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
走近科学 科学在我们身边(课堂PPT)
13
1.你能举例更多的自然现象吗? 2.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14
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 和规律的学问。
科学的研究对 象
15
思考:
许许多多的人对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你知 道其中的哪几位呢?请说说有关他们的一些故事。
科学发现的是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
37
3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B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内哪几种植物冬季开花 D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 快
科学研究的是各种自然现象,花卉美不美观不是 科学问题,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38
小结 科学是 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 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观察、实验、思考
39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制作、 搜集和分析信息。
40
测量:测量自己手和脚的大小
测量 内容
左手 长度
宽度
右手 长度 宽度
左脚 长度 宽度
19
结论:鱼在水中的沉浮除 了与鳔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鳍 的活动有关
20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 同学们,你能举出更多的自然现象吗?
例:昆虫蜕皮, 青蛙冬眠, 刮风下雨, 冰山融化, 病毒感染, 蜘蛛织网, 螳螂捕蝉等都是自然现象。
1、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21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 问 题更重要”。你能对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 象提出问题吗?
为什么《走近科学》播放的神秘事件,总是让人看完想砸电视
相信大家都看过央视的《走近科学》吧,这档节目每集都会播放一个诡异的神秘事件,无论是配乐还是场景,都营造的跟鬼片似的。
随着主持人的不断引导,节目的渐渐深入,把人们的好奇心勾引到了顶点,当临近节目尾声的时候,却抛出来一个十分弱智的答案,让人看的都想砸电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央视这么大的品牌,非要拍这种“弱智”的节目呢?能在央视当主持,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难道他们会不懂吗?若仅仅是为了收视率,这也太经不起推敲了。
其实,这背后另有玄机。
在这之前,我们先说几个耳熟能详的情节,帮你回忆回忆这个节目。
神秘事件一:2006年9月,福建华安县草板村的一户农家发生了件怪事。
当村民都已入睡时,宁静的小乡村却突然爆出一声巨响,一个神秘物体从天而降,击穿了村民的屋顶,在地上砸了一个大坑。
据村民的口述,这件神秘物体刚砸下来的时候温度很高,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没人说得出来。
一时间,这个小乡村各种流言四起,有人说可能是陨铁,有人说是飞机掉下来的零件,有人说可能与飞碟有关,更有脑洞大开的说是外星人的尿壶。
但,这些通通不是答案!节目临近结束,主持人才缓缓说出真相:原来是私灌氢气的小贩,不小心把罐子弄爆了,碎片砸进了农民家。
神秘事件二:一名相貌普通的男子,却有着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技能”:他能靠意志随时吐出鲜血,可以从身上任意一个部位吸出鲜血,但是从来不会伤到皮肤!纳尼?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
然而,事实的真相再次闪瞎了我的双眼:他没有什么技能,只是牙龈出血好多年了而已!神秘事件三:某个村子半夜总会响起怪叫声,有人说是“鬼”,有人说是野兽,但是都没有人敢出去看。
采访了一群村民,个个说的有鼻子有眼,说野兽在村子里作怪,每天晚上都战战兢兢的睡不着!絮絮叨叨的说了一整集,结果,“怪声”竟然是个胖子睡觉打呼噜!神秘事件四:村里的小媳妇怀孕一年多还没生,全村人都说是怀了“神胎”,又是隔着肚子问问题,又是做实验,最后拉去医院做了个B超,发现她并没有怀孕,只是单纯的胖!胖!胖!看完这么多,是不是觉得《走近科学》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其实还真是冤枉它了。
六年级作文走近科学【3篇】
六年级作文走近科学【精选3篇】六班级作文走近科学【精选3篇】一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历史,中华美德更是贯穿其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华传统美德更是不行忽视。
美德是什么?可能许多人都没有弄明白,我觉得美德就,就是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就是观察不平的事可以伸手去关心一下。
当然有人会说这种美德太肤浅,但是我却觉得这一点也不肤浅,由于美德就得与生活相接我们可能还沉迷于古代的书籍中的“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这种故事对于我们来说还有意义吗?现在的水果保鲜与技术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吃到新奇的水果,根本不需要去让梨。
而且基本上我们家家都有空调,更不需要我们像黄香那样去温席。
所以这些古典文化教给我们的是对待家人的态度。
虽然在现在像孔融让梨那样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但是我们可以把梨洗洁净再给家人。
我们虽然不用去温席但是我们可以在父母回家之前把他们的东西整理好,着也不正是一种美德吗?古希腊的闻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过“美德即学问”这就说明白美德是好的学问。
而且他也指出教育可以使人熟悉自己灵魂之内以有的美德。
这就体现了人要有好的美德就必需要受到好的教育。
