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本章的内容包括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知识的学习流程图:二、基础性目标总结: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打好基础,对本章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安排必要的、适量的练习,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发展基本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达到了以下的基础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清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

三、发展性目标总结:在对本章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要达到以下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能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通过探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四、融通性目标总结:1、突出建摸思想,实际问题作为大背景贯穿全章。

在本章中,课本安排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作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背景材料,实际问题始终贯穿于全章,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引入和对它们的解法的讨论,都是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然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样的过程进行学习的。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精选最新)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精选最新)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

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一、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1、设计简单而对本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1、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题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变式为分数,能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4、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本节课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2课时的问题是油菜的种植问题,涉及农业产量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

为了降低例题难度,在知识回顾环节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学习。

效果好,学生能得出“产油量=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种植面积×含油率”这个基本等量关系。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反思

第1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教学反思
本课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新课,在新授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点拔、启迪.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弄清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加深对“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生通过对新授问题的估算,最后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以上两个环节可谓一举三得:其一、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其二、让教师巧妙的了解到学生的学情,找到学生现有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其三、在对比优化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领悟,注重学法的指导.此时教师是用“望远镜”来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做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课在分层教学中做的不够好,这说明我对于分层教学的这种方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层.
本节课的语言不够精辟,尤其是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较少,很单调.没有做到让学生为我的一句话而振奋,针对以上几点,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
(1)课前一定要反复推敲、琢磨课本,找出本节课知识的“灵魂”,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自习研究,如何讲授学生们才愿意听,才能听得明白.尤其不能把学生想象得水平很高,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既然实施了分层教学,就应该下功夫去琢磨.既然分层就应该做到顺其自然,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分层时要找到一个分界点,点上是全班都要掌握,点下对于尖子生要他们利用课后时间多钻研、多思考、多合作才能掌握.
第1页共1页。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对于配套问题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它思维模式比较固定,利用比例知识讲解,易于理解。

对于工程问题中相关量及数量关系,在小学时期就有所学习,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努力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系列问题,由易到难阶梯上升,分散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加强建模思想。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课堂讲解的连接语有待提高,指示性语言不够明确。

语言啰嗦,评价性语言过多。

2、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上,缺少条理,应学会利用表格清晰展示已知与未知,找寻等量关系。

3、缺少课堂调节能力和教育机智。

4、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简单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尝试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相对更加生活化,富有挑战性.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基于以上认识,感觉本节课的引入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生活情景,既加强了学生的文化情感教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画面与我们有什么联系?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电话计费的奥秘,共同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
三、巩固训练
(一)基础训练:
易门县的县内住宅资费标准如表所示:
①打县内2分钟和5分钟收费各多少元。
②打一次县内付费1.2元,这次最长打了分钟。
单位
资费
首次3分钟
0.20元
以后每增1分钟
0.10元/分
(二)变式训练:
根据下面的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考虑下列问题:
认真读表
发现信息
观察猜想
(先独立思考,完成下列表格,再小组交流)
从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建构新知
活动1:问题初探、读懂信息
1、表格给出的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你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
(信息:两种收费方式的时间、费用......)
活动2:分类探究、得出结论
主叫时间t/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3.4.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4课时 探究三 电话计费问题)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知识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从本章知识的安排上来看,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本章中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的,及先列方程,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教材编写的一个特点。而本节内容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的内容。在第前面两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是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后一课,选择电话计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探究点,不仅仅是为了探究如何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而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验“建模解题”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由于前面课程已经学习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方式,因此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专门大,可是由于本节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情形联系得比较紧密,问题加倍复杂,学生必需有这方面的生活体会才能达到的成效,可是学生年龄小且缺少生活体会,因此必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明白得问题,在本次教学中因为实际问题中各个数量的关系不是专门明显,乃至学生对问题所要求的量是什么都会产生疑惑,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讨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讨式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探讨踊跃性,教师设计小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找出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数量之间的大体关系,探讨列出方程的相等关系,这种启发式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主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爱好,使学生的知识取得巩固的同时,也使社会体会﹑学习方式等取得提高。

在问题的情境引题中,创设学生熟悉且感爱好的商品生意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其有效的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中去,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要学的要紧内容。

