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18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6一、选择题1.(2020·天津南开区二模)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道:“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农耕经济C.生产技术D.统治政策解析:据材料“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可知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中国人的繁荣安定观念和田园诗风,故选B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因此地理位置很少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排除A项;生产技术属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可能会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

答案:B2.(2020·天一大联考)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

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提高,促进了荒地的开垦与水利工程建设,与材料中“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边陲之地的诸侯国”不一定是南方,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建立,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不符,排除C项;“水利工程开始兴建”不等于经济实力较为强大,排除D项。

答案:A3.(2020·四川德阳二模)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C.重农政策的源远流长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解析:根据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反映的信息可知,我国封建时代的耕作方式一直是铁犁牛耕,农耕技术没有明显的革新,发展缓慢,故选D项;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图片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耕技术,与民本思想的传承无关,排除B项;牛耕图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传承,不能说明农业政策源远流长,排除C 项。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1. [xx·广东高考]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 井田制瓦解B. 分封制恢复C. 均田制受到破坏D. “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均田制的相关问题。

由“唐代”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可以判断这描述的是均田制。

均田制下,国家分配的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所以买卖国家分配的土地是违法的。

“违法卖买”恰恰说明均田制走向瓦解。

故正确答案为C项。

A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分封制与均田制无关;D项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变化。

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2. [xx·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 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 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 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选D项。

张骞通西域只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张骞最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并没有建立和西方的联系,排除A、B两项;确立西汉对西域的管辖权是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结果,排除C项。

答案:D3. [xx·江苏高考]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唐朝前期不是州县治所的地方不能设市,后期规定市的设置更加灵活,按照户数的多寡、交易的频繁程度设市。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12
(3)评价:这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 国制有度。
①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井田以外的
(4)瓦解
荒地被大量开垦为 私。田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 转关让 系进一步发展。
③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加上井
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
破坏。
13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公元前 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 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 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 际上承认了 土的地合私法有性。
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 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8
2.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 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
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评价: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2
理解升华 交子的出现有何意义? 便利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北宋时四川等地区商品经 济的发展;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元朝:交通发达, 大成都为国际性的商业大 都会。 5.明清时期商业的压制与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1)棉花、茶叶、甘蔗等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成 为商品。 (2)区域间 长途贸贩易运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和 。晋商
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有人认为,这
个在我们现在看来极其荒唐可笑的想法,其实也有
其中的道理。”能够支撑“也有其中的道理”的论
据不包括
()
27
A.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根本,而工商业的发展必然 地将与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8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8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8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练习一、古代中国的商业时期发展概况(1)商周时期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②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以控制商业。

(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时期①由于重农抑商政策艰难发展;②秦汉分别把“半两钱”和五铢钱作为统一通用货币;③汉代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4)隋唐时期①大运河的开通推动南北商贸发展;②唐朝先后出现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③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末出现草市;④丝绸之路繁荣,政府在重要外贸港口广州设置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

(5)宋元时期①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宋朝集镇、夜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③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6)明清时期①商贸大城市和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③以徽商、晋商、闽商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商概括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提示: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

二、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的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出现的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等地出现。

3.本质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4.明清发展状况:缓慢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怎样理解中国明清时期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又属于“落日的辉煌”。

提示:前夜: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

落日: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基本含义: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抑制私人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和发展官营工商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第18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第18讲

第18讲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考试说明考查角度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

2.时间:明朝中后期。

3.生产方式(1)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①表现: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②典型: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

(2)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典型: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包买商。

4.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5.评价(1)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稀疏脆弱。

考点二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2.重农政策⎩⎨⎧(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

(2)目的: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3)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蠲免税粮等。

3.抑商政策(1)含义: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措施: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制度;设置关卡,对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征收重税等。

4.影响: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三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1)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阻止外族入侵。

(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表现(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2)只开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训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训练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训练1.(2014·浙江学考)南北朝时期,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

这个时期的“草市”是( )A.民间集市B.城市商业区C.商业都会D.草料专营市场解析“草市”是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答案 A2.(原创)右图是某历史书籍插页。

图中所说的“九市”是指(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解析A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指“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C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较为普遍;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

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故选B项。

答案 B3.(2016·温州高一期末)《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 )A.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B.唐代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C.唐代商业经济发达D.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解析史料显示唐代对“市”的管理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

故选D项。

答案 D4.(2016·绍兴高一期末)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下列关于唐代“草市”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城市B.它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C.它后来演进为地方性商业中心D.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解析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到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富室大户往往在这里聚居。

