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合集下载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含答案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含答案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含答案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1、“⼗⼆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b )A、发展B、科学发展C、加速崛起D、全⾯转型2、“⼗⼆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 d )A、转型发展B、开放发展C、创新发展D、全⾯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 a )A、经济繁荣、⼈民富⾜、⽣态良好B、⾛在中部崛起前列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D、全⾯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 a 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C、经济增长D、中⼼城市和县域经济5、加快推进⾃主创新,促进增长动⼒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推动发展重⼼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d 转变。

A、⽣态⽂明建设B、环境友好C、全⾯协调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基础⼯程,努⼒实现未来五年地区⽣产总值 b ⽬标。

A、翻两番B、翻⼀番C、翻三番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融等政策⽀持,强化核⼼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d ⼯程。

A、五个⼀B、861C、5352D、千百⼗8、实施“三⼤千亿”计划,培育⼀批产值超千亿元的 a ,打造⼀批销售收⼊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9、按照 a 原则,统筹各种运输⽅式发展,以“完善⽹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B、综合协调C、⽴体⽹络D、以⼈⽂本10、⽀持合肥进⼀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独具魅⼒、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成为在全国有较⼤影响⼒的 c 。

A、滨湖⼤城市B、全国性特⼤城市C、区域性特⼤城市D、现代化⼤都市11、将 a 作为全省次中⼼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07•【字号】鄂政发[2007]69号•【施行日期】2007.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促进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产业集群,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促进企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形成不同特色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联系,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重视规划指导。

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科学合理规划区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钢铁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末,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9.23亿元,同比增长16.3%,年均增长11.53%。

三次产业之比由“十五”末的33:39:28调整为31:45:24。

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94亿元,同比增长3.96%,年均增长26.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4亿元,同比增长3.96%,年均增长30.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11.79%,年均增长27.8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30.5%,年均增长3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同比增长16%,年均增长16.65%。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7亿元,同比增长16.9%,年均增长29.1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30元。

“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二、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十一五”期间,我们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转型发展,着力在原料保障、项目支撑、资金扶持等方面狠下功夫,企业规模、产能、效益迅速扩张,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88亿元,年均增长34.35%;工业增加值完成18.27亿元,年均增长17.22%;实现工业利税4.96亿元,年均增长41.39%。

钢铁产业快速发展,首钢顺利控股兴源实业,八钢成功入股伊犁钢铁,两大钢铁企业依托资金、技术优势,加快技改进程,700万吨钢铁技改项目加快推进。

2010年,两大钢铁企业年产钢铁80.4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21.36亿元,实现地方税收5114万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的21.83%。

犍为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犍为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犍为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作者:陈建东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犍为县围绕打造“川南工业重镇”的发展定位,按照规模发展、集聚发展、转型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3.26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3-82-02一、现状及特点(一)工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目前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户,产值超亿元企业32户。

201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3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居全市第3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53.8%。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调整,犍为逐步改变了过去以农产品加工和采煤为主的传统工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林浆纸、盐化工两大产业链为主体,能源、机械、农副产品、医药、建材等五大优势产业并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全县制浆造纸年产能达45万吨、印刷包装年产能达10万吨,盐化工年产能达100万吨,原煤年产能达400万吨,川南减震、恒益铝业等机械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金福粮油、炒花甘露等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国瑞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工艺不断创新,宝马水泥、天路福商混等建材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三)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自2008年启动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以来,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园区跟着企业走”到“企业向园区集中”,从“一区多园”到“一区三园”的转变,园区布局日趋合理,园区基础日益完善,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业产业布局混杂、企业分布散乱、工业集中度低的局面。

目前,园区规划面积达15.7平方公里,开发面积达5.4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户、集中度达5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7亿元,成功跨入“百亿园区”行列,被列为省级开发区培育地。

