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英经贸关系回顾及2014年展望

合集下载

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技术水平落后限制了中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
能源消耗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环境污染严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 大威胁
资源短缺:中国部分资源储量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如铁矿石、稀土等资源大量依赖进口
技术创新:企业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和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汇报人:abc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需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产业 升级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技术落后导致产业附加值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使得中国产业升级更加迫切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大中国产业升级的难度
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升级,从而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对外贸易带动了劳动力需求,提高了就业质量。 对外贸易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对外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在业升级改造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 技术产业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提高产业集中度
PART THREE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产业升级步伐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促进技术引进和吸收 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速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
资源消耗:对外贸易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加剧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出口加工型产业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对外贸易可能影响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后,对外贸 易规模迅速扩大,中 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 易国之一。

中老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老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与老挝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SINO-LAO ECONOMIC RELATIV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VE FOREGROUND绪论目前中国与老挝经贸来往越来越频繁,两国人民关系也同时越来越密切,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老挝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老挝还属于非发达国家,不仅缺少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在政府方面又缺少足够的资金来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所以老挝政府为了开发市场和改善国内的经济现状,在对外开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欢迎世界各国来老挝开发投资。

为了让投资者尤其是中国投资人士更多的了解老挝各方面的状况,所以本文介绍了老挝地理概况、政治结构、经济概况、中老经贸关系、中老合作关系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项目状况以及探讨哪些公司在老投资比较成功,还有中资企业到老挝投资开办企业有关事项的规定。

特此希望中国企业到老挝能顺利开办企业也衷心的祝愿中老关系越来越亲切,中老两国经济蓬勃发展。

1 老挝的概况简介1.1地理状况老挝位于东南亚的唯一内陆国家全国面积236,800平方公里,据2002年人口统计人口为550万人[10],老挝人分为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三大族系,三大民族可细分为68个民族,与周边5国有边界接壤,北与中国有505公里的边界线;西北与缅甸有236公里的边界线;西与泰国有1835公里边界线,东与越南有2070公里边界线,南与柬埔寨有535公里边界线。

湄公河流经西部1900公里。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5月~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年平均气温约26℃,年降水量1250毫米~3750毫米。

1.2 政治结构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

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2001年老挝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

2013年的中国经济:挑战和对策

2013年的中国经济:挑战和对策
国经 济也有转 暖迹 象 ,房地 产市 场开始好 转 ,特别是页
现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仍面 临诸 多挑 战。
1 . 产能过 剩矛 盾突 出
岩 气技术突破 带来能源成本 下降和相 关产 业投资增长 ,
“ 再 工业化 ”政策和3 D 打印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 变
革也 将 增 强经 济 复 苏势 头 。
近年来 ,我国制造业产 能迅猛扩 张 ,在满足 国内需 求 的同时 ,有相 当大一部 分通 过扩大 出口得 以释放 。金
融 危机 后 ,随着 国际市 场扩 容 放慢 和我 国经 济增 速 放
缓 ,产 能过剩的 矛盾 凸显出来。不仅传统产业产 能严重
2 . 欧债危机前景仍不明朗 为避 免危机进 一步扩 大 ,欧盟正 式启动 了欧洲稳定 机制 ( E S M ),构 筑危 机扩 散 的防 火墙 。欧央 行推 出 直 接 货 币交易计 划 ( OMT),承诺 在 一定 条件 下无 限
露 出一些积极 变化。但是 ,欧债 危机 走势仍具有不确定
性 ,不 能完 全排除再次激化 的可能。解决欧债危机 的根 本举 措在 于 推进 实质 性 改革 ,但 改 革涉 及重 大利 益调 整 ,需要 各方长时间复杂博 弈并相 互妥协 ,这就决定 了 欧元 区经济复苏将是 一个漫长 的过程 。总体上看 ,2 0 1 3 年欧债危机 失控 的危 险有所 降低 ,但仍可能继续发 酵并 引 发 国际金 融市 场 波动 ,制约 欧元 区乃 至全 球经 济 复
2 0 1 3 年 的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展 望 展望2 0 1 3 年 , 中 国经 济 企 稳 回升 的积 极 因 素增 多 , 全 年 经 济 增 速 有 可 能 达 到 或 略 高于 8 % ,延 续 温 和 回 升 态势。 1 . 稳 增长政 策效 应将 进一步 显现 2 0 1 2 年5 月 以 来 , 中央 陆 续 启 动 了 一 批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项 目 ,推 动 了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长 温 和 回 升 。 按 照 对

