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课3动力学中的两种典型“模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解析版)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解析版)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T-4T)目标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5T-8T)目标3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9T-12T)目标4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13T-16T)【特训典例】一、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图为鲁能巴蜀中学“水火箭”比赛现场,假设水火箭从地面以初速度10m/s竖直向上飞出,在空中只受重力与空气阻力,水火箭质量为1kg,空气阻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2.5N,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火箭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高度时(除最高点外),上升时的速率大于其下落时的速率B.水火箭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03mC.水火箭从离开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的总时间为1.6sD.当水火箭竖直向下运动且位于地面上方1m时,速度大小为35m/s【答案】AD【详解】A.由于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一直做负功,使得物体机械能减小,则同一高度处下落时动能较小,故速度较小,故A正确;B.水火箭向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向下,加速度a1=g+fm=12.5m/s2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m=v202a1=4m故B错误;C.从地面到最高点时间为t=v0a1=0.8s水火箭下落时空气阻力向上,加速度a2=g-fm=7.5m/s2所以下落时间大于上升时间,运动总时间大于1.6s,故C错误;D.水火箭位于地面上方1m,即下落h=3m故v=2a2h=35m/s故D正确。

故选AD。

2如图,水平直杆AB与光滑圆弧杆BC在B点平滑连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直径略大于杆的圆环穿在水平直杆上的A点。

现让圆环以v0=4m/s的初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在竖直面内对圆环施加一垂直于杆向上的恒力F,运动到B点时撤去恒力F,之后圆环沿圆弧杆BC上滑。

已知AB长度L=6m,BC 半径R=64m,圆环质量m=0.2kg,圆环与直杆AB间动摩擦因数μ=0.2,恒力F=3N,重力加速度g= 10m/s2,π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环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2m/s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为0.2mC.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8sD.圆环能返回A点【答案】ABC【详解】A.直杆对圆环的弹力大小为N=F-mg=1N方向竖直向下,对圆环分析有μN=ma解得a=1m/s2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v2-v20=-2aL解得v=2m/s,A正确;mv2解得h=0.2m,B正确;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的过程有mgh=12C.根据上述可知h=0.2m≪R=64m则圆环在圆弧上的运动可以等效为单摆,则T=2πR g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t=1T解得t=8s,C正确;2D.圆环返回B点至停止过程有-μmgx=0-1mv2解得x=1m<L=6m可知,圆环不能返回A点,D2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6动力学三大基本模型知识点练习(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6动力学三大基本模型知识点练习(含解析)

专题6 动力学三大基本模型一、夯实基础1.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运行,将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左端点A处。

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间的距离为L,则()A. 行李在传送带上一定匀加速至B端B. 行李在传送带上可能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C. 行李在传送带上可能有一段时间不受摩擦力D. 行李在传送带上的时间一定大于L v【答案】CD【解析】ABC.行李无初速地轻放在左端时,由于相对运动产生了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行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当行李的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行李的位移小于传送带的长度,则行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行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摩擦力,故A、B错误,C正确;D.如果行李从开始一直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则时间为Lv,但实际上行李从开始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大速度不大于v,则全程平均速度小于v,故行李在传送带上的时间一定大于Lv,故D正确;故选CD。

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

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 D【解析】:开始阶段,小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所以a1=g sin θ+μg cos θ。

小木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 θ,则小木块不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而做匀速运动,之后小木块继续加速,所受滑动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2,所以a2=g sin θ-μg cos θ。

根据以上分析,有a2<a1,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 。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课件: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能力课时)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课件: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能力课时)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2) 速度关系 滑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分析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滑块 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应注意当滑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 发生突变的情况. (3) 位移关系 滑块和木板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滑块和木板的运动过 程,认清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就是解题过程中 列方程所必需的关系,各种关系找到了,自然也就容易列出所需要的 方程了.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2.,思路方法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 析判断.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摩擦力发生突变.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 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 m/s运行,一质量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 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 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1,A、B间的距离L=2 m,g取10 m/s2.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解析 (1)行李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 Ff=μmg=0.1×4×10 N=4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加速度大小a=μg=0.1×10 m/s2=1 m/s2. (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不再加速,则 v=at1, 得t1=va=11 s=1 s.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多维课堂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限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物理(RJ)
解答传送带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1)比较物块和传送带的初速度情况,分析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和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得到物块的加速度. (2)关注速度相等这个特殊时刻,水平传送带中两者一块匀速运 动,而倾斜传送带需判断μ与tan θ的关系才能决定物块以后的运动. (3)得出运动过程中两者相对位移情况,以后在求解摩擦力做功时 有很大作用.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通用版)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7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 [重难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通用版)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7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 [重难