六班级作文走近科学【精选3篇】二“轰隆隆”,不知谁又把雷公爷爷吵醒了,他拿起两把大锤,敲打着他那面大鼓,这声音震耳欲聋。
“呼——,呼——”似乎风婆婆有些发怒了,想把人间的一切都收入她的囊中。
天一下变黑了。
“哗啦啦,哗啦啦”雨阿姨赶集来了,她想给大自然来个大扫除,把全部都洗得干洁净净,弹奏出一首悦耳的音乐。
慢慢地,雨小了,滴在小溪里,“咕咚、咕咚,”弹奏出一首又一首的优雅小曲。
雨停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小鸟也赶来伴奏了,听,它的声音是那么悦耳,那么光明。
“嘻嘻哈哈,嘻嘻哈哈。
”小伴侣出来了。
他们带来了欢快,也带来了欢乐。
他们在园子里玩耍、嬉戏,整个小区又显得生气勃勃。
“踢踏,踢踏”,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那些工作的人们出门了,又开头劳碌了。
还有一些闲暇的人也忙着去呼吸新奇空气。
“哐当,哐当”,钻孔机也开头工作了,很有节奏的在打孔,好像在告知我们,“快好了,快好了!”“轰——”飞机也开头飞行了,他好像也在感谢雷雨,像一只欢乐的小鸟在蓝天上飞翔。
2023年《走近科学》观后感(精选12篇)
2023年《走近科学》观后感(精选12篇)《走近科学》观后感篇1科学来自生活,科学来自大自然。
我们身边流动着科学,科学也改变着一切,只是我们不曾注意过。
有的科学十分搞笑,在道尔顿和阿福贾德罗中,是谁先发现原子和分子的呢不知何时,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宫》这部电视剧,自从那以后,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够与女主角一样来到一片树林,看到一棵树,我也穿越了。
如果是这样,我会带上手机、电脑,甚至还会带上一些汉堡包、雪碧之类的。
能够的话,我还会染上一个红毛,到了那里人人都会崇拜我,爱上我这个21世纪的小男生。
这是科学给我带来的好处。
我拿出手机正要拍照,一大群人会围着我议论:这面镜子怎样会有图案呢这小男孩不会是变戏法的吧如果太过迷信的人还有可能以为我是妖怪或上帝什么的。
这是科学的力量。
有可能正因为科学,将来有一天真的能够穿越到古代或未来。
不是仅有会科学或懂科学的人才能发明或创造。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生活很贫穷的画家李普曼,因为他的画一向等不到伯乐,所以也就越来越贫穷。
而他的画具也仅有那么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正因为仅有这些,所以他经常找不到工具。
有一天,他突然有了作画的灵感,可是与平时一样,他找不到自己的橡皮。
等找到橡皮、铅笔后,他脑子里的灵感却已经空空如也!他想用一根铁丝把橡皮和铅笔连起来,可是每当作画时,橡皮总是在他的面前东摇西晃,很是影响他的思维和情绪,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有要重新绑扎。
画家不耐烦了。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先解决好画笔的问题后再作画。
经过几天苦想之后,他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从一个废旧的铁盒上剪下一小块薄铁皮,把橡皮和铅笔头对头包起来,使它们固定成一体。
因为有了这项发明专利,他拥有了55万美元的专利费。
这是一个画家因为科学而拥有的财富。
科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能够改变一大群人的生活,甚至能够改变我们的地球,让它更美丽,让我们更欢乐、更幸福。
《走近科学》观后感篇2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龙游县石岩背村的四个农民,用四台水泵去抽水抓鱼。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4课)是一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基本科学素养为主线的教材。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个课题,分别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世界》。
每个课题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究能力还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的结构、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科学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的结构、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主要教学方法有: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科学七年级上走近科学 第一节
小知识:躯体呈流线型,背披黑色羽毛,腹着白色羽毛, 小知识: 南极是一个神秘的冰雪世界, 南极是一个神秘的冰雪世界,已记录到的南极大陆最低气 翅膀退化,呈鳍形,羽毛为细管状结构,披针型排列,足 温是-89.2℃,年平均气温是 ℃,南极的风速常常达到 温是 ℃ 年平均气温是-25℃ 瘦腿短,趾间有蹼,尾巴短小,躯体肥胖,大腹便便,行 55.6m/s,有记录的最大风速达到 ,有记录的最大风速达到100m/s,而12级热带风暴的风 , 级热带风暴的风 走蹒跚。 速也只有32.6m/s。为什么企鹅能在那里生存?这跟它特殊的身 速也只有 。为什么企鹅能在那里生存? 体构造和特异的生理功能有关。南极企鹅不是那里的唯一“ 体构造和特异的生理功能有关。南极企鹅不是那里的唯一“居 在南极周围的海域和大陆沿岸,生活着12种鲸 种鲸, 种海 民”,在南极周围的海域和大陆沿岸,生活着 种鲸,8种海 种海鸟120种鱼和大量的磷虾 种鱼和大量的磷虾, 豹,45种海鸟 种鱼和大量的磷虾,还有许许多多的海洋生 种海鸟 它们通过漫长岁月的磨炼,顽强地适应了环境而生存下来, 物。它们通过漫长岁月的磨炼,顽强地适应了环境而生存下来, 它们与环境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圈。 它们与环境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圈。这些知识将在以后 学到。我国在1984年派出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队并分别于 学到。我国在 年派出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队并分别于 1985年和 年和1989年在南极洲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对 年在南极洲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 年和 年在南极洲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 南极的科学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的作用。 南极的科学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的作用。
