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风
什么是焚风

什么是焚风
焚风是一种地方风,较多的集中在意大利的波河平原西部。
有时,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热风,一昼夜,温度一下子上升20℃以上。
这种风,可以使初春的气温,一下子提高到盛夏般的闷热;到夏季更是热得人们无处躲藏。
风所到之处,庄稼和草木变得枯黄如霜打,叶子纷纷败落,像大火烧过一般,故名为焚风。
它的来临,使高山积雪,迅速融化,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有时还可以酿成风灾和火灾。
这种风是怎样形成的,又分布得怎样呢?它的形成就是高大的山岚阻隔气流所形成的一种地方风。
高山连绵伸延,成了天然的挡风墙,阻挡着气流的运动,迫使气流中的水分变成雪雨等留在了迎风坡,但尽管山高阻挡,毕竟不能把气流完全档住,越过山脊的气流又沿山坡下沉,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待来到山脚下时,就成了上边描述的那样既干燥又高温的风。
这种风意大利较多,在其他地方也有。
如格陵兰岛西海岸谷地,南非沿海,中国天山、秦岭山脚下,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地,也都有焚风。
焚风是否只有害而无一利呢?也不然,有时,在有的地方,它也为人类干些有益的事。
如在美国洛基山东部,冬季的厚厚积雪,被春天的焚风一吹,很快消融,草木很快长满山坡,大量的雪水又可灌溉山下的土地。
所以当地人还是很欢迎这种被称为“吃雪风”的焚风的。
洛基山东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是世界上气温变化剧烈的地方,卡尔加里市的冬季,一月平均气温低达-21C;而焚风一到,气温一下子上升到3℃。
阿隆巴斯卡湖地区的小麦分布比东部北
移一千二百公里。
还有的地方虽地处温带,却出现亚热带风光,也是这种焚风所造成的。
焚风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焚风的影响与治理措施1. 焚风的定义和原因焚风是一种自然灾害,主要由强大的火灾和强风共同引发。
当火灾失去控制且受到强风的推动,便会出现焚风。
焚风一旦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在自然环境下,火灾往往是通过自然因素引起的,例如雷击、干旱等。
而强风一般是由气候变化、山地地形以及地表温度差异等因素导致的。
当火灾与强风相结合时,焚风就会形成。
2. 焚风的影响2.1 生态环境破坏焚风造成的大规模火灾会破坏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
当植被被焚烧殆尽,生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
2.2 空气污染焚风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并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
2.3 经济损失焚风造成的火灾会烧毁农田、森林、建筑和基础设施等,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大规模火灾还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动植物死亡和产业受损等连锁反应,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
3. 焚风的治理措施3.1 预防措施•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
改进火灾监测技术,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更早地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定期开展火灾风险评估。
通过科学评估地区火灾风险,制定相应的防火计划和措施,为火灾发生前做好准备。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火灾危害的认识,普及火灾防范知识,增强防火意识。
3.2 火灾扑救措施•提升扑火能力和装备。
增加专业消防队伍,提供更多的扑火设备和装备,提高火灾扑救效率。
•加强灭火技术培训。
培养更多专业的灭火人才,提高灭火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火灾信息共享和协作。
建立火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提供更有效的火灾扑救支持。
3.3 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加强土壤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发展可持续农业和林业。
推动绿色农业和林业发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焚风效应原理范文

焚风效应原理范文焚风效应,又称为火焰反传风效应,是指在火场内部的烟和气体燃烧出现逆风传播的现象。
焚风效应起源于美国,由几名火灾研究者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和研究,这一现象对于火灾的扑救和救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焚风效应的原理是,当一个封闭空间内发生火灾时,火焰会引起空气温度升高,导致热气上升。
同时,火焰还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具有较低的密度,容易上升。
当热气和烟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火场内部不断有新鲜空气进入,形成了一个气氛不稳定的区域,即所谓的倒置锅效应。
在这个倒置锅效应的区域内,热气和烟气会沿着墙壁和天花板逆向传播,形成类似于旋涡的漩涡状流动。
这种流动会导致火焰反向传播,形成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的发生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火场内部需要有足够的烟气和热气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气才能形成漩涡状的流动。
其次,火场内部需要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例如窗户、门等通风口,以便新鲜空气进入形成局部强风。
最后,火场内外的大气压差要适当,以推动火场内的烟气和热气向外扩散。
当以上条件满足时,焚风效应就会发生。
焚风效应对于火灾的扑灭和救援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焚风效应使得火焰反向传播,导致火势蔓延速度加快,火场内的烟和气体燃烧现象更加严重。
这对于扑灭火势和疏散被困人员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焚风效应还会导致烟气和有毒气体聚集在火场内部,对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火场扑灭和救援过程中,必须注意焚风效应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和灭火。