第17课时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重难突破课]模型一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1-x2=L(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x2+x1=L。

3.解题关键【典例1】如图所示,右侧带有挡板的长木板质量M=6 kg、放在水平面上,质量m=2 kg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小物块与长木板右侧的挡板的距离为L。

此时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长木板上,长木板和小物块一起以v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已知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某时刻撤去力F,最终小物块会与右侧挡板发生碰撞,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力F的大小;(2)撤去力F时,分别求出长木板和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3)小物块与右侧挡板碰撞前物块的速度v与L的关系式。

答案:(1)48 N(2)20m/s2 4 m/s2(3)见解析3解析:(1)长木板和物块一起匀速运动时,对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μ1(M+m)g解得F=48 N。

(2)撤去力F后,由于μ1>μ2,物块会与长木块相对滑动,对长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m)g-μ2mg =Ma1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2(3)长木板和物块发生相对滑动,由于a 1>a 2,则长木板先停止运动,从撤去力F 到停止运动,长木板的位移为s 1=v22a 1=1.2 m物块停止运动时的位移为s 2=v 022a 2=2 m又s 1+L 0=s 2 联立解得L 0=0.8 m从撤去力F 到停止运动,长木板运动时间为t 1=v0a 1=0.6 s0.6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s 3=v 0t 1-12a 2t 12=1.68 m 则有s 3-s 1=0.48 m 。

18.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专题突破2动力学中的两种典型模型

18.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专题突破2动力学中的两种典型模型

专题突破2动力学中的两种典型模型考向1水平传送带问题1. 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2. 传送带上的物体所受摩擦力不论是其大小突变,还是其方向突变,都发生在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

【例1】(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如图1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V2,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 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V2> V1,则()图1A. 物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gt;1B. 水平传送的长度可能小于2v2t1C. t1时刻,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发生突变D. t2〜t3时间内,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解析结合乙图斜率的物理意义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V2 v2速度为a=石=ug所以尸gp故选项A正确;t i时刻,物块向左前进的距离1 1最大,为s= 2v2t i,所以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不能小于2V2t i,故选项B错误;从开始滑上传送带,到t2时刻之前,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选项C错误;在t2〜t3时间内,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物块不受摩擦力,故选项D 错误。

答案A考向2倾斜传送带问题1. 求解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2•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摩擦力方向能否发生“突变”,还与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有关。

【例2】如图2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夹角缸37°从A到B长度为L= 10.25m,传送带以v o= 10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

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尸0.5。

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已知sin 37=0.6, g= 10 m/s1 2 3,求:1 煤块从A到B的时间;2 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

2021高考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专题提升(四) 动力学中的两类经典模型

2021高考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专题提升(四) 动力学中的两类经典模型

t,则
t= v
g
,此
时传送带的位移 s 传=vt= v2 ,所以相对位移 Δs=s 传-s 木= v2 ,由此可知,黑色的径迹
g
2 g
与木炭包的质量无关,故 B 错误;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
越短,故 C 正确;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长,故 D 错误.
2.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 θ,传送带匀速转动,在传送带上
题组训练 1.带式传送机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 如图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 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上,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C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2a 3
则由 vB2 - v02 =-2aL,
得 vB=2 m/s.
(2)由题意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 12 m/s>v0,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 带运动方向,即物块先加速到 v1=12 m/s,

v12
-
v02 =2as1,得
s1=
11 3
m<L=8 m.
故物块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即物块到达 B 时的速度为 vB′=v1=12 m/s.
同,最后分离或相对静止,Δs=s 块+s 板
否有相对运动,以及滑板与地面是否有相
对运动
角度1 水平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 [例3](2019·四川成都模拟)如图所示,长为l的长木板A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1的 水平地面上,一滑块B(可视为质点)从A的左侧以初速度v0向右滑上A.B与A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2(A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 已知A的质量为M=2.0 kg,B的质量为m=3.0 kg,A的长度为l=2.5 m,μ1=0.2,μ2=0.4(g取10 m/s2).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链接高考3 两类动力学模型:“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链接高考3 两类动力学模型:“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含解析)

