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1.1元素周期表2课时2 最新
高中第2课化学教案
高中第2课化学教案年级:高中第2课课题: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和应用。
4. 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解释。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3. 元素周期表和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师简要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历史。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周期表的排列原则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2.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性质的变化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利用实验室设备,测量不同元素的一些周期性性质,如电子亲和能。
2.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与元素周期表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执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变化趋势。
2. 总结回顾:讲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关键内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作业题目。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为化学高中第2课的教案范本,希服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元素周期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核素、同位素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介绍门捷列夫在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
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1、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行)族:具有相似内层结构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并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的分类三个长周期,三个短周期,一个不完全周期(2)主族与副族的对比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只有长周期元素构成副族.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元素种数3.本节的基本规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各周期的元素数目:2,8,8,18,18,32,32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记住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课堂小结①关于周期表、周期、族的概念;②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高一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一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 1、核素2、元素周期表二. 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 教学过程:〔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练习1]填表:粒子符号①O ②Al ③Ar ④Cl ⑤H AZX——元素符号质子数〔Z〕 8 18 中子数〔N〕 24 22 质量数〔N〕 18 27 A用ZX表示为 3517Cl H 11[练习2] 〔1〕AXx+共有x个电子,那么N= 〔2〕AXx-共的x个电子,那么N=2-2-〔3〕A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那么ng A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H、1H、31H12三种不同核素。
[练习]填表:原子符号①11H ②21H ③31H 质子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氕〔H〕氘〔D〕氚〔T〕[思考] 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高一化学教案5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5.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提升微观探析能力。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性。
难点: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性。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视频: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被填满的。
【展示】分别展示不同的元素周期表百变星君——元素周期表祖师级元素周期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标准版元素周期表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版元素周期表立体版元素周期表图标版元素周期表原子轨道版元素周期表建筑式元素周期表沈阳街头的元素周期表默写版元素周期表【讲解】1.周期(1)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即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分类:短周期和长周期。
(3)2.族(1)主族:共7个,用A表示。
①主族的特点: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的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7个。
(3)8、9、10共(4)0族:在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
【问】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生】稀有气体很稳定,它们的化合价通常情况下为0。
【讲解】元素周期表结构口诀:七主、七副、零八族【展示】碱金属元素位置Li NaK RbCs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2.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都是活泼金属,均易失去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均为+1价。
②碱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R 2O)对应的水化物(ROH),一般都具有强碱性。
【展示】水与碱金属反应的实验视频(3)结论:【展示】氟氯溴碘单质F ClBr I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2.卤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颜色:――――――――――――――――――――――――――→F 2:浅黄绿色 Cl 2:黄绿色 Br 2:深红棕色 I 2:紫黑色均有颜色颜色加深 熔、沸点:―――――――――――――――――――――→F 2:气体 Cl 2:气体 Br 2:液体 I 2:固体均较低逐渐升高 水溶性:―――――――――――――――――――――――――――→F 2:反应 Cl 2:溶解 Br 2:溶解 I 2:微溶除F 2外,都不易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CCl 4、酒精等逐渐减小 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得电子的能力强,容易得1个电子,其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高一化学第一章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用具:金属钾、小刀、镊子、坩埚、酒精灯、泥三角、三脚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过渡]咱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及卤素的性质,知道它们性质相似。
为什么相似?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提问]碱金属元素及卤素包含那些元素?[回答]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卤素:氟、氯、溴、碘、砹。
[板书]1、碱金属元素[科学探究]1、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板书]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板书]2、实验(1)钾与氧气燃烧实验[提问]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回答]煤油中;镊子夹取,玻璃片上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
[学生分组实验]巡视并指导[观察]现象与钠与氧气反应对比,有何不同? [回答]燃烧更剧烈,火焰紫色。
[讲述]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为复杂的氧化物(超氧化物)[板书] 22KO O K 燃烧+ (一个氧分子得1个电子)(在这些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板书](2)钾与水反应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巡视并强调取用绿豆大小及吸干煤油(注意安全);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回答]钾比钠活泼,轻微爆炸.[思考交流]钠与钾性质有什么相似性与不同?这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板书] ↑+=+22222H KOH O H K[阅读]P6~P7相关内容 [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1.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钾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氧化钾与CO 2 4.超氧化钾与水、CO 2 5.氧化锂与水、CO 2[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高一化学教案(最新6篇)
高一化学教案(最新6篇)篇一: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篇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
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
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4.1.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内容与地位:“元素周期表”是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表中元素信息及元素周期律内容描述等都属于元素周期表(律)的表层知识。
