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5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

合集下载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宏观分析

中文摘要迄今为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次于美国。

本文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国际直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跨国投资的宏观分析以及对广东省区位特征的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互为补充的方法,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历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出相应的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在近年来政策因素、成本因素的影响正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广东省吸引跨国投资的主要区位特征集中于经济环境因素、集聚经济因素。

同时立足于此,对广东省及中国的产业转移及升级做出展望,并对广东省今后如何发展区位特征优势、增进区位优势做出总结。

1.引言1.1选题的背景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序幕。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局统计,1980年中国FDI总量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9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2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10年中国FDI达到了1057.4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约1.6倍。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资地区。

90年代中期,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27美元,累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460亿美元,吸收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的10%以上。

1979一201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2761.08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所下降,但总的来看仍位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之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图1.1 中国外资投资概况图1.1显示了1979一2012年中国外资投资概况。

如图所示,1979一2009年间,除了在2003年受到SARS的干扰和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投资金额有所下滑外,即使08年以来全国进入艰难的产业升级转型期,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整体趋势也是不断上升的。

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6年3月31日内容摘要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进一步增强。

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2015年顺差规模为330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9%,与GDP之比为3.0%,较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为5.2%,上升1个百分点,主要受进口价格回落等影响;服务贸易逆差与GDP之比为1.7%,旅行项下逆差较为突出,与国内居民收入提高、境外消费高涨等因素密切相关。

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下同)逆差主要体现了境内主体对外投资的增加和对外负债的减少。

2015年逆差规模为4853亿美元,一方面表现为境内主体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活跃度上升,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资产继续增加并且比2014年多增53%和5.8倍;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外债务的去杠杆化,如其他投资负债项下由2014年的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但直接投资项下境外资本保持较大规模净流入。

此外,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外汇储备资产一季度减少、二季度增加,下半年又转为较快下降,但四季度降幅较三季度收窄。

2016年,预计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格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依然总体可控。

外汇管理部门将处理好便利化与防风险的平衡,既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优化外汇管理服务;又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加强统计监测,强化真实性合规性要求,依法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11)(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8)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25)(一)货物贸易 (25)(二)服务贸易 (30)(三)直接投资 (34)(四)证券投资 (38)(五)其他投资 (41)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44)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52)(一)人民币汇率走势 (52)(二)外汇市场交易 (58)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63)专栏1. 全球因素影响下新兴经济体分化日益显著2. 从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变迁3. 全球贸易艰难“过冬”4. 2015年我国居民境外刷卡支出分析5.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6. 2015年外债总规模下降,对外偿付风险减小7. 我国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情况分析图1-1 2007-2015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 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货币波动率水平1-3 2012年以来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1-4 2008-2015年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5 2001-2015年经常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6 2001-2015年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 2001-2015年外汇储备资产变动额1-8 1990-2015年经常账户差额与GDP之比及其结构1-9 2005-2015年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及外汇储备变动1-10 2015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分析1-11 2005-2015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本流动情况1-12 2015年末主要国家/地区储备余额2-1 2001-2015年我国进出口差额与外贸依存度2-2 进出口差额同比变动中的数量与价格因素2-3 2000-2015年我国按贸易方式货物贸易差额构成2-4 2000-2015年我国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2-5 2002-2015年我国出口商品在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变动2-6 2004-2015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2-7 2004-2015年服务贸易收支情况2-8 2009-2015年旅行逆差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2-9 2000-2015年直接投资基本情况2-10 2000-2015年直接投资资产状况2-11 2015年我国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资产的分布情况2-12 2000-2015年直接投资负债状况2-13 2001-2015年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4 2000-2015年其他投资净额3-1 2004-2015年末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 2004-2015年末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变化3-3 2004-2015年末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3-4 2005-2015年我国对外资产负债收益率4-1 2015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4-2 2015年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变动4-3 1994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4-4 2015年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有效汇率变动4-5 2015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波动情况4-6 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年期波动率4-7 2015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差4-8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价差4-9 2013年以来境内外市场1年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4-10 2013年以来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利差(6个月期限)4-11 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4-12 中国与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构成比较4-13 2012-2015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交易量4-14 2015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结构4-15 中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C1-1 2015年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幅度C2-1 对外资产积累中的持有主体C2-2 对外资产积累的主要资金来源C3-1 世界出口按规模和价格因素分解C3-2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弹性C4-1 2015年我国居民境外刷卡支出交易类型分布图C5-1 境外上市各行业企业家数(左)及分行业市值占比概况C7-1 2015年3季度末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规模表1-1 2010-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1-2 201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1 2015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15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C7-1 2015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表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面临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内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仍面临不少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6-04-22 文章点击率3887次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克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5年东莞生产总值(GDP)6275.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0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2.9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351.59亿元,增长10.0%。