两类动力学模型:“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模型1 板块模型[模型解读]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大小为x1,滑板位移大小为x2同向运动时:L=x1-x2反向运动时:L=x1+x23.解题步骤[典例赏析][典例1] (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审题指导] 如何建立物理情景,构建解题路径①首先分别计算出B与板、A与板、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判断出A、B及木板的运动情况.②把握好几个运动节点.③由各自加速度大小可以判断出B与木板首先达到共速,此后B与木板共同运动.④A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且A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不变.⑤木板先加速后减速,存在两个过程.[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与木板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3,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A、a B和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1=μ1m A g①f2=μ1m B g②f3=μ2(m A+m B+m)g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 A a A④f2=m B a B⑤f 2-f 1-f 3=ma 1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1=v 0-a B t 1⑦v 1=a 1t 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数据解得:v 1=1 m/s(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 =v 0t 1-12a B t 21⑨ 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3=(m B +m )a 2⑩由①②④⑤式知,a A =a B ;再由⑦⑧可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 2.设A 的速度大小从v 1变到v 2所用时间为t 2,根据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 2=v 1-a 2t 2⑪对A 有v 2=-v 1+a A t 2⑫在t 2时间间隔内,B (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 1=v 1t 2-12a 2t 22⑬在(t 1+t 2)时间间隔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A =v 0(t 1+t 2)-12a A (t 1+t 2)2⑭ 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 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 0=s A +s 1+s B ⑮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s 0=1.9 m(也可以用下图的速度-时间图象做)[答案] (1)1 m/s (2)1.9 m滑块滑板类模型的思维模板[题组巩固]1.(2019·吉林调研)(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 0的木板,在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 0,则时间t 增大B .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 ,则时间t 增大C .若仅增大恒力F ,则时间t 增大D .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时间t 增大 解析:B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的加速度a 1=F -μmg m =F m -μg ,木板的加速度a 2=μmg m 0,木块与木板分离,则有l =12a 1t 2-12a 2t 2得t =2l a 1-a 2.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 0,木块的加速度不变,木板的加速度减小,则时间t 减小,故A 错误;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 ,则木块的加速度减小,木板的加速度增大,则t 变大,故B 正确;若仅增大恒力F ,则木块的加速度变大,木板的加速度不变,则t 变小,故C 错误;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木块的加速度减小,木板的加速度增大,则t 变大,故D 正确.]2.(2019·黑龙江大庆一模)如图,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 =1 kg ,木板的质量m 0=4 kg ,长l =2.5 m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 =20 N 拉木板,g 取10 m/s 2,求:(1)木板的加速度;(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 解析:(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为F f =μ(m 0+m )g =10 N 木板的加速度为a =F -F f m 0=2.5 m/s 2. (2)设拉力F 作用t 时间后撤去,木板的加速度为a ′=-F f m 0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有a =-a ′=2.5 m/s 2则有2×12at 2=l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t =1 s ,即F 作用的最短时间是1 s. 答案:(1)2.5 m/s 2 (2)1 s3.(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板静置于倾角θ=37°、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底端.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4 m/s 从木板的下端冲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端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 =3.2 N 的恒力.若小物块恰好不从木板的上端滑下,求木板的长度l 为多少?已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解析:由题意,小物块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木板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小物块运动到木板的上端时,恰好和木板共速.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cos θ-Mg sin θ=Ma ′,设二者共速时的速度为v ,经历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v =v 0-at ,v =a ′t ;小物块的位移为s ,木板的位移为s ′,由运动学公式得,s =v 0t -12at 2,s ′=12a ′t 2;小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端滑下,有s -s ′=l ,联立解得l =0.5 m.答案:0.5 m模型2 传送带模型[模型解读]对于传送带问题,分析清楚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是解题关键,分析思路是:弄清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确定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分析见下表:1.水平传送带问题运动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2.倾斜传送带问题运动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一直匀速(4)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一直匀速[典例2] 如图所示为某工厂的货物传送装置,倾斜运输带AB (与水平面成α=37°)与一斜面BC (与水平面成θ=30°)平滑连接,B 点到C 点的距离为L =0.6 m ,运输带运行速度恒为v 0=5 m/s ,A 点到B 点的距离为x =4.5 m ,现将一质量为m =0.4 kg 的小物体轻轻放于A 点,物体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点,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36,(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空气阻力不计)求:(1)小物体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v 的大小;(2)小物体与运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小物体从A 点运动到C 点所经历的时间t .[审题指导][解析] (1)设小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 1,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 μ1mg cos θ=ma 1由运动学公式知v 2=2a 1L ,联立解得v =3 m/s.(2)因为v <v 0,所以小物体在运输带上一直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μmg cos α-mg sin α=ma 2又因为v 2=2a 2x ,联立解得μ=78.(3)小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经历的时间t 1=v a 2, 从B 点运动到C 点经历的时间t 2=v 1a 1联立并代入数据得小物体从A 点运动到C 点所经历的时间t =t 1+t 2=3.4 s.[答案] (1)3 m/s (2)78(3)3.4 s 解传送带问题的思维模板[题组巩固]1.(2019·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v 1<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可能是( )解析:AC [物块滑上传送带,由于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能会滑到另一端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另一端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故C 正确.物块滑上传送带后,物块可能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故B 、D 错误,A 正确.]2.