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科学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练习题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四年级下册 “电”单元练习答案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堂练习1.连线题。
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2.选择题 (1)C (2)C (3)B2.点亮小灯泡活动记录1.(1)(2) 玻璃泡 金属架 灯丝 连接点2.尝试用一段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
(1)装置图略干电池使小灯泡发亮。
梳头的时候,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下雨前天 空会打雷通电后电视机播放节目。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冬天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噼啪”声响声塑料尺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2)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方式能使小灯泡发光。
课堂练习3.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发光?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下图中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3.简单电路活动记录2.1.课堂练习3.连线题:连接各元件提供电源连接或断开电路利用电流发光4.判断题:(1)√(2)X (3)√4.电路出故障了活动记录1. 观察出了故障的电路,找出可能造成小灯泡不发光的各种原因。
(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接上;(3)导线里面断了;(4)小开关的连接松了,没有连接上;(5)电池没有电了;(6)电池盒连接松了。
2. 略课堂练习3. 选择题。
(1)B (2)B5.导体与绝缘体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2.选择题(1)C (2)A6.做个小开关课堂练习1、下图是小明设计的三种开关。
请判断哪个开关可以用,哪个开关不能用?(╳)(√)(╳)2.下面哪些材料能用来制做开关?哪些不能?木头与铜片塑料与铁片铝片与铁片竹片与木头(√)(√)(╳)(╳)塑料与铝片铜片与铁片硬纸片与铜片(√)(╳)(√)3.选择题。
(1)B(2)A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活动记录:(答案略,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课堂练习2.选择题(1)B(2)A单元练习1.判断题(1)√(2)√(3)×(4)×(5)√(6)×(7)√(8)×2.选择题(1)A(2)B(3)C(4)C(5)A(6)B(7)A(8)A3.探究题(1)请你用线条代替导线,接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静电现象,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以及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探究问题。
他们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和兴趣,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静电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2.静电的传播和消失方式。
3.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静电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联系生活法:将静电现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毛皮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静电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静电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
如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吸引纸片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和探究静电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总结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特点。
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教科版科学最新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PPT+课后习题附答案
四、拓展:静电乐趣多
静电乐趣多
四、拓展:静拓展:静电危害大
四、拓展:静电危害大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 用哪些方法消除静电呢?
课后小结
1
身边的静电现象
2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让电荷流动起来
4
静电危害
重点回顾
物体中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后习题
1.下列天气中,最容易出现静电现象的是( C )。
A.潮湿而温暖的天气 B.潮湿而寒冷的天气 C.干燥而寒冷的天气
课后习题
2.通常人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这是因为( C )。
A.物体中没有电荷 B.物体中的电荷时刻在转移 C.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请完成以下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研讨:让电荷流动起来
我想让小灯泡正常工 作,我需要什么?
要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 条件:一是动力,二是电路。
电池:为电荷的流动提供动力。 电路:为电荷的流动提供通路。
三、研讨:让电荷流动起来
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 到物体带电呢?
静电的形成 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物体就不显 示带电了。
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那电荷与电荷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相 互作用呢?
—+
二、探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 发,观察现象。 活动二:用毛皮摩擦两个相互靠近的气球接触部位,观察现象。
教科版科学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了静电这一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以及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知识拓展,还有生活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动手实践,又能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探究静电现象,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以及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知道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
2.难点:静电现象的原理和静电的利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摩擦起电、静电除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探究静电的产生:让学生用丝绸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探究静电的传播:让学生用毛皮摩擦气球,将气球靠近头发,观察头发被吸引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的传播方式。
4.探究静电的利用:让学生了解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静电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5.探究静电的防止:让学生了解静电的防止方法,如使用抗静电材料、穿棉衣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不便。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课练作业练习题(全套)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是()。
2.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物质同时具有()种电荷,分别是()电荷和()电荷。
3.在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的时候,梳子带()电荷,头发带()电荷,当梳子和头发靠近的时候,会发生相互()的现象。
二、简答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第二课点亮小灯泡一、填空题1、要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式是:电流经过(),形成(),灯泡就会发光。
2、日常使用的电有()和()两种。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v交流电,干电池是()V直流电的电。
二、选择题1、电池使用完后,应该()。
A、随便丢弃B、燃烧C、集中处理2、下列用电器中使用直流电的是()。
A、电视机B、冰箱C、音响D、小灯泡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 ).。
A、断路B、短路C、通路D、都不能使电池报废4、一个简单电路中,缺少了(),灯泡仍能发光。
A、灯泡B、电线C电池D、开关三、判断1、发光小灯泡的灯光内一定有电流通过。
()2、要想使小灯泡发光,至少还需要导线和电源。
()3、如果小灯泡的灯丝断了,即使接入电路也不会发光。
()4、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教室里插座内的电做实验。
()第3课简单电路一、填空题1、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可以组成一个()。
2.在一个电路里面,至少需要一个小灯泡、电池、()三个电路元件。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电视使用时电路部分的是()A、遥控器B、电子元件C、电线D、电源2、要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至少需要()根导线。
A、1 B 、2 C、3 D、4第四课电路出故障了一、填空题1、()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成的(),小灯泡就会发光。
2、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二、选择题1、家用电器的电压一般是()。