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3 .7 2 . 6 其 中第二产业 增加值对 G P的 贡献率 由 2 0 6 7 :5 8 , D 05
年 的 5 .% 调 整 为 6 .0 。 升 4 4个 百 分点 , 业 在县 域 64 08% 上 . 工 经 济增 长 中 的主 体 作 用 日益 增 强 。 3 支 柱 产业 发 展 壮 大 , 集效 应 明 显 增强 。0 7年 , 电 . 聚 20 水 产业 完成 工 业 产 值 2 9 8万 元 , 53 占总 量 的 3 .7 : 化工 业 57% 磷 完 成 工业 产 值 l9 9万 元 , 18 占总量 的 2 .5 ; 副 产 品深 加 26% 农 工 业 完成 工业 产值 10 5 1万 元 , 占总 量 的 2 8 % , 大 支柱 产 .4 三 业 产值 占工业 总 产 值 的 比重 达 到 7 .7 , 4 4 % 工业 集 中度 明显 提 高 。 柱 产 业 对 全 县 工 业 有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以 此 为 龙 支 并
关键 词 : 边 工 业 马 中图 分 类号 : 17 F2 发展 文献 标 示码 : B
文 章 编号 :0 9— 92 2 0 )1— 7— 2 10 6 2 (0 9 0 4 0 5 .企 业 改 革 顺 利 推 进 , 力 不 断 增 强 。 2 0 活 至 0 7年底 , 全
进 程 明显 滞 后 。
2 工 业结构单一 , 济波动大 。 县产业分布主要集 中 . 经 全 在 水 电 、 化 工 、 副产 品深 加 工 三 大 产业 , 他 产 业 总 量小 、 磷 农 其 发 展 速 度 缓 慢 , 有 形 成 新 的增 长 点 。 大 产 业 中 , 化 工 产 没 三 磷 业 发 展 又 对 水 电 产 业 的发 展 形 成 依 赖 。 水 电 产 业 “ 天 吃 而 靠 饭 ” 特性 又使全县 工业经济增 长缺乏 可控性和稳定性 。 的 因 此 ,一 业 独 大 , 长 依 赖 ” 象 明显 , 工 业 经 济 的 平 稳增 长 “ 增 现 为

虢正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虢正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虢正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布日期:2007-10-29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

近年来,宁乡县坚持把“兴工强县”作为首选战略,以产业提升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主攻点,以项目运作为总抓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15.7%提高到目前的61.5%,三次产业比由31.5:35.1:33.4调整为19.5:52.2:28.3,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逐步向产业驱动型转变。

综合实力在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宁乡由2001年的233位跃升到2006年的124位,五年提升109个位次;在中国中部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宁乡由2005年的18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10位。

一、以产业提升为突破口,培育工业发展“主心骨”。

产业是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

在产业发展上,宁乡根据非均衡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工业经济的产业“主心骨”。

一是优先壮大优势产业。

重点突出食品、机电、服饰、煤炭、建材、再生纸等支柱产业,以板块运作方式推进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整合,打造特色板块经济,实现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培育食品、机电两个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航母”,稳步发展服饰、再生纸、建材、矿产等4个年产值过20亿元的产业集群,致力打造长沙西线现代制造业中心、湘中再生纸业主产区和中国中部鞋都、服饰之乡。

二是优先做强优势企业。

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实行服务聚焦,政策上适当倾斜,用地上优先保证,资金上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大企业,破除县域工业企业“山多峰少”局面。

培育年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100家,过亿元企业40家,其中10家年产值过10亿元标志性龙头企业,全面形成龙头企业率先领跑,中小企业竞相发力的局面。

三是优先培育优势品牌。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在科技创新、品牌带动。

“两化”互融并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乐至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

“两化”互融并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乐至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

承载 产业 ”的思 路 ,探 索 出一条 新 资四年翻 了两番多 ,年均增长 5 % , 3
型 工 业 化 新 型 城 镇 化 互 动 发 展 的 路
里 ,是 2 0 0 6年的 5倍 ,产值达 1 6 1
亿 元 :成 功 创 建 为 全 国 农 产 品 加 工
全县 地 方 生产 总 值 翻 了一 番 多 ,年 均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6 % ,拉 动 6
GDP增 长 1 . 百 分 点 。 工 业 企 业 4个 1 解 决 就 业 3 1万 人 ,带 动 5万 余 人 .
施 “ 业 强 县 、 项 目带 动 、 环 境 兴 工
县 ” 三 大 战 略 , 努 力 实 现 “ 强 开 加 放 合 作 、 改 善 交 通 条 件 、 破 解 水 资 源 瓶 颈 ”三 大 突 破 ,全 力 推 进 新 型
主 要 做 法 及 成 效
20 0 7年 以来 ,乐 至 新 一 届 县 委 县 政 府 深 入 贯 彻 省 、市 推 进 “ 化 两
工 业 经 济 加 快 发 展 ,带 动 城 新 项 目入 驻 搭 建 了 平 台 ,为 县 城 商 市快速 扩 张
实施 工业 发展 “ 24 ”战略 , 13 5
培 育壮 大 支柱产 业 ,增 强城市 发展动力
围 绕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狠 抓 对 外 招 引 、 对 内扩 能 , 纺 织 、 食 品 、 机 电三 大支 柱 产 业 产 值 突 破 1 0亿 元 。 O 通 过 外 引 内联 ,贵 均 、 乾 源 等 在 建
和 建 成 的 纺织 企 业 将形 成 7 0万 纱

明பைடு நூலகம்
怔 魁
超 迪 电 器 成 为 西 部 最 大 的洗 衣 机 生 产 基地 ,落地 了 总投 资 6 0亿 、 首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19•【字号】内党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13〕13号2013年6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

以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强化产业支撑,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基本原则。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要立足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一切从旗县(市)实际出发,尊重发展规律,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

