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 化学计算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课件物质的共存PPT完美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课件物质的共存PPT完美课件

6. 【2021•贺州】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 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 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D ) A.ZnCl2 KNO3 KMnO4 B.K2SO4 Al(NO3)3 BaCl2 C.Na2CO3 NaNO3 KCl D.Na2SO4 KNO3 MgCl2
物质的共存
原理: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物质之间不能发 生复分解反应,即不能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如酸与碱、 碳酸盐与酸、铵盐与碱、可溶性的硫酸盐与钡盐等在溶 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在同一溶液中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下列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H++OH-===H2O 2H++CO32-===H2O+CO2↑ (或H++HCO3-===H2O+CO2↑) NH4++OH-===H2O+NH3↑ Ag++Cl-===AgCl↓
强化训练
1.【2020•临沂】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
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B )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点拨】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
氯化钾和水,溶液无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
2KHSO4+2ClO2↑+2CO2↑+2H2O可知H2C2O4过量,用KClO3的量计算,则生成的n(ClO2)=0.1mol,m(ClO2)=0.1mol×67.5g/mol=6.75g

D.H2SO4、Na2CO3、NaNO3
4.【2020•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 是( A ) A.NH4+、SO42-、NO3- B.H+、Ba2+、OH- C.Fe3+、Na+、OH- D.Ca2+、Cl-、CO32-

中考化学精炼本 第二部分 题型突破练八 分析与计算题

中考化学精炼本 第二部分 题型突破练八 分析与计算题

(1)所取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8(2分)g 。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CuO+H2SO4===CuSO4+H2O)
解:(2)设反应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 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g x
18600=8xg
x=16 g(2 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16 g g+192
g×100%=8%(2 分)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8%。
13.(2021·邵阳)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末均匀混合,放入试管中高温加 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冷却后粉末质量为 16.8 克,把该粉末全部倒入烧杯 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不溶物,经过滤、洗 涤、干燥,所得红色不溶物的质量为 12.8 克。固体物质与所加稀硫酸之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Na2CO3+CaCl2===CaCO3↓+2NaCl
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3.4 g 82.8 g+160 g-8.8 g×100%=10%。(2 分)
答: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
12.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含铜粉的氧化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加 入 192 g 稀硫酸,搅拌,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损耗忽略不计),烧杯中 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解:(2)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 x。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60 g+6 g-63.8 g=2.2 g(1 分)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 44 x 2.2 g 14046=2.x2 g x=5.3 g(2 分) 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 56.3gg×100%≈88.3%(1 分) 答: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 88.3%。

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实验突破(05)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实验突破(05)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在剧氧烈气燃中烧,发白 ___________剧__烈___燃_ 烧,火星
光:_,放__热__,生__成__能__使__澄_清_ 四射,生成在黑氧色气固中体,放热
__石__灰__水___变__浑__浊__的___气__体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C+_O__2 ___C_O__2 _______ __3_F_e_+__2_O_2_____F_e_3_O_4_______ ___
(3)探究2实验中,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答案] (3)保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相同 [解析] (3)探究2实验中,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保证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相同。(4)根据探究2实验可知,乙同学说法合理,其理由是铁丝与O2 的接触面积相同,但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
(4)根据探究2实验,你认为 。
实验记录如下:
氧气体积分数 90% 70%
氧气体积分数 65%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燃烧比90%的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实验现象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比70%的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65%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探究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乙同 学认为是聚热效果好,能使未燃的铁丝更好地预热。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 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中3个集气瓶均盛有等量的水 和体积分数相同的氧气。
实验突破(五)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回归教材
[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Ⅲ.取一段无锈细铁丝用酒精灯火
Ⅰ.把带火星的木 Ⅱ.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计算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计算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称取12 g 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渐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_____点的一组数据(填标号)。

【答案】(1)88.3%;(2)a (或 b )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06 100 x 10g10610010x g = x =10.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100%88.3%12.0gg⨯≈,当求算氯化钙溶液中质量分数时,由于50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4g ,125g 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10g 都是氯化钙完全反应,所以可以根据a 点或者b 点数据计算。

答:(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8.3%;(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图中曲线上示出的点a 或者b 所对应的数据。

2.把2.4g 镁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中,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入NaOH 溶液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1)计算与2.4g镁反应的H2SO4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2)加入NaOH溶液____g时,开始生成沉淀;图中a的数值为____。

(3)利用上述计算结果,若将NaOH溶液改用Ba(OH)2溶液并逐滴加入上述镁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____g。

【答案】9.8g8016052.4【解析】【分析】Mg+H SO==MgSO+H↑,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参(1)利用化学方程式:2442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2)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与镁反应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中考化学专题:利用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51张PPT)

中考化学专题:利用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51张PPT)

