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课件《梭罗河 》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2.1梭罗河|人音版(202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2.1梭罗河|人音版(202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2.1梭罗河|人音版(2023)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2.1梭罗河|人音版(2023)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河流之旅》中的第二课时,即8.2.1梭罗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梭罗河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唱《梭罗河》这首歌曲,掌握歌曲旋律、节奏,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连音、断音等演唱技巧,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河流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河流的保护、河流与当地文化的关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歌曲学唱。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新课讲授:在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背景知识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度较高。但在讲授过程中,可能因为时间关系,部分学生对歌曲中的难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适当调整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歌曲学唱这两个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6.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复习《梭罗河》歌曲,并尝试创作一首关于河流的简短诗歌或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梭罗河》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3 《梭罗河》课件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3 《梭罗河》课件

再见
有古
一人
个云
在:Βιβλιοθήκη 路“上读。万
”卷
从书
古,
至行
今万
,里
学路
习。
和”
旅今
行人
都说
是:
相“
辅要
相么
You made my day!
成读 的书
两,
件要
事么
。旅
。行








我们,还在路上……
梭罗河
美丽梭罗河
思考:歌曲的演唱音色属 于哪种人声?
在印尼人民的生活中,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发展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 岛的一种叫做“佳美兰”的音乐,印尼人民视加美兰音 乐为国宝,在世界上(特别在西方国家中)也有很大的 影响。佳美兰音乐使用二种音阶。一种叫“斯连德罗” 的五声音阶;一种叫“佩洛洛”的七声音阶。印尼歌曲 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于西爪哇的传统歌曲“邓邦”。 它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歌曲,表现 其特定的内容,如爱情、思乡、道德等, “邓邦”的节 奏缓慢,曲调一般带有伤感孤寂的情调。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单元《梭罗河》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单元《梭罗河》人音版(简谱)

《梭罗河》教学设计(聆听课)作品分析《梭罗河》这首歌是C大调,四四拍,它由一个主部和一个副部组成,音乐带着较浓郁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特色。

主部曲调比较宽广舒展,颇有一个人在河边漫步的意境:他望着美丽的自然景色,回忆起悠久的历史,激发起他对祖国的热爱。

这一方面,与歌词的内容是十分吻合的。

它的第三个乐句,有比较多而大的跳动,而这种跳动,正是印度尼西亚民歌中常见的,也是构成其重要特色的一种手法。

副部在曲调进行上,用了一系列短促的八分音符,它与前面宽广、舒展的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情绪上显得十分激奋。

最后一句的半音下行也颇具特色。

它在速度上放慢了,好似沉醉于对往事的回忆。

然后,又回到主部结束。

梭罗河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最大河流,发源于爪哇中部梭罗地区,向东流入爪哇海。

给中、东爪哇人民带来了航行和灌溉的便利。

梭罗河口土地肥沃,农产丰富,为爪哇“谷仓”之一。

印度尼西亚作曲家格桑先生于1940年旱季的一天,来到了梭罗河河畔,面对着美丽的梭罗河,无限热爱。

全曲节奏徐缓悠长,旋律流畅优美,感情深厚真挚。

因为该曲在印度尼西亚几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常以印度尼西亚民歌称之。

在国外的印度尼西亚侨民听见这首歌时,常会激起思念祖国的感情,甚至流下激动的热泪。

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梭罗河》,感受歌曲委婉、悠长的旋律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知道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3.了解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的特点,并能分辨三种声音。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梭罗河》,感受歌曲委婉、悠长的旋律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知道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

教学难点:了解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并能分辨三种人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好,之前的音乐课,我们在小导游的介绍下,了解很多我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

今天,我们要出国看一看,有请今天的小导游。

(播放录音)教师:印度尼西亚?同学们可能不太了解,安拉,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播放录音,介绍印尼)二、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教师:谢谢你的介绍,你的家乡很美,今天你是不是也带来了家乡的音乐送给我们呢?(播放录音,引出歌曲视频,并提问歌曲情绪)学生活动:聆听、思考问题教师:安拉,同学们都觉得歌曲旋律很委婉、悠长,表现了梭罗河畔美丽的景色和印尼人民对家乡的赞美。