--坚持“四化”同步推进。

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与成效2023年,我国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措施针对县域经济的主要瓶颈,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各种手段,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国视野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政策导向方面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的政策,例如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县域经济振兴行动计划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全面推进,加速了资源集聚,提高了产业结构。

二、深入实施生产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深入实施生产融合发展模式。

生产融合发展模式是以农业生产、非农产业、服务业等环节为核心,通过互助合作形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对实施生产融合发展模式,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的投入。

同时,推行农业基地+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政府应该引导产业创新,支持实施产业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支撑体系。

例如港口城市的引入先进海运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大力推进等等。

科技创新的推动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四、引导人才集聚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建立一系列人才吸引机制。

例如通过对创新券、优秀人才津贴等多种形式的激励力度,为优秀人才营造有利的创新和创业环境。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作用和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通过建立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拓展城市增长极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实现对不同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风雨历程辉煌成1

风雨历程辉煌成1

风雨历程辉煌成绩风雨历程60连年,红土地旧貌换新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溆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绩。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讲求实效,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加速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

一、国民经济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建国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全县大量耕地抛荒,农业生产陷于十分恶劣的窘境,工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交通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综合经济实力十分微弱。

60连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溆浦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这块贫困掉队、百业凋零的红土地上,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溆浦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县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县经济实力有庞大增加,实现了新跨越。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60连年来,全县经济总量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194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3237万元,通过27年(1976年)才越上亿元大关,达到10990万元,又通过19年(1995年)接近十五亿元关,达到149002万元,尔后到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为345906万元,2010年又达到亿元。

按可比价钱计算1949—1978年年均增加%,1979—2008年年均增加%。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加%.。

人均GDP接近7700元。

人均生产总值水平迅速提高,1949年全县人均GDP仅为84元,1978年167元,到1995年人均冲破两千元,达2130元,到2010年冲破七千元关,达到7686元,是1949年的倍。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通过60连年的发展,全县财力显著增强。

1949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120万元,1975年跨过千万元为1012万元,1988年为3299万元2008年过两亿达21721万元,2010年为亿元。

项目推进表态发言稿

项目推进表态发言稿

项目推进表态发言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一流的业绩,做一流的工作。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项目推进表态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项目推进表态发言稿作为县工业园所在地的碧塘乡,全力支持,大力配合,确保园区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确保园区经济快速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按照统一部署,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仅要把县工业园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更要把它当作推动我乡经济发展的一项经济工作来抓好,坚决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服务协调到位,为县工业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和一切便利条件。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把全乡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固本强基,率先发展”的战略要求上来,统一到“力保全省十强,打造三湘名县”总体目标上来,正确处理好建设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全乡党员干部对加快发展,推进项目建设的认识有一个新的跨越和提高。

二、进一步讲究方法,创新思路。

做群众工作历来就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我们将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开动脑筋,切实摸准群众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不厌其烦,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对那些阻挠工业园区建设,有意拖延项目建设的群众,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做好思想工作,求得群众的理解,取得群众的信任,增强互信度,使工业园区的征拆工作有序推进。

三、进一步宣传动员,快速推进。

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乡干群,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参与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上下联动,乡各部门,各村、组对涉及工业园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义不容辞地完成,不能发生任何一起推诿扯皮的事件,乡、村、组的干部和党员,都有义务与责任为县工业园建设留一份心、出一份力,举全乡之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四、进一步创优环境,推动发展。

坚定不移地创优发展软环境,为加快工业园建设提供外部条件。

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思想,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提纲汇编之三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提纲汇编之三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提纲汇编之三一奋力跨越“十一五”圆满结局这五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这五年,基础建设成绩斐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大幅改善。

这五年,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政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三)基础后劲全面提强。

(四)民生福祉全面提标。

奋起赶超“十二五”再开新局--围绕一个定位。

--达到两个率先。

--实施三大战略。

--建设四个醴陵。

--建成两个五。

--实现两个六。

奋发有为实现xxxx年良好开局(一)强化驱动促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

进一步扩大消费。

进一步加速招商。

进一步深化改革。

(二)紧扣重点求突破强基础,惠“三农”。

调结构,兴产业。

抓提质,扩城区。

(三)以人为本惠民生为民解忧。

为民谋利。

为民保安。

(四)规范行政强自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二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这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这五年,是基础建设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

这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的五年。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的五年。

