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研究于洪卿
关于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
和谐社区与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创新探析
建设 和谐社 区、 构建和 谐社会 是社 区党 的建设 工
展正处 于矛盾多发期 和矛盾 凸显期 , 多更 复杂的 因素 更
直接影 响到社 区和谐 , 因此 , 区党 的建设 与建设 和谐 社
作永恒的主题 , 在和谐社 区建设 中, 社区党 的建设 工
作存 在着 的不适 应性 和 问题 , 唯有通 过社 区党 的建设 工作 的不 断创新 才 能得到解 决 。为此 , 必须 不 断创 新
刘 冀瑗
( 北京 市社会科 学院 ,北京 10 0 ) 0 1 1
摘
要: 加强社 区党 的建设与建设和谐社区 , 二者相辅相成 、 互相促进 。建设和谐社区是社 区党 的建设 工作 的永恒
主题 , 和谐社 区建设 中, 区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着 的不适应性和 问题 , 在 社 唯有通过社 区党 的建设工 作的不断创新 才 能得到解决。为此 , 必须创新社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体制 、 管理 体制 、 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 以促进和谐社 区建设 。 关键词 : 和谐社 区; 城市社 区 ; 的建设 ; 党 创新 ; 和谐社 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 : 96 D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59 2 1 )6— 0 6— 5 10 0 1 (0 10 0 7 0
导 能力 严重 不足 。
宿。目前 , 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需求 与矛 盾 , 求社 区党 组织在 和谐社 区建 设 中必 须把 目 要
光拓 展到 政治 、 济 、 化 、 会 、 经 文 社 自然 环 境 等 各 个 领 域 , 用政 策 、 并 法律 、 宣传 等 方 式整 合 社 区各 种 资 源 , 解决 社 区科 学 协 调 发 展 的难题 。通 过加 强 社 区党 的 建设 , 使社 区党 组织 在社 区公共 服务 、 区 民主 自治 、 社 社 区精 神 文 明 和社 区 生活 环境 等 方 面起 到 领 导和 指 引 的作 用 , 社 区建 成 民主 法 治 、 平 正 义 、 信 友 把 公 诚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是指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展的社区管理工作,旨在促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这一领域的考察与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从几个关键点进行讨论。
1.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机制研究:研究社区管理机制,包括考察社区管理体制、权责划分、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寻找适应城乡结合部特点的社区管理模式,为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和经验借鉴。
2. 城乡结合部社区发展的规划和规范研究:通过考察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居住环境等方面,研究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发展规划和规范,提出合理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方案,推动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整体发展。
3. 城乡结合部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研究城乡结合部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包括考察城乡结合部社区的资源分布、利用方式以及居民需求,提出合理的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高效地利用城乡结合部社区资源,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4. 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与社区参与研究:研究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社区治理与居民参与机制,包括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途径、方式以及社区组织的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促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5.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技术支撑研究:研究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技术支撑,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推动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在社区管理中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水平和品质。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可以为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促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城郊结合部异质型社区管理体制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莲怡园社区为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郊结合部异质型社区管理体制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莲
怡园社区为例
作者:徐家良, 刘嘉
作者单位:徐家良(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市,100875), 刘嘉(天津法官学院,天津市,300270)刊名:
新视野
英文刊名:EXPANDING HORIZONS
年,卷(期):2008(5)
参考文献(12条)
1.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988
2.金耀基香港的政治模式--行政吸纳政治 1985
3.薄贵利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行政体制[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 2004(05)
4.杨宗义介绍心理学中的两个概念:群化和体制化 1979(02)
5.维克拉夫.霍尔索夫斯基经济体制分析和比较 1988
6.安苏卢沟桥莲怡园村民居民联手共建和谐 2007
7.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1999
8.魏书华城乡结合部城市化与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2(04)
9.柳剑诏五环内行政村尚余112个 2007
10.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行政区划 2003