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喷出的水流上方会有什么现象? 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喷出的水流上方会有什么现象?
向肥皂膜上滴一束细水流时会有什么现象? 向肥皂膜上滴一束细水流时会有什么现象?
《走近科学》学习小结
《走近科学》学习小结最近,我选择了《走近科学》这一专题课程进行学习,通过阶段性的自学和自测,了解了《科学史十五讲》、《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开创未来的新科技》和《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四个专题的相关知识,选择了《科学史十五讲》和《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课程的自测并顺利通过。
经过这一阶段的系统学习,我对“科学”这一领域又加深了认识,感受颇多。
所谓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
它涵盖三方面含义:观察,即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的程序而进行的;假设,即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检证,即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
我们从小接触科学,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当然,绝大多数人将科学转化为常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少部分人则终身致力于对科学的系统研究,以此造福人类社会。
通过《科学史十五讲》的学习,我了解了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艰难前行。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借助科学的力量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深深地贯穿于方方面面,和每一个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的吃穿住行、国家的发展繁荣都离不开科学。
因此,我们要牢记在人类科学史上做出过贡献的,甚至为了坚持探索科学真理而付出了生命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
没有他们,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发展到当今的水平,他们对于真理的态度、对于科学的执着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
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这门课程中,我了解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信息化工作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浪潮中,我们的城市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创新,坚持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先,挖掘城市的潜力,打造与时俱进的智慧城市,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共同参与建设。
关于走近科学主题征文
关于走近科学主题征文
走近科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也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在撰写关于走近科学的征文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独特感悟和体会。
可以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走近科学的,比如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实验或者参与科普活动等,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来展现走近科学的过程和收获。
其次,我们可以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走近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可以探讨如何在学校和社会中推动科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如何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角度来思考走近科学的重要性。
可以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走近科学、探索未知、推动科技创新的。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全球视野出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走近科学的方式和途径,以及科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作用。
总之,走近科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可以从个人经历、科学教育、科技发展和全球视野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探讨。
希望以上观点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 复习课件(共14张PPT)
9. 拉开弓弦时,弓弦上积蓄了什么能?____势__能___ 放开弓弦,箭将会向前射出,这时箭获得了什么能 ___动__能____。
10. 有些玩具小车是通过旋转发条来驱动的,这种 储存在发条里的能叫做什么能?驱动电动玩具小车 的能储存在哪里?