这五年,是民生民利得到保障、人民受惠越来越多的五年。

这五年,是民主法制全面加强、政务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一)突出产业发展。

强化三种意识 以新型工业化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三种意识 以新型工业化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县 级 领 导 干 部 带 头 , 人 抓 一 个 项 目 , 0 0万 保 底 , 绕 资 每 50 围
源 、 绕 大 项 目、 绕 六 个 产 业 链 , 可 能 参 加 各 种 洽 淡 会 、 围 围 尽 贸 易 会 , 强 宣 传 , 力 在 招 大 项 目上 实 现 新 突 破 , 争 引 加 努 力 进 投 资 上 亿 元 甚 至几 十亿 元 的大 项 目。 四 是 抓 环 境 。我 们 以创 造 市 内 最好 、 省 一 流 , 力 打 全 全 造 “ 本 最 低 ” 政 策 环 境 、 效 率 最 高 ” 行 政 环 境 、 回 报 成 的 “ 的 “ 最 快 的 市 场 环 境 、 信 誉 最 好 ” 服 务 环 境 为 目 标 , 富 裕 “ 的 把
问题 的 关键 。我 们 富裕 县 在推 动工 业经 济发 展 中 , 出人 的主 观 能 动 作 用 , 突 通过 强化 县 级 领 导 率
先 垂 范 、 直部 门搞服 务 和 工 业企 业抓 效益 三 个 方 面意 识 , 力推 进 工 业 经 济科 学跨 越 发展 。 县 全
[ 键 词 ] 型 工 业化 ; 域 经 济 关 新 县 [ 图分 类 号  ̄ 4 / 17[ 献 标 识 码 ] [ 中 F 0F 2 文 A 文章 编 号 ]0 9 23 (0 8 0 —0 l —0 l 0 — 2 4 20 )1 0 0 2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1期 08
( 第4 总 9期 )

论 观 察
No .1, 0 8 20 S ra o. 9 e i lN 4
The r tc O bs r a i o e i e v ton
强化三种意识 以新型工业化 推 动 县 域 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精选多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精选多篇)

第一篇: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

2014年、2014年、2014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2014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

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

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万元规模工业增 1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

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支撑xx工业发展的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努力扩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质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7.36亿元,增长39.6%,实现工业增加值56.57亿元,增长22.5%,绝对额与增速均居全市第二。

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全市人大财经系统促进工作经济发展考察调研会召开前后,县人大财工委联合有关方面组成调研组,围绕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增强了人大财经工作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自觉性,提高了人大财经工作依法监督,全力服务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形成了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调整,工业为先”的要求,牢固树立了工业立县思想,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使工业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称号。

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350户,从业人员1.86万人;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1.34亿元,较2000年翻了一番多,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

目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已凸现四大特点:一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重点规划建设的泾阳工业密集区已入驻统一石化、格瑞齿轮、兰星钢管、新希望饲料等知名企业29家,总投资47亿元,呈现出“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支柱产业初具规模。

全县已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医药化工、饲料农资、电磁线缆和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

以光明乳业、蒙牛银华乳业、红旗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突破30万吨;2005年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电磁线缆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80%。

三是优势企业不断涌现。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33户增加到现在的44户,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怡科食品、声威建材2户。

四是名牌产品脱颖而出。

全县工业产品已发展到30多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张裕葡萄酒、光明乳品、声威水泥、怡科果汁、永大漆包线、统一润滑油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怡科果汁、永大漆包线等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400万美元。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试卷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试卷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试卷答案一、1、(1)、粤东地区(汕头、揭阳、汕尾、潮州)(2)、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3)、粤北地区(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2、相关区域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上相互联系、关联互动、正向促进,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

二、1、(1)移植模式(2)资源模式(3)结构调整模式、(4)信息化模式2、(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3)坚持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主体作用(4)坚持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实现跨越发展3、(1)引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向粤东西北县城,推动沿边县域跨省合作发展(2)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构建各县特殊的产业产品和名牌。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吸引在外乡贤能人回乡投资创业。

(4)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专业镇,打造特色园区和特色品牌。

(5)套经济、鼓励中小企业绕主导产业链配套生产,打造珠三角先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2 (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机制。

4、(1)中心城市建设要合理控制规模。

(2)城镇化要做到城建与产业协调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人”的城镇化。

5、(1)建设完善促进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体制机制。

(2)科学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比例。

(3)形成完善的区域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4)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

(5)落实现有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切实保障粤东西北地区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1、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快速度的发展,是一地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产业、技术、质量、效益的新跨越、一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

2、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而且也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即它不是全面、平行地推进,而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

粤东西北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1)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提要本文通过判定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指标和分类指标,分析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苏北“郡县治则天下安”,我国自秦朝置县以来就有了县域经济。

两千多年来,尽管历经沧桑,县级政权却稳定地延续下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对一个地区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成为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县域经济的高度重视。

江苏虽然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但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梯度落差,而江苏欠发达地区(主要指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因此,理性分析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就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本文主要通过判定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指标和分类指标,来分析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总体指标判定。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0》,苏北2009年人均GDP 为23,835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3,491美元(注:2009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收于6.8282);而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则分别为4,029美元、3,097美元、3,409美元、3,742美元、2,557美元。

对照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表(见表1,暂不考虑货币通货膨胀率),可见苏北的徐州、淮安、盐城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但连云港和宿迁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表1)在苏北24个县(市)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大丰市为34,887元,折合5,109美元,居全省51个县(市)第21位;最低的是丰县为12,130元,折合1,776美元,居全省最后一位。