11.成本超;周达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变及启示[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7(01)
12.金平论城乡结合部[期刊论文]-开发研究 2001(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sy200805015.aspx。
城郊结合部社区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湖社区为个案
一
1 2 资 料 收 集 方 法 . 本 次 调 查 共 发 出 问卷 7 0份 , 收 6 9份 , 2 回 7 回
个 同质性 和异质 性并存 的城 乡社会 区域 和利 益
共 同体 , 口主要 由城市 人 口 、 人 农村人 口以及外来 流动人 口构 成 。城郊 结 合 部 居 民 的生 活 方式 、 价
收率 为 9 . 。其 中小 学 及 以下 1 0人 , 43 0 占总人 数 的 l . ; 中 1 4人 , 47 初 6 占总人 数的 2 . ; 4 2 高 中及 中专 3 6人 , 3 占总人 数 的 4 . % ; 9 5 大专 及 本 科 以上 人数 7 人 , 9 占总人 数 的 1 . 。男 、 16 女性
人 文社科
武汉 船舶 职业 技术学 院学 报
21 0 0年 第 1 期
城 郊 结 合 部社 区文 化 活 动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
— — 一
以武 汉经 济 技 术开发 区滨 湖社 区为个 案
方 爱 清
( 汉大学政 法 学院 , 江 湖北武 汉
摘 要
40 5 ) 3 0 6
社 区文 化 活 动 作 为 社 区 建设 的 重要 内容 受 到 党 和 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在 加 快 推 进 城 镇 化 的过 程 中 , 郊 结 合 部 城
*湖 北 省 教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课题 “ 乡 结 合 部 社 区 文 化建 设 现 状 及 对 策 研究 ”立 项 号 2 0 b 2 ) 研 究 成 果 。 城 ( 0946的 收 稿 日期 : 0 9 8 6 2 0 —0 —2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城郊新社区发展建设的思考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城郊新社区发展建设的思考
徐荣盘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08(000)015
【摘要】通过全省社区主任,书记(乡镇长,书记)培训班的学习,参观,交流,使我增加了党建与和谐管理,城市化与新社区管理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增强了这方面工作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新社区管理方面知识的了解。
结合全省乡镇(办事处、社区)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参观与交流,以及我们新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谈谈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当中城郊新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也试想就新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徐荣盘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社区管理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抓机遇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职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思考
2.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城郊生态网络建设的思考
3.新农村
建设中城郊农村妇女人口结构和发展需求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远郊F区为例4.用市场手段勾画"城郊和谐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面改造"城中村"的思
考5.城郊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发展路径——以成都郊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文明社区_构建和谐社会_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社区建设调查报告周才隆 刘 军3(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建设文明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围绕“创建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的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城郊混合型社区,三类社区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洪山区珞南街创建文明社区的优势作了具体分析,同时对三类社区的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区;建设;实践;调查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76/ZY (2006)04-0018-03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首先提出,是指“住在一定地域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工作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社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1986年国家民政部开始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了城市理念;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于1999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全国随之开展了社区建设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文明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利用暑期成立了关于“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调研小组。
在洪山区团工委、珞南街团工委的大力帮助下,走访了以武汉理工大学社区等为代表的单位型社区、以金昌社区为代表的小区型社区、以元宝林社区为代表的城郊混合型社区。
为更加全面清楚的了解三类社区在公共服务、社区安全、生活环境、邻里关系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现状,我们走访社区居委会的同时,深入居民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利用网络资源在论坛上发放问卷收集相关建议;利用晚上时间到居民纳凉点进行交谈并一起参与社区活动;在有条件的社区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交流。
哈尔滨市和谐社区建设研究——以荣市街区为例
第 1 总第 6 期 7期
哈 尔 滨 市 和 谐 社 区 建 设 研 究
— —
以荣 市 街 区为 例
胡 永 琴
(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 哈尔滨 108 ) 500