谢谢
2.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大约是_3_7_℃___,
读作 3_7_摄__氏__度___ 。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_5_℃__~__4_2_℃_ ,最小刻 度值是_0_._1℃___。
4.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6.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 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 B、A、E、D、C、F、H、G )
A.取一只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 D.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E.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F.让温度计玻璃泡在水中稍候一会儿,等示数稳定 G.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走近科学 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走近科学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 实验
什么是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身高/体重 体温/心率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物质 能量
信息
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通过感觉器官去获得有关自然现象 的信息。
实验:仅仅研究自然发生的现象还不够, 人为控制条件下再现自然现象。
走近科学作文范文
科学是人类的进步之路,是实现愿望、改善生活的基石。
作为一个有着极高学问,又与实际息息相关的领域,科学研究往往被外界看作高不可及的‘高峰’。
但是,只要有一颗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心,每个人都能够走近科学,发现科学的奥秘。
“走近科学”,最重要的一步是打破对科学的陌生感。
因为事实上,科学固然是一门高深的知识,但它也遵循着一定的基本原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比如情感科学研究表明,人们身上分泌出的荷尔蒙会对我们的情绪、心态、行为、健康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物质科学则是源源不断推陈出新的,它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交通,通讯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了解到这些基本信息,“科学”也就不再陌生了。
而对于学生来说,建议我们可以从小事出发,从学习和生活的熟悉领域入手。
例如,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观看实验视频、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的科普书籍、参观科技馆等。
这样有助于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性的本质,建立与科学的互动式沟通媒介,从而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然。
学生们也可以利用科学知识来提高活质量,譬如通过了解环境—“家”,把自己的学习工具或玩具做得更好看,更实用。
这种小创意,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渐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一小步走向了更大的一步。
升入高年级以后,通过课外科普阅读、参加科普讲座等形式,以达到增加知识广度的目的。
学生们可以分析各类问题,寻找相应的科学解决方法;学习科技与社会关系,了解科技带给人类的改变和进步。
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和人文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我们拓宽见识,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思考工作。
与此同时,将学习和生活进行结合也是一种极具益处的体现。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只需观察、思考几分钟,就能产生出一个小小的创意,通过实际动手、试验,让这个创意得以落地。
这样,通过实际体验后掌握了知识,就会对科学性的东西产生一份自信,可享受到探索和创造的喜悦。
走近科学,不单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且更是利用科学掌握科技、改变未来的机会。
《走近科学》停播 童年的阴影终结了
◎ 编辑|易小燕|文化|全国观众都很想问这个问题。
1998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学》究竟和科学有什么关系?《走近科学》停播童年的阴影终结了某时某地出了一件咄咄怪事,原因何在? 记者走访始发地,采访三表姑七堂叔,调查当事人成长背景与童年经历;又咨询了精神科、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专家。
一层层铺垫,一点点渲染,神秘事件让观众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但他们最终等到的,却是一个啼笑皆非的结论。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学》栏目组按“走近科学”的套路,来拍摄一期以“看走近科学”为谜底的节目,会出现怎样的效果?9月30日,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观众们终于在不断走近科学的旅程中停下了脚步。
连当年一边骂节目组故弄玄虚、糊弄观众,一边又忍不住看下去的“黑粉”们,也纷纷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虽然它有鬼片一样的开头,脑残片一般的结局,但还是止不住地好看。
”有时候一期节目要分上中下三集播,那种看完前两集后的求知欲能让人自焚。
但每期的结尾都让你想砸了电视,这和科学究竟有什么关系!全国观众都很想问这个问题。
1998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学》究竟和科学有什么关系?———————————————走近伪科学———————————————如今全网怀念的节目,也曾是被群嘲的对象。
即便是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集《走近科学》的人,也会对下面这些案例略有耳闻。
一般,节目是由普通人难以遇见的怪事开始的。
比如,某村子每天半夜都会出现怪叫,弄得人心惶惶。
没人有胆量夜晚出门看个究竟,于是全村人只好躲在各自家床上,辗转反侧到天明。
又比如,节目组到访峨眉山一个古寺,这里被高大的树木重重包围,怎奈寺庙屋顶上却不见一片树叶。
这难道是神明的庇护?无论是游客、寺中的和尚及保安、文物管理局局长,都道不出所以然。
再比如,新婚之夜,老屋墙上竟出现怪影;某男子能从自己身上吸出血来;新疆喀纳斯湖、四川猎塔湖、长白山天池多地出现了水怪的踪迹;天上掉下离奇的蓝色冰块……奇闻异事本来就能吊起人的十二分之好奇心。
走近科学 全章课件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 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再现。
