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2)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 路线,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得以销往国外,而外国的商品也进入中国 市场。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
03 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与税 收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01
政策内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强调农 业为本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 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有 时会受到官僚主义的限制 和干预。
技术水平较低
古代商业经济的技术水平 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制约了商业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缺乏国际竞争力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相对 封闭,缺乏国际竞争力和 开放意识,限制了对外贸 易的发展。
对现代商业经济的借鉴与启示
重视信誉
城市发展
商业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同 时,城市的规模和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和扩充。
城市化进程
商业繁荣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也发生了变化。
05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对现 代的启示
古代商业经济的优点与局限
重视信誉
古代商人以诚信为本,注重商业信誉,促进了商业的稳定发展。
多样化经营
古代商业经济涵盖了多个行业,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古代商业经济的优点与局限
• 区域性贸易网络:古代商业经济建立了广泛的区域性贸易 网络,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古代商业经济的优点与局限
受政策影响大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历史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当时的经 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专题一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25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专题一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25张PPT)
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门的 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
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 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
城市的发展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 商业发展的水平。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城镇发展特点: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 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东西九市”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 形成:“长安和‘五都— 洛阳、临淄、邯郸、宛 、成都’”
六朝时期:
出现了“草市”,设官职管理
“草市”的特征、意义。 特征: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地处交通便利,政
府管理
意义:唐朝时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 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朝:
商帮出现的背景
明代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小农经 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 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国内市场扩大, 城市商业繁荣,市镇商业兴盛,商 品经济空前繁荣。
明清的徽商和晋商的共同点
都从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 后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然后涉足金融 领域,积累起巨额财富。 逐步实现了经营管理的制度化 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
历史小知识
徽商和晋商都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 道德,主张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 为利;讲求仁爱之心,不乘人之危而牟 利;童叟无欺,市不二价;不卖假货, 不赚黑钱。特别是徽商,大多“贾而好 儒”,以儒道经商,更赢得商界和顾客 的信任和赞赏,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徽 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 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历史小知识
徽商和晋商都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 道德,主张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 为利;讲求仁爱之心,不乘人之危而牟 利;童叟无欺,市不二价;不卖假货, 不赚黑钱。特别是徽商,大多“贾而好 儒”,以儒道经商,更赢得商界和顾客 的信任和赞赏,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徽 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 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ppt课件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ppt课件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 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哪里?
唐代后期和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夜
情景解读5:
南宋市镇续有发展。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临安(今浙 江杭州)附近有15个市镇,今人考证尚不只此数。又宝庆 《四明志》记鄞县有市镇18,慈溪县有16,定海县有l3; 景定《建康志》记全府有淳化等14镇、汤泉等20余市。明 清时期江浙一带市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 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 晋商、徽商等。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北方会馆的典型 代表——辽宁海城的 山西会馆。
你能说出古代“市”(经济中心)和“城” (政治中心)分布的特点吗?
“市”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 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情景解读2: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1、古代的“市”是什么场所?
商品交换的场所
2、你能从《木兰辞》这首诗歌 里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活动 的主要特点吗?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 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 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一》
1、《战国策》描写了战国时期齐国都临淄怎样的景象?
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居民生活富足的繁华景象。
2、封建城市的繁荣是古代经济中哪一经济结构繁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
课时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 商业发展展的概况。 •2.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 变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 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提示 (1)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2)反映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探究二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 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 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 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 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 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 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 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 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
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
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
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
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答案 (1)表现: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 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 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 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丰富;政府对商业政策的 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 (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精品课件
课堂探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原因
1、 2、 3、
精品课件
明清(会馆、晋商与徽商) 旅途盗劫
精品课件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 都有山西商人” 精品课件
北方会馆的典型 代表——辽宁海城的 山西会馆。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精品课件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朝:


夜市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A
精品课件
明清:
精品课件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
六 朝 “草市”形成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 市”繁荣
宋 代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精品课件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代:
成都
唐代: 宋代:
全国性商业中心的形成 五都:洛阳、邯郸、宛、
五均官
精品课件
隋唐运河沿岸经济的交流
精品课件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 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 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 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 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 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街,此一店最 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 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 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 香药铺。
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精业品课件的楷模。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古代商业发展简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明代 白银
银锭
银票

会馆:商人自行组织的商业公所。
馆 与
(同一地域的商人为了停宿、储运、 交际的方便 )
商帮:明清时代在全国各地了出现了
商 一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

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一种即亲密而 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商帮。他们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除
与整个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更主
要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商 以经营盐业起家;
与 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
晋 足其他行业;

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 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 强的两大商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本结构与特点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
时间
商业发展表现
远古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 交易活范动蠡频繁,货币需求吕增不加韦(流通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商运活跃

商运十分发达(海上、陆路);柜房、邸店
宋元

都市商业集中繁荣,“车水马龙”

长安、五都,设“五均”官
唐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

汴京(河南开封)