论“四化”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论“四化”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㊀㊀2021年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学㊀术㊀交㊀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Feb.,2021总第323期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AcademicExchang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23㊀No.2㊀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收稿日期]2020-07-1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四化 同步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联动效应研究(13YJA790028)[作者简介]王丽娜(1980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从事国际贸易研究;郭振(1954 ),男,湖北浠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㊁国民经济㊁国际贸易研究㊂论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王丽娜,郭㊀振(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摘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㊂ 四化 同步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是:新型工业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支柱;农业现代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新型城镇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载体㊁平台和助推器;信息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㊂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包括关联互动机制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实现机制㊂这些机制共同推动 四化 同步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能够产生联动效应,包括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循环累积效应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效应,以至城乡共同繁荣㊂[关键词] 四化 同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联动效应[中图分类号]F062.9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0-8284(2021)02-0100-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和农业现㊃001㊃论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㊂在 四化 同步协调发展背景下,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如何通过 四化 同步推进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㊂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理念㊂推动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㊂面对国内外双重市场经济形势多云变化,重新定位与形成新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并将新经济发展方向转型为以 质量 和 效益 成为发力点,新经济发展需要科技进步㊁劳动者素质提高与创新驱动,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驱动与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建立需求拉动消费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实施 四化 同步发展战略,通过 四化 同步推进和创新驱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㊂21世纪以来,尤其是 十一五 规划以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同时,由于工业化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进而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出现诸多瓶颈㊂为破解这一难题, 十二五 规划明确提出,在工业化㊁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战略任务㊂此后,由于信息化已经成为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㊂所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都明确指出,以强调 新型 为切入点,把推进 四化 同步发展作为发展理念与战略思想, 四化 同步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是:新型工业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支柱;农业现代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新型城镇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其升级的助推器;信息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同步发展,是构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路径㊂㊀㊀一㊁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分析机制 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其原意是指机器运转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互动因果的联结关系及运转方式㊂机制从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㊁相互制约㊁协调互动关系㊂[3]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着特定的功能与作用,其机制主要有 四化 之间的关联互动机制㊁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机制,这些机制共同推动了 四化 同步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㊂㊃101㊃学术交流㊀2021年第2期(一) 四化 同步推进的关联互动机制新型工业化㊁信息化㊁新型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简称 四化 ), 四化 是一个整体,相互关联㊁相互促进㊂在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四化 同步推进的关联互动机制是一种发挥其功能的目标导向机制,其关联互动关系见图1.图1㊀ 四化 同步推进的关联互动机制按照共生系统理论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共生在一个大系统中,既相互关联㊁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前提㊂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关联互动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包容又排斥,既共生又竞争㊂长期以来,由于城乡被割裂开来,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也造成了城乡差距的扩大㊂从城乡对立走向城乡融合,通过 四化 同步推进能够实现城乡产业结构从整体上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㊂工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经济要素不断聚集的过程,工业化也是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工业化本身能够带来城镇的繁荣和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以工补农,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乡村振兴㊂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中,工业化成为城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支柱㊂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中,要做到以城带乡,城镇支援农村,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㊂ 三化 协调发展是产业结构协调的基础㊂信息化与其他 三化 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互动关系,融合是其核心与关键,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导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是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㊂[4] 四化 的同步推进能够产生协同创新力,创新驱动引起了附加值㊁产值规模和产业影响力在不同产业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升级㊂(二)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是一种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提出具体战略任务的运行机制㊂通过实施 四化 同步推进战略,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㊃201㊃论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级的具体作用,表现如下(见图2):第一,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通过以工促农,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大中小城市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生产要素配置城乡通开,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实现了工业生产绿色化㊁精致化㊁高端化㊁信息化与服务化㊂ 两化 深度融合也为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㊂图2㊀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第二,通过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产城融合,真正体现人的城镇化,充分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㊂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保障㊂通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㊂这些都为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㊂通过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型工业化向县域的推进,实现以工促农;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增强了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促进了县域工业化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活力的增强,促进了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㊂这些都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走上产业高效㊁产品安全㊁资源节约㊁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第一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㊂㊃301㊃学术交流㊀2021年第2期信息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提高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㊂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技术创新㊁促进了服务创新,发展了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进而促进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㊂信息化与 三化 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了产业价值链升级,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为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㊂(三)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现机制实施 四化 同步推进战略,要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点放在创新驱动上,通过 四化 同步协同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现机制(见图3)㊂[5]图3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现机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四化 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孕育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实现了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了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增强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通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㊂ 四化 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提升,加大了企业资本积累,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㊂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政府也有更多财力,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以增强发展后劲的投资,为优化要素供给结构提供了保障㊂在创新驱动引领下,以供给的改善和产品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还通过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如信息㊁绿色㊁时尚㊁品质等新型消费,实施消费品质与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从供给侧为消费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保障㊂在创新驱动作用下,着力提高投资效率,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需求结构㊂在 四化 同步推进下,能够激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和潜能,更好地发挥外资积极作用㊂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创新驱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以 创新 