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一个实验

合集下载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无法确定2、所示网络中,假设R1、R2、R3采用RI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且均已收敛。

若R3检测到网络201.1.2.0/25不可达,并向R2通告一次新的距离向量,则R2更新后,其到达该网络的距离是()。

A.2B.3C.16D.173、下列关于交换机式网络和路由网络的描述,()是错误的。

A.交换机式网络整个帧是以MAC地址为基础进行传输的B.路由网络中,路由器从帧中提取出分组,然后利用分组中的地址来决定它的目标去向C.交换机不必理解分组中所使用的网络协议D.路由器不必理解分组中的网络协议4、某路由器的路由表见表。

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69.96.40.5的IP分组,则转发该IP分组的接口是()。

A.SlB.S2C.S3D.S45、以下哪个是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A.CSMA/CDB.令牌总线C.令牌环D.100VG-AnyLan6、在下列以太网电缆标准中,()是使用光纤的。

A.10Base 5B.10Base-FC.10Base-TD.10Base 27、某TCP分组的选项字段长度为9B,则该TCP分组的数据偏移字段内容为()。

A.1000B.0111C.1111D.00118、下列有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A.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得快B.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得慢C.二者速度一样D.不可判定9、在TCPMP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A.点到点连接B.操作连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10、通过"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管理单元可以配置FTP服务器,若将控制端口设置为2222,则数据端口自动设置为()。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不是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

A.提供标准语言B.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C.定义标准界面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2、TCP/IP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3、路由器在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分组的第一位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这种机制称为()。

A.存储转发机制B.直通交换机制C.分组交换机制D.分组检测机制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A.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B.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C.构建路由表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5、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是()。

A.32B.64C.128D.2566、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甲的发送窗口尺寸为1000,数据帧长为1000字节,信道带宽为100Mbit/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忽略其传输延迟)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延迟是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

A.10Mbit/sB.20Mbit/sC.80Mbit/sD.100Mbit/s7、如图所示,为两个局域网LAN1和LAN2通过网桥1和网桥2互连后形成的网络结构。

假设站A发送一个帧,但其目的地址均不在这两个网桥的地址转发表中,这样的结果会是该帧()。

A.经网桥1(或网桥2)后被站B接收B.被网桥1(或网桥2)丢弃C.在整个网络中无限次地循环下去D.经网桥1(或网桥2)到达LAN2,再经过网桥2(或网桥1)返回LANI后被站A吸收8、TCP的通信双方,有一方发送了带有FIN标志位的数据段后表示()。

A.将断开通信双方的TCP连接B.单方面释放连接,表示本方已经无数据发送,但是可以接收对方的数据C.终止数据发送,双方都不能发送数据D.连接被重新建立9、UDP报文头部不包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校区)校园网设计方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校区)校园网设计方案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秋季学期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校区)校园网设计方案专业班级: 07级通信三班*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本设计采用以太网技术将分布在学校办公室、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局域网,并经由路由器接入Internet。

其中主干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告诉传输。

该校园网可以提供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程教学、电子邮件、文件传输、Internet、远程访问、图书馆图书的检索、在线借阅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网所提供的Web服务进行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校园网所有部门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校园网实现对公共资源的共享,在校园网内部将同一部门的计算机划分到一个虚拟局域网中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访问限制,从而满足了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管理要求。

关键词:以太网;IP划分;主干网;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Internet 为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提供了宽广的平台,随着网络的发展又衍生出“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这样的朝阳产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各种商务活动。

因此相应地社会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应用与管理的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高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将计算机网络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网络人才来满足社会需要。

计算机网络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如何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一套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作为高等教育院校,要求要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备的教育基础设施。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顺应21世纪发展潮流,满足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OS1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D.网络层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下列有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A.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得快B.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得慢C.二者速度一样D.不可判定4、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D.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5、假设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6号的帧。

当计时器超时时,2号帧的确认还没有返回,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1B.5C.6D.76、对于无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若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A.2n -1B.2nC.2n-1D.2n-17、下列关于单模光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单模光纤的成本比多模光纤的成本低B.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比多模光纤短C.光在单模光纤中通过内部反射来传播D.单模光纤的直径一般比多模光纤小8、不含同步信息的编码是()。

