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教师或学生小结
(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问题: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求贤若渴:“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3、相关背景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2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完成字词解释。
教师质疑
(出示问题)
学生自学探究
(13分钟)
学生小组交流
(5分钟)
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引导归纳
诗三首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味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1、把握意象,进入意境。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2、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赏析《短歌行》
一、导入新课:
二、目标定向: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教案】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关键字】教案《归园田居》课题名称《归园田居》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重点目标目标1.2 难点目标目标3导入示标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导学:朗读诗歌,指导诵读,可以分组读,个别朗读导做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导思: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高中语文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语文:2.7 《诗三首》教案(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3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作展露出的内心痛苦和惆怅,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体会隐逸诗人的恬淡心境、悠然情调。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就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应为“八秩翁”2013年2月20日《扬子晚报》B8版刊有《诗书秋色里的交响乐章》一文,文中介绍的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这样写道:“我惊讶八十高龄的他还每日临池不辍。
”可见书法家是位八十岁的老人。
然而文章最后一段却这样写道:“当青春已成山歌,流光化为风景,八秋翁的银发,在秋天的夕阳下愈加灿烂。
”显然文章误把“秋”字当作“秩”字用上了。
查工具书可知,“秩”字有一个义项,是指十年的时间,“八秩翁”即八十岁老人。
而“秋”也可表示时间,但它表示的是一年,“八秋”只能表示八年,汉语中没有“八秋翁”的说法。
上述文章中的书法家应当是“八秩翁”。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董寿岳作者简介(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其《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称帝后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2)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靖节先生,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
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相关知识《古诗十九首》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历来都受到极高的评价,它侧重抒情,以情融事;在结构上多按感情的起伏行文。
在语言方面是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被后世誉之为“秀才说家常话”。
高中语文 第七课 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一、作家作品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军事功绩: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政治措施: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学成就: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有关的文学知识2.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能翻译诗歌。
知识链接:“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西晋陆机、东晋陶渊明、南朝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自学指导:根据知识链接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学案学习过程:一. 问题情境设计1.读准字音遗.()谁子衿.()樊.()笼何时可掇.( ) 三匝.( ) 越陌.()度阡.( )吐哺.() 羁.( )鸟守拙.( ) 暧暧.( ) 呦呦.( ) 狗吠.( )朝.( )露鼓瑟.( ) 墟.( )里荫.( )后檐2.掌握通假契阔谈( )3.古今异义(1)同心..而离居(2)人生几何..(3)依依..墟里烟(4)复得返自然..(5)明明..如月4.词类活用(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榆柳荫.后檐( )(3)鼓.瑟吹笙( )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去日苦.多( ) (6)山不厌.高( )5.特殊句式(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开荒南野际(3)狗吠深巷中 (4)鸡鸣桑树颠二.当堂训练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fū)譬.如(pì)朝.露(zhāo) B.子衿.(jīn) 呦.呦(yōu) 可掇.(duō)C.契.阔(qì) 谈(yàn) 三匝.(zā) D.吐哺.(pǔ) 羁.鸟(jī) 暧暧.(à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羁鸟子襟吐哺呦呦B.箜篌伶俜槌床晻晻C.踯躅玳瑁岌岌谣诼D.芰荷溘死葳蕤樊笼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2)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领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游子思乡之情;曹操的思贤若渴及统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
2.欣赏诗的语言美、艺术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192),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联系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歌的意境及主旨品味2.《短歌行》中的情感把握以及运用典故的技巧3.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书目推荐2009年,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
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
但随后部分专家质疑曹操墓真假。
而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称为抵制安阳抢夺名人资源将大打曹操故里牌,拟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曹操学术研讨会。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如今又一次再掀波澜。
那么,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去看看《三国演义》或读读《曹操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或从网上查找有关他的传记或诗文,对曹操作一自己的评价。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
大家课后可以去网上阅读一下《古诗十九首》所有作品及其赏析,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四、文本教学《涉江采芙蓉》(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某某省某某第五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 了解曹操其诗其人。
2. 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自主学习】1. 曹操,字(),小字阿瞒,沛国谯(今某某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
2. 短歌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 自主感知诗歌(1)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2)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X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
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
”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这里运用了的手法,将喻为,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 _”(情感词),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节,仍是想象贤才归来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描写。
【合作探究】1. 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2.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当堂达标】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某某。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1)《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1.曹操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某某毫州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某某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
封魏王。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魏武帝集》传世。
2.背景简介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X势力。
大战前夕,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预习指导】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
“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
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
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感受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者三首诗,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知人论世,品味语言,把握意象,感悟诗情。
学习难点领会意蕴,汲取营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涉江采芙蓉》的学习;第二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短歌行》的学习;第三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归园田居》的学习。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学习小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学习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五言诗简介五言诗,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
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它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五言诗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2、《古诗十九首》简介《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就是说《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所作,也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
版必修2
学习目标:1.领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游子思乡之情;曹操的思贤若渴及统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
2.欣赏诗的语言美、艺术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知识链接: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192),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
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自学指导:根据知识链接完成学案
学习过程:
一. 问题情境设计
1.《涉江采芙蓉》开头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3.如何理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话?
7.《短歌行》开头八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9.诗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10.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什么态度?
11作者用“乌鹊绕树”作比喻,有什么用意?
12.《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13.《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3.对诗歌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自己抱负的诗,表露了他感伤离乱、怀念旧人、渴望贤才以及急欲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B.“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表现了他性格中软弱、消沉的一面。
C.《涉江采芙蓉》一诗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及“同心而离居”的哀伤惆怅之情。
D.“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用高山的气魄,大海的容量来勉励自己,说要像周公那样思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早日建立功业。
4.阅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三.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