第二节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 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 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这就是 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 海王星的发现源于许多科学家对天王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发 现其反常,亚当斯和勒威耶由此提出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 猜想; 1845.9 亚当斯最先提出海王星在天空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 言; 1846.9 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 了海王星。
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注意: 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正确答案:39.3℃ 正确答案:38.7℃ 正确答案:37.6℃
人的正常体温: 370C
1、用体温计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 ℃,用后没有甩
过就接着给第二个人测量体温,测得的示数为38.5 ℃,测第二个人的体温是( D ) A、38.5 ℃ B、低于38.5 ℃; C、高于38.5 ℃ D、不高于38.5 ℃
(先放质量大的,再放质量小的),
使天平横梁接近平衡,再移动游码,
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 称量一定质量的物品:
先把砝码和游码放到或移到要称取的 质量,然后再在左边的托盘中加入要 称取的物质,通过添加物质来调节天 平平衡,当天平平衡时就是要称取的 物质的质量;
3. 读数(砝码+游码):
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
待测物的质量即为两读数之和(游码
的每一小格为0.2g,若游码位置不到
走近科学观后感650字_走近科学作文600字
走近科学观后感650字_走近科学作文600字走近科学的观后感1节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迹。
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的是恒山上的悬空寺。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
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
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
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一住寺的底层。
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一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
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经历千年依然几近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我们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我想我们在感慨之余,多少也应该有所思考。
思考为什么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庙宇在风吹雨打、烈日骄一陽一,甚至山崩地裂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筑却脆弱到经不起一丝考验?不是今天的技术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许是因为面对今天的喧嚣,我们太多地关注背后的东西,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的责任。
或许我们在研究古人的建筑方法,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骄傲之余,也应该继承他们朴素、纯净、认真、踏实的心态。
《走近科学》单元简析及教学实践
《走近科学》单元简析及教学实践作者:李伟臣王福玉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年第06期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以“家庭—学校—社区—地球与宇宙”不断扩大的学生生活经验圈为脉络,构建低、中、高三个学段教材的循环体系。
教材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以体现学生主体的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走近科学》作为全套教材的起始单元,不仅体现了教材的整体特点,还较好地实现了起始单元的引领功能。
单元内容简介单元页大图展现了我国自主研發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的情景,画面冲击力强,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代表了地球与宇宙学习领域。
右侧三张小图分别展现了机器人做家务、儿童玩小风车、蜥蜴伸出长舌捕食的情景,表示小学科学课程还研究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内容。
单元页四幅图代表了不同的学习领域,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圈紧密结合。
这样设计是为了说明在学生的身边、更远的田野,甚至遥远的太空,处处有科学,从而引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走近科学》单元是由《科学真有趣》《袋子里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课组成,具体内容见表1。
教学内容涉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领域的知识,体现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各维度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单元特点分析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本单元对低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具有引领作用。
1.基于学情选择课程内容,激发兴趣与磁铁有关的游戏,多数儿童上小学前已经有所接触,他们对磁铁很感兴趣。
从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入手,进入科学课的学习,对刚上小学的儿童来说,无疑充满了新奇与挑战,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会发现:原来,科学课这么有趣!儿童自出生起,便开始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在有趣的“解暗箱”活动中完成探究任务。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教育》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走近科学》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