I.非归零码 II.曼彻斯特编码III.差分曼彻斯特编码A.仅IB.仅IIC.仅II、IID.I、II、III9、如果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则该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为()。

A.10kbit/sB.20kbit/sC.40kbit/sD.80kbit/s10、域名与()是一一对应的。

A.IP地址B.MAC 地址C.主机名称D.以上都不是11、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系统中,电子邮件应用程序()。

A.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都采用SMTPB.发送邮件通常使用SMTP,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POP3C.发送邮件通常使用POP3,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SMTPD.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都采用POP312、主机A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请问在此过程中总共使用了()次ARP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学年:201*-201*学期:1认识交换机产品;2.了解交换机的不同工作模式及其相应的配置命令;3.掌握交换机的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方法;4.了解交换机的基础配置项目和设置方法;5.掌握使用命令查看交换机当前配置的方法;6.掌握交换机的本地配置方法。

实验软硬环境:一台锐捷型号为S2126G交换机;微机一台(带RJ-45接口的网卡和windows201*操作系统);UTP交叉线和交换机的Console线。

实验内容:1.阅读交换机产品的技术资料,观察交换机的外观结构,认识交换机的产品外形、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接口布局、接口类型、接口名称、接口标准、内存大小等;2.搭建交换机配置控制台;3.通过控制台观察交换机的工作状态;4.交换机基础命令的使用(模式转换命令、特权模式下的配置命令等)。

(附页)实验结果:见附页小结:通过小组的合作,我学会了怎么掌握组建共享(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连线方法;掌握了网络主机IP协议的安装和IP参数的配置方法;理解集线器(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基础作用。

评定成绩:批阅教师:年月日路由器交换机PC-1PC-2PC-3PC-4班级:10网络工程1班姓名:张娜英学号:201*24133115双绞线四人一组,协作完成。

具体可由2人负责检查硬件(网线、设备、接口、连接情况等),另外2人负责检查软件(操作系统、网卡驱动、IP协议、IP参数配置等)。

最后一起检查主机之间的连通性,并记录结果。

1.从主机后面板,检查主机中是否安装网卡(观察有无RJ45插座)2.主机开机,选择WINDOWSXP系统进入3.确定已正确安装网卡及驱动程序。

具体操作为:从操作系统桌面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网络适配器,查看网卡与网络驱动程序的安装情况,必要时抓取屏幕窗口或对话框截图4.检查网线:主要是目测或用测线器检查网线的连线是否正确连通,同时检查网线的标识标签5.检查组网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的端口,规划选择组网所用端口6.连线:用网线连接主机、配线架和组网设备(集线器、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目录实验1 实验环境熟悉 (1)实验2 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 (2)实验3 编辑并发送LLC帧 (3)实验4 编辑并发送MAC帧 (4)实验5 (5)实验6 网际协议IP (6)实验7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8)实验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0)实验9 传输控制协议TCP (11)实验一:实验环境的熟悉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系统的软硬件组成2.熟悉实验系统软件界面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1.由教师引领,观察实验室硬件布局、网线连接、主要设备等相关情况;2.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了解软件的组成模块(包括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2.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3种网络拓扑结构图;3.了解每种拓扑图中计算机的连接方法和ip地址的设置方法;主服务器IP设为172.16.1.100;其它机器设为172.16.1.*mask:255.255.255.0Gateway:172.16.1.1Dns:172.16.1.1004.打开中软吉大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课件,熟悉9个实验的名称,有关实验的说明。

实验二: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实验目的:1.熟悉仿真编辑器界面的操作2.熟悉协议分析器界面的操作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浏览界面,尝试使用界面上的工具按钮。