人教版小学音乐下课件ppt课件ppt

人教版小学音乐下课件ppt课件ppt
音乐符号是用来表示音乐要素的标记,如升降记号、延长记号、跳房子等。掌 握音乐符号对于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非常重要。
音乐记号
音乐记号是用来表示音乐演奏细节的标记,如强弱记号、速度记号、表情记号 等。正确理解并运用音乐记号,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02
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
总结词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和历史价值。
05
音乐与社会文化
音乐与历史
总结词
音乐与历史相互交织,音乐作品常常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例如,古 典音乐时期的作品通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和贵族文化,而现代音乐则更多地表达了个性、自由和 反叛。
儿童歌曲欣赏
总结词
儿童歌曲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具有欢快的旋律和积极向上的歌 词。
详细描述
儿童歌曲通常以简单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为特点,适合孩子们的口 味和心理特点。通过欣赏儿童歌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 含义,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儿童歌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
详细描述
中国民族音乐包括各种民族乐器、民歌和民间音乐,如二胡 、琵琶、笛子、古筝等乐器的演奏,以及《茉莉花》、《梁 祝》等经典民歌的演唱。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 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精神。
外国经典音乐
总结词
外国经典音乐是人类音乐史上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详细描述
从古典音乐的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到现代音乐的爵士、摇滚、流行等风格 ,外国经典音乐涵盖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欣赏外国经典音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 乐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教案一. 教材分析《梭罗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印尼风格,旋律优美、节奏感强。

歌曲中的歌词描述了梭罗河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印尼音乐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印尼音乐的接触较少,对于这首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风格,从而更好地学习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尼音乐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梭罗河》,感受歌曲的美感。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印尼风格和节奏感。

2.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梭罗河》。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4.视听结合法: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示范等。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分组标志:便于学生分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印尼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异国风情。

同时,播放《梭罗河》歌曲,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介绍歌曲《梭罗河》的背景、作者以及歌词含义。

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印尼节奏,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介绍其他印尼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印尼音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梭罗河》的理解和感受。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梭罗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梭罗河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祖国的美好,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梭罗河》,感受歌曲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中梭罗河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梭罗河》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新课导入:介绍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

3.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分段教授歌词,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4.歌曲练习:分组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歌曲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梭罗河》、歌曲节奏、音准等关键信息,以及梭罗河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板书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梭罗河》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2.学生对梭罗河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3.学生对歌曲的喜爱程度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独唱《梭罗河》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独唱《梭罗河》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独唱《梭罗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梭罗河》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谣,以梭罗河畔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藏族人民在河畔劳作、生活的情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藏族风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藏族文化、民俗的了解。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藏族音乐的特点认知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梭罗河》,感受藏族音乐的韵味。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了解藏族的文化、民俗。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藏族特色节奏和音调。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2.示范法:教师演唱,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讲解法:介绍藏族音乐的特点、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等。

3.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梭罗河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藏族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梭罗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味。

接着,分析歌曲的节奏、音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藏族音乐的特殊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增强自信心。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梭罗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梭罗河》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印度尼西亚歌曲,梭罗河是印尼的一条著名河流,歌曲描绘了梭罗河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在那里快乐的生活。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活泼,富有印尼特色。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熟练地识读简单的乐谱,对于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是对于印度尼西亚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印度尼西亚歌曲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2.能熟练地演唱《梭罗河》,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情绪。

3.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体会歌曲活泼的节奏。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歌曲风格特点的理解和感受3.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3.乐谱:分谱和总谱。

4.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梭罗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重点讲解歌曲的难点,如节奏、音准等,并进行个别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梭人声?
在印尼人民的生活中,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中爪哇发展并流行于全爪哇岛和巴厘 岛的一种叫做“佳美兰”的音乐,印尼人民视加美兰音 乐为国宝,在世界上(特别在西方国家中)也有很大的 影响。佳美兰音乐使用二种音阶。一种叫“斯连德罗” 的五声音阶;一种叫“佩洛洛”的七声音阶。印尼歌曲 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流行于西爪哇的传统歌曲“邓邦”。 它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歌曲,表现 其特定的内容,如爱情、思乡、道德等, “邓邦”的节 奏缓慢,曲调一般带有伤感孤寂的情调。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