科普栏目。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科教频道开播后,《走近科学》作为主打栏目进入十套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六年来《走近科学》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科技类电视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已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
【总页数】1页(P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J],
2.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J],
3.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J],
4.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J],
5.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近科学中小学观后感700字5篇
走近科学中小学观后感700字5篇走近科学中小学观后感700字在中央电视台的众多节目中《走进科学》是我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它让我受益匪浅。
在《走进科学》中有几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生命天书》就是其中一集,这集先讲述了小男孩桑紫恒的故事,8岁的小男孩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应是活泼、开朗的,然而桑紫恒却不是这样的,我的一眼看到他时都惊呆了,哇!这根本就不是一个8岁孩子的样貌,倒更像年近古稀的老人,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满脸皱纹、眼窝深陷、目光浑浊、呆滞无神,身体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不高兴时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能从嘴里发出轻微的呜呜声,而且声音十分小,不凑到嘴边几乎听不见,他今年已经快九岁了体重却不到五千克,他那巨大的额头与他极小的下巴极不相称,有点像电视中的外星人。
桑紫恒这是得了一种叫早衰症的怪病,他家长都健健康康为什么只有他得病了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了一下资料,在我认真看后最后找到了答案,人体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两人结婚后如果同一对染色体发生了病变,这样他们生出的小孩就有三种可能,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病的携带者但不发病。
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发病,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正常,桑紫恒就是因为遗传基因而发病的。
遗传基因的受害者还有小峰,他患上了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这种病人一般活不到20岁,然而此刻却没有相应的治疗手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亡,我看完以后感到十分痛心,我下决心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发明出一种能修改基因的技术,让每一个人携带的基因都是优良的,人们就不会再受到各种怪病的折磨。
《走进科学》节目不但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让我了解了社会的现况,我越来越爱看了《走进科学》了。
走近科学中小学观后感700字在这个暑假我收看了很多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学”。
其中有一集的开场白十分奇怪,是一个女生走在路上看到“烟酒”两个字,屏幕上就浮现出两个阿拉伯的数字十。
我看了也十分的迷惘,到底是什么意思,之后主持人解释说:“这个数字代表的是‘烟酒’二字的笔画数。
《走近科学》:打着科学幌子的人造闹剧
《走近科学》:打着科学幌子的人造闹剧导语:2004年改版以后,央视的科普节目《走近科学》收视率一路走高,但因其常以各种灵异事件做噱头,最后给出的解释却往往简单得出人意料,被观众吐槽纯属伪科学栏目。
事实上经过查证,众多广为流传的匪夷所思案例都确实出自该栏目。
水怪调查:没有科学实证,却依然仅凭推测就断定不是鱼类就是水面波纹2006年,走进科学播出《中国水怪调查》系列,对长白山天池水怪、新疆喀纳斯湖水怪和四川猎塔湖进行揭秘,结论认为长白山水怪不过是动物或快艇等造成的水面波纹,而其他水怪也都是当地常见的鱼类而已。
但实际上,栏目组并没有对水怪出没地的气候和地理状况进行模拟和勘查,连水下拍摄都没有,仅仅是通过几个专家讨论分析就断然否定”水怪”的存在,宣布都是自然现象。
而事后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栏目组在制作之前就认定水怪肯定不存在,都是人们的心理作用。
UFO悬案:即便有疑团无法解释,最终还是认定一切都是当事人的幻觉2005年,《走近科学》推出中国三大UFO悬案调查系列,其中有一集《谁在背我飞行》广受争议。
节目中当事人是一位河北农民,1977年,他连续三次神秘失踪,且不乘任何人类交通工具,由两个不明飞行人携带,一夜之间腾空飞越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南京、上海。
最为诡异的是有邻居、亲戚、村干部、公安证实当时的确是将他从上海带回来,并且无法解释他是如何到了上海。
多年来这段离奇经历与UFO挂钩,一直被当做未解之谜,但当期的《走近科学》栏目在没有解释种种谜团的情况下,最后通过心理医生宣布,这一切都是当事人的幻觉,从家里失踪也只是梦游,还诱导当事人接受自己有偏执幻想症的论断。
山村鬼屋:刻意渲染装神弄鬼的气氛,最后却告知只是玻璃反射灯光而已《走近科学》向来以破除鬼怪迷信为己任,但在节目编排上却尤其喜欢把装神弄鬼的气氛做足。
2006年,《走近科学》做了一期山村鬼屋事件,说在福州东郊有一座多年无人居住的荒宅突然出现神秘亮光,而且颇有灵性,只要人一靠近就会神秘消失,还引发了一系列离奇事件。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教学教案
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第三课给物体分类③通过有无橡皮头分类④通过笔身图案分类过4. 得出结论: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就可以作分类。
二、怎么分1.出示水杯课件图例,试一试,有几种分类方法?2.学生自行思考,并进行分类程3. 同桌之间进行方法讨论,并归纳方法4.教师巡查指导,并总结方法:①按颜色分类②按形状分类③按大小分类三、巩固新知识1.教师出示积木图组,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巩固新知识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按照讨论分结果进行分类3.教师巡查指导,并随机抽取部分小组上台表演4.总结得出分类方法:①按颜色分类②按形状分类③按大小分类④按多少分类用今天所学知识,回家后通过分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图书作业布置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就可以作分类。