在应对焚风效应时,消防部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尽早确定火场内部是否存在焚风效应,并判断其程度和规模。
这可以通过观察火场内部的烟气和热气流动状况来判断。
其次,要控制火势的蔓延,尽量减少火场内部的烟气和热气产生,以阻止焚风效应的发生。
可以通过控制通风口的大小,减小进入火场的新鲜空气流速,降低火焰的温度和烟气的密度。
最后,要加强疏散和救援工作。
在火场内出现焚风效应时,烟气和有毒气体会集中在低处,人员应尽快向高处疏散,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全]高中地理(焚风、气候、农业区位、横断山脉)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焚风、气候、农业区位、横断山脉)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c22a7cbb4cf7ec4bfed0af.png)
高中地理(焚风、气候、农业区位、横断山脉)考点详解焚风焚风,即空气越过山坡后,被烘干、加热的过程。
主要包含着两个过程,如下图所示:①迎风坡:湿润的冷空气在前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山坡的阻挡(迎风坡),因此被迫爬升。
在爬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水汽逐渐冷凝成小水滴,成云致雨,导致空气变得较为干冷。
②背风坡:湿润的冷空气经过降水,空气中的水汽减少(干燥)。
越过山峰后空气开始下沉,下沉的过程中,由于是干燥的空气,因此下降过程中增温更快(1℃/100m)。
因此空气越接近地面,越干热,甚至会引起坡底农作物的枯萎。
图1 焚风示意图例题图2 例题(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6分)答:地形的主要特点:山高谷深(位于横断山区,宾川附近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落差较大)。
耕地的特点:数量少、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山高谷深,只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水源的地区,比较适宜耕种)。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8分)答:该地区降水较少,但蒸发旺盛(亚热带地区),因此气候较为干热。
其中地形对干热气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①西侧有高耸的青藏高原,使得湿润的西南季风难以到达;距离东侧的沿海较远,东南季风也难以到达。
②山高谷深,山地大都呈南北走向。
小部分的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到达后,都会被两侧高耸山峰阻隔,中间谷地相当于一个“背风坡”,会产生“焚风效应”,使得空气更加的干热。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6分)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海拔高、云量少(干热的气候),因此该地早、晚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光照充足,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②纬度较低,全年的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有利于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总结一个地区适宜种植什么作物,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食物偏好)。
焚风效应简介

之迟辟智美创作焚风效应简介当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的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称作焚风.空气在沿山坡运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在做垂直运动,空气的这种运动过程经常是绝热进行的,即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1℃,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1℃,当它上升到凝结高度以后,水汽凝结时会释放出一部份潜热,使无暇气每上升100米降低1℃℃,这样就为焚风的形成构成了有利条件.例如:有一气流,要翻越一座高度为4000米的山脉,假定其越山前温度为15℃,凝结高度为1000米,由于在凝结高度以下空气每上升100米降低1℃℃,那么这块空气达到山顶时将会酿成-13℃.如果凝结出的水汽完全降落到了山前,在空气翻山后,就成了干燥的气团.在无水汽的影响下,气流达到山底时,将会因每100米升高1℃而酿成27℃的干热风.我国境内高山峻岭很多,常可见焚风现象.焚风强烈时,能使农作物枯萎,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在山区,有时会发生一种奇怪的天气现象,在高山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股干燥而炎热的下沉气流,使农作物干枯或者死亡,甚至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气象上称这种气流为焚风,称这种现象为焚风现象. 焚风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由于比力湿润的空气在迎风山玻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已变得比力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这股又干又炎热的气流即是焚风.有一湿润气团在山的迎风坡上升时温度为15℃,越过一座相对高度为4000米的山脉.如果水汽的凝结高度为1000米,在凝结高度以下,气流上升其温度逐渐降低,每上升100米,约下降1℃℃℃℃℃.所以当气流下沉到山谷时,它的温度可达27℃℃℃℃℃,加之此时空气干燥,气流就酿成了干热气流,这种干热气流也称为焚风效应. ℃以上,有时比离山麓较远的西北部市县(无焚风效应地域)要高出10多度. 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苏联的高加索最为有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早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单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焚风有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益处.北美的落基山,夏季积雪深厚,春季焚风一吹,不要多久,积雪会全部融化,年夜地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本地人把它称为“吃雪者”.水平较轻的焚风,能增高本地热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所以原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干脆把它叫做“玉蜀黍。