(2015·广东)右图为某分子的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 C2H4O2 ;该物质是食醋的主要成 分,化学名称为 乙酸(或醋酸) 。 (2)该物质的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1 。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2019·广东)下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 化学式为 Na2PO3F(相对分子质量为 14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溶液=m溶质+m溶剂
2.溶质%=mm溶 溶质 液×100%m溶质
(1)m溶液= 液的相关计算(2)m溶质=
溶质% mm溶液××溶溶质质%%
m3.溶溶液液(2的)×稀溶释质:%m(溶2液)(1)×溶质%(1)=
4.V=mρ
【例1】(2017·广东)2017 年 5 月 18 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 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 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 接点燃。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
(2019·天津)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按要求计算:
(1)乙醇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 22∶∶66∶∶11 。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4∶∶11 (写最简比)。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66 。 (4)9.2 g 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44..88 g。
(5)葡萄糖酸钙中所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9.39%.3% 。(计算结
果精确到 0.1%)
(6)现有一支 20 mL 的上述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钙 43 mg,
则每支该口服液中含钙元素的质量是 4
mg;若每支该
口服液含钙元素 8 mg,则每支该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是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四技巧性计算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四技巧性计算

锌的质量为 6.5 g,铜与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氢气,因此可判断铁样品中的两种金属杂
质为金属铝、镁中的一种与金属锌、铜中的一种。
类型 4 假设法
题目中未给出物质质量的具体数据,可将其质量假设为某一特定数据,从 而简化计算。如“等质量的多种物质”通常将其质量都假设为1 g;“等 质量的同一种物质”或“等质量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多种物质”通常 假设其质量数值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的质量是
( C)
例4 [2021河南B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C_H__4_+_2_O_2_点__燃___C_O__2_+_2_H_2_O____;现 有46 g乙醇,燃烧时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33∶7,要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至少需 要补充O2的质量为___8___g。
类型 2 守恒法
粉和CaCO3的质量,进而求出二者的质量比。
类型 7 无数据计算
例11 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用各碳酸盐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中
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D)
A.CaCO3>Na2CO3>K2CO3
B.CaCO3=Na2CO3=K2CO3
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 、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 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性计算快速解题的前提是审题时将方法审出来,常用的是关键词法: 质量变化→差量法 始终态→守恒法 混合物中的计算→极值法 等质量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假设法 多步反应→关系式法 注:有些题可能会用到两种或多种方法。

2024年中考科学抢分秘籍(新统考)化学计算(解析版)

2024年中考科学抢分秘籍(新统考)化学计算(解析版)

通关10化学计算考点预测概率预测题型预测有关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选择题、解答题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选择题、解答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解答题化学计算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知识点一、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化合物AaBb 为例,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A 的相对原子质量×a +B 的相对原子质量×b ;2.A 、B 原子个数比=A 的原子个数B 的原子个数=ab3.A 、B 元素质量比=A 元素的质量B 元素的质量=A 的相对原子质量×aB 的相对原子质量×b 4.A 元素的质量分数=A 元素的质量分数=A 的相对原子质量×aAaBb 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A 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aBb)质量×A 元素的质量分数知识点二、有关溶液的计算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变形后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稀释计算主要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列式:若浓溶液的质量为m 浓,质量分数为a%,加m水稀释后质量分数为b%,则可列式为:m浓·a%=(m浓+m水)·b%3.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涉及到的一般都是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常要用到的公式:m溶质=m溶液×a%,然后把得到的溶质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

知识点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纯净物质间的计算1.知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此内容是本课时的拓展,一类习题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或实质,利用反应物前后物质或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

另一类习题还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之差,算出气体或沉淀物的质量,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题型强化提升:计算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题型强化提升:计算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题型强化提升:计算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金属混合物样品由Mg 、Al 、Fe 、Cu 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

2.8g 该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0.2g 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A .Mg 、AlB .Al 、CuC .Mg 、Fe 、CuD .Al 、Fe 、Cu2.将9.0g 氢氧化亚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加入100g 稀硫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 .B .C .D .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和,测得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 .12%B .36%C .44%D .72%4.现有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2.4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混合物为Mg 、Al ,m 可能是0.2gB .若混合物为Fe 、Zn ,m 可能是0.2gC .若混合物为Zn 、Al ,m 可能是0.2gD .若混合物为Fe 、Al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3.65%5.在100g 浓度为ω%的稀硫酸中加入4g 氧化铜粉末,待氧化铜全部溶解后,向所得蓝色溶液中加入10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5.2g 滤渣。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5.2g 滤渣是由3.2g 铜和2g 铁组成的B .滤液是25%的硫酸亚铁溶液C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是0.286gD .ω=106.将2.0g 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生成0.2g 的氢气,混合物中一种是铁,另外一种物质可能是A .锌B .镁C .铜D .铝4.9%8.6%10.2%13.5%CO 2CO CO 2CO 2N7.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