元素周期表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表征模型,元素周期表(律)的本质在于科学家们建立了基于元素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模型,反映了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未知元素卡片上各个元素的信息,建立族和周期的位置变量在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联,寻找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初步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
(2)通过评价不同编排原则,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性,优化模型,体会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模型建立的本质。
(3)通过猜测未知元素的质子数并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应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认识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4)通过应用模型给未知元素定位,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推知元素的位置,用周期和族的符号表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实现元素周期表模型中“位-构-性”3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推理。
教学重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核素、同位素的定义二、说教法目前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元素周期表的表层知识,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活动对象一般为学生熟知的前20号元素,编排原则大多是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或化学史直接获得,信息单一易得。
教学活动中既没有体现元素周期表模型建构中的科学思维的变化,也没有揭示建构历程中的科学本质。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深层含义的挖掘,对元素周期表模型演变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体现不够。
元素周期表模型的生成和完善经历160余年,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尝试与归纳,故本节课尝试基于建模思想来进行教学,着重围绕模型的生成性和变化性等2个维度,通过建模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模型的认知,让学生关注模型建立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发展,理解元素周期表模型建立的本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篇一」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理解记忆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②化合物:分析、讨论得出: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③氧化物:分析、讨论理解记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做练习二巩固概念【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元素周期表》教案,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撰写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及价态;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以及描述这些规律的基本概念;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授法: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格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实验法:利用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元素间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3.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2. 元素周期表中基本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和价态;3. 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累计课时 2 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实验:钾钠与水反应实验1-1 课时安排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复习导入:练习讲评导入新课: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二、自主学习完成“科学探究” 三、推进新课 [思考与交流]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归纳与整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钠钾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 Li+O2 Na+O2 与水的反应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Na+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 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与交流]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课堂练习1:例题1 变式1 [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
2.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元素知识,如元素的定义、元素的分类等。
2.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提问: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来的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纵列和横行,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学习元素周期律1.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如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性、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3.分析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实践与应用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提高1.练习题: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氧元素和硫元素在同一主族,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B.氯元素和溴元素在同一周期,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钠元素和钾元素在同一主族,它们的物理性质相似。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六、课堂小结2.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1.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在实践与应用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负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IA、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
图1—1门捷列夫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一、元素周期表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2、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周期;3、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叫做族。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1—2元素周期表1.周期2.族※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 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三长一未完。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 ⅡA 、ⅢA 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 族,共计112,ⅡB 后未现。
3、过渡元素: 周期表中从ⅡA 至ⅢA 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