焚风效应的成因

焚风效应的成因
焚风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
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上升6.5℃。
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上升20℃以上,使凉快的气候连忙热起来。
焚风焚风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
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上升6.5℃。
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上升20℃以上,使凉快的气候连忙热起来。
焚风效应形成缘由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台湾台东市焚风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心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风分为几种风通常分为微风、轻风、大风、狂风、暴风、龙卷风,这几种。
另外还有海风、陆风、山风、谷风、焚风、冽风及旋风等等。
世界上的风,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天文性质的风,叫做行星风系,就是由于地球的转动所产生的气流;
另一类是地方性的风,是由地球环境所造成的,称为地方风。
地方风的种类很多,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与陆、冬季与夏天吸热散热不同而造成的。
在冬季,大陆天气冷而气压高,海洋那么较温存而气压低,故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吹枯燥而寒冷的西北风;
夏季那么大陆热而气压低,海洋上那么较凉而气压高,故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潮湿而热的东南风。
【初中地理】焚风

【初中地理】焚风当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的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称作焚风。
空气在沿山坡运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在做垂直运动,空气的这种运动过程常常是绝热进行的,即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1℃,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1℃,当它上升到凝结高度以后,水汽凝结时会释放出一部分潜热,使得空气每上升100米降低1℃改变为降低0.6℃,这样就为焚风的形成构成了有利条件。
例如:有一气流,要翻越一座高度为4000米的山脉,假定其越山前温度为15℃,凝结高度为1000米,由于在凝结高度以下空气每上升100米降低1℃,凝结高度以上,每上升100米降低0.6℃,那么这块空气到达山顶时将会变成-13℃。
如果凝结出的水汽完全降落到了山前,在空气翻山后,就成为了干燥的气团。
在无水汽的影响下,气流到达山底时,将会因每100米升高1℃而变成27℃的干热风。
我国境内高山峻岭很多,常可见焚风现象。
焚风强烈时,能使农作物枯萎,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顾名思义,焚风是如火如风。
当气流穿过山脊时,背风面很容易出现干热风,这被称为焚风。
这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为什么山上有焚风?这是由于山上气流的下沉运动造成的。
气象学方面,当一定量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到高空时,平均气温每1000米下降6.5℃;相反,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温度平均每1000米上升6.5℃。
也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降到地面时,温度将上升20℃以上,这将立即使凉爽的气候升温。
这就是“烈风”的原因。
这种风不像山风那样频繁出现。
它发生在山脉两侧不同气压的条件下。
在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时,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
在空气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
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c,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
空气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稀薄干燥,然后翻过山脊,顺坡下降,空气在下降过程中,重又变得紧密,并出现增温的现象。
焚风天气特征

焚风天气特征引言焚风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指的是炎热天气中出现的瞬时高温、低湿、强风等条件下的火灾气象现象。
焚风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焚风天气的特征是预防和应对焚风灾害的关键。
焚风形成的原因焚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焚风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强热带高压形成时,大气下沉形成逆温层,使地表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炎热天气。
2. 低湿度焚风天气特征之一是低湿度。
大气湿度低,降水少,蒸发加剧,导致地表湿度降低,加剧了火灾的爆发和蔓延。
3. 强风焚风天气常伴有强风,强风会加大火灾蔓延的速度和范围,造成火灾扑灭的困难。
焚风天气特征分析1. 高温焚风天气被定义为高温天气,通常指大于35摄氏度的极端高温。
高温是焚风天气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2. 低湿度焚风天气下,湿度往往低于30%,有时甚至低于20%。
低湿度使得植被干燥易燃,容易引发火灾,并且增大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
3. 强风焚风天气常伴有强风,风速往往超过6级。
强风会加剧火势的蔓延,增加火灾扑灭的难度。
4. 干燥焚风天气的湿度低,空气中水分蒸发快,地表水分蒸发也快,导致地表干燥,易燃物质容易点燃。
焚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健康影响焚风天气的高温和低湿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为危险。
2. 生产受损焚风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高温和干燥的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容易导致减产或歉收;同时,高温天气也会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 火灾风险焚风天气下,由于干燥和低湿度等因素,火灾的风险大大增加。
