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优秀3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难点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生:火烧圆明园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
这是什么战争?【讲授新课】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生:反帝爱国运动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
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生:帝国主义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二、经过(1900.6~8.)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2、统帅:西摩、瓦德西师:战斗在京津铁路线上打响,义和国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狙击敌人。
义和团在廊坊大败侵略军说明什么?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3、廊坊大捷师: 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
05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设计说明本课内容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即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在“义和团运动”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事,合作探究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在“抗击八国联军”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概况及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重大史事;在“《辛丑条约》的签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及教师的点拨,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唯物史观)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目的、经过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事,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家国情怀)3.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2021年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的瞬间,另一张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时隔120年的两张图片,从人物的神态、坐姿、整体氛围等角度思考两张图片的不同,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二、预习检查1.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六、过程性评价《作业》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主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背景。
2. 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 探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教案时长:2课时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影像素材,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历史背景和运动过程。
侧重介绍义和团对外国势力的抵抗行动,以及清朝政府的态度。
2. 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和经过。
重点介绍八国联军的构成和入侵中国的地区。
3. 教师可借助PPT、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步骤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例如:对中国社会民众的影响、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对外国势力的影响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步骤四: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家的挫折和觉醒。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步骤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并提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建议。
教学资源准备:1. PPT和多媒体设备。
2. 图片和影像素材。
3. 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问题。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 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口头报告。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中一年级历史教
案
课程主题: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活动1: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列出主题: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引出本课的话题,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活动2:知识梳理(15分钟)
1. 教师通过简要讲解,向学生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强调义和团的目标和行动。
2. 教师通过简要讲解,向学生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发展过程,特别强调八国联军的入侵和对中国的掠夺行为。
活动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义和团成员、普通农民、八国联军士兵等),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2. 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活动4:总结和展望(10分钟)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在下节课上做一个小报告。
教学辅助工具:
黑板、白板、投影仪。
教学评估:
1. 活动3中的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汇报,评估学生对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下节课上学生的小报告,评估学生对于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高一历史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
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第4课【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华东师大)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本课是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的最后一课,讲述了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使的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中国的社会危机逐步加深。
而随之而起的就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救亡图存运动,有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有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还有本课的义和团运动,这些都显示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决心和勇气。
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以及这些救亡图存都没有成功,中国社会需要更为变革和民族觉醒,这就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右图明信片,描述了1900年古老的中国,老大帝国被几个新兴大国合围起来,把大清国弄得支离破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义和团的兴起(2)理解“扶清灭洋”口号(3)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6)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2、德育目标(1)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条件下自发兴起的,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通过学习该节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学生认识到,由于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旧式农民运动无法完成反帝斗争任务。
(3)《辛丑条约》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3、能力目标(1)从“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从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分析,并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从而学生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2、难点(1)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2)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师:同学们回忆一下,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并且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在民族危难之际,我们中国人民是怎样救亡图存的?除了康、梁为首的维新变法之外,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个“三多”,率先竖起“扶清灭洋”大旗,开启的义和团运动。
好,我们看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渡: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奋起反抗,反洋教斗争不断,义和团运动兴起。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义和团运动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它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何关系?2.讲解义和团运动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民族危机、外国侵略、教案问题等。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从山东兴起,发展到北方,波及全国。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解战争起因: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使馆和传教士的攻击,引发八国联军侵华。
讲解战争过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讲解战争后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4.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触动了列强的利益,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5.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分析: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6.小结强调历史教训,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线。
2.思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4篇)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4篇)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篇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xx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法指导]1.讨论法。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而导入新课。
2.比较分析法。
对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条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3.阅读理解法。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描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侵略罪行的文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内容。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地区。
2、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进犯北京。
3、19xx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仓皇逃跑。
二、《辛丑条约》1、年,清政府被迫同、、、、、、、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其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义和团运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高中高一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高一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起和经过;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原因和结果;3.掌握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发起;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3.这两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发起;2.如何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结果;3.如何正确评价这两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2.学生准备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讲授:2.向学生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发起,包括农民起义的背景、官府对义和团的支持、义和团的主要活动等,通过案例和实例具体说明。
3.向学生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外国侵略的原因、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八国联军的主要成员等,通过案例和实例具体说明。
讨论:4.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两个事件。