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 、B 两端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端到B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g sin θ解析:A [若传送带较短,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端时的速度小于v;μ≥tan θ,则粮袋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 端时速度与v相同;若μ<tan θ,则粮袋先做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为g(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端时的速度大于v,选项A正确;粮袋开始时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是沿传送带向上,所以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mg sin θ+μmg cos θ=g(sin θ+μcos θ),选项B错误;若mμ≥tan θ,粮袋从A 到B 可能一直是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选项C 、D 均错误.]3.(2019·湖北宜昌高三一模)如图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 、B 两端相距 3 m ,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C 、D 两端相距4.45 m ,B 、C 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 以5 m s 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试求:(1)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2)若要将米袋送到D 端,求CD 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 端到D 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解析:(1)米袋在AB 上加速时的加速度a 0=μmg m=μg =5 m/s 2 米袋的速度达到v 0=5 m/s 时,滑行距离:s 0=v 202a 0=2.5 m <AB =3 m 因此米袋在到达B 点之前就有了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 设米袋在CD 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得:a =10 m/s 2所以能上升的最大距离:s =v 202a=1.25 m. (2)设CD 部分运转速度为v 1时米袋恰能达到D 点,则米袋速度减为v 1之前的加速度为:a 1=-g (sin θ+μcos θ)=-10 m/s 2米袋速度小于v 1至减为0前的加速度为a 2=-g (sin θ-μcos θ)=-2 m/s 2由v 21-v 202a 1+0-v 212a 2=4.45 m. 解得:v 1=4 m/s.即要把米袋送到D 点,CD 部分的速度v CD ≥v 1=4 m/s米袋恰能运动到D 点所用时间最长为:t max =v 1-v 0a 1+0-v 1a 2=2.1 s 若CD 部分传送带的速度较大,使米袋沿CD 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皮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米袋加速度一直为a 2,由s CD =v 0t min +12a 2t 2min 得:t min =1.16 s所以,所求的时间t 的范围为1.16 s≤t ≤2.1 s答案:(1)1.25 m (2)v CD ≥4 m/s 1.16 s≤t ≤2.1 s。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资料素养提升3动力学中两种典型物理模型PPT教学课件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资料素养提升3动力学中两种典型物理模型PPT教学课件
第1轮 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解法二 图象法 墨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前,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受到 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项 A 正确;以水平向右为正 方向,画出墨块、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 v -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知,墨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加速度大 小 a=2+5 3 m/s2=1 m/s2,选项 B 错误;由 v-t 图象与坐标轴 围成的面积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知,墨块在传送带上留下 的痕迹长度为12×(2+3)×5 m=12.5 m,选项 D 正确,C 错误.
第1轮 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假设共速后物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则F=(M+m)a0′, 解得共同加速度大小a0′=2 m/s2>a2′
所以共速后物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直至分离 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4, 解得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4=3 m/s2 以物块放在木板右端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物块、木板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第1轮 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规律总结] 倾斜传送带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突变的临界问题 当物体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往往发生突变.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 之 间 能 找 到 一 个 合 适 值 的 静 摩 擦 力 满 足 物 体 受 力 平 衡 的 要 求 ( 这 里 需 要 mgsin θ<μmgcos θ即μ>tan θ,如本题B项对应的情境),则共速后物体所受摩擦力突变为静 摩擦力.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不能找到一个合适值的静摩擦力满足物体受力 平衡的要求,则共速后物体所受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但其方向发生了变化(这 里需要μ<tan θ).
第1轮 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若物块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方向相反,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阻力,物块 减速;当物块速度减为零后,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为动力,物块做反向加速运 动.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4课时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能力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4课时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能力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第4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 (能力课时)
考点一 传送带模型 考向1 水平传送带问题
1.情景特点分析: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 情
先减速再匀速
景 (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
2 先加速再匀速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
(2)货物速度从v0减至传送带速度v所用时间设为t1,位移设为x1, 则有:
t1=v--av10=1 s,x1=v0+2 vt1=7 m.
(3)当货物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mgsin θ>μmgcos θ,此 后货物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设货物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所需时间最短,加速度大小仍为a=1 m/s2,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
v2min=2aL, 得vmin= 2aL= 2×1×2 m/s=2 m/s, 所以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 由vmin=atmin得行李最短运行时间tmin=vmain=21 s=2 s. 答案 (1)4 N 1 m/s2 (2)1 s (3)2 s 2 m/s
解析 (1)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大小为 a1,货物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沿传送带方向:mgsin θ+Ff=ma1 垂直传送带方向:mgcos θ=FN 又Ff=μFN 由以上三式得:a1=g(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2= 10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1-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 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 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D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专题突破3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课时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专题突破3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课时学案