关 键 词 : 谐 社 区 ; 尔 滨 ; 市街 区 和 哈 荣
中图 分 类 号 : 96 C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社 区有 居 民260 0 户左 右 。社 区 的 对 象 增 多 了 , 能 扩 展 了 , 功
哈尔 滨市社 区建设 已逐 步走上 正轨 , 是 , 但 和谐 社 区创
组织加强 了, 发展的 空间越 来越 大 , 基层 发挥 了重要 的作 在 用 。 据 统 计 , 尔 滨 市 社 区 现 在 承 担 的 各 级 党 委 、 府 下 放 哈 政
员 1 4 人 , 5 .% ; 专 以 上 文 化 程 度 的 98人 , 2 2 占 21 大 3 占
3 .% ; 均 年 龄 3 . 岁 左 右 。 93 平 89
街道 办事处之 间的关 系缺乏有效的政策 和法律依 据 , 往造 往
成社区事务 相互 推诿或相互扯皮 ; 区内的社 会团体组 织等 社 没有形成有效 的行为 规 范让社 区成员 能共 同遵 守。对 于社
行了共建 , 全市 有省 、 级 文明小 区 10个 , 、 市 2 市 区级平 安 社 区 25个 。道 里区 、 岗区被 国家 民政 部首批 命名 为社 区建 8 南 设示 范区 , 动力 区 、 道外 区 、 香坊区被省 政府命名 为省级 社区
建设示 范区。 二 、 尔 滨 市 和 谐 社 区建 设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哈
社 区 建 立 了 卫 生 服 务 站 。多 数 社 区 建 立 了综 合 服 务 站 、 务 警
南通市城郊结合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探究
南通市城郊结合型社区管理服务创新之“鲍家桥模式”探究二〇一一年九月内容提要:鲍家桥社区是南通市主城区内较为典型的城郊结合型社区。
近年来,该社区正确把握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理念和方向,立足城郊结合区域发展变革和转型特征,坚持民生为本,努力构建党委主导、居民自治、实体支撑、中心服务、多元参与、齐建共享的社区工作新格局,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建设,以提升自主和自治能力融和社区居民,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下城郊结合型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鲍家桥模式”。
主题词:城郊结合型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做法探究“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
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30多年来,鲍家桥由一个城市郊外的农耕村落,发展成为一个园区成片、街区繁荣,居民富裕、人居和谐的城郊结合型社区,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社区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鲍家桥社区作为南通市主城区创新城郊结合型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试验区,敢于进行大胆的试水探索,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赢得了经济发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居和谐、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局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服务难题;始终坚持共创共享,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社区风尚融和文明。
一、案例分析(一)社区概况1、区位。
青年东路横驱,通京大道(原外环东路)纵贯,交错于辖区圆心;是主城区连接新东区的重要节点,是典型的城郊结合型社区。
2、管辖。
辖11个居民小组,2个安置小区,4处工业园区。
辖区单位有市属机关1家(市公安局),中高等院校4所(农院、职大、市委党校、体臣卫校),其他工业园区3处(文峰爱琴海工业园区、街直企业园区、学田工业园区等)。
城乡结合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行模式探索——以J市南村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例
城乡结合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行模式探索——以J市南村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例徐红曼;吕铁林【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2(23)2【摘要】城郊村的城市化进程已步入由量向质的跃迁阶段,重建已经完成“撤村设居”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系统成为当下重要议题。
J市南村以政府采购矿泉水供应解决井水污染事件的过程,为建构可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供了现实回应和理论启示。
传统村落秩序的衰落,带来集体意识的崩解,城乡结合部社会个体化过程在加剧,原初“立公灭私”的公共性正蜕变为“活私开公”的公共行为选择。
J市南村村民追寻井水污染原因的过程,展示的正是以“活私开公”方式再造城乡结合部的“新公共性”。
以“新公共性”的形成作为导引,村民和社区治理者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可理解性”的交往理性作为互动基础,共同营造了以“开放性、公开性、监督性”为特征的社区公共领域,培育和壮大了社区共同体的生成。
【总页数】9页(P64-71)【作者】徐红曼;吕铁林【作者单位】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81【相关文献】1.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服务供给状况及问题研究——以南宁市万秀村为例2.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方式转型:社区整合与网格管理--以宜昌市五家岗区城乡结合部阳村为例3.村院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多方共赢佛山市南海区探索城乡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4.城乡结合部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苏州浒墅关青灯村为例5.我国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分析——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郊结合部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关键 词 : 郊 结合部 ; 区 ; 区文化 城 社 社 文章 编号 : 0 9 0 7 ( 0 0 — 0 3 — 0 10 — 6 3 2 1 2 0 5 3 2) 中图分 类号 : 1 7 F 2 文 献标识 码 : A
s ca tb l y e p n e ca y a e ga so t lv l t r a e ec a n l f h tk r f h mp o me t f o o i l a i t , x a d d mo r c t h r s r os e e , b o d n t h n eso e Ous it o e e ly n mmu i s i t o h t s t oc nt y r sd n s a d p o t u b eo n e eo me ta d t e p o t n o a mo i u o it o b i n o h s a c  ̄ e i e t, r moe r a r fr a d d v lp n n h r mo i fa h r n o s s c ey t ul a d s a e mn n n m o d p a t a inf a c 。 nt i a e , ef l e e rh, eMi i r f o rc il sg i c n e I s p r t ed rs ac t n s yo C mmu i u l i gi e ct u s i sa d S l t n d c i h p h i h t nt B i n t i o t r n ou i sma ea y d nh y k t o F a i i t ay i 。 e sbl yAn lss i Ke wo d Ou s i s C mmu i ; mmu i ut r y r s: tkr ; o t n t Co y nt c l e y u