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3年-14年我国最新政策

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3年-14年我国最新政策

二、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 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 府债务水平。
第2部分
(二)稳健货币政策
一、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 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 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 二、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 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 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 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 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 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END
第2部分
2014年李克强推出新刺激经济政策
新的刺激经济政策中包括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5万亿产业 蛋糕、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年初,国务院批准《注册资本 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 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 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实行注册资本认缴 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稳 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
第2部分
2014年李克强推出新刺激经济政策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主讲老师郭宏宇第一节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 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从握手到携手_英国工党执政13年间的中英关系

从握手到携手_英国工党执政13年间的中英关系

2010年10月刊改革与开放从握手到携手———英国工党执政13年间的中英关系刘砦(外交部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00010)摘要:从1997年到2010年,英国工党执掌政权长达13年。

中英关系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了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英国进一步认识到中英关系的重要性。

尽管双方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但双方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Abstract:From1997to2010,the British Labor Party runs the political power is13years.The Sino-UK relations developed to a brand-new stage,both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overall strategy partnership,promote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to develop forward unceasingly.Financial crisis's eruption,urges Britain to further realize to the Sino-UK relations importance.Although both sides still had some differences in certain questions,but the bilateral common interest is bigger than the difference,the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i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ain melody.关键词:英国工党中英关系Key word:Britain Labor Party Sino-UK relations【中图分类号】D8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0)-10-0006-02一、引言从1997年5月托尼·布莱尔意气风发地入主唐宁街10号,到2010年5月戈登·布朗含泪挥别自己的支持者,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的“两布”时代宣告结束,工党连续执政整整13年的历史,也划上了一个句号。

中英经贸现状分析

中英经贸现状分析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55一、2009年中英双边贸易概况1、中英双边贸易整体概况中国和英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中英双边贸易始于20世纪50 年代,60 年代平均贸易额为2 亿美元左右,1995 - 2004年,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占英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

自1999年以来,中英贸易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中英贸易总额在1999年为45.95亿英镑,之后的每年一个台阶,2003年突破了100亿英镑,到2008年达到了282.76亿英镑。

英国目前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主要目的国,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是英国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受金融危机影响,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统计,2009年中英双边贸易额为515.0亿美元,下降13.7%。

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80.2亿美元,下降12.7%;自中国进口434.8亿美元,下降13.9%。

英方贸易逆差354.6亿美元,下降14.2%。

但双边贸易额今年以来已恢复增长。

(见表1)2、英中贸易差额在英国对外贸易差额主要来源中,与中国的进出口差额高达-354.55亿美元,高出第二名德国122.52亿美元,为英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占到英国对外贸易得差额总值的22.41%,高出第二名德国7.74个百分点。

3、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情况根据英国海关数据,2009年英国对华出口51.29亿英镑,同比上升5.3%。

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2009年分别出口25.2亿美元、14.5亿美元、9.7亿美元和9.1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1.5%、18.1%、12.0%和11.4%,受金融危机影响,同比下降17.9%、1.5%、3.2%和0.4%。

但皮革制品及箱包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0.7亿美元,增长87.4%。

4、英国自中国进口商品情况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9年英国自中国进口228亿英镑,同比上升4%。