专题突破三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水平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模型中物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境滑块的运动情况传送带不足够长传送带足够长一直加速先加速后匀速v0<v时,一直加速v0<v时,先加速再匀速v0>v时,一直减速v0>v时,先减速再匀速滑块一直减速到传送带右端滑块先减速到速度为0,后被传送带传回左端若v0<v,则滑块返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为v0′若v0>v,则滑块返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为v①水平传送带又分为两种情况:物体的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含物体初速度为0)或反向。

②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只要物体和传送带不共速,物体就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和传送带共速的方向变速,直到共速,滑动摩擦力消失,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或由于传送带不是足够长,在匀加速或匀减速过程中始终没达到共速。

③计算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路程要分两种情况:ⅰ.若二者同向,则Δs=|s传-s物|;ⅱ.若二者反向,则Δs=|s传|+|s物|。

[典例1] (2020·全国卷Ⅲ·T25改编)如图,相距L=11.5 m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

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 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

质量m =10 kg 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5.0 m/s 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

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

(1)若v =4.0 m/s ,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解析] (1)传送带的速度为v =4.0 m/s 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①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 1,由运动学公式有 v 2-v 20=-2ax 1 ②联立①②式,代入题给数据得 x 1=4.5 m ③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到v ,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讲解(人教版 全国卷地区专用)专题3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讲解(人教版 全国卷地区专用)专题3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返回目录
专题3
热 点 模 型 探 究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变式题 [2015· 保定二模] 如图 Z3­5 所示,光滑水平面 上有一矩形长木板, 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块, 已知木板质量大于 物块质量,t=0 时两者从图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 v0 向右 运动, 碰到右面的竖直挡板后木板以与原来等大反向的速度被 反弹回来, 运动过程中物块一直未离开木板, 则关于物块运动 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返回目录
专题3
热 点 模 型 探 究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变式题 (多选)[2015· 宝鸡九校联考] 如图 Z3­2 所示, 光 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为 M 的木板,木板左端有一个质量为 m 的木块.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木块与木板 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 t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Z3­1
返回目录
专题3
热 点 模 型 探 究
பைடு நூலகம்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A.铁块与长木板都向右运动,且两者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B.若水平力足够大,铁块与长木板间有可能发生相对滑 动 C.若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突然反 向,铁块与长木板间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D.若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突然反 向,铁块与长木板间仍将保持相对静止
返回目录
专题3