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 族:碱金属元素 第VIIA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随堂练习]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AD )2.指出原子序数为5、19、26、3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周期和族表示)及符号 5:第2周期、第ⅢA 族(B ) 19:第4周期、第IA 族 (K ) 26:第4周期、第Ⅷ族 (Fe ) 35:第4周期、第 ⅦA (Br )3.原子序数x 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 族,则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可能在第----(AD ) A .ⅢA 族 B .ⅠA 族 C .ⅠB 族 D .ⅢB 族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 2型化合物的是---------------------------(AD )A.12和17B.13和16C.11和17D.6和8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归属类型:(1)主族元素 (2)过渡元素 (3)同周期元素 (4)同族元素 (5)金属元素 (6)非金属元素6.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 ,那么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位于---------------------------( B )A .ⅢB 族 B .ⅢA 族C .ⅠB 族D .ⅠA 族周期(7个横行,7 个周期)短周期(3 个) 第1周期(共2 种元素) 长周期(3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 26 种元素 第2周期(共8 种元素) 第3周期(共8 种元素)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第5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1族(18个纵行, _16_个族) 副族( 7个;用 I B 、ⅡB-------ⅦB 表示 ) 第 Ⅷ 族(3 个, 纵 列)__0_族( 1 个, 纵 列)主族( 7个;用 IA 、ⅡA 、ⅢA 、ⅣA------ ⅦA 表示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法学法:发现教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教具: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组织教学复习巩固作业讲解导入化学老师拯救元素世界(见本博客)投影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思考与交流(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讨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在同一横行,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归纳与整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7周期称为长周期.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 H—He 212 Li—Ne 823 Na—Ar 83长周期4 K—Kr 1845 Rb—Xe 1856 Cs—Rn3267Fr—118号267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
4.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
3. 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
2. 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或投影仪。
2. 元素周期表的副本或投影仪上的元素周期表。
3. 化学实验室或化学实验模拟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2. 引发学生的思考: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15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信息的含义。
3.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的重要性。
三、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20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3. 运用实例说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的应用价值。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元素周期表。
2. 给学生一些化学问题,要求他们利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综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要点,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我们知道金属钠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水发生反应。
[实验2]钾、钠与水的反应:取两烧杯,放入相同量的水,然后分别取绿豆大的钾、钠各一粒同时分别放入两烧杯中,观察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燃烧,先消失;钠熔化,后消失。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银白色,
柔软
0.86
63.65
774
0.227
Rb
银白色,柔软1.5238.89668
0.278
Cs
银白色,
柔软
1.879
28.40
678.4
0.265
[总结]
随核电荷数增加,密度逐渐增大(K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提问]碱金属有这样的相似性、递变性的本质原因在哪里?
[答]因为,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原子半径的递变,有性质的递变。
[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本P5,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核电荷数从Li到Cs逐渐增多。
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3.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
[实验1]取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加热。观察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首先熔化(熔点低),先与氧气发生反应,后钠再熔化与氧气反应。
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于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氧化性,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反应越来越剧烈,氧化物越来越复杂
递变性
比较现象
说明金属性越来越强
递变规律:
随核电荷数增加,密度逐渐增大(K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强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布置作业
p11 9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提问]根据]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请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水反应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生成的碱性氢氧化物的碱性如何变化?
[答]相同点:碱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不同点: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的是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学习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板书]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2]根据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格,请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递变性?
碱金属
单质
颜色和
状态
密度(g/cm-3)
熔点(。C)
沸点
(。C)
原子半径(nm)
Li
银白色,
柔软
0.534
180.5
1347
0.152
Na
银白色,
柔软
0.97
97.81
882.9
0.186
K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有1让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看反应剧烈程度2中等活泼金属利用置换反应或与酸反应看产生氢气快慢程度3不活泼金属利用置换反应4看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
[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碱金属
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加热)
锂
钠
钾
[提问]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答]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3、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及方法。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
2、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3、用辩证唯物主义量变质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着最恰当的体现。
教学重点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易失去,表现在参加化学反应时越来越剧烈,金属性增强。
[板书]4、结构决定性质
[讲解]金属性:金属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金属与水或者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随堂练习]
1.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总结整个碱金属的性质规律有哪些?
(1)
(2)
(3)
2.如何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你认为,金属活泼性应该是FeCuAg
3.下列那个选项不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
A.A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B不与水反应。B.B不能从任何含A的盐中置换出金属A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随核电荷数增加,密度逐渐增大(K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4、结构决定性质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金属与水或者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课后反思
高一化学备课纸
主备人
备课时间
编号
002
课题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会写简单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过程与
方法
1、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C.用氨水可以制取B对应的碱,却不能制取A对应的碱D.A在空气中比B耐腐蚀
4.下列对铯的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A.它的熔点很高B.它只存在一种氧化物C.它的碳酸盐不易溶于水D.氯化铯易溶于水
5.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增强,元素的还原性,金属活泼性。
通过碱金属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的总结,请你推测卤素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了解假说
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宏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碱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