中欧经贸

中欧经贸

投资流量则非常少,2005年、2008年甚至出现负值,欧盟对华投资存
量占比和排名同样靠后。 3、技术方面: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和
设备供应方。截至2009 年,我国累计从欧盟引进技术 32401 项,累计
合同金额1270. 5 亿美元。与美 、日等国家的企业相比,欧洲企业更愿 意转让较为敏感的技术。
4、中英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
(1)双方经济的互补性
由于中英两国经贸互补性很强,英国在信息技术、生物科学、可再生能源、低碳环 保、高端制造业及创意产业等诸多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还有很大 潜力可挖。今后10年,中英双边贸易在各自货物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将有较大增加, 中国对英出口的优势可望继续保持,英国对华出口高端商品、技术和服务均有望大幅 增加。 (2)双赢模式,友好模式的成功运用:
三、中国与法、德、英、意的经贸情况
(一)中、法经济贸易介绍 1、中法经贸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我建立外 交关系的国家。每年一次的经贸混合委员会的召开和两国领导人的互 访使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建交前的年平均3,000万 美元,逐年递增:60年代年均贸易额为1.1亿美元,70年代3.7亿美元, 到了80年代增至14亿美元,90年代超过了40亿美元。
三.单一性:英国以鸦片的输入为主。
3、目前经贸各个领域发展的现状: ①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英国是中国在西欧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近些年来,中英贸易额 持续增长。英已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英经贸往来源远流长,英国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之 一,1953年,英国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破 冰之旅”。50多年来,中英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在中英全面 战略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中英经贸合作成效显著。目前英国已成为 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荷兰),中国是英国在 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中美贸易合作(中英文)

中美贸易合作(中英文)

携手合作开创中美经贸合作新局面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华盛顿美好的秋季,我很高兴能出席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第四次会议。

这是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即将召开前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两国高技术贸易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美国商务部、美国制造商协会及所有参与组织本次会议的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作为中国商务部主管高技术贸易和出口管制的副部长,我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在扩大中美高技术贸易方面,互信是关键,沟通是基础。

在本次会议上,中美双方相关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共同参加,这对增加中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相互了解、增进互信、促进中美高技术贸易进一步健康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一、关于中美经贸关系2009年是中美关系中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一年,双方确立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新定位。

中美高层往来频繁,交流富有成效。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建交30年来,通过两国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根据中方统计,2008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3337亿美元,比2001年翻两番,年均增长率达19.5%。

美国对华出口815亿美元,是2001年的3倍,年均增长率15.2%。

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连续7年成为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

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经贸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涵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度较高。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中美经贸合作也受到了一定冲击。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

中国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果断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英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对于两国以及世界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中英经贸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以促进中英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英经贸关系现状分析1.1 近年来中英经贸合作的发展情况近年来,中英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为两国带来了共同的经济利益,也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1.2 中英经贸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中英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双方在贸易领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中国向英国出口商品占比较大,而从英国进口的商品较少。

其次,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对中英经贸关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

二、中英经贸关系发展对策2.1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对话中英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建立更加顺畅的合作机制和高层对话平台,共同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挑战。

双方可以通过洽谈自贸协议、深化经贸合作区等方式,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更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

2.2 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双方应加强贸易结构的优化,鼓励英国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进口,特别是关注具有竞争力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

同时,中国也应积极开放市场,吸引英国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提高贸易平衡度。

2.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合作为了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英两国应加强合作,加大执法力度,共同打击侵权行为。

同时,双方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推动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技术创新的瓶颈问题,提升两国产业竞争力。

2.4 拓宽投资领域和合作模式中英两国应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加强双向投资,特别是在科技、金融、文化产业等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朱新礼:为促进中英经贸往来贡献力量

朱新礼:为促进中英经贸往来贡献力量

产经企业11月10日,第五届中英企业CEO对话在北京密云汇源山庄正式拉开帷幕。

远道而来的英国企业CEO代表于11月10日在北京、11月12日在上海,与数十位中国企业家代表就两国经贸关系与投资环境开展深入交流,借势习近平主席访英之旅开启的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期”,以“合作共赢”为议题,共同探寻双边投资与合作机遇。