热 点 模 型 探 究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考向二 无外力 F 作用的滑块——长木板 例 2 (多选)[2015· 山西长治一模] 如图 Z3­3 所示,一足 够长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t=0 时刻滑块从板的左端 以速度 v0 水平向右滑行,木板与滑块之间存在摩擦,且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滑块的 vt 图像可能是图 Z3­4 中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课3动力学中的两种典型“模型”一、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题,4题为多项选择题)1.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

当旅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

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25 m/s,把质量为5 kg的木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木箱以6 m/s2的加速度前进,那么这个木箱放在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将留下的摩擦痕迹约为()图1A.5 mm B.6 mm C.7 mm D.10 mm解析木箱加速的时间为t=v/a,这段时间内木箱的位移为x1=v22a,而传送带的位移为x2=v t,传送带上将留下的摩擦痕迹长为l=x2-x1,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l=5.2 mm,选项A正确。

答案 A2.(2016·山东日照模拟)如图2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图2解析设在木板与物块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2mg=ma1a1=-(μ1+2μ2)g设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2,对整体有-μ2·2mg=2ma2 a2=-μ2g,可见|a1|>|a2|由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图像A正确。

答案 A3.(2017·山东潍坊质检)如图3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

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图3解析开始阶段,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所以a1=g sin θ+μg cos θ木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 θ,则木块不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而匀速运动,之后木块继续加速,所受滑动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2所以a2=g sin θ-μg cos θ根据以上分析,有a2<a1,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4.如图4所示,质量为M=2 kg、长为L=2 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先相对静止,然后用一水平向右F =4 N 的力作用在小木块上,经过时间t =2 s ,小木块从长木板另一端滑出,g 取10 m/s 2,则( )图4A .滑出瞬间木块速度2 m/sB .滑出瞬间木块速度4 m/sC .滑出瞬间木板速度2 m/sD .滑出瞬间木板速度4 m/s 解析 小木块加速度a 1=F -μmg m =4-21 m/s 2=2 m/s 2,木板加速度a 2=μmg M =1m/s 2,脱离瞬间小木块速度v 1=a 1t =4 m/s ,A 错误,B 正确;木板速度v 2=a 2t =2 m/s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二、非选择题5.一大小不计的木块通过长度忽略不计的绳固定在小车的前壁上,小车表面光滑。

某时刻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匀加速运动,经过2 s ,细绳断裂。

细绳断裂前后,小车的加速度保持不变,又经过一段时间,滑块从小车左端刚好掉下,在这段时间内,已知滑块相对小车前3 s 内滑行了4.5 m ,后3 s 内滑行了10.5 m 。

求从绳断到滑块离开车尾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图5解析 设小车加速度为a 。

绳断裂时,车和物块的速度为v 1=at 1。

断裂后,小车的速度v =v 1+at 2,小车的位移为: x 1=v 1t 2+12at 22滑块的位移为:x 2=v 1t 2绳断后,前3 s 相对位移有关系: Δx =x 1-x 2=12at 23=4.5 m 得:a =1 m/s 2细绳断开时小车和物块的速度均为: v 1=at 1=1×2 m/s =2 m/s设后3 s 小车的初速度为v 1′,则小车的位移为: x 1′=v 1′t 4+12at 24 滑块的位移为: x 2′=v 1t 4得:x 1′-x 2′=3v 1′+4.5 m -3v 1=10.5 m 解得:v 1′=4 m/s由此说明后3 s 实际上是从绳断后2 s 开始的,滑块与小车相对运动的总时间为: t 总=5 s 答案 5 s6.(2017·湖北襄阳四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联考)有一项“快乐向前冲”的游戏可简化如下:如图6所示,滑板长L =1 m ,起点A 到终点线B 的距离s =5 m 。

