班高兴地读。
5、瞧,幸福的笑容早已在你们的脸上,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这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不怕冷,跑到雪地里来玩耍,原来是“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齐):冬季!
师:你们喜欢下雪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齐):想!
师:那好,闭上你们的眼睛,让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吧!(出示大雪纷飞图)睁开眼睛吧!你看见了吗?
生(兴奋地说):哇,下雪啦!
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小伙伴吧!
生1:下雪啦!下雪啦!(感情不够充沛)
师:有谁比他更高兴?
生2:下雪啦!下雪啦!
生3:(喜悦):下雪啦!下雪啦!
生4:(更喜悦):…………………
师: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同学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谁能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
生2:我想知道小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3:我想知道小画家用什么绘画?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些什么?又是用什么画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先读准字音,再找找答案,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情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学纷纷举手,教师请一名学生读课文)请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学
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师、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
小结并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
)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真棒,可学得怎样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小画家是谁?它们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他们画的是什么。
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月牙。
师:你是从哪儿找到答案的?
生:我从图上观察到的。
师:你真会观察!
生:我是从书中读出来的。
师:你能把书上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点读、分角色读、齐读)
师:它们又是怎样画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小鸡画画吧!(出示小鸡画竹叶图)你看见了什么?(学生十分兴奋,纷纷举手)
生1:我看见一只小鸡在地上走,雪地上留下小鸡脚印。
生2:我看见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生3:我看见小鸡的脚印像一把伞。
师:大家真会观察!书上说小鸡的脚像什么?
生(齐):像竹叶。
师:出示小鸡的脚印与竹叶对比图。
像吗?为什么?
生:小鸡脚印是细长的,竹叶也是细长的形状很像。
生:竹叶很美,小鸡的脚印也像竹叶一样的美。
师(引说):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生:竹叶)所以说小鸡是在——(生:画竹叶)。
谁能用“因为………所以………”像老师一样说一说?(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大家可真聪明!
剩下的三种小动物请大家分小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它们是怎样画的(学生边看图边互相
练习表述)。
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只用小脚一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它们真行呀!你们喜欢它们吗?
生:喜欢!
师:谁来把3、4句连起来读一读?(点读、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请大家仔细看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青蛙在洞里睡觉。
师:雪地上这么好玩,可青蛙却在洞里睡觉,你们奇怪吗?
生:奇怪。
师:你能读出奇怪的语气来吗?(指名学生读后,齐
读这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那它为什么会睡着呢?(师解释“冬眠现象”)大家听我把这句读读,你们给老师当评委好吗?
生:好!(老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拍手):嘿!嘿!你真棒!
师:老师怎样读的?
生:老师最后一句读得很轻,好像怕吵醒小青蛙似的。
师:大家像老师一样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爷爷告诉我蛇会冬眠。
生2:我观察过,发现河里没有鱼,后来才知道不是河里没有鱼,
而是它也冬眠。
生3、我知道小刺猬也冬眠,我从书上看出来的。
师:大家真会学习!下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还可以适当加上自已的动作,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评】在朗读中让学生“手舞足蹈”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情感,这一环节顺应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让学生心灵放飞、情感舒展的高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