鼓励学生就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以加深对两个事件的理解。
梳理:5.向学生介绍这两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包括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等。
总结:6.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课后作业:7.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探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深入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等内容展开。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旨在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甲午中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地名较多,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侵略者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义和团运动的旗帜和口号,引导学生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
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
师: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二、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夏
(1)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
(2)原因:①根本原因:企图实现对中国的瓜分;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师:展示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2000多名侵略军在大沽口登陆,挑起侵华战争;联军攻陷天津;八国联军枪杀中国人;八国联军焚烧城楼等图片。
生:讨论
生:《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积极配合列强,尽量满足其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判断历史事件对错的能力
牢记国耻,激发爱国情感
了解义和团失败的内因和外因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课堂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师: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师:口号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中心转移:
(2)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材料一: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仇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八国联军侵华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记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2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入手,详细阐述了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
随后,教材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反帝爱国精神,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和英勇斗争精神,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相互关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材料。
4.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初中历史教案范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初中历史教案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初中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的入侵背景、过程、罪行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中的作用。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教材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的狂潮,起主要侵略方式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面临着从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为救亡图存。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二、进入新课(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组织基础:义和团组织2、兴起:(1)1898年,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本节重点知识】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其评价;3、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标志及其主要原因、影响;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斗;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意义;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统帅及主要罪行;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个数)、内容、危害、影响。
【知识结构】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
、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空前严重。
②主要原因:各地人民的
斗争——19世纪末,洋教遍布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
,教会活动更加猖獗,肆意欺压百姓;官府“
”,民冤难伸;
强占
进一步刺激了
民众。
2、标志:
年
首领
在冠县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
运动的序幕。
3、影响:
年义和团
斗争蔓延到
、
许多州县;
的名称被普遍采用。
4、口号:“扶清灭洋”——评价:
①进步性:具有
的性质,反映了当时
与
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
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扶清”有利于争取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
斗争。
②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的警惕;“灭洋”带有
的色彩。
5、结果:山东巡抚
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接原因:
要求
尽快扑灭义和团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9年)、原因:①
年春,
、
的义和团势力发展到
地区
②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策略由“
”改为“
”,默许义和团
,企图。
2、标志:义和团进入
、。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时间:
年
2、战役:①
、
阻击战——侵略军遭受重创,逃回。
②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
阵亡,
陷落;侵略军成立
,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战斗:A、原因:外国侵略者在
城里枪杀
战士;
B、影响:
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
3、结果:义和团
运动失败了
①失败原因:
在逃亡途中命令
“铲除”义和团,
联合绞杀义和团。
②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
的狂妄计划。
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年
2、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八国
3、统帅:英国
——德国
4、罪行:①攻占天津,侵略军成立
,对天津实行
统治;
②攻占北京,在北京实行
,联军统帅
在
内设立司令部,统治。
5、结果:
年签订《辛丑条约》
①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8国以及
、
、
共
国。
②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两;
B、划定北京
为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c、拆除
至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至
铁路沿线要地;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性质的组织,对
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
”;
E、改
为
,位居
之上;
F、修订。
③危害:A、巨额赔款,是
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加紧搜括人民,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B、使馆界实际上是“
”,是帝国主义策划
的
;
c、外国侵略者控制
地区,使
完全处于
的控制之下,便于列强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
斗争;
D、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
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
;
E、改设
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
的旨意实行
的外交政策。
④影响:A、重新确立了以
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
;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成为
的工具;
B、标志着中国
统治秩序的
确立,中国的
形成了。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抚兼施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秘密反清(义和拳时)→武装起义,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被清政府默许为合法团体→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②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剿、抚并用。
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山东巡抚毓贤曾允许义和团公开活动,企图加以控制,后又改派袁世凯镇压。
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后,慈禧太后又转为招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义和团受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
③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实质:剿、抚实质一样,是为了控制、利用义和团以达到消灭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当然,清政府的安抚政策客观上也为义和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认识:清政府之所以采取招抚政策,说明清政府已无
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不得不与外国列强共同镇压。
此外,义和团被清政府所利用,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旧式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A、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B、不能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也具有落后的一面,由对帝国主义的仇恨而仇视洋人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和文化;由于对封建统治者认识不清,致使义和团在战斗中被欺骗、利用和出卖。
c、没有科学的作战计划,更谈不上建立政权和根据地。
D、宗教迷信思想浓厚。
②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教
训:农民不能单独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①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列强不得不改变侵华方针,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同时,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清政府的背信弃义及对义和团的出卖,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
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本质,从而放弃了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幻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4、关于对《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的认识:
①从签订条约的背景看:它是在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之后,在清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八个国家武装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
②从签订条约的国家由8国增加为11个来看,表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可以任意欺辱中国。
反映了中国主权的完全丧失,地位的低下。
③从内容来看:这是继《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损害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尽管该条约没有割地与通商之类的内容,但实际危害大大超过前者。
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奴役与军事控制上:如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等,表现出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狂妄企图;拆毁炮台、驻军要地、设“使馆界”等,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
同时《辛丑条约》实际上是清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帝国主义的一次大拍卖,正式承认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形成。
清政府彻底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程
范文
①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19世纪6、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学习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