(1)打开仿真编辑器。

该系统的初始界面分为5个部分:多帧编辑区、单帧编辑区、协议模型区、地址本和十六进制显示区a.多帧编辑区b.单帧编辑区c.协议模型区d.地址本e.十六进制显示区(2)应用实例a.编辑MAC层b.编辑IP层c.编辑TCP层(3)协议分析器使用简介a.会话分析b.协议解析(4)应用实例a.在单帧编辑区中编辑一个ICMP帧b.在协议分析器捕获该帧并分析实验三: 编辑并发送LLC帧实验目的:1.掌握以太网报文格式;2.掌握LLC帧报文格式;3.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集线器,N台计算机,N条双绞线,协议仿真系统实验步骤:1.将服务器和工作站用双绞线和HUB连通并加载协议仿真模块2.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二、网际协议IP(4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三、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2学时),拓扑结构二实验四、域名服务协议DNS(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五、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学时),拓扑结构一实验六、传输控制协议TCP(4学时),拓扑结构一指导老师: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一)、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二)、MAC层的硬件地址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三、网络结构四、实验步骤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 帧本练习将主机A 和B 作为一组,主机C 和D 作为一组,主机E 和F 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 和B 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 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目的MAC 地址:主机B 的MAC 地址。

源MAC 地址:主机A 的MAC 地址。

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可以填写001F 。

类型和长度:可以填写001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实验
一、拓扑图
二、实验步骤及结果
1.练习名称
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
练习内容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A、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3. 主机A ping 主机D(172.16.1.4)。

4. 主机E ping 主机F(172.16.0.3)。

5. 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 高速缓存。

结果为:
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后显示The specified entry was No Found。

3,4,5结束后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显示:
A: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1.24-------------------------------00-25-11-53-3b-30-----------------dynamic
B: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0.23-------------------------------00-25-11-53-3b-38-----------------dynamic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1.23-------------------------------00-25-11-54-2c-00-----------------dynamic
C: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1.21-------------------------------00-25-11-53-10-61-----------------dynamic
D: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1.22-------------------------------00-25-11-53-11-bf-----------------dynamic
E: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0.23-------------------------------00-25-11-53-3b-38-----------------dynamic
F:
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
172.16.0.22-------------------------------00-25-11-53-3b-39-----------------dynamic
2.练习名称
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
练习内容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在主机E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

其中:
MAC层: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
ARP层:
发送端硬件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
发送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目的端硬件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F的IP地址(172.16.0.3)
2. 主机B、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 协议)。

3. 主机B、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ARP报文。

4. 主机B、F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报文交互过程。

B:F:
Ethernet 802.3 同左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同左
源MAC地址=002511-533B39 00E04C-6109E4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同左
ARP(地址解析协议)同左
硬件类型=1 同左
协议类型=0800 同左
硬件地址长度=6 同左
协议地址长度=4 同左
操作码=1(请求)同左
发送端硬件地址=002511-533B39 00E04C-6109E4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0.22 172.16.0.21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同左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0.23 172.16.0.22
3.练习名称
跨路由地址解析(不同子网)
练习内容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3. 主机A、B、C、D、E、F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4. 主机A ping 主机E(172.16.0.2)。

5. 主机A、B、C、D、E、F停止数据捕获,察看协议分析器中采集到的ARP报文。

6.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ecover_config命令,停止静态路由服务。

结果:
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后显示The specified entry was No Found。

A ping 主机E后
B:两对请求与应答报文
请求:
第一个第二个
Ethernet 802.3 同左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同左
源MAC地址=002511-5311BF 00E04C-6109E4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同左
ARP(地址解析协议)同左
硬件类型=1 同左
协议类型=0800 同左
硬件地址长度=6 同左
协议地址长度=4 同左
操作码=1(请求)同左
发送端硬件地址=002511-5311BF 00E04C-6109E4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22 172.16.0.21
目的端硬件地址=000000-000000 同左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21 172.16.0.22
应答:
Ethernet 802.3
目的MAC地址=002511-5311BF 00E04C-6109E4 源MAC地址=002511-531061 002511-533B39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协议)同左
ARP(地址解析协议)同左
硬件类型=1 同左
协议类型=0800 同左
硬件地址长度=6 同左
协议地址长度=4 同左
操作码=2(应答)同左
发送端硬件地址=002511-531061 002511-533B39 发送端逻辑地址=172.16.1.21 172.16.0.22
目的端硬件地址=002511-5311BF 00E04C-6109E4 目的端逻辑地址=172.16.1.22 172.16.0.21
A:收到B第一个应答报文。

C,D收到的报文同B收到的第一个请求报文。

E,F收到的请求报文同B收到的第二个请求报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