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实效论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论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摘要: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教师的教是主要因素,在平时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析,引发出更多的新的问题。
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教师的教是主要因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影响在师生的心目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问题是学生的“本份”,因而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抑或从根本上就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浅薄,甚至对一些敢于提问的学生冷嘲热讽;对学生来说,认为提问与己无关,与其让老师生气,不如安分守己听讲为妙。
2.“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听懂教学内容,能机械的记笔记,能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
因此,学生既没有质疑的时间、空间,也没有质疑的必要。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也是学生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重要任务和目的。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面对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学生总会有疑问,但这些问题意识能否得以显现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抑制了处于萌芽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的表露,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或者不敢提出胸中悬而已久的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端正思想认识,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从分数至上转向问题为重,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实效论文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实效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然而,现行教育非常重视研究教师如何设计问题,而不是如何设计充满矛盾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以致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的习题,解不出的答案,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之薄弱,学习功利性之明显,已经无情地成为制约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本人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一部化学发展史,其实就是化学问题被不断提出、解决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的历史。
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史知识,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过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拉瓦锡对燃烧本质的质疑导致了科学的燃烧理论的诞生、雷利对数据千分之一误差的质疑使得稀有气体元素被发现……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告诉学生,不少化学学说在诞生之初本身就很不严密,是经过后人慢慢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而发展到今天的化学大厦也绝非完美无缺,许多经典的化学理论在鲜活的不断变化的实践面前总是面临挑战;同时,超导材料、海洋新能源的利用、纳米技术……无数的新问题也正等待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去研究。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需要交流讨论?”等等。
另外教师还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缺点。
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之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问题意识也能得以强化。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随时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
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质疑提问。
(1)对“基本概念”提问弄清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讲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
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摘要: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作用下,各个阶段的学科课程都有了比较大的变革,当然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也是如此。
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小学科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符合当前最新的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为此,作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在教育学过程中寻找更为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与拓展,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阶段;科学学科;教育教学;问题意识引言:我国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相关能力和思维模式的锻炼与提升,本身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所必备的一门基础课程。
而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需要积极转变当前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文化学习和知识探索过程中,能够自主地根据已有知识去拓展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
从教育教学各方面来讲,当学生培养了良好的问题意识,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将针对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展开探究。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无数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初期阶段进行有效的思维拓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思维拓展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而这些都是用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
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身对于外界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如果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便可以将好奇心理转变为问题提出的驱动力,进而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保证思维能力有较为良好的拓展。
2.保证科学课程学习效果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目标培养明确,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营造自由氛围,让学生敢问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向学生提出:(1)你知道你家里的电器设备是怎样连接的吗?(2)楼梯电灯上、下两个开关都能控制同一个电灯,你知道它们之间又是怎样连接的?然后给学生讲清电路原理,画好电路连接图,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当学生电路连成功时,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然后对学习更有兴趣.2.通过生动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一位学生在测量核桃的密度时,想用“排水法”测体积,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用细线系好核桃,压入水中时,核祧总会浮出水面,他非常着急,当我走到他旁边时,他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我微笑着问他:“想让它沉下去吗?”他点点头.这时,我取出课前准备好的细针,对他说:“这根针对你有帮助吗?”他想了想,摇摇头.我鼓励他说:“别着急,同桌讨论一下.”当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再回来时,他兴奋喊到:“老师,我们想出来了,用针把它压下去就可以了.”接着旁边的一位同学也忍不住,自动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方法,先用排水法测出一个小铁块的体积,再把核桃和铁块系在一起,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是核桃的体积.”同学们越说越高兴,越说越激动,整个教室就像一盆沸腾的开水.看着学生眼中射出了智慧的火花,我此时此刻才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成就感.我继续问:“核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大家说,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我又问:“还有其他办法吗?”学生又陷入沉思中.我笑着说:“刚才大家从核桃本身找切入点,现在能否逆向思维从液体上找切入点?”这时,有一位同学跳着说:“我知道了,只要把水换成另一种比核桃密度小的液体,它会沉下去的.”教师在课前已经预设到学生在测漂浮物体的密度时会遇到障碍,提前为他们准备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拿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当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来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断放射智慧的火花.当学生正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陶醉”时,教师话锋一转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捡”到了“贝壳”,同时又“寻觅”到了“珍珠”和“宝石”.3.用物理学史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时,我先给学生讲:1819年的冬天,奥斯特受命主持一个电磁学讲座.奥斯特将一根与伽伐尼电池相连的导线垂直地放在一枚磁针上方,发现磁针不运动.然后他再用一支更强的伽伐尼电池另做一次同样的实验,并打算随后便结束他的讲演.就在这时他突然又说道:“让我们把导线同磁针平行放置试着看……”刹时间,他完全愣住了.