A、1.5V B、3V C、250V D、220V2、会产生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是()。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本学期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他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只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用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然后通过摩擦起电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静电,进一步认识静电产生的原因,电流的形成。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让学生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塑料尺、碎纸屑、绑好的气球、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教师活动1: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用梳子梳头,靠近纸屑,让学生猜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纸屑被吸上来。
)教师活动2、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学生活动需了解的问题1:摩擦过的塑料棒为什么能吸起碎纸屑?学生实验:拿出一根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答: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观看课件图片、视频:静电现象(网络下载)。
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研讨学生活动需了解的问题2:两个摩擦后的物体,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实验:拿出两个气球,在头发上摩擦之后,拉住气球上的线,将两个气球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毛发时,梳子()。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2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屑吸引过来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C.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到火花D.干燥的天气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将头发吸引起来3 . 下列物体中()不是导体。
A.塑料尺B.铁丝C.“热得快”发热部分4 . 为保证来客的安全,领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
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
若未系安全带,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将亮起,当系上安全带时,开关S2闭合。
指示灯熄灭。
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A.B.C.D.5 .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的现象。
A.排斥B.吸引C.连接6 . 电路中导线的作用跟下列()物体的功能相似。
A.风筝线B.自行车链条C.自来水管7 . 关于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电只存在于非生物中,比如梳子、气球等B.静电只存在于生物中C.静电存在所有的物质中,我们人体也带有静电。
二、填空题8 . 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____________。
9 .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_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10 . 像橡胶、________、________等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___。
像铜、铝、铁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
11 . 物质同时具有_______、负两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___________,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去接近头发,它们是会相互吸引。这到底是为什 么?同学们都感到茫然,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也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面对这 意外实验现象,该如何解释,也是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的大好契机。我决定根据同学们已有 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问学生:“为什么 今天摩擦过的塑料棒不能吸起碎纸屑,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也不能吸起头发,而在冬天却很 容易吸起它们呢?”孩子们面面相觑,“哪是不是与天气有关啊?冬天天气怎样,现在呢?” 这下同学们向炸开了锅似的,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冬天天气又冷又干,我脱衣服的时候会 发出啪啪的响声,经常被衣服电到,现在是夏天,天气闷热潮湿,头发衣服都被汗浸湿了, 在夏天脱衣服时从来没被电过;摩擦起电是不是与湿度有关?同学们的意见不一。建议用实 验来证明,只要用梳子摩擦干头发和湿头发,就可以知道原因了。同学们发现长发女孩的发 梢比较干燥,就用塑料梳子摩擦发梢,结果发现头发发梢随着梳子飘起来,而用同样的方法 去梳出了汗的湿发却没有随梳子飘起来,用塑料棒摩擦其他的干燥物体也会吸引碎纸屑。通 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干燥的物体相互摩擦更容易产生静电。
课后,对此课我进行了反思,在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中,面对教学意外,教师要 积极引导学生对意外现象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发他们 的好奇心,其实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也能使学生获 得意外的收获。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同步练习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1用电点亮了世界第一盏电灯。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电荷,头发带__________的现象。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______。
中才能流动。
、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也。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源通路叫做_______。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包括人类在内的_____和______。
( )、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 )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2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 ) )、导线、( )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做电路。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 )。
4、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二、简答题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当中,为呢?答:因为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互相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正负电荷不平衡的时候,物体有电,但是人体对于微弱的电流是没有明显反应的,静电的电压很小很小,人感觉不到。
2、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答:一是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电路。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物质同时具有(和( )电荷。
2.在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的时候,梳子带(荷,当梳子和头发靠近的时候,会发生相互(二.选择题1.下列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2手电筒使用的电池 以上都不是将两个带负电的小球相互靠近,出现的现象是( )。
C.先远离再靠近D.先靠近再远离 将两个小球用棉线栓在一个小木尺上,出现了相互吸引的情况,由此实验现)。
C.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 若用另外两个小球用上题的方法做实验,出现了相互排斥的情况,由此可知 C.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4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物质同时具有( )种电荷,分别 )电荷。