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以服务创新带动中高端商品出口比重,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㊂要实现要素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人才优化配置,更多依靠㊃401㊃论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㊂通过技术知识积累,提升要素配置效益,提高基础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主导作用,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体系,用全球视野配置各类要素,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产业价值链重构,在国际产能合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㊂由于创新驱动引起了产业附加值㊁产值规模和产业影响力在不同产业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㊂随着新产品㊁新产业的不断出现,主导产业群也不断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产业间的更迭,这是一个连续变动的过程㊂当原有高增长产业因创新减缓而减速,便会为新的创新型产业所取代,在随后递进的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高增长产业又会转化为现实高增长产业,以代替原来高增长产业位置㊂因此,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实现的[6]㊂㊀㊀二㊁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联动效应分析四化 同步推进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战略思想,通过关联互动机制㊁作用机制㊁实现机制等的共同作用,能够保障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的贯彻实施,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联动效应,包括能够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循环累积效应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效应㊂(一)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循环累积效应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㊂我国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是产业结构中的短板,国家始终强调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㊁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同时,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多元化培育新型农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㊂随着工业化互联网时代产生,农村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普及,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的推进,带来了全面㊁动态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城市功能提升为代表的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将对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7]㊂通过 四化 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可以化解各自发展面临的制约,形成循环累积效应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城镇的集聚㊂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降低城镇建设中各种基础设施的成本与企业承担的分摊成本,有利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镇的集聚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了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转型升级㊂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在城市建设与综合治理,推进创新城市㊁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起到强大的推进作用㊂信息化为提高农业生产率,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㊂ 四化 同步推进产生的循环累积效应,通过产业链效应㊁收入效应和需求㊃501㊃学术交流㊀2021年第2期效应㊁技术支撑融合效应,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促进了 四化 同步发展,进而加速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㊂在这个正反馈系统中创造需求和集聚要素发挥了放大器的作用, 四化 同步推进有效地创造了需求,并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促进了优势要素在城镇的集聚(见图4)㊂图4㊀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循环累积效应1.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产业链效应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型向更多应用现代工业㊁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和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㊂因而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形成了复杂的产业链关系㊂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工业化的推进极大提高了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经营管理方式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县域工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㊂推进工农业之间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是促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求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以及与市场需求的对接㊂工业化生产对农产品的质量㊁规格提出严格要求,为降低交易成本和打造质量品牌,要求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与工业化流程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形成产业链效应,这种产业链效应有利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有利于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㊁乡镇的财政收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㊂2.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收入效应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够带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㊂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激发更多㊁更广泛的消费需求,包括对各种优质农产品㊁工业制成品和各类服务的需求㊂对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㊁对精深加工农产品的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拉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供更好品质㊁更多选择㊁各具特色的农产品㊂而对中高端工业产品和服务㊃601㊃论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则将随着制造业服务化㊁智能化辐射到国外市场,并通过对城乡工业化全面推进,通过产业链效应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而各县域也通过本地工业化的推进实现了 富民强县 的目标㊂城乡经济在 两化 协同发展中,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呈爆发式增长,如对教育㊁医疗㊁公共设施等的配套提出更多的需求,而生产性服务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㊂城镇是各类服务业发展的载体,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镇功能得到不断提升,从第一和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更多地向城镇各类服务业就业,拓展了就业范围,也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也进一步推动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并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对优势要素的凝聚力㊂3.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需求效应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间接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 两化 的推进对资金㊁技术㊁高素质劳动力等优势生产要素的直接需求也不断上升㊂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由于得到城镇化带来的要素聚集作用而获得不断响应,会形成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由需求效应驱动的正反馈效果,使 四化 在同步推进中不断走向深化㊂而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镇化自身也激发出对消费的需求效应,在进入了 四化 同步推进下,城乡居民㊁各类产业共同创造需求的新阶段㊂但是,城镇化形成的需求是衍生性需求,必须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为支撑㊂因此,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的内需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只有满足农业生产率持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的劳动收入持续增长,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在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下,真正落实居者有其房,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公共就业㊁创业和职业培训的能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等一系列条件,才能实现以城镇化拉动内需,特别是拉动消费需求的目的㊂4.信息化对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技术支撑融合效应信息化是 四化 同步推进的助推器,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依托平台,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运用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㊂信息化创新了工业生产和设计的手段和流程,生产方式向柔性化㊁智能化㊁数字化㊁精细化转变㊂信息化改善物流运输效率,发展了现代物流业,创新了商业模式,普及了电子商务,发展了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㊂信息化使资源配置的方式更加动态化,优化了现代产业服务新体系㊂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传播知识㊁技术和文化,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改造传统农业,加大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发展智慧农业,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在市政建设㊁综合治理㊁人口管理㊁电子政务等方面都提供㊃701㊃学术交流㊀2021年第2期了技术支撑,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着力点㊂(二) 四化 同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效应产业结构协调性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中心内容,产业结构的协调是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㊂产业结构的协调也是指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㊂只有强化产业之间的协调,才能提高其结构的聚合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效果㊂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高度化,而盲目追求高度化而不注重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即合理化,是一种 虚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必须建立在更高层次的合理化基础上㊂产业结构必须在协调基础上才能实现优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㊂在 四化 同步推进中,必须要关注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效应㊂1.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效应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既包括彼此之间的规模,也包括彼此之间的发展速度,彼此之间的利益分配和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㊂第一,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之间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比例是否协调㊂对于农业而言,农业的规模必须满足谷物基本自给㊁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㊂如果农业规模不断缩小,会对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构成制约㊂同样,工业化进程中对于农业产生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与吸纳,工业化单一发展不能促进农业进步,并且对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装备与信息化水平同步提升与更新会制约农业的发展㊂第二,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发展速度是否协调㊂由于产业的异质性,工业增长速度往往要快于农业,但是若工业快速增长,而农业则缓慢增长甚至停滞不前,说明工农业发展速度尚不协调㊂从发达国家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经验看,工农业两部门增长速度比率不同时期所占比例不同,工业化初期阶段为3:1 3.5:1;工业化中期阶段为2:1 2.5:1;工业化后期阶段为1.5:1 2:1㊂这种速度比率是否合适还要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来确定㊂第三,工农业两部门利益分配关系是否适当㊂计划经济时代强调农业支援工业,工农业之间产品价格剪刀差造成城乡的二元结构㊂工业不能剥夺农业,而应支援农业,显著缩小城乡差别,让农业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才是两大产业实现高度协调的表现㊂第四,缩小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㊂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就要减少农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㊂2.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效应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协调度,最协调的状态应该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保持平衡均速发展模式,即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都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城市和乡村实现和谐发展㊂若出现城镇化进程过快,农业现代化滞后,城市扩张过快,乡村落后等,则意味着两者协调度较差㊂我国在城镇化快㊃801㊃。