本节课的每一个问题都鼓舞学生踊跃动手动口,已达到教学要求,增进思维能力的进展,最后再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本节课问题的大体数量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由于前面课程已经学习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方式,因此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专门大,可是由于本节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情形联系得比较紧密,问题加倍复杂,学生必需有这方面的生活体会才能达到的成效,可是学生年龄小且缺少生活体会,因此必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明白得问题,在本次教学中因为实际问题中各个数量的关系不是专门明显,乃至学生对问题所要求的量是什么都会产生疑惑,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讨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讨式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探讨踊跃性,教师设计小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找出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数量之间的大体关系,探讨列出方程的相等关系,这种启发式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主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爱好,使学生的知识取得巩固的同时,也使社会体会﹑学习方式等取得提高。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5篇][修改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呈贡区第一中学邹秀存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3.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并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抽象表示-符号变换-解释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体会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含的模型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算术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是从算术模型到方程模型的首次尝试跨越,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该内容属于2012年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简单方程有所认识,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但多数学生说不出方程的本质。

2.学生已会用算术模型和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说不出算术算式与代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感受不到方程是更简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3.学生尽管已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也没有交流、合作、质疑的意识,不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

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想也敢说。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二)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均是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解决,体会方程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1、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是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知识运用点多,难点在于要正确地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去分母,包括正确乘于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正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很小心才行,如果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特别是去分母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功夫便白费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地攻克每一个难点,千万不要在去分母时忘记把没有分母的项也乘于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2、对于一些分母需要变形的分式方程,强调要通过因式分解才能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在找公分母时还要注意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能够正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并去括号,就接近了成功了。

要鼓励学生耐心一些,每一步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任何一步错了都会导致后面的劳动白费。

3、我们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教师知识点已经帮学生复习过了,学生就会了,可是在做练习时学生不是错这、就是错那,总之是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真正地能够做到基本训练到位、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是过关的体现。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21、我首先复习工作问题中的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效果较好。

2、在解答应用题中,学生对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

在这节课中,我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特别是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

3、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

诸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缺乏实际应用情境的引入: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引入实际应用情境,使学生难以理解方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这导致学生对方程的应用产生了困惑和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选择不合适:在选择案例时,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与学生生活无关的案例,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缺乏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在教学中,我没有设计充分启发性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导致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探究的动力和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1. 引入实际应用情境: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将充分引入实际应用情境,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对方程应用的兴趣和理解。

2.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我将注重选取与学生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相关的案例,例如购物、旅行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学中,我将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解决思路,鼓励学生动手思考和探究。

例如,我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列方程、解方程的方式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改进,我相信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会更加主动、积极,并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既是七年级数学的第三章内容,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盈不足”问题不但是古今中外学者在不断探索的常见问题,也是七年级考试的一个热点题型。

但列方程解“盈不足”类型应用题一直是初中学生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一种易错题型。

教师在教这一知识时,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把课本上相关的题型一个一个地讲解过去,但只要脱离教师的指点,学生做这一类题时就会错误不断。

对“盈不足”这种题型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后续学习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方程思想,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盈不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盈不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

(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盈不足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我国古代数学的璀璨之处,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教学重、难点: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2)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和小学学过的方程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第一节内容从算式到方程,重在让学生体验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基本概念,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会列出简单问题的方程。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让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内容。

首先设计了猜年龄游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出方程的概念,再利用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小学学过的方程。

接下来自学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检验方程的解等概念和方法。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完成。

对于个别问题可通过合作讨论处理。

变式训练环节则针对自学题目强化练习。

教师再补充强调,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引入情境没有充分利用。

猜年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仅仅作为引出式子,使用的不够,可以深化成用未知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教会学生去应用,效果会更好。

相信学生一定希望自己学会猜年龄的方法,和其中的数学道理。

(2)对列方程的方法指导还不够。

考虑到本节只是引出方程,没有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使得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没有很好接受。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引言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需要进行教学反思,以找出问题所在并改进教学方法。

问题分析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对于方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对于方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进行解题,而缺乏对方程具体含义的理解。

他们只看到方程中的数字和符号,而没有透过数字和符号看到问题的本质。

2. 解题过程中存在步骤混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将等式两边的操作弄混,无法正确列出解题步骤。

他们可能会将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混淆,或者将乘法运算与除法运算混淆,导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3. 缺乏实际问题的联系学生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应用缺乏直观的理解,他们往往对于抽象的符号运算感到困惑。

他们需要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联系方程式,从而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反思和改进方法:1. 强化对方程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应用场景,从而引发他们对方程的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引导学生通过方程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可以将方程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明白方程不仅仅是一串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而是与实际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工具。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抽象出方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

2. 清晰解释解题步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地解释解题步骤,特别是针对方程的运算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示例讲解,以清晰的语言和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解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避免常见的错误。