城郊结合部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Vol.33No.9Sep.2012第33卷第9期2012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城郊结合部是指城市市区与农村的结合部位,是城市与乡村间的过渡地带,是介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农村社区之外的第三类社区(或称“边缘”社区)。
城郊结合部社区的存在、演变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关系着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农村社区的发展。
研究城郊结合部社区教育,对提高城郊结合部社区教育水平、促进城郊结合部社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郊结合部的特点及其社区教育(一)城郊结合部的特点其一,过渡性。
城郊结合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也有异于典型的农村;它既有城市的因素、成分,也有农村的因素、成分;它既包括了部分特殊的城市社区或乡村社区,也包括了部分“城中村”。
因此,其空间结构和内部有机构成与主城区及农村地区必然具有继承关系或延续关系,具有城市与农村两种形态的过渡特点,是城乡空间结构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管理体制与农村管理体制的过渡地带。
由原来以农业为主、农民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兼有城乡经济结构、城乡建设设施、城乡生活方式并存共荣的格局,最终演变为新兴的城市地区。
其二,动态性。
城郊结合部的动态性不仅表现为空间地域的变化,如今日的城郊结合部是昨日的郊区,是明日的市区,而且表现为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变等方面。
其三,边缘性。
城郊结合部既有城市居民,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导致人口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地域功能结构、劳动分工结构复杂,是城市管理难度最大的地区。
城郊结合部社区兼有城乡生活方式的特征,因而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郊区或农村。
其四,复杂性。
在城郊结合部地带,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混居在一起,在这里不仅聚集着城市周边乡镇的经济、商贸和人口,同时也聚集着城乡不同的文化和信息等资源。
所以,城郊结合部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范围虽小,但叠加的对象却是很广的。
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嗣囵嗣
团
O n rc Z  ̄I g ao . i a U , … Pu I U U
建筑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
城 乡结合部和谐社 区规划设 计研究
张 艳 琼 冯 磊 。
( 、 江 大学 建筑 工程 学院 区域 与城 市规 划 系 2 浙 江 大 学建 筑 工程 学 院 项 目管 理 ( 设 工程 ) 业 ) 1浙 、 建 专
1 引 言 现代 的住 区功 能廊 适 当交 叉 、 叠 , 重 以创造 多 的各项专 项规 划要 考 虑与现 状用地及 待更新 社 区环境 和谐是城 乡结合 部 和谐 发展质 义性 、 随意性 空间 , 这些均 可 以从 规划 的角 度 改 造 的项 目相 结合 。 量的重要 构成要 素 ,随 着城市 化进程 不 断加 实现 。 33城 乡结 合部生 态环境 建设 . 内向型社 区 向开放性 住 区的转变 。传统 利 用 自然 山水 形态 。维 护区域 山水 格局 快 ,社 区已成为城 乡结合 部和谐 发展 的重 要 载 体。城 乡结合部社 区发展 规划 包括 社 区建 住 区往往 是封 闭 的 , 管 小区 内绿 化及 公共 和 大地机 体 的连续 性 和完整 性 ,是维 护城市 尽 设 、城乡结合 部城 中村改造 以及 城乡 结合 部 设施 较好 , 无 法向外 提供 服务 ; 但 既造成 基础 生
于洪区:多措并举 上下联动 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整体发展水平
于洪区: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整体发展水平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为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创建星级和谐社区,扩大社区文化建设成果,于洪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整体发展水平,加速于洪城乡统筹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组织设置,携手共建社区和谐家园。
【总页数】1页(P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健全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克拉玛依区社区建设为例 [J], 白俊莉
2.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中共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对话产业发展 [J], 李保林;马黎;可顺祥;卫光辉
3.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沈阳市于洪区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 [J],
4.层级引领联动共享全面提升——层级式幼儿园片区联动教研的实践经验分享[J], 颜翠清;许丽双;
5.国家安监总局要求持续加大安全社区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水平[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内容提要: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
本文以杭州市下城区的社区实践为个案,结合实地调查,着重就“和谐社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和谐社区基本内涵实践探索作者:杭州市委党校下城区分校方秀云(310014)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指出:“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①。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也是新时期社区建设的方向。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情况调查为更好地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5年5月开始,杭州市下城区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局进行了“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与结果:居民对所在社区的情况评价(表一)居民认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因素(表二)50100150200250300350400邻里关系家庭和睦没有暴力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爱护社区其他如表所示, 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总体状况、和谐程度和邻里关系评价较高,说明下城区的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根据调查排序,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因素依次为:1、邻里相助,2、家庭和睦,3、没有暴力,4、环境优美,5、设施完备,6、爱护社区,7、其他。