他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奥斯特的这个实验,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学生观察到磁针发生偏转时,“哇!为什么磁针会发生偏转?”学生异口同声地提出这一问题.三、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会问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想象、猜测,敢于超越常规,不盲从书本和老师,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善于从看似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中见奇,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在质疑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讲惯性实验时,可设置问题:桌上有一盛水杯,一只茶杯,一张纸片,请用这些器材设计惯性实验.学生根据问题,探索、研讨、操作.有的学生这样设计:盛水杯放在桌边,茶杯底压着纸片,快速抽动纸片,茶杯不会掉下来,说明茶杯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教师鼓励学生:“这位同学做得非常好,难道自古华山只有一条路吗?有无其他做法?”这无疑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在争辩中撞击了创新的火花.于是就有:手推茶杯运动,手停止,杯还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把纸叠成飞机,用力一掷,飞机飞出去等说明惯性的实验,调动了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四、适时评价,让学生善问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建立学生提问记录册,在小组中进行评价,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总结评价挂钩.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科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摘要:数学学科对学习者的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抽象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也要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
疑问作为重要的思维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怎么讲自己就怎么记,缺少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对教师会形成较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缓慢。
随着数学教学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加大,若学生仍然保持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数学学习中会越来越吃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减少后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会提问,会分析问题,思考解题思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让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情境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数学趣味性和引导性等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适宜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样可以驱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学习。
相较于灌输式教学,情境教学法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征。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可以更主动地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增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展。
如教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正负数》。
正数、负数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陌生且抽象的。
实际上,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接触过的数除了“0”之外,都属于正数,而对于复述,学生接触的则比较少,有的学生甚至完全没关注过生活中的“负数”。
为了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给学生设置了生活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发表时间:2012-04-10T15:12:23.49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2期供稿作者:张新乐[导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源于思考,而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和发展的动力。
张新乐(乐清市柳市实验中学,浙江温州325604)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源于思考,而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和发展的动力。
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将无从谈起。
在现行的数学课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重视。
针对数学课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不善提问的现状,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书本至上”影响,学生不敢提问,问题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淡化。
因此,首先要唤醒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紧张心理,多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
1.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身份出现,而应该是以“参与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交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学生,挖掘其可贵之处;对学生循循善诱,告诉学生不要有任何顾虑,有问题很正常。
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提问而紧张,担心答错而恐惧,从而树立“言者无畏”的意识。
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2.认真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教师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要仔细倾听,表情关注,态度诚恳,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打开思路,尽己所能提问,尽己所能作答;任何轻易否定或心不在焉,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是培养学生乐问、好问的重要方法。
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是思考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重要步骤,学生只有善于提问题,敢于提高,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欲和探究欲,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激活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首先,播放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说书形式评讲北宋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南方侬智高叛乱的传说:抛到地上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问题:狄青将军抛出的100枚铜钱全部正朝上,这种事情你相信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时学生疑惑不解,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最后得出结果:狄青将军抛出的100枚铜钱正反两方面都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转变学生方式,引导学生善问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多地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因此,在高中数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不直接给出椭圆的定义让学生记忆,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两枚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要求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两点上,拉紧细绳,移动笔尖,你能看出它的轨迹是什么?这时,学生会陷入思考中,不由自主动地提出问题:什么是椭圆?通过思考、探究,学生经历了椭圆定义形成的过程,既加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3.传授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会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方可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传授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对于数学概念和定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从关键词或适用条件上提问,进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意识的培养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认真严谨的的审题习惯,通过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进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已知条件,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其次,审题贯穿整个解题过程的始终,因此,要学会观察题型,做到方法得当,以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2.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思维定式是指人们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法,思维定式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干扰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建立在已有定式的基础上,因此思维定式容易致使学生养成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突破数学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意味着找到了解题的金钥匙.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需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即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代数意义,然后借助直观的图象表现出来,其实质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某种策略使之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策略,主要包括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的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等.这些思想方法,可使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总之,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培育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培育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问题是学习动力的起点,而头脑中不断生成问题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互动。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加倍重要。
