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 中的第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于是登上碣石山,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且听风吟阁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播放录音,听 名家泛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8、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有什么作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是虚写。 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 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抱负。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 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
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 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 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 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2.自由朗读,要 求:读准字音,声音 洪亮。
朗读正音
jié
观沧海 曹操
dàndàn
xiāos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zāi
sǒngzh ì
登上 字词解释 副词,多么
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作业:(来自历年中考题) 1.《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 万物壮丽景象的千古名句,也即最能表达作 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 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 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到了什么? (哪几句是他“观”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归纳:海水、海岛、海岸。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 海水,它们有什么不同?
水何澹澹: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大风大浪时。
曹操“观沧海”是在什么季节?根据 什么判断?
秋季 “秋风萧瑟”可证。
序言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先秦散文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古 律诗 (每句七字) 七言律诗 代 (八句) 诗 近体诗 歌 形成于 五言绝句 (每句五字) 唐代 绝句
(四句)
古体诗
五言律诗
(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 (每句七字)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 思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 子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 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 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 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 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 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 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 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 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 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 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水波动 荡的样 子 助词,主谓
高高地挺 立。耸, 以观沧海。 高。峙, 山岛竦峙。 挺立。
形容风吹 树木的声 音
来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极点
代词,指 大海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介词,用
诗歌翻译
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译诗: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原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诗: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 地挺立在海边。 原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译诗: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 繁茂。 原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诗: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诗歌中,哪些语句是实景?哪些 语句是虚景? 实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哪些 语句是静景?
动景 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 静景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百草丰茂
主旨
诗歌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 人的宏伟抱负和博大胸怀。
观沧海
曹操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 2、有情感的背诵诗歌;
3、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走近诗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 谯Qiáo郡(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的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河 南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用他的名义发 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 (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 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 征乌桓huán,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 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 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善诗歌, 《步出复门行》《蒿hāo里行》诸篇,用乐府旧 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曹操 集》。
原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译诗: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 好象从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 海之中。 原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诗:真是庆幸极了,用歌唱来表 达自己的宏伟心愿吧。
品味探究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的目的是什么? 哪个字能证明这一点? 目的的“观沧海”。 “以”字可证明。 ——以:目的连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