五项举措抓落实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五项举措抓落实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五项举措”抓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筠连县政府课题组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份依赖资源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已逐步体现出其内在的局限性,新型工业化是资源型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筠连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型发展为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着力落实产业载体建设、推进重点项目、构建服务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五项举措”,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平稳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一、强化载体建设,落实“四大策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筠连县要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川南滇东北结合部经济强县”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南向吸纳和利用省外资源的前沿阵地,建设能源、煤化工、建材、山区特色效益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筠连经济由资源富集型逐步向集约节约型发展。

(一)以壮大支柱产业为基本策略,扩大规模强支撑。

一是壮大煤炭采掘支柱产业,今年开工建设投资共28亿元的新维、船景矿井;加速推进武乐、青山等大型矿井的开发,不断加强地方煤矿改造,实现煤炭资源集约化开采;二是壮大建材工业,投资达7.5亿元的筠连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已开工建设,力争今年建成投产,形成筠连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建材工业由现行的松散型、小户型向集约型、规模型发展。

(二)以打造主导产业为主要策略,调整结构促转型。

在大规模开采本县原煤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为“出川入滇”门户的区位辐射优势,实现“滇煤川用”,打造产值超300亿的煤化工基地。

一是全力推进海瀛年产25万吨甲醇、10 万吨二甲醚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设;二是与山东德州合作,力争投资达56个亿的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年底落户镇舟;三是与中农资洽谈,争取在腾达镇建设投资达32个亿的年产50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项目。

通过煤化工等大型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全力推进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签发时间: 2009-06-22鸡东县经济计划局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我县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县委、县政府狠抓思想解放,确立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

采用政策引导(“看得见”的手)、市场推动(“看不见”的手)的措施,加速了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选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完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是今后县域经济科学、稳定、高速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县域经济煤焦化工产业非煤产业按照县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近,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就“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抓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作中,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在中央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推动下,全县即进入了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强县”、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阶段。

至2008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4亿元,同比增长11.2%。

其中:在三次产业增加值中,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加工产业增长比例最大,达到20.2亿元,增幅14.6%。

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1%,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3%。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做法:(一)强化领导,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即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并责成经济计划局牵头制定《鸡东县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确立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势资源转化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理念,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煤炭、煤电化工、非煤矿产资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和医药药材六大产业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优化升级,促进鸡东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到2010年,煤炭产业装备能力、标准化作业水平和单井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趋于合理;煤电化工产业进一步壮大,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非煤矿产资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医药药材产业,改变单纯依赖煤炭产业的局面。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2%。

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5%。

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率达到80%以上。

全县工业生产能耗降低10%,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至此,全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有规划、有目标、组织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的系统工程。