”闻名教育家顾明远也曾说过:“可不能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勤学生。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问,学问,就要学会问”,这些名言也都深刻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我以为在平常的教学中若是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制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小孩的心中充满了千奇百怪的问题。
天空、泥土、飞鸟,直抵家里的一切日经常使用品,都会成为他们追问的对象。
但是,就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对象并非多见,有的学生怕出丑,不行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斗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在学习中不擅长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如此学生就会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当我和同窗们方才得出“物体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时,一名叫高博洋的小朋友没有举手就突然站起来反对说:“教师,有的物体受冷体积会膨胀”。
我并无制止而是鼓舞他继续往下说,“有一次,我把一瓶雪碧放到冰箱里忘记喝了,第二天去拿时,雪碧已经把瓶盖都顶出来了。
”有力的证据和事实使同窗们感到十分惊讶。
我专门快地从突如其来的提问中平复下来,当即诚恳地夸奖这位学生,确信他擅长观看、擅长试探,同时引领学生试探:咱们怎么去区分水和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交流中分辨出了水变成冰,其形态发生了转变,由液体变成了固体体积膨胀了。
最后我做了补充:“咱们讲的物体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同一形态下的比较。
因此高博洋同窗的发言也是正确的,爱动脑筋而且富有制造性,很值得咱们学习。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但了解了知识,还深深地体验到勇于提问题的乐趣,相信有了这一经历,那个学生尔后确信会更乐问、善问。
培养提问意识提高教学实效[论文]
培养提问意识提高教学实效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敢于、善于提问题。
一、“学生提问”现状分析传统教学受赫尔巴特、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认为知识传承的途径只有“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师往往一讲到底,师生的双边活动仅仅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越庖代俎”,使学生对接受的知识很难理解,造成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泡影。
这种课堂,关注的是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追求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简单地追求考试分数,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被简约化为见“分”不见“人”的认知活动。
学生创新精神的火花和追求真理的品质被磨灭殆尽。
新课程改革以来,“动态生成”理念渐入人心,我们惊喜地发现:积极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得到了大力提倡和广泛采用。
可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盲目崇尚“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教学虽然有了喧嚣与热闹,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学生提问”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苏格拉底也同样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没有问题,学习就会被动的接受、记忆与模仿;有了问题,才有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有了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思维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积极求解的状态,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考才深入、细致、周到、持久。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动力增强,意味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进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看似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其实还是学生在老师的设计之中被动地回答问题,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由此可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必须解决的探究心态和学生求知解题的激情,有助于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方面提升。
三、转变观念,鼓励“学生提问”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课时又比较紧张。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上采用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问题意识部学蟀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些不足,表现为: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不强、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老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化,缺乏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思维的重要价值,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创新改革,设计好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探究学习中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他们提问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问题意识的形成。
一、问题意识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讲授,由老加负责提问并给学生解答,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把学生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老师却成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成为学生思维的主导者。
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新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动脑的机会很少,没有问密,也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去解决问题,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老和应该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意识到以学生为本的肃要性,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敢于提出何廖,主动发现问咫,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者[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需要老师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同时,还要做到在实践中进行领悟,将新课程理念与具体的教学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其理念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生搬哽套丁课堂教学之上。
落后的教学方法不利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丁•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二)在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和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至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则关注很少,老和认为只要学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就够实际上,这种教学思维还停留在课程改革之前,导致老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压力过大,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递,不敢去大胆质疑,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所以,学生对老如依赖性过重。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应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一、创设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例如,在讲“物体的沉浮”时,对于物体的沉、浮,学生一般只会考虑物体的密度,容易忽视液体的密度对物体沉浮产生的影响.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液体中物体浮力大小,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一枚鸡蛋放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到底,然后向水中加入盐,并轻轻地搅拌,鸡蛋竟然浮起来了,而且随着加入盐的量增多,鸡蛋最后能够浮出水面.继续向水中加入盐,鸡蛋又出现下沉的情况,当鸡蛋正好悬浮在盐水中后就停止.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提问,为什么向水中加盐会使鸡蛋出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现象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得到培养.