本届活动由汇源集团、普华永道共同主办,还得到了英中贸易协会、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等机构的支持。

活动以“中英企业合作共赢”为议题,并通过独朱新礼:为促进中英经贸往来贡献力量未来30年,乡村市场和“绿色经济”将会为国内外企业带来诸多发展机会。

在此背景下,中英企业之间应该“先做朋友,后做生意”。

文 / 袁平一年两度的中英企业CEO对话活动旨在促进有志开展中7475责编:董彦创的“一对一”会谈模式,根据参会企业所属行业与发展目标为其安排业务“速配”,为两国企业寻找商业和投资伙伴提供务实、高效的平台。

据了解,一年两度的中英企业CEO 对话活动旨在促进有志开展中英两国经贸合作的领军企业交流信息、挖掘商机、谋求共赢。

本活动始于2013年,分别于每年的5月与11月在英国与中国召开,已成功举办四届。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活动的规模不断壮大,参会企业所涉及的行业愈加广泛,并有越来越多的中英企业成功或有计划开展双边投资和贸易,为促进中英经贸往来贡献力量。

”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在现场表示,未来30年,乡村市场和“绿色经济”将会为国内外企业带来诸多发展机会。

在此背景下,中英企业之间应该“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同时要紧抓“共享、互动、流动、认知”四大趋势,才能真正促进双方合作开展。

2015年10月,习主席的访英之旅确立了两国“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还签署了总额达3916亿元人民币的百余项合作协议,两国的合作已超越简单的贸易关系,上升到资本合作层面,达到国家战略高度。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在英投资已经成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4年4月4日内容摘要2013年,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向也有所分化,部分新兴经济体汇率和金融市场面临压力。

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继续改善,顺差182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5%,与GDP之比为2.0%,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服务贸易逆差、收益和经常转移逆差与GDP之比均有所扩大。

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特别是在年中新兴市场出现局部振荡时,我国跨境资本虽窄幅波动,但仍呈现净流入。

国际收支总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顺差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由2012年的逆差转为顺差,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较上年多增3340亿美元。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扩顺差”与“减顺差”的因素并存。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将保持一定规模,与GDP之比维持较低水平;国内外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资本和金融项下总体将呈现振荡走势。

在此情景下,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转变外汇管理职能,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

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 (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8)(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5)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19)(一)货物贸易 (19)(二)服务贸易 (22)(三)直接投资 (26)(四)证券投资 (30)(五)其他投资 (31)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34)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42)(一)外汇市场发展 (42)(二)人民币汇率走势 (43)(三)外汇市场交易 (49)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55)专栏1.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然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服务贸易项下旅游逆差持续扩大3.为什么对外净债权增加≠经常项目顺差4.2013年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分化5.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的影响图1-1 2007-2013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 2011-2013年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和货币指数1-32008-2013年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42001-2013年经常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51994-2013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与GDP之比1-62001-2013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2001-2013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外汇储备余额1-81990-2013年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及其结构1-92005-2013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及外汇储备变动情况1-10 2004-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基础性差额和非直接投资差额2-1 2001-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差额与GDP之比2-2 2000-2013年海关进出口差额主要构成2-3 2000-2013年我国按外贸主体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4 2000-2013年我国按贸易方式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比重2-5 2001-2013年我国出口商品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变动2-6 2004-2013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比较2-7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分国别和地区的收支情况2-8 2000-2013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状况2-9 2000-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10 2000-2013年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1 2000-2013年其他投资净额3-1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开放度以及对外净资产与GDP之比3-3 2012年末我国及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外金融开放度比较3-4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变化3-5 2004-2013年末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3-6 2005-2013年末我国对外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增速4-1 2013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4-2 1994年1月-2013年12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4-3 2013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市场1年期美元升贴水点数4-4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历史实际波动率4-5 2012-2013年境外人民币对美元期权市场6个月期限价格4-6 2006-2013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量4-7 2013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结构4-8 中国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比较4-9 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量4-10 2005-2013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对即期交易的币种构成C1-1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以及储备资产变动与GDP之比C2-1 2001-2013年入境游客与内地居民出境人数C4-1 2012-2013年JP Morgan新兴市场货币和波动率走势C4-2 2013年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升贬值C5-1 实施QE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表1-1 2007-2013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1-2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1 2013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来源国情况表3-1 2013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13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3年,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市场增长放缓。