“草市”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故A项错误;“草市尉”属于南北朝时期草市的状况,故B项错误;“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故C项正确;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在宋朝时出现,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材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 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 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问题驱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 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 官府的直接监管
Hale Waihona Puke 2.城市发展: (1)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政 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2)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_扬__一__ _益__二__”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_陆__上__、__海__上__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 舶使。 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 个国家进行贸易。
2.【古代市的变化】 材料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 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 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 三更,到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迁移运用: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 变化。
提示: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商业发展的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 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 变化。
3.古代商业发展中的两次突破 (1)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原因是社会经济 迅速发展,奴隶制崩溃。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优秀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优秀版)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明朝 “海禁”
清朝 “闭关 锁国”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 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倭寇 ,危及统治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抗清斗争 ;认为天 朝大国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无需与 外国进行贸易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 与外国 互市 ,对外 贸易只能在官方主 持下进行
厉行海禁,禁止官 民私自出海;不许 人民片板下海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 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 市舶使 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③两宋:海外 贸易税收 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 朝贡贸易 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 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学以致用
1.《周礼·地官司徒》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 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的商业发展有何 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材料表明,西周的市场分为“大市”“朝市”“夕市”三类,对各类市 场的贸易人员、开市时间都有规定,说明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妨碍了海外市场 的开拓,抑制了 资本 的原始积
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界隔 绝,逐渐落后于 世界潮流

高考历史大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案

高考历史大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案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程内容]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商业发展历程(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

(2)周朝时期:“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

(3)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4)秦汉:国家实现大一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西域及外国商人来华经商;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市。

(6)宋朝时期:世界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7)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高峰期。

(8)明清时期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的变迁市的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1)在特定的位置设市。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2)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都城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1)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最著名特别提示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3.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因此排除A、B、C,选D项。

答案 D练1 史料考查古代对外贸易(xx·浙江4月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材料反映了输往日本商船的商品情况,因此D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出来。

答案 D练2 文学作品里的历史知识考查(xx·浙江4月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市晚鬻蔬迟”反映作者天晚没来得及吃饭,“夜船归草市”体现草市晚上仍然营业的史实。

故选A项。

答案 A练3 设置场景考查唐代商业状况(xx·嘉兴3月测试)《资治通鉴》记载,德宗贞元十三年:“置白望(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

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指街巷),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

”这反映出唐代( )①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监管②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③“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④宫廷的特权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材料“两市”、“要闹坊曲”、“宫市”,除两市外,尚有“要闹坊曲”和“宫市”,故②正确;根据材料“白取民物”、“宫市,则敛手付与”,宫廷有较大特权,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
时期发展概况
(1)商周时期
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②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
策以控制商业。

(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时期
①由于重农抑商政策艰难发展;②秦汉分别把“半两钱”和五铢钱作为统
一通用货币;③汉代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4)隋唐时期
①大运河的开通推动南北商贸发展;②唐朝先后出现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
钱;③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末出现草市;④丝绸之路繁荣,政府在重要
外贸港口广州设置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

(5)宋元时期
①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宋朝集镇、夜市兴盛,海外
贸易发达;③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
港口。

(6)明清时期
①商贸大城市和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
成为普遍流通货币;③以徽商、晋商、闽商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形
成、发展;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⑤中国对外贸易因为海禁和“闭关
锁国”政策渐趋萎缩。

概括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提示: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

二、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的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出现的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等地出现。

3.本质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4.明清发展状况:缓慢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怎样理解中国明清时期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又属于“落日的辉煌”。

提示:前夜: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

落日: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基本含义: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抑制私人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和发展官营工商业。

(2)主要目的:确保赋役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抑商”的主要表现
①战国:商鞅变法禁止弃农从商。

②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富商大贾;歧视商人。

③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④明清:以各种方式盘剥民间工商业者。

(4)影响:长期促进农业发展,明清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明清“海禁”政策
(1)基本含义:禁止官民私自出海经商。

(2)主要目的:明朝时为了防范倭寇骚扰;清初为了对付反清斗争。

(3)实施特点:①海禁有松有紧;②外贸时禁时关。

3.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威胁海防安全。

(2)制度化时间:乾隆帝时期。

(3)内容: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步隔绝于世界、落后于世界。

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

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
提示:原因:清政府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产方式的生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

启示:“海禁”“闭关锁国”与世界隔绝,妨碍自身的发展;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追赶乃至引领世界潮流。

1.(2015·重庆卷)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说明官员主张乡村交易加强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

答案:C
2.(2014·全国大纲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

“后来一些商人……奢侈日甚。

”可见原先对商业的限制受到挑战,故A、C项错误,D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3.(2014·课标全国Ⅱ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题意“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故A项正确。

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 C、D项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4.(2015·课标全国Ⅱ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B项正确;明成祖时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商帮没有因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 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D项错误。

答案:B
5.(2015·江苏卷)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D项正确。

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 A项错误;“罗绮走中原”是指丝绸贸易,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

答案:D
6.(2014·课标全国Ⅰ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
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A项正确。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