(二)谋划煤化工园区发展,推进以煤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强县”战略鸡东县是以煤兴县的资源县,原字号、粗加工的传统产业已经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不转变陈旧的发展方式,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开展煤化工园区筹建的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可行性研究和环评工作,责成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了园区发展规划、园区建设方案,现园区已经被省环保局批准为省级煤化工生态示范园区。

园区近期计划招商引资20亿元,建设重点项目7个;远期计划投资198亿元,基本建成“五大产业循环链”的总体框架;建成以煤炭开发为源头、煤炭深加工、精加工为主产业链的煤电化工循环经济型企业集群,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实现15亿元,利润实现26亿元。

届时,鸡东县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008年,进入园区的6个煤化工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1亿元。

(三)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战略,加快县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把重点项目带动战略转移到以新型工业化项目为引领、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降低各类资源开发、初加工项目比重,在大力建设以技术进步为依托、资源深加工新型工业项目的同时,努力发展农副、畜禽、北药、山产品深加工等循环经济项目。

由于思路清楚,使我县重点项目工作发生了由为抓GDP而抓重点项目,向为抓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抓重点项目的转变。

2008年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实施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1项,当年完成投资3.28亿元。

其中10个项目竣工,可增加工业化生产能力:粗苯5000吨,供热30万平方米,洗煤185万吨,水泥20万吨、钼精粉700吨;达产达效可新增销售收入9.5亿元,新增税收1.1亿元。

2009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9个,计划投资35.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5亿元。

项目达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66.8亿元,新增税收6.8亿元;其中新型工业化项目11项,计划投资32.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91.9%。

以上项目达产达效后,我县煤电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四)认真研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推进机制, 2008年落实对上争资项目79项,到位资金3.18亿元(全口径),其中,大型新型工业化项目有省发改委核准的北方焦化公司60万吨焦炉技改项目、批复的鸡东县中心城区污水治理一期工程项目,省经委核准的宝泰隆焦化公司98万吨焦化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省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2557万元。

(五)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工作,融通域外资金支持新型工业化项目的发展2008年全县引资项目30个,实现国内全口径到位资金3.6亿元,外资58万美元,为新型工业化项目的建设筹集了必要的发展资金。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应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观念;观念不更新,工作难以开展。

实践证明: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

“无工不富”是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选择。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就在于工业化落后,欠发达就欠在工业的发展上。

我县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以“工业强县”的战略,无疑是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十二分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坚持不懈的抓好招商引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几年,我县坚持招商引资,通过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累计已招商引资达13余亿元。

域外资金的进入,不仅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而且还激活了域内资金达7亿多元,激励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10余亿元,工业经济资产总量达30余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因地制宜,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县域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我们选择了投资额度较大、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市场的作用力和政策的推动力最优结合,产生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联合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的效果。

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全县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对重点项目实施最优化的公共服务,提高了重点项目的建设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近3年来,投产的重点项目累计新增工业产能达15亿元。

(四)构筑平台,统筹城乡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走新型工业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基本内容就是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城市化水平,但这一个降低,一个提高却受到我国比较突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而县域经济恰是农村经济、工业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地区。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实施了鸡东煤化工业园区战略,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园区发展促进园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煤化工工业区建设、市场建设一体化发展,最终把园区建设成为煤化工为支撑的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市化的现代小城市;通过园区建设努力实现10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和城市居民。

园区发展思路,明确了我县新农村、小城镇、城市化、工业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蓝图,也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我县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尤其是招商引资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比,需要进一步提升;存在体制机制不活,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二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实施的煤化工园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战略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资金紧缺、市场疲软,使工业经济的增幅受到影响,这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县域经济构成了明显的制约因素。

三是县域优势发挥不够,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优、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四是项目建设进展不快,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措施按照县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科学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下步应抓好以下工作:(一)选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1、加快推进鸡东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增强园区集聚效应。

要加快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公共服务机制,制定园区运行规则和优惠政策,优化园区环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入园投资兴业。

加速园区产业集聚,尽快形成企业集群,增强集聚效应。

园区建设要按照生态工业理念,不断扩大园区企业规模,形成煤—焦—电(电石)—化—建材生态工业链条。

近期,重点推进宝泰隆焦化公司120万吨干熄焦、240万吨洗煤、15万吨甲醇、5万千瓦发电项目,北方焦化公司100万吨焦化、260万吨洗煤、热电联产和华鑫塑料公司30万吨PVC树脂等项目建设。

到2010年,园区经济要实现总产值35亿元,利税10亿元。

2、加快煤炭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标准化水平。

按照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速现有煤矿企业实施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的产权并购、生产要素优化重组。

结合煤矿安全技改工程的实施,提升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到2010年,全县完成整合改造矿井工作,矿井总设计生产能力达到868万吨,计划实际生产能力达到550万吨以上,煤炭产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利税3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