[讲稿]中美贸易合作(中英文)

[讲稿]中美贸易合作(中英文)

携手合作开创中美经贸合作新局面0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华盛顿美好的秋季,我很高兴能出席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第四次会议。

这是在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即将召开前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两国高技术贸易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美国商务部、美国制造商协会及所有参与组织本次会议的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作为中国商务部主管高技术贸易和出口管制的副部长,我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在扩大中美高技术贸易方面,互信是关键,沟通是基础。

在本次会议上,中美双方相关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共同参加,这对增加中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相互了解、增进互信、促进中美高技术贸易进一步健康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一、关于中美经贸关系2009年是中美关系中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一年,双方确立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新定位。

中美高层往来频繁,交流富有成效。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建交30年来,通过两国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根据中方统计,2008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3337亿美元,比2001年翻两番,年均增长率达19.5%。

美国对华出口815亿美元,是2001年的3倍,年均增长率15.2%。

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连续7年成为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

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经贸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涵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度较高。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中美经贸合作也受到了一定冲击。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

中国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果断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国际合作发展中英中关系的对比分析

国际合作发展中英中关系的对比分析

国际合作发展中英中关系的对比分析第一章:引言自1972年中英正式建交以来,中英两国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

近年来,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和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尽管两国之间仍存在一些分歧和挑战,但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人文交流层面来看,中英关系在国际合作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中英两国在国际合作发展中合作的异同点,分析影响两国合作的因素,同时对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作出展望。

第二章:中英合作的历史与现状中英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实质是两国决定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英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程度也越来越深入。

1. 经贸合作2019年,中英双边贸易总额约为840亿美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合作新业态也不断涌现。

例如,英中财富管理中心的成立,将为中资机构提供更好的境外投融资服务。

2. 文化及人文交流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英两国的合作亦在这个领域得以深化。

2015年,中英两国签署了文化交流协定,两国在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愈加密切。

例如,伦敦中文学校的成立,不仅帮助英国学生更好地学习中文,也为中英两国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全球治理和减贫、环境问题中英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之一,对全球治理和减贫、环境问题的合作也备受关注。

例如,中英在气候变化领域一直保持紧密合作。

两国的减贫经验互相借鉴,通过深化减贫合作,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全球减贫进程。

第三章:中英合作的异同点分析中英之间合作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作领域的异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英国在合作领域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关注的是经济、技术、农业、人文等领域,而英方更加注重的是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

具体来讲,双方在“一带一路”、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的人才储备等也存在差异。

2013~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3~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在发达经济体 。欧洲经济走 出衰退将推动全球
市场信心改善 , 增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 , 而美 国
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地位。但总体看 , 新一轮工
业革命 尚处孕育阶段 , 大范围的新的领先产业仍处 于寻求阶段 , 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实质性
突破 , 短 期 内还难 以形 成 强 有 力 的新 经 济 增 长 点 。
增长 、 高失业率 、 高赤字 、 高负债” 并存 的格局没有
根本改善 , 导致增长动力不足 , 经济增速仍低于潜 在水平。I M F 预计 , 2 0 1 3 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 1 . 2 %, 低于上年 0 . 3 个百分点。