3. 增加实际问题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练习。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等量关系,设合理的未知数,解决实际应用!这节课的设置是由带学生参观动物园这一条主线,通过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出发时的租车问题,到动物园要买票问题,以及到动物园以后遇到的一些问题等,都可以紧紧带着学生的思绪通过边游览边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紧密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要突出实际问题想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关键是找等量关系,以及设未知数列方程,类比以前学过的列方程求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讨论找等量关系,以及设合适的未知数,进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学生展示探究结果,老师作简单总结点评,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不能抓住题目给的已知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不对,应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等量关系,把文字术语转化成数学式子,列出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求解有关浓度配比问题的应用题,关键是明确溶液“稀释”或“加浓”前后,哪些量不变,哪些量改变,从而建立等量关系。

由实际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溶液在“稀释”或“加浓”前后有关量的变与不变.从而为最终使有关浓度配比问题的应用题顺利求解铺平道路。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侧重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节课,只要学生能达到解题时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就可以了。

因此,本节课所选的例题及练习题中的等量关系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接受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4我主讲了一节七年级的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现将教学反思整理如下;一、成功方面1、本节课设计成学案的形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四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四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代数学的核心之一!下面我想就几个方面的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和总结.成功之处:1: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切入,初一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可以用计算年龄的引入是学生积极参与到今天的学习中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能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例题的不同设法、列方程的解法中逐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对今后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恰当的使用了多媒体设备,设置一些卡通画面和声音的播放,带动学生使用眼、手、耳、及大脑等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

5:营造了一种非常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高兴的情绪下去积极的和老师互动,和同学互动、讨论。

不足之处: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

七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几节课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

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

2:教学内容量偏大,以致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

3:对学生不够熟悉,不能在课上叫出学生的名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发扬我的成功之处,逐步完善我的不足之处,我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上好每一堂课。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它却又是学习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讲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增加了几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第【1】篇〗前言: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的一个困难问题。

大部分学生见到字多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

这种不良反应很可能会延续到函数的实际应用。

这个方面的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及迫切需要的。

笔者从事教学12年来,一直在反思应用题对于学生的困难之处。

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原因在于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差,看不懂题目。

其实,这和语文的文字理解能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和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关。

一、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困难先举一个学生觉得很容易的例子:例1、一个修路工程队已完成1700米的任务,预计每天修150米,还需多少天能完成2450米的总任务?这个问题为什么简单?因为学生对每天修150米,x天修150x 米这种倍数关系理解了,等量关系“已完成+预计完成=总任务”就好找了。

再举一个学生觉得有点困难的例子:例2、小明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共50枚,其中5角硬币比1元硬币的2倍多5枚。

小明的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他共有多少元钱?学生易犯的设未知数的错误是:设两种硬币各有x枚。

第二个错误是:设5角硬币有x枚,1元硬币有(2x+5)枚。

如果解设对了,一般都不会列错方程。

这个题目绝对不存在阅读理解的困难,背景是学生很熟悉的。

在教学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主动“设5角的硬币有x枚,则1元的硬币有(50-x)枚”。

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这种设法接受很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就不能接受。

我们再仔细想想,其实“设5角的硬币有x枚,则1元的硬币有(50-x)枚”所涉及数学思想与列一次函数关系式是很相似的,所以部分学生觉得有难度。

倍数关系很直接,学生易接受;这个关系用到一次逆向思维(加数=和–加数),所以难接受。

这个难点可以用列举表格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数量间的关系就很清晰的展示出来了。

其实,在学习代数式时,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可是学生思维没有把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不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奖带入“盈不足”问题的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盈不足”问题的概念和应用师:所谓“盈不足”,就是指在某个过程中,某种物品的增加或减少量与某种物品的总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某商店进了一批货物,但是销售不畅,现在需要进行打折促销,那么如何确定折扣力度才能让所有货物都售出去呢?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盈不足”问题的概念和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三、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师: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例如,对于方程2x+3=7,我们可以先将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4,再将2x化简为x=2,即可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盈不足”问题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盈不足”问题的例子。

某商店进了一批货物,总共有200件,每件的进价是50元,现在需要进行打折促销,才能将所有货物都售出去。

如果打折后每件货物的售价为x元,那么我们可以列出方程50x=200x(1-20%),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x=40元,即每件货物打8折后售价为40元。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盈不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讲解“盈不足”问题的概念和应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引导等,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盈不足”问题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一: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设计与反思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第1课时)——产品配套问题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12345篇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评课稿刘建恒老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从本节课看,这节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刘老师课前认真地分析、把握教材,教学过程有条理性,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刘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奥运会为背景,设计了三个情景。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列出了三个方程。

通过这三个情景,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和奥运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人文教育。

在已经列出的三个方程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并总结了这三个方程的共同点。

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的教学模式。

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教师设计了“辩一辩”这样一个习题,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在之后的对方程的解和利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求解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上,我觉得刘老师处理的是比较好的,书本上是首先说明什么是方程的解,然后再举例说明利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