板书设计第四课让我们发现更多1. 观察图形、认识图形,抓住图形特点,辨别图形是否可教学目标以进行搭建2. 通过学习物体搭建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抓住容易搭建的物体,掌握搭建物体的方法一、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搭建1. 出示学具积木,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搭建,并得出结论2. 先猜一猜,再搭一搭,有什么发现?完成下表3.容易搭建的物体有什么特点?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①通过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 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 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 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 第二单元 2)学生认真听, 教学内容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 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 4)出示大自然的声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 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 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展: 拓展:
1、讨论:三年级学习的语文课《捞铁牛》,进 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运用所学知 识去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课外作业:利用水的浮力发明创造,为 人类服务。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 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生通过实践掌握 了新知识以后,让学生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与 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二、 新授: 新授: 实验3: 实验 :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 力。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先讨论实 验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验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放手让学生亲 自实验,解决难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实验,解决难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能没有同学想出实验方案, 可能没有同学想出实验方案,但老师总得给 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往往小小科学家就是 这样产生的。 这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二、 新授: 新授: 实验2: 实验 :用实验来研究乒乓球等物体为什 么会浮在水上? 么会浮在水上?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突破重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突破重点, 我先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我先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毕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引导者, 地位,毕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引导者, 通过老师的引导,老师要“边扶边放” 通过老师的引导,老师要“边扶边放”,更好 地感受物体在水中是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地感受物体在水中是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 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木块、石头、 乒乓球、钩码、气球、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树洞取球》 意图:故事中带出今天要学的知识, 意图:故事中带出今天要学的知识,充分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积极性, 主性和积极性,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 作了一定的铺垫。 作了一定的铺垫。
板书设计
浮着的物体 下沉的物体
水的浮力
教学过程:
二、 新授: 新授: 实验1:观察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 :观察物体的浮与沉。 引导学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引导学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求学 生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让学生质疑, 生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让学生质疑,提出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科 学正是需要这一种精神, 学正是需要这一种精神,这比老师自己提出问 学生解决问题要强, 题,学生解决问题要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 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浮力》说课稿 浮力》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 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
学情、教学方法及学法分析: 学情、教学方法及学法分析:
教师: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观察法、猜想法、实验法和 分析综合法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了 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 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大自然奥妙 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 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