世 界经 济增 长有 望改 善和 加快
相比之下 , 2 0 1 3 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 中国家经
2 0 1 3  ̄ 2 0 1 4 年世 界经济形势 分析 与展 望★
陆 燕
( 商务部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 究院研究员 )
自2 0 0 8 年 国际金融 危机爆发 已逾 5 年。当前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经济总体 图景是 , 全球经济 维持 低速 增长 , 而推 动增 长 的力 量格 局在 改变 。 2 0 1 3 年世界经济继续 向下滑行 , 为金融危机后 的最 低水平。展望 2 0 1 4 年, 世界经济前景喜忧参半 , 整 体经济复苏有望加快 , 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问 的增速差距将进一步缩窄。但风险因素犹存 , 美国 量化宽松政策何时并 以何种方式退 出是世界经济 近期最大的不确定 因素 , 不排除经济形势可能出现
2 0 1 3 年世界经济将仅增长 2 . 9 %, 为金融危机后 的
最低水平。与此同时 , 推动经济复苏势头从新兴经 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上,中东欧国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中东欧国家(原苏东国家)是第一批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在新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东欧16国[1]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集合体,以是否加入欧盟或欧元区可被分门别类出多个群组。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及对外战略的转型。

认真梳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分析双方关系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既对中国处理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具有战略参考价值,也对推进“一带一路”构想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中东欧国家是较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一批国家。

60多年来,双方关系经历了曲曲折折,大体上可以分成六个阶段——冷战期间三个阶段、冷战结束至今三个阶段。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相当程度上受中苏关系及东欧国家同苏联关系的影响,[2]双方之间主要发展的是政治关系,大致经历“蜜月十年”(1949~1959年)、“磕绊二十年”(1959~1979年)和“恢复十年”(1979~1989年)三大阶段。

1989年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选择“回归欧洲”,并相继成为欧盟成员国或为加入欧盟做准备,使得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除了双边属性外还拥有一个欧洲的大环境和框架。

更为重要的是,双方不再突出强调政治关系的唯一性,而是转向发展以经贸为纽带的全面关系。

过去25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从理顺关系到稳步发展再到实质性飞跃的三大阶段。

具体说来,冷战结束后头一个十年是“重新认识和接触的十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以相互尊重为基础,逐渐理顺国家间关系,改变了双方关系在冷战结束初期停滞不前的状态。

1994年李鹏总理访问罗马尼亚时提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政策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1995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匈牙利时对这些基本原则(所谓“布达佩斯原则”)的重申是最充分的体现。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进入稳步发展期。

中英关系

中英关系
这次温家宝总理的南美洲四国之行相当引人关注,不过从温家宝总理的访问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在南美洲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的基础在于中国和南美洲各国,不管是和一些主要的大国,甚至包括一些小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拉丁美洲国家都把和中国发展经贸看成是他们自己对外贸易,乃至于发展他们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过去我们说拉丁美洲它远离中国,中国领导人情况访问的也不多,那么从90年代开始,也可以说是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地加快,中国和拉丁美洲,包括中国和其他各大洲的经贸关系一样越来越发展。
经济上互利共赢
中英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七大经济体,经济结构互补,双方各有强项。英国在高新技术、金融、品牌、创意产业等方面有领先优势,中国劳动力充沛,实体经济强大,资本雄厚,市场广阔。
中英经贸合作近年取得了加速发展。英国对华出口近两年的增速超过20%,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去年一年几乎超过了以往总和,今年仅1-4月的新增投资额就是去年全年的3倍多。但两国经贸合作的规模仍偏小,与双方的实力、地位很不相称。我们知道爱尔兰的人口是450万,而中国有13亿人口,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去年英国对华出口只有英国对爱尔兰出口的1/2。
在军事方面,中英两军的总体发展还是好的。在解放军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上,英国空军参谋长斯蒂芬·多尔顿上将曾说过:我们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进步,并在国际上承担起维和与救灾任务,我认为两军关系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中英两军交流合作频繁,英国为中国培训技术军官,也与中国有多方面多领域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据说引起北约及美国的关注。英格兰水下中心消息,中国的救援潜艇LR7正在英国威廉堡最后测试,负责制造该潜艇的公司表示,LR7是最大型最先进的救援潜艇,可潜深三百多米,营救十八名遇险潜艇人员。中国获得LR7潜艇后对于远端潜艇作战有明显帮助。按说美军最头痛中国的潜艇战,有关技术是对中国禁运的重点;作为美国最铁的哥们,英国怎能明目张胆的吃里爬外?赚钱固然天经地义,俄国入侵格鲁吉亚公然挑战美国及北约,令全球战略重新洗牌,中国引而不发坐收渔利的外交政策初见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承认新中国,但两国关系一直发展缓慢,充满曲折。