而刘老师是让学生通过检验尝试法去发现X=4可以令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从而引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利用尝试检验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学会了判断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刘老师一开始并指出了解方程的大方向: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

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设计好的三个变化。

让学生在这三个变化在感受解方程的基本思路。

同时在这三个变化中,要求学生回顾小学里学过的等式的性质,来说明上述变化的正确性。

最后带领学生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重点讲解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包括理解等量关系和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强调售价、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以及何通过方程求解得到售价或盈亏的具体数值。
-例如,在案例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商店的总盈利目标(3000元)转化为方程形式,并求解出相应的售价。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销售中的盈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商店打折促销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销售盈亏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盈亏问题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这个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还存在困难。他们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中,对于如何确定未知数和等量关系还不够明确。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盈亏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知识是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在本章出现了很多题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配套问题、销售中的盈亏等,这对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对于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任何题型都可以找相等关系,并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例题,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解答,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方程;
2.过程与方法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到建立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在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体会到设未知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建模与实际的相互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

重难点突破: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分析题意,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分析法、引导发现法及尝试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忆一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1 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3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题意。

师:很好。

很多同学们都觉得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很难,那么难在那里呢?
生: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很好的答案。

[教法说法]:此节内容与前边内容联系不大,所以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板书]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二、提出问题
师: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是根据什么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呢?
生:根据题意中的相等关系
师:很好那么我们先来练习一下找相等关系
(出示投影)找出下列语句中的相等关系
1 比a的3倍大5的数是a的4倍。

3a+5=4a
2 甲乙两地相距15千米,小王以m千米/时的速度经过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

3m=15
3 学校共有学生a人,其中女生占40%,男生人数是1020人。

40%a+1020=a
4 某种商品原价每件b元,第一次降价是打“八折”,第二次降价每件又减10元,这时的售价是70元。

80%b-10=70
5 30天中,小张长跑路程累计达45000米,小李跑了a米(a>45000),平
均每天小李比小张多跑200米。

①a÷30-45000÷30=200 ②(a-45000)÷30=200
6 有一个数a,它的三分之一加上它的二分之一再加上5等于它本身。

7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

现在计划由m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8 某班有m名学生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
本多21本,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本。

3m+21=4m-27
师:其实啊,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 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抓住关键词语:共、多、少、倍、几分之几等)
2 学过的一些数学公式。

3 用不同方法表示的同一个量。

(一般是两种方法)
三(出示投影)问题1
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一种螺钉和螺母。

平均每人每小时能生产螺钉12个或螺母18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

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钉,多少人生产螺母,才能使生产出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
师:题中已知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习阅读,认真思考,理解题意。

[教法说明]:以上问题虽然简单却很有必要,同时已引着学生走了第一步。

这种做法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因此在这里我们低起点、小步子很有必要,同时这也注重了知识的获取过程。

师:相等关系是什么?可以相互讨论。

[教法说明]: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关键的一步。

板书:生产螺钉的人数+生产螺母的人数=28 螺母的总数量=螺钉总数量的2倍。

师分析: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生产螺钉的人数和生产螺母的人数之和是车间工人数,螺母的总数量是螺钉总数量的2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未知数?
方法1
生:设分配生产螺钉的人是x人,则生产螺母的人是(28-x)人.根据螺母的总数量=螺钉总数量的2倍,列得方程
18(28-x)=2×12x
由此得
x=12.
师:把x=12代入 28-x=28-12=16
答:分配生产螺钉的人是12人,生产螺母的人是16人。

方法2
生:设生产螺钉的总数量是x个,则生产螺母总数量是2x个.根据螺生产
螺钉的人数+生产螺母的人数=28,列得方程
x/12+2x/18=28
由此得
x=144
师:把x=144代入x/12 =144÷12=12
把x=144代入2x/18 =144×2÷18=16
答:分配生产螺钉的人是12人,生产螺母的人是16人。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很详尽地再现了此题的思维过程,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出示投影)练习1
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5.2%,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主探究。

(出示投影)补充练习2
某校组织七年级师生春游,如果单租45座客车若干辆,则刚好坐满;如果单租60座的客车,可少租一辆,且余15个座位。

求参加春游的师生总人数?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主探究。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道实际应用题,一题是关于“配套问题”的。

另一题是
关于利润率的。

这两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
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自我感觉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并注重知
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

不足之处:
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
的设计和全面考虑。

需要改进的有:
1 在教学应始终保持笑脸
2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应多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3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应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接近学生,不要离学生太远
4时间把握的不好,未能将习题处理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