由此可见,邻里与家庭的和睦、安全无暴力是居民心目中和谐社区的最重要因素。
二、“和谐社区”内涵的理论探讨和谐是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即君子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互补合作,又要保持各自不同;在《礼记.礼运篇》孔子描绘了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的天下大公的社会理想。
加强社区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对如何 围绕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开展和谐社 区建设提 出了对策。
【 关键词】社 区 和谐社 区 社 区建设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提 出 2 提 升 共 青 团 组 织 功 能 . 提高青年人的政治素养 和修 为, 为党 的事业 培养后 备力 量, 也是 我党 近十 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 的时期 , 是人 民群 众得到实惠 最多 的 也 时期, 但却不是群 众意 见最 少 的时期 。为 了避免 可能 出现 的经 济社 会 问 政治思想政治工作 的要点 。树立 同康 同乐的人 生观 、 实事 求是的世 界观 、 宣传道德理念 。以公民道德 建设 为 题 , 固改革发展的成果 , 巩 推动 经济 可持续 发展 , 维护社 会稳 定 , 进社会 可持续发展 的价值观 。弘扬传统文化 , 促
静
加 强 社 区 建 设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 隗合 莲
( 北京林业大学 )
【 摘要】社 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的基础 , 通过加强社 区建设 , 促进人的 身与 心和谐 , 实现人的 家庭和谐 , 实现 人与 自然和谐 , 进 步实现 整个社 会的和谐 发展 。本文正是从社会和谐 建设提 出的背景 , 区建设 的重要 性 , 社 和谐社 区建设的思路 三个方面进行 了分析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深入开 展 民族精神 教 育, 培育 居民 的社会 公德 、 业道 德和家 庭美 职 和谐。必须重构社会结构 , 完善社会组 织 , 调整社会 关系 , 最大 限度地激 发 重点 , 社会 各阶层、 各群体 、 各组织 的创造 活力 , 解各 类矛盾 和 问题 , 建社会 德。大力宣扬 中华 民族邻里互助 、 化 构 乐善好施 、 扶贫济 困等传 统美德 , 成平 形 融洽和谐 的人际关系 , 营造 同康 同乐的 良好道 德风 尚, 从而 实现全 主 义和谐社会。经过党 的多 年来理 论探 索 , 社 会和 谐”已成 为全 党的 共 等友爱 、 “
郑州城中村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
郑州城 中村社 区建设的现状和 问题
1 . 郑 州城 中村 社 区建设 的现 状 。第 一 , 城 中村
环 境 城 市 化 特征 明显 。郑 州市 很 多 城 中村 在 “ 村
改居 ” 之前 , 其环 境都 是 以传 统 的农 村 环境 为 主要 特征, 街 道不规 则 , 村 中环境存 在脏乱差 现象 , 村 民
基金项 目: 2 0 1 2 年度郑 州大学研 究生科学研 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 1 2 R 0 1 7 0 5 )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程建平( 1 9 6 4 _
) , 男, 河南焦作人 , 博士 , 郑 州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教授 , 硕 士生导师 ; 杨林芳( 1 9 8 8 一
) , 女
住户 都属 于社 区的居 民 , 所 以现在社 区居委会 不仅 要对 原城 中村村 民进行 管理 , 还要对 很多外来 买房
中共 郑州 市 委 党校 学 报 2 0 1 3年 第 3期 ( 总第1 2 3期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P C Z h e n g z h o u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N o . 3 , 2 0 1 3 ( S u m, 1 2 3 )
河南汤阴人 , 郑 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平
杨林芳: 郑州城 中村和谐社 区建设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社 会学研 究
规 范城镇 居 民的行 为 , 村 民短 时 间内无 法 接受这 种 规 范 。二 是 城 中村 的建 设 环境 已经具 有 城市 化 的 特征, 但 居 民的心理 还是 农 民的心理 。三 是居 民身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城郊结合部的和谐稳定--对槐荫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城郊结合部的和谐稳定--对槐荫区基
层党建工作的调研
杨翠伟
【期刊名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整合利益、化解矛盾冲突、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的能力,正确处理辖区内的各种利益冲突,对巩固党在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执政基础,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杨翠伟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9
【相关文献】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城郊结合部的和谐稳定
2.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于对民族工作的调研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企业和谐稳定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企业和谐稳定
5.加强党建工作促进科学发展——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9No.112012年11月第9卷第1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v.2012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的研究是目前构建和谐社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和谐社区的建设,社区防范机制的完善,社区基层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部门防范责任制的落实,使结合部社区治安环境的硬件明显改善,社区的治安秩序稳定,刑事案件下降,丑恶现象减少,群众安全感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解决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问题需要加大社区安全工作力度,完善基层群众性综合治理网络,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积极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