火灾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危及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焚风天气的预防和应对1.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焚风天气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2. 民众教育加强焚风天气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教育人们如何应对焚风天气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山区出现焚风的原因
当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夹角较大时,湿气流会 翻越山坡,对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和降水产生不同 的影响。 1、山地两侧降水差别较大 在迎风坡,湿空气随气流上升而逐渐降温冷却, 空气中的水汽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当空气中的水汽达 过饱和时,水分子便会凝结成云而形成降水,特别是 中海拔地段,常形成多雨中心。在一定高度范围内, 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这一范围叫最大降水带; 其后因水汽减少,降水量也随之逐渐减少。在背风坡, 空气顺山坡下沉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水汽不易达到饱 和状态,故降水较少。
130113625 周雨婷
1. 亚临界流里的惯性力占支配地位,在障碍物前流体 升高,流速降低,流体的动力能转化为势能。流体越 过障碍物后势能又回转为动能,流体的流速沿障碍物 向下加快
2. 超临界流里流体在障碍物上方被压缩,流体的流速 因此加快,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越过障碍物后它 的动能回转为势能
130113625 周雨婷
2、山地两侧的气温变化 当空气在沿迎风坡运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在做 垂直运动,空气的这种运动过程常常是绝热进行的。 在所含水汽达到饱和之前按干绝热直减率 (1℃/100m)降温;当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即达 饱和状态)以后,水汽凝结时会释放出一部分潜热, 对空气加热,使空气上升时冷却的速度减慢,按湿绝 热直减率(0.5-0.6℃/100m)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 减少水汽含量。 空气过山后,在背风坡已经成为缺少水汽的干 空气,它顺坡下沉基本上是按干绝热直减率 (1℃/100m)进行增温的。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 山前同一高度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别名
在世界各地山脉几乎都有类似的风,对类似的现 象还有类似的地区性的称呼,比如在我国的四川泸州 地区称这样的风为火凤,智利的安第斯山脉这样的焚 风被称为帕尔希风(Puelche),在阿根廷同样的焚 风被称为Zonda,美国落基山脉东侧的焚风叫钦诺克 风(Chinook),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被称为圣安娜 风(Santa Ana),在墨西哥被称为仓裘风 (Chanduy)。此外在其它许多地区还有许多不同的 称呼。 布拉风是一种类似焚风的冷风,布拉风的名字来 源于克罗地亚和黑山的爱琴海岸。
130113625 周雨婷
例如:有一气流,要翻越一座高度为4000米的 山脉,假定其在迎风坡山麓处的温度为15℃,凝结高 度为1000米,由于在凝结高度以下空气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1℃,故在高度为1000米处的气温为5℃; 在凝结高度以上,每上升100米降低0、6℃,那么这 团空气到达山顶时气温将会降至-13℃。如果凝结出 的水汽完全降落到了山前,在空气翻山后,就成了干 燥的气团。在无水汽的影响下,气流按每下降100米 气温升高1℃进行,当气流到达山底时,将会变成 27℃的干热风。其气温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焚风这个名称来自拉丁语中的favonius (温暖的西 风),德语中演变为Föhn,最早主要用来指越过阿 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谷地变得干热的气流。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焚风效应
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 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 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 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 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 也显著减少。
130113625 周雨婷
定义
焚风(Foehn)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 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 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焚风(Föhn wind)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的干热风, 是一种气流越山后绝热下沉引起的气温上升和相对湿 度降低的现象。焚风往往出现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 于800~1000米的山地,或者纬度更低的山地。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影响--危害
“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 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苏联的高加索最为有 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 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 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 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 灾。 焚风的害处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 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十 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 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 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 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 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 130113625 周雨婷 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130113625 周雨婷