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题-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人造纤维比棉纤维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 )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答案:D解析:由于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好,所以人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衣物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人造纤维上更容易积累,据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知,人造纤维更容易吸引灰尘,所以D项正确.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的总量增加了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答案:C3.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通过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答案:C4.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电植绒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绒毛吸附在底料上B.复印机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C.电疗针灸是静电在医学上的应用D.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避免静电对飞机造成危害答案:ABD避雷针模拟实验5.如图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A.A金属柱B.B金属柱C.A、B金属柱同时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答案:A6.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接触到高压电的话,常常会发生危险,而高压线路的检修人员在进行高压带电作业时,要戴上用金属丝制成的手套、帽子,穿上衣裤、鞋袜一体的屏蔽服.请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等了解为什么穿上屏蔽服后就不怕高压电了.答案:当检修人员穿上屏蔽服后,相当于把人体用金属网罩起来,外部电场不会影响到人体,大部分感应电流从屏蔽服上通过,从而避免了感应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即使在手接触电线的瞬间,放电也只是在手套与电线之间发生,手套与电线之间发生火花放电以后,人体与电线之间没有电压,检修人员就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安全地在几十万伏的高压输电线上工作了.7.李华到哈尔滨看完冰雕后,刚到达旅店就听到一旅客对服务员说:“有好几次在旅店走廊内与人握手或按电梯开关时感到浑身一震,手臂发麻,一定是店内有地方漏电.”服务员说:“请放心,本店经过严格的检查,没有漏电现象.”李华向前为旅客解释了旅客遇到的现象,旅客不担心了,服务员很感激李华,你知道李华是怎样解释的吗?答案:冬天北方空气干燥,人体与衣物相互摩擦而积累了电荷,且人穿的皮鞋、走的地毯使人与大地绝缘,积累的电荷不能及时导入大地,当电荷在身上积累过多时与人握手或接近其他物体时,就会有放电现象发生,人就有了局部触电的感觉.因为电荷积累有限,所以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同步练习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1一、填一填1、1879年_________用电点亮了世界第一盏电灯。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电荷,头发带_____电荷,而且它们相互靠近时会产生_____的现象。
3、摩擦能使_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______。
4、电流只有在______中才能流动。
5、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也就是_______;另一个是要有_______。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源通路叫做_______。
7、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_____和______。
二、判一判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很少见。
( )2、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 )3、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2一、填空:1、()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和()。
2、由()、()、导线、()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做电路。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4、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
二、简答题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当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因为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互相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正负电荷不平衡的时候,物体有电,但是人体对于微弱的电流是没有明显反应的,静电的电压很小很小,人感觉不到。
2、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答:一是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电路。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3一.填空题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物质同时具有()种电荷,分别是()电荷和()电荷。
2.在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的时候,梳子带()电荷,头发带()电荷,当梳子和头发靠近的时候,会发生相互()的现象。
二.选择题1.下列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课方案教材剖析:这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课内容分 3 个部分:( 1 )体验静电现象。
经过一些小游戏和沟通,让学生能感觉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四周的全部物质中,是随地可见的。
(2)研究不同样的电荷。
这是指引学生从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经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并与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3)让电荷流动起来。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边学习电流的基础。
以上三个活动的构造属于线型构造,是递进关系。
它在本单元的地位是让学生从对静电的元认知到对电的实质的一个初步认识,为后边几课学习电的其余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剖析:对静电现象,学生其实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历过,可能学生也能说出静电这样的科学语言。
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研究,特别对正负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对电流的观点也是教课思路:一、以小魔术引入,利用学生周边资料和教师供给资料,让学生做一做,体验静电。
再经过让学生沟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辅以图片增补,让学生感觉静电现象无处不在,存在于任何物质中。
二、经过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全部的物质中,为何我们往常感受不到物体带电呢?”引到第二个活动,经过动画解说,学生举例解说,板书小结,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
再经过实验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并让学生与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三、经过让学生“用带电吸管点亮小灯泡”的情境创建,引到“带静电的物体,电荷却不可以连续流动”,再到电流、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人造纤维比棉纤维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 )
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
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
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
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
答案:D
解析:由于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好,所以人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衣物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人造纤维上更容易积累,据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知,人造纤维更容易吸引灰尘,所以D项正确.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的总量增加了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答案:C
3.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
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
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通过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答案:C
4.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植绒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绒毛吸附在底料上
B.复印机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
C.电疗针灸是静电在医学上的应用
D.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避免静电对飞机造成危害
答案:ABD
避雷针模拟实验
5.如图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A金属柱
B.B金属柱
C.A、B金属柱同时
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
答案:A
6.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接触到高压电的话,常常会发生危险,而高压线路的检修人员在进行高压带电作业时,要戴上用金属丝制成的手套、帽子,穿上衣裤、鞋袜一体的屏蔽服.请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等了解为什么穿上屏蔽服后就不怕高压电了.
答案:当检修人员穿上屏蔽服后,相当于把人体用金属网罩起来,外部电场不会影响到人体,大部分感应电流从屏蔽服上通过,从而避免了感应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即使在手接触电线的瞬间,放电也只是在手套与电线之间发生,手套与电线之间发生火花放电以后,人体与电线之间没有电压,检修人
员就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安全地在几十万伏的高压输电线上工作了.
7.李华到哈尔滨看完冰雕后,刚到达旅店就听到一旅客对服务员
说:“有好几次在旅店走廊内与人握手或按电梯开关时感到浑身一震,手臂发麻,一定是店内有地方漏电.”服务员说:“请放心,本店经过严格的检查,没有漏电现象.”李华向前为旅客解释了旅客遇到的现象,旅客不担心了,
服务员很感激李华,你知道李华是怎样解释的吗?
答案:冬天北方空气干燥,人体与衣物相互摩擦而积累了电荷,且人穿的皮鞋、走的地毯使人与大地绝缘,积累的电荷不能及时导入大地,当电荷在身上积累过多时与人握手或接近其他物体时,就会有放电现象发生,人就有了局部触电的感觉.因为电荷积累有限,所以不会发生触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