一、强化和谐社区稳定的认识强化社区稳定是新形势下维护基层社区平安的系统工作,是动员社区各种力量,整合社区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稳定的过程。
(一)认识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以大局为重,抓好社区的稳定工作。
目前离退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社区,使社区成了各类矛盾反映比较敏感的地方,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集散地,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二)落实社区稳定的基本标准。
强化社区稳定,必须落实社区稳定的标准。
关于社区稳定的标准,我们一般认为:落实“警务进社区”,健全治保组织,年内刑事案件不超过社区总人口的1‰,治安案件不超过总人口的2‰,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视民事调解工作,实现民事调解率100%,调节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建立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无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居民安全感调查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二、构建和谐社区犯罪防控长效机制强化社区稳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既不是一家一户单个防范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某一部门一厢情愿就能做好的事情,要涉及到打、防、管、建、教、改等许多内容,涉及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是一个综合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增强社区群众安全感,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协调机制。
社区社会治安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规划布局,要发挥街道、乡镇、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和城管、卫生等部门在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
党委、政府要搞好宏观管理、协调,通过与有关部门层层签订社会治安责任书等形式,将社会治安的任务分解到基层职能部门,并大力抓好协调工作,把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在社会治安中遇到的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支持。
(二)完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机制。
街道社区要健全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公安派出所、交通队以及驻街大单位等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领导、部署、组织、推动全街区范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驻街各单位和各居民委员会要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组成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本单位、本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落实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各项部署。
其他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坚持社会效益原则,发挥好社区社会治安的重要辅助作用。
总之,要通过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社区领导与协调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形成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推进和谐社区警务力度公安机关要立足基层,重心下移,通过精简机关,将警力更多地投入社区,抓管理、抓防范、搞好警民关系。
要通过警务改革,减少重复备警,解决社区警务中存在的不会干的民警下社区、不愿干的民警下社区、不能干的民警下社区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基层派出所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和防范上。
要更新民警的工作理念,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改革派出警力体制,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实行一区一警或实行二区一警、一警多能、一包到底的承包责任制,将警力用在主动预防和控制犯罪上。
要改革考核机制,量化责任目标,注重实效,要解决立案不实的问题,使“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真正反映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中,要对责任民警的所有工作科学量化,健全考核机制,将科学考核机制作为引导民警竞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研究于洪卿(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对促进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近些年来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为此,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建设必须要强化对和谐社区稳定的认识,构建和谐社区犯罪的长效防控机制,推进和谐社区警务的力度,深化和谐社区治安的管理。
关键词:城郊结合部;和谐社区;社会治安8··争、衡量政绩、晋职晋级的重要关口。
四、深化和谐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治安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社区安全,社区安全是指在一个社区里,具有完善的社区安全设施、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良好的公共秩序和风尚、科学的安全促进机制、可行的安全推进项目、周密的危机应对计划。
结合部社区是一个人居最集中的地方,构成复杂,要做好治安工作,必须要做好刑事案件的防控、治安案件的防控、灾害事故的防控以及一些邻里之间矛盾的调解,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做好,和谐社区才能体现出来。
(一)实行“群防群治”体制。
社区要健全治安队、治保会,做到房子、牌子、人员、制度、职责、报酬“六落实”。