驻波 山等地面障碍物可以在大气中导致地形波。地形 波是一种重力波。假如在高空有比较密集的气流(比 如因为山的影响),它们会受重力影响下沉,由于惯 性的作用会下沉到周围空气比它密集的地方,这样它 会受浮力上升,又由于惯性的作用上浮到周围空气比 它疏散的地方,再次下沉。这样的地形波的三维形状 不变,但波内的气流是在不断流动的,因此它是一种 驻波
130113625 周雨婷
分布
一般来说,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 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会 产生焚风效应。
130113625 周雨婷
世界分布
最早主要用来指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 利谷地变得干热的气流。 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 山、中亚 西亚山地、高加索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 地,甚至太行山东麓也曾出现过焚风
130113625 周雨婷
利用与防治
在山地迎风坡,湿气团随地形升高而降温冷却, 形成降水。为此,在迎风坡植树种草可防止水土流失, 而森林的存在因其增湿降温作用更能够增加降水机会; 在适当的位置修建水库和大坝,把储存的水通过输水 管道送到需水地区,以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对于沿山地背风坡下滑所产生的热干风而言,人们应 小心谨慎,严防火灾发生。建筑施工单位要注意作好 防尘工作,居民应该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免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干热河谷地带造林,化 高价搞个点做做样子是可以的,但不具推广意义,更 不可能持久,因为背风坡森林的存在是很困难的,这 一点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地带已有实证。
130113625 周雨婷
缺口动态 缺口动态是焚风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假如一座山 脉的山脊到处一样高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是一个二维 的问题,但是几乎所有有强的焚风的山脉比如卡斯凯 德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都有通风的 山谷。假如气流的福禄数不足以使得气流越过山脊的 话,那么气流会通过这些山谷流过。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在高山地区,焚风还会造成融雪,使上游河谷洪 水泛滥,有时还会导致雪崩。 此外,焚风天气出现时,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 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医 学气象学家认为,这是由焚风的干热特性以及大气电 特性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引起的。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焚风可能引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造成农作物 和林木干枯,也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 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如时速高达每小时160公里的焚风风暴于2002年 11月14日夜间开始袭击奥地利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 数百栋民房屋顶被风刮跑或被刮倒的大树压垮,风暴 把300公顷森林的大树连根拔起或折断。风暴还造成 一些地区电力供应和电话通讯中断,公路铁路交通受 阻。法新社报道说,截至18日,焚风已造成2人丧生, 数百万欧元的经济损失。
130113625 周雨婷
热力学理论
按照热力学理论焚风与其它风一样是由于气压不 同而形成的,山背风面的气压低。在迎风面空气上升, 温度干绝热下降(随气压的下降温度下降,热量不散 发),这个下降速度约为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 当气温下降到露点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在 这种情况下空气继续上升就开始进入湿绝热降温的过 程了。在这个过程中水不断凝结出来,而空气的相对 湿度保持在100%。这个过程中气温下降的速度为约 0.6度/100米。凝结出来的水在山的迎风面形成云, 假如空气继续不断上升会产生雨和雪。从山的背风面 看上去可以看到山脊上形成一堵云墙,而它的后面则 是蓝天。假如焚风非常强的话,也有可能将降雨区带 道背风面。
130113625 周雨婷
动力学理论
虽然空气是气体,但是有时空气也显示出液体 的特性。在许多情况下空气中会形成大气波。大气波 是许多不同的力,比如大气压力差、科里奥利力、引 力和阻力相互影响造成的。在许多大气不稳定状态下 会有大气波产生。今天对焚风的解释主要是一个流体 力学的动态学理论。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热力学理论的缺陷 热力学理论非常形象地解释了焚风形成的原因, 因此它也常常被列入教科书中。但是这个理论有许多 不足之处,比如: 1. 有时焚风在迎风面没有形成云或降水的情况下也会 形成; 2. 有时迎风面上升的空气并不是在背风面下降的空气, 有时迎风面上升的空气甚至会流回。 此外热空气下降也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事。
130113625 周雨婷
假如气流获得足够的加速度,以及阻挡气流的障碍物足够 大,所以气流被足够强地压缩的话,那么本来的亚临界流可以 变成超临界流,在障碍物的背风面这个超临界流就会以极高的 速度冲下山坡。冲下山坡后它会遇到山坡下本来处于亚临界流 的气流,从而又转变为亚临界流,这个转变是一个断续过程, 在超临界流和亚临界流之间会造成激波。这个激波现象实际上 每个人都观察到过:水龙头里的水高速冲击到面盆里后会以超 临界流的方式向四方冲流,这个冲流是相当平的,其中几乎没 有漩涡。但是冲到了一定的距离后它会遇到周围的亚临界流流 体,造成一个几乎圆形的激波,这个激波里有非常激烈的漩涡。 大气里的气流也是这样的。不同的是,水流在从超临界流过渡 到亚临界流时会将其动能施放为热能,而气流则保存这个动能, 将它转化为内能。刮焚风的时候可以测量到与上述水龙头的例 子相似的漩涡,说明在刮焚风时地确有超临界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