1972年正式建立邦交后,中英关系也时有反复,直至97年香港回归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英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现阶段,中英关系既存在着发展障碍,也有共同合作的基础,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英关系演变历史现状分析一、建国后中英关系发展历史回顾(一)1950年--1953年(英国承认新中国时期:在曲折中缓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承认新中国。

英国承认新中国出于多种原因,第一,英国现实主义传统在外交方面的又一次表现。

英国人视民族利益为重,较少受无实际意义的因素制约。

第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英国政府对发生在中国大陆上的既成事实的承认,并不表明它对新中国本身的赞同或肯定。

第三,为了确保英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

第四,维护英国在香港的地位和利益。

第五,力求避免中国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但中英两国对”承认”的理解和立场存有差异,中国政府坚持先谈判后建交的立场,主要是因为有些国家仍然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两国从1950年上半年开始举行建交谈判。

英国承认新中国后,两国关系发展缓慢,充满曲折,究其原因,首先是中英两国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相互之间还缺乏必要的了解。

社会主义中国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还保持高度警惕,英国则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也存有戒心。

(二)1954--1971年(半建交时期:从低潮走向正常化)中英两国的关系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陷入低潮,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中英关系出现改善的迹象。

转折点出现在1954年4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双方领导人来往密切, 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并正式公布了联合公报。

代办级外交关系建立后,中英关系有所改善,两国联系增多。

但中英两国之间仍存在一系列的原则分歧,其中台湾问题影响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英经贸关系回顾及2014年展望
2014年02月10日 19:19
来源:商务部网站
一、2013年是中英经贸合作突破之年
中英经贸关系延续了2012年的强劲势头,取得了新的突破。

合作领域扩宽,重大项目频现,广度和深度提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双边贸易“量”“质”齐升
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突飞猛进,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1%,远超同期中欧贸易2.1%的增长率,也高出我国进出口7.6%的整体增长水平。

2013年,中国对英出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英国稳居中国第七大出口市场的地位。

中国对英出口结构得到优化。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在我对英出口中三分天下有其一,金融危机以来增长了47%。

我国取代德国成为英国机电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

此外,我国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帽箱包等产品档次升级,在英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2013年,中国自英进口1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英保持了我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

英国汽车对华出口势头强劲,全年超过11万辆,金额接近70亿美元,创下新纪录。

根据路虎捷豹统计,2013年,路虎捷豹对华出口突破8万辆,占其全球出口四分之一。

英国农产品[-1.63%
资金研报]有望成为对华出口新增长点,猪肉产品已实现对华出口,海产品和乳制品对华出口前景看好。

(二)合作纵深扩展
2013年来,中英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意义和影响深远。

基础设施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在中英两国召开的中英财金对话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备忘录,为我国核电企业进军英国核电市场奠定了政治基础。

我国企业与法国有关企业联手开发英国核电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核电产业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有望在英国实现。

两国领导人就中英高铁建设合作达成共识。

卡梅伦首相表示欢迎我国企业参与英国高铁建设。

两国高铁合作显现出光明前景。

金融合作势头迅猛。

2013年,中英在人民币跨境交易合作方面大踏步前进,硕果累累,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轮廓日渐清晰。

2013年,伦敦的人民币交易量增加了50%,使英国首都成为全球仅次于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中英签署的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同七国集团国家签署的首个此类协议。

伦敦获得800亿人民币RQFII 额度,首只交易基金近日在伦敦证交所上市。

中国银行[8.12% 资金研报]伦敦分行在英发行25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继工商银行[5.48% 资金研报]、建设银行[7.06% 资金研报]之后第三家在伦敦提供人民币投资产品的中资银行。