要以维护社区稳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积极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体、治保会为依托、社区民防队为骨干、物业保安为主力,志愿者以及各种义务巡逻队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积极争创“平安社区”。
(二)构建全方位治安综治体系。
以平安社区建设为主线,构建治安防范、调解、防火、禁毒、法律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治安综治体系。
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加大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消防等设施建设力度,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对于无法封闭、建设超前的别墅区和商品住宅区可采取开放性的技防、人防结合的方法,推行高科技防范,构成现代化的技防人防体系。
五、积极推行和谐社区矫正工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家园,社区矫正的推行,使社区增添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对罪犯的改造教育功能。
但由于罪犯毕竟不同于普通人,社区也不同于监狱,所以推行社区矫正必须与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相统一。
只有这样,社区矫正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社区矫正的模式。
社区矫正必须要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要帮组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要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努力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
(二)社区矫正对居委会工作的要求。
社区居委会组织要掌握情况,要通过调查、家访和个别谈心等方式摸清本社区帮教对象的底数,包括基本情况、犯罪原因、罪错性质、现实表现、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等,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打下基础。
同时,建立由街道干部、公安干警和居委会成员组成的“三结合”帮助小组,对帮教对象进行定期集中教育和不定期的个别教育,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在帮教过程中,要尊重帮教对象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充分运用社区力量,帮助他们就业,教育他们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地做人。
六、畅通和谐社区民意渠道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充分了解民情、化解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一)合理解决利益诉求。
社区基层组织要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及时化解各种邻里纠纷矛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真正使每一个生活在社区的人都能安居乐业。
(二)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是指基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道德规范,居中教育与疏导纠纷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消除隔阂的活动。
它所调解的范围包括一般民事纠纷、轻微的刑事纠纷及简单的经济纠纷。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消除社会矛盾,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是维护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建立社区信息数据库。
建立安全的社区网站、人口综介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介信息数据库及环境和市政设施数据库,以此推进对所辖社区内的人员和事件的信息化、动态化和标准化管理。
从而及时获得最基础、最全面、最精准的居民管理服务信息和基本数据,及时掌握诸如人户分离、外来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情况等,使社区安全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时限性和实效性。
例如: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利用熟悉和掌握社区内各种人员的情况,积累资料,从中发现疑点,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惩处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依法禁止一切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依法查禁和取缔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传播和贩卖淫秽书刊物等危害人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化解和谐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社会治安隐患及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也是维护社区稳定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现在社区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权属争端和利益争端。
为此,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和排查制度,实行分层管理。
对牵涉面大的社区矛盾纠纷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防止矛盾走向冲突和对抗。
以失地居民就业为例,就要建立和完善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居民利益的保护。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失地居民实现完全就业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一部分失地居民不能充分就业或长期就业,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要建立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土地征用升值的一部分资金和土地补偿费用的一部分。
用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基金为失地居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学龄儿童教育保险等;要建立失地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将失地居民中的困难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内,凡是符合条件的失地居民,均可及时享受“低保”待遇;要向失地居民提供经济适用房,让失地居民居有定所,加快社区建设,变失地居民真正成为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