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核心提示: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系统而综合的评价和指导体系,用于评估和推动建筑物的绿色发展和环境友好性。

以下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能源利用效率:评估建筑物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效率,包括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指标、装备的能效比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措施等。

2. 资源循环利用:评估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材料的环境性能指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回收利用率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和声学环境等。

标准可以包括室内污染物浓度限制、采光设计和噪音控制等。

4. 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评估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管理措施,包括建筑物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管理等。

标准可以包括生态恢复措施、建筑物周边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风险管理等。

5. 创新与技术应用:评估建筑物中采用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等。

标准可以鼓励和奖励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6. 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估建筑物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包括就业机会、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的社会效益评估、经济效益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7. 标准与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用于对建筑物进行评估和认证,以衡量其绿色建筑水平。

标准可以包括评价方法和程序、认证标识和推广措施等。

以上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指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这些标准也能为建筑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本条款的评价内容分解如下:
●1、如果采用集中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而冷、热水〔风 是靠水泵和风机输送到用户,其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 电输热比,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 比必须符合河北省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3 〔J〕81中的相关规定。
●2、如果在设计阶段已在图纸上选用分散式采暖空调设备时 , 分户空调机应选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 效率等级?的节能型产品〔即第1、2级〕;空气源热泵机组 冬季COP不小于1.8;户式壁挂燃气炉的额定热效率不低于 89%,局部负荷下的热效率不低于85%。
●设计阶段评审方式:1、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2、 设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运行阶段评审方式:1、同设计阶段审查资料;2、现 场核实。
● 关注点
●1。活塞/涡旋式冷水机组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机组 采用第3级;螺杆式冷水机组采用第4级。户式中央空 调采用第4级。
●2。申报材料中关于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 参数说明,应在各文件中保持一致。
●本条款参评内容依据建筑设置的设备系统而定,假设参评 建筑未设置以上某种设备系统,那么对应内容不作参评。
●设计阶段评审方式:1、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2、设 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运行阶段评审方式:1、同设计阶段审查资料;2、现场核 实。
● 关注点
●1。在设计说明中应明示设备的选用效率、系统的传输 效率,明确计算方法和计算对象。
● 3、给水系统节能要求:
●〔1〕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分区合理,低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 压力,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不得多于一区,每区供水压力 不大于0.45MPa。
●〔2〕设有集中热水供给的居住小区,系统设计合理并采取 有效的保温措施减少热水输送和循环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要 求水加热站供水温度与最不利用水点处出水温度差小于 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评价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2. 能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包括建筑能耗、采用的能源系统、节能设备等。

3. 水资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水资源利用情况和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包括用水量、水质管理、雨水收集利用等。

4. 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价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可持续,评价建筑设计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5.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环境对居民健康和舒适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声学等。

6.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建筑从设计到拆除或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领导性评价标准(Three Star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估标准(Three Star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等。

这些标准具体规定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的绿色性能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标准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这一指标主要关注建筑对土地的节约使用以及室外环境的优化。

2. 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指标强调建筑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节能措施的采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此指标涉及建筑中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水设备的采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此指标关注建筑中对材料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考察建筑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状况是否健康、舒适。

6. 运营管理:针对住宅建筑的日常运营管理提出要求,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能。

7.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针对公共建筑,要求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均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

在具体应用中,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名类 称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 照标准的要求。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室制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水 资 源 利
一 般 项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一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般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项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内 项 4.5.3 (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

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绿色建筑的整体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境质量、建筑资源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节能评价:评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光性能、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等方面的能耗情况,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等。

3. 节水评价:评估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提倡采用节水设施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4. 环境质量评价:评估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照明质量、噪音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资源利用评价:评估建筑的材料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等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资源循环利用。

6. 创新评价: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前言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本规范用词说明 (19)条文说明 (21)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1.0.3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

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dex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周围环境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认证的依据,它可以帮助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考虑环境和健康因素,从而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建筑。

首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设计创新等方面的评价。

其中,能源利用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标准通常会要求建筑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利用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绿色建筑通常会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体的开采和污染。

材料选择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标准通常会要求建筑材料具有低碳排放、可回收利用和环保的特点。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会关注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这包括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声环境和室内舒适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通常会要求建筑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同时,也会要求建筑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会关注建筑的设计创新。

评价标准通常会鼓励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实现对环境的最大保护和对人的最大利益。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建筑行业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2.9 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 、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
3 3
5.2. 10 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要求
10
10
5.2. 11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梯和步梯
3
3
5.2. 12 变压器选用节能产品
3
3
5.2. 13 合理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3 不参评
5.2. 14 峰谷电价差高于2.5倍的地区 ,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11.2. 10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 , 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 , 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 1 措施
11.2. 11 混凝土结构采用高强钢筋作为受力钢筋的比例不小于85%
1
11.2. 12 居住建筑采用全装修 。
1
11.2. 13 采用其他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 、产品和管理方式
8 . 2 . 10 8 . 2 . 11
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隔墙 、楼板 、 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70%以上的区域无视线干扰 光系数≥2%的面积比例大于75%无眩光均匀性得8分 , 地下采光系数 ≥0 .5% 占20%得4分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大进深区域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可调节遮阳60~70%得6分 , 70~80得8分 , ≥80得12分 75%采暖空调可控得4分 , 个性化末端得4分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 避免污染空气串通 , 重要区域通风或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要求 。 污染物浓度采集分析得7分 , 实时报警得3分 地下一氧化碳浓度监测
•不参评0分 ,84 ×0. 15= 12.6分
9 9 500m,2个公交
3
3
6
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 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注: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表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

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

4 住宅建筑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一般项℃。

≥3株/100m2绿地面积。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优选项4.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一般项优选项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4.2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优选项4.5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一般项4.6运营管理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5 公共建筑5.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5.1.3 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5.1.4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5.1.5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6 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5.1.8 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5.1.9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优选项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5.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一般项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2.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5.2.8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5.2.9 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

优选项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5.3.4 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检测管道渗漏。

5.3.5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大于25%。

一般项5.3.6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5.3.9 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优选项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5.4.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5.4.3 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70%以上(按重量计)。

5.4.5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5.4.6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5.4.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优选项5.4.8 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5.5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5.5.1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5.5.2 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无冷凝现象。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机盘管和风道等定期清洗或更换。

5.5.5 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达到《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8485中II级以上要求。

一般项5.5.8 单独处理的新风直接入室,避免二次污染。

5.5.9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优选项5.6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控制项5.6.2 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5.6.3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4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适宜,有效节约资源。

5.6.5 建筑设备管道更换方便,空间可灵活划分,调整方便。

5.6.6 施工、运营过程具有节约资源计划书,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实现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节水、节材。

5.6.7 物业管理部门或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标准认证。

5.6.9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计量。

优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