二、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开展物理教学,能够使物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知识和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物理教学活动,产生疑问,并努力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墙上的白霜、树枝上的冰凌;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水;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的白气,热水杯上的白气遇冷后会变成小水滴;等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认识.在这些情境下,学生容易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活动.三、利用日常生活内容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提高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学习、思考,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进而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液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室内后,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也在很多学生身上发生过,他们知道这种现象,但却不明确其中的道理,学生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质疑这些水雾是怎么形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理现象.这样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四、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动手实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变化的过程,并在观察和分析中发现问题,最终解决物理问题,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例如,在讲“内能”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后会提问: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提问: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积极探究实验现象,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意识、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提供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现代教育已经开始转变,教师更多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
当学生发现问题,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将逐渐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会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
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1.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并给予回答,同时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
结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和敏感,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欲望,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语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提问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解读材料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观察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环保问题、交通问题等,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背后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改写故事情节、编写新的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课外阅读材料、多媒体资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通过广泛阅读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发现并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比如调查研究、实验观察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则是前提,这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提问对于受教育者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投入的一粒石子,它能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叩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学生对于刚刚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萌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但有些学生尽管心中有疑,也不敢当堂讲出来,一是怕被同学取笑,二是怕被老师责怪,久而久之,当疑问越积越多,而自己又无法解疑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把老师和同学当成与他们共同探讨知识的朋友和伙伴。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多鼓励,少批评,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
当学生有问题或困难时,我就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以体贴、关怀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另外,我还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分步评价法”,即在数学中不是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发现或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学生思维、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都加以肯定,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则启发学生找出症结所在。
此外,课余时间也是我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下课后,只要有时间,我总是观看或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们闲聊,借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点,生活中的难题,使学生多方面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形成了充满了人情味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乐意上我的课,课上也就敢提问题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关注问题意识 提高课堂实效论文
关注问题意识提高课堂实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体现其实效,关键在于师生问题的设置上看它是否重要而又简洁,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广度和深度,又能突破重难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抓关键点找切入口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能否达到让学生乐学、易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实施的技巧。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时巧妙地选取课文的切入口,并以最佳的角度和方式切入,往往多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水道渠成地突破重难点的作用。
这个切入口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结构方面入手、语言入手等多种角度进行,从而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在上《白鹅》一课时,我从如何体现白鹅“傲慢”一词入手,引领学生自己找出其头形、叫声、步态、吃相等与众不同的表现及作者对白鹅喜爱之情,继而掌握状物文章的写法。
再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我提示学生以“桃花源”为线索,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讨论后,最终理出了文章思路,即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继而教师在继续追问,为什么寻不到桃花源?学生在探究中揭示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这一主旨。
为此,如果我们找准切入点,去阅读、去研究、去突破,疏导课文,不仅可以探本溯源,找到文章主旨,甚至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提问适量要少而精提问适量,即教师提问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直插主旨的就不绕弯子,坚决克服和摒弃“满堂问”形式,提问要少而精。
对于教学内容,不见得都能提几个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果非要提出那么几个问题,则问题必有梯度,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及有效性。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实效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实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新课程提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心就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和思考,自主学习。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新课程教科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中安排了“活动”和“思考与讨论”,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这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转变教学模式,创设提问空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性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谈。
教师对讲课往往追求讲得“细”,讲得“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说教师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学生也没有问题可研究了。