苏州、四大名镇
皇都胜迹图(明)
南都繁荟图(明)
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
谢谢观赏!
货币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的贝币
汉 五 铢
秦半两
唐 开 元 通 宝
货币的发展历程
北宋 交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课件(21张)(共2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课件(21张)(共21页)
梦回盛世唐朝
时间: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 地点:钱塘(今杭州)
人物:苏老板一家
思考一:找出这幅画中不符合唐朝经济发展史 实的地方。
思考二:苏老板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扬州?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习目标: (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 (2)“市”的变迁与城市发展;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市”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 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 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 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 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 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大批以经 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一组史料:
重 点 分 析
材料一: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京邑翼翼,四方所观。
—— 张衡《东京赋》
材料三: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隋书》 材料四:夜市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 李绅《宿扬州》 •阅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古代中国城市的职能发生什 么变化? •自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军事重镇或政治中心; •隋唐以后,因手工业或商业发达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 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二组史料:
重 点 分 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这段材料说明北宋时期商业发展水平如何? 有何表现? 空前繁. 荣;商品种类众多
都会的职能
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 商业中心 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州、成都等
为什么会在南方出现这些繁荣的大都会?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 重心的逐渐南移业发展的特点
1. 中国商业起源很早,且不断发展;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艰难而曲折;
3.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 成;
4. 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 要地位。
5. 伴随着商业的发展,. 城市大量兴起。
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 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 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 日入市散)。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课标与考纲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 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 展的特点
.
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1. 神农氏作……日中原为始市社,会致晚期天,下出之现民物,物聚交天换 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2.殷人“肇牵车牛,远商朝服善贾于用经,商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 市”繁荣
宋 代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代:
唐代: 宋代:
全国性商业中心的形成 五都:洛阳、邯郸、宛、成都 五均官
.
隋唐运河沿岸经济的交流
.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 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 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 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 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 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街,此一店最 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 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 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 香药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市的发展历史和变化。

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

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抑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流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的“资料卡片”——唐代李白和元稹的《估客乐》。

同学们读完后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文中的“估客”是指何种身份的人?答:李白和元稹的《估客乐》都描写了商人为了转贩求利而天南海北无所不至的情形。

文中的“估客”指商人。

投影: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剧照。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

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

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约16亩),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

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问: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大商人吗?答:……投影:子贡、吕不韦。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

春秋末期卫国人。

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板书)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投影:1853年在南非卓湾捞出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元代德化的白釉瓷。

这些瓷器现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近年来,埃及、肯尼亚也出土了许多从中国福建输入的德化窑白瓷。

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答: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板书)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代:形成商帮,出现会馆投影:“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

咸丰十年(1860)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

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

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

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投影: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北方会馆的典型代表——辽宁海城的山西会馆。

商人交易的场所主要在城市。

投影: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板书)二、“市”的发展投影: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汉代六朝唐代宋代明清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6页,将表格补充完整。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明码标价汉代六朝唐代宋代明清明码标价实际上反映的是诚信问题。

投影: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

投影: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右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

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答:“市”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明码标价汉代专门管理机构六朝唐代宋代明清投影:汉长安城城市规划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汉代长安城的“市”在哪里。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明码标价汉代专门管理机构六朝“草市”形成唐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宋代明清投影:唐代长安城布局;北宋东京城布局;“清明上河图”(局部)。

请同学找一找: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的“市”有什么不同?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明码标价汉代专门管理机构六朝“草市”形成唐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宋代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明清商业区繁华。

投影:下面诗句各自反映了哪个朝代“市”的发展情况?“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答:唐代。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杜荀鹤答:唐代。

投影: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答:B投影: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想一想,这一首诗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答: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投影: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贾客词》想一想,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答: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无商不奸”,但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商人风光背后的艰辛与风险。

正因为商人的辛勤奔波,才有了商业都会的崛起。

那么历代统治者对于商人和商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投影: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明太祖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雍正帝问:明太祖、雍正帝的话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于商业是什么态度?答:重农抑商。

(板书)三、“重农抑商”政策⒈含义投影:……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问:由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目的是什么?答:巩固封建统治。

(板书)⒉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投影:那么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是谁呢?就是商鞅。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此后,历代继续沿用重农抑商政策。

投影: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明投影: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帝的题诗。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板书)⒊表现:①历代沿袭“重农抑商”②打击富商大贾,加强控制经济③歧视商人古代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⒋影响古代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学完了本课,同学们能否归纳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答:……(板书)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⒈宋元空前繁荣;⒉国内外贸易全面繁荣;⒊政府对商业控制逐渐减少;⒋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⒌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由于在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时有“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这一点,而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又是由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的,所以将学习内容四的第一目“重农抑商”的相关内容提前到本课教学,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备课时参考了浙江省的会考纲要,里面只要求掌握“市”在历代的发展,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历代“市”的发展情况。

其余的内容则作省略处理。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18页“自我测评”答: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课本第1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⑴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业中获得利益。

⑵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