在英中资银行分行牌照问题引起英国政府重视,在英中资金融机构可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涌现。

2013年10月,两国政府宣布建立2亿英镑的联合研发基金,为两国科技合作注入了活力。

医疗卫生和养老有望成为中英两国合作新领域,英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在江苏、四川等地投资多家医院和养老院。

在非常规能源领域,英国石油企业积极参与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大有捷足先登之势。

中国企业进军英国市场吹响了冲锋号,中英电动汽车合作方兴未艾。

英国企业对华投资热情重现。

英国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且随着英国经济形势好转,英国企业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

2013,汇丰集团为汇丰中国注资30亿元人民币,新开21家网点。

怡和集团拟在华投资近50亿元,参与中国酒店、高端地产的开发。

英国石油公司在华合作的珠海炼厂三期扩建项目动工在即。

(三)中国对英投资如火如荼
2013年,我国对英投资在2012超过80亿美元的基础上,投资并购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英国再度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

投资涵盖高端制造、基础设施、品牌网络、媒体、研发中心、酒店地产等多个领域,呈现全面开花态势。

商业地产成为我国企业对英投资新热点。

我国大型房地产企业蜂拥而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竞相在伦敦亮相。

平安保险、中投共斥资约6亿美元收购伦敦标志性建筑,大连万达和绿地集团先后宣布在伦敦投资逾10亿英镑开发商业地
产项目。

根据仲量联行统计,中国企业对伦敦商业地产的投资在3年内增长了15倍。

中国企业投资并购英品牌方兴未艾。

大连万达斥资3亿多英镑收购世界第二大豪华游艇公司英国圣汐公司,成为收购英国奢侈品牌的首家中国公司。

吉利集团收购英国百年品牌锰铜公司,把伦敦黑色出租车的制造商收在麾下。

蓝色光标[-2.28% 资金研报]集团收购著名公关公司亨茨沃兹(Huntsworth)公司19.8%的股份。

波斯登全面收购英国第二大男装连锁运营商格林伍兹公司的88个零售店面。

在英投资地域分布扩宽。

2013年,逾20家新设中资企业在英伦三岛安家落户,数量创历年之最,运营中心延伸至大伦敦以外的多个地区,包括伯明翰、雷丁、柴郡、北安普顿等地区。

威尔士地区2013年有5家中资企业入驻,成为我国企业投资的新热点地区,填补近年来该地区没有中资企业的空白。

英属维尔京和开曼群岛继续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宠儿”,投资金额创下近年之最。

非国有企业异军突起,同国有企业并驾齐驱,成为对英投资的主力军。

大连万达、吉利、雷氏光标、波斯登试水英国市场,出手大方。

二、把握当前机遇期,推动中英经贸合作再创辉煌
随着卡梅伦首相2013年成功访华,中英关系重回正轨。

2014年,中英高层对话将迎来活跃期。

中英年度总理会晤和第六次财金对话可望举行。

这将为两国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巩固两国工商界开展合作的信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大幕,标志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给中英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此外,英国经济出现积极向好迹象,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有望持续好转,经济增幅稳居欧盟之首。

中英两国务实合作可顺势而上,开创新的纪元。

英国创新能力全球领先,高端制造业发达,研发能力强。

中英加强研发合作大有可为。

英国有望成为我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地。

英国崇尚自由贸易,市场规范,对我国投资持开放态度。

中英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可望迈出新步。

中国正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的改革,大力治理环境。

英国在城市规划、改造老工业城市、建设宜居小城镇方面丰富经验,中英在城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

英国医疗卫生和养老产业有独特之处,可为中国提供重要借鉴。

英国节能环保产业先进,中英环境治理合作空间巨大。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英国对全球市场辐射强,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欧洲、北美、中东、非洲市场的跳板。

中国企业还可以利用英国发达的创意产业和品牌营销经验,将英国作为我提升品牌形象、开拓营销网络的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