而学生也习惯了让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地转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才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而实际上教师恰恰忘记了成于思,思成于惑的简单事实,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应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中走出来,挣脱“枯燥的单纯的书本内容讲解”的枷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让《科学》真正成为一门集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苏联的马赫穆托夫在总结杜威等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问题教学法,《科学》新教材为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提高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数学作为初中的关键性学科,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人发言的现象居多.现在的中学生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性,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学习被动,参与意识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例题、习题太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课前预习很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进行课前预习,这节课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才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在课前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动脑去思考,指明预习的方向,使学生对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做好标记.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轴和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的距离和是相等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预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2.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总结、归纳.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实验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动手,才能消除光说不练的现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脑画出自己所知道的四边形.在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后,进行展示、评比.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见解,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而发现问题,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学会怎么去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过于简单,要有适当的难度.这样的话,学生就不能单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开动脑筋,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拼图游戏.看谁拼得又好又快,提出的问题新颖.学生分别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和想法,进而引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扮演好欣赏者、评价者、指导者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黄金分割”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去讲,如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指出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在学生讲时,教师要认真听,边听边引导,并作出评价.通过学生的大胆参与,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论文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小学英语的实效性通用版
小学英语论文-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小学英语的实效性通用版摘要: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重视问题意识、讲究问题艺术,是有效地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强化问提意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提问原则问题技巧问题艺术正文: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学科的钥匙。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问提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提问的原则(一)、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
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
因此,教师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教师必须明确,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二)、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
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三)、难易适度的原则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
要力戒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
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学实效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l、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
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
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比如:高中物理中“电动势”的概念,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这一表述虽然非常通俗,但学生学到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里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能提出如上的问题,说明学生所学的新的概念与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电源两端的
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
”这对于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
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
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我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民主环境。
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生总是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
如一道关于正负电子对撞的习题:正负电子对撞机能将一对正、负电子发生对撞而湮灭,同时释放出一对光子,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碰前的动能均为ek,则碰后转化成的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长有多大?(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
在解决此问题时并不直接讲如何解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思考后讨论自己在解决此问题时所存在的迷惑,展示各自在解答时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得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热烈,最后由学生列出这样四种表达式:a、hυ=2ek; b、hυ=2mc2;c、hυ=2mc2+2ek;
d、hυ=2mc2—2 ek。
学生各抒己见,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点拨,逐一剖析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后,再让学生确信正确的表达式为2 hυ=2mc2+2 ek,这样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再加以认真的疏导和辨析,使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够心悦诚服。
民主的课堂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注重科学探究。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
在物理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结合课外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让学生拟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下,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
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3、倡导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
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注释、插图、思考和讨论,学科间交叉的知识等都可能存在或隐含着“问题”、理论、概念、原理等等。
物理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潜能充分展现。
4、创设情境,发掘问题。
物理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一个用于探索物理问题的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会形成很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从而引发他们去解开迷团的强烈愿望。
如在讲授动量定理内容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一学生将一个生鸡蛋举到某一高度,全体学生顿时会产生一疑问:假若鸡蛋落下会不会破呢?鸡蛋落下碰到桌子而破碎,迅速擦净桌面让学生重做实验,此时在桌面上放一块大海绵,这次鸡蛋又会不会破呢?这是学生瞬间在头脑中闪现的问题,结果是鸡蛋落下碰到海绵后反弹起来而被学生捉住。
在新课前利用了这样一个演示,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鸡蛋在海绵上为什么会不破的疑问去学习动量定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更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