开始滑板静止,右端与A 平齐,滑板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对滑块施一水平恒力F 使滑板前进。

板右端到达B 处冲线,游戏结束。

已知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μ=0.5,地面视为光滑,滑块质量m 1=2 kg ,滑板质量m 2=1 kg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6(1)滑板由A 滑到B 的最短时间;(2)为使滑板能以最短时间到达,水平恒力F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滑板一直加速时,所用时间最短。

设滑板加速度为a 2,f =μm 1g =m 2a 2,a 2=10 m/s 2,s =a 2t 22,t =1 s 。

(2)刚好相对滑动时,水平恒力最小,设为F 1,此时可认为二者加速度相等, F 1-μm 1g =m 1a 2,F 1=30 N 。

当滑板运动到B 点,滑块刚好脱离时,水平恒力最大,设为F 2,设滑块加速度为a 1,F 2-μm 1g =m 1a 1,a 1t 22-a 2t 22=L ,F 2=34 N 。

则水平恒力大小范围是30 N ≤F ≤34 N 。

答案 (1)1 s (2)30 N ≤F ≤34 N7.如图7所示,甲、乙两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37°,传送带乙长为4 m ,传送带甲比乙长0.45 m ,两传送带均以3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传送带甲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由传送带乙的顶端以3 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质量相等,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

求:图7(1)物块A 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 (2)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

解析 (1)对物块A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sin 37°+μmg cos 37°=ma 1,代入数值得a 1=10 m/s 2设经时间t 1物块A 与传送带共速,则由运动学规律知 v 带=a 1t 1,即t 1=0.3 s此过程中物块A 的位移为x 1=12a 1t 21=0.45 m 物块A 与传送带共速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g sin 37°-μmg cos 37°=ma 2,代入数值得a 2=2 m/s 2 由运动学规律知L 甲-x 1=v 带t 2+12a 2t 22,代入数值得 t 2=1 s所以物块A 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 =t 1+t 2=1.3 s 。

(2)在物块A 的第一个加速过程中,物块A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 1=v 带t 1-x 1=0.45 m在物块A 的第二个加速过程中,物块A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 2=v 带t 2+12a 2t 22-v 带t 2=1.0 m所以物块A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L A =L 2=1.0 m由分析知物块B 的加速度与物块A 在第二个加速过程的加速度相同,从传送带顶端加速到底端所需时间与t 2相同所以物块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L B =v 带t 2+12a 2t 22-v 带t 2=1.0 m 故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L A ∶L B =1∶1 答案 (1)1.3 s (2)1∶18.如图8甲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木板。

开始时质量为m =1 kg 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现将力F 变为水平向右,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力F ,木块滑上木板的过程不考虑能量损失。

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g =10 m/s 2。

求:图8(1)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 (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3)木板的质量。

解析 (1)滑块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mg sin θ=F cos θ 解得F =1033 N(2)当力F 变为水平向右之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F cos θ=ma 解得a =10 m/s 2根据题意,由题图乙可知,滑块滑到木板上的初速度v =10 m/s 。

滑块下滑的位移x =v 22a ,解得x =5 m 故滑块下滑的高度h =x sin 30°=2.5 m(3)由题图乙可知,滑块和木板起初相对滑动,当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两者共同减速时加速度a 1=1 m/s 2,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a 2=1 m/s 2,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3=4 m/s 2,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对它们整体受力分析,有 a 1=μ1(M +m )g M +m =μ1g ,解得μ1=0.10~2 s 内分别对木板和滑块受力分析,即 对木板:μ2mg -μ1(M +m )g =Ma 2 对滑块:μ2mg =ma 3 联立解得M =1.5 kg 。

答案 (1)1033 N (2)2.5 m (3)1.5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