三大产业比例为0.3:46.3:5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616元,增长8.4%。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99.13亿元,增长8.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005.02亿元,增长12.7%。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8.5%,房地产业增长18.1%,其他服务业增长11.6%。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总数71.33万户,同比增长13.3%。

其中企业工商登记25.64万户,增长22.7%;个体户登记45.61万户,增长8.7%。

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25.3%。

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2015年,全市工商新登记12.30万户,增长7.7%;新登记企业54921家,增长20.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

其中食品类上涨3.8%,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0%。

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进出口总额对比表

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进出口总额对比表

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进出口总额对比表
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额39569亿美元(245741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广东、江苏、上海,分别为11658.6亿美元、5810.4亿美元、423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贵州、河南、湖北,分别为52.4%、12.5%、9.2%。

2015年,吉林进出口总额200.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21位,比2014年前移2位次,总额超越了云南、黑龙江、内蒙古;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9%,进出口总额增速在全国排第27位,领先于重庆、东北黑龙江。

2015年全国各地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表
图解: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
====================================== ==========================
====================================== ==========================。

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年鉴2015: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2014)

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年鉴2015: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2014)

表17.3 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2014)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 资 1 739 9 173 214 796 国 有 61 145 4 415 集 体 34 119 1 439 股份合作 12 62 228 联 营 25 35 446 有限责任公司 674 5 387 117 771 股份有限公司 42 691 17 332 私 营 884 2 703 72 877 其 他 7 31 288 港澳台商投资 159 1 193 68 268 外商投资 131 2 003 88 668 按行业分综合零售 279 5 282 133 575 # 百货零售 125 269 30 584 超级市场零售 113 1 328 79 779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135 1 907 23 891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292 1 953 102 718 # 服装零售 164 1 263 81 704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45 399 14 857 # 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 10 25 2 036 图书、报刊零售 18 132 3 477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108 1 224 12 669 # 药品零售 92 1 132 11 871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735 863 43 011 # 汽车零售 510 542 36 913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23 387 14 270 # 家用视听设备零售 7 39 2 009 日用家电设备零售 34 152 5 121 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 49 71 2 051 通信设备零售 14 38 2 013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102 158 7 043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110 196 19 698 # 互联网零售 50 55 15 776 邮购及电视、电话零售 6 6 46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二)对出口的影响1.促进商品出口。

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从外资投资企业出口贸易增长与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相关性中可以得到证明。

比如从1988年到1996年9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增长了2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54.5%;同期全国出口贸易增长了2.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6.4%。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出口贸易增长,因此到90年代中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额已占全国出口贸易额的40%以上,全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87%来自外商投资企业。

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创汇25亿美元,比1987年翻一番,出现了一批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收外商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1998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三资企业已达到54家。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也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全球贸易增长速度。

2.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具体表现为,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品成为第一项出口商品。

外资企业在我国主要机电产品出口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品成为第一项出口商品。

外资企业在我国主要机电产品出口上所占份额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电子工业,外资企业出口已占绝对优势。

199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上升到34.6%,崦同期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所占比重降为23.6%。

这主要是因为90年代以来,在国家机关政策的鼓励下,外商对华投资猛增,与此同时,外商投资逐步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改善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3.由于出口替代作用,对国内企业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许多港台和东南亚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多是以与内资企业竞争的产品,当进口国按原产地原则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等限制时,这些三资企业出口增加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国内企业可使用配额的减少,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的出口对内地企业的出口增加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国内企业可使用配额的减少,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的出口对内地企业的出口具有相当的替代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